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見心身疾病_第1頁
老人常見心身疾病_第2頁
老人常見心身疾病_第3頁
老人常見心身疾病_第4頁
老人常見心身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人常見心身疾病第1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老人常見心身疾病第2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de) 是一組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軀體疾患。第3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身疾病的生理基礎網狀結構和下丘腦是調節情緒和神經遞質的中樞。而去甲腎上腺素、乙酰膽堿和5一羥色胺等物質是維持大腦皮層的警覺、興趣、喜悅及調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活性的重要遞質。這些部位或者這些遞質的缺乏會引起焦慮、抑郁及植物神經活動的異常;人的性格、行為因素與這些

2、神經遞質水平及受體的敏感性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第4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身疾病的發病因素1生物因素(1)原生理始基:指器官病變的結構基礎。(2)器官易罹患性:器官發生病變的難易程度。(3)遺傳因素。 2心理因素:心理應激源、心理特征、情緒反應、行為因素等。 3社會因素:政治、經濟制度;生活、學習、工作環境等。第5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身疾病的發病機制1神經系統的中介作用 神經調節是人體功能的主要調節方式,而且對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產生影響。2內分泌系統的中介作用 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下,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紊亂,導致激素分泌過多

3、或過少,引起疾病。3免疫系統的中介作用 免疫力降低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誘因,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第6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老年人生理特點老年人心身疾病的生物因素全身各系統功能減退第7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一、感覺系統功能減退1.視力:晶狀體變硬、調節能力下降,渾濁,視網膜病變2.聽力:高頻聽力困難,尤其男性,聽女聲比男聲困難,是老年人理解別人講話出現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3.其他感覺器官:味覺和嗅覺的靈敏度下降;平衡覺減退,易跌倒;痛覺遲鈍第8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二、神經系統功能減退腦萎縮、神經

4、細胞減少神經纖維再生能力下降神經遞質缺乏:乙酰膽堿水平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記憶力減退大腦功能減退還包括調節內臟活動功能和心理功能下降第9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三、其他系統功能減退1.循環系統: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血壓升高,心排血量減少:每10年下降68%2.呼吸系統:肺功能下降:肺活量變小,氣體交換功能降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3.消化系統:消化功能下降:牙齒脫離、咀嚼不充分,胃液分泌減少,消化腺功能減退,小腸吸收能力降低4.內分泌系統:內分泌腺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減少及胰島素抵抗,骨礦鹽丟失5.免疫系統:體液免疫:抗體滴度下降;細胞免疫功能:巨噬細

5、胞、自然殺傷細胞殺滅能力減退第10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老年人心理特點1.感知覺發生顯著的退行性改變2.記憶力下降:35歲開始,50歲明顯,80歲迅速 記憶加工過程變慢,工作記憶容量變小3.思維的年老變化:概念學習、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減退,但由于知識經驗豐富,在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方面強于青少年;個體差異明顯4.情緒情感變化:容易產生孤獨、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容易陷入對往事的回憶第11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衰老和心理反應 人們都能意識到自身發生的衰老變化,因而,除了衰老過程本身造成的影響外,人對這些變化的不良態度,又會

6、反過來影響衰老過程。自覺衰老而心情頹廢,將加快老化。疾病對老人心理的影響 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有些疾病直接影響心理機能,例如: 腦動脈硬化者,嚴重的高血壓病,導致記憶力減退等;間接方面即對疾病的不正確認識導致負性心理情緒。第12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13老年人社會環境的改變一、退休和社會職能的變化二、家庭和家庭關系三、經濟問題四、生活事件的影響第13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14一、退休和社會職能的變化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不僅是謀生手段,而且與他的社會地位,人際關系,尊嚴,愉快和煩惱,都密切相關。無論是哪一個老人,退休總是他生的一次

