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練習_第1頁
《醉翁亭記》練習_第2頁
《醉翁亭記》練習_第3頁
《醉翁亭記》練習_第4頁
《醉翁亭記》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醉翁亭記練習填空 本文作者 (10071072),字,號 ,晚年又號,吉州廬陵(今 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 年),歐陽修因上書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辯護,被貶為滁州太守。醉翁亭記寫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美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表現了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曠達情懷。 思維訓練課內練習一、給下列粉紅色字注音 飲少輒( )醉林霏( )開巖穴暝() 傴僂()提攜山肴()野蔌()觥( )籌交錯 二、解釋下面紅色詞 名之者誰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醉翁之意不在酒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野芳發而幽香 6.臨溪而漁 非絲非竹樹林

2、陰翳 觥籌交錯已而夕陽在山 11.林壑尤美12.泉香而酒冽三、解釋句中加括號的詞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陰 2.太守自謂也 太守謂誰 3.環滁皆山也 環而攻之而不勝 四、下列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勸君更盡一杯酒。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五、閱讀并回答問題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教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

3、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釋句中加括號的詞。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體事物。 名之者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這個語段中,有一個現在常用的成語,這個成語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4“太守與客來飲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命名者是 。 6這段文字的寫景部分有一定的順序。作者首先寫 ,其次寫 ,最后寫 。 7這段文字的中心是 。 思維擴展課后練習一、選出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親戚(qi4)始齔(chen4)窮匱(kui4)孀妻(shuang1) B霪雨(yin2)

4、 野蔌(su4)白芷(zhi3) 船楫(ji2) C觥籌(gong1) 城闕(que1) 畎畝(quan3)萬仞(ren4) D箕畚(ji1) 老叟(shou3)頹然(tui2)天津(jin1)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括號的詞 1名之者誰?( )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3醉翁之意不在酒()4.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5野芳發而幽香( )6臨溪而漁()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2錦鱗游泳。( ) 3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 5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6.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五、閱讀回答 作亭者誰

5、?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意:寓:謂:輒: 2說說劃橫線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來定出“太守之樂”的?句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的思想感情? 3貫穿全文主體的一個詞是: 。 4結尾部分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睛之筆的句子是: 。 5第2段沒加標點,請你根據文言文斷句的常識在原文停

6、頓的地方用“”斷句 閱讀感悟 (一)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釋紅色詞的意思。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2)名之者誰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譯下面的語句。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話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環境的特征? 。 4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遠景?

7、。 5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近景? 。 6文中表現醉是表象、樂是實質的是哪句話? 。 7文中借釋亭名來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這個千古名句是什么? 。 8“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什么意思? 。 9太守在文中的自號是什么? 。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解釋句中畫線的詞語。 (1)山間之四時也 (2)佳木秀而繁陰 2翻譯下面的語句。 云歸而巖穴暝 。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4文中是這樣描寫春季的景

8、色的: 。 5文中是這樣描寫秋季的景色的;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個成語,請把它概括出來,再說說它現在的意思。 。 。7“樂亦無窮”的原因是什么? 。 (三)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句中的畫線詞語。 (1)蒼顏白發 (2)傴僂提攜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2)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樂的人有哪些?請

9、用一個字概括出他們共有的心情。 。 是 字。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內容核心的是哪個句子? 。 5從文中找出描寫“眾賓歡” 的語句。 。 6“宴酣之樂”體現在哪里? 。 7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詞語。 (1)鳴聲上下(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2“醉能同其樂”句中的“其”指的是誰?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達“太守之樂”的是哪句話?

10、5文中哪句話將“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文章的主旨? 6這段話中寫禽鳥之樂和游人之樂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樂”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_ _,_ , _,_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寫橫線上空缺的內容。 2翻譯下面的

11、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點。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3兩段文字均選自 ,該文將寫景、敘事、抒情熔為一爐,有一句話奠定了 全文的抒情基調,后成為千古名句,這句話是: 。4第段先寫 之景,再寫 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段共4句話,從原文中找出4個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語,依次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 , , 。 6對第段文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頹然乎其間者”形象地描繪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澆愁的樣子。 B“傴僂提攜”和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詞把文章推進一層,由寫欣賞美景之樂轉而寫眾人游宴之樂。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麗風

12、光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與民同樂圖,同時也曲折顯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績。 7聯系全文,可從以上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一種( ) A被貶后的抑郁心情。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D“醉”與“樂”的統一關系。 參考答案 思維訓練 一、二(略) 三、秀麗,優美;稱,是;圍繞,包圍 四、D 五、1茂盛的樣子情趣 2亭山水之樂 3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4這里指醉翁亭 5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謂也。 6遠、近 7寫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的由來。 思維擴展: 四、1比喻 2比喻 3對比 4借代5設問6夸張,對比 五、1情趣寄托稱就 2比興,縱情山水以寄寓苦悶,更表現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3樂 4醉

13、能同其樂 (一) 1-2 答案略 3環滁皆山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5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醉翁之意不在酒 8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向 9醉翁 10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的緣由。 (二) 1-2答案略 3寫了山間朝暮和四時之景。 4野芳發而幽香 5風霜高潔 6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就徹底暴露,真相大白 7山間朝暮、四時之景不同。 (三) 1-2題答案略 3(1)滁州人、賓客、太守(2)樂 4眾賓歡也 5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6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 7寫滁州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四) 1

14、略 2滁州人、賓客 3醉翁亭記 4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5醉能同其樂 6襯托太守之樂 7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五 1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2譯:容顏蒼老,頭發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賓客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這是文言文中的一個判斷句式,“者也”是這一句式的標志之一。3醉翁之意不在酒4朝暮 四時5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6A728、醉翁亭記【基礎知識訓練】1加點字的注音有錯的一項是( ) A 林壑(h)尤美 觥(gng)籌交錯 林霏(fi)開 B 樹林陰翳(y) 泉香而酒洌(li) 巖穴暝(mng) C 傴僂(lu)提攜 蔚(wi)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s)

