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最苦與最樂》精品課件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最苦與最樂》精品課件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最苦與最樂》精品課件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最苦與最樂》精品課件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最苦與最樂》精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單元 閱讀最苦與最樂 冰心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什么叫苦?什么叫樂?說說你對苦與樂的認識吧!激趣導入1、掌握有關議論文的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觀點。2、學習本文流暢而凝練的語言,學習課文在論述過程中展現中心論點的寫法。3、體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學習目標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廣東新會人。1895年隨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著有飲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鴻章傳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

2、法等。走近作者知識鏈接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概念:常見論證方法:又可分為三部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詞語詞義不同點巧辨失意指不能實現自己的意愿;不得志。“失意”側重不得志。不得志是“失意”。心理的期待落空是“失望”。失望指因為希望未實現而不愉快。“失望”側重心理的期待落空。達觀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達觀”側重看得開。看得開是“達觀”。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是“樂觀”。樂觀指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悲觀”相對。“樂觀”側重對事物

3、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悲觀”相對。字詞積累近義詞辨析契約( ) 攬( ) 悲天憫人( )恩惠( )卸卻( )縱然( )監督( )循環( )如釋重負( )qlnmn huxizndxnsh我會讀死而后已:心安理得:失意:悲天憫人:任重而道遠:仁人志士:如釋重負: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得志。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負擔沉重而且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仁愛而有節操的人。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體會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風格。 1

4、.劃分文章部分、層次分別用雙豎線、單豎線。2.認為用得好的詞語用方框。3.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4.有疑問的地方,用問號標注。圈點要求整體感知閱讀全文劃分層次概括內容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負責任盡責任用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并填空。人生當_ ,而不能_。勇于承擔責任逃避責任 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第二部分:(3)論述“盡責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一部分:(1-2)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盡責的觀點。第三部分:(4-5)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進一步闡述盡責才能獲得快樂。自由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

5、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把全文分為三部分。用簡要的語言說說本文論述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盡到責任;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盡到了責任;人應當勇于擔負責任,不應該逃避責任。我來說:(一)談苦細讀感悟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生最苦的事 閱讀第一部分,說說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樣論述這個觀點的。(1)作者使用設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出論點貧 失意 老、死否定:知足 安分 達觀 (2)論說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最苦:正: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3)舉例論證: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

6、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對于自己。 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良心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二)論樂 品讀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論證人生最樂的事的過程。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觀點:人生最樂的事引用論證:古語“如釋重負”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孔子“無入而不自得”論說: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三)擔責任論點:人生當勇于負責。引用論證: 第三部分作者要論證什么觀點,是如何論證的?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

7、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最樂”:“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品味語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 以排比句列舉種種沒有盡到責任的現象,再用

8、設問,一問一答來證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變得輕松活潑。 “凡屬我應該做的事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運用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里用了三個“凡”字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性,同時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加以仔細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論是很審慎的。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這五個設問句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系闡述得有條不紊

9、,另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責任有大有小,我們不能躲避、卸卻責任,只能盡責任,完成自己的責任,在完成責任中獲得快樂。如果每個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那么個人、他人、家庭、社會、國家都會越來越好。讀完課文,你對“責任”是怎樣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認識?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