7、重大變動。第14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15退休的四個階段一般經歷以下四期:第一,期待期:自愿退休者對退休抱有期待,不愿退休者相反第二,退休期:剛離開工作崗位的幾天,自愿退休者心情舒暢,不愿退休者郁悶、易發火第三,適應期: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老年人出現心理失衡第四,穩定期:經過1年左右的適應期,形成新的生活模式第15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16退而未休,繼續發揮余熱(一)重新工作 其中一部分是以某種方式繼續過去的工作,另一些繼續作工或零工小商,還有相當多的老人從事社會公益服務工作。(二)從事家務勞動 包括采購,炊事,撫育幼孫,清洗理

8、家因此,多數的退休老人,實際是退而未休,還在發揮作用。適當的不太繁重的工作或家務,對充實老人的晚年生活和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過于勞累,就不利于身心健康了。第16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17二、家庭和家庭關系 退休后主要的生活范圍是家庭,在家庭中老人能否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對他的心理狀態有重要影響。第17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夫妻之間的關系根據長壽因素的研究分析,家庭和睦和夫妻恩愛是老人長壽的重要因素。伴侶感,相互表達真實感情,情感上的相互依賴,健康和生活上的相互照顧是老年伴侶恩愛的具體表現。喪偶,對老年人來說,是沉重的精

9、神刺激,他們的精神障礙要比有配偶的老人明顯增多,心理和身體健康都要差些。第18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與晚輩的關系兩代人的矛盾,多發生在婆媳,父子,翁婿之間。矛盾多為經濟問題,家庭瑣事,價值觀,生活方式不同等。老年人對孫輩的疼愛,甚至要超過對自己子女的疼愛。把希望寄托在孫輩。另一方面,老人好嬌慣孫輩,也容易和子女在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產生矛盾和不愉快。第19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三、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是老人的重大精神刺激來源之一,位列男性老人刺激來源的第二或第三,女性老人的第七位。很多家庭糾紛,兩代關系都和經濟問題有關系對于生活貧

10、困的老人來說,貧困以及由于貧困帶來的家庭問題,都是精神壓力的重要來源第20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四、 生活事件的影響凡是生活中某種重要變故發生都稱為生活事件,如喪偶,退休,家庭不和等。老年人的生活事件發生較年輕人要少,且生活經驗豐富,遇到事情也不會過分震動,對生活事件,緊張壓力也比較低。老年人的精神刺激主要是健康,家庭,死亡,喪偶,貧困,婚姻等,而不像在中年人主要是工作和經濟壓力。多數老年人事業發展的鼎盛期已經過去,他們的關注點轉化為寄希望于子孫和健康,故家庭變故或健康問題所產生的精神壓力,會對老年人造成更大的消極影響。第21頁,共55頁,2022年,5月20

11、日,21點6分,星期二老年人自殺率多數老年人都能適應生活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能承受的老人也有自殺發生。每3個自殺的人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 劉燕舞:四大困難一,生存,涉及糧食供給的困難;二,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中風癱瘓,以及一些癌癥等;三,精神,農村老人乃至大部分農村缺失應有的公共活動,精神狀況具有荒漠化的傾向;四,日常照料,勞動力廣泛外流,農村老人的日常照料缺乏有效的載體,加劇了前三個方面的困難。無法克服困難的時候,選擇自殺。 美國老年人自殺也較多,其中以白種男性老人自殺率較高,每年每十萬人中15至24歲者有7.4人,而65至74歲及以上則分別高達45.5人和54.5人

12、第22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老年人心身疾病的特點 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更容易產生多個系統的心身疾病。首先隨著年齡增長,全身各臟器功能都處于逐漸衰退的過程,常會產生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同時老年人往往受到多種疾病的困擾,對自己的健康長壽產生不同程度的危機感。再則由于離退休后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轉換,造成不少人的適應不良。此外,老年人普遍寂寞孤獨與自身的固執、封閉、多疑都會加重老年人的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的功能性癥狀和生理性疾病的器質性癥狀相互重疊,會給臨床醫生帶來診療方面的困惑。第23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原發性高血壓 原

