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積累與運用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青島依山傍海,風景宜人,花團錦簇(cù)的中山公園、幽靜如畫的八大關、古色古香的劈柴院……秀麗的景色真是讓人目不遐接。B.有教養的人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léi),有教養的人懂得恪守時間。C.他時而激情滿懷,時而義憤填膺(yīng),有時熱烈激動,有時雄辨過人。D.聞一多從唐詩下手,目不窺(kuī)園,足不下樓,歷盡心血,幾年辛苦,凝結成《唐詩雜論》的碩果。2.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演員甄子丹憑借電影《笑太極》出道,因《葉問》這部電影而聲名鵲起,被圈內人士譽為新一代的“功夫之王”。B.堅持穩中求進的核心是穩政策、穩預期,“穩”是基石,“進”是目標,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C.學術不端行為有個人的投機原因,而一些學校和科研團體也是急功近利,默許甚至鼓勵科研人員不擇手段。D.內地的援藏干部表示,我們一定會對藏區人民鼎力相助,讓藏族同胞早日脫貧,圓滿完成這次的援藏任務。3.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注音和畫線詞語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當他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母校,駐足端祥,觸景生情,不禁(jìn)潸(shān)然淚下。B.祖逖率部北伐,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戰功顯赫(hè)遭到朝廷忌憚(tán),最終,困于東晉朝廷明爭暗斗憂憤而死,北伐大業也功敗垂成。C.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zī)孜不倦(juàn)地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D.逆(nì)境給人磨煉的機會,只有經得起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ráo)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有些人一旦患得患失,就不愿再冒風險放手一搏。B.王小波是當代較有影響的作家,他的雜文對社會時弊的議論更是惟妙惟肖。C.如果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聽了他這番告白后,大伙兒面面相覷,不知怎么應對才好。5.下列句子中,修辭方法運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見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嬋娟”中“嬋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冊”。B.“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灰色樹影。”一句中的“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C.“這時雨也并不可怕,因為你渾身的毛孔都熱得張開了嘴,巴望著那清涼的甘露”一句中將“毛孔”比作“嘴”,很形象。D.設問在句中起強調的作用,比如“可我為什么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里面并沒有多少雅味,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6.仿照南唐男舞陶俑的展品介紹,請你為擊鼓說唱陶俑寫一個展品簡介。7.默寫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關山度若飛。(北朝民歌《木蘭辭》)苦將儂,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滿江紅》)______________________嬌兒惡臥踏里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了卻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飲酒其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當人們說到豁達地看特世事變遷,新舊更替時,你會想到的古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閱讀《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_______和_______。下列民間故事不是《二十四孝圖》范疇的是:(________)A.臥冰求鯉B.郭巨埋兒C.聞雞起舞D.老萊娛親二、閱讀9.古詩詞閱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賓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選擇對詩歌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A.這首詩將塞外雪景寫得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別這一主題。B.“北風卷地白草折”將正面與側面描寫結合,狀寫風勢之猛,暗示環境的空曠、荒蕪。C.“愁”字既寫當時天氣狀況,又為后文離別分手做了暗示,隱約透露詩人的擔憂。D.“歸客”指即將回京的武判官。“胡琴琵琶與羌笛”讓人聯想到宴會上的歡樂氣氛,及送別的愉悅心情。2.詩歌中畫線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請結合詩歌內容進行賞析。10.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謂秦王曰:“臣竊惑王之輕齊、易楚,而卑畜韓也。臣聞,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不忿,故能從鄰。今王廣德魏,趙而輕失齊,驕也;戰勝宜陽,不恤楚交,忿也。驕忿非伯主之業也。臣竊為大王慮之而不取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與終。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瑤殘范、中行,圍逼晉陽,卒為三家笑;吳王夫差棲越于會稽,勝齊于艾陵,為黃池之遇,無禮于宋,遂與勾踐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勝齊,制趙、韓之兵,驅十二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齊。