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_第1頁
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_第2頁
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_第3頁
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_第4頁
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 可修改 歡送下載 精品 Word前 言“森林可以沒有(mi yu)人類,而人類卻離不開森林。作為以森林資源和森林景觀為主體,以保護自然,教育旅游者認識自然和促進當地(dngd)社會經濟開展(kizhn)為目的的森林(snln)生態旅游,隨著世界經濟的開展(kizhn)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愈來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過森林生態旅游來實現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夢想,已成為世界旅游業的重要組成局部和的國際流行色,并將在二十一世紀中有更大、更快的開展。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其富聚度居

2、全國首位。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開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速林業開展的決定?云發20049號兩個文件,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興旺的林業產業體系,開展八大林產業,做大、做強森林生態旅游業,把云南建成“亞洲最著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我們依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開展的假設干意見?、?云南旅游開展倍增方案2004-2022年?和云南省林業廳?關于開展全省林業產業開展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結合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實際,緊緊圍繞把云南得天獨厚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轉化為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思路,組織編寫了?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規劃?。?規劃?的編寫工

3、作,是在云南省林業廳的直接領導下,由云南省林業廳技能站主持,組織西南林學院生態旅游系等單位完成。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財政廳、昆明理工大學等部門、領導、專家教授的指導、支持,提出了許多真知卓識的珍貴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編撰人員水平有限,時間倉促,?規劃?難免有疏漏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1.森林(snln)生態旅游的內涵及國內外開展(kizhn)概況(gikung)1.1森林(snln)生態旅游的內涵森林(snln)生態旅游,是讓游人置身于相對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中,盡情欣賞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植物,領略大自然神韻的同時,肩

4、負著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游樂活動。即游人既欣賞自然美景又關注生態環境,通過觀光、科考、探險等一系列旅游活動,認識了解自然,同時增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教育旅游者及當地居民更多地認識自然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開展的旅游活動。而我國的森林生態旅游,既包括在林區內依托森林風景資源發生的以旅游為主要目的,多種形式的野游活動,也包括登山漂流、跋涉探險、狩獵垂釣、野營科普、康體休閑、療養保健等活動。從理論上講,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利與弊,利大于弊。其正效益,不僅會給國家和當地帶來經濟收入,對環境建設也有好處,游客還能在游山玩水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形成不以犧牲環境為代

5、價的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游,而朝可持續開展的方向開展。但,如果誤入歧途,它帶來的將是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眾性觀光公害導致的環境惡化及環境災難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誠然,推行和實施“絕對保護政策,是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健康開展的根本保障。1.2森林生態旅游國內外開展概況1.2.1國內外旅游產業開展概況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開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陸空交通的便捷,旅游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和人類參與最廣泛的產業之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據有關資料介紹,在過去的30年間,國際旅游業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長,到目前為止,旅游從業人員約占全球就業人員的14,累計總產值達3.5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產值的

6、6%,已超過石油和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據世界旅游組織估計,到2022年,國際旅游人數將超過10億人次,旅游年收入將到達15500億美元,為目前旅游總收入的3倍。預計旅游業所創造的產值包括直接和間接產值將占世界GDP總值的11.7。旅游業的持續、高速增長,充分說明其己成為世界上經久不衰和最富活力的經濟部門,不僅有效地帶動了其他經濟部門的開展,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地為世界各地的2.5億人提供了就業時機。90年代,我國旅游業得到(d do)蓬勃開展(kizhn),近十年來,呈迅猛(xnmng)開展(kizhn)之勢,旅游(lyu)收入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

7、產業。截止2002年底,我國旅游業總收入高達5566億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從1995年的3.59%升至2002年的5.47 %,成為我國最具開展后勁的朝陽產業。1.2.2森林生態旅游成為新興產業美國是開展森林生態旅游較早的國家之一,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黃石國家公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美國經濟的開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在森林中開展旅游業的生命力。到1960年,森林旅游由于它的現實價值而最終獲得了各界人士的成認,而且一躍成為森林資源功能的一個主要組成局部。在美國舉行的以“森林多目標利用為中心議題的第五屆世界林業會議上,開展旅游被確定為森林多目標利用的五大目標之一。

8、這次會議是森林生態旅游開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此各國積極進行自然保護區及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不僅為本國國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動產所,同時也招徠了外國的觀光游客,使森林生態旅游成為一項蓬勃開展的新興產業。森林生態旅游能把文化、民族、林業、旅游、科技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一種非消耗性的林業產業開展方式。森林生態旅游不僅是一種旅游形式,它還是國家政府機構用以實施可持續開展戰略的有效工具。由于森林生態旅游在資源利用、開發經營上具有可持續開展的特性,已經成為國際旅游的主要潮流。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開展,人們的旅游觀念正發生巨大變化,將有更多的時間和費用投入休閑旅游活動

