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_第1頁
冀教版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_第2頁
冀教版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_第3頁
冀教版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_第4頁
冀教版三年級品德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明的社區生活一、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看圖片、角色扮演、故事體驗、動手來做等環節讓學生來親身體會社區中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養成講文明的良好習慣。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社區的維護靠大家。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知道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懂得在公共場所遵守社會公德。2.能夠在公共場所中對一些人的不良表現做出自己的評價,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看圖片、角色扮演、故事體驗、動手來做等環節,讓學生體會不文明行為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從而養成講文明的良好習慣。(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自覺維護社區環境,遵守公共秩序,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懂得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二)教學難點自覺維護社區環境,遵守公共秩序,養成講文明的良好習慣。四、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心靈體驗法。五、教學媒體遵守公共秩序的圖片、資料、公益廣告等。六、教學結構與過程一、導入: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用秩序來規范、約束大家的行為,尤其是公共秩序影響著我們每個人,那么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大家來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呢?(學生回答)二、新授:(一)大家都來說一說師:老師這里有幾幅圖片,咱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做得好不好,為什么?(屏幕顯示)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你可以給他們起個名字。圖一:小明和小強在草坪上踢足球,他們做得好不好?小蘭過來阻止他們,做得好不好?為什么?圖二:在公共汽車站,大家排隊上車,做得好。師:不僅是上車,其實在上、下車時都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圖三:在圖書館兩個同學在說話,有一位同學在勸阻。師:如果你是那位同學,你會怎樣勸阻。圖四:大家在健身器材前排隊等候,做得對。師:同學們剛才說得真有道理,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作為社區的一員,就要遵守社區的文明公約,自覺維護社區環境,遵守公共秩序,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其實啊,不光在學校、社區,即使在社會中,遵守公共秩序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也非常重要師:由此可見,遵守公共秩序對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都至關重要。老師這里還有四個小故事,下面咱們就以組為單位進行角色表演,看看如何做文明小公民。活動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表現在社區內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每個劇情的結果由學生自己設計應該如何來做。劇情一:周末的一天中午,小明和小麗剛吃完午飯,就相約來到社區運動場打乒乓球,聲音吵到了社區里的人們無法安靜地午休,李奶奶走了過來,指了指旁邊的牌子,說:“午休時間是不能打乒乓球的!你們中午在這里打球,大家怎么安靜地休息呢?小朋友們,要遵守公共秩序啊!”劇情二:一天,小紅走在街上,買了一個冰糕吃,順手就把冰糕袋扔到了馬路上,這是,環衛工人走過來了,對她說:“如果每個人都隨手亂扔垃圾的話,那我們的社區會有多臟啊!為了我們的環境衛生,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劇情三:一天,小強和小峰在社區的健身廣場上鍛煉身體,為了爭搶一個健身設施,搞得面紅耳赤、爭吵不休。劇情四:一天早晨,小剛上學的路上,怕上學遲到了,就隨意橫穿馬路,讓對面開車過來的李叔叔嚇了一跳。師:同學們的課本劇表演真精彩,看來良好的公共秩序靠一個人行不行?對,這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老師把剛才同學們的表演總結為了一首小兒歌,一起來讀讀.社區是我們的家公共秩序靠大家果皮紙屑別亂扔垃圾筒正在等待它午休時間別打球很多人都怕被打擾橫穿馬路太危險安全一個幸福全家公共設施為大眾你爭我搶遭笑話我們的社區盼文明離不開你我和大家師:在公共場所,我們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呢?(學生回答)(三)我們都來做一做師:總有些人在公共場所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你是居委會主任,你怎么辦?現在大家就來以組為單位為我們的小區動手設計一塊警示牌。(學生以組為單位動手實踐,并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四)心靈體驗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遵守秩序的文明小公民?(想)真有信心。可有時說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咱們書中就有一個小同學,一不小心就做了一件讓自己倍感慚愧的事情。打開書46頁,讀讀這個故事。(配樂讀書中46頁的《老爺爺使我想到的……》)師:同學們如果你是這個同學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學生回答)師:在社區生活中,你是否見到或親身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學生舉例回答并說說自己的親身體驗)師:其實,文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唾手可得而又唾手可棄的事情。當你看到一張紙片、當你排隊等候的時候,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舉一動,都被大家關注著,老師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會真心愛護我們的社區大家園,讓我們的社區生活更文明,更和諧也更美好!師:我請同學們重溫一個非常溫馨的公益廣告,可以一起讀一讀。師:社區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園,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城市中的居民大多居住在樓房中,人們彼此間的聯系越來越少,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我們要搞好鄰里關系,互幫互助,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老師相信新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會是一盞文明的燈,照亮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區,照亮我們的祖國!教學反思:讓學生看圖片、角色扮演、故事體驗、動手來做等環節讓學生來親身體會社區中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養成講文明的良好習慣。明白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人與自然的關系。2.自然災害的發生與人們活動的關系。3.如何保護生存環境。(二)教學難點人與自然的關系。教學方法討論法、圖片展示法。教學媒體(一)素材準備大自然造福于人類、自然災害的相關圖片,如何進行環境保護的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這節課討論的主題是——認識自然。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大自然中,提起大自然,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大自然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張攝影師為大自然拍攝的照片,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大自然。(講授新課)展示一系列大自然風景圖片。學生活動隨著圖片展示,與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感受。板書一、大自然養育了人類講述自然界中除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數木,還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展示幾幅動物圖片。