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兩江新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重慶市兩江新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重慶市兩江新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重慶市兩江新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重慶市兩江新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下期期末抽測七年級語文試題(全卷共四個大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意事項:1.試卷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不得在試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認真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3.考試結束,由監考人將試題卷及答題卡一并收回。一、語文知識及運用(30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4題。今年,革命歷史題材劇《追風者》熱播。該劇聚焦20世紀30年代驚心動魄的金融戰場,以小人物魏若來在迷máng()中找尋正確救國道路為主線,讓觀眾跟隨這名金融新人的“滬漂”奮斗史,感受有志青年何以“長風破浪”。從一名血氣方剛的夜校畢業生,到我黨經濟戰線上獨當一面的金融工作者,魏若來不斷追尋,不斷成長【甲】觀眾從這位民國“00后”的身上,看到了一股由才華、理想、擔當匯聚出的澎湃()力量:他的信仰源泉來自對國家熾()熱的愛,認為“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乙】他兼具膽識、智商,考場遭遇大火,他不僅做完筆試,還救下了所有人;他擁有堅rèn()、剛強的意志,在浩浩蕩蕩的時代背景下,相信“乘長風者破萬里浪,你們所看到的貧瘠土地只要給予時間和耐心,一定會長成足以支撐世界的經濟良田”……作品主創表示:“魏若來這個名字,象征著‘若有未來’。那個年代的‘00后’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未來呢【丙】若有未來,必是因為他們用智慧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嶄新而美好的未來。”1.填寫文段中空缺的字音、字形。(4分)迷máng()澎湃()熾()熱堅rèn()2.文段中畫線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3分)A.驚心動魄B.血氣方剛C.浩浩蕩蕩D.可歌可泣3.在【甲】【乙】【丙】三處分別填入標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甲】,【乙】,【丙】。B.【甲】?!疽摇?【丙】?C.【甲】,【乙】;【丙】。D.【甲】?!疽摇?【丙】?4.在你心目中,何為信仰?請仿照畫線句子,再續寫兩句。(4分)信仰穿越百年,燭照奮斗之路。它是戈壁荒漠不懼風霜的堅守;;。5.整本書閱讀(7分)(1)讀完《海底兩萬里》后,同學們以“尋‘奇’之旅”為主題制作了四張讀書卡片,其中信息正確的一項是()(3分)最奇妙的航海裝置潛水艇“鸚鵡”號注:也叫“諾第留斯”號最奇特的船長最驚險的奇遇經歷之一最神奇的現代科技元素ABCD(2)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磨難,對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于強者則是生發壯志的泥土?!闭堃浴恶橊勏樽印贰逗5變扇f里》中的人物為例,結合具體情節,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6.綜合性學習(9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敝袊酥匾暭?、忠于國,家國情懷扎根在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學校將開展以“家·國·情”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1)【家】仿照示例,請為“孝親敬老,傳承家風”主題展板再設計一個欄目。(2分)欄目一:讀詩詞明孝道欄目二:欄目三:訪名家談孝義(2)【國】在愛國詩文朗誦會上,學校朗誦隊朗誦了光未然的《黃河頌》,接著,語文組全體老師將朗誦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請你給這兩個節目寫一段串詞。