9、中。據世界旅游理事會估算,生態旅游年平均增長率為20%-25%,是旅游產業中增長最快的局部。10多年后,興旺國家將陸續進入“休閑時代,開展中國家也將緊跟其后。21世紀將是以森林生態旅游為主體的生態旅游世紀,并成為前景光明的新興產業。我國1999年旅游的主題是“生態環境游,其內容為“走向自然,認識自然,保護環境,說明我國森林生態旅游業正在迎頭趕上國際潮流。1.2.3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方興未艾自上世紀(shj)80年代初起,我國林業等部門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目前,我國已建立各類森林公園1658處,規劃面積1900多萬公頃;建立自然保護區1757處,規劃面積1.5億公頃。

10、全國有6處國家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列為世界遺產,有19處自然保護區參加(cnji)了“國際(guj)生物圈保護區網,7處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zhngyo)濕地名錄。同時,還建立(jinl)了數量眾多的自然保護區旅游小區、狩獵場和野生動物園等。這些森林旅游區囊括了我國不同地域森林資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華,形成了包含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生態景觀。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旅游小區的建設,大大推動了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開展,緩解了保護與開展之間的矛盾,走出了一條不以消耗森林資源為代價的林產業可持續開展之路。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快速開展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如交通業、餐飲業、加工業、種養殖業、零售業等的開

11、展,推動了林區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有效緩解了林區的就業壓力,并且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開展,成為林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國家林業局的統計說明,近10年來,中國森林生態旅游人數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率,在整個旅游市場中的份額越來越大,位置越來越重要。以森林公園為例,1992年森林公園以門票收入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到2003年到達了96億元,創造的社會綜合產值突破了1000億元。加上自然保護區、狩獵場、森林旅游小區、森林類型的旅游區,中國森林生態旅游的年游客量已達3億多人次,占到當年全國旅游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森林生態旅游呈現出強勁開展的良好態勢。1.3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業的興起

12、與開展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境內峰巒疊起,江河縱橫,森林類型和生物物種豐富多樣,且具雄、奇、雅、秀、幽、險、野、曠的特點。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與條件。為實現省委、省政府把云南建成“亞洲最重要的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戰略目標,為云南旅游支柱產業增添綠色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緊密配合下,進一步加大了開展力度,使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業得到了較快開展。1.3.1 開展成效1.森林公園開展迅速。自1987年我省興建畹町國家級森林公園以來,截至2003年,全省相繼建立了昆明金殿、騰沖來鳳山、思茅菜陽河等2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柏南安、西疇雞冠山等13個省級森林公園,69個縣市級森林公園

13、,分布在全省16個地州市,40多個縣市。國有林場森林景觀資源開發步伐也開始加快,先后興建了26 個林場景區。2.自然保護區“森林(snln)生態旅游小區建設(jinsh)穩步開展(kizhn)。十多年來,經多方(dufng)籌集資金,先后投資15億元,恢復和新建國家級、省級和地縣級自然保護區168個,效勞(xio lo)設施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床位2300多個。目前己有香格里拉碧塔海、麗江云杉坪白水山莊、西雙版納野象谷、原始森林、翠屏峰、綠色石林、保山高黎貢山百花嶺、屏邊大圍山、景東衰牢山天池、麗江老君山等景區景點正式營業。3.根底設施建設初具規模。2003年,僅森林公園根底設施建設共投入資

14、金18076.96萬元,其中:國投1944.15萬元,引資15006萬元,自籌1203.1萬元。主要用于旅游效勞設施、新增旅游工程和環境保護建設。現已擁有車船155臺,游道265公里,床位1055張,餐位1123個,程控 682門。4.經濟效益增長較快。2003年,全省森林生態旅游接待中外游客4235萬人次。僅森林公園接待游客就達196.31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32萬人次,全省實現森林生態旅游收入近32億元。成為云南旅游業和林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5.管理、效勞有所加強。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森林生態旅游管理、效勞機構。省林業廳明確了管理部門,成立了云南森林生態旅行社,局部地州市縣林業

15、部門,設有專職、兼職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負責經辦森林生態旅游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還成立了云南省森林生態旅游協會,并創辦了?森林生態旅游通訊?。效勞管理方面:一些地州縣相繼成立了森林生態旅游接待單位以及集吃、住、行、娛、游、購為一體的林業培訓中心。1.3.2存在問題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業經過近十五年的艱苦努力,從無到有,得到了一定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由于起步晚,開發時間短,投入嚴重缺乏,步履十分艱難,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1.認識不到位,開展不重視,理論研究嚴重滯后。行業主管部門和一些地州,對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開展的巨大潛力認識缺乏,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排上

16、議事日程,更缺乏緊迫感。2.投入(tur)嚴重缺乏(quf),開發程度低。由于森林(snln)生態旅游業外部性明顯,加上機制不活,底子薄,自籌能力弱,融資渠道不暢,對森林生態旅游業的投入嚴重缺乏(quf),至使開發(kif)程度很低。截至2002年,全省開展旅游的自然保護區數量僅占總數的14,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小區的面積僅占保護區總面積的0.42。開發的景點不到150個,僅占規劃景點的7.5。并且一些地方的旅游開發,處于低水平、低層次、低效益、低質量的“四低狀況、且開發方式趨同化。3.已建景區景點開業率低。全省39個國家及省級森林公園中,僅有16個正式營業,開業率僅達41;69個市縣級森林公園

