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考點考向新題解析17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原卷版)_第1頁
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考點考向新題解析17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原卷版)_第2頁
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考點考向新題解析17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原卷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6頁 共16頁2022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考點考向新題解析17 古代詩歌鑒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原卷版)專題 17 古代詩歌鑒賞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考綱解析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p 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二、考向分析p 考向一 修辭手法 高考對修辭手法的考察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識別修辭,二是說明修辭格的表達效果。此類題型所涉及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較、借代、夸大、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炯挤ㄊ崂怼胯b賞修辭手

2、法“3 注意” (1)結合詩句中的【關鍵詞】:p 】:語,準確指出修辭手法。如 20_ 年山東卷水仙子舟中所給的三句中“爭先”“鏖戰”“繳纏”運用了比較的手法,表達出戰勝困境的快意和樂觀曠達的情懷。(2)標準答題思路,找出答題方法。首先要答復出這首詩或詞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其次分析p 這種手法的運用所到達的藝術效果,同時結合詩歌的主旨分析p 詩人的感情。(3)欣賞詩歌不能分開詩歌整體,答題必須緊扣作者的情感態度。有些詩歌本身蘊含著作者非常復雜的思想情感,鑒賞時要在分析p 修辭手法的根底上加以點明。小貼士 古代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手法 效果 比喻 化深奧為粗淺,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詳

3、細,化煩冗為簡潔 夸大 突出特征,強化感情;襯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 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詳細形象 對偶 構造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 構造緊湊,文意貫穿;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反復 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 生動活潑,使事物形象鮮明,有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問 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 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考慮,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 表達含蓄,語意豐富 頂真 環環緊扣,引人入勝。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風格清新。狀物敘事,

4、條理明晰 通感 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想,耐人尋味 比照 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考向二 表達方式 古代詩歌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表達、抒情、描寫、議論等。高考試題重點考察抒情、描寫兩類,并且描寫和抒情的技巧與后面的表現手法有穿插重合之處?!炯挤ㄊ崂怼胯b賞表達方式“4 原那么” (1)從有無“情語”的角度判斷詩句運用的抒情手法。如詩中有呼告的句子,有表現人物心情的句子,那么為直抒胸臆。如沒有“情語”,那么可能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2)從寫景句本身的特點及全篇的關聯看采用的描寫手法。首先分析p 寫景句本身的特點,著重從聲音、色彩、動作、角度等方面入手。其次要辨析

5、寫景句與所描寫的對象之間的關系。最后要辨析寫景句與全篇的意境、氣氛和人物思想情感的關聯,并明確是何種關聯。(3)把握情與景的關系。要辨析眼前景與內心情的色彩是否一致,要判斷景語與情語在詩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情與景中,情占首位。(4)遵循由景入理、托物言志、即事明理、借古諷今等古代詩歌中常用的創作手法,詳細分析p 詩中景與情、事與理的關聯。小貼士 古代詩歌中常見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 分類及釋義 描 寫 正面 描寫 正面描寫包括細節描寫和白描。細節描寫,可以稱為“工筆”,就是精雕細刻。白描,是用最簡練的文字描摹對象。側面 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形象點說,假如目的是寫“竿”,但作者只寫“竿之影

6、”,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欣賞者的想象力。虛實 結合 “實”通常是指眼前的現實的景,“虛”通常是指過去的、想象的或夢中的景。二者結合,使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豐富。動靜 結合 寫靜態,便于顯現事物的外形;寫動態,有利于傳達事物的精神。詩人往往把動靜兩種態勢的對象安放在同一個意境中,以收到動靜相襯、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抒 情 直接 抒情 又稱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借景 抒情 指的是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主觀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深切動人。觸景 生情 是指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聯想,從而產生某種感情的抒情

7、方式。寓情 于景 詩人將喜怒哀樂等情感融入描寫的景物之中??枷蛉?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高考考察的重點。它的含義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等同于表達技巧,狹義上主要包括襯托、渲染、聯想、想象、襯托、虛實結合、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炯挤ㄊ崂怼?1)從詩句的語言出發,準確斷定表現手法。典例 3的頸聯和頷聯在描寫景物時擅長運用鋪陳的手法,移步換景,虛實結合,同時又寓情于景。(2)鑒賞表現手法,離不開詩歌的主旨。表現手法往往與作者情感聯絡在一起,有些詩歌表現手法的鑒賞必須從詩歌的總體出發,扣住詩歌的主旨來作答。(3)要識記答題要領,標準整體思路。作答時,可按照如下答題程式:確認(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分析p

8、 (結合相關語句分析p 這個手法在詩歌中的詳細運用)-概括(該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及運用該手法的效果)。小貼士 詩歌中主要的表現手法 手法 效果 襯托或 襯托 以乙襯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襯托或襯托是為了凸顯一方。比照或 對照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對照,互相比較。比照或對照是為了凸顯兩方。這是襯托和比照的區別,也是考生最易出錯的地方。渲染 對環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詳細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興 化抽象為詳細,使表達的對象生動,激起閱讀的興趣。想象 人們在

9、已有的觀念的根底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p 、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聯想 由一事物聯絡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絡起來組成一個典型。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根底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目的是深化詩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枷蛩?構造技巧 古代詩歌的構造講究起承轉合,詩人為了表情達意,探究出了許多構造形式,常見的主要有開門見山、首尾照應、層層深化、重章疊句、統領全詩、抑揚結合、

