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_第1頁
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_第2頁
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_第3頁
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_第4頁
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美國高等教育開場于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哈佛學院的建立是美國早期高等教育開場的標志。下文是學習啦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瀏覽參考!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篇1淺論美國高等工程教育及啟示摘要:文章主要從培養形式、專業認證制度和注冊工程師制度等三方面介紹美國的高等工程教育。美國高等工程教育以通才教育、開放式教學以及校企聯合培養形式為基礎,以工程教育與專業認證制度、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合理銜接為保障,為工業界培養出大量既能知足行業發展需要,又能適應和引領將來工程技術發展的工程師。美國高等工程教育形式為進一步完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體制和高等工程教育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經歷和參考。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工程教育;培養形式;專業認證;資格認證;注冊工程師美國的高等教育始于17世紀,而高等工程教育則始于19世紀初葉,最早從事工程教育的院校能夠追溯到1802年建立的西點軍校,其目的在于促進科學為日常生活的需要服務[1]。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美國高等工程教育走在了世界前例。筆者主要從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培養形式、專業認證和注冊工程師制度等方面介紹美國高等工程教育,以期對進一步完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體制和高等工程教育實踐提供借鑒。一、美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形式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是通才教育,其課程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核心課程、主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三大部分。其中,核心課程有以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為主的自然科學課程,以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為主的社會科學課程,以理工選修課和實驗類為主的課程,以及對學生基本溝通、寫作技能要求的課程;主修課程包括專業主修課和跨學科主修課兩種;選修課程則由各工科院校自行設計,各工科院校大多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幾乎涉及所有的學科,學生可不受專業限制自由選擇選修課,到大二時可根據學生興趣自行選擇所學專業,這是美國通才教育的一大特色。在教學方法上,美國高校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為了保證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學生往往被分成15~30人的討論組,由低職稱的老師或研究生負責,一周一次或兩次組織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或答疑。美國大學注重學生的討論,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和考慮的時機。學生能夠進行各種嘗試,包括失敗的嘗試,以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此外,學校還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介入各項科研活動,鍛煉學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綜合能力。比方在麻省理工學院,有一項UROP計劃(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iesProgram)。本科各年級的優秀學生都能夠報名直接介入這一課題研究。他們每周需要抽出6~20小時投入研究工作,暑假期間每周工作達40小時左右。介入科研工作的大學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及教授等各種層次、不同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科研工作,不僅能培養、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研究能力,也拓展了他們的學科視野。通過該計劃學生還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既能夠將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向基金會申請研究經費,公開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還能夠得到一定的學分和報酬[2]。