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學年月真題
0003720234
1、【單選題】柏拉圖認為美學研究的對象是
美的事物
美本身
A:
美感
B:
藝術
C:
答D:案:B
解析: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開啟了關于美的形而上學思考方式,他針對當時把美等同于
漂亮的母馬、豎琴、陶罐一類具體事物的流俗觀點,嚴格區分了"美的事物"與"美本身"兩
個概念,認為前者僅僅回答了"什么東西是美的",后者才涉及一切事物成其為美的普遍性
質和共同原因,主張美學思考應當超越美的具體事物去尋求"美本身",即所謂理念。p36
2、【單選題】審美關系從屬于人與世界的
反映關系
存在論關系
A:
認識關系
B:
實在論關系
C:
答D:案:B
解析:審美關系從屬于人與世界的存在論關系,是人與世界復雜多樣關系中的一種特殊的
精神性關系,是人對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構起來的、自由的情感體驗關系。
3、【單選題】馬克思認為影響主體審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
先天條件
家庭條件
A:
個人條件
B:
社會條件
C:
答D:案:D
解析:影響主體審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臨的后天因素或社會條件。馬克思說過,
"像拉斐爾這樣的個人是否能順利地發展他的天才,這就完全取決于需要,而這種需要又
取決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產生的人們所受教育的條件。"這就是說,先天因素能否發揮作
用以及發揮到何種程度,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到主體的審美個性和審美趣味,根本上是由后
天的社會因素所決定的。審美主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和階級地位、他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背景
等等都會對其審美趣味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p58
4、【單選題】席勒認為,在審美的國度里,每個人都是
快樂的公民
自由的公民
A:
富有的公民
B:
閑適的公民
C:
答D:案:B
解析:審美活動以對主體存在的充分肯定為前提,以對人的價值的高揚為旨趣,它所創造
的是一個個性豐滿、生命充盈的人的世界。正如席勒所說:在審美的國度里,每一個人都
是"自由的公民","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這就是審美王國的基本法律"。p65
5、【單選題】“多樣統一”這一形式規律最本質的特點是
整齊一律
均衡對稱
A:
對比反差
B:
和而不同
C:
答D:案:D
解析:在變化中顯示統一,在統一中又見出變化,"和而不同""違而不犯",這就是"多樣
統一"這一形式規律最本質的特點。只有既變化多樣,又統一整齊,對象才生氣蓬勃,情
趣盎然。p77
6、【單選題】認為動物也具有美感的是
康德
卡西爾
A:
達爾文
B:
柏格森
C:
答D:案:C
解析:達爾文是一位生物學家,他通過對動物生活的實際觀察和研究,提出動物也有美感
能力的觀點。他的看法集中體現在下面一段話中:"當我們看到一只雄鳥在雌鳥面前展示
它的色相俱美的羽毛而惟恐有所遺漏的時候,而同時,不具備這些色相的其他鳥類便不進
行這一類表演,我們實在無法懷疑,這一種的雌鳥是對雄鳥的美好有所心領神會
的?!璸83
7、【單選題】廣義的審美形態包括自然美、藝術美和
人體美
工藝美
A:
社會美
B:
心靈美
C:
答D:案:C
解析:人類的審美活動豐富多樣,美的形態也是千姿百態。廣義的審美形態有自然美、藝
術美、社會美,狹義的審美形態則包括各種風格、品位、體裁等。p100
8、【單選題】審美形態的二重性是指民族性與
地域性
時代性
A:
階級性
B:
世界性
C:
答D:案:D
解析:審美形態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p102
9、【單選題】最基本的兩種審美形態是
優美與崇高
悲劇與喜劇
A:
丑與荒誕
B:
崇高與滑稽
C:
答D:案:A
解析:優美與崇高是審美實踐活動發展中最基本的兩種審美形態,它們二者既有密切的聯
系和若干共同點,又有各自的特點和獨特的內涵。在審美領域,它們建基于人類社會實踐
基礎之上,體現了人類生存狀態的不同方面,并普遍地在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作品中
顯現出來。p109
10、【單選題】博克認為崇高感源于人類的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A:
生殖需要
B:
道德需要
C:
答D:案:A
解析:博克對于崇高感的看法主要是從人的生命意識角度入手的。他認為,人類的情欲主
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于延長生命的生殖欲和一般的社交愿望;二是安全的需求,即維
護自己生命安全的本能。崇高感就來自于人的第二種本能情欲,當人的生命遇到危險時,
首先會引起他的恐怖和警懼,引起發自心靈深處的痛苦,但是痛苦的情緒也同樣可以產生
愉快,即"如果處于某種距離以外,或是受到了某些緩和,危險和苦痛也可以變成愉快的
"。p115
11、【單選題】古希臘悲劇屬于
性格悲劇
命運悲劇
A:
社會悲劇
B:
歷史悲劇
C:
答D:案:B
解析:古代希臘社會就產生了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歐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劇作家,
