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設計倫理_第1頁
第一講設計倫理_第2頁
第一講設計倫理_第3頁
第一講設計倫理_第4頁
第一講設計倫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設計倫理主要內容1.倫理傳統簡史2.設計的含義及其歷史發展和現狀3.好的設計所遵循的倫理原則是什么?4.如何讓好的設計產品在社會中加以普及并運用?5.如何實現設計理念的轉變?1.倫理傳統簡史古代希臘哲學:物理學(自然哲學)、倫理學(實踐哲學)和邏輯學(形式哲學)。物理學:關于“自然規律”的學說;倫理學:關于“自由規律”的學說。邏輯學:關于“思維規律”的學說。眾星繁多的倫理學王國德性之星:亞里士多德(希臘,BC4)《尼可馬各倫理學》(NicomacheanEthics)還有EudemianEthics+MagnaMoralia探討“善”(德性)的概念以及德性的具體內容:快樂(happiness)——最高的善;一般意義上德性的特征、德性的前提、個體德性的特征、正義(justice)、愉悅(pleasure)、友誼、幸福等問題。名言:使公民成為有德性的人。懺悔之星:奧古斯丁(AD.4)《懺悔錄》“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羅十三:13-14)自由之星:斯賓諾莎(荷蘭,AD.17)《倫理學》探討神、心靈、情感的起源和性質,探討人的奴役(情感)與自由(理智)。名言: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軟弱無力就是奴役,理性克制情感是實現自由的途徑。快樂之星:休謨(英國,AD.18)《道德原則研究》探討仁愛(Benevolence)、正義(justice)、效用(讓產生人快樂和愉悅的東西)。名言:個人的價值完全在于擁有一些對自己或他人有用的或令自己或他人快樂的品質。責任之星: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探討道德的最高原則——無條件的善及其表現形式(責任)。名言:道德行為不能出于愛好,只能出于責任。批判之星:尼采(AD.19)《道德的譜系》反思“善、惡觀念起源”的問題,反思責任等問題;我們要批判道德的價值,首先對道德價值本身的價值提出疑問。良心譴責是一種病!分析之流:當代學派(美)查爾斯.L.斯蒂文森,《倫理學與語言》(1944),從自然主義、情感主義角度分析“善”的概念。(英)理查德.麥爾文.黑爾,《道德語言》(1964),從語言學角度分析“善”、“應當”等語言問題。小結1.西方倫理學有著諸多傳統,可以簡要分為實質倫理學(亞里士多德、休謨、斯賓諾莎等)、形式倫理學(康德、費希特)和分析倫理學(黑爾等)。2.這些派別中能夠直接與“科技與倫理”相關的主要是形式倫理學,因為它們強調責任。3.所以,就設計活動而言,我們所探討的是以設計師為核心的倫理問題及原則,而這就涉及到責任。2.設計的含義、歷史及其現狀生活中的設計現象設計簡史設計現狀生活中的設計:指示牌生活中的設計:飯盒藝術中的設計設計:一種時尚方式設計的含義及其歷史發展和現狀經過google搜索,“設計”、“設計倫理”的結果上億條,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定義,有一個詞可以簡單說明設計的實質——擺弄。2.1設計的含義從對象上看,設計指建構一個對象或系統的發明計劃或者活動,涉及領域極多,如建筑、工業、藝術、科技等等,可以是小的對象,如納米,也可以是大的對象,如城市等。從產業上看,設計是文化產業的構成部分之一。從哲學上看,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如何理解設計的對象?設計的對象主要是指非自然物。二元論框架中的對象、人工物:形式+功能,比如桌子。在傳統的二元框架中,設計實質是構建對象新的形式或功能。多元論框架中的對象:體驗+形式+功能,在多元框架中,設計的實質是突出引領對象的體驗形式,探討體驗與設計之間的互動,體驗并非是對形式或功能的體驗,而是構成對象的體驗。2.2人類設計活動的歷史分期1、設計的萌芽階段。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制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準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2、手工藝設計階段。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發端。3、工業設計階段。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設計的萌芽期時期:舊石器時期材料:石頭、骨頭、貝殼等形式:天然目的:生存人類舊石器時代的產品朝鮮舊石器時代的產品手工業時期時期:新石器時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材料:陶土、青銅、鐵器等形式:具有一定的形狀目的:多重需求的出現新石器(半坡)工業設計時期: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材料:傳統材料及新材料等形式:具有一定的形狀目的:多重需求的出現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廣泛應用于輕工、紡織、機械、電子信息等行業。汽車設計工業設計產品首次參加健全人奧運會的刀鋒戰士

