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QCT6642000汽車空調HFC134a用軟管及軟管組合件-QC/T664-2000(2000-11-06批準,2001-04-01實施)前言本標準是根據汽車空調用軟管及軟管組合件的工作原理、相關資料及試驗數據,參考了國外先進國家的同類標準及國際標準等制定的。本標準規定了汽車空調(HFC-134a)用軟管及軟管組合件的性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及種類、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的基本要求,代表廠該類產品的總體技術水平。是國內制造單位設計生產該類產品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也是使用單位檢測此類產品的重要依據。本標準由國
2、家機械工業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同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長春汽車研究所、南京7425工廠、固特異(青島)工程橡膠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兆國、朱熠、孫克儉、韓同登。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行業標準汽車空調(HFC-134a)用軟管及軟管組合件QC/T664-2000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汽車空調系統中輸送液態或氣態HFC-134a制冷劑的空調軟管及軟管組合件的種類、尺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標志、檢驗及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適用于汽車空調系統中輸送液態或氣態HFC-134a制冷劑用橡膠或熱塑性軟管及軟管組合件。軟管的設計應盡可能減小HFC-134a的滲透及對環境的污染,并可在-4
3、0125溫度范圍內使用。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690-1992硫化橡膠耐液體試驗方法GB/T2941-1991橡膠試樣環境調節和試驗的標準溫度、濕度及時間3種類3.1A1、A2型織物增強的合成橡膠軟管軟管內膠層為耐油橡膠,增強層由與內膠層和外膠層粘合的織物組成,外膠層為耐熱和耐臭氧的橡膠。Al型軟管的外徑比A2型軟管小,且為一層增強層;A2型軟管是兩層增強層;A1、A2型軟管的管接頭通常不可互換使用。3.2B型鋼絲增強的合成橡膠軟管
4、軟管內膠層為耐油橡膠,增強層由鋼絲組成,外層由用合成橡膠浸漬的耐熱織物組成。3.3C型織物增強的帶有熱塑性絕緣層的軟管軟管內外橡膠層之間有熱塑性絕緣層,以織物作為增強層,外膠層為耐熱和耐臭氧的橡膠。3.4D型織物增強的熱塑性內襯的軟管在軟管內膠層的內表面有薄薄一層熱塑性塑料內襯,增強層由與內膠層和外膠層粘合的織物組成,外膠層為耐熱和耐臭氧的橡膠。4技術要求4.1尺寸4.1.1軟管的內外徑軟管內外徑尺寸應滿足供需雙方同意的圖樣的要求。4.1.2軟管壁厚偏差軟管壁厚的偏差不應超過表1中規定的數值。表1軟管壁厚偏差mmA型、B型和D型C型公稱內徑最大偏差公稱內徑最大偏差4.8、6.40.84.8、6
5、.40.58221.08130.6291.3160.84.2外觀質量軟管及軟管組合件上不允許有影響使用性能和安裝的缺陷;軟管內外表面應清潔干燥、無破損、裂紋、氣泡、縮孔、起皺、凸起等缺陷;軟管各層之間應結合牢固;軟管組合件應連接牢固無缺陷。4.3拉伸性能軟管組合件應能承受表2中給出的拉脫力而不損壞。表2軟管組合件的最小拉脫力公稱內徑,mm最小拉脫力,NA型、C型、D型B型4.891015006.4113018108159027209.520403000102270329013以上249032904.4滲透量制冷劑的滲透量不得大于初始制冷劑質量的10。4.5制冷劑的滲透率制冷劑的滲透率應滿足表3
