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礦井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報告提交單位: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報告編制單位:河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隊報告提交日期:二九年八月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礦井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報告提交單位: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報告提交單位負責人:報告編制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隊隊 長:王興民總工程師:樊克鋒項目負責:張同中報告編寫:張同中、荊鵬、謝彥軍審 核:提交報告日期:二00九年八月目 錄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35720558 前 言 PAGEREF _Toc235720558 h 1 HYPERLINK l _Toc23572
2、0559 1.礦井概況 PAGEREF _Toc235720559 h 4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0 1.1礦井位置、范圍和交通 PAGEREF _Toc235720560 h 4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1 1.2自然地理 PAGEREF _Toc235720561 h 6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2 1.3以往地質工作評述 PAGEREF _Toc235720562 h 7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3 1.4礦井生產建設概況 PAGEREF _Toc235720563 h 7 HYPERLIN
3、K l _Toc235720564 2.區域地質與礦井地質 PAGEREF _Toc235720564 h 1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5 2.1區域地層 PAGEREF _Toc235720565 h 1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6 2.2礦井地層 PAGEREF _Toc235720566 h 1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7 2.3區域構造 PAGEREF _Toc235720567 h 1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8 2.4 煤層及煤質 PAGEREF _Toc235720568 h
4、14 HYPERLINK l _Toc235720569 3.區域水文地質 PAGEREF _Toc235720569 h 15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0 3.1 氣候、氣象 PAGEREF _Toc235720570 h 17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1 3.2 礦區水文地質 PAGEREF _Toc235720571 h 17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2 3.3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和動態變化 PAGEREF _Toc235720572 h 19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3 4 礦井充水因素
5、 PAGEREF _Toc235720573 h 23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4 4.1 礦井充水因素 PAGEREF _Toc235720574 h 23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5 4.2 礦井涌水量預算 PAGEREF _Toc235720575 h 26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6 4.3礦井水文地質類型 PAGEREF _Toc235720576 h 28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7 4.4 水庫對礦井開采的阻礙 PAGEREF _Toc235720577 h 28 HYPERLINK
6、l _Toc235720578 5 礦井供、排水系統 PAGEREF _Toc235720578 h 30 HYPERLINK l _Toc235720579 5.1 供水系統 PAGEREF _Toc235720579 h 30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0 5.2 井下排水系統 PAGEREF _Toc235720580 h 30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1 6.礦井水害防治 PAGEREF _Toc235720581 h 3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2 6.1礦井水害防治技術措施 PAGEREF _Toc235720
7、582 h 31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3 6.2礦井水害防治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235720583 h 34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4 6.3 礦區環境愛護措施 PAGEREF _Toc235720584 h 36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5 7.結論、存在問題及建議 PAGEREF _Toc235720585 h 38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6 7.1結論 PAGEREF _Toc235720586 h 38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7 7.2存在問題
8、及建議 PAGEREF _Toc235720587 h 40 HYPERLINK l _Toc235720588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235720588 h 41附圖:1、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地質地形圖(1:5000)2、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地質及水文地質圖(1:2000)3、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礦井充水性圖(1:2000)4、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地質及水文地質剖面圖(1:2000)附件:1、設計托付書2、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采礦許可證(復印件)3、報告編制單位資質證書(復印件)前 言0.1報告編制目的與意義煤礦水災難是我國煤礦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的要緊災難之一。據統計,礦