10、先景后情、以景結情、卒章顯志、意象組合、過渡、鋪墊、伏筆等。【技法梳理】“2 關注2 分析p ”鑒賞構思立意 (1)關注把握詩歌的體裁。特別是律詩的起承轉合,詞的上片與下片的不同寫法;還要注意伏筆與照應、過渡與承接,等等。(2)關注詩詞中的標志性語句。如在以時間或空間為序的詩詞中,要注意尋找那些表示時間轉移或空間轉移的詞語、句子;在寫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詩詞中,注意卒章顯志。(3)分析p 詩歌的行文思路或情感變化。考生要熟悉古代詩歌常見的行文思路,如由景到情、由事及人、寫景順序等。(4)分析p 詩歌某一句的作用時要從詩歌內容和構造兩方面考慮。常見的構造方面的作用有鋪墊照應、借景抒情、奠定基調、承

11、上啟下、總領全篇、卒章顯志等。考生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變化分析p 詩歌思路的變化,以此判斷該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小貼士 在詩歌的構造安排上,詩人也是獨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類型 釋義 開門 見山開門見山是指詩歌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開頭一句,以問句引起。祠堂在何處?錦官城外,數里之處,遠遠望去,只見翠柏成林,一片蔥蔥郁郁,氣象非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兩句一問一答,自開自闔。卒章 顯志中國古典詩歌把“言志”當作重要內容來表達,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構造方式,是指作者往往在詩歌的

12、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表達了詩人自由自在、馳騁閑散的心志,以及不畏權貴、高潔傲岸的情操。以景 結情所謂“以景結情”是指以景物來傳達、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負,即以“覽物”結“關合之情”。說通俗點就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根底上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這種寫法能使詩歌收到“此時無情勝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詩歌顯得意猶未盡,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齡參軍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此詩是“以景結情”類詩歌的典型之作,此詩前三句均是就樂聲來抒情

13、的,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突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宏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這更加深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我們不得而知,詩人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以小 見大以小見大就是以小景物傳達大境界,以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抑揚抑揚就是把要貶抑否認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到達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抑揚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鋪墊

14、鋪墊是指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睆娜娍?,詩歌重心應當在后兩句勾勒的特立獨行、孤傲超絕的“釣翁”形象上,而詩歌前兩句展現的冰天雪地、萬籟俱寂的景象,便是這“釣翁”活動的背景,居于次要地位,起鋪墊作用。也正因為有了詩歌一、二句的鋪墊,“釣翁”的形象才更加鮮明。三、新題解析 一、古代詩歌閱讀 2022全國高三其他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浙東獻鄭大夫 李頻 圣主東憂漲海濱,思移副相倚陶鈞 。樓坐月,舟楫先行澤國春。遙想萬家開戶外,近聞群盜竄諸鄰。幾時入去調元化 ,天下同為堯舜人 。注副相:御史大夫的別稱。陶鈞:比喻治理國

15、家。調:燮調,指宰相的政務。語本孟子bull;告子:“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1以下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首聯既指出了鄭大夫調任浙東的原因,又間接地贊美了鄭大夫的治理才能。B頷聯敘事寫景,大夫乘舟巡行所主之地,政事之暇獨坐樓臺欣賞美景。C五句想象,在鄭大夫的治理下,浙東千家萬戶,定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D六句從境內盜賊逃竄側面表現鄭大夫政績,也隱含對其未能廣施教化的遺憾。2尾聯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情感?試簡要分析p 。2022遼寧朝陽市高三一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 黃庭堅 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 東來數百觴。

16、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秧稻午風涼。但知家里俱無恙,不用書來細作行。一百八盤 攜手上,至今猶夢繞羊腸。注:新喻:今江西新余縣南。元明:黃大臨,字元明,黃庭堅之兄。本詩為黃庭堅探望其兄黃元明別后在新喻道中所作。孤負:同“辜負”。一百八盤: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內,此地為當年黃大臨送黃庭堅赴貶所途經之地。3以下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首聯兩句是說作者人到中年因病戒酒,以致于這次東歸不能與其兄暢飲而遺憾。B頷聯兩句平實地記錄了在新喻道中的所見:煎茶迎客的店家和午風吹拂的稻田。C頸聯兩句是向兄長囑咐,只要家中安好就不用寫信,顯示出作者對家心無掛礙。D頸聯后句自杜甫“來書細作行”,表達詩人善

17、化用詩句“點石成金”的詩風。4請從虛實的角度鑒賞尾聯。2022北京朝陽區高三一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古風(其三十三) 李白 北溟有巨魚,身長數千里。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憑凌隨海運,烜赫因風起。吾觀摩天飛,九萬方未已。古風(其四十二) 李白 搖裔雙白鷗,鳴飛滄江流。宜與海人狎,豈伊云鶴儔。寄影宿沙月,沿芳戲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機從爾游。5以下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仰噴”兩句描繪了北溟巨魚噴水吞川的磅礴氣勢。B“憑凌”兩句寫大鵬在海動之時,乘風而起,聲勢浩大。C“搖裔”兩句寫白鷗身姿搖曳,盤旋鳴叫于江流之上。D“宜與”兩句寫海鷗不愿與海客狎戲,只愿與白鶴為伍。6以下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北溟”等句化用了莊子道遙游的“鯤鵬”典故。B“寄影”句融情于景,營造出一種靜謐安寧的氣氛。C兩首詩想象豐富,都運用了夸大和擬人的修辭手法。D兩首詩語言自然,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