17、的開業率雖高一點,也只達75。而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集中、富集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除少量以觀烏、生物多樣性專業考察外,沒有增加新的景區景點和旅游場所,整體市場轉化率較低。4.市場開拓較差,效勞管理滯后。宣傳促銷不到位,景區景點知名度低,“守株待兔思想嚴重,滿足于現狀和低水平。經營機制不靈活,管理水平低,效勞質量較差,多數景區景點處于“一流景觀,三流效勞狀態。經營能力和市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5.社區參與程度低。在森林生態旅游開展中普遍無視當地社區、居民的參與和協作,無視當地居民分享森林生態旅游效益的權力。除少數景點景區的牽馬效勞外,在開發建設、旅游工程選定、規劃和各項政策的制定中,較少征求和咨詢當

18、地社區和居民的意見,更少考慮共同管理和經營,從旅游中獲益甚少。6.人才匱乏,素質較低。參與森林生態旅游的管理、效勞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是經營管理型專業人才、環境監測人才、規劃設計人才、營銷人才及森林生態旅游專業導游人才嚴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森林生態旅游業的開展。7.保障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許多地方管理體制不順,多頭領導,多方管理,互相扯皮、推委現象時有發生。部份森林生態旅游景區景點權屬錯位,經營權不明晰,收益分配不公,常引起糾紛和爭議。2.云南森林生態旅游資源(zyun)與評價2.1 森林生態旅游資源(zyun)概況森林(snln)生態旅游資源是指以森林景觀為主體,其他自然景觀為

19、襯托的森林生態旅游環境。云南森林資源豐富,森林環境原始,森林類型和生物物種多樣。全省有森林面積1.41億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3.6,是云南各類資源中最多、最大的可再生自然資源,是云南地理位置低緯度和地貌(dmo)形態多擇化小生境共同(gngtng)作用下的“天賜財富,而森林中珍稀物種種類和數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其富集度居全國首位。優越的自然環境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全省有各種高等植物1700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62.9。2.2 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類型本規劃中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劃分,本著突出林產業特色,分類體系邊界清晰和林業行政管理體系現狀,方便開發、管理和便于規劃操作的原那么,依據?旅游資源分類

20、、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標準,按照資源所在旅游地屬性劃分為三種類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其他林業地域。其中自然保護區166個,森林公園108個,其他林業地域31個,詳見附表一:云南省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表。2.3 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分布情況由附表一可以看出,全省己建成、正在開發或待開發的森林生態旅游景區和森林公園共305個,景點2000余個。分布于121個縣市區。景區較為集中的縣市有:騰沖、景洪、勐臘、昆明、雙柏、香格里拉、保山、龍陵、麗江、盈江、楚雄、馬關等。景區最多的縣是騰沖、景洪、麗江、香格里拉、勐臘、龍陵等。2.4 森林(snln)生態旅游資源特點云南森林(snln)生

21、態旅游資源既豐富多彩,又有其獨特性,突出表現在:1.資源類型多樣,有利于開展(kizhn)多種旅游云南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類型,除海洋、沙漠等個別類型為空白外,按中國森林風景資源劃分的類型,云南幾乎均有分布(fnb)。同時還具有其他省區少有的民族風情和邊境口岸類型(lixng)。而且尚有峽谷、冰川、泥石流灘等為云南特有。類型多樣,是開發各類旅游活動和多種森林生態旅游產品的資源根底。2.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空間分異明顯從資源綜合區劃的分布看,滇西北和滇南資源集中、富集,以大面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其原始狀態保存良好,生物區系特殊,過渡性明顯,交流與隔離并存,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好。且有相對密集的民族文

22、化資源作補充;其次是滇西和滇西南,以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主,以熱帶雨林、季雨林和亞洲象、熱帶亞熱帶大型鳥類、古茶園、古茶樹等珍稀動植物最為突出;再次是滇東南和滇東北,主耍以國有林場、森林公園和水源林為主;滇中和滇東由于開發較早,次生林居多,資源品質相對較差。旅游資源分散,集中度低,造成開發上的困難,且難以形成群體效應。3.資源原始、古老、開發價值高在眾多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中,不少景區和景點尚處于待開發的處女地,保持著原生狀態,成為許多生物的避難所,保存了大量古老瀕危和特有的野生動物類群,且有濃厚的神密色彩。無論是觀光旅游,或是科普、科考、教學等專業旅游,都是最正確生態旅游的好去處,開發價值高,是云

23、南森林生態旅游走出省門、國門的品牌,同時也是建成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珍貴資源財富。4.后備資源多,開發潛力巨大后備資源豐富,但多數高品質、高品位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分布在交通閉塞、經濟發育程度低的遙遠地區。絕大局部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處于未開發狀態,資源存量巨大,是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和云南旅游業“提質增效的根底,開發和市場潛力巨大。2.5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對云南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評價(pngji),在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調查的根底(gnd)上,運用(ynyng)專家系統評價法,依據GBT189722003?旅游資源(zyun)分類、調查與評價?為標準,綜合考慮(kol)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美學價值、文化