(要求:銜接自然,富有感染力。)(4分)(3)【情】活動最后,同學們擬寫了一幅對聯表達祝福祈愿。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下聯的一項是()(3分)上聯:家國情懷鑄千秋偉業基石下聯:A.萬里藍圖夢錦繡民族復興B.民族復興繪萬里錦繡藍圖C.萬里藍圖繪民族復興錦繡D.民族復興夢萬里藍圖錦繡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一)古詩文積累(10分)7.根據提示填空,補充古詩文。(10分,每空1分)唐詩主情,宋詩尚理。唐代詩人以情入詩,深情動人。李白用“(1),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表達故園之戀;岑參以“馬上相逢無紙筆,(2)”(《逢入京使》)抒寫懷親之思;“(3),彈琴復長嘯”(《竹里館》),王維借樂聲傳遞寧靜淡泊之心;“商女不知亡國恨,(4)”(《泊秦淮》),杜牧借歌聲抒發深切擔憂之情;“可憐夜半虛前席,(5)”(《賈生》),李商隱托古諷今,寄寓懷才不遇之感。宋代詩人以理入詩,妙喻醒人。“(6),一山放出一山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這是楊萬里行走在萬山深處,領悟的生活真意;“(7),(8)”(《游山西村》),這是陸游身處困境豁然開朗,得出的人生思考;“(9),(10)”(《登飛來峰》),這是王安石高瞻遠矚,帶來的深刻啟迪。(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15分)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A.“字平如砥”中的“砥”,根據其偏旁是“石”,可推測其意與“石頭”相關。B.“持就火煬之”中的“就”,以成語“功成名就”來印證,可知其意為“實現”。C.“木理有疏密”中的“木理”,運用組詞法,可解釋為“木頭的紋理”。D.“每字為一印”和“若止印三二本”中的兩個“印”字詞性不同,意思也不同。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2)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4分)A.本文選自《夢溪筆談》,該書是古代筆記體裁著作,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等多方面。B.活板的制作、印刷的過程可以簡要概括為:刻制活字模→排版、制版→印刷→拆版及活字模存放。C.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地太軟,且不宜用“火煬”。D.從表達方式上看本文是一篇說明文,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11.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分析古人智慧的具體表現。(4分)【鏈接材料】凡河濱有制筒車者,堰①陂②障③流,繞于車下,激輪使轉,挽水入筒,一一傾于枧④內,流入畝中。晝夜不息,百畝無憂。不用水時,拴木礙止,使輪不轉動。(選自宋應星《天工開物·乃?!?[注]①堰:擋水的堤壩②陂:筑堤③障:阻擋④枧:引水的渡槽或導管。三、現代文閱讀(40分)(一)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12~16題。(20分)折耳根的芳香皮敏①布谷鳥從頭頂的天空掠過,叫聲高遠而悠長。香椿把積攢了一冬的力量與熱情,搖晃在崖壁、坡頂上。對于世代生長在川渝村莊的人們來說,篤定地確認春天的到來,是眼見成片的油菜花染黃了整個田野,以及在田埂和山崗游走的當口,眼里突然燒進來的一串如火如霞的植物。這種能佐食入藥的物種,我們這些粗糙的毛頭小孩,最初并不知道它們的妙處。怎么瞧,它們都與我們長在腦袋兩側的耳朵相去甚遠,可村里的老人們偏偏要把它們喚作———“折耳根”。②“去撬折耳根了”“大雁坡好多折耳根,快來哦”……這些順耳的聲音在空中一路顛簸,最后撞入我們的耳蝸。我們接住大人遞過來的器具,呼朋引伴,一窩蜂地挎著籃子、背上背簍出了門。那些赭紅的植物就像神秘的引線,一路扯著我們的腳丫。我們上山、下溝,再上坡,再下坡。走著走著,我們也像那些赭紅的植物一樣,散落在田間地頭,東一個,西一個,彎著腰的,低著頭的,趴著身的。我們只管走走停停,打打鬧鬧,仿佛那些春日是平白溢出來的——是多余的贈送。③至于采在我們手中的植物的最終命運,它們是否算得上村莊的一道美食,我們并沒有多去關心。我們一只手捏著它們,撫著它們的莖葉,探尋它們深埋土里的根。然后扶著它們的葉和莖脈,連同呼吸到第一口氣的泥土,一并扯出來、撬出來、拱出來。然后,我們的筐里簍里,就不只是赭紅了。很快有了白,一掐就破的白;也有了粉,低首含羞的粉;還有了青,天蒙蒙亮時云朵的青。還有些好看的色彩,它們就那么相安無事地共存于那些植物的同一枝葉上、莖上、須上。