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
(肌少癥)
Sarcopenia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內分泌科1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
(肌少癥)
Sarcopenia陸軍軍醫在機體正常老化過程中,年齡的增大往往帶來進食量、活動量的減少。一些老人體重逐漸減輕,身材逐漸變瘦,自以為是“千金難買的老來瘦”。但身體的一些信號卻不像是“老來瘦”所預期的健康表現。他們越來越容易疲勞,時常走不動路,拿不起東西,最麻煩的是越來越愛生病。此時要高度懷疑叫“肌少癥”的病。概述2在機體正常老化過程中,年齡的增大往往帶來進食量、活動量的減少體重指數(BMI)與U形死亡曲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間。歐洲科學家調查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了一條U形曲線。曲線的最低點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值會隨年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60歲以下人群: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即BMI介于18.4~24.9為宜),死亡率是較低的。60歲以上人群:BMI處于超重范疇(即BMI介于25~29.9之間)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數標準(即介于18.4~24.9之間)的人群還要低6%!3體重指數(BMI)與U形死亡曲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為何適當超重,死亡率更低?
隨著年紀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會減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營養不良。一方面營養不良會導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為損害健康的重大風險因素另一方面,對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相對更大,但和疾病作斗爭時需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營養狀況。4為何適當超重,死亡率更低?
隨著年紀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少肌癥的定義:
“Sarcopenia”是一種隨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骨骼肌力量和功能減退為特征的綜合性退行性病征,
也可用“肌肉衰減綜合征”來描述。“Sarx”---肌肉,“penia”---流失Sarcopenia”---肌肉流失,描述了身體成分和相關功能的重要變化。
又稱“骨骼肌減少癥”“肌力流失”“肌肉衰減綜合征”
[1]趙法伋,顧景范。營養與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J]。營養學報,2011年第33卷第5期5少肌癥的定義:[1]趙法伋,顧景范。骨骼肌1.正常人共600多塊骨骼肌,約占體重的40%。2.骨骼肌有紅肌及白肌之分紅肌大都由紅肌纖維(慢肌纖維、I型纖維)組成,細小,收縮緩慢,作用持久,保持身體姿勢的肌肉含紅肌纖維多。
白肌大都由白肌纖維(快縮肌纖維、II型纖維)組成,寬大,收縮較快,作用不持久,快速完成動作的肌肉含白肌纖維多。3.能量儲存:儲藏肌糖原和機體60%的蛋白質,通過消耗熱量調節人體的基礎代謝率。6骨骼肌1.正常人共600多塊骨骼肌,約占體重的40%。6
流行病學1.人類骨骼肌的生長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以上的人每年肌肉丟失量為0.5%-1%,在20-70歲間肌肉體積縮小40%,肌肉力量減低30%,脂肪比重增加15%。30%>60歲及50%>80歲以上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癥。2.兩性對比顯示,>80歲,53%的男性和43%的女性患有肌少癥。3.美國60-70歲患病率為5%-13%,而在>80歲中則達11%-50%。4.亞洲資料顯示,>60歲,8%-22%的女性和6%-23%的男性患肌少癥。
7流行病學1.人類骨骼肌的生長在30歲左右達到高肌少癥的影響1.肌肉減少會導致肌力減弱,功能障礙,跌倒風險增加,同時還會出現肌肉松弛、皮膚皺褶增多、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負面癥狀。2.肌肉減少還可導致和加劇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成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重要誘因。8肌少癥的影響1.肌肉減少會導致肌力減弱,功能障礙,跌倒風險增成人肌少癥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調查
樣本例數1682例。利用體成分儀、骨密度儀測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強度,對成人骨骼肌減少癥與骨質疏松癥進行相關性研究。
結果:女性群體中,少肌癥是骨質流失的一個危險因素,少肌癥人群發生骨質流失的情況是非少肌癥人群的1.676倍。結論:肌肉減少癥對女性骨質狀況有一定影響,加強運動、增加身體肌肉含量對預防骨質疏松有重要作用。陜西醫學雜志2018年9月第47卷第9期9成人肌少癥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調查樣本例數16肌肉減少癥和骨折的相關性
肌肉減少癥引起的骨密度減低顯然會增加骨折風險。此外,肌肉減少癥主要是Ⅱ型肌肉纖維的減少,并伴有運動神經元數量減少,顯然,這些都影響肌肉含量及功能,從而引起步速減慢身體搖擺性增加,導致機體平衡能力減弱,因而增加跌倒風險,而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誘因。10肌肉減少癥和骨折的相關性肌肉減少癥引起的骨密度肌少癥的主要危害1.跌倒風險增加,肌少癥的老人中的39%的男性、30.6%的女性失去獨立居住能力。2.會影響人體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復過程。3.導致胰島素抵抗和T2DM發病。4.獨立于其他危險因素,少動與心血管疾病有關。5.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殘率。11肌少癥的主要危害1.跌倒風險增加,肌少癥的老人中的39%的男肌少癥的病因1.營養的攝入不足和吸收障礙;2.活動減少,廢用;3.年齡相關的性激素水平改變、細胞凋亡、線粒體功能異常;4.神經退行性疾病,運動神經元丟失;5.內分泌因素:皮質激素、生長因子(GH)、胰島素生長因子,甲狀腺功能異常,胰島素抵抗;6.其他,如惡病質等。12肌少癥的病因1.營養的攝入不足和吸收障礙;12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總的來說它是與年齡相關的,與營養、免疫、激素、代謝、炎癥細胞因子濃度增加、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3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總的來說它是01機體內的增齡性改變02生活方式的變化03神經因素的改變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隨著衰老,體力活動水平降低,生理系統機能會適應性下降,運動能力會進一步降低。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發生在脊髓運動神經元、外周神經和神經肌肉接頭。有研究表明,衰老骨骼肌神經支配的改變,包括去神經支配和恢復神經支配、運動單位重塑和丟失。衰老骨骼肌運動單位重塑會導致骨骼肌纖維類型組成的改變。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肌肉神經系統的機能和表現顯著下降,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不可避免的發生骨骼肌質量下降和肌力減退。1401機體內的增齡性改變02生活方式的變化03神經因素的改變肌
肌肉是人老化過程中質量喪失最多的部分,隨年齡增長,肌肉的流失速度不斷加快,肌肉質量不斷下降。40~70歲肌肉質量百分比每十年下降8%70歲以后每十年下降15%當肌肉質量<70%時,則是死亡風險較高區域。15肌肉是人老化過程中質量喪失最多的部分,隨年齡
肌肉與骨骼的生長代謝受維生素D、睪酮與皮質激素的影響,還受著許多激素的共同調節,如生長激素、雌激素等。當體內這些激素的水平發生改變,骨骼和肌肉均可表現出相應癥狀.