9、井災難事故中,水害事故約占40左右,不僅嚴峻制約礦井正常安全生產和職工生命安全,而且會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依照省、市、縣煤炭資源整合的有關文件精神,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由原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煤礦、翟溝金星煤礦于2005年通過煤炭資源整合組建而成,開采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層,設計生產能力15萬噸/年。2006年10月在原礦區基礎上進行了縮邊,并取得新的采礦許可證,證號為4100000730625。井田及其相鄰區內已進行過多年的開采,煤層頂底板賦水性、斷層破裂帶導水性以及老空區富水性差不多上煤礦防治水工作的重點,尤其斷層水是構成礦井安全生產的要緊隱患。依照煤礦技術改造初步設計方案,礦井
10、技改后開拓方式采納三立井單水平上下山方式開拓全井田,主井為新打井筒,井坐標X=3819425,Y=38437620,Z=+240,副井為利用井筒,井口坐標X=3819611,Y=38437734,Z+232,風井為利用井筒,井口坐標X=3819582,Y=38437766,Z=+232。技改后,井田范圍內非利用井筒全部充填,達到關閉要求。礦井保有資源儲量312.5萬噸,可采儲量177.05萬噸,設計生產能力0.15Mt/a,服務年限10.6年。本次工作依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相關文件指示精神,著眼于礦井安全生產,運用水文地質勘察、巖石學、地下水動力學及構造地質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對開采煤層地質與水文
11、地質條件及其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在查明礦井水患阻礙程度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防治水措施,不僅可大大幸免水害事故的發生,減少人員和財物損失,確保礦井安全正常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礦井今后實現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的治理也奠定良好基礎。0.2報告編制要緊依據本次礦井水文地質報告的編制側重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分析,并依照分析結果提出對水害防治技術方案。報告編制的要緊依據有:2008年11月14日,豫政辦200890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的緊急通知;2008年11月25日,河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豫煤安監二2008273號,關于加強煤礦防治水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2、的緊急通知。 0.3報告編制要緊任務(1)查明區域與井田要緊含水層空間分布特征的賦水性、賦水規律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垂向與橫向上的水力聯系,以及對礦井充水的阻礙。(2)查明斷裂構造的空間分布特征,結構面力學性質,導、隔水性能,以及對礦井充水的阻礙。(3)查明隔水巖層的巖性特征、厚度與隔水性能,以及對地下水運移的操縱作用和阻礙。(4)查明地表水與大氣降水對礦井充水的阻礙程度。(5)查明礦井與相鄰礦井老空區分布特征、積水情況,以及對礦井充水的阻礙程度。(6)查明礦井充水因素、要緊充水水源、充水途徑、充水量及其動態變化特征,繼而確定礦井水文地質條件類型。(7)編制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圖、地
13、質及水文地質剖面圖及礦井充水性圖。0.4本次工作情況此次工作從2009年6月初開始,至2009年8月底結束,歷時3個月,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收集資料、野外踏勘和物探測量時期。全面搜集礦井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在充分閱讀資料的基礎上,實施踏勘和了解本礦井及相鄰礦井、區內地質、地貌及水文地質特征、礦井建設及生產狀況。第二時期:資料整理與綜合分析研究時期。對區內與礦井勘探與生產揭露的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進一步歸納整理與統計,編制礦井地質與水文地質圖、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綜合柱狀圖、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剖面圖及礦井充水性圖等相關圖件,分析煤層底板含水層特征與賦水性及其規律、斷裂構造力學性質及導賦水性、
14、地表水體大氣降水對礦井充水的阻礙程度和老空區積水空間分布特征及情況等。第三時期:報告編制時期。在對區域及礦井地質與水文地質資料全面調查及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按照礦井水文地質報告編制提綱和編制要求,結合區域及礦井生產實際,編制礦井水文地質報告。第四時期:報告修改補充時期。為使報告更加完善,依據更加充分,在報告編制過程中,同河南省新密市煤炭工業治理局及礦方有關技術人員多次交換意見,進行了反復修改和補充。報告編制期間,得到了新密市市煤炭工業治理局及礦方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使此次報告編制工作得以圓滿完成,在此表示感謝。由于編制人員水平有限、時刻緊、任務重以及物探工作的多解性,報告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
15、行專家批判指正。1.礦井概況1.1礦井位置、范圍和交通1.1.1礦井位置公司位于新密市城關鎮翟溝村內,東距新密市城區約4公里,東北距鄭州市50公里。1.1.2范圍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位于新密煤田“米-牛”勘探區東端,礦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8271131934,北緯342937343037。礦區二1煤范圍,東西長400-1700m,南北4601850m,礦區面積1.8877km2。礦區范圍由下述22個拐點坐標依次連線圈定,各點坐標值見表1-1。表1-1 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礦區范圍拐點坐標拐點號緯距X經距Y13820536.0038437350.00A3820450.0038437264
16、.00B3820204.0038437265.00C3820212.0038436969.0033820105.0038436793.0043820138.0038436400.0053818700.0038436400.0063818700.0038438100.0073819150.0038438100.0083819370.0038437720.0093819772.0038437862.00103819772.0038437579.00113819800.0038437542.00123819800.0038437300.00133819400.0038437300.001438194
17、00.0038436800.00153819870.0038436800.00163820005.0038437250.00173820080.0038437250.00183820102.0038437350.00193820044.0038437650.00203820412.0038437651.001.1.3交通東距新密市城區約4公里,東北距鄭州市50公里,登封-鄭州的公路從本礦區的南部穿過,滎(密)-新(密)公路、新(密)-大(平)公路在礦區南部與鄭-登公路交匯,并有大路與之相連,可通行大小車輛,另外,本礦北部有新密支線在新鄭市與京廣線接軌。各鄉鎮及村莊間的簡易公路縱橫成網,交通極為