在他們的作品中,幾乎都滲透著"命運"觀念的主題,因此古希臘的悲劇也稱之為命運悲
劇,也正是命運主題為作為審美形態的悲劇確立了基本的內涵。p123
12、【單選題】現代丑學的開端是
盧梭的《懺悔錄》
萊辛的《拉奧孔》
A:
羅森克蘭茲的《丑的美學》
B:
克羅齊的《美學原理》
C:
答D:案:C
解析:羅森克蘭茲的《丑的美學》不僅是第一部專門研究丑的美學專著,而且也標志著丑
從此真正成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形態,它是對于現代丑學的開啟。p137
13、【單選題】在古希臘的審美經驗理論中,“凈化說”的倡導者是
巴門尼德
蘇格拉底
A:
柏拉圖
B:
亞里士多德
C:
答D:案:D
解析:亞里士多德并不否定人的情欲,他認為美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夠通過理性對感性
加以節制和凈化。他在闡述悲劇的效果時,認為悲劇有一種"凈化"作用,這種借憐憫與恐
懼使情感得到凈化也是一種情感的陶冶。p235
14、【單選題】英國經驗主義美學所處的時代是
古希臘
中世紀
A:
近代
B:
現代
C:
答D:案:C
解析:隨著西方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西方美學的研究重心也轉向了審美經驗的探討,
這在英國經驗主義美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其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8世紀中葉以前
為第一階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夏夫茲博里荷加斯、哈奇生等人。經驗主義美學的第二階
段開始于18世紀中葉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謨。p152
15、【單選題】中國古代美學中把自然物人格化的理論是
暢神說
比德說
A:
緣情說
B:
童心說
C:
答D:案:B
解析:中國古代在對于自然美的欣賞和表現中,源遠流長的"比德"傳統和以"暢神"為基礎
的審美經驗論都是如此。所謂"比德"是指人們在藝術創作中總是習慣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
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類的某種道德情操。不難看出,這種觀點已經超出了人們的實用
態度,著眼于對象帶給人的精神感受,因而已經是一種真正的審美經驗。p159
16、【單選題】在審美感知中,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
相互分離
相互對立
A:
相互交融
B:
互不相關
C:
答D:案:B
解析:美感理論是在近代美學的背景之中發展起來的,而近代美學與近代的認識論哲學一
樣,都是把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理性與感性等看作相互對立的范疇。p157
17、【單選題】在審美經驗的構成要素中,中國古代儒家美學重視的是
感知
A:
想象
情感
B:
理解
C:
答D:案:C
解析:p174-176
18、【單選題】審美活動中最典型、最高級的形態是
生產活動
娛樂活動
A:
科學活動
B:
藝術活動
C:
答D:案:D
解析:審美活動是我們的主要研究對象,這個對象中最典型、最高級的形態是藝術活動。
p192
19、【單選題】主張美學研究的對象是“美的藝術”的美學家是
費希特
黑格爾
A:
叔本華
B:
尼采
C:
答D:案:B
解析:在西方美學史上,藝術一直是美學研究的中心課題,特別是黑格爾美學,明確把藝
術美列為主要對象,他的《美學講演錄》開首第一句話就說:美學的"對象就是廣大的美
的領域,說得精確一點,它的范圍就是藝術,或者毋寧說,就是美的藝術"。p192
20、【單選題】蘇珊·朗格所倡導的藝術觀是
游戲說
符號說
A:
原型說
B:
集體無意識說
C:
答D:案:B
解析:當代美國女哲學家蘇珊·朗格提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是一種非邏輯非
抽象的符號,具有表現情感的功能;藝術符號所表現的情感不應是個人瞬間的情緒,而應
表現一種人類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經驗的、情感的、內心生活的動態過
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現出人類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內在本質。朗格的符號說,
綜合了表現說和有意味形式說,把藝術的本質與人的符號本質聯系起來,理論上達到了更
高的層次;但也因而把藝術本質非社會化、非歷史化了,由于將人的社會、歷史本質降低
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運動",所以仍不能正確地解決藝術本質問題。p195
21、【單選題】中國古代美學家韓愈主張
文以載道
詩以言志
A:
音由心生
B:
詩緣情
C:
答D:案:A
解析:載道說,較早可追溯到孔子;唐代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則加以完善。他認為,古文
是為了宣傳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為了緣情。p195
22、【單選題】藝術活動開端于
意象的產生
意境的營造
A:
感官的觸發
B:
情感的抒發
C:
答D:案:A
解析:意象是藝術存在的核心。藝術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藝術活動的開端
即由意象的產生為標志。p199
23、【單選題】最重要的藝術創造力是