三者非無功也,能始而不能終也。”[注釋]:①秦王:指秦武王。②《詩》:即《詩經》。③智伯瑤:又稱智襄子,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晉國貴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趙、韓、魏三國。⑥梁君:指梁惠王。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鮮克有終(________)卒為三家笑(________)2.翻譯下面句子。臣竊惑王之輕齊、易楚,而卑畜韓也。三者非無功也,能始而不能終也。3.選文中,進諫者向秦王提出了哪兩條忠告?4.從個人成長角度,談談讀文后你獲得的啟示。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在“無紙時代”,讀紙質書祝勇①現在,讀紙質書的人少了,手機閱讀者卻在增加。對此,寫書的人感受最深,因為書的發行數早已不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壯觀。對于一位寫作者嘔心瀝血的文字,人們已經無暇顧及,這將寫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尷尬位置,高純度的文本也日益變成寫作者的“獨語”。②“書”這個詞,原本是指一本具體的書,就是《尚書》——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集,后來意義變寬,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們去掙扎、奮斗,因此,一部手機,就是一個高濃縮的書房,在見縫插針的地鐵里讀一讀手機上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溫暖的撫慰。現在手機上的書算不算書,我不知道。假若讓我決斷,我認為手機上的書不叫書,只有紙質書才是書。我認同手機閱讀的便捷,同時擔憂手機閱讀的輕淺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載體的變遷,必定帶來內容的變化。當年我們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銅、竹簡、布帛、紙頁上不斷轉移,與之伴隨的必定是語言和內容的變化。比如青銅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簡的,所記內容也一定是國家大事,所謂“祀”與“戎”,也就是祭祀和戰爭。當文字轉移到紙頁上,化作詩詞、書札、文章,書寫才自由自在,才成為一種均等的權利,抒情、議論也才成為可能,并蔓延出燦爛的文學史,有了我們浩大、輝煌的紙上文明,像王羲之《蘭亭序》、李白《上陽臺帖》、蘇軾《寒食帖》,還有9億字的《四庫全書》。③當書從紙頁轉移到電子屏幕上,改變的絕不僅僅是外殼,而是思維方式和傳播方式。網絡呼喚點擊量,因此造就了“標題黨”,而一些沉靜的、意蘊深藏的文字,顯然是不適合手機閱讀的。手機的書庫中當然也可以下載各類經典,但有誰會在手機上讀黑格爾、韋伯、陳寅恪、錢鐘書?④有人說,紙的時代已然過去,就像甲骨時代、青銅時代終將過去一樣。但我仍頑固地認為,紙質書的時代不會消亡。⑤文字需要閱讀,文化則需要撫摸、感受、相融。我們的文字,從來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碰觸到的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顯示屏,更應該是溫潤的紙頁——那是我們的文化,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從自然中來,帶著生命的氣息,牽動著漢字的呼吸筋脈,與我們的生命血乳交融。⑥“中國最美的書”“世界最美的書”,都依托紙而存在。書的藝術,實際就是紙的藝術。抽去一張紙,美就會被抽空,文化也會被肢解。⑦當然,我們還沒有到悲觀的時候。我們看到,書店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斷進駐黃金地段。像誠品、言幾又、方所、西西弗這些品位高尚的書店也不斷刷新著我們對書店的老印象,讓閱讀和選購變得更加輕松、時尚和舒適,在書店里翻書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最近為拙著《故宮的隱秘角落》與讀者面對面交流,我驚訝地發現,來聆聽我回溯歷史、講述故宮的,居然多是年輕讀者——在電子時代長大的一代,對閱讀,尤其是紙質書的閱讀,竟然有著天然的好感。⑧讀紙質書,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因為這樣的閱讀,讓我們的思想沉靜、深入,體驗文明的純美與輝煌。這樣的閱讀是可貴的,哪怕只有短短幾分鐘。(選自2017年4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1.在作者看來,手機閱讀有什么優點和缺點?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詞?3.第③段中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為什么堅定地認為“紙質書的時代不會消亡”?12.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小心涂改液傷著你①目前,涂改液已經成為使用率較高的學生文具。據調查,大中城市中小學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學生的使用比例則高達95%以上。書寫出現差錯時,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錯誤,確實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識到它散發出的十分刺鼻的氣味對人體有害?②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學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學生在一位化學教授的幫助下,先后兩次對涂改液的成分進行了測定,發現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等物質。據專家介紹,它們非常容易揮發游離于空氣中。一旦被人吸入,會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組成發生變化,影響神經系統,使人頭疼、惡心,吸入量過大,會危及生命。③為了驗證涂改液的危害程度,這三名中學生又找來六只小白鼠,分三組做了對比模擬實驗。他們將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三種試劑的棉花,放入兩組小白鼠的籠子邊上。試劑用量大的一組,只5分鐘小白鼠就驚慌、抽搐而死;劑量小的一組,每天試驗5-8分鐘,與剩下的一組對比觀察。