18、便利。井田交通位置見圖1-1-1。圖1-1-1 鑫興煤礦交通位置圖1.2自然地理1.2.1地形地貌本礦區地表屬山前沖積扇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部為下莊河河床灘地,地勢較平坦。煤系地層被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地面海拔標高在221.0-301.0m之間,最大相對高差約80m。1.2.2水文雙洎河北支流從本礦區的北部、東部流過,要緊是雨季排泄洪水的通道,平常差不多無水。雙洎河發源于登封嵩山山脈,流經新密、新鄭等地,向東南注入穎河,最終匯入淮河,屬淮河水系。1.2.3氣像本區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干旱,據密縣氣象站記載:該區年降雨量397.7973mm,平均624.35mm,日
19、最大降雨量103.5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七、八、九三個月;平均年蒸發量為2086.3mm;年平均氣溫14.3,最高41.3,最低-17.8;最大積雪深度20cm,最大凍土帶深度18cm;最大風速為22m/s,夏季多南風,冬季多西北風。1.2.4地震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編制的地震烈度區劃圖和武漢地震測繪大隊資料,本區地震烈度為V度。對本區有阻礙且有記載的地震發生在1814年1月10日,震中位于密縣與滎陽之間,震級為5級,地震烈度為VI度。1.3以往地質工作評述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位于新密煤田“米村牛店”勘探區東部,屬蘆店向斜北翼,開采二疊系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1958年9月原中南煤田地
20、質局125地質隊在新密煤田“米村牛店”勘探區做過煤田普查勘探工作。59年9月提出了普查報告。1960年原中南煤田地質局125地質隊在新密煤田“米村牛店”勘探區進行了精查勘探,同年提交了米村牛店煤礦地質勘探最終報告(精查)。但在1962年復審時,該報告因勘探線距過大,水文工作量少,不能滿足建井設計需要而被降為普查報告。125隊在“米村牛店”勘探區施工了大量鉆孔,但在本區只施工了1個鉆孔10-13孔。1997年7月該區的原下莊河煤礦曾由鄭州礦區地質測繪技術咨詢服務部編制了專門的儲量報告(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煤礦地質礦產儲量報告),但未投入鉆探工作量。該報告共計算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煤礦范圍內二1煤資源
21、儲量88.3萬噸,保有儲量39.5萬噸。并經豫儲證字(1997)081號儲量證書批準。1998年8月該區的原金星煤礦曾由鄭州礦區地質測繪技術咨詢服務部編制了專門的儲量報告(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翟溝金星煤礦礦產儲量(地質)報告)。2004年3月該區的原下莊河煤礦曾由鄭州礦務局地勘公司編制了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煤礦資源儲量核查報告,未投入鉆探工作量。該報告共計算新密市城關鎮下莊河煤礦范圍內二1煤資源儲量84.2萬噸,保有儲量27.5萬噸。并經豫國土資儲備(小)字2004163號評審備案。2005年12月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曾由河南省煤田地質局一隊編制了河南省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煤炭資源儲量核
22、查報告,但未投入鉆探工作量。該報告共計算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范圍內二1煤層資源儲量779萬噸,保有儲量711萬噸。并經豫國土資儲備字200675號評審備案。2005年12月礦方托付陜西省煤田地質局物探隊對該區進行了二維地震勘探,共布設測線12條,物理點390個。1.4礦井開發史新密市鑫興煤業有限公司由原下莊河煤礦、金星煤礦通過煤炭資源整合而組成。周邊分布有紅星煤礦和翟溝煤礦,現對其開采情況分述如下:1、原下莊河煤礦:下莊河煤礦位于礦區北部,始建于1995年,1996年建成投產。開采二疊系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礦井設計生產能力3萬噸/年。后經改擴建,生產能力達6萬噸/年。該礦現有2個井筒,分不
23、為主井、副井,采納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采,走向長臂式采煤,中央抽出式機械通風,全部垮落治理頂板,井下生產工人采納礦燈照明。由于鄉鎮煤礦的治理整頓,本礦2005年6月停產進行資源整合,開采動用資源儲量61萬噸。據本礦的開采資料,瓦斯相對涌出量為4.1m3/d.t,屬低瓦斯礦井;礦井涌水量較小,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100m3/h,以頂板淋水為主,次為底板滲水。2、原金星煤礦:金星煤礦位于礦區中部,于2003年動工基建,2004年底建成投產。開采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礦井設計生產能力6萬噸/年。本礦現有2個井筒。開拓方式采納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采煤方法為走向長臂后退式,沿底送巷,采納
24、手鎬落煤,全部垮落治理頂板,中央抽出式機械通風。礦井涌水量較小,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35m3/h,以頂板淋水為主,次為底板滲水。據本礦的開采資料,瓦斯相對涌出量為1.9m3/d.t,屬低瓦斯礦井。礦井建成以后,由于小煤礦治理整頓,差不多沒有正常生產。特不是2005年9月參加資源整后停產至今。3、周邊煤礦開采情況(1)翟溝煤礦翟溝煤礦位于本礦區東北部,于1989年建井,1991年建成投產。開采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礦井設計生產能力15萬噸/年。本礦現有3個井筒。采納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采煤方法為走向長臂后退式,沿底送巷,采納手鎬落煤,全部垮落治理頂板,抽出式機械通風。據本礦的開采
25、資料,瓦斯相對涌出量為3.6m3/d.t,屬低瓦斯礦井。礦井涌水量情況不詳。(2)紅星煤礦紅星煤礦位于本礦區東部,開采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原有2個立井。開拓方式采納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采煤方法為走向長臂后退式,沿底送巷,采納手鎬落煤,全部垮落治理頂板,中央抽出式機械通風,礦燈照明。礦井涌水量較小,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30m3/h,以頂板淋水為主,次為底板滲水。該礦于2004年初停產關閉。2.區域地質與礦井地質2.1區域地層本區地層區劃屬華北地層區嵩箕小區,區域地層從老到新發育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四系。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昆
26、侖秦嶺緯向構造帶的東延部分,在嵩山背斜與鳳后嶺背斜之間的新密復式向斜構造北翼,區域構造行跡以高角度正斷層為主,次為褶皺,并發育有大范圍的滑動構造。區域內以沉積礦產為主,煤炭蘊藏量豐富。本地區無巖漿巖發育。2.2礦井地層本礦區為沉積巖地層,大部為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依照鉆孔和礦井揭露,地層由老至新有:奧陶系(O2m)、石炭系(C)、二疊系(P)、三疊系(T)地層,其中要緊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二疊系,。以下將本區地層由老到新分不敘述如下:(一)、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以灰色、致密質純的灰巖為主,上部為蘭灰色厚層狀石灰巖,致密,下部為灰黃色泥質灰巖,本組地層區域資料顯示,厚約50m左右,與下伏