但由于骨骼和肌肉對于同一激素的敏感性并不相同,其中一者可能更早地表現出相應癥狀,這就為臨床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機會,阻斷骨骼和肌肉病變的進程,或是盡早預防、診治另一者的病變。16肌肉與骨骼的生長代謝受維生素D、睪酮與皮質激素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
少肌癥營養共識: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及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肌酸)、多不飽和脂肪酸(a-ALA、EPA、DHA,CLA)、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VD)、礦物質等營養素與肌肉衰減征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17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少肌癥營養共識:蛋白質(乳清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少肌癥作用機理研究:①n-3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共軛亞油酸(CLA)主要通過降低炎癥反應、機體氧化活性,影響相關激素和直接參與肌肉蛋白合成與降解來延緩少肌癥的形成,同時還可通過增加抗阻力運動的效果及與蛋白質、肌酸等營養物質的聯合作用來延緩少肌癥的形成。②n-6(omega-6)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促使肌肉蛋白分解,加劇炎癥反應來促進少肌癥的形成。③CLA-共軛亞油酸還可通過干擾二十碳烷酸代謝來降低炎癥反應,降低氧化活性和肌肉蛋白的分解來增加肌肉量和肌力。18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少肌癥作用機理研究:肌少癥進程中肌肉形態學變化
運動單位是肌肉收縮的基本單位。每個運動單位由一個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纖維組成。
據組成運動單位的肌纖維類型不同,可將運動單位分為慢肌運動單位(緊張性運動單位)和快肌運動單位(運動性運動單位)。慢肌運動單位主要由Ⅰ型肌纖維組成,快肌運動單位主要由Ⅱ型肌纖維組成。與青年肌肉相比,肌肉減少癥患者肌肉中的快肌和慢肌運動單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丟失,其中快肌運動單位下降最明顯,原因為快肌運動神經元急劇丟失,導致Ⅱ型肌纖維失去神經支配而萎縮、丟失.19肌少癥進程中肌肉形態學變化運動單位是肌肉收縮的存留的慢肌運動單位重新募集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改變其纖維類型,使之為己所用。因此,由于慢肌運動單位的募集,部分Ⅱ型肌纖維轉換為Ⅰ型肌纖維。
慢肌運動單位與維持肌張力及保持身體姿勢相關。快肌運動單位是影響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的重要因素,故快肌運動單位丟失會導致肌肉減少癥患者爬樓梯困難,坐立和身體失衡后的姿勢調整等動作緩慢而失去效率.20存留的慢肌運動單位重新募集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改變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北京市兩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830人按年齡分層,男女患病率無統計學差異,存在一定規律
N=239N=444N=683少肌癥患病率年齡21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北京市兩社區6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男、女兩組少肌癥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大(p<0.05)。
少肌癥患病率性別22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男、女兩組少肌癥患病率隨年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進行中、重度體育鍛煉時間,少肌癥患病率隨運動量增加而減少(p=0.0588).
少肌癥患病率活動量23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少肌癥患病率活動量23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研究對象受教育水平對少肌癥患病率的影響(p=0.0161),趨勢性檢驗p<0.05。(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進一步研究)
24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研究對象受教育水平對少01肌力減退02肌肉質量下降肌少癥的臨床表現研究顯示,肌少癥患者在不同肢體、不同負荷下,均存在肌力的減退。老化過程中體內無脂肪塊的減少,幾乎全部為肌肉塊的減少,而非肌肉塊的減少微乎其微。肌肉減少的主要原因是I、II型肌纖維數量的減少以及肌細胞體積的縮小,其中以II型肌纖維減少為主。2501肌力減退02肌肉質量下降肌少癥的臨床表現研究顯示,肌少癥肌少癥的評估方法1.骨骼肌質量檢測。
雙能X線吸收儀(DEXA):相對骨骼肌質量指數(RSMI=四肢骨骼肌量(kg)/身高的平方(㎡)),目前尚未有統一標準,診斷一般采用RSMI低于青年對照組(20~30歲)2SD來判定。
男性<7.0kg/m2,女性<5.8kg/m2來判定為少肌癥。CT或MRI:肌肉橫截面積(cross-sectionalarea,CSA),
在第1、2或第4、5腰椎間盤處成像,或通過骨性標志的提示,在大腿中部成像,以此進行體積測量等。26肌少癥的評估方法1.骨骼肌質量檢測。262.骨骼肌肌力測試。
通用方法是電子握力計測量優勢手的握力亞洲肌少癥工作組建議界值標準:
男性<25kg,女性<18kg。3.骨骼肌功能檢測。
6米正常步速(世界通用方法)或4米步速:
<0.8m/s為異常。
(正常1.5m/s,每小時5.4公里)272.骨骼肌肌力測試。27軀體功能測定
軀體功能測定(6米正常步速法)平地上劃一條12米直線,標記出起點、3m點、9m點和終點。受試者從起點開始行走,行至3m線時開始計時,行至9m時計時結束。測試3次,取其中最快一次的步速納入統計。低軀體功能定義為步速<1m/s。28軀體功能測定
軀體功能測定(6米正常步速法)28圖肌少癥篩查與評估流程29圖肌少癥篩查與評估流程2930肌肉衰減癥篩查方法?>65歲的老人慢步行走的速度>0.8m/s測握力正常低存在患病風險<0.8m/s測肌肉量低肌肉衰減正常男:≥30kg女:≥20kg測4米步速生物電阻抗BIA男:≤8.51kg/m2女:≤5.75kg/m2肯定為老年少肌癥患者男:8.51~10.75kg/m2女:5.76~6.75kg/m2老年少肌癥高風險人群雙能X光
DXA男:<7.26kg/m2女:<5.45kg/m2判定為肌肉減少癥2022/11/2730肌肉衰減癥>65歲的老人慢步行走的速度>0.8m/s測握肌少癥的診斷1.肌肉質量減少。2.肌肉肌力減低。3.肌肉功能下降。滿足第1條,且同時滿足有2和(或3)即可診斷31肌少癥的診斷1.肌肉質量減少。31少肌癥的分類①原發性少肌癥:除年齡外,無其它明顯的病因。
②繼發性少肌癥:包括身體活動相關性(長期臥床、久坐等生活方式)和疾病相關性(心、肺、肝、腎、腦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癥性疾病,或內分泌疾病等引起骨骼肌質量和功能下降)兩種形式。
③營養相關性少肌癥:主要是由于能量/蛋白質攝入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消化吸收障礙或服用藥物,造成厭食等引起。32少肌癥的分類32少肌癥的分期
階段(分期)骨骼肌質量下降肌力下降骨骼肌運動功能障礙早期/輕度少肌癥(presarcopenia)+