五天中,實驗組小白鼠的驚慌不安日益嚴重,進食減少,動作遲緩,體重下降,與對比組小白鼠體重連日增加形成明顯對比,停止試驗15天,慢性中毒現象逐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④最近,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市場上銷售的79種牌號的涂改液進行了檢測實驗。檢測結果表明,全部樣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種有毒物質,并散發出刺鼻氣味。實驗證明,這類物質吸入人體內或粘在皮膚上,會危害人體健康,進入大氣層后還會破壞臭氧層。因為涂改液必須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揮發的特點,所以盡管作為涂改液溶劑的鹵代烴和苯系物對身體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適替代物之前還要沿用,因此,短時間內國內市場上的涂改液成分不會有大的改變。⑤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加強自我保護,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③段中加點的“逐漸”一詞可以刪掉嗎?為什么?13.傳統文化的“傳”與“承”葛劍雄①在激蕩社會變革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空前嚴峻的傳承危機。②因為面臨危機,所以需要傳承。今天,我們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我認為,“傳承”分為“傳”和“承”兩個部分。“傳”就是記錄、保存、延續。對于傳統文化,“傳”就是將其盡可能地原樣保存下去。“傳”的實質,就是盡可能使它延長,盡可能使它符合原來的內容。③“傳”是無條件的,不需要進行選擇,也不需要考慮它有用沒用,盡最大可能先保存下來再說。我們這樣講,有人會問,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動的傳統文化,該不該保護?也要保護。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希特勒當年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現在就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那么一個罪惡的地方,為什么還要把它作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留存呢?因為它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如果這個集中營不保存下來,后人便不能夠通過它真切地感受那段歷史,了解人性還能惡到那種程度。④進一步思考,我們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強,比如金字塔的產生、瑪雅文明的興衰,今天我們仍無法用科學進行解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這些智慧我們今天可能還無法理解,甚至以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如果讓傳統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們就永遠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機會。這也是我們建議把傳統文化先盡量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事實上,有些國家在這方面做得不錯。⑤目前,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功利性。以非遺為例,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可以拿到市場上換錢的,我們對它就比較熱心,反之則比較冷漠。這樣一來,有現實利用價值的非遺可能會得到較好的保護,而暫時沒啥實際用處的非遺便會無人問津。另外,一些非遺傳承人,為了在市場上賺錢養活自己,往往會隨意改變非遺的內容和形式,以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這種保存也是不周全的。在傳統文化的保存上,我們可以向一些國家學習。⑥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是人類記憶和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同時可能蘊含著今人還無從知曉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基礎而正面臨消亡的危機,所以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盡最大可能地把傳統文化先保存下來,這就是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傳”。——選文有刪改1.第⑤段中加點詞“它”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2.(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圍繞傳統文化的“傳”,依次寫了“傳”的基本含義、“傳”的實質__、____________等內容。聯系全文,作者表達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3.請簡述第③段、第④段兩段不能互換的理由。4.有人認為本文的題目有問題。請說說你的觀點,并且簡述理由。三、語言表述14.2017年8月11日,一張四川九寨溝地震救援現場的照片紅遍網絡,刷爆朋友圈;亂石飛瀉處,眾人逃離時,一位武警戰士卻朝著避難的人群相反的方向沖向塌方地段救人。請你給這張照片寫一段解說詞,為這位戰士的英勇行為點贊。(要求:10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四、寫作15.題目:我渴望再次出發要求:①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校名、姓名等,請用A老師、B學校、C學生等字樣代替)③不得抄襲,也不能抄用本試卷中的材料。④請注意字跡端正,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1、B【解析】
A目不遐接——目不暇接。C雄辨—雄辯。D歷盡心血——瀝盡心血。2、D【解析】
A項,聲名鵲起:形容名聲迅速提高。使用正確。B項,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使用正確。C項,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正確。D項,鼎力相助:敬辭,指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用于請托或表示感謝時。對象用錯。3、C【解析】