學生活動交流自己最喜歡哪種動物以及喜歡它的原因,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得到激發。引導地球不只屬于我們人類,人類和其他動物應該共同擁有地球,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和保護動物。小結自然界是博大的、美麗的,它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感受;自然界還是慷慨的,它無私地為人類提供了許多生存的資源。提問大自然到底為我們無私奉獻了什么?展示“海上捕魚”和“長江三峽”的圖片。提問通過這2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什么呢?學生回答略。講述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海邊的人們可以以海上捕魚為生,長江三峽可以建立水電站利用水能發電。這些都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有用的資源。學生活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通過全班交流進一步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依存關系。(課堂總結)通過剛才的討論,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大自然像母親一樣養育了我們人類,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就像魚生活在水里,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就像魚和水的關系。(導入新課)人類對自然界不加節制的索取和破壞,已經受到了自然界的懲罰。人類對自然界犯下了許多錯誤,但只要我們糾正錯誤,自然界會原諒我們的。我們每一個人在平時應該怎么做呢?(講授新課)板書三、保護生存環境閱讀教材P.67材料“釣‘魚’”。學生活動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做法和看法,通過交流,深刻體會到保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小學生也要盡自己的一份責任。提問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造成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活動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小組討論。小結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也是災害發生的重要原因。過渡為了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閱讀教材P.70“讓荒坡變成花果園”和教材P.71“不捕捉蜻蜓”。學生活動談談感受以及自己在家庭、學校、社區里是如何做的、看到家人、鄰居、同學、朋友是如何做的。師生共同探討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自然環境,例如參加植樹、舉辦愛護人類益蟲消滅害蟲的資料、繪畫展覽:保護青蛙、蜻蜓、消滅老鼠等。師生共同朗誦飽含深情,共同朗讀小詩:我愛大自然,它讓世界變得美麗絢爛,陽光、空氣、水,給我們滋養和沐浴,珍惜我們共有的家園吧,讓世界充滿平安!板書設計主題一認識自然一、大自然養育了人類二、自然災害三、保護生存環境教學反思:讓我們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名環境保護的衛士。讓我們用這首詩來歌頌大自然的美好和無私,來呼吁人類:珍愛自然,保護環境,保護我們人類共有的、唯一的家園!當災害來臨時設計思路本主題分3課時講授,第1課時講水災中的救護,第2課時講地震災害及地震前的預兆,第3課時講地震的避難方法。主題的教學內容主要選取在我國發生比較頻繁的水災和地震兩個方面的自然災害,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學會在災害來臨時的自救與互救的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性,知道面對自然災害時的避難方法。2.學會自然災害發生時的避難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調查、模擬活動等方式,體驗自然災害的危害,學會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災害來臨時的安全保護意識,體驗災害中人與人之間互相救護的可貴精神。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自然災害發生時的避難方法。2.面對自然災害如何自救和互救。(二)教學難點面對自然災害如何自救和互救。教學方法討論法、引導法、模擬活動法。教學媒體(一)素材準備收集近期有關自然災害的新聞報道,比如:洪水、冰雹、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我們國家是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自然災害看似離我們很遠,一旦發生破壞性很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平時要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方法,當災害來臨時,就能夠逃生。(講授新課)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自然災害,誰能說說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災害呢?學生回答略。講述洪水和地震是我國的重大自然災害。提問如果我們遭遇洪水,應該怎樣做呢?板書一、水災中的救護閱讀教材P.72的3張圖片。提問從圖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哪些在水災中的逃生方法呢?學生討論分小組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進行發言。小結當水災來臨時,我們可以采取爬到較高的地方,比如:屋頂、有樹的山坡上;依靠木板、樹枝、木盆等物體,不被洪水沖走等方法來逃生。引導從這些圖片中,我們不僅學習了一些逃生方法,還能看出在水災中人們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和意義。面臨自然災害,人們只有相互幫助,才能共渡難關。提問水災中的逃生方法還有哪些呢?學生討論分小組討論,并自由發言。小結遭遇水災的自救方法:①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②為防洪水涌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③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門板等,都可用來制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床單、被單撕開來代替。④在離家出門之前,還要把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關掉。過渡洪水中逃生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從中我們也可以獲得一些自救的經驗。閱讀教材P.73的2個事例。學生討論從2個事例中學習的經驗。講述第1個事例中,小江珊牢記奶奶的話,緊緊專牢樹枝,等待解放軍叔叔的到來,才獲得了新生;第2個事例中,張老漢憑借多年經驗,迅速切斷電源,和老伴依靠門板,漂流至安全地方,被巡邏的解放軍救上岸。(導入新課)我們了解了地震前的預兆,那么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方法避難呢?(講授新課)板書3.地震避難閱讀教材P.74的圖片。提問圖片中分別展示了錯誤的和正確的避難方法,那么,為什么不正確?正確的避難方法應該怎樣?學生討論分小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小結避震要點:遇到地震時,一定要鎮靜,并就地躲避,震后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提問在不同場所如何進行地震避險?學生討論分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小結地震來臨時,要根據不同的場所,選擇有效的避險方法自救。(1)在學校如何避震: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不要回到教室去,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2)在公共場所如何避震: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用書包等保護頭部,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過街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3)在戶外、野外等地方如何避震: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4)在家中如何避震: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也可轉移到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千萬不要跳樓!模擬游戲我剛剛接到地震局的緊急通知,今天石家莊地區將發生7級大地震,震中心就在藁城市(發警報),同學們!地震啦,大地開始抖動,房子馬上就要塌啦!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追問: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安全嗎?學生討論分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