中度少肌癥(sarcopenia)+++重度少肌癥(severesarcopenia)+++OR33少肌癥的分期階段(分期)骨骼肌質量下降肌力下降骨骼肌運動功能01增加抗阻力運動02增加蛋白質攝入03增加維生素D攝入04積極控制慢性病05藥物治療肌少癥的預防與治療抗阻力運動擁有最多證據,可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建議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鐘至30分鐘為宜,由于個體差異,最好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蛋白質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老年人每天攝入1.0g/kg至1.5g/kg的蛋白質。有研究顯示,在維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維生素D可有效增強髖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過日曬、食物攝取或遵醫囑服用維生素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慢性疾病往往伴發炎癥反應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對于保持肌肉容量,維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胰島素(INS)促進快肌纖維蛋白質的合成;生長激素(GH)影響肌肉蛋白質的代謝發揮肌肉營養作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具有運動神經元營養作用;性激素(睪酮、雌激素等)顯著促進肌肉合成。3401增加抗阻力運動02增加蛋白質攝入03增加維生素D攝入042022/11/27肌少癥的處理經常進行阻力運動和攝入高質量的蛋白質是防治少肌癥的兩項重要舉措;蛋白質攝入不足將影響老年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調節能力,包括:去脂組織丟失和肌肉力量下降等;阻力運動有助于減少老年人去脂組織丟失和增強肌肉力量。352022/11/27肌少癥的處理經常進行阻力運動和攝入高質量抗阻或重量訓練大量研究顯示,阻抗或重量訓練是預防肌少癥的有效的方法。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均能減緩肌肉質量和肌肉力量的下降。有氧活動(游泳、跑步和行走)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活動耐量,盡管有氧運動不可能使肌肉肥大,但可以增加肌纖維橫斷面積(CSA)。不論年齡大小,有氧運動可使線粒體數量和酶的活性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和肌肉質量提高,同時還可以減少體內(包括肌內)脂肪,從而提高肌肉功能。抗阻訓練在減輕少肌癥發展方面較有氧運動效果更好。36抗阻或重量訓練大量研究顯示,阻抗或重量訓練是預防肌少癥的有效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Training)是一種對抗阻力的運動,主要目的是訓練人體的肌肉,傳統的抗阻力訓練,有俯臥撐、啞鈴、杠鈴、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拉彈力帶等項目。好處:1.延緩衰老,2.減少脂肪含量,3.減少損傷和疼痛,4.改變體形、改進姿態,5.消耗更多熱量,6.改善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機能,預防和幫助治療糖尿病,7.降低血脂和膽固醇,8.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關節病以及其它相關疾病。37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Training圖
有氧和抗阻運動對肌少癥的對抗作用Fig1Effectsofaerobicandresistanceexercisetraining38圖有氧和抗阻運動對肌少癥的對抗作用3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控制力的訓練,尤其是下肢肌力訓練,需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各個方向上做向心運動或是離心運動,無論是向心運動還是離心運動都可以顯著地增加肌力,被認為是預防跌倒的有效措施。研究顯示,太極拳訓練可以減少增齡導致的肌力下降的趨勢,建議老年人長期堅持太極拳訓練,作為肌少癥的預防措施之一。39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控制力的訓練,尤其早期發現及干預營養問題老年人常同時存在肌少癥及營養問題,臨床工作中需要對老年人進行綜合評估,了解老年人肌少癥情況,評估老年人的食欲、咀嚼功能、飲食習慣、食物攝入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影響進食的疾病,以便及早期發現營養問題,及早干預,避免不良預后。對于存在肌少癥及營養風險、營養不良的老年人,應予以針對性干預,如咀嚼功能異常的應佩戴義齒、生活能力差的應予以家庭支持等,從而保證老年人有足夠的能量攝入;對于能量攝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癥患者,應及時予以營養干預。40早期發現及干預營養問題老年人常同時存在肌少癥及營養問題,臨床營養干預
肌肉衰減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營養失衡。營養干預是防治肌肉衰減綜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機體的營養狀況,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D、氨基酸、抗氧化劑等,對肌肉衰減綜合征的影響備受學者關注。
41營養干預
肌肉衰減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營養失衡增加蛋白質攝入老年人推薦1.0~1.5g/(kg?d)蛋白質攝入。建議老年人膳食中攝入富含亮氨酸的EAA(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s),乳清蛋白優于酪蛋白,乳蛋白優于豆蛋白,蛋白水解物可更好地發揮作用。研究發現,老年人長期進食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后,肌肉蛋白質的合成率明顯增加;提出3個建議:①在三餐時,每餐攝入25~30g的蛋白質。②每餐應攝入各種優質蛋白質。③在攝入大量蛋白質時,進行體育鍛煉。在動物模型上已經證實補充亮氨酸能夠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支鏈氨基酸對骨骼肌力量能夠促進肌纖維肥大,補充亮氨酸可延緩和治療肌少癥。42增加蛋白質攝入老年人推薦1.0~1.5g/(kg?d)蛋白質
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氨基酸的補充量必須考慮個體的代謝負擔乳清蛋白、雞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將這些優質蛋白質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證每日總能量攝入充足。
在日常膳食和鍛煉的基礎上,每天額外補充2次,每次攝入含有15~20g蛋白質的補充劑[有時伴有其他營養物質,提供額外每餐200kcal(836.8kJ)],對預防虛弱老年人的肌肉衰減和改善肌肉衰減綜合征患者的肌肉量、強度和身體組成,以及改善身體功能和平衡性有一定作用
43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氨基酸的補充量必須考慮個體的代謝負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與抗阻運動或其它營養物質聯合作用,能使老年人肌力和肌肉蛋白的合成能力顯著提高,可延緩肌少癥的發生。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專家共識推薦:老年人膳食脂肪的宏量營養素可接受范圍為攝入能量的20%~30%,老年人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適宜攝入量為攝入總能量的0.6%;建議對于肌肉質量丟失和肌肉功能減弱的老年人,在控制總脂肪攝入量的前提下,應增加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海產品等食物攝入。44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與抗阻運動或其它營養物質補充維生素除維生素D以外,其他多種維生素與肌肉質量、力量及功能存在相關性。血維生素C濃度與老年女性肌力呈正相關,可能與維生素C與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有關。血維生素E濃度低與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及肌肉力量的下降有關。老年人血清類胡蘿卜素水平低與其肌肉力量下降明顯相關。45補充維生素除維生素D以外,其他多種維生素與肌肉質量、力量及國際最新指南顯示,對肌肉減少癥的老年人補充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其中,維生素D的補充形式可以是VD2或VD3,使血清25(OH)D>100nmol/L應作為一項輔助的療法,1周內補充50000IU劑量的維生素D是安全的。我國最新的《中國老年患者營養支持治療專家共識一肌肉減少癥的營養支持》指南指出,將補充維生素D作為老年肌少癥的輔助治療方法,可減少跌倒和骨折的發生,維生素D補充劑量為700~1000IU/d。46國際最新指南顯示,對肌肉減少癥的老年人補充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C與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有關,缺乏可能影響身體活動能力,包括非特異性的疲勞