27、寒武系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二)、石炭系(C)本井田缺失下石炭統,上石炭統厚70米。1.中石炭統本溪組(C2b):與下伏奧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地層平均厚度8.14m,由灰深灰色鋁土巖組成,具豆狀或鮞狀結構,致密質純具滑感,局部含豐富黃鐵礦晶體。2.上石炭統太原組(C3t):下界為本溪組鋁土巖頂,與本溪組呈連續沉積,上界止于L9石灰巖(或相變為菱鐵質泥巖)頂面。據鉆孔揭露,本組地層平均厚度80m左右,由一套屬于海陸交互相形成的灰巖、泥巖、砂質泥巖、砂巖及煤層組成。按其巖性組合特征,可將太原組分為三段,即:下部灰巖段、中部砂泥巖段及上部灰巖段。下部灰巖段:自一1煤底至L4灰巖頂。為第一、二、
28、三、四層灰巖和一1至一4煤。L1L4灰巖分布穩定,全區發育,常合并為12層,含燧石結核、燧石條帶,并富含海百合莖和假希瓦格蜓化石,可作為本組的重要標志層。中部砂泥巖段:自L4灰巖頂至L7灰巖底。上部由灰深灰色中厚層狀泥巖、砂質泥巖和一7煤組成,局部夾有鮞狀泥巖或中、細粒砂巖,含白云母片及植物化石。上部灰巖段:由L7-8、L9三層灰巖和一8煤及泥巖、砂質泥巖組成。下部的L7-8灰巖呈深灰色,致密堅硬,夾燧石條帶,層位穩定。L7灰巖較厚,為7.50m;L8灰巖較薄,厚3.00m;兩層灰巖間夾一薄層泥巖或一8煤。頂部的L9灰巖極不穩定,有時相變為厚約0.100.50m的薄層菱鐵質泥巖,其頂部即為與上
29、覆山西組的分界面。本組地層與上覆二疊系地層呈呈連續沉積。(三)、二疊系(P)底界為上石炭統太原組L9灰巖頂面,上界止于金斗山砂巖底面,與下伏地層呈連續沉積,含煤地層總厚度1000.00m,分上、下兩統八個煤組,各煤段間均以砂巖標志層分界。本礦區要緊保留有下統的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地層,上部地層被剝蝕缺失。1.下二疊統山西組(P1S):本組地層是屬于海退過程中形成的一套濱海相沉積地層,上界止于砂鍋窯砂巖(Ss)底面,平均厚度87m,要緊以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煤層組成,其顯著特點是:巖層的顏色普遍較深,砂巖發育,層面上含有較多的白云母片,本組地層富含菱鐵質結核。本組地層下部所含的二1煤層,層位穩定
30、,為本礦的開采對象,其本身也是一個良好的標志層。二1煤層老頂大占砂巖(Sd)也是地層、煤層對比的良好標志層之一,巖層厚度變化大,全區發育,有時為二1煤層直接頂板。層厚7.00m,下距二1煤層頂015.50m左右。2.下二疊統下石盒子組(P1X ):本組包括三、四、五、六煤組,下自山西組頂,上界止于田家溝砂巖(St)底面,平均厚度310米。巖性要緊以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煤線組成。與下伏山西組呈連續沉積,三煤組附近的砂鍋窯砂巖段,普遍發育,平均厚約9.63m左右。該標志層位于下石盒子組底部,巖性為灰色細中粒砂巖(頂部為細砂巖),泥質膠結,要緊成份為石英及長石,含大量云母及暗色礦物,分選好,磨園度
31、差,局部夾泥質條帶,距二1煤層約75m,是地層、煤層對比的重要標志層之一。3、上二疊統上石盒子組(P2S):下自田家溝砂巖(St)底面,上至石千峰組下段(平頂山砂巖)底界。厚度約230米,本組地層包括七、八、九三個煤段,與下伏下石盒子組地層呈整合接觸。巖性由淺灰、深灰、灰綠色及紫灰色泥巖、砂質泥巖、細粒砂巖、中粗粒砂巖、炭質泥巖及煤層的互層組成。七煤段頂部的田家溝砂巖(St),巖性為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硅質膠結,分選性差,具交錯層理及韻律層理,底部常含泥質團塊及石英質細礫,是上、下石盒子組的分界標志層。4、上二疊統石千峰組(P2Sh):下至平頂山砂巖底界,上至三疊系金斗山
32、砂巖底界,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厚度大于370米,按巖性組合特征劃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巖性以淺灰色-灰白色厚層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為主,硅質膠結,堅硬,分選中等-差,具交錯層理,俗稱平頂山砂巖,平均厚約60米,為區域性標志層。上段巖性上部以灰黃色、紫紅色粉砂巖為主,含鐵質結核,具交錯、波狀層理。中部為灰色、紫紅色泥巖、砂質泥巖夾中細砂巖薄層,具蟲孔構造,水平、波狀層理較發育。下部以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為主,夾紫紅色、灰綠色砂質泥巖,具板狀、契狀層理,厚約310米。(四)、三疊系下統(T1q):上部以褐紅、紫紅色泥巖、砂質泥為主,夾薄層粉細砂巖,含鈣質結核。下部為紫紅色厚層
33、狀中細砂巖,鐵質、硅質膠結,分選中等,具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層位穩定,俗稱金斗山砂巖,是良好標志層之一,總厚度大于370米。(五)、新生界第四系(Q):區內分布廣泛,下部為礫石;上部為黃土層。平均厚度23.17m左右,與下伏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2.3區域構造 本區位于新密煤田“米村-牛店”勘探區外圍,屬新密復式向斜構造帶內的北翼,從剖面圖上看,本礦區地層差不多上呈一單斜構造,地層走向100-150,傾向190-240,地層傾角6-24。礦區南部發育一滑動構造(蘆F1),受其阻礙區內含煤地層大部分組段保存不全,滑體下發育有1個高角度正斷層(土橋溝正斷層),由此本區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構造。茲將本區
34、要緊構造分述如下:(1)土橋溝正斷層:位于本礦區北中部,為北升南降正斷層,斷層面走向110-125,傾向200-215,傾角70,落差約150m左右。(2)滑動構造(蘆F1):總體走向110-160,傾向200-250,斷距80-260米,沿煤層頂板順層滑動,向東南延伸至區外。區內及周邊多個鉆孔均見到斷點,受其阻礙含煤地層大部分保存不全。經與區域資料對比區內滑動構造屬區域性滑動構造(蘆F1)。2.4 煤層及煤質1、含煤性本礦區內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太原組、下二疊統山西組和上下石盒子組地層,,含煤地層總厚627米,共九個煤組,共計含煤12層。煤層平均總厚度8.95m,含煤系數為1.43%。可采煤層
35、平均總厚度8.56m,含煤系數為1.36%。2、可采煤層下二疊統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是本礦的開采對象,在本區內二1煤層全區發育,大部可采,結構簡單,層位穩定。礦區內揭露二1煤層局部偶見夾矸。煤層走向100145,傾向190235,傾角624,表現為單斜構造。二1煤層距其上部的大占砂巖0-10m, 二1煤層頂板為砂質泥巖、泥巖或細砂巖,底板一般為砂質泥巖,煤層上部標志層明顯,層位穩定,對比可靠。本礦二1煤層最厚7.30m,最薄0m,平均厚度5.05m,表現為自北東部煤層露頭至西南方向逐漸變薄的規律,其緣故為成煤前沉積環境以及后期構造的改造作用。礦區內煤層賦存標高為-240+190m,埋深304
36、85m,屬較穩定煤層。 3、煤層對比本次煤巖層對比要緊采納了標志層、層間距、煤巖組合、煤層煤質等對比方法,本礦區山西組二1煤層,對比依據充分,對比可靠。二、煤質據本礦煤質資料和鄰區王莊井田資料可知:1、物理性質和煤巖類型二1煤層顏色為灰黑色, 多呈粉末狀,少量呈小葉片狀、鱗片狀及碎塊狀, 煤質較脆, 金剛光澤,燃燒時無煙,燃燒后無結碴現象。二1煤層平均視密度1.40t/m3。2、化學性質和工藝性能二1煤層原煤水份(Mad)平均為1.09%;灰份(Ad)平均為14.41%;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為12.66%;全硫含量(St,d)為0.31%;干燥基低位發熱量(Qnet ,d)平均為34.
