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再別康橋》教學設計_第1頁
第六課《再別康橋》教學設計_第2頁
第六課《再別康橋》教學設計_第3頁
第六課《再別康橋》教學設計_第4頁
第六課《再別康橋》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再別康橋教學設計孫桃藍【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詩詞。2理解詩詞意境,領悟詩詞主旨。(重點)3了解詩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把握詩詞的“三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難點)【教學準備】教學PPT,再別康橋音頻與視頻。【教學課時】一個課時【教學過程】一、 明確本課學習目標PPT展示,學生齊讀,教師講解重點和難點。二、 新課導入圖片導入(用徐志摩與劍橋大學的圖片帶領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導語:2008年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國王學院為中國詩人徐志摩立了一塊詩碑,詩碑鐫刻著再別康橋的前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和后兩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近年,劍橋大學的校友期

2、刊上,又在封二刊登一篇題為“劍橋史上最著名的中國校友”的文章。可見,徐志摩對于康橋的意義是非比尋常的,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再別康橋。三、知人論世1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云游等。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詞的風格。(PPT展示,學生自主介紹,教師點評、補充。)2.創作背景:1928年,徐志摩終于再次踏上康橋,康橋端秀依舊的景物觸及了詩人的性情。身與靈同返舊地,心與物的相撞轉化為美的遇合,詩感降靈了,久久的思戀和泉泉的靈氣,終于在康橋夢一般中發出輕輕的嘆息,一曲再別康橋如行云流水,應運而生。四、字詞積

3、累1.字音河 畔( pàn ) 蕩 漾( yàng ) 青 荇( xìng ) 榆 陰( yú ) 揉 碎( róu ) 浮 藻( zo ) 長 篙( go ) 漫 溯( sù ) 斑 斕( lán ) 笙 簫( shng xio )2.詞義青荇:即荇菜。浮藻:浮在水面上的藻類植物。漫:悠閑,不受約束。溯:逆水而上。五、課文朗讀1.播放再別康橋的視頻,讓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2初讀詩詞,把握節奏與情感基調。(1)欣賞配樂詩朗誦,體會朗讀節奏和語氣,反復朗讀。明確:句式:四行一節(整齊)。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語氣:舒緩、

4、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2)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結合第一節詩句,體會詩詞的感情基調。明確:第一節中三個“輕輕的”體現出一種難舍難分的情感。本詩的感情基調:輕柔纏綿而略帶淡淡哀愁。表達了作者依依惜別的深情。3朗讀詩詞,概括每節詩的內容,梳理詩詞結構。明確:第一節: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別康橋時的情景。第二節:寫岸邊柳樹倒映康河的情景。第三節:寫康河的水草。第四節:寫榆陰下的清潭。第五節:詩人流連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第六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第七節:呼應開頭。六、合作探究(一)朗讀課文,理解詩詞意境,把握主旨情感。1詩詞離不開“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明確: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

5、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境)。2這首詩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詩中的意象分別是哪些?明確:云彩、金柳 、青荇、柔波、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物象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就是詩詞的意象。)3小組討論,詩中選擇這些物象有什么作用?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營造出一種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個體,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

6、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4詩詞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詩人通過對康橋美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康河的依戀、沉醉和喜悅之情,體現了對母校的深情厚愛和離別時的愁腸百結。(二)把握修辭手法的運用。詩中靈活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小組討論并找出兩種修辭手法并說明其作用。明確:比喻:把河

7、畔的金柳比作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賦予尋常事物以炫目的美麗,更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疊詞:詩首寫久違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像是怕驚醒了一個美好的夢。連用三個“輕輕”作疊詞,突出了詩人對康橋的惜別深情。反復:詩人有意識地重復使用“悄悄”等詞語,情感有了呼應,音律上形成回環,詩人惜別時細膩的情感得以表現。頂針:第六節兩處“沉默”,形成首尾連珠的效果。這種串聯,讓人有無邊的遐思。想象:面對康河,在詩人馳騁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甚至要泛舟尋夢去滿載一船星輝,也是詩人自在生命的熱烈追求。七、細節探究1、詩人為什么用“輕輕”、“悄悄”來描繪他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呢?明確:表露出詩人

8、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康河給詩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寧靜與和諧,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即使是揮揮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點的喧嘩去驚擾康河的寧靜。2、詩開頭一節與結尾一節能否互換?明確:不可以。“輕輕”放在第一節為全文定下輕靈、瀟灑的調子,為下文抒寫自己對母校“彩虹似的夢”作鋪墊。而“悄悄”放在最后,與上一節中的“沉默”相呼應,開頭“輕輕”重在表達來時的歡欣愉悅,結尾“悄悄”重在表達去時的黯然神傷。3、本詩體現了新月派詩歌風格,具體表現在哪里?討論,賞析“三美”。再別康橋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意象)、建筑美(結構)、音樂美(韻律)。1)繪畫美,指詩的語言多選

9、用有色彩的詞語。請大家從詩中找出這類詞語并賞析。明確:全詩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2)建筑美,指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詩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明確:本詩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為六字(夾雜八字),于參差變

10、化中見整齊,有種建筑美。3)音樂美,是對詩詞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詩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明確:全詩七節,從整體上看,用韻一致,但每節用韻基本相同。通篇章節錯落有致,誦讀時,自然會有一種旋律感、音樂美。八、課堂寄語少年是詩,青春如歌.讓我們來讀詩吧!讓心靈徜徉在詩歌的花園,讓思緒飛揚在繆斯的殿堂.含英咀華,化育靈魂,提高你的文學素養,綻開你生命的純美之花!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布置 1、抄寫字詞積累(教材P35)。 2、完成第六課學法大視野(17-20)【教學反思】再別康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離別詩。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從了解作者和背景開始導入課文,注重利用意象分析讓學生感受詩人的那種淡淡的離別之情。2.讓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來把握詩詞的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感知詩人的情感,通過誦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