癥狀、肌無力,嚴重的可發展成貧血。研究顯示75歲以上的老年婦女血中維生素C濃度與握力、單腿站立時間呈正相關。
維生素E:血清維生素E濃度低與老年人虛弱、身體活動能力與肌肉力量的下降有關,血清維生素E
濃度低于25μmol/L的老年人3年內身體活動能力下降的風險增加62%。
47維生素C:維生素C與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有關,缺乏可能影響身體活類胡蘿卜素:
老年人血清類胡蘿卜素水平低與其握力、髖部與膝部肌肉力量下降存在明顯關聯。血清類胡蘿卜素水平小于1.4μmol/L比大于2.2μmol/L的老年人,其6年內髖部肌肉衰減、膝部力量衰減、握力降低的風險增加。
48類胡蘿卜素:48補充微量元素及能量微量元素及能量:血清低水平微量元素是老年衰弱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衰弱的風險會隨微量元素缺乏量的增加而增大;大都認為足夠的熱能攝入是保證肌肉質量的必要條件。硒:血漿中硒濃度降低是老年人骨骼肌質量和強度下降的獨立相關因素,膳食硒攝入量與老年人握力呈正相關。老年女性中虛弱者較非虛弱者的血漿硒濃度更低。隊列研究中,老年女性的硒攝入量與3米行走時間呈負相關。49補充微量元素及能量微量元素及能量:血清低水平微量元素是老年衰補充肌酸及ω-3脂肪酸ω-3脂肪酸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從甲基端第一個碳原子數起,不飽和雙鍵在第三個碳原子位置。最簡單的ω-3脂肪酸是а-亞麻酸。ω-3脂肪酸等治療肌酸有助于增強肌肉減少患者的運動效果,ω-3脂肪酸可刺激老年人肌蛋白合成,對老年人肌少癥的預防也有積極的作用50補充肌酸及ω-3脂肪酸ω-3脂肪酸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從甲肌酸(Creatine)肌酸是由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及甲硫氨酸(methionine)三種氨基酸所合成的物質。可以由人體自行合成,也可以由食物中攝取。它可以快速增加肌肉力量,加速疲勞恢復,提高爆發力。肌酸在人體內儲存越多,力量及運動能力也越強。肌酸存在于魚、肉等食物中,但數量很少(半公斤肉只能提供1克肌酸)一天推薦食用量為5克,51肌酸(Creatine)肌酸是由精氨酸(arginine)、抗氧化劑抗氧化劑
老年人體內氧化應激損傷可致骨骼肌代謝異常,最終導致老年人肌肉功能紊亂;補充適量的抗氧化劑可助老年人維持內環境穩定和線粒體功能,從而預防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深色蔬菜、水果,如菠菜、番茄、藍莓等中都有較豐富的抗氧化物質。盧健等.給老年運動小鼠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C和亞硒酸鈉5個月,可使小鼠骨骼肌線粒體脂褐素含量顯著下降,抗氧化能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可延緩各種老年退行性變的發生。
52抗氧化劑抗氧化劑
老年人體內氧化應激損傷可致骨骼肌代謝異常,藥物治療
肌肉衰減綜合征與蛋白質及激素的代謝失衡相關。楊朝勃等對骨質疏松模型大鼠皮下注射二氫睪酮和選擇性雄激素受體調節劑治療12周,結果顯示,選擇性雄激素調節劑能促進骨形成、防止骨量丟失。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可引起線性生長及骨骼變寬,促進全身蛋白質合成。胃饑餓素是胃內的一種肽,能調節食欲、進食和身體構成,增加生長抑素水平和肌肉體積,還能抑制由禁食或失神經支配造成的肌萎縮。但目前沒有充分的臨床研究資料肯定上述藥物治療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53藥物治療
肌肉衰減綜合征與蛋白質及激素的代謝失衡相關。53研究中的新型藥物一些新型藥物,如選擇性雄激素受體調節劑因組織選擇性而受到廣泛重視,希望對增加骨骼肌量及肌強度更加有效而不良反應更少。其他正在進行研究的藥物還有肌肉生長抑素(Myostatin)抗體、維生素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烯酸、沙利度胺、塞來昔布,OHR/AVR118、VT-122、ω-3脂肪酸、生長激素類似物MT-102、BYM338等。54研究中的新型藥物一些新型藥物,如選擇性雄激素受體調節劑因組織現狀從肌肉減少癥概念提出開始,國際上對此綜合征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在定義、發病機制、診斷、檢測方法和干預措施方面都有一定積累,而在國內此領域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中國人肌肉減少癥的研究還非常少,沒有我國人口的相關調查結果,更談不上建立適合我國人口特征的診斷標準,亟需相關學科專業重視和投入。55現狀從肌肉減少癥概念提出開始,國際上對此綜合征的研究已謝謝!56謝謝!5657附錄:肌肉衰減癥與營養干預2022/11/2757附錄:肌肉衰減癥與營養干預2022/11/27肌肉衰減癥與蛋白質不同年齡下,體內肌肉、脂肪、去脂體重的百分比變化膳食蛋白質營養欠佳和缺少運動是導致老年人少肌癥的兩個重要危險因素;膳食蛋白0.8g/kg·d根本不足以預防老年人少肌癥;膳食蛋白質的質量對預防少肌癥比膳食蛋白的攝入量更加重要;優質蛋白質搭配合理的鍛煉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加/維持體內肌肉含量;U.S
Dairy
Export
Council2022/11/2758肌肉衰減癥與蛋白質不同年齡下,體內肌肉、脂肪、去脂體重的百分如何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乳清蛋白富含支鏈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免疫調節、抗菌、抗病毒、抗炎、增加益生菌等多種生物學效用;乳清蛋白在體內消化完全、吸收快速,可迅速增加血液中氨基酸水平。老年人對于乳清蛋白的吸收率甚至高于年輕人;乳清蛋白不僅能提供合成機體蛋白質的原料,還能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脂肪燃燒,即具有“增肌減脂”作用;
其他來源蛋白質蛋白來源生物效價(B.V)功效比(P.E.R)乳清蛋白10436大豆蛋白7421雞蛋10038牛乳9131酪蛋白7729牛肉80292022/11/2759如何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乳清蛋白2022/11/27我們需要補充乳清蛋白嗎?食物中不能充分獲得!一袋300g的牛奶中,乳清蛋白含量僅為1.8g。
一顆50g上下的雞蛋,雞蛋清蛋白含量約為3~4克。乳清蛋白含有所有人體必需氨基酸。為接近母乳,乳清蛋白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乳清蛋白是在阻力鍛煉后半小時內補充,能增加肌肉組織的生長602022/11/27我們需要補充乳清蛋白嗎?食物中不能充分獲61老年人補充乳清蛋白臨床研究劑量實驗周期結論O.Bouillanneetal.1.31g/kg膳食中動物蛋白6wk握力略有增加瘦體重(LM)有上升Tielandet
al30g/d24wk肌肉量上升,物理活動能力提高MichaelTieland
etal30g/d24wk身體活動能力提高Beasleyet
al.未說明6y高蛋白攝入與良好的物理活動性成正相關Yanget
al40g/dwp1wk老年人對乳清蛋白需求量大于年輕成年人M.A.Fiataroneetal.----老化的肌肉并應對運動,特別是抵抗運動。在療養院里,那些接受了8周的高強度阻力訓練經驗的老人肌肉質量顯著提升,肌肉力量和行走速度均有提升2022/11/2761老年人補充乳清蛋白臨床研究劑量實驗周期結論O.Bouil支鏈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作為氮的載體,輔助合成肌肉合成所需的其它氨基酸;BCAA是一個簡單氨基酸合成復雜完整肌肉組織的過程。支鏈氨基酸刺激胰島素的產生,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允許外周血糖被肌肉吸收并作為能量來源,同時在促進肌肉生長方面它還具有和生長激素協同的效應,更好的促進肌肉生長。胰島素的產生也促進肌肉對氨基酸的吸收;支鏈氨基酸既有合成作用,也有抗分解作用,通過調節激素分泌,影響蛋白質合成;BCAA減緩肌肉疲勞,加速恢復,降低運動時其它氨基酸從肌肉中的丟失,并有助于機體吸收蛋白質。缺乏其中三者之一將導致肌肉丟失。BCAA中最重要的是亮氨酸,其可作為合成谷氨酰胺的底物,而谷氨酰胺則能最大限度促進肌肉增長,有利于蛋白質合成。BCAA胰島素Marangonetal.Effectofsupplementationofbranchedchainaminoacidsinmuscledamageinducedbyresistancetraining[J].Journal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SportsNutrition,2010,7(1):3.NosakaK,SaccoP,andMawatariK,et.Effectsofaminoacidsupplementationonmusclesorenessanddamage[J].IntJSportNutrExercMetab,2006,16(6):620-635.SatoshiFujitaandElenaVolpi