在美國,高等工程院校在工程師培養經過中與企業有廣泛而密切的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加快高校科研技術轉化的速度,可謂互惠互利。如此坦福大學通過開設繼續教育課程、聘用企業專家作為老師、校企共同研發項目等多種形式,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了解企業、介入實踐的時機。作為在高等工程教育辦學形式上的一種嘗試,美國在1997年建立了一所私立本科工程大學富蘭克林歐林學院。該學院將工程師定義為具有全面考慮人類與社會需求的、在工程系統中有創造性設計的、擁有創業以及慈善等多種價值的創新型人才。歐林工學院創新的課程設置是其引領21世紀工程教育革新的重要因素。課程的設置是基于歐林三角,它是由卓越的工程學知識、企業管理精神以及藝術、人文社會學科三部分有機組成的。這種課程理念在SCOPE(SeniorConsultingProgramforEngineering)項目的開展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畢業季的學生會在一個來歷自多學科學生組成的小組里工作,這5-7個學生會與贊助商進行整整一年的工程項目合作。在這項合作中,合作伙伴們會提出對贊助商有很大意義的工程學難題,歐林學院會派出學生團隊、指導參謀,并提供專業的工作環境。合作伙伴會提供必要的經濟援助以及各種硬件,學校則允許學生團隊使用技術中心的實驗室設備,并能夠面對面咨詢技術專家。團隊每周會向贊助商匯報合作項目的最新進展,期中期末也會有總結。通過這項合作,學生們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工程難題,并嘗試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這對學生來講是難得的鍛煉動手能力、建模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時機。二、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制度和注冊工程師制度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組織和工程師注冊組織相互獨立。工程和技術認證委員會(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主管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各州的專業工程師注冊局主管專業工程師注冊。各注冊局又以會員制形式組成全國工程與測量考試委員會(TheNationalCouncilofExaminersforEngineeringandSurveying,NCEES),為各注冊局承當一些有必要統一和協調的工作,如工程師資格考試工作。20世紀90年代初,工程和技術認證委員會、全國工程與測量考試委員會會同全國專業工程師學會(NationalSocietyofProfessionalEngineers,NSPE)組建美國國際工程業務委員會(USCIEP),全面代表美國的工程組織介入國際工程界的活動等。(一)專業認證制度[3]ABET是一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間組織,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致力于確保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促進工程教育改革、推動工程專業的國際互認及為學校、專門職業團體、公眾、學生和雇主服務等工作。ABET的專業認證得到美國教育部、各州專業工程師注冊機構以及全美高等教育認證機構的民間領導組織──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ouncilforHig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CHEA)的成認。能夠講ABET是得到美國官方和非官方機構共同成認,得到美國高教界和工程界廣泛認可和支持的全美唯一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構,它的專業認證具有很高的權威性。ABET又是(華盛頓協議)的6個發起工程組織之一,這意味著它的專業認證已獲得廣泛的國際成認。ABET主要包括4個認證委員會:應用科學認證委員會(AppliedScienceAccreditationCommission,ASAC)、計算機科學認證委員會(ComputerAccreditationCommission,CAC)、工程認證委員會(EngineeringAccreditationCommission,EAC)和技術認證委員會(TechnologyAccreditationCommission,TAC)。其中,工程認證委員會負責各工程專業的認證。截至2020年,經工程認證委員會認證通過的共有442所高校中的2141個工程技術專業點。EAC工程專業認證的準則是工程準則2000。該準則于1995年12月公布。通過ABET和工程界的反復討論、修改和試點,于2001年秋全面推行,此后,每年都有所修改。EAC認證的僅是工程專業,而不是專業院系或學位。其認證的全經過如下:第一步,由院校向EAC/ABET提出某個或某些專業點的認證申請。第二步,申請被接受后,由院校進行專業自評,完成自評問卷調查表,包括學生、課程、師資、管理、設備和院校支持等方面能否符合標準。第三步,EAC認證小組進校訪問,訪問的目的,一是對在自評報告中難以表述的、比擬抽象的問題進行評價,諸如智力氣氛、師生的精神狀態和能力表現等;二是幫助學校自評,使學校能準確把握本身的強項和弱點;三是具體審查學校的認證材料,包括代表性的學生作業等。