37、50MJKg。二1煤層浮煤水份(Mad)平均為1.17%;灰份(Ad)平均為7.40%;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為11.70%-12.33%;全硫含量(St,d)為0.31%;干燥基低位發熱量(Qnet ,d)平均為36.47MJKg。結焦性試驗:膠質層指數的收縮度(X值)為8,膠質層厚度(Y值)為0,焦碴特征CRC為1-2。3、煤類及煤的利用綜合區域煤層煤質指標和本礦的煤層煤樣指標,按照“中國煤炭分類標準(GB575186)”:二1煤層浮煤Vdaf(%)為11.70-12.33,干燥基低位發熱量平均為36.47MJKg,膠質層厚度(Y值)為0,煤類為“貧煤”。該礦二1煤含水份少,灰分低,
38、硫量特低,呈粉狀,屬發電鍋爐用煤。燃燒時無煙無味,也是良好的民用煤。3.區域水文地質3.1 氣候、氣象本區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干旱,據密縣氣象站記載:該區年降雨量397.7973mm,平均624.35mm,日最大降雨量103.5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七、八、九三個月;平均年蒸發量為2086.3mm;年平均氣溫14.3,最高41.3,最低-17.8;最大積雪深度20cm,最大凍土帶深度18cm;最大風速為22m/s,夏季多南風,冬季多西北風。3.2 礦區水文地質3.2.1 礦區要緊含水層組由于本礦區位于新密煤田的中西部,地勢平緩,西南高東北低,地表近南北向沖溝較為發育。要
39、緊含水層為第四系沖積層含水層、二疊系砂巖含水層、石炭系灰巖含水層、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二1煤上部含水層含水性較弱,下部隱伏灰巖高壓巖溶裂隙含水層,由于受斷裂構造的阻礙,該區底板比較破裂,底板水為礦區要緊充水水源。受雙洎河及地表降水的阻礙,第四系沖積含水層富水性也較強,為礦井充水的次要水源。現將本礦區的要緊含水層及隔水層分述如下:1、奧陶系、上寒武系灰巖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奧陶系巖性為厚層狀微晶灰巖或泥質灰巖;上寒武系為白云質灰巖、泥質灰巖。該含水層全區發育,厚度大、富水性強,巖溶發育規模不均衡。受巖溶裂隙發育狀況阻礙,巖溶水強弱程度不同。據鄰近的米村煤礦抽水試驗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0033l/
40、sm,滲透系數K=0.0193m/d,水樣分析礦化度0.59g/l,水質為HC03-Ca-Mg型。該含水層最大厚度達70m以上,為開采二1煤層的間接充水含水層,正常開采期間隔水層足以抵抗其水頭壓力,故可不能補給二1煤生產系統,但在較大落差斷層阻礙下,將對二1煤開采構成較大威脅。2、上石炭統太原組灰巖含水層:(1)、下段灰巖含水層:要緊由L1、L2、L3、L4灰巖組成,并常合并為二層,平均厚32.30m,裂隙溶洞較為發育,富水性強,為石灰巖巖溶裂隙水,與下部奧陶系灰巖含水層有緊密的水力聯系,為二1煤層間接充水含水層,一般對二1煤層開采可不能造成直接阻礙。但在較大落差斷層阻礙下,將對二1煤開采構成
41、較大威脅。(2)、上段灰巖含水層:本含水層距二1煤層12米左右,要緊由L7-L8灰巖組成,全區發育,分布穩定,平均厚度10m,礦化度0.387-0.500 g/l, 水質類型為HC03-Ca-Mg型。是二1煤層礦井充水的要緊含水層之一,為二1煤層底板含水層,該含水層對礦井開采產生一定阻礙。 3、二1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孔隙含水層:即二1煤頂板含水層,由45層灰白色及灰色中細粒、中粗粒砂巖組成,俗稱“大占砂巖”、“香炭砂巖”、“砂鍋窯砂巖”。據王莊煤礦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0206l/sm,滲透系數K=0.0296m/d,水樣分析礦化度0.38g/l,水質為HC03-Ca-Mg型。該層一般含水性較
42、弱。徑流條件差,水源不豐富,不足以對礦井安全構成危害。4、第四系沖積層含水層及地表水:要緊為第四系砂礫石層組成,平均厚度23.17米,屬潛水含水層,要緊靠大氣降雨補給,盡管砂礫石層含水性較好,水量豐富,但二1煤層開采形成的冒裂帶較小,可不能通達地表,因而對礦井生產阻礙較小,往往以井筒淋水的形式出現。5、老空水:本礦開采歷史較長,形成面積較大的采空區,由于長期受地表等水源的補給,空區積水較多,開采時要留足防水煤柱,防范老空水對礦井生產造成的威脅。3.2.2 礦區要緊隔水層組在含水層之間廣泛分布著隔水巖層或弱透水巖層,它們都具有一定的阻水性能,其阻水能力取決于巖性、巖層結構、厚度及穩定性,在后期構