背簍里,折耳根的芳香越來越濃,不知不覺閘,黃昏的幕布盛大而寧靜地張開。我們干脆一屁股坐在那些芳香的一側,把頭仰起來,任萬千條金燦燦的光線在我們周圍不動聲色地鋪開。④此時,我們的小名被長輩們隔著一個坡喊上一嗓。我們往背簍里瞧,內心掂量這收獲足以對得起一下午的時光,就放開手腳,只管嬉笑、追逐和玩鬧了。丟了器具,放了簍筐,去田里摸魚,沿著溝渠穿梭奔跑,就這樣行走在如煙的金色里。⑤玩樂之后,便要將折耳根送回家中。有時貪玩回去晚了,外婆擔心安危,免不了要沉下臉斥責一番。外公那時身體尚無大礙,只是他的喉嚨里似乎常年燒著一鍋沸水。這種時候他總樂呵呵地跳出來解圍。他探出雙手,嘴里嘖嘖有聲,把我一下午的成果從背上或臂彎里利索地取下來,笑呵呵地攬在懷里,仿佛攬著一個嬌嫩的孩子。外婆或許看出了外公的心思,她不再言語,神色輕松下來。還沒到開燈的時候,就著房頂亮瓦里擠進來的最后幾縷光線,外公精瘦的身體開始圍著那些植物轉,騰挪移轉間,那些植物經過油鹽醬醋和蔥蒜的加持和浸潤,鮮亮起來,大大方方擺在了灶沿上。⑤灶膛里的火才引燃,晚飯離煮熟尚需一段時間,但我們已齊齊舉了箸,立于灶邊,開始提前享受折耳根的美味。它們當然也是可以放進鍋里和粥一起煮烹的,那是另一種無法拒絕的氣味,但外公似乎更偏愛簡易的吃法。那些植物在他嘴里,發出清脆的聲響。隨著嘴角的翁動,我看見外公的臉龐在黑暗中發出晶瑩的光來。⑥我坐在外公的目光里,也學著他,翕動嘴角,細細咀嚼,把自己籠罩在折耳根的芳香里。村莊的夜幕正在降臨,外婆埋下身子,在灶后拾起又一把干爽的柴火。我默默地等待著外婆抬起頭,等待著灶火照亮她臉龐的那一個溫馨的瞬間。而那時,那些春天的植物香,還彌漫在我們周圍,久久不肯消散。(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4月29日第20版有刪改)【散文·脈絡】12.請根據文章內容,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3分)(1)(2)(3)【散文·表達】13.結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里的問題。(5分)(1)我們只管走走停停,打打鬧鬧,仿佛那些春日是平白溢出來的——是多余的贈送。(理解加點詞的含義)(2分)(2)他探出雙手,嘴里嘖嘖有聲,把我一下午的成果從背上或臂彎里利索地取下來,笑呵呵地攪在懷里,仿佛攪著一個嬌嫩的孩子。(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品析句子)(3分)【散文·風格】14.班級將舉行“一詞薦文”活動,你會選擇下列哪個詞語向同學們推薦本文?請結合文本闡述理由。(4分)A.憂傷B.溫情C.幽默【散文·意蘊】15.本文意蘊豐富,圍繞著折耳根,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多種感悟,請結合全文內容分析。(5分)1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A.題目《折耳根的芳香》,點明了折耳根這種植物獨特的味道,還蘊含著深厚的情感意味。B.開篇對春季景物的描繪,呈現出蓬勃的生機,也自然地引出了描寫對象——折耳根。C.本文雖然只從視覺上描寫了折耳根,卻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觀察細致,描寫細膩。D.文章結尾展現了一幅“我”與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溫馨生活場景,余韻悠長,令人回味。(二)閱讀下面的傳記,完成17~21題。(20分)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潘彩霞①北京西城察院胡同,一座四合院寧靜安詳,水荷菡萏映襯著日影,充滿了詞的意境。一個小女孩正低聲吟誦,她就是后來的詩詞大家葉嘉瑩。②葉嘉瑩自幼對詩詞興趣濃厚,十一歲起便開始寫絕句小詩。窗前的秋竹、階下的紫菊、花梢的粉蝶,都被她寫進了稚嫩的詩篇。不久,全面抗戰爆發,淪陷區的生活無比苦悶,從詩詞中她找到了精神的安慰。③十七歲那年,葉嘉瑩考入大學不久,母親病逝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初嘗人世無常,將悲痛都寫進詩詞:“愁苦最憐墳上月,惟照世人離別?!崩蠋燁欕S批道:“太凄涼,年輕人不宜如此?!雹茴欕S是詩詞名家,他講謝靈運、王維的自然情懷,也講杜甫、辛棄疾的憂國憂民,這些都深深觸動了葉嘉瑩的心靈。她追隨顧隨,立下了對詩詞的終生志向,并以清代詞人陳維崧的別號“迦陵”為筆名,開始發表詩作。⑤大學四年,正是抗戰最艱難時。A.大街上,日本兵喝醉酒唱著歌,開著卡車呼嘯而過,國難家仇令人悲憤不已。但只要關進房間,有一盞煤油燈,有一爐火,還有詩詞相伴,葉嘉瑩就能看到光明。她牢記老師顧隨的教誨:“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⑥1945年,葉嘉瑩大學畢業,到女中任教。