24、價值和生態價值鑒于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特殊性,在一般旅游資源100分的評價體系上,加權20分的生態價值分值分為五級評價。其中五級旅游資源為特品級旅游資源;四級、三級旅游資源為優良級旅游資源;二級、一級旅游資源為普通級旅游資源。按照資源所在旅游地屬性和類型劃分,全省166個自然保護區中,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均為特品級旅游資源;在5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中,有9個自然保護區為特品級旅游資源,有40自然保護區為優良級旅游資源,有1個為普通級旅游資源;在55個地市級自然保護區中,除2個人工水庫景區為普通級旅游資源外,其他53個均為優良級旅游資源;在48個縣級自然保護區中,除1個水源林景觀為普通級旅游資源外

25、,其他47個均為優良級旅游資源。在全省108個森林公園中,36個重點國家級森林公園和12個一般國家級森林公園均為優良級旅游資源;重點省級13個森林公園和一般省級11個森林公園均為優良級旅游資源;重點縣級6個森林公園和一般縣級30個森林公園均為普通級旅游資源;在包括林場、動植物園和其他林業用地34個景點中,除4個為優良級旅游資源外其他30個均為普通級旅游資源。詳見附件一:云南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評價表3.森林生態旅游資源(zyun)綜合區劃根據全省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富集度,地域分布特點,綜合性、整體性、相似性、協調性、經濟(jngj)上的相連性和各個旅游區的內在規律,區域根本(gnbn)優勢,為制定

26、與實施各時期森林(snln)生態旅游規劃區域開展(kizhn)戰略提供科學依據,將全省劃分為滇中高原湖盆,滇西北高山峽谷,滇西中山寬谷,滇南中低山寬谷盆地熱帶,滇東、滇東南巖溶地貌和滇東北中山剝蝕地貌六個森林生態旅游區,進行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布局。3.1滇中高原湖盆森林生態旅游區包括昆明、玉溪、楚雄三市,總面積604.85萬公頃。該區經濟條件好、交通方便、四季如春、是云南旅游業最大的接待基地、集散地和游覽地。同時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齊全,高原湖盆、古寺廟宇、名勝古跡、民族風情集中,是云南的旅游中心。3.2滇西北高山峽谷森林生態旅游區包括大理、迪慶、怒江三地州和麗江市,總面積892.51萬公頃。地

27、處云南西北部,橫斷山脈腹地,青藏高原南緣。該區蘊藏著得天獨厚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有廣闊的高山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種群,廣袤的高山草原,聳立的大雪山、深切的高山峽谷、深邃的高原湖泊,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古老的宗教文化。舉世聞名的“三江并流、被譽為世外桃園的“香格里拉大峽谷、我國緯度最南的現代海洋性冰川和完整的高山森林垂直帶自然景觀,都分布在該區。3.3滇西中山寬谷森林(snln)生態旅游區包括保山市、臨滄地區和德宏州,總面積55632萬公頃。地處云貴高原西緣,橫斷山脈南緣,以中山切割地貌為主。西部和南部與緬甸相連。區內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地熱(dr)、溫泉、瀑布、疊水星羅

28、棋布。我國罕見的熱火山景觀、樹包塔奇觀、大樹杜鵑王、榕樹王、橡膠母樹王享譽海內外、南方陸上古絲綢之路、抗戰遣趾均分布該區。加上迷人的南亞熱帶、亞熱帶森林自然景觀和傣、佤、傈傈、景頗啊娜多姿的民族風情,是國內旅游和邊境旅游的理想目的地。3.4滇南中低山寬谷熱帶(rdi)森林生態旅游區包括西雙版納和思茅地區,總面積65085萬公頃。地處橫斷山系南段延伸地帶,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國境線長1482公里。屬中低山寬谷盆地,山川秀麗、風物神奇、知名度高,是我國西南邊陲的瑰麗寶地。區內風光絢麗、珍稀植物繁茂、珍禽異獸(zhn qn y shu)成群、奇特的熱帶森林風光、多彩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和特

29、有的思茅松林為本區森林生態旅游的主戴體。還有獨木成林的千年古榕、千年古茶樹、趣密難解的樹上“蝦泉、“空中(kngzhng)花園、多姿的舞草、鶴立雞群的望天樹、樹抱塔、塔包樹和奇異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節祭、絢麗的民間藝術、誘欲的名吃、名食。是我省乃至國內外理想的群眾旅游和森林生態旅游區。3.5滇東、滇東南巖溶地貌森林生態旅游區包括曲靖市和文山、紅河州。總面積989.91萬公頃。南與越南交界,東與廣西、貴州接壤。區域為巖溶丘原、巖溶盆地和淺切割的中山所組成的巖溶山原地貌,山原外表為石山、洼地,崎嶇不平,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類型。由此形成諸多怪石異洞、地下溶洞和地上石林自然景觀。有著名的瀘西阿廬古洞