el.VerifiedAugust2013by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Canada支鏈氨基酸(BCAA)2022/11/2762支鏈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作為氮的支鏈氨基酸對老年人來說重要嗎?經常感覺累身體機能下降很快就累了,走不動路耐力素質下降睡眠不足,早上打哈欠大腦中5-羥色胺濃度升高,引起大腦疲勞坐在椅子上全身發軟肌肉力量不足當營養物質攝入小于消耗的時候,機體對BCAA的需求增大。相較于其他氨基酸,BCAA可以快速的氧化提供能量。靜息時,肌肉中總能量的14%是由BCAA來提供的。睡眠不足的老年人,機體能量消耗大,BCAA作為供能物質被消耗后,大腦中5-羥色胺濃度增加,機體會出現疲勞感和困意。所以補充BCAA可以相對減少5-羥色胺的形成,使老年人精力充沛。長久坐姿造成肌肉中過量的乳酸堆積,導致肌肉酸痛。BCAA可以抑制乳酸產生,減少骨骼肌中乳酸堆積。2022/11/2763支鏈氨基酸對老年人來說重要嗎?經常感覺累身體機能下降很快就累支鏈氨基酸對少肌癥老人影響臨床研究
BCAA的攝入對老年人肌肉合成代謝影響血液中胰島素濃度變化趨勢血液中亮氨酸濃度變化趨勢蛋白質的相對合成率對比IsabelleRieu
el.
J
physiol,20062022/11/2764支鏈氨基酸對少肌癥老人BCAA的攝入對老年人肌肉合老年人戶外活動少,接受紫外線照射及維生素D合成能力均不足。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在肌肉合成中起到重要左右。維生素D缺乏癥的主要表現在成人為軟骨病,在兒童為佝僂病;不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癥,稱為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導致中老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骨質流失、肌肉無力、跌倒和脆性骨折。維生素D不僅在維護骨骼健康中起作用,而且在非骨骼疾病中起潛在作用,如自體免疫疾病、癌癥、心理健康問題和心血管疾病等。《維生素D與成年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肌肉衰減與維生素D2022/11/2765老年人戶外活動少,接受紫外線照射及維生素D合成能力均不足。《匯總分析表明,每日補充維生素D能將老年人跌倒減少19%。維生素D可增加肌肉強度,特別提到的證據是對人體肌肉的“高特異性維生素D受體中心”進行刺激后,肌細胞有所生長。口服補充維生素D(700~800IU/d)可以降低尚能活動的老人或慈善機構收容的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和脊椎以外骨折的危險。在65歲以上患者中,口服維生素D能否預防非椎骨骨折及髖骨骨折?隨機對照試驗匯總分析Bruce
EJohnson,MDBrody
School
of
Medicine
at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Gerenville,
North
Carolina,
USA2022/11/2766匯總分析表明,每日補充維生素D能將老年人跌倒減少19%。在6國外老年肌肉衰減癥產品紐迪希亞FORTIFIT
乳清蛋白(14g/份)——吸收利用速度快
必需氨基酸——最大限度提供機體合成肌肉的環境亮氨酸——肌肉合成的組件低能量——確保必需氨基酸可以快速進入血液雅培EnsureMuscleHealth
濃縮牛奶蛋白添加了Ca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鈣),重建瘦體重(LBM)添加植物ω-3必需脂肪酸,來保證老年人心臟健康紐迪西亞的乳清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是最好的選擇;還額外添加了BCAA,為肌肉重造提供支持雅培為了降低成本,加入了濃縮牛奶蛋白紐迪希亞降低了每次服用的能量,為了最大限度促進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雅培提供熱量為常規配置250kcal每瓶2022/11/2767國外老年肌肉衰減癥產品紐迪希亞FORTIFIT乳清蛋白(我國的老年肌肉衰減癥產品Benefits
of
SUPER
GENESIS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法國達能研發專家設計開發,獨特、科學、權威針對中國老年人群,平衡老年膳食營養超過80%原料為進口原料,無添加,無污染,更放心功效絕不只有一個2022/11/2768我國的老年肌肉衰減癥產品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法國達能全營養復合蛋白粉乳清蛋白必需氨基酸&BCAA碳水化合物復合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關鍵營養因素Key
Nutrients乳清蛋白20g高效的生物利用率,可以快速滿足肌肉蛋白合成需要必需氨基酸21g保障老人肌肉健康的必要因素亮氨酸5.76g克服年齡相關的合成代謝反應維生素D
800IU保證肌肉功能性鈣504mg骨骼健康低熱量149
Kcal保證必需氨基酸快速、高效的利用率,增強肌肉蛋白合成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C,A,胡蘿卜素,鋅,硒)解決年齡相關的氧化應激及相關營養元素缺乏其他微量營養素(維生素B6,葉酸,B12,鎂)解決年齡相關的特殊微量元素缺乏每40g君能2022/11/2769全營養復合蛋白粉乳清蛋白必需氨基酸&BCAA碳水化合物復合維7070717172727373綜合關懷增強免疫力防治肌肉衰減富含老年人日常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強化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12、鋅、鉻、硒、鈣等營養素。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E、硒、鋅等的攝入,有利于提高機體抗氧化防御系統能力,防治老年人肌肉衰減,提高免疫功能。特別添加膳食纖維增加腸道蠕動2022/11/2774綜合關懷增強免疫力防治肌肉衰減2022/11/27742022/11/27752022/11/2775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
(肌少癥)
Sarcopenia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內分泌科76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
(肌少癥)
Sarcopenia陸軍軍醫在機體正常老化過程中,年齡的增大往往帶來進食量、活動量的減少。一些老人體重逐漸減輕,身材逐漸變瘦,自以為是“千金難買的老來瘦”。但身體的一些信號卻不像是“老來瘦”所預期的健康表現。他們越來越容易疲勞,時常走不動路,拿不起東西,最麻煩的是越來越愛生病。此時要高度懷疑叫“肌少癥”的病。概述77在機體正常老化過程中,年齡的增大往往帶來進食量、活動量的減少體重指數(BMI)與U形死亡曲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人的BMI最好是介于20-25之間。歐洲科學家調查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其實成了一條U形曲線。曲線的最低點是死亡率最低的體重值,這個值會隨年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60歲以下人群: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即BMI介于18.4~24.9為宜),死亡率是較低的。60歲以上人群:BMI處于超重范疇(即BMI介于25~29.9之間)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數標準(即介于18.4~24.9之間)的人群還要低6%!78體重指數(BMI)與U形死亡曲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為何適當超重,死亡率更低?
