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課件】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課件】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課件】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課件】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件-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1、結構相對穩定:動植物種類及數量保持相對穩定2、功能相對穩定: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對平衡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概念:不同的生態系統都有在一定的范圍內消除外來干擾的能力,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調節能力。

例子:河流自凈作用、火災后森林的恢復植物增加兔的食物增加兔的數量增加兔吃大量植物植物減少兔因饑餓死亡兔吃少量植物兔與植物的關系結果:抑制或減弱了最初發生的變化,使生態系統達到或保持穩定。意義: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負反饋調節正反饋調節:有一個湖泊受到了嚴重污染,魚類的數量就會因死亡而減少,魚類死亡的尸體腐爛,又會進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魚類死亡,活魚就更少了。注意: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擾強度超過了其自我調節能力范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將遭到嚴重破壞而無法恢復!例如:我國西北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系統的的自我調節能力

大小: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組分越多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復雜,其調節能力越強。相反,成分越單純,其營養結構越簡單,其調節能力也越小。(一)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特點:抵抗破壞,維持原狀

來源:

1.生物的種類、數量多,一定的外來干擾造成的變化占總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途徑多,一條途徑中斷后還有其他途徑來代替。

3.生物代謝旺盛,能通過代謝消除各種干擾造成的不利影響。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類型抵抗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特征:1、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多,占有的能量多。抵抗力很強抵抗力較弱抵抗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特征:2、生物種類多,食物網復雜,物質循環與能

量流動的渠道多。抵抗力很強抵抗力較弱(二)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特點:遭到破壞,恢復原狀來源: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產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復原有的數量。

2.物種變異能力強,能迅速出現適應新環境的新類型。

3.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生物受到的制約小。恢復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特征:1、各營養級的生物個體小,數量多,繁殖快。

生物種類較少,物種擴張受到的制約較小。恢復力強恢復力弱恢復力穩定性高的生態系統特征:2、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過不利時期或產生適

應新環境的新類型。恢復力強恢復力較弱北極苔原熱帶雨林生物種類

稀少營養結構

簡單弱自我調節能力

抵抗力穩定性

低恢復力穩定性高生物種類

多營養結構

復雜強自我調節能力

抵抗力穩定性

高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低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實質核心聯系保持自身結構功能相對穩定恢復自身結構功能相對穩定抵抗干擾保持原狀遭到破壞恢復原狀相反關系同時存在于同一系統中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們相互作用,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二者之間與營養結構的關系,如右圖所示: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穩定性生物量、生態系統復雜程度等適量砍伐森林中的樹木,森林的結構功能不會破壞,還能促進森林的更新。

科學合理的載畜量,不會破壞草原,又可以獲得穩定的畜牧產品。適度捕撈海洋系統中成魚,不僅可以促進海洋魚類資源的更新,還能不斷獲得各類產品。四、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對農田生態系統要不斷施肥、灌溉,增加投入,控制病蟲害,才能保證高產出。(1)目標:通過動手自制小型生態瓶(缸),認真觀察記錄這一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實驗材料:罐頭瓶(透明的飲料瓶等),棕色瓶,柳條魚,小田螺,小蝦,水草,浮萍,砂土,池塘水足量,自來水足量。三、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三、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2)實驗原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它的物種組成、營養結構和非生物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將少量植物、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微生物、其他非生物物質放入一個密封的生態缸中,便形成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系統。觀察生態缸中生物的生存狀況和存活時間的長短,了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影響穩定性的因素。2、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3)實驗流程制作生態缸框架缸底部的鋪墊注入水放入動植物密封生態缸移置生態缸觀察記錄標準:100cmX70cmX50cm花土在下,一邊高,一邊低;沙土在上,沙土層厚5~10cm注意:從缸內低處注入水中放浮萍、水草、小烏龜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花土上移植蕨類植物和雜草花土上放置蚯蚓、蝸牛用膠帶將生態缸密封將生態缸放置在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散射光下觀察記錄缸內生物種類與數量的變化觀察記錄缸內水質、基質的變化2、設計并制作生態缸,觀察其穩定性(4)生態缸的設計要求及相關分析設計要求相關分析生態缸必須是封閉的生態缸中投放的幾種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成分齊全(具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生態缸的采光用較強的散射光選擇生命力強的生物,動物不宜太多,個體不宜太大防止外界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擾生態缸中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態缸內的溫度,便于觀察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植物死亡減少O2的消耗,防止O2的生成量小于消耗量生態瓶鞏固與提高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毀林容易造林難”說明生態系統的A抵抗力穩定性B恢復力穩定性C食物鏈的結構可以改變D受氣候更替的影響2、人造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易遭松毛蟲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馬尾松林營養結構復雜B、馬尾松林適應環境的能力弱C、馬尾松林營養結構簡單D、松毛蟲適應環境弱C3、下列哪一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最低()

A、溫帶草原B、北極凍原

C、熱帶雨林D、北方針葉林4、生態系統能夠保持穩定的原因主要是()

A、相對穩定的物質循環

B、缺水干旱

C、自動調節能力

D、食物被破壞BC5、河流受到輕度污染時,能通過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這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

A、抵抗力穩定性

B、恢復力穩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保持相對穩定的能力A6、某池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壞,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凈化作用,逐步恢復原狀,這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

A、抵抗力穩定性

B、恢復力穩定性

C、抗污染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