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擬歷史一輪復習山西專版單元檢測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_第1頁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擬歷史一輪復習山西專版單元檢測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_第2頁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擬歷史一輪復習山西專版單元檢測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_第3頁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擬歷史一輪復習山西專版單元檢測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_第4頁
2020版3年高考2年模擬歷史一輪復習山西專版單元檢測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單元綜合檢測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綜合檢測一、選擇題1.(2019黑龍江哈爾濱質檢)漢武帝規定,“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入其器物”。后世的歷朝歷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這一做法。這主要體現了()A.歷代皇帝將漢武帝作為治國榜樣B.漢代經濟制度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賈與小農之間的矛盾D.政府對國計民生行業的控制答案D材料強調的是后世對漢武帝專賣制度的沿用,說明歷代政府對國計民生行業的控制。歷代皇帝將漢武帝作為治國榜樣不合題意,故D項正確,A項錯誤;漢代經濟制度為后代所推崇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材料涉及“鑄鐵器、煮鹽者”,即手工業者,沒有涉及富商大賈與小農,故C項錯誤。2.(2019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三起點考試)漢代

2、田莊主在地方擁有相當大的社會勢力,出現了“關東富人益眾,多規良田,役使貧民”的局面,時人有“寧負兩千石,無負豪大家”之說。這反映出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未能實行B.政治實力與經濟實力開始重合C.豪強大族操控國家政權D.抑制豪強成為社會發展之必須答案D據材料“寧負兩千石,無負豪大家”及所學,可知豪強實力強大威脅中央,抑制豪強成為社會發展之必須,故D項正確。3.(2018江西南昌三模)漢唐以來,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經常呈現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開創了由東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A.古代后期經濟重心有西移之勢B.經濟格局影響人口分布C.清前期四川的社會局勢比湖南

3、、廣東更穩定D.集權制度決定移民走向答案B清初的這場“湖廣填四川”活動,不再是戰亂、政權更迭所導致的被動性移民,而是在一系列鼓勵性政策支持下的自發性經濟移民,把我國人口空間移動的特點、格局和規律表現得十分充分,說明經濟格局影響人口分布,故B項正確。4.(2018課標)西漢文景時期,糧食增產,糧價極低,國家收取的實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須把糧食換成錢幣,繳納較高稅額的人頭稅。富商大賈趁機操縱物價,放高利貸,加劇了土地兼并、農戶流亡。這反映出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未能實行B.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C.糧價低抑制了生產熱情D.富商大賈操縱稅收答案B材料中“土地兼并、農戶流亡”說明當時小農破產的現

4、象已很嚴重,表明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故B項正確。西漢文景時期,政府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糧價低抑制了當時農民的生產熱情,故C項錯誤。富商大賈只是操縱物價,其并不能操縱稅收,故D項錯誤。5.(2018福建三明二模)元朝匠戶子孫世襲,被長期“糾集”在官營手工作坊內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戶除在規定時間服役外,其余時間都可以“自由趁作”。這種變化()A.表明私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B.標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C.說明匠戶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變D.促進了手工工場的興起答案D根據材料“元朝匠戶被長期糾集在官營手工作坊內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戶除在規定時間服役外,其余時間都可以自由趁作”

5、,封建政府對匠戶控制的松弛有利于手工工場的產生,故D項正確。6.(2018安徽合肥摸底)下面為明代蘇杭地區居民身份結構示意圖,該圖反映了()A.工場手工業占重要地位B.租佃關系開始確立C.商人群體社會地位較低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答案A根據題圖可知,當地工場工人占到蘇杭地區居民約三分之一的比例,這表明工場手工業在當地的社會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故A項正確。7.“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鎮將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諸鎮“置于管下火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鎮的功能變化反映了()A.商品經濟的發展B.坊市制度被逐漸打破C.地方行政機構權力擴大D.邊患問題得到解

6、決答案A從材料信息可知,宋代的鎮增加“兼酒稅之事”的功能,即在商業繁華地點征收商業稅,這客觀上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A項。8.(2018安徽安慶一模)下表為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據此變化可知,當時的北宋()北宋賦稅結構變化(單位:萬兩)租稅(正賦)收入征榷收入商稅收入農業稅非農業稅2408.1至道末(997)1167.74006040天禧末(1021)熙寧十年(1077)2641.22670.0120440602021.34248.4868.82872A.傳統經濟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B.征收重稅以限制商品經濟的發展C.賦稅多元化改變了政府財政來源D.征收賦稅多元化促進了經濟發展答案C表格

7、來看,賦稅的征收不再單一,征收總量在不斷增長,故C項正確;“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不能改變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故A項錯誤;“征榷收入”“商稅收入”沒有說明商業的總量,無法說明是否重稅,故B項錯誤;由于材料中沒有提及各種稅收的征收標準,無法決斷是推動還是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故D項錯誤。9.(2019河北石家莊一模)17世紀,鄭成功所屬的鄭氏集團從葡萄牙控制的澳門購進絲織物運往日本販賣,再從日本買進貨物運到菲律賓轉售給西班牙人;或從中國滿載貨物運往中南半島和馬六甲等地貿易,再換回蘇木、胡椒等。這反映出當時()A.國際經濟區域的互補性B.中國已經主宰遠東貿易C.中國海禁政策逐漸松弛D.地方割據促進經濟發