6、的要求。表3制冷劑最大滲透率kg/m2/年試驗溫度A型、B型C型、D型8012.05.010040.030.0注:以軟管的內表面為基準4.6耐高溫性軟管內外表面應無肉眼可見的裂紋,在壓力試驗過程中軟管組合件無泄漏現象。4.7耐低溫性軟管內外表面應無肉眼可見的裂紋,在壓力試驗過程中軟管組合件無泄漏現象。4.8耐真空性軟管外徑的塌陷量不大于軟管初始外徑的20。4.9長度變化率軟管在規定壓力作用下,長度變化率為-42。4.10爆破壓力軟管組合件的最小爆破壓力為12MPa。4.11耐壓性軟管組合件按規定壓力和時間試驗后,不允許出現滲漏、裂紋、突然扭曲等異常現象。4.12可萃取物含量軟管組合件內表面的可
7、萃取物含量不大于118g/m2。4.13體積變化率橡膠材料的軟管體積變化率為-535;熱塑性材料的軟管體積變化率為-55。4.14組合件密封性12天中每個軟管組合件最大質量損失不大于10g,在所有的試驗周期內及進行彎曲試驗時,在軟管組合件任何位置上不得產生滲漏現象。4.15耐臭氧性軟管外膠層在八倍放大鏡下無可見的龜裂現象。4.16內表面清潔度雜質含量不大于270mg/m2。4.17耐脈沖疲勞性經150000次循環試驗后,軟管組合件無滲漏及損壞等異常現象。4.18浸濕率軟管組合件的浸濕率不大于3.9010-4/mm2/年;平均浸濕率不大于1.1110-3g/mm2/年。5試驗方法5.1試驗條件試
8、驗室的環境條件應符合GB/T2941的要求。試樣在試驗前,要在此條件下至少保存24h。5.2試驗介質試驗使用的試驗介質為在HFC-134a制冷劑中添加10l質量的冷凍潤滑油。5.3尺寸5.3.1軟管的內外徑軟管的內徑應使用專用的量具測量,例如擴張球型或可伸縮型量具等;軟管的外徑應使用游標卡尺等量具測量,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上測量,結果取平均值。5.3.2軟管壁厚偏差軟管的壁厚偏差應使用專用的量具測量,例如能接觸軟管內壁測量的有探頭的卡尺等。5.4拉伸性能試驗取軟管組合件3根,軟管暴露長度不小于300mm,兩端固定在拉力機上,以25mm/min2mm/min的試驗速度進行拉伸,達到規定最小拉脫力
9、或拉脫及斷裂時停止試驗,記錄負荷值。5.5滲透量試驗取3根軟管組合件,按5.6.3,2的方法將規定的試驗介質充注到軟管組合件中后,測量軟管組合件的質量,然后將樣件在1002溫度條件下放置24h,取出后再次測量軟管組合件的質量,并計算質量損失。5.6制冷劑滲透率試驗5.6.1試驗裝置5.6.1.1金屬壓力罐金屬壓力罐的內部容積在475cm3到525cm3之間,至少能承受21MPa的壓力,并配有合適的附件來連接軟管組合件。5.6.1.2附件和夾具附件和夾具在承受管內壓力時能保證密封且無滲漏現象。5.6.1.3檢漏儀檢漏儀的靈敏度為11g/年以上。5.6.1.4恒溫箱恒溫箱應保證在試驗周期內保持穩定
10、的試驗溫度,溫度精度為1。5.6.1.5天平天平的精度為0.1g。5.6.2試驗條件在較高工作壓力下使用的軟管或軟管組合件的試驗溫度為1002(液體排放軟管);在較低工作壓力下使用的軟管或軟管組合件的試驗溫度為802(液體抽吸軟管)。5.6.3試驗步驟5.6.3.1試驗前準備取軟管暴露長度為lm的軟管組合件4根,兩端用密封件密封好。其中3根用于測量制冷劑的損失。第4根接上接頭,作為檢測軟管自身質量變化的對比管;在標準狀態下,測量軟管暴露長度(l1、l2),誤差為lmm;然后分別將這4根軟管與金屬壓力罐連接,測量每根軟管組合件的質量,包括接頭,誤差為0.1g。接著按每立方毫米體積軟管充裝0.6m
11、g的試驗介質量充裝,誤差為5g。充裝管子數量為3根,用檢漏儀檢查每根軟管是否有滲漏現象。5.6.3.2制冷劑充裝方法1:軟管組合件充裝前,必須在-30或更低的低溫箱內保持4h。用該溫度下試驗介質的密度,算出需充裝試驗介質的體積;保持填充液和管子在該溫度下,用量杯量取規定體積的試驗介質,然后將試驗介質填充到管子中;填充好的軟管組合件,在該溫度下進行密封。方法2:軟管組合件和金屬壓力罐在環境溫度下,通過一定壓力填充試驗介質。保持試驗介質流動的儀器有一個存儲壓縮空氣系統,一個活塞泵和一個用于測量流量的控制設備。5.6.3.3試驗方法首先要把3根試驗管和1根對比管放在恒溫箱中以試驗溫度干燥30min,
12、以除去軟管組合件表面的水分;然后用檢漏儀檢查是否滲漏,并稱量。當軟管組合件放在恒溫箱中時,軟管組合件的曲率不能超過軟管公稱外徑的20倍。把軟管組合件放在規定溫度(見5.6.2)的恒溫箱中,每隔24h取出一次,用檢漏儀檢查是否滲漏;在從恒溫箱拿出15min至30min之間稱量,然后再次放入恒溫箱中。第一個24h是準備階段,如果損耗量大于初始制冷劑質量的10時,停止試驗,計算時不考慮在這個階段的質量變化。準備階段稱量之后,記錄試驗用軟管組合件初始質量(m1)及對比軟管組合件的初始質量(m3);然后再進行72h試驗后,測量軟管組合件的質量(m2)及對比軟管組合件的質量(m4)。5.6.4試驗結果的計