A端祥——端詳,不禁(jīn)。B憚(dàn)。D不撓(náo)。4、B【解析】
B.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非常逼真傳神。運用對象錯誤。5、C【解析】
C“將‘毛孔’比作‘嘴’”修辭方法類型分析不正確。“因為你渾身的毛孔都熱得張開了嘴,巴望著那清涼的甘露”是擬人修辭手法,不是比喻修辭手法。這里是從修辭角度來對語言進行賞析,學生應了解常用修辭的特點及作用。如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排比: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對比:突出描寫對象的某種特點。反復: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夸張: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對偶:語句整齊、意韻鏗鏘。反問:增強語氣,強烈抒情。學生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6、示例:張口嘻笑,神態詼諧;頭上戴幘,著褲赤足;兩肩高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動作夸張。【解析】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學生要明確,作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一定要認真看圖,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圖中出現的所有的元素都介紹清楚。描述圖片注意抓住題干要求的重心,重點描述圖片中的對象的特征,內涵等。描述時要生動形象,可以運用一些恰當的修辭,形象地刻畫出陶俑的神態、裝束、形體、舞姿等。7、(1)萬里赴戎機(2)強派作蛾眉(3)布衾多年冷似鐵(4)贏得生前身后名(5)無可奈何花落去(6)欲辨已忘言(7)起舞弄清影(8)自緣身在最高層(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古詩文的能力。此類題屬于基礎題,也是各地中考語文必考題。古詩文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歌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戎”“蛾”“衾”“辨”“畔”都是易錯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8、(1)阿長、衍太太(2)C【解析】
(1)《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阿長、衍太太。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樸善良、愚昧麻木、勤勞)。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2)C“聞雞起舞”出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的故事。與《二十四孝圖》無關。二、閱讀9、1.D2.劃線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繪了沙漠縱橫交錯著無邊風雪的畫面,對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總結;;第二句“愁云慘淡萬里凝”寫了天空中布滿慘淡的陰云,引出詩人為友人長途跋涉而產生的擔憂之情,由此自然轉入下文的送別。【解析】1.試題分析: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依據詩句“愁云慘淡萬里凝”可知,“‘胡琴琵琶與羌笛’讓人聯想到宴會上的歡樂氣氛,及送別的愉悅心情”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故答案為D。2.試題分析: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古詩詞句子的賞析,要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揣摩、推敲語句的妙處。賞析可以從詩句的特色,或修辭,或表達方式,或遣詞造句,或表現手法,或表現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后寫出表達效果。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是景物描寫,從內容看,描繪了大漠無邊風雪的畫面,寫了天空中布滿慘淡的陰云,烘托了人物因離別而傷感擔憂的心情。結構上,“瀚海闌干百丈冰”是對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的總結,“愁云慘淡萬里凝”引出詩人為友人擔心之情,由此自然轉入下文的送別場景的敘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據此理解分析作答。10、1.(1)能夠(2)最終2.(1)臣私下疑惑大王輕視齊國、楚國,蔑視韓國(的原因)。(2)這三人并非沒有功績,只是能善始卻不能善終。3.(1)君主處理國家間關系時要做到不驕不忿。(2)君主行事有始有終才能使國家長盛不衰。4.示例:成長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作風,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個人的持續發展。【解析】1.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的兩個字都是古今異義詞,如“克”:能夠。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竊”:私下。“輕”:輕視。“卑”:蔑視。“始”:善始。3.文言文要點信息的提取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如進諫者向秦王提出的兩條忠告可分析“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不忿,故能從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4.要答好此題,首先要整篇閱讀文言文,要注意議論抒情的語句,充分把握內容,然后歸納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個什么主要觀點。同時注意題干要求,即“從個人成長角度”談啟示。這位無名說客指責秦王外交政策失誤,并指出秦王在個性上的缺陷,要求其應該“勝而不驕、敗而不忿”,并且指出謙虛謹慎、貫徹始終尤其是堅持住后半段、堅持到底才是真正的勝者本色、英雄本色。