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16講 人口的數量變化 課件(魯教版51張PPT)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16講 人口的數量變化 課件(魯教版51張PPT)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16講 人口的數量變化 課件(魯教版51張PPT)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16講 人口的數量變化 課件(魯教版51張PPT)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6講人口的數量變化考點一考點二考綱呈現1.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2.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核心素養解讀】1.綜合思維:結合人口統計圖表材料,綜合分析人口增長特點、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2人地協調觀:樹立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人口觀。【知識體系導學】考點一 人口的增長【必備知識落實】1.人口的自然增長(1)總趨勢:世界人口數量_。(2)決定因素:_和死亡率。不斷增長出生率(3)時間差異10萬年來,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呈加快的趨勢。20世紀以來是世界人口增長的_時期。(4)空間差異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已保持在_水平,人口增長_。發展中國家:因

2、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_的進步,人口_,人口增長很快。快速較低緩慢醫療衛生事業死亡率下降2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高低高經濟和文化水平高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人口總量與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增長率大于0時,人口增加,但數值最大時人口不是最多;增長率小于0時,人口減少,但數值最小時人口不是最少;增長率等于0時,人口最多(人口數量達到極大值)或最少(人口數量達到極小值)。【特別提醒】(1)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是從死亡率下降開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結束。(2)原始型與現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相似,但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處于高位狀態下的緩慢增長,而現代型則是出生率、死亡率處于低位狀態下的緩慢增長。【

3、關鍵能力突破】一、人口增長模式及其判定1分析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經濟因素一般來說,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文化因素人們的生育觀念影響人口的自然增長醫療衛生因素醫學的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著直接影響政策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育政策直接影響該國或該地區的人口增長,如我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會促進人口的自然增長2.列表比較三類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及成因人口增長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型)傳統型(“高低高”型)現代型(“低低低”型)特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狀況速度慢,波動較大快,表現為前

4、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現出新的平衡狀態數量相對靜止或低速增長急劇增加低速增長,甚至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原因生產力水平低下,醫療衛生條件差生產力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提高受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人們的家庭生育觀念發生變化【方法技巧】根據數值特征判斷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增長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負值傳統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現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負值二、人口問題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問題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人口增長過快、青少年及兒童比重過大原因經濟發達,生產力水平高

5、;有良好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強經濟落后,現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勞動力多;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獨立、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影響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單、困難;勞動力不足;青壯年負擔過重糧食供給不足;教育、就業問題突出;人們生活貧困化;人口素質偏低;資源、環境壓力大措施鼓勵生育;接納海外移民;延遲退休;健全養老保障體系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趨勢人口數量比較穩定,但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隨著控制人口的措施實施,人口增長將趨緩2.目前我國的人口問題及對策人口問題解決措施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過

6、快合理控制人口數量人口老齡化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人口政策(如“全面兩孩”政策);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制度;改變傳統老齡觀等人口性別結構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調整計劃生育政策,轉變人口生育觀念人口素質較低大力發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地區分布不平衡加強經濟建設,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人口流動規模大積極發展交通,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增加流出地就業機會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獨生子女家庭增多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增加流出地就業崗位和機會等【拓展延伸】人口結構(1)人口年齡結構人口年齡結構是指各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人口老齡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

7、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即意味著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2)人口性別結構人口性別結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構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總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別比”來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對應的男性數量來衡量,通常情況下男女比例為105100。(3)人口文化素質結構人口文化素質結構體現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如果人口文化素質總體水平過低,將不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此國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性別比失衡的原因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生育觀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現象、人為的技術干預等因素性別比失衡的影響性別

8、比失衡會造成婚姻、家庭、社會的不穩定,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性別比失衡的對策加強非法性別鑒定的監管,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婦女地位,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加強宣傳教育,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等【典題精析】2020全國卷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當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數量。下圖顯示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50歲以下各年齡組女性人數。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據此完成(1)(3)題。(1)以下時間段中,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為()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答案:D(2)造成該市2024歲年齡組人數明顯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該組人

9、口出生期間()A生育政策放寬 B經濟發展提速C育齡婦女較多 D生育觀念轉變答案:C(3)推測20102030年該市人口發展的變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漸提高B人口增長較為緩慢C2025年迎來生育高峰D人口總量逐漸減少答案:B圖解思路感悟核心素養綜合思維通過分析圖表中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隨時間的變化,考查了人口出生率、人口總量的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主要體現對要素綜合和時空綜合的落實人地協調觀通過圖表的分析,找出人口的變化趨勢。運用地理原理和規律,推測對人地關系的影響,進而采取對應的措施,促使人地協調發展【學以致用訓練】根據最新公布的人力資源發展報告的數據,城市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56.1歲。從事體力勞