13、算制冷劑的滲透率計算公式如下:R=(m1-m2)/l1-(m3-m4)/l2)(k/d)(1)式中:R每年每平方米上損失制冷劑的質量,kg/m2/年;m1準備階段后軟管組合件初始質量,g;m272h后軟管組合件質量,g;m3準備階段后對比軟管組合件初始質量,g;m472h后對比軟管組合件質量,g;l1軟管暴露長度,m;l2對比軟管暴露長度,m;d軟管內徑,mm;k常數38.7。5.7耐高溫性試驗取軟管暴露長度為300mm1000mm的軟管組合件3根,繞直徑為軟管公稱外徑8倍的芯軸彎曲,然后將其放入恒溫箱中,在1352的條件下放置168h;取出試樣,冷卻至室溫后松開軟管,仔細檢查軟管外表面是否有
14、肉眼可見的裂紋等缺陷,然后將軟管在2.4MPa的壓力下保壓5min,檢查軟管組合件有無泄漏現象。5.8耐低溫性試驗取軟管暴露長度為300mm1000mm的軟管組合件3根,在室溫下,將樣件填充試驗介質至軟管容積的70;或將軟管組合件及試驗介質冷卻到-30以下進行充裝。將充裝后的軟管組合件置702的恒溫箱中,保持48h后,取出使其冷卻到室溫;然后將呈直線狀態的軟管組合件與直徑為軟管名義外徑8倍的芯軸一起在-402低溫箱中放置24h,放置后在低溫箱中把軟管組合件以均勻的速度在4s8s內繞芯軸彎曲180;取出后將試樣恢復至室溫,仔細檢查外表面是否有肉眼可見的裂紋等缺陷,然后將每一根軟管組合件充裝的試驗
15、介質倒回一個合適的回收容器中,將軟管在2.4MPa的壓力下保壓5min,檢查軟管組合件有無泄漏現象。5.9耐真空性試驗取軟管長度為600mm1000mm的軟管組合件,將軟管彎成“U”型,“U”型的內徑為軟管公稱外徑的5倍,測量“U”型底部任意平面上最小外徑尺寸為初始外徑(D0);將軟管抽真空至絕對壓力為81kPa,保壓2min;在保壓結束后軟管仍處在真空狀態時,再次測量“U”型底部任意平面上最小外徑尺寸(D1),然后按下式計算軟管外徑塌陷量:外徑塌陷量=D0-D1(2)式中:D0試前軟管外徑,mm;D1試后軟管外徑,mm。5.10長度變化率試驗取軟管暴露長度為600mm軟管組合件兩根,在軟管外
16、表面按圖1作三個參考標記(A,B和C),在軟管長度方向上大約中間位置做標記B,在距B為250mm處做A和C標記。每個標記在軟管的圓周處劃一個弧,通過它畫一個垂直此圓弧的直線,三條直線是同軸的。用水或其它液體充滿軟管組合件并排除空氣后,水平安裝到打壓試驗臺上,在初始壓力為70kPa時用卷尺測量標記A和C之間的長度(l0),誤差為1mm,然后以均勻的速率施加壓力,在30s60s內升高壓力至2.4MPa0.2Mka,保持1min后再次測量軟管組合件標記A和C之間的長度(l1);按下式計算軟管組合件的長度變化率:長度變化率(l1-l0)/l0)100(3)式中:l0軟管參考標記間的初始距離,mm;l1
17、軟管參考標記間的試后距離,mm。5.11爆破壓力試驗此項試驗應在制冷劑的滲透率試驗(5.6條)之后進行。將任何形狀和長度的軟管組合件兩根,安裝到壓力試驗臺上,用水或其它液體充滿軟管組合件并排除空氣后,以均勻的速率在30s60s內加壓至12MPa,觀察軟管組合件有無泄漏及損壞現象。5.12耐壓性試驗將軟管組合件安裝到壓力試驗臺上,用水或其它液體充滿軟管組合件并排除空氣后,以均勻的速率在30s60s內加壓至最小爆破壓力的50,并保壓2min0.5min,檢查軟管組合件是否出現泄漏、裂紋或突然扭曲等異常現象。5.13可萃取物含量試驗取軟管暴露長度為450mm1000mm的軟管組合件,用三氟三氯乙烷溶
18、劑徹底清洗軟管組合件內表面。在室溫下將軟管組合件用液態HFC-134a制冷劑充裝到軟管容量的70。為了方便起見,可將軟管組合件和HFC-134a制冷劑冷卻到-30以下,使HFC-134a制冷劑呈液態以便于充裝;把軟管組合件放于702的恒溫箱中保持24h,老化結束后將軟管組合件冷卻到-30以下,并將HFC-134a制冷劑倒入一個經干燥并稱量質量為G0的燒杯中,使其在室溫下蒸發;待HFC-134a蒸發完后,將燒杯放在70的恒溫箱中保持1h,取出冷卻至室溫后,再次稱量燒杯的質量為G1,按下式計算軟管組合件的可萃取物含量,以軟管公稱內徑為標準計算軟管內表面面積。可萃取物含量(G1-G0)/S(4)式中