30、、建水的燕子洞、彌勒的白龍洞、蒙自的緣獅洞、師宗的玄洞等。還有山峰疊翠的森林生態景觀。是省內重點旅游區之一。3.6滇東北中山剝石地貌森林生態旅游區地處云南的東北角,與四川、貴州兩省接壤。總面積246.95萬公頃。屬五蓮峰和烏蒙山脈,為中山山原和中山剝石地貌。區內山嶺縱橫,高差懸殊,氣候重直變化明顯。從南亞熱帶到北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均有分布。以森林、瀑布、泥石流景觀,如大關黃連(hunglin)河瀑布群、東川小江泥石流、轎子雪山壯麗景觀和威信紅軍長征“扎西會議(huy)舊址(jizh)紅色旅游為特色。4.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市場定位(dngwi)與開發潛力分析4.1市場(shchng)定位云南

31、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目標市場,分為國內市場、東亞東南亞及港澳臺市場和歐美、大洋州市場三個層次:4.1.1國內市場主要以東部地區市場為主,包括泛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等。該層次市場人口基數大,較國內其他地區經濟開展水平較高,居民出游愿望和消費水平較高,可重點進行市場培育,主推群眾觀光型森林生態旅游產品和認知型森林生態旅游產品。省內客源市場主耍集中在昆明及附近一些州市,主推群眾觀光型森林生態旅游產品。4.1.2東亞、東南亞及港、澳、臺市場主要包括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尼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及港、澳、臺地區。該市場經濟根底好,旅游者都具有一定的生態意識,生態旅游的動機較強,愿望值較高,且已形

32、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摸。同時,與云南己有直接的空中交通聯系,距離較近,是森林生態旅游重點開發的海外市場。主推認知型和體驗型生態旅游產品。4.1.3歐美(u mi)、大洋洲市場主要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該市場具有較高的收入水平,生態意識,森林生態旅游觀念巳深入人心,森林生態旅游市場已趨成熟。但與云南距離較遠,沒有直接的交通聯系(linx)。是主要爭取和應下功夫加緊培育的海外市場。主推體驗型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除重點抓上述三個主要市場(shchng)開拓外,對我國、我省的周邊國家,如越南、緬甸、俄羅斯等國市場也可開拓。此外對省內市場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以擴大營銷空間。4.2市場(sh

33、chng)開發潛力分析4.2.1市場空間(kngjin)潛力分析當今世界,人們的生活素質和生態意識不斷提高,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和對原始自然生態環境的向往,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意識和需求越來越強烈。從森林生態旅游一誕生,就表現出了強勁的開展勢頭,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開展,必將為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開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前景。1996年,全球國際游客到達6億人次,其中森林生態旅游者4200萬人次,占國際總量游客的7。同期,亞太地區接待國際游客8700萬人次,森林生態旅游者560萬人次,占總量的64。據世界旅游組織估計,到2022年,到亞太地區旅游的國際游客將會到達229億人次

34、,其中森林生態旅游者約1500萬。森林生態旅游的活動類型也日益多樣化,包括探險旅游、觀烏旅游、登山運動和戶外攝影等體驗性旅游將會得到進一步增強。現階段,中國森林生態旅游的開發,主要依托各地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且絕大部份產品屬于群眾化或非專業性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以云南為例,2003年共接待旅游者5447萬人次,其中森林公園共接待旅游者19613萬人次,僅占全省旅游接待總數的36。而在國外,這一比例一般都高達10一20。從世界森林生態旅游開展的總體趨勢看,國外生態旅游者以年均2025的速度增長,是旅游活動中增長最大、最快的部份,超出云南森林生態旅游增長速度的56倍。云南森林生態旅游客源市場

35、空間增長潛力巨大,只要進一步培育和開發,到2022年,可望到達全省旅游總人數的10%以上,年森林生態旅游人數接近800萬人次,為目前的旅游人次的兩倍。4.2.2市場(shchng)收入潛力分折森林生態旅游已成為(chngwi)當今世界旅游開展(kizhn)的潮流,給全球帶來了至少(zhsho)200億美元的年產值,占旅游總收入的20左右。國外森林生態旅游市場分折說明(shumng):森林生態旅游者的收入較高,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消費,森林生態旅游業的收入遠遠高于群眾旅游的收入水平。HLAARA的調查說明:45的森林生態旅游者愿意為每次旅游支出1500美元以上。24的游客愿意每次支出200

36、0美元以上。據世界旅游組織WTO,到2002年測算,世界旅游收入增長中的86將來自與森林生態旅游有關的旅游工程,按這一消費和增長趨勢推算, 到2022年,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收入近80億元,為目前收入的2.5倍。如進一步增加森林生態旅游人數比例,到達旅游總人次的15%左右,產值潛力將會更加巨大。5.云南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重要性及有利條件5.1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對云南社會經濟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是解決“三農和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云南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集中、富集的地區,同時也是廣袤的山區和邊疆少數民族聚集區,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有利于改變當地居民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使森林、地理優勢轉

37、化為經濟優勢,為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實現傳統農作、采伐產業的替代,促進林區、社區和區域經濟的開展提供了機遇。2.有利于“五個統籌(tngchu)的落實,促進城鄉(chn xin)同步開展(kizhn)開展(kizhn)森林生態旅游業,既可以(ky)促進國內外和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同時也將促進國內外和城鄉之間信息、資金、技術的交流,對于“統籌城鄉開展、區域開展、經濟社會開展和人與自然和諧開展以及“統籌國內開展與對外開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推動縣鄉和社區經濟開展,實現“云南小康的重要途徑。3.是云南林業經濟跨越式開展,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并重和協調開展的必然選擇森林生態旅游是以非消