第四步,報告必須包括客觀事實、符合準則的方面、弱項、缺點、認證小組對今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關注、認證小組對改良專業的評論和建議等;第五步,EAC根據認證報告和學校反應的意見,對專業點做出認證結論。認證有效期限通常為2-6年。學校以ABET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為基礎,根據學校本身特點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體現學校特色。由于ABET與工業界共同介入專業認證標準和程序的制定,并直接介入認證評估經過,因此能及時把工業界對工程師的要求和期望反應到工程師培養經過中,為高校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能促進工業界對高等工程教育的了解和支持,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產業適應性。(二)注冊工程師制度美國的專業工程師注冊由各州負責。各州議會就本州的專業工程師注冊和工程業務等問題立法,并成立州的專業工程師注冊局負責執行有關法規。注冊局成員(boardmember)由州長任命。成員中的多數是專業工程師,少數是公眾代表。前者必須是美國公民,本州長期居民,本州注冊專業工程師,具有較長的工程業務經歷;而后者必須在過去和如今都不是工程師。各州的組織情況因地制宜,所以并不完全一樣。美國有關專業工程師注冊的條件主要包括:教育要求、經歷要求和考試要求三個方面,而報考職業注冊師的條件僅有教育要求和經歷要求。各州的詳細要求略有差異,但總體水準大體相當。1.教育要求審查申請人能否具有經ABET-EAC認證的4年制工程學士學位;或其它經注冊局認證的4年制或學制為4年以上的相關專業學位。其中還包括審查由校方直接遞交注冊局的申請人成績單。2.經歷要求審查申請人在獲得ABET-EAC認證的學位后,能否具有4年的專業工作經歷。對于未獲得ABET-EAC認證學位的申請人,在獲得經注冊局認證的4年制或學制為4年以上的相關專業學位后,所要求的專業工作年限,要根據他們所受教育質量的好壞來決定。學歷質量保證越差,則對之要求的專業工作年限越長,如有6年、8年、12年以致20年等不同的要求。3.考試要求審查申請人能否通過工程基礎(FundamentalsofEngineering,FE)考試與工程原理和實踐(PrinciplesandPracticeinEngineering,PE)考試。對已通過認證院校的畢業生參加執業注冊考試,可免除部分基礎科目或全部基礎科目的考試。而對未通過認證院校的畢業生參加執業注冊考試,則要求其具備更常年限的工程實踐經歷。對于獲得ABET-EAC認證的工程學士學位的申請人,允許他們在大學4年級時或畢業后參加FE考試;并在獲得4年專業工作經歷后再參加PE考試。對于未獲得ABET-EAC認證的工程學士學位的申請人,則視其教育質量和專業工作質量的情況,提出更為嚴格的專業工作年限限制。資格考試是一種合格水平的考核。其目的是評估申請人能否具備專業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否在專業工作中確保公眾的健康、安全和利益。FE考試著重考核申請人所受的高等教育水平,評估其能否到達見習工程師的合格水平,它的詳細要求和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下屬的工程認證委員會(ABET-EAC)規定的專業認證標準相照應;PE考試著重考核申請人的專業工作經歷,檢驗其能否到達專業工程師的合格執業水平。美國工程與測量考核委員會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機構,其工作目的是通過規范的法律、嚴格的注冊標準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將工程人員和測量人員的執業資格注冊納入科學健康的軌道,保護社會公眾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進而引領職業資格認證工作的發展方向。其詳細任務是協助會員(各個注冊執業管理局)開展工程師和土地測量師的注冊工作,保證注冊人員在知識、能力、職業發展和道德情操上到達較高的標準;為會員開展統一的注冊工作提供服務,評估注冊工程師;積極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促進工程師和土地測量師的州際互認和國際互認。美國的注冊工程師繼續教育已構成了一套比擬完善的機制,即注冊工程師繼續教育供給項目(RegisteredContinuingEducationProvidersProgram,RCEPP)。RCEPP是美國工程與測量考試委員會和美國工程公司委員會(ACEC)合辦的項目,是美國為專業工程師提供的首個網上在線形式的繼續教育管理系統。RCEPP包括:(1)經NCEES注冊的符合NCEES繼續教育標準的繼續教育供給商;(2)繼續教育供給商提供的繼續教育課程和活動日歷;(3)專業人員接受教育時間的在線記錄;(4)可供美國全國工程師注冊委員會采用的統一可靠的記錄。(三)專業認證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的關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是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基礎,注冊工程師制度是與高等工程教育的評價密切聯絡在一起的。注冊工程師的首要標準是獲得經ABET認證的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這種制度安排密切了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之間的關系。從最初的大學教育到詳細的工作實踐,連貫一致的制度體系不僅使得美國高等工程教育能夠保持必要的靈敏性,能夠及時反映工程實際的需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也為注冊工程師制度提供了堅實的教育背景,使其在詳細施行時更具針對性,它將教育界、工程界與實業界密切聯絡起來,調動社會各界關心工程師的成長,關注工程行業的發展。