19、:G0試前燒杯質量,g;G1試后燒杯質量,g;S軟管內表面面積,m2。5.14體積變化率試驗按GB/T1690進行試驗。取軟管內膠層為試樣,放置在一個至少能承受10MPa壓力的壓力容器中,冷卻至-30以下,使試樣完全浸入到試驗介質中,密封此容器后,將其放置在1002的恒溫箱中保持70h;放置后將其冷卻至-30以下,然后將試樣從試驗介質中取出,按GB/T1690的規定測量試樣的體積變化率。5.15組合件密封性試驗取軟管長度為76mm3mm的軟管組合件6根,連接軟管組合件管接頭和金屬壓力罐之間的直管長度為56mm8mm;每個軟管組合件一端都連接在容積為1260cm325cm3、耐壓最小8.5MPa
20、并配有充裝裝置的金屬壓力罐上,另一端密封并與安全導向裝置連接,在軟管組合件中充注10cm3lcm3的冷凍潤滑油,將金屬壓力罐抽真空并充以103g1g的HFC-134a制冷劑,記錄初始質量;檢查所有裝置以防止HFC-134a制冷劑滲漏;所有稱重都在1829下進行,誤差為0.01g。充裝后晃動軟管組合件以便HFC-134a制冷劑與冷凍潤滑油混合均勻,并且潤濕所有軟管組合件的內表面。整個軟管組合件按圖2的規定進行放置,金屬壓力罐中心線應高于水平面42,以確保液體總是流進試驗軟管組合件中;整個試驗按下述給定的試驗步驟進行試驗,每個試驗后要進行滲漏測定。試驗步驟規定如下:步驟1罐壓2.07MPa在溫度1
21、252下放置96h。步驟2在計時的高低溫老化箱中從-30+125放置48h,高低溫老化箱的溫度每4h改變一次,在每次溫度改變后3h內應達到設定的溫度。步驟3罐壓2.07MPa,在溫度1252下放置96h。步驟4在計時的高低溫老化箱中從-30125放置48h,高低溫老化箱的溫度每4h改變一次,在每次溫度改變后3h內應達到設定的溫度。每次試驗步驟結束后,當軟管組合件冷卻至1829時,進行以下測定:稱量并記錄每個試驗周期內制冷劑損失的克數,如果損失量超過7g,要終止試驗。保持軟管組合件在金屬壓力罐上,在軟管組合件的兩個垂直平面上進行15的彎曲試驗,在10s時間內彎曲10次,然后按下述方法評價每一個軟
22、管組合件的滲漏情況。a)是否聽到嘶嘶聲(表示是否漏氣);b)觀察是否有液體滲漏現象。彎曲試驗后重新稱量,如果質量與初始質量之差小于4g,則進行下一次試驗;否則,試驗前應重新充裝HFC-134a制冷劑到初始質量。注:保持現有質量與原始質量之差小于4g,是為了保證軟管組合件中HFC-134a制冷劑起始壓力在125下不小于2.07MPa。5.16耐臭氧性試驗A、C、D型軟管必須進行該項試驗。將軟管繞直徑為軟管公稱外行8倍的芯軸彎曲后,放入試驗溫度為402,臭氧濃度為(505)10-9的臭氧試驗箱中,試驗時間為70h2h。試驗結束后,取出軟管在8倍放大鏡下觀察軟管的外膠層是否出現龜裂現象。5.17內表
23、面清潔度試驗取軟管暴露長度大于300mm的軟管或軟管組合件,軟管內壁應干燥和清潔。將軟管或軟管組合件彎成U型,U型的兩邊長度相同,并使軟管兩端直立,用三氟三氯乙烷溶劑充裝軟管;然后打開軟管,用己干燥并稱量好的質量為G0的定量濾紙,將溶劑過濾到已經準備好的坩堝中.在702下干燥濾紙20min,冷卻后稱量濾紙的質量為G1,按下式測量軟管的內表面清潔度:內表面清潔度=(G1-G0)/S(5)式中:G0試前濾紙質量,g;G1試后濾紙質量,g;S軟管內表尚面積,m2。5.18耐脈沖疲勞性試驗把至少兩根軟管組合件安裝在軟管脈沖疲勞試驗裝置上,對于公稱內徑小于或等于22mm的軟管,彎曲180,軟管暴露長度(
24、rd/2)2d(見圖3);對于公稱內徑大于22mm的軟管,彎曲90,軟管暴露長度(rd/2)/22d(見圖4);最小彎曲半徑是軟管公稱半徑的5倍,然后按圖5的規定施加(0.50.5)MPa(2.60.13)MPa的脈沖壓力,頻率為每分鐘30次至40次;試驗液體為冷凍潤滑油,油溫為402,在環境溫度為1252下進行試驗,共進行150000次循環后,仔細觀察軟管組合件是否有滲漏和損壞現象。5.19浸濕試驗5.19.1試驗裝置a)調溫調濕箱;b)冷凍槽,溫度在-70以下;c)真空/制冷系統;d)真空泵;e)氮氣或干燥空氣裝置;f)蒸餾水;g)80的恒溫箱;h)干燥器;i)天平(精度0.0001g)。