隨著年紀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會減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營養不良。一方面營養不良會導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為損害健康的重大風險因素另一方面,對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相對更大,但和疾病作斗爭時需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營養狀況。79為何適當超重,死亡率更低?
隨著年紀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少肌癥的定義:
“Sarcopenia”是一種隨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骨骼肌力量和功能減退為特征的綜合性退行性病征,
也可用“肌肉衰減綜合征”來描述。“Sarx”---肌肉,“penia”---流失Sarcopenia”---肌肉流失,描述了身體成分和相關功能的重要變化。
又稱“骨骼肌減少癥”“肌力流失”“肌肉衰減綜合征”
[1]趙法伋,顧景范。營養與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征[J]。營養學報,2011年第33卷第5期80少肌癥的定義:[1]趙法伋,顧景范。骨骼肌1.正常人共600多塊骨骼肌,約占體重的40%。2.骨骼肌有紅肌及白肌之分紅肌大都由紅肌纖維(慢肌纖維、I型纖維)組成,細小,收縮緩慢,作用持久,保持身體姿勢的肌肉含紅肌纖維多。
白肌大都由白肌纖維(快縮肌纖維、II型纖維)組成,寬大,收縮較快,作用不持久,快速完成動作的肌肉含白肌纖維多。3.能量儲存:儲藏肌糖原和機體60%的蛋白質,通過消耗熱量調節人體的基礎代謝率。81骨骼肌1.正常人共600多塊骨骼肌,約占體重的40%。6
流行病學1.人類骨骼肌的生長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以上的人每年肌肉丟失量為0.5%-1%,在20-70歲間肌肉體積縮小40%,肌肉力量減低30%,脂肪比重增加15%。30%>60歲及50%>80歲以上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癥。2.兩性對比顯示,>80歲,53%的男性和43%的女性患有肌少癥。3.美國60-70歲患病率為5%-13%,而在>80歲中則達11%-50%。4.亞洲資料顯示,>60歲,8%-22%的女性和6%-23%的男性患肌少癥。
82流行病學1.人類骨骼肌的生長在30歲左右達到高肌少癥的影響1.肌肉減少會導致肌力減弱,功能障礙,跌倒風險增加,同時還會出現肌肉松弛、皮膚皺褶增多、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負面癥狀。2.肌肉減少還可導致和加劇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成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重要誘因。83肌少癥的影響1.肌肉減少會導致肌力減弱,功能障礙,跌倒風險增成人肌少癥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調查
樣本例數1682例。利用體成分儀、骨密度儀測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強度,對成人骨骼肌減少癥與骨質疏松癥進行相關性研究。
結果:女性群體中,少肌癥是骨質流失的一個危險因素,少肌癥人群發生骨質流失的情況是非少肌癥人群的1.676倍。結論:肌肉減少癥對女性骨質狀況有一定影響,加強運動、增加身體肌肉含量對預防骨質疏松有重要作用。陜西醫學雜志2018年9月第47卷第9期84成人肌少癥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調查樣本例數16肌肉減少癥和骨折的相關性
肌肉減少癥引起的骨密度減低顯然會增加骨折風險。此外,肌肉減少癥主要是Ⅱ型肌肉纖維的減少,并伴有運動神經元數量減少,顯然,這些都影響肌肉含量及功能,從而引起步速減慢身體搖擺性增加,導致機體平衡能力減弱,因而增加跌倒風險,而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誘因。85肌肉減少癥和骨折的相關性肌肉減少癥引起的骨密度肌少癥的主要危害1.跌倒風險增加,肌少癥的老人中的39%的男性、30.6%的女性失去獨立居住能力。2.會影響人體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復過程。3.導致胰島素抵抗和T2DM發病。4.獨立于其他危險因素,少動與心血管疾病有關。5.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殘率。86肌少癥的主要危害1.跌倒風險增加,肌少癥的老人中的39%的男肌少癥的病因1.營養的攝入不足和吸收障礙;2.活動減少,廢用;3.年齡相關的性激素水平改變、細胞凋亡、線粒體功能異常;4.神經退行性疾病,運動神經元丟失;5.內分泌因素:皮質激素、生長因子(GH)、胰島素生長因子,甲狀腺功能異常,胰島素抵抗;6.其他,如惡病質等。87肌少癥的病因1.營養的攝入不足和吸收障礙;12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總的來說它是與年齡相關的,與營養、免疫、激素、代謝、炎癥細胞因子濃度增加、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88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總的來說它是01機體內的增齡性改變02生活方式的變化03神經因素的改變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隨著衰老,體力活動水平降低,生理系統機能會適應性下降,運動能力會進一步降低。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發生在脊髓運動神經元、外周神經和神經肌肉接頭。有研究表明,衰老骨骼肌神經支配的改變,包括去神經支配和恢復神經支配、運動單位重塑和丟失。衰老骨骼肌運動單位重塑會導致骨骼肌纖維類型組成的改變。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肌肉神經系統的機能和表現顯著下降,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不可避免的發生骨骼肌質量下降和肌力減退。8901機體內的增齡性改變02生活方式的變化03神經因素的改變肌
肌肉是人老化過程中質量喪失最多的部分,隨年齡增長,肌肉的流失速度不斷加快,肌肉質量不斷下降。40~70歲肌肉質量百分比每十年下降8%70歲以后每十年下降15%當肌肉質量<70%時,則是死亡風險較高區域。90肌肉是人老化過程中質量喪失最多的部分,隨年齡
肌肉與骨骼的生長代謝受維生素D、睪酮與皮質激素的影響,還受著許多激素的共同調節,如生長激素、雌激素等。當體內這些激素的水平發生改變,骨骼和肌肉均可表現出相應癥狀.