38、耗森林資源的方式利用森林資源,通過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既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是林業建設實現“產業建設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重要途徑。同時帶動當地社會經濟開展,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協調開展的必然選擇。4.是云南旅游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重要內容云南旅游業目前正在經歷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邁進,旅游經濟開展由數量經濟開展型向質量經濟開展型轉變的關鍵時期。開展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是實現云南旅游業“轉型升級、優化結構、“提質增效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戰略抉擇。5.2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有利條件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早在2000

39、年,省政府與世界旅游組織WTO共同編制的?云南旅游開展總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將云南建成亞洲最重要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在省政府旅游開展倍增方案中,把大力開展森林生態旅游作為實現“轉型升級和“提制增效的重要途徑。在省委、省政府?關于加速林業開展的決定?中,再次強調加快森林生態旅游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表達了省委、省政府對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的高度重視。2.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云南復雜的地形地勢,造就了云南多樣的氣候類型和過渡性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全省分布著17000多種高等植物和1366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珍稀物種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居全國首位,是全國乃至全球

40、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地區。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4.3%。包括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闊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雨林、季雨林、高原高寒植被景觀等。類型和物種多樣,為森林生態旅游的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根底。 3.云南森林(snln)生態旅游資源與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緊密結合云南24個少數民族,大多數居住在山區、林區,世代與森林為伴,互相依存,和諧相處,不僅凝結著古滇文化、畢摩文化、南詔文化、東巴文化、貝葉文化等邊疆古老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積累。各民族、各種文化在這里(zhl)長期并存,多民族群體、多文化形態在這里繁衍共生,成為世界文化開展(kizhn)史上充分展

41、示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傳統與現實和諧的特殊范例。絢麗多姿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與豐富多采的民族風情有機結合(jih),為森林生態旅游增添了無窮魅力。4.森林(snln)旅游業開發體系開始形成全省已有30多個自然保護區、2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3個省級森林公園和十多個林場開展了森林生態旅游經營活動。相當一局部自然保護區、國有、集體林場正在籌建新的景區、景點。從效勞體系看,全省有12個地州市已建立了森林生態旅游接待單位、林業賓館和相應的效勞機構,開展了以群眾觀光、觀鳥、生物多樣性考察、探險等為主的森林生態旅游工程。5.已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已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和

42、重視,調動了大家參與開發的積極性。昆明、保山、大理、麗江、德宏、思茅、西雙版納、香格里拉等地,一些民營資本已進入到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開發中,并已初步形成多種經濟成份共同開展的良好態勢。6.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展戰略6.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速加快林業開展決定精神,按照“五個統籌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總體要求,以保護森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為前提,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旅游小區和林場為依托,以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動力,以打造森林生態旅游精品、特色品牌和培植龍頭企業為主線,以不斷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和整體素質為目標,

43、做大、做強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把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建設成我省林產業的支拄產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游品脾和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實現全省林業的跨越式開展,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奉獻。6.2開發(kif)原那么(n me)1.堅持(jinch)全省“一盤棋,統一規劃,統籌安排,聯動(lin dn)開發的原那么(n me)森林生態旅游業與群眾旅游業、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森林生態旅游業與其他林業產業、森林生態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的開展是有機的整體,彼此緊密相連,互相促進,密不可分。應統盤考慮,合理布局,有效整合,以利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聯動協調開展。2.保護性開發原那么景區、景點建

44、設首先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切實保護好本底資源的原汁原味,使森林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不受任何破壞,同時確保森林環境、自然景觀和地方特色的統一。加強對森林旅游資源的科學管理與利用,確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和開發序位,堅持先保護,后開發,建立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相應的保護開發機制,以保障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3.科技興旅的原那么在自然保護區旅游小區、森林公園和其他林業景區建設中,應用高新技術建立先進的資源、環境監測體系,以利可持續開展。景區建設必須規劃先行,應由有資質的設計和施工單位進行規劃和施工,做到景點布局科學合理,設施功能完備,設備配置齊全,到達投資省、景觀美、效勞好、效益好的目的。同時引進先進

45、的管理理念,做到科學標準、高效的管理。4. 優先開發與梯度推進的原那么應選擇資源價值高、區位條件好、景觀特色佳,有一定開發根底的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旅游景區,集中投入,優先開發,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對其他景區,那么根據難易程度,分步實施,滾動開展。5.同解決(jiju)“三農問題相結合的原那么(n me)森林(snln)生態旅游目的地多在遙遠(yoyun)山區、林區(ln q)和少數民族聚集區,與“三農問題緊密相連,通過開展森林生態旅游,變地域、森林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有利于區域和農村經濟開展,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實現“綠山富民奔小康。6.堅持社區與非公有制積