13、發性高血壓(primary hypertension):指病因不明,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以全身細小動脈硬化為病變基礎的全身性疾病。常累及心、腦、腎等重要臟器。是常見的心身疾病之一。第24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生物因素1.遺傳因素:家族史,父母一方高血壓,子女發病率25%,均為高血壓,發病率40%2.不良行為:發病率與高鹽飲食、超重、肥胖、缺少運動、大量吸煙及飲酒等因素有關,這些不良行為因素又直接或間接地受心理或社會因素的影響。第25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理社會因素人格特征 受壓抑的憤怒表達和過分的憤怒表達

14、與高血壓發病有關。在不良環境下采用不成熟應對方式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婚姻狀態 根據Framingham的資料,寡婦和鰥夫的血壓高于配偶健在者。慢性應激狀態較急性應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壓。城市高于農村,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高應激區的居民發病率高;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體力活動少發病率高。第26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綜合心理社會干預.松弛訓練.生物反饋 是內臟學習的過程,使血壓成為一種能被患者“隨意”操作的內臟行為,從而達到降壓目的。.運動療法耐力性運動訓練或有氧運動訓練均有中度降壓作用。有人還指出運動可提高高密度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改變生活習慣 減重

15、、限鹽、戒煙和控制飲酒都是降壓的有效措施。第27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是指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第28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生物因素1.遺傳因素:雙親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率高3倍,均患病,子女患病率高5倍;2.其他因素: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以上者患病率是120mmhg者的3倍;高血脂、糖尿病,超重與肥胖。第29頁,共55頁,2022年,

16、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理社會因素A型行為模式 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戰和競爭精神,爭強好勝,不耐煩,有時間緊迫感等。 冠心病患者大都有A型行為。第30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壯志,喜歡競爭,出人頭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動;有時間緊迫感,行動匆忙;對人有敵意。與A相反的性格,如不爭強好勝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稱為B型性格腫瘤的性格模型,即C型性格。特征是壓抑自己的情緒,過分忍讓,回避矛盾,怒而不發,好生悶氣,內向。A型性格被認為是與高膽固醇血癥、吸煙及高血壓并列的四項冠心病危險因子之一 C型性格者,宮頸癌發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

17、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腫瘤的危險性更高。A型B型C型第31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理社會因素2生活事件 日常煩惱和生活事件對冠心病的影響,是通過主觀評價、應對方式和A型行為為中介的。3 損害健康行為 吸煙、缺乏運動、過食與肥胖、對社會壓力的適應不良等。第32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不同時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應1.對診斷和癥狀的反應 在無癥狀和被診斷前通常無心理反應。 出現癥狀而被診斷后,反應與其人格特征和對疾病的認識有關。 傾向于悲觀歸因模式思維者:緊張焦慮不安,甚至出現驚恐發作,充滿對預期焦慮,部分繼發抑郁,生活方式發生重大的

18、改變,疾病行為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主要行為。 部分患者則采用“否認”的心理防御機制,導致就診的延誤。第33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2.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應 通常第1天為焦慮;第2天有部分患者呈現“否認”的防衛反應;第35天主要為抑郁,其持續時間比焦慮長。 國外對冠心病監護病房(CCU)患者的研究發現:焦 慮:80%抑郁情緒:58%敵對情緒:22%不 安:16%第34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3.心肌梗死患者康復期心理反應 最常見的主訴是疲乏、抑郁、睡眠障礙、對性生活的擔心、不敢恢復工作等。 主張漸進性活動鍛煉,必要時抗抑郁治療。第