15、 D 晦(hu)明變化 頹(tu)然乎其間者 釀(ning)泉為酒2填空:醉翁亭記作者 自號醉翁,又號 , 代文學家貫穿全文的主線是“ ”字,從結尾處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作者是在寫“ ”字,“ ”字只是表象。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與其它三句不同類的項是( )A游人去而B禽鳥樂也C禽鳥知山林之樂而D不E知人之樂F水落而G石出者H溪深而I魚肥閱讀語段,完成下列內容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

16、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4解釋下列加點字: 野芳發而幽香( ) 日出而林霏開( ) 蒼顏白發 ( ) 傴僂提攜 ( )5選文第段先寫朝暮之景,再寫 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第二段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依次寫了四個內容,即滁人游玩、 、 、 太守醉酒。6選文第一節中有一個常用的成語是 ,現在常用來比喻 。7下面句中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者 / 休于樹 B. 頹然乎 / 其間者 C野芳發 /

17、而幽香 D. 四時之景 / 不同8翻譯下列的句子云歸而巖穴暝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9選文末句“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的醉應有兩層含義,應怎樣理解。 【探究拓展訓練】 滄浪亭記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 ,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10.滄浪亭的環境特點是(用文中八個字回答) 滄浪亭所在

18、園林的地理特點是(用文中四個字回答) 11.解釋加點字的意義 東顧草樹郁然 ( ) 雜花修竹 ( ) 不類乎城中 ( ) 坳隆勝勢( )12.選出下列說法有錯的一項( ) A本文作者采用移步換形的寫作手法B“訪諸舊老”的“諸”兼有“之乎”兩字的意義C“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的“會合”與現代漢語“會合”意義相同D。E“水之陽又竹”的“陽”即“陽光”之意。13.翻譯句子 三向皆水也。 答案28醉翁亭記【基礎知識訓練】1C 2歐陽修六一居士宋 樂醉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3B 4開放霧氣臉色蒼白領著的人,指小孩 5四時,太守設宴,眾賓歡宴6水落石出 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7C 8煙云聚攏來,山谷就

19、昏暗下來了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9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的陶醉。【探究拓展訓練】10前竹后水,澄川翠千,三向皆水 11向東高長象美好的 12D 13(這塊地的)三面都是水翁亭記一、填空題:(1)第一段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醉翁亭的,第二層寫醉翁亭的。從這句話往下是第二層。(2)第2段可分三層。第一層寫亭子周圍的景色,第二層寫亭子周圍的景色,第三層寫。這三層之間的關系,是由而。(3)第3段可分為四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第三層寫,第四層寫。(4)全文的中心句是。(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二、對加橫線詞的解釋有誤的是:A蔚然(茂盛)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輒醉(就)B林霏(霧氣)

20、佳木秀(發榮滋長)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巖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負者(失敗)傴僂(駝背,這里指老年人彎著腰走)酒洌(酒清)三、對加橫線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前陳者(排列)山肴(山中打來的鳥獸做的菜)野蔌(野菜)B臨溪而漁(捕魚)非絲非竹(絲線)蒼顏(蒼老的臉色)C觥籌(酒杯)陰翳(遮蓋)宴酣(盡興的喝酒)D述以文(寫文章記敘事情)太守謂誰(說的)頹然乎其間者(于)四、全篇共21個“也”字,所表述的語氣有三種:A、陳述(用于描寫景物);B、肯定(用于介紹人名);C、感嘆(用于直抒胸臆)。試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現了哪種語氣。A環滁皆山也。()B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1、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D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E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F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五、閱讀第1自然段,共16句話,答題。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對句意理解有誤的是()A環滁皆山也。句意:環繞著滁州的都是山。B峰回路轉,有亭翼

22、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句意: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是醉翁亭。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飲酒上,而是在優美多姿的山水之間。D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意:欣賞山水的樂趣,得心應手寄托在酒中。2、對上文層次劃分正確的是()ABCD3、對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確的是()A寫醉翁亭的環境優美。B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為亭命名。C醉翁以欣賞山水為樂。D寫醉翁亭的環境優美和命名的緣由。4、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義是:。六、第2自然段共3句話,閱讀后答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

23、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1、本段三句話的結構關系,分析正確的是:A總分B分總C總分總D并列。2、對段意概括正確的是:A寫出山間朝暮的景色。B寫出山間四季的不同景色。C寫出欣賞山水的無窮樂趣。D寫出山間朝暮和四時的景色及欣賞山水的無窮樂趣。3、本段與上文中“”句相呼應。4、抓住特征描寫景物是寫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時的景物特征,分別是:,。5、成語“水落石出”的意義是:。七、閱讀第3段,共4句話,答題。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24、,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各用原句中一個短語,分別概括四句話的意思。2、“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會“醉”?答:。3、游山的滁人有:、;寫出游人踴躍而熱鬧場面的詞語是。4、太守宴上吃的有、,飲的有。5、能享受山水之樂的人是:A負者,行者,前者,后者,傴僂提攜。B往來而不絕者、起坐而喧嘩者。C滁人、眾賓客、太守。D太守。6、解釋詞義:A山肴野蔌:B觥籌交錯:八、第4段共7句話,讀后答題。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承接上文的詞語是,表示,接著寫出了 的情景,又寫了飛鳥盡得山林之樂。2、文章用兩個句子反襯太守之樂,這兩句是。3、“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思是 。4、作者含蓄地答出“,。”曲折地表現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十、對句意理解有誤的是:A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句意: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的。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