46、極參與的原那么支持社區和當地居民參與和協作森林生態旅游的開發、經營與管理。鼓勵有能力的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業主、境外投資者、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等,單獨或合伙參與開發,并依法保護投資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7.堅持市場導向的原那么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國內旅游與國際旅游并舉,創新經營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嚴格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與省內外、國內外旅游市場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旅游資源潛能,努力提高市場綜合竟爭能力,盡快發揮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效應和更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6.3開展目標6.3.1總體目標以云南豐富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為背景,深入挖掘獨特的森林生態文化內涵,依托群眾旅

47、游、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林業基地,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到2022年,全省形成五個以上根底設施完善、效勞水平較高、經濟實力雄厚、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并打造出10個左右在省內著名、國內知名、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的森林生態旅游名牌系列產品,初步建立以森林生態旅游產品為核心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體系,使森林生態旅游年產值達130億元,占全省旅游總產值的20%左右,真正成為云南林業產業的支拄產業和先導產業。為把云南建設成為“亞洲最著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培育云南經濟新的增長點做奉獻。6.3.2分期目標近期2005-2007:產業投資建設期深度開發和完善重要景區景點以及相互配套的根底設施,完

48、成3個主要森林生態旅游基地建設,重點培育5個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推出5條特色森林生態旅游線路,建設6個森林生態旅游城鎮,積極扶持2家森林生態旅游龍頭企業,為建立完備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體系奠定根底。通過上述工程的實施,到2007年,森林生態旅游海外游客19萬人次年,創匯0.9億美元;國內游客570萬人次年,國內旅游收入43億元;游客總人數達589萬人次年,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場比重的9%,總收入年產值51億元,占同期全省旅游總收入比重達11%。2.中期(zhngq)2021-2022:產業(chny)開展(kizhn)建設期強化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開發與森林資源利用(lyng)的整

49、合力度,以提升群眾(qnzhng)生態旅游為根底,以系列化開發和整體包裝專業生態旅游產品為核心,完成10個品牌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10條特色森林生態旅游線路。加快旅游產業與林產業的有機結合和市場化進程,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積極探索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經營管理和運行機制。努力將森林生態旅游業建設成為云南林產業的支柱產業,云南旅游業新的熱點旅游品牌和“提質增效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上述工程的實施,到2022年海外游客到達28萬人次年,創匯1.5億美元;國內游客到達750萬人次年,國內旅游收入67億元;游客總人數達778萬人次年,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場比重10;旅游總收入年產值78億元,占同期全省旅游

50、總收入比重13。3.遠期 2022-2022:產業完善提升期全面整合旅游經濟和林業經濟,形成以主題各異的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為根底,以精品旅游線路為鏈接的完善的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鏈,使森林生態旅游在云南林業經濟開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成為云南省內著名、國內知名、在泛珠三角和泛亞地區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的旅游品牌,把云南建成“亞洲最著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到2022年,海外游客到達41萬人次,創匯26億美元;國內游客到達1000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08億元;游客總人數達1041萬人次,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場比重15;總收入年產值130億元,占同期全省旅游總收入比重20。4.年度定量目標(詳見下表)云南森林(

51、snln)生態旅游開展(kizhn)分期(fn q)定量目標表 時 期指 標基 期近 期中 期遠 期200320042005200620072021202120222022國內旅游者人數萬人次413.504404805205706306907501000國內旅游者人數增長率%8%10%3%國內旅游收入億元27.8330333743526067108國內旅游收入增長率%11%13%5%海外旅游者人數萬人次10.001415.5171922252841海外旅游者人數增長率%12%12%4%旅游外匯收入億美元0.430.600.650.750.91.11.31.52.6旅游外匯收入增長率%14%16

52、%6%森林生態旅游總收入億元31.3635394451606978130占同期全省旅游市場比重%8.03%9%10%15%占同期全省旅游總收入比重%10.22%11%13%20%說明:預測以2003年度云南省旅游統計數據為基期數據,由于生態旅游邊界難以確定,統計口徑不統一,本規劃參照國際慣例,按森林生態旅游占國內旅游總量的8%,海外旅游總量的10%,花費比普通游客多25%測算;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暫時取8.31;2005、2022年比重按照云南省旅游開展倍增方案定量目標測算,2004年海外旅游者測算扣除SARS影響,各指標值浮動區間為5%。6.4開展(kizhn)戰略(zhnl)1.可持續(ch

53、x)開展(kizhn)戰略(zhnl)在保護的前提(qint)下,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加強對旅游生態環境敏感區的管理和科學利用,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對自然生態環境和景區污染的治理力度,用可持續開展(kizhn)的科學開展觀建立新的森林生態旅游開展模式和產品開發模式,加快貧困落后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開展。2.集團、專業化開展戰略圍繞和依托區域性龍頭企業、產品、基地和組織,形成森林生態旅游各要素的優化整合,優勢互補的經營機制,推動森林生態旅游向集團化、專業化和市場化轉變。整合既有林業根底設施和技術條件、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森林生態旅游企業,組建集團公司,開發特色森林旅游專業產品,形成網絡和實施區