在美國,專業認證、職業實踐與考試考核構成一個完好的工作鏈條,以確保執業注冊人員的水平。在認證與考試的銜接關系上,充分認可專業認證的結論,申請執業注冊的人員必須擁有通過專業認證院校的教育背景。三、借鑒美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形式,進一步完善中國高等工程教育(1)加強人文社科課程體系建設。目前中國的工科院校開設了很多人文社科的選修課程,但是缺少特色和系統性。高等工程教育要加強對將來工程師的非技術教育,使工科學生具備社會和人文科學素養,尤其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工程倫理道德和職業操守。因而,工科院校要有濃厚的人文氣氛,要對學生進行特色鮮明和系統完好的人文教育。(2)拓寬專業基礎課的跨學科課程設置。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向著文、理、工等互相浸透和交融的方向發展。目前中國工程專業過于細分,并不利于工程師處理涉及穿插學科的問題,因而要打破學科邊界,真正實現學科之間的相互浸透和聯絡,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3)發揮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課程設置上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即壓縮課內學時,增加課外學時,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學習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專業認證和注冊工程師制度,大力加強中國專業認證制度建設(1)健全專業認證制度,實現專業學歷國際互認。在關于工程教育與工程師資格互認的國際性協議中,(華盛頓協議)被以為是最具權威性、國際化程度較高、體系最為完善的國際間專業學歷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核心內容是經過各成員組織認證的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具有本質等效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在認證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時所采用的標準、政策以及其經過結果都得到所有成員的認可。遺憾的是中國至今還未能參加(華盛頓協議)。盡管中國工程教育發展迅速,工業發展對人才質量和數量的需求也在提高,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認證制度,人才培養標準遠遠不能知足社會的需求。因而,建立健全專業認證制度已勢在必行。(2)增加高等工程教育與專業認證標準的聯絡,發揮專業認證在注冊師執業資格制度中的基礎作用,真正將專業認證環節納入執業資格制度。目前中國大多數高校的工程教育游離于專業評估認證制度之外,培養的人才無法知足工業界的實際需求,專業認證與執業資格制度也基本脫離[4]。對此,相關人員和機構應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必要措施。(3)明確職業實踐的要求,規范職業實踐的標準,并加強其檢查和考核。目前中國的職業實踐制度還不健全,對參加注冊師考試人員職業實踐的評估僅通過其參加工作的年限來體現,對于其實際工作水安然平靜經歷卻無從考核。(4)探索科學高效的工程繼續教育形式,加強繼續教育內容的針對性,推進培訓組織形式的多元化。工程繼續教育要認真分析注冊工程師的需求,并針對不同培訓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培訓服務,制訂實用的培訓大綱,提供不同的培訓手段和豐富的培訓教材。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繼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地方注冊執業管理部門和執業注冊師在繼續教育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參考文獻:[1]勞倫斯.P.格雷森,陳慧芳.美國工程教育簡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81(2):53-61.[2]郭際,吳先華,陳斐.美國高等教育對中國大學生能力培養的啟示[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07:37-40.[3]畢家駒.美國ABET的工程專業鑒定新進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21(5):44-50.[4]畢家駒.中國工程專業認證進入穩步發展階段[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0,25(1):1-5.美國高等教育論文參考范文篇2試談美國高等教育的基石摘要:美國高等教育開場于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哈佛學院的建立是美國早期高等教育開場的標志。到美國獨立戰爭前,美國共建起九所高等學院,成為當代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石。本文對美國殖民地時期高等教育的初建及早期發展的情況及特點進行較為詳盡的介紹分析。關鍵詞:殖民地;美國高等教育;基石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變革作為美國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學術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要完好、全面、系統和客觀地理解美國高等教育,就不能割裂歷史。