奧斯卡-皮斯托里烏斯

3D打印技術西安一家照相館里,“攝影師”正在指揮拍照。不同的是,你拿到的照片不是薄薄一張,而是一尊立體人像。在這家號稱全國首家的3D打印照相體驗館拍照,首先用儀器對上半身進行外形掃描,再用計算機軟件將掃描數據形成人體的三維模型,最后通過3D打印機將模型按一定比例打印出來……兩個多小時的工序后,一個面容、發型、表情皆生動逼真的微縮立體人像便送到了你的手中。在體驗館內,同時擺放著由3D打印機制作出的眼鏡、手電筒、機器零件、鼠標外殼以及各類小型工藝品。慕名而來的人們,對體驗館制作出的惟妙惟肖的立體人像贊嘆不已。其應用領域未來可能涵蓋精密零件制造、電子消費品、建筑、醫學、家庭裝飾等很多方面。此外,在文化藝術領域,比如傳統工藝制作的雕塑藝術品,還有動漫產業,都可能由于3D打印技術的應用而發生更為深遠的變革。2.3上海市設計產業在文化創新產業中的地位田子坊(泰康路210弄)M50創意園(莫干山路50號)寬容每一個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一旦結束了生命,那他所擁有的一切也隨之灰飛煙滅了,一個人的生活離不開自然,離不開與眾多生命的接觸。我曾聽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剛修佛之人,在家里打坐,周圍鄰居彈琴說唱,小孩哭鬧,他不能安心,就來到山里,起先他很喜歡山里的可寧靜,但是風來了,草樹沙沙鳥鳴蟲叫,他坐不住了,就住進山洞里,洞里昆蟲又讓他受不了,后來找來找去一直找不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客觀的環境是無法改變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地方,關鍵在于自身的修養和意志,每個生命都有他存在的權利,神宗認為:一切自然的事情和物體,都沒有好惡美丑之分,生命同樣也沒有貴賤大小之分,人與一切眾生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的,彼有則此有,彼生則此生,彼滅則此滅。世界有多大,我們的心就有多大,多一份寬恕,少一份執著。寬容每一個生命,這是我們繪畫的真實意圖。愿我們人類都有一點佛心,這個世界就會多一些美好。墨鏡、兵馬俑的符號意義?紅坊(淮海西路(570—588號)2.4世界各國設計產業情況英國是歐洲最重視設計的國家之一。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表示“英國可以沒有政府,但不能沒有工業設計”.韓國則是將“設計韓國”作為戰略發展目標,并憑借設計在城市發展中的突出作用,韓國首都首爾當選為2010世界設計之都,眾多制造企業也非常重視工業設計,三星公司尤為支持產品創意設計。中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自然而然就會重視設計產業,尤其是上海,正在打造“設計之城”。三星設計為什么采用塑料外殼?三星公司高級產品設計師DongHunKim“目的是將實用性、友好性與人性化的設計結合到一起,希望帶給用戶一些更愉悅的感覺和更好的手感。”顏色與材料的高級設計師HyejinBang:“讓GalaxyS5的觸感摸起來就像是一張柔軟的羊皮。”IPHONE4的6項專利AppleapplicationNo.D675,639(PTO,2013)滑鎖功能:完成設計于2007年,專利授權于2013年。http:///8301-13579_3-57567811-37/apple-wins-design-patents-for-slide-to-unlock-original-iphone/iPodnano有關的商標授權(2013)專利案:長時間的、跨國的爭議3.好的設計所遵循的基本原則?1、促進設計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非倫理性)2、促進設計的倫理性原則

倫理原則:促進設計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非倫理性)堅持設計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提高工業設計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專業化發展和在工業企業內發展相結合,提升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水平;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為工業設計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設計倫理的普遍原則道德行為不能出于愛好,只能出于責任。設計倫理的普遍原則:所有的設計行為都應該是“出于責任的行為”。責任的區分違背責任:出于私利的考慮,奸商,完全出于私利愛好。合乎責任:商人,多半出于利益、愛好。出于責任:戰士,出于職責。3.1設計倫理設計倫理,即與設計師的責任相關的原則及其運用。設計的核心是人(設計師及其面對的其他人),設計倫理主要是圍繞設計活動中的若干因素之間的關系而產生。3.2設計活動中的四種主要關系1、設計師與其設計產品之間的關系2、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關系3、設計師與公眾之間的關系4、設計師與同行之間的關系同行公眾產品用戶產品及設計活動設計倫理設計師促進設計的倫理原則最早提出設計倫理性的是美國的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他在20世紀60年代末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為真實世界的設計》。巴巴納克明確地提出了設計師的責任:1、設計應該為廣大人民服務,而不是只為少數富裕國家服務。在這里,他特別強調設計應該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務(關注人性)。2、設計不但為健康人服務,同時還必須考慮為殘疾人服務(關注人性)。3、設計應該認真地考慮地球的有限資源使用問題(可持續性),設計應該為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資源服務。從這些問題上來看,巴巴納克的觀點明確了設計的倫理在設計中的積極作用。設計活動中的基本倫理原則人性原則:一切設計活動都是向善的,產品滿足人的自身需求;安全原則:一切設計產品都應該是確保安全使用的;可持續原則:一切設計活動都是考慮到產品自身的后續使用。上述三原則的實質:設計師自身的責任意識。人性化產品設計本身的人性化要求強調要考慮到人自身的具體需求。這種需求是從微小的方面表現出來的,要考慮到人類自身的接受力和實際情況。