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謙虛謹慎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作風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良好品質。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譯文:有人對秦武王說:“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輕視齊、楚,而且待韓國就象對待奴仆,極不禮貌。臣聽過這樣的話,勝而不驕是王者作為,敗而不忿是霸主胸襟。勝而不驕,故能服眾;敗而不忿,才能與周圍和睦共處。現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趙兩國的關系,不惜廣施恩德,可卻淡薄與齊國的交往,這可是驕傲的表現;取得宜陽大捷,就疏遠楚國,這是忿怒的原因。驕忿難以成就霸業,臣私下認為大王應當加以深思,不該這樣做。《詩經》上說:‘做任何事情總有個開頭,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終。’因此先王要特別注重善始善終。過去智伯滅掉范、中行氏,又圍攻晉陽以求滅趙,結果為韓、趙、魏三家所滅;吳王夫差把越王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敗齊國,后來在黃池(地名)主持諸侯會盟,對宋無禮最后為勾踐所擒,死在干隧這個地方;魏惠王當年更是盛極一時,伐楚勝齊,使韓、趙屈服,還邀集十二家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馬陵(地名)一役,自己為形勢所迫,素衣布冠為秦所囚。這三人當初都建有赫赫戰功,只因不能將謹慎貫徹于始終。11、1.優點:方便快捷;容量很大。缺點:輕淺化,不能用于閱讀一些沉靜的、意蘊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見縫插針地進行閱讀,閱讀內容通常短小零碎。2.不再受書寫材質的束縛,文字不再要求精簡,內容不再限于國家大事,文字的形式變得豐富(可以創作詩詞、書札、文章等),表達方式變得多樣(可以進行抒情、議論),書寫變為自由自在。3.舉例論證。論證了手機不適合閱讀沉靜的、意蘊深藏的文字這一觀點,進而論證了手機閱讀改變了思維方式和傳播方式的觀點。4.紙質書是文化的承載和傳遞者;紙質書具有藝術的美,書依托紙而存在;書店的增加,方便了紙質書的閱讀和購買;年輕讀者對紙質書有天生的好感。【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根據第二段中的“一部手機,就是一個高濃縮的書房,在見縫插針的地鐵里讀一讀手機上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溫暖的撫慰。”可知手機閱讀的優點是方便快捷,容量大。根據“我認同手機閱讀的便捷,同時擔憂手機閱讀的輕淺化和碎片化。”可知手機閱讀的缺點是輕淺化和碎片化。2.本題考查對文章重點詞語的理解。回答此類題目時,應該結合原文,要分析出里面的引申義和比喻意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結合文中“當文字轉移到紙頁上,化作詩詞、書札、文章,書寫才自由自在,才成為一種均等的權利,抒情、議論也才成為可能,并蔓延出燦爛的文學史,有了我們浩大、輝煌的紙上文明”理解分析,“均等”指不再受書寫材質的束縛,文字不再要求精簡,內容不再限于國家大事,可以創作詩詞、書札、文章等,可以進行抒情、議論,書寫變為自由自在。據此整理作答。3.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和引用論證。細讀第三段劃線句可知,這是一個具體的例子,所以是舉例論證。這種論證方法一般是為了具體有力的證明作者的某種觀點。結合本段語境可知,這處舉例是為了證明手機閱讀改變了思維方式和傳播方式的觀點。4.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根據第五段中的“文字需要閱讀,文化則需要撫摸、感受、相融。我們的文字,從來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可知紙質書是文化的傳承者。根據第六段中的“書的藝術,實際就是紙的藝術。抽去一張紙,美就會被抽空,文化也會被肢解“可知紙質書具有藝術的美,是書的依托。根據第七段中的“像誠品、言幾又、方所、西西弗這些品位高尚的書店也不斷刷新著我們對書店的老印象,讓閱讀和選購變得更加輕松、時尚和舒適,“可知因為書店的增加,方便了紙質書的閱讀和購買。根據第七段中的“居然多是年輕讀者--在電子時代長大的一代,對閱讀,尤其是紙質書的閱讀,竟然有著天然的好感。“可知年青的讀者對紙質書有天生的好感。12、1.邏輯順序2.列數字,準確地說明涂改液已經成為使用率較高的學生文具。3.“逐漸”一詞不能刪去。“逐漸”說明了慢性中毒現象消失需要一個過程,它體現了說明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解析】1.試題分析:試題分析:分析文章使用的說明順序,要從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準確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說明了什么,又說明了什么,接著再說明了什么,把每一個部分簡要概括出來,然后從概括出來的提綱中分析作者說明的思路,從而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本文首先引出說明對象“涂改液”,并指出涂改液的使用頻率較高,接著介紹涂改液給人身體帶來的危害,最后呼吁最好不要再使用涂改液。這樣看來文章使用的就是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據此可填寫作答。2.試題分析: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等。各種說明方法的目的都是為更準確、更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作答時可根據標志性語言判斷說明方法類型,結合上下文及該段的說明中心,分析其說明作用。從第1段中的“80%”“95%”列舉的數據可知,第①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涂改液”已成了使用率較高的學生文具這一特點。3.試題分析:考查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解答方法:①表態(一般不能刪)。