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課件_第1頁
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課件_第2頁
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課件_第3頁
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課件_第4頁
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相關知識及安全風險監測雙峰縣中醫院內容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意義重大食源性疾病的定義、分類、特點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報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置疾病的流行因素廣泛存在疾病流行形勢的需要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國家非常重視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意義重大社會因素:--經濟不發達,導致生產設備落后,知識落后生活方式的轉變:--在外就餐增多--快餐增多--注重新鮮,追求刺激和生活質量:生食、河豚其他因素:--國際貿易頻繁,引起跨國傳播--病原微生物適應性改變--新型病原體出現--消費者意識不足等2.食源性疾病流行形勢流行形勢不容樂觀:已被認識的不斷上升(如沙門氏菌感染);新的病原體不斷出現(O157:H7、李斯特菌);致病菌耐藥性不斷增強分布廣泛,直接威脅人類健康,特別是兒童健康:WHO2002年資料,每年世界發生食源性疾病數十億例,其中250萬5歲以下兒童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瀉而死亡,腹瀉還是造成世界嬰幼兒和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存在嚴重威脅: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發展中國家流行情況難以估計造成健康和經濟負擔:

FoodNet監測顯示,9種食源性病原體每年造成美國經濟損失6.5億到350億美元;上海88年甲肝流行,對當地經濟造成嚴重影響;2008年中國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乳品業的巨大打擊和經濟損失大規模的流行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造成政治影響:

2001年德國瘋牛病,導致衛生部長和農業部長引咎辭職;2003年遼寧海城城市學生豆奶中毒,學生家長進京上訪,引起家長和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分別受到行政處分2008年11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在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都呈現出上升態勢。

WHO認為,食源性疾病發病率高,涉及面廣,是當今世界最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傳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一條: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進行監測。

--第七章第七十四條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衛生處理,并對與食品安全事故有關的因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二、食源性疾病的定義、分類及特點食源性疾病定義--由于攝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質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WHO)--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品安全法)分類:四類食物中毒;經食品傳染的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人畜共患疾病;與食物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長期少量攝入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以慢性損害為主要特征的疾病進食某種食物引起的傳染病腸道霍亂、菌痢、傷寒、阿米巴痢疾、O157、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人畜共患口蹄疫、豬鏈球菌病寄生蟲豬絳蟲病、囊尾蚴病、旋毛蟲病、弓形體病、肝吸蟲病長期、慢性損害三聚氰胺、鎘(痛痛病)、鉛、汞、鋁需要區分的幾個概念--要注意區分細菌性食物中毒與經食品傳染的傳染病--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僅僅指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國家法定傳染病、診斷明確的食物中毒不屬于疑似病例/事件四類食源性疾病的特點食物中毒食傳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長期慢性損害進食史有有有有潛伏期短,幾分鐘到幾天不等較短時間較長發病人數集中發病不等一般是單人群體傳染性無有無無臨床表現類別不同,表現不同類別不同,表現不同比較特異表現不一病程多數較短不等一半較短較長是否有二代病例無可能有無無皮膚:瘙癢、潮紅、蕁麻疹呼吸道: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消化道:腹痛、腹瀉休克急性、亞急性疾病,聚集性發病,事件多,現場處置多腸道傳染病聚集性發病多,現場處置多,傳染病防控介紹介紹較多;寄生蟲病相對較少急性居多,單人發病,一般不會形成事件,疾控現場處置較少長期、慢性形成,有些一開始可能會以不明原因疾病或疑似異常事件報出三、食物中毒的定義、特點及分類定義: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食品安全法)。正確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可食狀態、正常數量,以下不算:--非可食狀態:未成熟的水果--非正常數量:暴飲暴食--特異體質或刺激性食品引起的癥狀:過敏、過食辛辣食品導致的腹瀉