54、域聯合經營。3.綜合開展戰略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前后關聯效應,在“綜合二字上下功夫,通過旅游業與林業、林產業的有機結合、綜合協調和系統優化,實施以開放促開發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立體化的綜合開發,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協調開展。4.精品、名牌開展戰略以云南豐富獨特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為載體,以六大特色生態旅游目的地,旅游區建設為核心。在初期群眾化旅游產品根底上,深入挖掘云南森林資源優勢,加快精品、名牌產品的培育和建設,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森林生態旅游區和森林生態旅游產品。5.社區參與開展戰略同“三農問題、扶貧開發和縣域經濟開展相結合,建立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城鎮,鼓勵、支持國

55、有林場、苗圃等面向社會,采取聯營、入股等形式參與開發,共同經營,共同受益;重視當地農民的參與,保障當地居民通過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獲得經濟利益,同時要加以引導和培訓,提高效勞意識和效勞質量,開展山區經濟、富裕山區人民。7.森林(snln)生態旅游產業開展(kizhn)規劃(guhu)與布局7.1開發(kif)布局1.開發(kif)布局原那么正確處理好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充分發揮和利用云南旅游業和森林生態旅游現有接待能力、配套設施和旅游市場的優勢及條件,本著市場容量的最大化、先易后難、先近后遠的原那么,分類指導,分期實施。以國內旅游促進國際旅游,國際旅游與國內旅游并舉。在產品開發上,以觀光型旅游產

56、品和認知型旅游產品為主,逐步開發體驗型旅游產品。在戰略和空間布局上,著力進行六大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區的開發與建設。緊緊圍靠省內外、國內國際航線、鐵路、高等級公路及國道、省道,優先開發滇西北三江并流生態旅游區、滇南低山寬谷森林生態旅游區,滇中高原湖盆地森林生態旅游區和滇西中山寬谷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旅游區四區,續建與擴建并重,統一布局。2.森林生態旅游區布局森林生態旅游區布局,根據云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有林場和其他林區地理分布和自然文化資源特征以及生態旅游資源與產品具有的同構性特征,將全省森林生態旅游空間格局劃分為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峽谷;滇南中低山寬谷盆地熱帶、亞熱帶;滇西中山寬

57、谷熱帶、亞熱帶,滇東、滇東南喀斯特;滇北、滇東北中山山原和滇中高原湖盆“六大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旅游區。(詳見下表)云南省森林(snln)生態旅游區劃表資源綜合區劃旅游區資源特色已建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林場景區規劃旅游產品重點旅游產品一般旅游產品滇西北三江并流高山峽谷森林生態旅游區三江并流地質地貌及特殊生物群落,原生態文化已建19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1個;省級9個;地級9個,16個森林公園國家級10個;省級5個;縣級1個和4個林場景區。生物多樣性科考峽谷探險滇金絲猴觀察原生態文化體驗山地運動戶外藝術創作森林生態觀光文化生態觀光滇南中低山寬谷盆地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旅游區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動植物群落

58、,以傣族為代表的熱帶民族風情,茶馬古道文化巳建11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3個;省級4個;縣級4個,12個森林公園國家級5個;省級3個;縣級4個和4個林場景區。熱帶雨林生態觀光、熱帶雨林科考、熱帶雨林探險、熱帶雨林動植物觀察、熱帶民族文化生態觀光。山地運動戶外藝術創作林產業旅游科普及夏令營文化考察度假療養滇西中山寬谷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旅游區生物多樣性、包含濕地、火山和大河多種地貌特征,博南古道文化己建12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2個;省級7個;縣級3個,24個森林公園國家級9個;省級5個:縣級4個和13個林場景區。濕地、火山、生物多樣性科考SPA。會議商務山地運動探險科普及夏令營森林生態觀光滇東、滇東南

59、喀斯特森林生態旅游區喀斯特地貌,珍惜動植物,邊境口岸苗、壯、布依族風情已建19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4個、省級7個、地縣級8個,20個森林公園國家級8個、省級5個、縣級7個和1個林場景區。喀斯特森林生態觀光、珍惜動植物欣賞、登山探險、邊境觀光旅游、苗、壯、布依族文化生態觀光山地運動科普及夏令營喀斯特地貌科考洞穴探險滇北、滇東北中山山原地貌森林生態旅游區切割較深的河谷地貌,以黑頸鶴為主的旅鳥、留鳥棲息地已建12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1個;省級5個;地級1個,11個森林公園國家級3個;省級1個;縣級7個和3個林場景區。黑頸鶴觀察山地運動戶外藝術創作洞穴探險森林生態觀光滇中高原湖盆森林生態旅游區高原湖泊,氣

60、候舒適己建35個自然保護區省級4個,地、縣級31個;24個森林公園國家級11個、省級5個、縣級8個和一個林場景區。度假療養會議商務高原湖泊生態觀光山地運動科普及夏令營戶外藝術創作林業產業旅游森林生態旅游目的(md)系統構成傳統旅游(lyu)在追求開展(kizhn)時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lyu)景觀吸引力的開掘(kiju)上,各類旅游企業參與旅游開發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單獨依靠旅游景觀,很難保證旅游的順暢、高效進行,使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開展能力受到限制,旅游效益降低。旅游企業既具有支持生態旅游景區可持續開展的綜合功能,又是可把握的實體,結合生態旅游景區的迷人風光,可促進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