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麥2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_第1頁
淮麥2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_第2頁
淮麥2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麥2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摘要闡述了淮麥26的特征特性,介紹了淮麥26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精細整地、平衡施肥、播種、田間管理、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內容,以為東海縣石梁河鎮(zhèn)農民種植小麥、進步小麥產量提供技術指導。關鍵詞淮麥26;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淮麥26(原名淮麥0432)由江蘇徐淮地區(qū)淮陰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于2022年以淮麥18號、百農9267育成,屬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2022年通過江蘇省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具有生育性狀好、抗性強、生長娟秀等特點,現將其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1特征特性淮麥全生育期230d左右,較對照淮麥18遲熟1d;株高87.5,有效穗591萬

2、穗/h2,每穗粒數33.0粒,千粒重41.9g。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硬質-硬質。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葉色深綠,前期長勢較慢,抗寒性較好。分蘗力強,成穗數多。株型較緊湊,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蠟質較重,劍葉適中,長相娟秀,穗層整齊,熟相好。紡錘型穗,結實性好。接種鑒定結果:中感赤霉病,感紋枯病,中抗白粉病,中抗梭條花葉病毒玻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視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807826g/l,粗蛋白含量14.8%,濕面筋含量32.7%,穩(wěn)定時間6.4in。2栽培技術2.1精細整地土壤耕作層一般在20以下,對小麥根系生長發(fā)育不利。因此,應進步活土層厚度,增強土壤積水、保肥才能。一是深耕、深松土壤

3、,爭取到達25以上;二是做到精耕細作1。2.2平衡施肥根據東海地區(qū)土壤肥力狀況,實行平衡施肥,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微肥四配套。小麥從出苗期至越冬期是小麥生長第1個需肥頂峰期,一般施優(yōu)質農家肥60t/h2左右、磷酸二銨225300kg/h2、硫酸鉀150225kg/h2、尿素150225kg/h2作基肥。同時,積極推廣應用化肥深施技術,以進步化肥利用率。為了不斷培肥地力,提倡利用秸稈還田技術2。2.3播種小麥冬前積溫缺乏,致使分蘗少,分蘗時間短。因此,要適當加大播種量,保證有足夠的根本苗數,以主莖穗奪高產。詳細播種量應根據播種時間而定:10月18日至10月底播種,用種量從120

4、kg/h2起,每遲播1d,增加3.75kg/h2;立冬前播種,用種量為195225kg/h2。2.4田間管理一是中耕松土。冬前、年后可進展中耕劃鋤,以進步土壤溫度,增強土壤保墑、通氣等才能,加快小麥根系生長發(fā)育。為防止傷根,冬前松土應以3左右為宜,春季可適當深鋤,以減少無效分蘗。二是合理澆水。冬前如遇干旱,應及時澆好越冬水,春季澆好拔節(jié)水。三是追施拔節(jié)肥。實行分期施肥,重點施好拔節(jié)肥,是減少無效分蘗養(yǎng)分消耗、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一般在3月上旬,追尿素120150kg/h23。2.5化學除草2.5.1播前土壤處理。播前噴施綠麥隆7501200g/h2,或噴施異丙隆6001050g/h2,主要防治

5、看麥娘、牛繁縷、豬秧秧等雜草。稻茬免耕麥田,可于播種前34d噴施草甘膦15002250g/h2,消滅已出苗的雜草后再播種小麥。2.5.2苗后處理。麥田化學除草一般在小麥三葉期后(11月上中旬)和翌年返青至拔節(jié)前(2月下旬至3月中旬左右)進展。用6.9%驃馬乳油7501050l/h2對水750kg/h2噴霧防治以看麥娘等單子葉為主的雜草;或用75%巨星懸浮劑1518g/h2對水750kg/h2噴霧防治闊葉雜草;或用20%使它隆450750l/h2防治貓兒眼、野苕子等雜草;或用6.9%驃馬乳油加75%巨星15g/h2加20%使它隆450l/h2對水750kg/h2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兼有的

6、麥田。2.6病蟲害防治小麥病害以紋枯并白粉并銹病為主,蟲害以麥蜘蛛和麥蚜為主。防治方法:紋枯病可用500萬單位375g/h2井岡霉素對水750kg/h2噴霧防治;白粉病和銹病可用三唑酮粉劑1500g/h2對水750kg/h2噴霧防治。小麥病害應以預防為主,根據天氣和小麥生長情況及時施藥。揚花期假設遇到陰雨天氣,要特別注意赤霉病的防治。麥蜘蛛可用40%氧化樂果對水噴霧防治;蚜蟲可用吡蟲啉有效成分7.515.0g/2對水600750kg/h2噴霧防治。同時,可結合噴施葉面肥、活性肥等生物調節(jié)劑,以增強小麥耐性和抗性,維護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4。2.7適時收獲小麥蠟熟末期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收獲,防止因天氣原因造成的減產,確保豐產豐收,顆粒歸倉。3參考文獻1焦慶清.寧麥13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2(6):61.2馬永學,吳書平,張存嶺.小麥施肥效應與土壤養(yǎng)分含量關系分析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