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_第1頁
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_第2頁
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_第3頁
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_第4頁
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機工程學色彩在汽車中的應用第1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內容色彩的形成色彩的屬性與鑒別色彩的配合人的色彩視覺汽車的色彩設計第2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形成光與色彩相加混色原理相減混色原理第3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光與色彩人能夠看到色彩,其過程是:光源物體人眼即:光源發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吸收一部分,反射出一部分光線到達人眼中激發起人眼的感覺。光線吸收反射第4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光與色彩

(1)光是一種電磁波形式的能量發射,從波長上千米的無線電波至波長極短的γ射線。

(2)人眼可見的波長范圍僅僅是其中極小部分,從760nm至390nm之間。第5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波長

大致分為人眼易于辨別的7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英語名RedOrangeYellowGreenCyanBluePurple波長(nm)760~610610~590590~570570~500500~460460~430430~390色樣第6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1.2相加混色原理將紅、綠、藍三種色光投射到屏幕可得:

紅+綠=黃綠+藍=青紅+藍=紫第7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基色與補色

(1)紅、綠、藍三種色彩是合成一切色彩的基本色,稱為基色。彩色電視遵循相加混色原理,電視機中分別有紅、綠、藍三套接收系統,合成屏幕上的全部色彩。

(2)紅-青,綠-紫,藍-黃可以合成白色,稱為互補。亦即,紅是青的補色;青是紅的補色;綠是紫的補色……。第8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攝影底片(負片)

與照片(正片)的色彩關系負片與正片的色彩是互補關系。例如:第9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相減

混色原理

物體由于吸收光源射來的光線,因而改變了光的性質。下面三個等式左邊是反射的色彩,減號右邊是吸收的色彩:

黃=白-藍紫=白-綠青=白-紅相減混色原理還說明了顏色調配的效果:

黃+紫=白-藍-綠=紅黃+青=白-藍-紅=綠紫+青=白-綠-紅=藍第10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屬性與鑒別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孟歇爾系統奧斯特華德系統CIE系統第11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1)色相(Hue):色彩類別的名稱。不同的色相,其光波波長不同。(2)明度(Value,又稱光度):色彩的明暗程度。(3)純度(Chroma,又稱彩度、飽和度):色彩接近標準色的程度。第12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不同的色相、明度和純度中間純度最高兩邊純度遞減由右至左明度遞增第13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孟歇爾(Munsell)系統按照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將色彩歸入一個三度空間的色立體之中:中心軸:按明度由下至上分成11級,10是黑色,0是白色。色彩離中心軸愈遠,純度愈高(接近飽和色);離中心軸愈近,純度愈低(摻進了灰色)。中心軸上的色彩是白、灰、黑(無色)。第14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續孟歇爾系統

孟歇爾的色相是把紅(R)、黃(Y)、綠(G)、藍(B)、紫(P)5色作為基本,在它們中間又加進黃紅(YR)、綠黃(GY)、紫藍(PB)、紅紫(RP)5色,然后再把每種色分成10等分,組成100等分的色相環。在每大類的10等分中,以第5種為代表。第15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續孟歇爾系統

圖c是孟歇爾色立體中的5PB-5Y剖面,像這樣參差不齊的剖面共有50個。孟歇爾把色相(H)、明度(V)、純度(C)用HV/C記號表示每種色彩在色立體中的位置。例如:圖中紅箭頭所指的格子的名稱是5Y6/6;綠箭頭所指的格子的名稱是5PB7/5。第16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奧斯特華德(Ostwald)系統

基本假設:同一色相的各種色彩都是黑色(B)、白色(W)、和完全色(C)以不同比例混合的結果。奧斯特華德色立體好像一個上下對稱的陀螺,白色和黑色分別在中心軸上下兩端,完全色按不同方向分布在“陀螺”的最外緣。第17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續奧斯特華德系統所謂完全色是指最鮮明、最飽和的色相。奧斯特華德把完全色分為黃、橙、紅、紫、藍紫、藍、綠、黃綠8種,每種又分為3等分,共24種色相。第18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續奧斯特華德系統

明暗系列分成8級,所含黑色量和白色量按一定比例排列。沿中心軸一側所作的垂直剖面是等邊三角形,稱為“同色三角形”。各個格子W、B、C三種色的含量不同,但:

W+B+C=1第19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CIE(國際照明會議)系統

基本假設:把紅、綠、藍三色作為合成一切色彩的基色,其含量用x、y、z表示:

x+y+z=1X-Y色度圖雖然沒有給出Z的坐標,但通過上式的計算可得出z值,即藍色含量。第20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續CIE系統

色度圖的橫坐標代表紅色含量,縱坐標代表綠色含量。馬蹄形的三個角代表紅、綠、藍三種色。邊緣是各種飽和色,標有波長數字nm,底邊是光譜中沒有的各種紅紫色(絳色)。第21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CIE系統中的各種白色A白:色溫2848°K,近似白熾燈泡的光色而偏黃。

B白:色溫4800°K,接近中午日光顏色。

C白:色溫6500°K,其x、y、z的含量都是1/3。第22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CIE系統

的使用(1)任何一種色彩都可在色度圖上找到對應的一個點,并有其x、y、z值;(2)色彩的混合效果,即PQ線上任何色彩可由P、Q兩色混合成;(3)色彩的純度:色彩S的純度是SC與MC的比值;(4)C的兩邊是一對補色。第23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配合色彩的調和與對比孟氏配色法奧氏配色法一般方法第24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調和與對比(1)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配合時,調和是指差異較少,對比是指差異較大。也就是色立體或色度圖之中,相鄰近的色彩差異較少,易于調和;遠離的色彩差異較大,形成對比。(2)色彩的調和與對比,可涉及色相、明度、純度之一或同時涉及幾個方面。在汽車設計時,常常是調和與適度對比同時并用。第25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孟氏配色法

孟歇爾配色中,要使兩種色彩調和,應使兩種色彩的面積符合一定的比例:甲色的V數字×C數字乙色的面積乙色的V數字×C數字甲色的面積亦即,明度和純度大的色彩具有較小的面積。

第26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般方法

(1)色立體或色度圖相鄰近的色彩配合,一般都會得到較好的效果。

(2)色相環或色度圖相對的色彩是補色,它們在色相上是不調和的,若兩色純度都很大而面積又相等,就會形成強烈對比。為了使補色調和,應使兩色明度和純度降低而且面積有較大差別。

(3)黑、白、灰稱為極色或非色彩,一般說,它們與任何色彩配合都易于調和。第27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小間隔法

小間隔法是指色立體或色度圖的兩種色彩在配合時不能靠得太近或太遠而采取小間隔的方法,例如2-4,3-5或2-5。這種方法雖不是最佳的配合,但卻是較穩妥的方法。1234567第28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對色彩不調和的補救辦法(1)減少一種色彩的面積;(2)加入白色使色彩變淡(稱為淡調);(3)加入黑灰色,使色彩變暗(稱為破調);(4)用白、灰、黑、金、銀鑲邊,作調和過渡;(5)兩種色彩交接處用鄰接色(色相環或色度圖中兩色之間的色彩)隔開。第29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的色彩視覺

色彩視覺色彩同時對比色彩先后對比信號與燈光的色彩色彩透視色彩給人的心理感覺第30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視覺

(1)人的色彩視覺是人辨別不同光波的能力,是人類在漫長的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漸演化的結果。

(2)人眼的色彩視覺器官由三部分組成,這三種視覺器官分別對紅、綠、藍三種基色做出反應,相互聯系而構成了對各種物體的色彩感覺。第31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覺的變化

人眼的色覺會受到干擾而發生各種變化,因此某些緊急和關鍵的信號僅僅依靠色彩來傳達是不可取的,應使色彩信號和文字(或圖形)或聲音同時結合,以提高安全性。

(1)強光使色彩變淡;

(2)刺激時間——初見濃,久見淡;

(3)面積大小——面積大濃;

(4)車速增大,色彩可見度降低;

(5)噪聲、氣味、服藥、飲酒的影響,色彩對比的影響。第32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同時對比

(1)色彩同時對比是人對某一種色彩的視覺由于人眼的視野中有其它的色彩刺激物而產生的變化。

(2)人的色彩視覺的同時對比,是神經活動相互誘導的結果,亦即我們看見的色彩是向著增大它本身與誘導刺激物之間相反的方向變化的。換句話說,我們看見的色彩是向著與背景差別最大的色彩那一方向變化的。第33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明度的同時對比

同一種灰色,在白底背景和黑底背景上看起來是不一樣的。第34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相的同時對比灰色在紅底背景中呈青綠色,在綠底背景中呈紫紅色。第35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的先后(連續)對比

