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風俗作文_第1頁
潮汕中秋風俗作文_第2頁
潮汕中秋風俗作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潮汕中秋風俗作文中秋“燒蟻窯”源于本地一個爭取自由的民間傳說,相傳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對當地漢人采取鎮壓政策,限三戶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潮汕中秋風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篇一:潮汕中秋風俗作文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蕩秋千、游“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蕩秋千,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按這里的風俗,女的不能蕩秋千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著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于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里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這天晚飯后,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扎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凈的水果、云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瑯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膀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膀餅以潮州市郊意溪鎮烤制的為上乘。意溪鎮又以“范合盛”號的膀餅為最著名。范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說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膝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缽盛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膀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膀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里盛的、袋里裝的差不多都有膀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床之后,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后抬著、挑著、抱著送到長輩指定的曬谷場上集中,由富有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后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里。月上中天,當村里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鹽,爆發出一陣辟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沖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著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光的金塔。至于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里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篇二:潮汕中秋風俗作文中秋前的十幾天,小孩子們到處去撿別人蓋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后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個木頭做的四方模具(我們叫“涂角印”)大概和磚頭一樣大小,然后用溝渠里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磚塊”,曬干以后等到中秋節的下午,吃了中午飯以后,找幾個大一點的“大人”幫忙,砌成一個“蟻窯”,其實是一個用碎瓦片或是土磚塊砌成的.“塔”。然后小孩在吃了晚飯后就到各家各戶去“討草”(這是以前的事,現在都沒有“草”了,改成捐錢)或捐錢買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們“討草”的時候要和大家說好聽的話,“阿嬸阿姆把草把來方(讀Bun)”,如果這一家給得多,就說得好聽一些,“如哩如,阿**嬸飼豬大過牛”等等,我也不記得很多了;差不多七點多八點來鐘的時候也就“討”得差不多了,這時候月亮也升空,大家開始點火“燒蟻窯”。起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好香案拜月娘的時候,大人們都擺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東邊點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燒蟻窯”忙得不亦樂呼。燒火的時候,大人們向“蟻窯”撒點硫磺粉,火焰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是用噴農藥的噴霧器,抽點些油向“蟻窯”噴出去,增加火焰。等燒到瓦片變紅的時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拿一把鹽,朝著“蟻窯”撒去,發出一陣陣悅耳的響聲,這和火在燒死白蟻的聲音一樣,意為燒白蟻。以前的時候這一個地區好象很容易發生蟻災,人們以此祈禱平安。拜月娘擺的東西也相當講究的,中間擺著“月餅”然后一邊擺著柚,一邊擺著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州話叫“蕉梨桔”與“招來吉”同音)。還有“芋頭”也是少不了的(潮州人稱他們為胡兵,胡兵的頭臚當然為“胡頭”又因為“胡頭”與“芋頭”諧音,所以“臺芋頭”即是把芋頭切開成對半或四片,以示對胡人之恨)。如果這一家有小孩上學,那一定有“書冊糕”、鉛筆和田字格薄這三種東西,也是擺在中間,都是希望小孩能聰明,進步。然后還有一些“紙錢”(迷信品,鳳塘玉窖一帶做這種東西比較多)還有叫做“貢”、“島”、“花籃”等等,差不多十點左右就結束。都有五六年沒有回家過中秋了,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這些舊俗。想想真是好玩!中秋“燒蟻窯”源于本地一個爭取自由的民間傳說,相傳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對當地漢人采取鎮壓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