8、展答案A由材料“從葡萄牙控制的澳門購進絲織物運往日本販賣”“從日本買進貨物運到菲律賓轉售給西班牙人”“從中國滿載貨物運往中南半島和馬六甲等地貿易,再換回蘇木、胡椒”可知經濟發展具有區域性,以及國際經濟通過海外貿易達到區域互補,故A項正確。10.(2018福建南平三模)春秋時期,建立國儲糧制度的齊國對魯國發動了商戰。因為連續多年大量進口魯國的絲織品綈,魯國民眾基本放棄了其他生產。然后齊國阻斷其糧食進口通道,迫使其屈服,這說明()A.農業具有戰略價值B.商戰決定爭霸成效C.自然經濟保障國家安全D.貿易戰爭有損國際秩序答案A齊國對魯國進行的商戰,主要是通過進口魯國的絲織品,使得魯國民眾放棄農業的糧食

9、生產,然后齊國再阻斷魯國的糧食進口,最終使魯國屈服,這體現了農業在此時期的戰略價值,故A項正確。11.(2018山西晉中高考適應性調研)早在明末清初,中國商幫中的貨幣商人就先后創辦了印局、帳局、票號等金融機構,但遺憾的是他們的業務局限在匯兌領域。不僅如此,由于缺乏大規模海上貿易,中國商業喪失了擴大發展的機會。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封建專制制度阻礙社會發展B.重農抑商政策影響資金流向C.閉關鎖國國策限制國際交往D.“官本位”思想影響人才走向答案A“中國商幫中的貨幣商人就先后創辦了印局、帳局、票號等金融機構,但遺憾的是他們的業務局限在匯兌領域。不僅如此,由于缺乏大規模海上貿易,中國商業

10、喪失了擴大發展的機會”其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故A項正確。12.史記貨殖列傳說:“孝、昭治咸陽,因以漢都,長安諸陵,四方輻輳并至而會,地小人眾,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都市人口膨脹導致了社會分工的變化B.對外貿易興盛帶來了社會風氣的惡化C.城市規模擴大引發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商品經濟發展造成了社會觀念的轉變答案A材料反映了咸陽、長安由于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四方人、物匯集于此,造成人多地少,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商業,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19湖南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一中、師大附中1月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

11、這一時期,徽州商人無論營業人數、活動范圍、經營行業數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其商業活動遍布全國,徽商的足跡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的商業成績與他自身堅持的義利觀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徽商在堅持中國傳統重義的大環境下,合理地注入利的成分因素。徽商的義利觀促進了商業活動中誠信觀念的形成,對商業活動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他畢竟產生于小農經濟時代,根植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土壤中,商品經濟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所以他本身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徽商經營商業獲利之后,也都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條,把獲得的錢財,用于購置土地或者買官。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

12、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區間閉塞和隔絕的狀態,給商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英國抓住機遇,實施重商主義政策,邁入了“商業資本主義”的時代。商人建立貿易公司,探尋新的貿易路線,積極從事海外貿易等活動,使英國的各條商路大開,英國的貿易觸角深入世界各地。隨著商業貿易的廣泛開展,商人財富迅速增加,促進了商人資本的積累,商人將商業資本投向農業和工業。英國商人在城市政權中幾乎是一統天下,控制倫敦政權的主要是倫敦12大同業公會的成員及各貿易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議會中的總人數在15%17%之間。商人在議會中人數增加,就有優勢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并通過種種措施促使議會通

13、過有利于本階級的議案。摘編自錢乘旦主編英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徽商的價值觀,并對其作簡要評析。(15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變遷的視角指出,與明清時期中國相比,英國近代商人群體崛起的不同影響,并分析原因。(10分)答案(1)價值觀:以義為利,講究誠信;以義取利,肯定利益,義利相通;以末起家,以本守之。評析:徽商吸收傳統思想中“以義為上,誠信為先”的核心價值,并將之作為商業活動的指導原則,推動了徽商的發展與壯大;“以義取利”沖擊了傳統思想觀念,適應了明清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末起家,以本守之”仍然保留著農本商末的迂腐保守觀念,致使商業資金不能

14、更好地運用到商業經濟活動中去,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發展。(2)不同影響:明清時期的中國商人群體沒有成為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英國商人群體有力地推動社會轉型。原因:英國商人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商人將商業資本投向農業和工業,推動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英國商人較大程度地參政,有利于英國較早地確立資產階級統治;人文主義的興起與發展促進了英國商人的思想解放。14.學者們通過各自的研究,對明清時代中國經濟的發展往往做出不同評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吳地市鎮上)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停足之隙。蘇州長閶門外南濠黃家巷,(明

15、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齒甚繁,人物殷富,閭閻且千,鱗次櫛比。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清徐錫齡熙朝新語材料二(明清時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關從商致富的記載,但幾乎毫無例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商人最后總是傾向于把累積得來的財富或過剩的資本投資于購買土地,或供應下一代有閑沉浸于傳統典籍,參與科舉,以便進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終生以商賈為業,仍會要求其下一代盡可能轉向科舉。因此,我們可以說,引發人們營商致富的動機中,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企業發展的因素。摘編自史仲文、胡曉琳中國全史商賈史材料三安古斯麥迪森

16、運用實際購買力計算法計算中國漢代以來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倍于歐洲,中國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從23.1%增長到32.4%;而歐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僅從23.3%增長到26.6%;貢德弗蘭克認為,直到1800年,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盡管這些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驗證,但它畢竟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在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中國之前,中國的傳統經濟究竟是不斷發展,還是處于停滯的狀態?摘編自李根蟠關于明清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悖論”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三中的“悖論”,選擇其中一種觀點展開評論。(要求: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表述成文,富有邏輯,不超過250字)(12分)答案示例一觀點:明清時期,中國傳統經濟是不斷發展的。論據:農業:封建小農經濟繼續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經濟作物普遍種植。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取代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