43、造作用的破壞下,可大大削弱隔水層的阻水性能,甚至使其起不到隔水作用,從礦井防治水的角度動身,對本礦區要緊隔水巖層敘述如下:1、第四系粘土層:區內廣泛分布,要緊為粘土、黃土組成,這些粘土層對阻止降雨下滲和阻隔第四系孔隙水與下伏基巖水的水力聯系均有較大的實際意義。2、二疊系泥巖及砂質泥巖隔水層:廣泛分布在煤系地層中的泥巖、砂質泥巖及砂泥巖互層,厚度穩定,與二疊系煤系砂巖各含水層相間分布,在正常情況下,可阻隔各砂巖含水層間的水力聯系,并可阻隔砂巖含水層向礦坑充水。3、二1煤層頂板隔水層:為深灰色砂質泥巖、泥巖,間或有細砂巖,為二1煤直接頂板,厚度較小,隨著煤層的開采會部分垮落,一般起不到隔水作用。4
44、、二1煤層底板隔水層: L7-8灰巖至二1煤層底板,平均厚度12.00m左右,要緊為砂巖及砂質泥巖組成,在正常情況下,當沿二1煤掘進時下伏含水層水頭壓力較小時,能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當下伏含水層水頭壓力較大時,就起不到隔水作用。本溪組地層要緊由鋁質巖,鋁質泥巖組成,平均厚度8.14m,層位穩定,隔水性好,一般情況下可有效阻隔寒武、奧陶系與太原組下段灰巖的水力聯系。3.2.3 礦井充水因素分析1、底板灰巖水:包括奧灰水和石炭系灰巖水,為底板承壓水,由于該礦區煤層底板受斷層阻礙次生小斷層比較發育,二1煤層直接底板隔水層往往不能起到較好的隔水作用,造成局部L7、L8灰巖水補給礦井,導致礦井涌水量相對
45、增大,應高度警惕。2、頂板砂巖水:二1煤層頂板砂巖的含水性較弱,但往往造成工作面頂板淋水。但在滑動斷裂構造發育地段將對二1煤層的開采造成一定威脅,應對滑動斷裂構造帶高度重視。3、第四系沖積層含水層:本區第四系沖積層含水量較為豐富,往往造成井筒淋水。4、地表水:井田內的雙洎河支流,是雨季的要緊排泄通道。大氣降雨通過礦井采動后形成的地表搬縫向下滲透,要緊補給第四系沖積含水層,進而補給礦井。5、老空水:本礦區已開采多年,北中部有大面積采空區,礦區東部亦有報廢小煤礦采空區,其開采范圍不清,采空區內可能有老空水,開采時會對礦井的安全生產形成威脅,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范。3.3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和動
46、態變化3.3.1 地下水的補給礦區地下水的補給要緊有:大氣降水的補給、地表徑流的補給、地下徑流補給和老空區的補給等四種形式。大氣降水的補給:它是礦區地下水的要緊補給方式。由于本區為低山丘陵地區,地勢北低南高,且地表沖溝發育,地表無水體,大氣降雨多順沖溝流走,對地下水的補給較差。但由于本礦井原井田范圍北部接近二1煤層露頭,第四系及地表水會在露頭處有一定的補給,進而會下滲到井下。地下徑流補給:受各含水層儲水條件(或水壓力狀態)的改變、及隔水層厚度變化和礦區范圍內斷裂構造的阻礙,各要緊含水層之間常常發生水力聯系,形成含水層之間的補給即地下徑流的補給或“越流”補給。針對本礦實際情況,井田內存在較大斷層
47、,因而煤層底板太原組灰巖各含水層之間以及與下部奧灰水之間有發生水力聯系的可能,故本礦地下徑流補給是威脅礦井安全生產的一個因素。礦區及井田外存在小窯或老空區,其充水情況不詳,它們的存在對礦井安全生產是個隱患,亦構成礦井地下水的一個補給途徑。3.3.2 地下水的排泄在礦井開采條件下,各個煤礦的開采排水成為礦區地下水排泄的唯一途徑。3.3.3 地下水的動態變化依照對多個礦井的調查證實,在開采二1煤層時,雨季礦井涌水量顯著增大,且常常是枯水季節涌水量的1.52倍;礦井井筒在雨季淋水較大,可達3m/h左右,而在枯水季節則專門小。以上兩方面的情況均講明,區內地下水受大氣降水的阻礙比較顯著。3.3.4 斷層
48、帶水文地質特征依照斷層性質、斷距大小、上下盤巖層接觸關系,以及對煤層開采的阻礙,可分為兩種情況:(一)可采煤層與強含水層(組)直接接觸或被其掩蓋時,對煤層開采有較大的威脅。建議開采煤層時,應按煤礦安全生產規程留設防水安全煤柱。(二)可采煤層與弱含水層或隔水層直接接觸,斷層兩盤的巖性差不多相似,富水性差異較小,易于疏干,對煤層開采阻礙不大。依照本礦實際開采條件,礦區斷層類型屬于第二類,因此斷層涌水對礦井的開采阻礙不大,但為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在巷道接近或穿過斷層帶以及隔水層厚度較薄地區,應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前進措施,查明前方水害情況,超前距不小于20m;假如探測前方有突水威脅,應超前預
49、注漿封堵。要做到幸免誤揭露落差大于5m的斷層。關于探測到的落差大于5m的斷層,應依照水壓、水量大小留設防水煤柱。4 礦井充水因素4.1 礦井充水因素4.1.1 煤層底板灰巖水突水性分析參考本地區煤礦資料,目前L1-3灰和奧灰水水位標高約為+110m,L7-8灰水水位標高約+70m,現對二1煤層底板隔水層的強度及煤層底板含水層突水性進行分析。1、L78灰巖含水層突水性分析該隔水層系指二1煤底板至L78頂板之間的灰深灰色砂質泥巖、泥巖互層,一般起不到隔水作用。該段總厚度為2848.17m,平均35.6m。二1煤層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和細砂巖,巖石等級46級,普氏系數7,垂直抗壓強度721 kg/c