②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③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④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語句“慢性中毒現象逐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中的“逐漸”一詞,是“漸漸”的意思,說明了慢性中毒現象消失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消失的。若去掉,則表明立即消失了,這與客觀事實不符,“逐漸”一詞的使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3、1.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或者拿到市場上換錢的非遺(有現實利用價值的非遺)2.“傳”的重要原因“傳”的主要問題我們要無條件地,盡最大可能地把傳統文化保存下來。3.第③段主要講了“傳”的重要原因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第④段講“傳”是因為有些傳統文化包含了我們目前無法理解的古人的智慧。根據第④段首句“進一步思考”(或者末段首句“不僅……而且……”)可見,后者以前者為前提,兩者是遞進關系。4.本文題目要求文章既從傳統文化的“傳”的角度展開,也要從“承”的角度展開,并且要適當關注兩者的關系。本文只講“傳統文化的‘傳’”,文題并不準確。【解析】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句子中詞語指代內容的理解。在解答代詞指代內容的題目時,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詞、上下句、上下段的語意及關系。根據文章內容,“我們對它就比較熱心”的中它指的是句前的“可以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可以拿到市場上換錢的(非遺)”或后一句的“有現實利用價值的非遺”。2.試題分析:(1)考查梳理文章的內容和概括能力。閱讀文本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合并敘寫同一內容的語段,理清故事情節,采用“對象+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根據文章內容,作者圍繞傳統文化的“傳”,依次寫的內容是:第2段是“傳”的基本含義;第3段寫“傳”的實質;第4段寫“傳”的重要原因;第5段寫“傳”存在的問題。據此可填寫作答。(2)此題考查提煉或概括議論文的主要觀點的能力。論點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見解或主張,能夠統攝全文。有的文章題目就是論點;有的則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還有的論點則需要結合論題、論據等內容進行概括。本文在依次闡述了有關“傳”的內容之后,在文章的結尾,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盡最大可能地把傳統文化先保存下來,這就是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傳”。3.試題分析:考查論述層次的嚴密性。首先要理解兩段文字之間的關系,然后判斷作答。文章第3段主要講了為什么還要把它作為文化遺產加以保護留存——“傳”;第4段重點講“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這些智慧我們今天可能還無法理解,甚至以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再根據第4段首句“進一步思考”可知,兩個語段之間是遞進關系。因此說,這兩個段落是不能互換的。據此理解作答。4.試題分析:考查題目與內容的關系。議論文標題有四種類型:(1)標題就是中心論點;(2)標題提示論述范圍;(3)標題揭示論題;(4)標題表示論述對象。不論哪一種都多多少少有點明中心論點的作用,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于人們準確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本文的標題“傳統文化的‘傳’與‘承’”,應該涉及到“傳”和“承”兩個方面,但是文章只講了傳統文化的“傳”,并沒有闡述“承”。所以說這個題目是有問題的。據此理解作答。三、語言表述14、示例:地動山搖之際,人心惶惶之時,如旋風一般,人民子弟兵出現了!在別人奔向安全的時候,你卻向危險靠近。作為軍人,你義無反顧地沖在災區的最前線,用自己的危險換取別人的安全。大災顯大愛,危難見英雄,為你點贊,最美逆行人。(答案開放,解說符合照片內容,語言流暢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擬寫解說詞的能力。解說詞是對人物、畫面、展品或旅游景觀進行講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六校第二次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商丘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朝鮮語口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灌南縣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練習題二(全國卷I)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名師聯盟2025年高三一輪復習質量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洛陽師范學院《企業沙盤模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試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建筑與裝飾工程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山東名校考試聯盟2025年高三4月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答案
-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軟件設計說明書
- DB4331T 7-2024 農村社區社會工作室建設與服務
- 香港外匯管理制度規定
- 2023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南開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磁粉探傷工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婚姻保證忠誠協議書
- 工信委選調試題及答案
- GB/T 17591-2025阻燃織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