19、35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冠心病與抑郁 1988年Carney發現冠心病中有18發生重度抑郁障礙。冠心病抑郁障礙對冠心病的預后及防治有密切關系。 1.抑郁癥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能加重心臟本身的負擔。 2.抑郁癥患者存在神經內分泌一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促進冠狀動脈阻塞; 3.與抑郁有關的行為因素(疑病先占觀念、癥狀夸大等),對疾病所導致的功能殘疾具有附加作用,進一步使社會功能下降。 4.抑郁可導致患者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動機和對用藥的依從性降低,阻礙心血管疾病的康復。第36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冠心病的心理社會干預.健康患者認識

20、疾病、減少焦慮。.危險行為的矯正 矯正A型行為、吸煙、酗酒、過食和肥胖、缺少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焦慮抑郁的治療。第37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典型的內分泌系統心身疾病,由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島素本身結構存在缺陷而引起糖代謝紊亂,從而繼發一系列代謝障礙。第38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第39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生物因素1.遺傳因素:同卵雙生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同病率91%,1型糖尿病56%,2型糖尿病遺傳因素占主導

21、,1型糖尿病在遺傳背景上環境因素參與2.其他因素:感染、肥胖、妊娠、免疫第40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理社會因素1、應激性生活事件 糖尿病的發生與應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關系。 急性應激可使正常人在飽餐后血糖反應峰值延遲。心理應激可使正常人顯示糖尿病的某些癥狀(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體含量增多)。地震、重大火災后,糖尿病的發病率較災前增加。 一些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襲擊,病情迅速加劇,甚至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第41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2、糖尿病人格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內傾型、不穩定型及掩飾型個性特征。 Dunbar 認

22、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動依賴、做事優柔寡斷、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有受虐狂的某些特征。這些人格特點被稱作糖尿病人格。 第42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應 1、認知能力 血糖的波動而直接影響患者的注意、定向力、知覺、記憶和思維等,進而嚴重影響社會功能。2、情緒反應 青少年患者常見激動、憤怒、抑郁與失望,也可 見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點。 成年期發病者常會感到失望、無助、無所適從、憂愁,對未來失去信心,甚至導致自殺行為。自殺意念的發生與抑郁嚴重程度和治療依從性差相關。 第43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糖尿

23、病與抑郁 糖尿病患者抑郁并發率25,并發現抑郁和高血糖顯著相關。 高血糖可引起血漿皮質醇、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的增多,長期高血糖可能引發皮質醇活性改變,從而導致抑郁。 糖尿病和抑郁癥都有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以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功能失調,皮質醇分泌紊亂、胰島素抵抗。 皮質醇分泌紊亂可致使5-羥色胺(5-HT)系統功能障礙,從而發生情緒障礙。第44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抑郁也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重度抑郁增加了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抑郁可使機體對糖代謝的調節能力降低,有研究證實2型糖尿病的臨床抑郁癥的發生早于糖尿病的發生。抑郁引起糖尿病的機制不明,可能是

24、抑郁時皮質醇分泌,葡萄糖利用,糖異生;拮抗胰島素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情緒障礙可引起免疫功能異常,引發糖尿病。第45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糖尿病患者的綜合心理社會干預 1.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 2改變生活方式; 3治療不良情緒; 4對出現復雜并發癥、病情反復者應當及時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有效的藥物治療。 第46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癥狀。第47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生物因素體內某些化學物質濃度有關

25、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感染病灶,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導致神經性皮炎的發生。 第48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心理社會因素 發病前有由生活事件導致的情感障礙,在情緒壓抑下以搔破皮膚來代替肌肉運動釋放情緒;皮膚生理功能受植物神經支配,不安、憤怒可使癢域下降。 家庭問題頸部,羞恥感面額,過度責任感膝部、肩肘部,性功能障礙大腿、會陰部第49頁,共55頁,2022年,5月20日,21點6分,星期二綜合心理社會干預認識疾病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自覺控制不良情緒,消除不良心理刺激,改善情緒狀態生物反饋療法、松弛療法顏面部和暴露于體表的皮損可能對病人的社會交往產生影響,必要時對病人家庭、社會環境進行干預,消除周圍人對病人不正確的態度和不必要的防范第50頁,共55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