特點:常呈集體性暴發,但也可單門獨戶發病都吃過共同進食經歷,病情與進食量有關潛伏短潛伏期短,從幾分鐘到幾天集中發發病集中,短期內大量食用者會突然發病病情急病情來勢兇猛,呈爆發性;有的很嚴重不傳染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發病曲線常于發病后突然上升又很快下降,無二代病人出現癥狀像中毒癥狀基本相同,治療方法大致相似不分老少病情主要與進食量和抵抗力有關,與年齡關系不大正確、熟練了解各類食物中毒的潛伏期,對快速判斷類別有重要意義類別常見致病因素發生原因特點常見食物細菌性金葡、沙門氏、變形、大腸、副溶、產氣莢膜桿菌、蠟樣、肉毒梭菌、李斯特菌1.病禽、病畜2.生產、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被污染3.直接接觸食品的人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自身帶菌4.食品沒有燒熟煮透,生熟食品用具沒有分開,剩余食品沒有低溫儲藏1.季節性較強;2.具有一定的潛伏期;3.胃腸道癥狀明顯;4.多數恢復快,預后良好動物性食品(肉、禽蛋制品、奶及奶制品、海產品)、植物性食品(剩飯、涼菜、豆類、罐頭、面類發酵食品)化學性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殺鼠藥、砷化物、汞、鎘、甲醇、亞硝酸鹽、含高組胺魚類、油脂酸敗、礦物油1.食品被有毒有害化學物污染2.誤食3.添加劑、營養強化劑超量使用4.食品成分變質1.潛伏期短,有的僅幾分鐘;2.無季節性和地區性;3.發病急、死亡率高;4.臨床表現不一被農藥、殺鼠藥污染的糧食、蔬菜等;誤將亞硝酸鹽當鹽吃,誤將砒霜當堿面吃;變質油食物中毒的分類、常見致病因素、原因、特點類別常見致病因素發生原因特點常見食物真菌性黃曲霉毒素、赤霉病變、霉變甘蔗、霉變大米1.誤食2.谷物等儲存不當,導致霉變,被食入1.有季節性和地區性;2.與飲食習慣、氣候、食品種類有關;3.潛伏期較短;4.無特效解藥霉變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動物性木薯、苦杏仁、桐子和桐油、蓖麻子、棉子、發芽馬鈴薯、未熟豆漿、菜豆角、鮮黃花菜、大麻油、曼陀羅、毒麥、河豚魚、動物腎上腺、毒蘑菇1.存儲不當2.加工方法不當3.將天然有毒的動、植物制成食品1.獨戶或數戶散發;2.潛伏期短;3.有一定的地區性和季節性;4.植物性食物中毒多見神經系統癥狀;5.多數沒有特效療法豆角未完全煮熟中毒;發芽馬鈴薯未處理后食入;食入河豚魚;誤食動物腎上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級別國家突發應急預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Ⅰ級未包括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兩個以上省份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超出事發地省級政府處置能力的;--發生跨境(含港澳臺)、跨國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國務院認為應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有關部門處置的。Ⅱ級--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事故危害嚴重,影響涉及省內兩個以上市行政區域的;--省級政府認定的重大食品事故。食物中毒事件分級級別國家突發應急預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Ⅲ級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的;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影響涉及市級行政區域內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的,給人民飲食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市級政府認定的重大食品事故。Ⅳ級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造成傷害人數30-99例,未出現死亡病例的;影響涉及實際行政區域內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的,給大眾飲食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縣級政府認定的一般重大食品事故。其它要報告的內容--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除以上提到的食物中毒事件外,其他的食物中毒事件在食源性疾病監測開始以前,沒有要求報告,現在只要形成事件,就要報告因目前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目前涉及到多個網絡直報系統,因此,日常工作中,要建立食品安全、傳染病、應急、突發等多部門、多個科室之間的溝通機制事故發生單位---立即予以處置(停用、患者、現場保護)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牽頭,會同農業行政、質檢、工商、食藥監進行調查處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縣級以上政府成立指揮機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立即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責任調查,督促有關部門履行職責,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責任調查處理報告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協助衛生行政和有關部門現場衛生處理、流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