10、動的人員,由于勞動強度大,對身體素質要求高,一般會提早3到5年。讀“20022031年我國體力勞動者適齡人口變化情況估算圖”,回答12題。1我國體力勞動者適齡人口數量在20162026年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工業機器人的大量投入使用20世紀6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人口退休產業升級,體力勞動者需求少20世紀80年代生育政策新增人口減少AB CD答案:C解析:根據我國城市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56.1歲,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一般會提早3到5年可知,20162026年退休的體力勞動者大都是在1963(1965)年至1973(1975)年出生,當時為人口的生育高峰;但從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11、,人口出生率下降,從而導致80年代新增人口減少,后續的潛在新增勞動力減少,因此體力勞動者適齡人口數量在20162026年大幅下降,對。2應對上題中將要面臨的人口問題,我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大量接納國外的移民加快產業自動化發展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制AB CD答案:B解析:應對上題中將要面臨的體力勞動者適齡人口數量大幅下降問題,我國可以加快產業自動化發展,減少對勞動力數量需求,對。實施延遲退休,保證所需勞動力數量,對。我國人口壓力大,不適宜大量接納國外的移民,錯。完善社會保障體制,不能增加勞動力數量,錯。2022河北衡水調研讀“吉林省近年來常住人口數據”(單位:萬人),回答3

12、4題。年份總人口城鎮人口鄉村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20152 753.301 522.901 230.4016.1615.2320162 733.031 529.681 203.3515.2815.4220172 717.431 539.421 178.0118.4817.7620182 704.061 555.651 148.4117.9917.013.20152018年中,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年份是()A2015年 B2016年C2017年 D2018年答案:B解析: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15年、2017年、2018年這三年的出生人口均大于死亡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只有2016年出

13、生人口小于死亡人口,人口呈負增長,故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故選B。4關于近年來吉林省人口變化特點及其原因,下列推測正確的是()A總人口減少是因為自然增長率下降造成的B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是由于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C.死亡人口上升是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致D2017年出生人口明顯增加是由于大量青壯年人口的遷入答案:C解析:讀表可知,總人口的減少數大于人口出生與死亡的差值,這表明該省人口減少并不是因為自然增長率的下降,而是因為人口的遷出,A錯誤。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滯后性,其對人口的影響是漸進性的,并不會立刻導致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B錯誤。東北三省近年來經濟發展較為遲緩,許多年輕人離開本省到

14、其他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從而導致死亡率上升,C正確。材料中無明顯線索證明大量青壯年人口遷入,D錯誤。考點二 人口合理容量【必備知識落實】1.環境承載力(1)概念:環境能_的人口數量。(2)衡量指標:_。2環境人口容量(1)實質:某地_的直觀反映。(2)制約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_水平等,其中_是主要的制約因素。持續供養人口數量環境承載力文化消費資源3人口合理容量(1)實質:一個國家或地區_的人口數量。(2)意義: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3)謀求措施:世界地區發展中國家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建

15、立公平的秩序尊重_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最適宜人地協調發展【特別提醒】木桶效應環境人口容量的“木桶效應”: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關鍵能力突破】1.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含義考慮的基礎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人口與生態系統相協調,與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意義體現的是人口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存”,是一個警戒值。體現了人口“發展”層面上的意義,更具有現實意義。大小關系某一地區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2.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及特點【典題精析】海南地理讀圖完成(1)(3)題。(1)制約圖示區域城鎮分布及城鎮人口規模的主導因素是()A交

16、通線分布及線路等級B地表形態及土地面積C熱量條件及農作物產量D水資源分布及數量答案:D(2)圖示區域內,與古代相比,當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鎮向河流上游遷移C.交通線離山地更遠D山地森林覆蓋率更低答案:B(3)圖示區域城鎮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A森林破壞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答案:B解題過程第(1)題圖中區域的沙漠化非常明顯,制約圖示區域環境承載力的主導因素是_的分布及數量,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就出現大片_,城市與人口的分布和發展必須有水資源以及農業腹地條件,故選D。第(2)題根據古代與當代城鎮分布的位置,可知當代城鎮和古代城鎮相比向河流_遷移,B正確。河流水量大小、森林覆蓋

17、率等在圖中都沒有明確信息,A、D錯誤。圖中也沒有古代交通線,但可根據城鎮分布推斷當代交通線離山地_,排除C。第(3)題圖中區域的沙漠化非常明顯,故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_。水資源綠洲上游更近土地荒漠化【學以致用訓練】2022四川省眉山市模擬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區域內,某一時期該地區環境承載力(ECC)與實際的環境承載量(ECQ)之間的差值。下表為“成都市2019年單要素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統計表”。據此回答12題。要素剩余量經濟總量水資源土地資源產業結構森林資源EBC(萬人)8263642831 0211091.2019年,各省市人才爭奪硝煙不斷,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戶

18、條件再度降低。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經濟貿易中心當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內成都人才落戶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則()AECQ不變 BECC降低CEBC降低 DEBC增加答案:C解析:通過概念可知,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環境承載力實際環境承載量,如果短期內成都人才落戶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則會有一批人才落戶成都,則成都實際環境承載量增加,即ECQ變大,A錯誤;而環境承載力不變,即ECC不變,B錯誤;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對,D錯。2成都市()A環境人口容量為109萬人B經濟人口總量為826萬人C限制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產業結構D提升森林資源利用率可提升環境人口容量答案:D解析:據表可知,109萬人是成都市森林資源環境承載力減去成都實際的環境承載量之間的差值,不是成都市的環境人口容量,故A不符合題意;依此類推,826萬人是經濟總量的環境承載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