但由于骨骼和肌肉對于同一激素的敏感性并不相同,其中一者可能更早地表現出相應癥狀,這就為臨床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機會,阻斷骨骼和肌肉病變的進程,或是盡早預防、診治另一者的病變。91肌肉與骨骼的生長代謝受維生素D、睪酮與皮質激素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
少肌癥營養共識: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及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肌酸)、多不飽和脂肪酸(a-ALA、EPA、DHA,CLA)、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VD)、礦物質等營養素與肌肉衰減征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92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少肌癥營養共識:蛋白質(乳清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少肌癥作用機理研究:①n-3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共軛亞油酸(CLA)主要通過降低炎癥反應、機體氧化活性,影響相關激素和直接參與肌肉蛋白合成與降解來延緩少肌癥的形成,同時還可通過增加抗阻力運動的效果及與蛋白質、肌酸等營養物質的聯合作用來延緩少肌癥的形成。②n-6(omega-6)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促使肌肉蛋白分解,加劇炎癥反應來促進少肌癥的形成。③CLA-共軛亞油酸還可通過干擾二十碳烷酸代謝來降低炎癥反應,降低氧化活性和肌肉蛋白的分解來增加肌肉量和肌力。93肌少癥發病的可能機制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少肌癥作用機理研究:肌少癥進程中肌肉形態學變化
運動單位是肌肉收縮的基本單位。每個運動單位由一個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纖維組成。
據組成運動單位的肌纖維類型不同,可將運動單位分為慢肌運動單位(緊張性運動單位)和快肌運動單位(運動性運動單位)。慢肌運動單位主要由Ⅰ型肌纖維組成,快肌運動單位主要由Ⅱ型肌纖維組成。與青年肌肉相比,肌肉減少癥患者肌肉中的快肌和慢肌運動單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丟失,其中快肌運動單位下降最明顯,原因為快肌運動神經元急劇丟失,導致Ⅱ型肌纖維失去神經支配而萎縮、丟失.94肌少癥進程中肌肉形態學變化運動單位是肌肉收縮的存留的慢肌運動單位重新募集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改變其纖維類型,使之為己所用。因此,由于慢肌運動單位的募集,部分Ⅱ型肌纖維轉換為Ⅰ型肌纖維。
慢肌運動單位與維持肌張力及保持身體姿勢相關。快肌運動單位是影響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的重要因素,故快肌運動單位丟失會導致肌肉減少癥患者爬樓梯困難,坐立和身體失衡后的姿勢調整等動作緩慢而失去效率.95存留的慢肌運動單位重新募集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改變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北京市兩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830人按年齡分層,男女患病率無統計學差異,存在一定規律
N=239N=444N=683少肌癥患病率年齡96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北京市兩社區6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男、女兩組少肌癥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大(p<0.05)。
少肌癥患病率性別97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男、女兩組少肌癥患病率隨年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進行中、重度體育鍛煉時間,少肌癥患病率隨運動量增加而減少(p=0.0588).
少肌癥患病率活動量98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少肌癥患病率活動量23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研究對象受教育水平對少肌癥患病率的影響(p=0.0161),趨勢性檢驗p<0.05。(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進一步研究)
99肌少癥研究部分結果研究對象受教育水平對少01肌力減退02肌肉質量下降肌少癥的臨床表現研究顯示,肌少癥患者在不同肢體、不同負荷下,均存在肌力的減退。老化過程中體內無脂肪塊的減少,幾乎全部為肌肉塊的減少,而非肌肉塊的減少微乎其微。肌肉減少的主要原因是I、II型肌纖維數量的減少以及肌細胞體積的縮小,其中以II型肌纖維減少為主。10001肌力減退02肌肉質量下降肌少癥的臨床表現研究顯示,肌少癥肌少癥的評估方法1.骨骼肌質量檢測。
雙能X線吸收儀(DEXA):相對骨骼肌質量指數(RSMI=四肢骨骼肌量(kg)/身高的平方(㎡)),目前尚未有統一標準,診斷一般采用RSMI低于青年對照組(20~30歲)2SD來判定。
男性<7.0kg/m2,女性<5.8kg/m2來判定為少肌癥。CT或MRI:肌肉橫截面積(cross-sectionalarea,CSA),
在第1、2或第4、5腰椎間盤處成像,或通過骨性標志的提示,在大腿中部成像,以此進行體積測量等。101肌少癥的評估方法1.骨骼肌質量檢測。262.骨骼肌肌力測試。
通用方法是電子握力計測量優勢手的握力亞洲肌少癥工作組建議界值標準:
男性<25kg,女性<18kg。3.骨骼肌功能檢測。
6米正常步速(世界通用方法)或4米步速:
<0.8m/s為異常。
(正常1.5m/s,每小時5.4公里)1022.骨骼肌肌力測試。27軀體功能測定
軀體功能測定(6米正常步速法)平地上劃一條12米直線,標記出起點、3m點、9m點和終點。受試者從起點開始行走,行至3m線時開始計時,行至9m時計時結束。測試3次,取其中最快一次的步速納入統計。低軀體功能定義為步速<1m/s。103軀體功能測定
軀體功能測定(6米正常步速法)28圖肌少癥篩查與評估流程104圖肌少癥篩查與評估流程29105肌肉衰減癥篩查方法?>65歲的老人慢步行走的速度>0.8m/s測握力正常低存在患病風險<0.8m/s測肌肉量低肌肉衰減正常男:≥30kg女:≥20kg測4米步速生物電阻抗BIA男:≤8.51kg/m2女:≤5.75kg/m2肯定為老年少肌癥患者男:8.51~10.75kg/m2女:5.76~6.75kg/m2老年少肌癥高風險人群雙能X光
DXA男:<7.26kg/m2女:<5.45kg/m2判定為肌肉減少癥2022/11/2730肌肉衰減癥>65歲的老人慢步行走的速度>0.8m/s測握肌少癥的診斷1.肌肉質量減少。2.肌肉肌力減低。3.肌肉功能下降。滿足第1條,且同時滿足有2和(或3)即可診斷106肌少癥的診斷1.肌肉質量減少。31少肌癥的分類①原發性少肌癥:除年齡外,無其它明顯的病因。
②繼發性少肌癥:包括身體活動相關性(長期臥床、久坐等生活方式)和疾病相關性(心、肺、肝、腎、腦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癥性疾病,或內分泌疾病等引起骨骼肌質量和功能下降)兩種形式。
③營養相關性少肌癥:主要是由于能量/蛋白質攝入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消化吸收障礙或服用藥物,造成厭食等引起。107少肌癥的分類32少肌癥的分期
階段(分期)骨骼肌質量下降肌力下降骨骼肌運動功能障礙早期/輕度少肌癥(presarcopenia)+
中度少肌癥(sarcopenia)+++重度少肌癥(severesarcopenia)+++OR108少肌癥的分期階段(分期)骨骼肌質量下降肌力下降骨骼肌運動功能01增加抗阻力運動02增加蛋白質攝入03增加維生素D攝入04積極控制慢性病05藥物治療肌少癥的預防與治療抗阻力運動擁有最多證據,可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建議每周3次以上,每次20分鐘至30分鐘為宜,由于個體差異,最好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蛋白質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老年人每天攝入1.0g/kg至1.5g/kg的蛋白質。有研究顯示,在維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維生素D可有效增強髖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過日曬、食物攝取或遵醫囑服用維生素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慢性疾病往往伴發炎癥反應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對于保持肌肉容量,維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胰島素(INS)促進快肌纖維蛋白質的合成;生長激素(GH)影響肌肉蛋白質的代謝發揮肌肉營養作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具有運動神經元營養作用;性激素(睪酮、雌激素等)顯著促進肌肉合成。