認識能力
觀察力
A:
表達能力
B:
想象力
C:
答D:案:D
解析:藝術家通過藝術想象力把藝術感觸豐富、充實起來,藝術意象的胎兒就這樣通過想
象力而發育成長。想象力在生產意象全過程中始終是最重要、最有決定性的藝術創造力。
p205
24、【單選題】在藝術接受的過程中,主體的精神升華到高度自由境界的階段是
觀
感
A:
品
B:
悟
C:
答D:案:D
解析: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品鑒漸入佳境后,終于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清薛雪說:
"夫讀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將通之,不落言詮,自明妙理。"悟是接受主體在意象重建中
的靈感,主體的意識在"品"的過程中逐漸活躍起來,意象也一步步鮮明終于主體的意識在
一瞬間升華為高度自由的境界。p218
25、【單選題】審美是藝術的
唯一功能
次要功能
A:
核心功能
B:
間接功能
C:
答D:案:C
解析:藝術的核心功能是審美。意象、意境在本質上是虛擬的、審美的,以意象世界作為
核心的藝術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審美。p220
26、【單選題】中國古代美育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
先秦
兩漢
A:
魏晉
B:
唐宋
C:
答D:案:A
解析:美育一詞的出現在中國美育思想史上相當晚近,但中國美育思想的源頭,卻可以追
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那時,美育的基本內涵一般蘊含在"樂教""詩教"思想中。p229
27、【單選題】西方中世紀美學主張
美育應服務于信仰
美育應服務于認知
A:
美育應服務于政治
B:
美育應服務于科學
C:
答D:案:A
解析:古希臘的柏拉圖就把審美經驗歸結為一種迷狂狀態,這種說法盡管帶有神秘主義傾
向,但卻把審美經驗的非理性特征鮮明地揭示出來了。此后,中世紀美學又把審美經驗與
宗教信仰聯系在一起,從而為其籠罩了一層更加神秘的光環。p160
28、【單選題】中國古代人性覺醒、個性發展的時代是
夏商周時期
先秦時期
A:
魏晉時期
B:
唐宋時期
C:
答D:案:C
解析:魏晉時期是人性覺醒、個性發展的時代,審美也開始擺脫禮法的束縛,直接發現了
山水之美,欣賞人的個性之美,美育也因此拓展了疆界,有了自己的范圍,而不再只是教
化的一部分。p231
29、【單選題】美育的主要特點之一是
受動性
規范性
A:
能動性
B:
強制性
C:
答D:案:C
解析:訴諸感性、潛移默化以及能動性被視為美育的主要特點。p241
30、【單選題】美育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培養
全面發展的人
道德高尚的人
A:
理性的人
B:
感性的人
C:
答D:案:A
解析:美育把培養感性與理性和諧統一的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這不僅使它
與現實相疏離而接近于理想,從而與其他教育形式明顯地區別開來,同時這種理想性品格
又決定了它必須依存于審美活動,把審美活動作為自身存在與發展的豐厚土壤和生生不息
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斷地從審美活動中汲取新的滋養,審美教育才會富有生機,充滿活
力。p254
31、【多選題】對于欣賞者來說,“作品只在與他的能力相應的程度上存在”。這說明審美
對象
是一種精神實體
是先于審美活動而存在的
A:
只存在于審美活動中
B:
只存在于主體的主觀經驗中
C:
是在審美活動中生成的
D:
答E:案:CE
解析:沒有人的欣賞,藝術品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物而已?!啊洞竽{》的奇妙性質,
《阿爾芒斯》的雄偉風格,卡夫卡神話的寫實和真實程度,這一切都從來不是現成給予
的;必需由讀者自己在不斷超越寫出來的東西的過程中去發明這一切?!髌分辉谂c他
的能力相應的程度上存在。”就是說,審美對象只存在于審美活動中,只有在審美活動中
它才現實地生成、真實地顯現出來。P69
32、【多選題】審美經驗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在于
與對象的實際存在相關
與對象的實際存在無關
A:
與主體的物質需要相關
B:
與主體的物質需要無關
C:
與主體的認知需要相關
D:
答E:案:BD
解析:審美經驗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第一,從審美對象的
角度來看,由于審美經驗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所以只涉及事物的外觀和形式,與事物的實
際存在毫無關系,自然也就不會與對象發生任何利害關系。第二,從審美主體的角度來
看,審美經驗的基本功能在于讓人們產生審美的愉悅,從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這就要
求人們排除各種功利因素的干擾,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損害或者減弱人們的
審美愉悅。物質活動滿足的是人們的實際需要,所帶來的主要是感官的快適和愉悅,其功
利性可說是顯而易見的;科學研究滿足了人們的認知需求,所帶來的是一種智性的愉悅。
從p163-164
33、【多選題】下列關于藝術存在方式的表述正確的有
藝術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中
藝術只能存在于人的審美活動中
A:
藝術存在于藝術創造——藝術品——藝術接受的動態流程中
B:
藝術只存在于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中
C:
藝術只存在于讀者的接受活動中
D:
E:
答案:ABC
解析:(一)藝術首先存在于藝術的意象世界中、(二)藝術只能存在于主體(人)的審
美心理活動和審美經驗中、(三)藝術存在于藝術創造—藝術品—藝術接受的動態流程
中。p196
34、【多選題】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說”主張
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強制的
美育是進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A:
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B:
美育是趣味教育,宗教是道德教育
C:
美育是感化教育,宗教是情感教育
D:
答E:案:ABC
解析:蔡元培在倡導“以美育代宗教”的時候,他拿宗教與美育作比較:“一、美育是自
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二、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
教是有界的?!弊詈?,他還把美育看成提升人生價值的途徑和激發創造力的動力。p232
35、【多選題】席勒美育思想的理論貢獻有
從哲學高度解釋了美育的目的
把美育的價值界定為完善人性
A:
提出了“寓教于樂”的主張
B:
認為美育就是道德教育
C:
回答了完滿人性的方式
D:
答E:案:ABE
解析:第一,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審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獨特目的,并把審美教育
的目的與審美活動的性質內在地統一了起來。第二,明確揭示審美教育的價值是完滿人
性。第三,回答完滿人性的方式——人性統一的根據就在于自身。p236
36、【簡答題】簡述美學學科的建立過程。
答案:美學的發展經歷了由審美意識到美學思想再到美學學科的發展。(1)審美意
識。人類在生存實踐中萌發出來的有某種不明晰審美追求的意識。(2)美學思想。思
想主體對審美現象某些本質、特征、規律比較自覺的理性認識,以明確的理論觀念和概念
范圍來表述自覺、系統的理性思考。(3)美學學科。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形成以
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美學》一書為標志。p35-37
37、【簡答題】簡述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
答案:(1)亞里士多德真正奠定了悲劇理論基礎。(2)他在《詩學》中提到“悲劇是
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可以說是悲劇理論史上第一個較為完
整的定義。(3)對悲劇藝術帶給人們的審美體驗進行深刻分析,他指出悲劇借助于引
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對于人的靈魂的凈化作用。p123
38、【簡答題】簡述優美與美的關系。
答案:(1)優美是最早被人類所認識和把握的美的范疇,是美最一般的形態。二者之間
是個別與一般的關系。(2)在優美中,自然感性形式具有對稱、均衡、圓潤、柔和、
比例協調的特點,與之相適應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適、心靈的共鳴,激發人們
產生對于人生美好事物的豐富聯想。優美也包含著人生豐富的社會性內容。(3)優美
是對美的形態概括之一,美的形態千姿百態,其核心內涵與人的存在實踐息息相關,是基
于人生樣態、人生境界的形象反映。p112-113
39、【簡答題】簡述藝術模仿說的主要缺陷。
答案:(1)模仿說是古希臘時的觀點,是從藝術本質的角度對藝術進行定義的。(2)
把藝術本質局限于模仿世界的認識范圍論,忽視了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3)忽視了
藝術創造的主體性和表現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藝術的本質。p193
40、【簡答題】簡述藝術想象力的特點。
答案:(1)藝術想象力是指藝術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的過程中展開想象、聯想、幻
想或意象思維的能力的程度。當藝術家通過藝術敏感獲得創造的動力時,即開始了由敏感
出發的藝術想象。(2)藝術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邏輯思維能力,它可以超越抽象概
念、判斷、推理,超越正常的邏輯時空,以藝術的感悟主旨為歸,形成獨特的心理時空和
情感邏輯,來追憶、引發、整合心理意象。(3)需要強調的是,藝術想象力不僅僅是
喚醒和引發豐富的形象、感受,更重要的是將其融會和整合。藝術家通過藝術想象力把藝
術感觸豐富充實起來,藝術意象的胎兒就這樣通過想象力而發育成長。想象力在生產意象
全過程中始終是最重要、最有決定性的藝術創造力。p204
41、【簡答題】簡述馬克思的美育思想。
答案:(1)馬克思從對異化現實的批判出發,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終極目的確立美育
的基本任務。認為“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2)他指出審
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條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