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版本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授課題目《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點亮城市夜晚的蠟燭》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學情分析授課對象:深圳市紅嶺中學高一某班學生知識儲備: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簡單解除了遼宋夏金元時期的通史知識,對該時期的經濟發展狀況具有初步印象,但是其認知處于掌握基礎史實的水平,對其原因的理解不足,需要教師利用史料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學習本書第二單元時,掌握魏晉到隋唐時期選官、賦稅制度的演變,有助于理解該時期的社會變化與發展,但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梳理、聯系所學知識。學習能力:該班學生基礎較好,學習主動性高,學生能夠通過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本史實,但是對經濟社會變化缺乏較為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師應當合理組織教材內容,通過呈現相關史料,引導學生運用教材及所學知識,理解該時期經濟與社會產生新變化的原因。情感態度:該時期新變化原因的理解對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本課采用“蠟燭”作為主題,蠟燭對宋代夜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有助于引起學生注意與興趣。教材內容分析教材地位:本課位于第三單元第11課,本單元名稱為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主要講述了各民族之間在交戰與對峙的過程中,形成了持久和穩定的經濟和文化聯系,呈現出互相交融的趨勢。在這樣的單元背景下,本課主要講述了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與變遷,與本單元前后內容(第9、10課與第12課)相互聯系,宋朝在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中處于劣勢,逐漸形成了多民族政權并立的政治格局,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格局。各民族在并立格局中形成了更為密切的經濟聯系,促進了各民族的生產力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各民族政權,尤其宋朝,社會經濟高度繁榮發展,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教材內容:本課從農業和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經濟重心南移、社會變化四個角度講述了遼宋夏金元經濟與社會的新變化。課本內容主要以基礎史實的敘述為主,學生容易記憶掌握,而關于對其中“新變化”的歷史現象的解釋和理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深入理解,這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與唯物史觀的培養。因此,本課將以宋代夜晚生活普遍使用的“蠟燭”為主題,通過蠟燭這一具體事物的演變與發展,以小見大。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蠟燭”所涉及的具體問題,從生產力、商品經濟、土地私有制經濟等角度理解宋代經濟與社會的新變化。教學目標核心目標:理解宋元時期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新變化,能夠復述新變化的內容,論述新變化的原因。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梳理、歸納教材內容,掌握遼宋夏金元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社會發展的基本史實;結合之前所學知識,通過縱向對比認識該時期經濟與社會與前代相比的新變化,并理解新變化之間的橫向聯系與影響,培養時空觀念;(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圖畫、文字等史料,認識該時期經濟與社會的新變化;并結合教材及所學知識,對史料中的歷史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培養歷史解釋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史料認識宋代生活水平較之前代有明顯提高,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認識生產力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對生活水平提高的影響,理解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堅定正確的唯物歷史觀。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宋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的新變化難點:理解其新變化的原因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手段講授法、問答法、史料教學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時間教師行為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導入(1-5分鐘)引·點亮城市夜晚的蠟燭材料一: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材料二: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載:“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提問:曾經貴不可及的蠟燭,是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呢?學生閱讀材料,并注意到材料中表現出的蠟燭的重要性和特點,帶著問題繼續學習。通過“蠟燭”這一貼近日常生活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出本課內容。壹·便宜的蠟燭:蠟燭與生產力材料一: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南宋《女孝經圖卷》李嵩《焚香祝圣圖》馬麟《秉燭夜游圖》活動:找出上面四幅畫的蠟燭。學生快速指認出四幅圖中的蠟燭位置。通過畫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讓學生們認識到蠟燭在宋代是廣泛使用的。材料二:那么宋代的蠟燭價錢幾何呢?……再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哲宗年間,定州采購的防城器具計有“松明一十四萬一千六十二斤半,樺燭一百一十四萬四千五十二條,估定合用物料價錢二萬二千九百九十七貫二十七文”。如果我們忽略掉松明與樺燭的價差,則可以計算出,這種用樺木皮包裹蠟脂制成的蠟燭每根約18文錢,頂多20文錢,相當于一名城市平民日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價格,顯然是一般市民都能消費得起的。——吳鉤《風雅頌:看得見的大宋文明》材料三:西漢彩繪青銅雁魚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5年山西朔縣漢墓出土上圖:宋代青釉洗式五管器(四川博物院藏)1974年簡陽東溪園藝場宋墓出土教師向學生講解兩件文物。提問:運用課本及所學知識,什么樣的生產力能使得蠟燭變得如此便宜?(從農業、手工業的角度考慮)填空:農業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些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產量。手工業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礦冶業在北宋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學生閱讀材料,回答材料中的蠟燭、燈具都具有什么特點;在小組中討論什么樣的生產力能使得蠟燭變得如此便宜,結合教材,從農業、手工業的角度考慮,并派代表回答問題。閱讀教材,按要求填空。通過材料,引導學生認識到蠟燭便宜的原因在于生產力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教材相關知識回答生產力發展的表現,解釋材料中的歷史現象。貳·商店的蠟燭:蠟燭與商品經濟材料一: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朝山紙燭鋪”(遼寧省博物館藏)在《夢粱錄》記錄的杭州“團行”(工商行業組織)中,有“修香澆燭作”,說明制作蠟燭尤其是祭祀用的香燭,在南宋城市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在“鋪席”(商店)中,則有“童家桕燭鋪”、“馬家香燭裹頭鋪”兩家“有名相傳”的大品牌。——吳鉤《風雅頌:看得見的大宋文明》材料二:白蠟取自蠟蟲的分泌物。由于白蠟是中國特產,西洋人也將它叫作“中國蠟”。中國養殖蠟蟲提取白蠟的歷史,也許可以追溯至唐代,但有史料可確證的時間則是宋代。南宋人周密《癸辛雜識》續集錄有“白蠟”條目,介紹了蠟蟲的養殖情況:“江浙之地,舊無白蠟,十余年間,有道人自淮間,帶白蠟蟲子來求售,狀如小芡實,價以升計。其法……。其利甚博,與育蠶之利相上下,白蠟之價,比黃蠟常高數倍也。”提問:運用課本及所學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以從市場、生產力、兩稅法的角度思考)填空:大眾市場宋朝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高峰,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交易場所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貿活動也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做草市。經濟作物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兩稅法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學生閱讀材料,回答材料中的蠟燭、白蠟具有什么特點;在小組中討論史料中現象出現的原因,結合教材,從市場、生產力、兩稅法的角度考慮,并派代表回答問題。閱讀教材,按要求填空。通過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蠟燭商品化認識到商品經濟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教材相關知識回答商品經濟的原因。叁·富人的蠟燭:蠟燭與社會階層材料一: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載:“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載:“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石崇)用蠟燭作炊。”(飴,麥芽糖;糒,飯;澳,洗;釜,鍋。)唐朝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楊國忠每家宴,使每婢執一燭,四行立,呼為燭圍。”材料二:梁楷《蠶織圖卷》(黑龍江省博物館藏)蠟燭已經成為普通的日用品,進入了一般士庶家庭。提問:富人的蠟燭變成了平民的蠟燭,是什么導致社會階層觀念的變化?(從土地制度、科舉制的角度思考)填空:不抑兼并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交納交易稅即可。“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均田制的破壞天寶年間,土地買賣和兼并之風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減少,均田制無法推行。科舉制科舉制度比唐朝更為完善,不僅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而且更加強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