50、m2,抗剪強度130426 kg/cm2,砂質泥巖普氏系數為5,垂直抗壓強度496 kg/cm2,細砂巖普氏系數為69,垂直抗壓強度643874 kg/cm2,抗拉強度43250.4 kg/cm2。本礦井太原群上段L78灰巖含水層距二1煤層底板35.6m,按建筑物、水體、鐵路及要緊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中計算公式:PTs(M-Cp)式中:P安全水壓 MPa M隔水層厚度 35.6m Ts突水系數 0.10.15MPa/m Cp煤層開采后底板破壞擾動深度,依照鄭煤集團生產礦井經驗,設計取3m。經計算,其所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壓力值為3.264.89MPa,即L78灰巖至二1煤底板之間的35.6m
51、隔水層能抗住3.264.89MPa的水壓。本礦L78灰水水位標高約+70m,最深部-240m處的L78灰水壓為3.1Mpa,小于底板隔水層所能抵抗的最小水壓3.26Mpa,因此,本礦可不能發生底板L78灰巖突水。但仍不排除在底板隔水層特不薄的地點,因隔水層厚度小,起不到隔水作用,仍會發生L78灰出水的可能。由于L7-8灰巖水量不大,對礦井威脅較小。2、L1-3灰、奧灰突水性分析依照周圍礦區資料,太原群下段L1-3灰巖含水層上距二1煤層31.6568.46m,平均48.82m。奧陶系灰巖含水層上距二1煤一般52.74103.43m,平均76.9m。按以上公式計算,二1煤層與L1-3灰巖含水層之間
52、隔水層所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壓力值為: PTs(M-Cp)3.564.28Mpa同理,二1煤層與奧灰巖含水層之間隔水層所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壓力值為: PTs(M-Cp)4.257.09Mpa由計算結果可知,二1煤層距L1-3灰和奧灰之間的距離較遠,其之間隔水層所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壓力遠大于本礦開采二1煤層的水壓,故本礦正常情況下可不能發生L1-3灰和奧灰突水,但在斷層地帶可能由于地層的缺失而發生突水危險。4.1.2冒落帶和導水裂縫帶高度計算依照建筑物、水體、鐵路及要緊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采納全部冒落法開采時,冒落帶和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計算如下:(1)冒落帶最大高度Hm式中,M煤層累計采厚,5.
53、05m。m(2)導水裂縫帶高度HL式中,M煤層累計采厚,5.05m。m即二1煤層開采后,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為48.76m,冒落帶高度最大為14.03m。4.1.3 礦井充水因素分析1、奧陶系灰巖水為底板承壓水,由于本礦區無斷裂構造導通,且水位較低,依照上述分析,二1煤層距奧灰之間的距離較遠,其之間隔水層所能承受的安全水頭壓力遠大于本礦開采二1煤層的水壓,正常開采情況下可不能造成阻礙。但在接近斷層區域,奧陶系灰巖水會對開采造成阻礙。2、L1-3灰巖水和下部的奧陶系灰巖水水力聯系緊密,同樣為底板承壓水,會對開采造成阻礙。3、L7-8灰巖水該含水層經長期疏放,水位已下降至+70m標高以下,最深部-7
54、0m處的L78灰水壓為1.4 Mpa,遠小于底板隔水層所能抵抗的最小水壓1.75Mpa,因此,正常情況下,本礦可不能發生底板L78灰巖突水。但仍不排除在底板隔水層特不薄的地點,因隔水層厚度小,起不到隔水作用,仍會發生L78灰出水的可能。由于L7-8灰巖水量不大,對礦井威脅較小。4、第四系潛水及地表水本區為低山丘陵地區,地勢北低南高,且地表沖溝發育,大氣降雨多順沖溝流走,對地下水的補給較差,一般可不能阻礙礦井安全生產。由上計算可知,二1煤層開采后形成的導水裂縫帶最大高度不超過48.76m,二1煤層平均埋藏深度最淺為100m,第四系含水層埋藏深度一般為10m,二1煤層開采后形成的導水裂縫上界面距第
55、四系含水層下界面之間的距離為41.24m,且中間有數層隔水層相隔,故第四系潛水一般可不能滲人到礦坑,同樣,導水裂縫帶也可不能波及到地面,地表水也可不能通過導水裂縫進人到礦坑。但由于受地表塌陷的阻礙,在塌陷盆地的邊緣可能會產生地表裂縫,地表水和大氣降水可能通過地表裂縫滲人到井下。5、采空區及老窯積水礦井由于缺少資料,采空區及老窯積水情況不詳,采空區和老窯內可能存在積水,在進行采掘活動時如不加強探放,專門有可能發生礦井突水事故。4.2 礦井涌水量預算4.2.1 預算方法及公式礦井開采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層,煤層頂板涌水要緊來自頂板砂巖裂隙空隙承壓水,該礦前期開采最低開采標高為-120m,煤層底板涌水