連年戰亂導致生活艱難,旗袍磨破了,她就找塊顏色相同的布縫補好,坦然去上課。在講臺上,她落落大方,沒有絲毫窘迫感,讀過的詩就是她的底氣。⑦然而,時局變遷,生活再次發生巨變。葉嘉瑩被迫南下結婚,并隨身為國民黨軍官的丈夫前往臺灣。⑧1949年,女兒出生了,當母親的喜悅還未及體會,“白色恐怖”就驟然降臨,葉嘉瑩和丈夫都被捕了。她的自白書上只有教書寫詩,臺灣當局很快釋放了她。天地茫茫,不知謀生何往,唯有顧隨先生的題詞、信件躲過了抄家,跟隨著她。⑨幾年后,丈夫獲釋,葉嘉瑩到中學教國文。B.幾年患難,她身體非常虛弱,但一站上講臺,便神采飛揚,才華和魅力吸引了無數學子的目光。隨后,她被聘請到臺大任教,作家白先勇當時就經常逃課去聽她講唐詩,受益匪淺。⑩葉嘉瑩的詩詞才華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1966年她受邀前往哈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在哈佛,她早上吃兩片面包,中午帶一個三明治,晚上再買一個漢堡包。一日的工作結束,伴著燈光走出圖書館時,感覺王國維就在身邊。?1969年,葉嘉瑩輾轉到加拿大任教,必須用英文授課。面臨著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挑戰,她每天抱著詞典備課到深夜,用學術魅力折服了師生們,半年后被聘為終身教授。然而終是異鄉,詩詞的根在中國,葉嘉瑩倍加思念祖國,無數次夢回北平的四合院??墒?,“里邊每一間房的窗跟門都關著,哪個窗哪個門我都開不開”。?隨著中國與加拿大正式建交的消息傳來,葉嘉瑩看到了回國的希望。她迫不及待地了解國內的發展情況,觀看尼克松訪華的報道。這一切都讓她心潮澎湃,堅定了回國教書的決心。她不要任何報酬,只希望把余熱都交給國家,交付給詩詞。?1979年,葉嘉瑩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站在南開大學的講臺上,舉止優雅而不失豪放,聲音柔婉而不失頓挫。從李、杜、蘇、辛的作品講到詩詞大道,從溫庭筠、晏殊、姜白石的小詞長短句講到人性之美,別樣風采傳遍南開內外,學生們紛紛慕名而來,幾百人的教室座無虛席。甲?1993年,葉嘉瑩出任南開古典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奔走在天津與溫哥華之間,一講就是三四十年。“雖然我知道國內有不少才學數倍于我的學者和詩人,傳承的責任也不一定落在我頭上,可是我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不能自已之情。”她不僅給大學生講,也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在全國各地,刮起了一股“葉旋風”。直到九十多歲,她依然堅持站著講課,素衣華發,神采飛揚。?2015年,葉嘉瑩結束候鳥生涯,正式定居南開園,她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累計3568萬,用于中華古典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白天講學,晚上工作到深夜兩點。墻上,掛著一塊匾,上面刻著顧隨先生寫下的“迦陵”二字。像迦陵一樣,她一生都在傳遞妙音。乙?對于自己的人生,葉嘉瑩這樣說:“去臺灣不是我的選擇,去美國也不是我的選擇,這是命運。只有回國來教書是我唯一的、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選擇。”(選自《名人傳記》2022年第9期,有刪改)17.請根據本篇傳記,梳理葉嘉瑩的人物年表。(4分)時間事件梳理發現1924年①出生于北平這其中④—⑩都是關于葉嘉瑩從事詩詞教育的經歷,從中我們讀出______(4)??1935年11歲②開始嘗試寫詩,抗戰期間用詩詞慰藉自己1941年17歲③讀大學,開始發表詩作1945年④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1949年⑤隨丈夫去臺灣,在中學和大學任教1966年⑥去哈佛任教1969年⑦去加拿大任教??(1)____⑧第一次回國授課1993年⑨出任南開古典文化研究所的所長,堅持授課2015年⑩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18.下面兩個句子用了什么共同的寫作手法?任選一句,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該手法的作用。(4分)A.大街上,日本兵喝醉酒唱著歌,開著卡車呼嘯而過,國難家仇令人悲憤不已。但只要關進房間,有一盞煤油燈,有一爐火,還有詩詞相伴,葉嘉瑩就能看到光明。B.幾年患難,她身體非常虛弱,但一站上講臺,便神采飛揚,才華和魅力吸引了無數學子的目光。19.下面句子更適合放在甲、乙中的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