10901增加抗阻力運動02增加蛋白質攝入03增加維生素D攝入042022/11/27肌少癥的處理經常進行阻力運動和攝入高質量的蛋白質是防治少肌癥的兩項重要舉措;蛋白質攝入不足將影響老年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調節能力,包括:去脂組織丟失和肌肉力量下降等;阻力運動有助于減少老年人去脂組織丟失和增強肌肉力量。1102022/11/27肌少癥的處理經常進行阻力運動和攝入高質量抗阻或重量訓練大量研究顯示,阻抗或重量訓練是預防肌少癥的有效的方法。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均能減緩肌肉質量和肌肉力量的下降。有氧活動(游泳、跑步和行走)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活動耐量,盡管有氧運動不可能使肌肉肥大,但可以增加肌纖維橫斷面積(CSA)。不論年齡大小,有氧運動可使線粒體數量和酶的活性增加,肌肉蛋白質合成和肌肉質量提高,同時還可以減少體內(包括肌內)脂肪,從而提高肌肉功能。抗阻訓練在減輕少肌癥發展方面較有氧運動效果更好。111抗阻或重量訓練大量研究顯示,阻抗或重量訓練是預防肌少癥的有效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Training)是一種對抗阻力的運動,主要目的是訓練人體的肌肉,傳統的抗阻力訓練,有俯臥撐、啞鈴、杠鈴、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拉彈力帶等項目。好處:1.延緩衰老,2.減少脂肪含量,3.減少損傷和疼痛,4.改變體形、改進姿態,5.消耗更多熱量,6.改善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機能,預防和幫助治療糖尿病,7.降低血脂和膽固醇,8.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關節病以及其它相關疾病。112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ResistanceTraining圖
有氧和抗阻運動對肌少癥的對抗作用Fig1Effectsofaerobicandresistanceexercisetraining113圖有氧和抗阻運動對肌少癥的對抗作用3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控制力的訓練,尤其是下肢肌力訓練,需要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在各個方向上做向心運動或是離心運動,無論是向心運動還是離心運動都可以顯著地增加肌力,被認為是預防跌倒的有效措施。研究顯示,太極拳訓練可以減少增齡導致的肌力下降的趨勢,建議老年人長期堅持太極拳訓練,作為肌少癥的預防措施之一。114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控制力的訓練,尤其早期發現及干預營養問題老年人常同時存在肌少癥及營養問題,臨床工作中需要對老年人進行綜合評估,了解老年人肌少癥情況,評估老年人的食欲、咀嚼功能、飲食習慣、食物攝入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影響進食的疾病,以便及早期發現營養問題,及早干預,避免不良預后。對于存在肌少癥及營養風險、營養不良的老年人,應予以針對性干預,如咀嚼功能異常的應佩戴義齒、生活能力差的應予以家庭支持等,從而保證老年人有足夠的能量攝入;對于能量攝入不足的老年肌少癥患者,應及時予以營養干預。115早期發現及干預營養問題老年人常同時存在肌少癥及營養問題,臨床營養干預
肌肉衰減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營養失衡。營養干預是防治肌肉衰減綜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機體的營養狀況,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D、氨基酸、抗氧化劑等,對肌肉衰減綜合征的影響備受學者關注。
116營養干預
肌肉衰減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營養失衡增加蛋白質攝入老年人推薦1.0~1.5g/(kg?d)蛋白質攝入。建議老年人膳食中攝入富含亮氨酸的EAA(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s),乳清蛋白優于酪蛋白,乳蛋白優于豆蛋白,蛋白水解物可更好地發揮作用。研究發現,老年人長期進食富含亮氨酸的食物后,肌肉蛋白質的合成率明顯增加;提出3個建議:①在三餐時,每餐攝入25~30g的蛋白質。②每餐應攝入各種優質蛋白質。③在攝入大量蛋白質時,進行體育鍛煉。在動物模型上已經證實補充亮氨酸能夠抑制肌肉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支鏈氨基酸對骨骼肌力量能夠促進肌纖維肥大,補充亮氨酸可延緩和治療肌少癥。117增加蛋白質攝入老年人推薦1.0~1.5g/(kg?d)蛋白質
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氨基酸的補充量必須考慮個體的代謝負擔乳清蛋白、雞蛋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牛肉蛋白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將這些優質蛋白質分配到每一餐中,保證每日總能量攝入充足。
在日常膳食和鍛煉的基礎上,每天額外補充2次,每次攝入含有15~20g蛋白質的補充劑[有時伴有其他營養物質,提供額外每餐200kcal(836.8kJ)],對預防虛弱老年人的肌肉衰減和改善肌肉衰減綜合征患者的肌肉量、強度和身體組成,以及改善身體功能和平衡性有一定作用
118對老年人而言,蛋白質/氨基酸的補充量必須考慮個體的代謝負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與抗阻運動或其它營養物質聯合作用,能使老年人肌力和肌肉蛋白的合成能力顯著提高,可延緩肌少癥的發生。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專家共識推薦:老年人膳食脂肪的宏量營養素可接受范圍為攝入能量的20%~30%,老年人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適宜攝入量為攝入總能量的0.6%;建議對于肌肉質量丟失和肌肉功能減弱的老年人,在控制總脂肪攝入量的前提下,應增加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海產品等食物攝入。119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與抗阻運動或其它營養物質補充維生素除維生素D以外,其他多種維生素與肌肉質量、力量及功能存在相關性。血維生素C濃度與老年女性肌力呈正相關,可能與維生素C與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有關。血維生素E濃度低與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及肌肉力量的下降有關。老年人血清類胡蘿卜素水平低與其肌肉力量下降明顯相關。120補充維生素除維生素D以外,其他多種維生素與肌肉質量、力量及國際最新指南顯示,對肌肉減少癥的老年人補充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其中,維生素D的補充形式可以是VD2或VD3,使血清25(OH)D>100nmol/L應作為一項輔助的療法,1周內補充50000IU劑量的維生素D是安全的。我國最新的《中國老年患者營養支持治療專家共識一肌肉減少癥的營養支持》指南指出,將補充維生素D作為老年肌少癥的輔助治療方法,可減少跌倒和骨折的發生,維生素D補充劑量為700~1000IU/d。121國際最新指南顯示,對肌肉減少癥的老年人補充足夠劑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C與某些氨基酸的合成有關,缺乏可能影響身體活動能力,包括非特異性的疲勞
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第3課時教學設計(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防災減災日地震安全培訓
- 三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天外來客-蘇少版
- 對客服務用語規范性培訓
- 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華東區域法律中心法律顧問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單元綜合與測試表格教案及反思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8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 實驗活動4 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3單元 推進政治文明 第6課 建設法治中國 第2框 弘揚法治精神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七章 第三節 印度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漢字的五行屬性與三才五格計算方法
- 唐山高科總部大廈幕墻工程幕墻招標技術評估總結
-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 第三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測試卷
- 生產作業流程圖
- 10kV線路拆除
- 高中學生選課指導手冊
- 為老年人更換紙尿褲評分標準
- 教務管理系統UML模型PPT課件
- 吸收塔及煙囪施工方案
- 高中數學答題卡模板word版(共2頁)
- 小型構件預制場建設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