56、要緊來自奧陶系灰巖水及太原組L8灰承壓水等。本礦區由于鄭煤集團煤礦的疏干降壓開采,對本區阻礙二1煤層的底板灰巖含水層進行疏干降壓,因此本礦水位標高也發生改變。針對本礦實際開采情況,采納比擬法對本礦涌水量進行預算。計算公式為:式中:Q、F、S分不為預算以后礦井涌水量(m3/h)、水位降深(m)、預算開采面積(m2)。Q1、F1、S1分不為類比礦井涌水量(m3/h)、水位降深(m)、開采面積(m2)。指數取經驗數值m=4、n=2。4.2.2 差不多參數的選取據礦方提供資料,經蘆溝煤礦長期疏放,水位標高差不多降至+70m。本礦屬于技改礦井,故選臨近礦井紅星煤礦作為類比。依照其地質報告,紅星煤礦正常涌
57、水量Q1為15 m3/h,開采面積F1為326750m2,水位降深S1為212m。本礦實際開采面積F為269391m2,本礦開采最深處-240m的水位降深S為310m。4.2.3 礦井涌水量預算結果采納比擬法,預算礦井正常涌水量Q正如下:依照本區實際情況,最大涌水量一般為正常涌水量的1.52倍,本次預算取2倍,故預算礦井最大涌水量Q最大=2Q正=217.15=34.3(m3/h)。礦井以后涌水量預算結果詳見表4.2-1。表4.2-1 涌水量預算結果表煤層預算范圍面積(m2)水位降深(m)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h)二1煤紅星開采范圍3267502121530鑫興開采范圍2693
58、9131017.1534.3需要講明的是:本次涌水量預算僅預算正常涌水量和雨季可能發生的最大涌水量,但井田內存在斷層和采空區,且采空區積水情況不清,故此次預算的礦井涌水量不包括斷層、采空區等瞬間涌水量,因此,本次預算涌水量結果僅供參考。建議礦方在實際開采過程中注意井下涌水量的動態變化,堅持有疑必探的原則進行生產,以防突水淹井。對底板異常帶應進行預注漿加固處理。對底板灰巖水含水層或隔水層進行注漿改造時,要確保注漿效果,幸免突水事故,保證安全生產。4.3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在淺部,為以頂板淋水為主的裂隙承壓充水礦床,由于本礦及其周邊礦井長期的開采,對二1煤頂板直接充水含水層水已有較大的疏放。礦井涌水要
59、緊以底板L7-8灰巖滲水為主,二1煤層頂板二疊系砂巖孔隙水為輔,第四系潛水及雨季地表水對礦井開采阻礙不大,L1-4灰巖水和奧陶系灰巖水雖屬底板承壓水,由于太原組上、下含水層中間的砂泥巖段和L7-8灰巖至二l煤層底板砂泥段能起到較好的隔水作用,且距二1煤層較遠,故奧陶系灰巖水只能作為潛在威脅存在,一般對開采可不能造成直接阻礙。二1煤層頂板二疊系砂巖含水層富水性弱,補給條件差,以大氣降水為要緊充水水源。但在深部,由于斷層和滑動構造較為發育,二1煤層直接含水層L7-8灰巖巖溶裂隙較發育,有水量大、壓力大的特點。依照新規范,綜合分析認為,礦區是以底板進水為主的巖溶充水礦床,本區水文地質勘查類型確定為第
60、三類第二亞類第二型,即以底板進水為主的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礦床。4.4 水庫對礦井開采的阻礙本礦區不存在水庫,故不考慮水庫對礦井開采的阻礙。5 礦井供、排水系統5.1 供水系統本礦井可供選擇的水源是深水井(用于生活用水)和礦井排水,礦井排水水質除懸浮物較高外,不含其它有毒物質,經處理后供生產用水和消防降塵用水。5.2 井下排水系統采納比擬法預算,礦井正常涌水量17.15m3/h,最大涌水量為34.3m3/h。礦井為一級排水,在主井底附近建有中央泵房,布置內外環水倉,有效容量為714m3,大于礦井8小時正常涌水量(817.15=116.2m3),并有一定的富裕系數,滿足要求。井底主排水泵房安裝有3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6新版廣州六年級英語上冊U11-詳細教案
- 2025年智能家居租賃合同
- 企業養老合同標準文本
- 眾籌養牛合同樣本
- 借款質押擔保合同樣本
- 臨電供電合同樣本
- 合伙人協議書標準版
- 英語人教版九年級全冊形容詞、副詞專題教案
- 專題24.1圓-【講練課堂】2022-2023學年九年級數學上冊尖子生同步培優題典(解析版)【人教版】
- 譯林版上冊英語教案
- 職工代表提案培訓
- 軋鋼工技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精益六西格瑪黃帶認定考試題庫及答案
- 脫毒甘薯種薯(苗)病毒檢測技術規程DB41-T 987-2014
- 《回歸分析》 課件 第1章 緒論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2024-2025學年上海黃浦區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第十六屆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智能節水系統設計與安裝)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甘肅省科研經費管理辦法
- 【課件收藏】幼兒園《古朗月行》教學課件
- 電氣自動化行業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