(1)色彩的連續對比是人眼受某種色彩刺激物作用后觀察的色彩所產生的變化。例如,先注視紅色物體,再將視線移到白色表面上,所看到的是青綠色。因為,先受到紅色刺激后,人眼對紅色的感受就遲鈍了,于是便看到較少的紅色光線混合到視野中。

(2)同例:先吃糖,再吃蘋果,感覺蘋果是酸的;而先吃淡食,再吃蘋果,感覺蘋果是甜的。第36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信號與燈光的色彩

(1)藍色信號燈:用得較少,因為白熾燈泡光線偏黃,通過藍燈罩后功率損失太大,而且藍光的透過性也較差。

(2)紅色信號燈:用作警惕信號。增大光照度時其可見度增加較慢,而增大面積時其可見度增加較快,最合理是采用大面積的長方形燈。

(3)轉向指示燈最好采用橙黃色,而白色燈易與車身上的高光點混淆。

(4)綠色交通指示燈易與環境(草坪、綠樹)混淆,最好在其周圍加黑色底板襯托。

(5)儀表上的字碼應該鮮明醒目,與背襯應有明顯的對比,如白底黑字或黃底黑字(或者相反)并用柔和照明。第37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交通標牌的色彩

需要引起警惕的交通標牌最理想是采用黃底黑字、黃底紅字或白底紅字。第38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人眼的色彩視角界限

各種信號燈光應布置在這個界限之內,而各種不必要的刺眼光線應排除在這個界限之外。第39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透視

(1)物體與人眼的距離愈遠,其固有色愈不明顯,發灰、發暗——這種現象稱為色彩透視。

(2)物體與人眼之間隔著一層空氣,這層空氣不是透明的(夾雜著塵埃),就是色彩透視的成因。

(3)色彩透視現象對藍紫光最明顯,而波長較大的紅、黃光的透過性則較佳。第40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

色彩給人的心理感覺主要有寒暖感(冷熱感)、進退感(遠或近)以及象征感。這是人類長期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神經活動的復雜聯系。例如:

1.黃橙色——暖的色彩,聯想起太陽與火;

2.藍紫色——遠的色彩,聯想起廣闊的海洋和幽遠的天空;

3.紅色——象征革命,聯想起流血犧牲;

4.綠色——象征欣欣向榮,聯想起生氣勃勃的原野。第41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汽車的色彩設計

主色調室內色彩設計汽車色彩設計的工作方法第42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主色調

在汽車的色彩設計時,最重要的是色彩的主調。突出某一種色彩,使之占絕對優勢,其余色彩則圍繞著這個主調進行變化,以獲得“多樣統一”的效果??紤]主色調應注意:

(1)汽車的用途和級別

(2)考慮氣候和地理條件

(3)考慮城市和道路的美化第43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汽車的用途和級別

(1)轎車:高級轎車采用穩重色;普通轎車采用輕快的淺色;小型轎車采用活躍色。

(2)載貨汽車:因用途廣而不宜用淺色。

(3)客車:因體面轉折比較簡單,色彩的比例劃分尤為重要,常常采用雙色。其它:軍用汽車采用保護色(迷彩),反之,需要引起交通警覺的工程維修車則應采用鮮明的對比色。第44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汽車色彩舉例不建議采用的色彩高級轎車采用的色彩中級轎車采用的色彩第45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慮氣候和地理條件

(1)北方的汽車應采用暖色,南方的汽車應采用冷色。

(2)經常有霧的地區,汽車應采用明度大的色彩(例如黃色)。

(3)在黃土高原或長期積雪的地方,采用綠色常常能給人愉快的感覺;反之,在綠化比較好的城市或綠色原野上就不宜采用綠色,甚至可采用紅色。第46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考慮城市和道路的美化

(1)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區的人民,其生活習慣是有差別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喜愛的色彩去美化生活環境——街道、建筑物、服裝以及裝飾等,從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2)汽車的色彩要與這種生活環境有聯系,與廣大民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但是,這并不是說汽車的色彩要與環境完全調和,而應與街道、建筑物、城市綠化等色彩有適度的區別,但一般不采用鮮艷的色彩。第47頁,課件共54頁,創作于2023年2月室內色彩設計

(1)室內色彩設計要服從汽車整體的主色調。

(2)由室內是駕駛員工作的場所和乘客休息的地方,色彩不宜太鮮艷,通常純度都較低。各部分色彩的明度,頂篷最高,地毯最低,而門內護板和坐椅的明度適中。

(3)儀表板的材料應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