25、5.19.2試驗樣品至少取軟管暴露長度為1520mm25mm且每端都有接頭的軟管組合件2根,按5.1的規定測量軟管組合件的內徑及軟管暴露長度并記錄,然后檢查軟管組合件是否滲漏,以確保密封。5.19.3試驗步驟a)將軟管組合件安裝在調溫調濕箱內,軟管組合件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與調溫調濕箱內的真空管路連接,并使軟管組合件的表面積在環境條件下最大(見圖6);b)將調溫調濕箱密封,調節干球溫度計讀數為502,濕球溫度計為47.22,在855的相對濕度下,讓調溫調濕箱穩定至少4h;c)使用壓縮空氣或氮氣及合適的溶劑清洗玻璃真空管的內外表面;d)擦干玻璃真空管,然后在80的恒溫箱中保持1h;e)當玻璃真空管
26、冷卻至室溫后,用一個不起毛的布擦洗表面,然后稱重,誤差為0.1mg,記錄質量,稱量后立刻塞住玻璃真空管的管口;f)將稱量完的玻璃真空管安裝在-702的冷凍槽中,把玻璃真空管與管接頭連接起來,并在0形環上涂潤滑脂;g)所有連接件安裝好后,打開真空泵并開啟閥門12,再開閥門2和閥門11;1)通過關閉閥門12及閥門11,可以快速做真空度檢查。2)關泵約5min,記錄真空度的下降。如果真空度有任何降低,滲漏處均要重新密封,然后再次檢查。3)重新啟動真空泵,打開閥門12。4)系統運行1h后,關閉閥門12,再關閉真空泵30min,若真空度有任何降低,應終止試驗,重新密封;重新按步驟c操作。h)當確認系統抽成真空并密封完好時,保持95kPa絕對壓力,記錄溫度和時間;i)24h后,依次按j步驟操作。也可能選擇較長的時間間隔,這個時間間隔是特定的調整數據的時間階段(推薦間隔為72h和96h);j)操作步驟1)記錄干球和濕球及水浴的溫度和時間。2)關閉閥門2。3)關閉閥門12。4)關閉真空泵。5)緩慢打開閥門9,再打開閥門11,這種次序對于保證玻璃真主管被充裝1個大氣壓的氮氣或干燥的空氣是非常必要的。(氮氣源的壓力應被設置到100kpa)。6)每次取出玻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歐美設計規范釋義雙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圖案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探究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科信職業技術學院《結構設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師范大學《體操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襄陽科技職業學院《水利工程地基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白山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簡陽市三星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檢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重點中學2025年5月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自貿區與國際商務專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國家開放大學《哲學基礎》形考任務1-3參考答案
- AFP急性弛緩性麻痹
- 輸電線路外力破壞危害及特點
- 醫院工作中常見的法律風險和對策專家講座
- 雙眼視與斜視弱視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溫州醫科大學
- (完整word版)扣字詞匯124
- 升壓站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
- GB/T 24825-2009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性能要求
- 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 任命書范本(施工單位)
- 部編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18天下第一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