這款名為TAGCUP的杯子,曾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它具有良好的隔熱性,可防止手被燙傷,無論水溫多高,都可以四處拿動,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賦予了人美好的情感體驗,真正實現了人與產品的和諧。

有了這個行李箱,你就不用擔心臭臭的鞋子會跟衣服放在一起了,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專門為色盲的人設計的紅綠燈,三角形是紅色,四方形是綠色,圓形是黃色,充分考慮弱勢群體的生理需求,傳達出關愛之意,是一個十足的人性化合理設計。安全性動車事故中的信號設計問題上海火災中的保溫涂料問題宜家設計中的安全原則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或永續發展,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需求的發展模式。可持續性是指產品設計中運用新材料、新技術達到可持續發展或者利用的特征。

設計單位為英國霍華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ErskineLtd.)。2007信中說,外白渡橋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現在已到期,請對該橋注意維修”,并“建議檢修水下的木樁基礎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

在工博會展出的再生物質材料

聚乳酸生產流程

傳統化工塑料: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新的材料:“聚乳酸”以木薯、甜高粱等飽含淀粉質、可再生的非糧農業經濟作物為原料,經過發酵生產出乳酸,再經過特殊的聚合反應過程生成的一種高分子材料。用途:包裝材料、日用塑料制品、醫用產品、紡織面料、農用地膜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

可持續發展學院”2002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正式成立,標志著同濟大學將在國際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舞臺上發揮作用。2004年至今,同濟大學成功舉辦了3期未來領導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修班,先后有來自亞太地區近40個國家政府機構、企業、國際組織的90余名環境官員來校接受專業培訓。設計師與其產品設計師德性:設計活動體現了設計師的德性,體現它們對生活的理解與態度。設計師要設計出好的產品,從產品本身來說,主要是圍繞產品的功能與形式展開。蘇州博物館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得主貝聿銘的收官之作。他為新館確定了一個叫做“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理念,以及被稱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設計原則。僅從高度上看,最起碼是與蘇州古城的精神氣質相符合。設計師的德性:板茂(日)產品背后的世界觀念設計師與用戶之間:注重體驗設計師與用戶之間:注重體驗兒童方便了!公廁中的小便池普遍都是懸掛式的,而懸掛著的便池底部離地面達到四五十厘米,一般五六歲的小孩很難夠得著。

菜單外國人看懂了

設計師與公眾之間:

注重公眾反映“我們認為這是極無品位、令人厭惡的行為。”

被吐槽的設計設計師與同行之間:共享性Opendesign西方國家正在進行一場OpenDesign運動,試圖突破設計界中存在的版權保護壁壘。受別人啟發——發散型思維——更好的創意,希望大家能分享這些設計理念,不要因版權的限制讓思維受阻,同時希望那些從原創作品衍生出新創意的設計者能尊重原創者,當商業創意在獲得商業利潤的時候能給原創者一些小比例分紅,這樣才能讓創意理念良性共享。《當今開放式設計:為何設計不再私有》《OpenDesignNow:WhyDesignCannotRemainExclusive(當今開放式設計:為何設計不再私有)》,由BasvanAbel(WaagSociety,即荷蘭瓦荷社團的創意總監)、RoelKlaassen(荷蘭設計與服裝平臺Premsela的項目經理)、LucasEvers(WaagSociety文化項目的老大兼荷蘭CreativeCommons成員)和

PeterTroxler

(獨立研究者兼概念開發者)等編著。4.如何讓好的設計理念在社會中

加以普及并運用?問題:很多人并沒有依照設計理念的初衷來使用產品,這一現象如何理解?比如:“老弱病殘孕”專座不專、自動閘機跳閘門現象。通常方法制度保障:包括法規、條例等出臺;倫理宣傳:主要是道德自律的出臺。通常方法的問題:物被理解為中性的,被包裹在上述東西中。設計:秩序與價值任何設計都傳達出一定的的秩序與價值(比如安全原則、道德秩序),這是與設計物直接相關的。比如紅綠燈的設計、地鐵自動檢票門的設計。人們應該遵循這種規范,但是這種規范卻形成了對“自由”的束縛,所以出現了反常現象。所以,需要對物所表征的價值、文化性的東西給予理解與傳播。5.如何實現設計理念的轉變?,要更好地理解上述所說的倫理原則,必須基于設計理念的轉變: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