從歷史上看,美國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時代開場出現,到獨立戰爭前美國建起的九所高等學院成為當代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石,因而具有重要作用。一、十八世紀中期以前的高等教育隨著英國在北美殖民行動的不斷頻繁,在北美的殖民者在這里建立能夠增進學識、培養牧師的學院的要求越來越強烈。①到十八世紀中期以前在北美產生了三所學院即:哈佛學院、威廉瑪麗學院和耶魯學院。1633年來自劍橋大學的畢業生埃利奧特(JohnEliot)提議在馬薩諸塞設立一所高等學校,并得到了人們的關注。1636年10月28日,馬薩諸塞議會通過一項議案,決定贊助400英鎊以作為創辦一所學院的經費。翌年,學院建設工作正式啟動,學院校址定于Newetowne。同時成立一個由六位行政官員和六位牧師組成的校監委員會負責學院的籌建工作。1637年年底,納撒尼爾伊頓出任學院院長一職。1638年5月,學院所在地易名為劍橋,學院也就被稱為劍橋學院。1638年9月14日,畢業于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的約翰哈佛牧師臨終前立下遺囑,將其財產的半數捐獻給劍橋學院。為紀念其義舉,馬薩諸塞議會于1639年3月13日將劍橋學院正式更名為哈佛學院。年輕的哈佛學院在第二任院長鄧斯特(H.Dunster)的努力下步入了發展成為北美大陸最有影響的大學的歷程,成為新大陸廣袤荒野里盛開的第一株文明之花。到鄧斯特1654年辭職時,學院已經擁有了74位畢業生,一個藏書可觀的圖書館,并擁有三棟建筑,包括一棟寬闊的帶角樓的大建筑,被稱作老學院,一棟被稱作哥弗學院的輔樓,以及校長住宅。學院的課程設置是在鄧斯特任校長時初次制定的。他把歐洲教育發展的三種傾向歸結在一起,即中世紀的七藝、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對希臘及拉丁古典作品的興趣,以及體現宗教改革思想的宗教教育。課程中六科來自七藝: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也包括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及自然哲學(物理)。在語言上,強調希臘文、希伯來文及東方語言,大多數教科書以及各科講授,均采用拉丁文。宗教教育強調新舊約和新教神學。1655年,鄧斯特的繼任者查爾斯昌西基本沿襲了之前的課程方案,又正式增加了一個學年;它擴展了倫理、物理和形而上學課程的內容,對論辯和演講增加了細節要求,并對學時和學位的授予做了明確的規定。講座、演講和辯論是十七世紀哈佛教育的核心。這種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調理性和連貫性,使他們長于雄辯,這種能力在以發現哲學和神學真理為最高價值的白話化社會中被高度重視。當四年學習結束時,通過考試,學生可獲得學士學位。再經過三年文科學習并參加對高于學士水平的文體的公開辯論,可獲得文科碩士學位。哈佛最早只要一個校董事會(aboardofoverseers),由市政官員及教士共同組成,學院的校長(presidentofthecollege)是唯一的教育代表。1650年,哈佛學院獲得了英國頒發的特許狀,其中對學院組織作了明確地規定,新增了一個校內董事會(corporation),由院長、五名評議員及一位財物官組成;這七位法人須長期駐校,處理學校事務,包括制定方針、政策,任命官員和教員、購置校產、接受饋贈、訴訟和被訴訟、投資等。然而,校內董事會的決定必須經過校董事會的批準②。此外,哈佛還注意到了印第安人的教育問題。五十年代中期,哈佛建立了一所印第安學院。到1663年,致力于印第安人教育的羅伯特波義耳(RobertBoyle)到這所學院視察時,印第安學生己經能用拉丁語回答波義耳的問題了,同時他們還能夠使用希臘語③。殖民地時期的第二所學院是1693年在弗吉尼亞建立的威廉瑪麗學院。在弗吉尼亞建立高等學院的經歷是異常困難的。弗吉尼亞的幾任總督大多以為大力發展種植園經濟才是首要的任務。當時的總督曾對要求創辦學院以培養牧師拯救弗吉尼亞靈魂的來自英國的代理主教詹姆斯布萊爾大發雷霆,并講:靈魂!去他的靈魂吧!讓他們種好煙草好啦。④但是布萊爾這一建議還是遭到了上層人士私人集會的贊同,接著由總督和政務會認可,最后由議會批準。1693年,經過在弗吉尼亞和英國籌集資金后,2月英國國王授予弗吉尼亞威廉與瑪麗學院的特許狀。布萊爾成為威廉瑪麗學院的校長。威廉瑪麗學院的入學條件、課程設置基本仿照哈佛,而在行政組織上,該校模擬牛津大學女王學院,設有一個理事會和具有獨立權利的教授會,前者掌管學校方針政策,后者負責學校詳細事務。1729年,理事會變成監事會,而教授會成為學校事實上的理事會。威廉瑪麗學院最初由哲學院、神學院和一所印第安學院構成,另有一所文法學校。學生包括兩種,一是自費生,一是由學院贊助的學生。威廉瑪麗學院的建立使得弗吉尼亞移民能夠不用冒著穿越大西洋的危險將孩子們送往英國接受高等教育,這也使得一些重要的人物在威廉斯堡上了大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托馬斯杰弗遜⑤。耶魯學院的建立是一些保守派對哈佛日益增長的自由主義和波士頓被污染的道德環境嚴重不滿的結果。1701年,殖民當局授予建立學院的特許狀給康涅狄格移民們。而此時學校還沒有固定的場所。在1716年最后確定建于紐黑文之前,耶魯曾在科靈斯沃茲(Killingsworth)和塞布魯克(Saybrook)已經開場運作了⑥。1716年馬瑟父子寫信給生于波士頓的東印度公司官員耶魯(ElihuYale),暗示他假如向新學院捐物,學院將以他的名字命名。于是耶魯捐贈約550英鎊,學院遂命名為耶魯學院,科頓馬瑟被任命為院長。這是殖民地時期所建的第三所學院。整個十八世紀耶魯保持了公理睬制度,培養了一批牧師,同樣也培養出了強調康涅狄格安寧習慣的世俗人士⑦。此時的耶魯在課程上也多少體現了一些變化。1726年耶魯大四的學生要學習基本的數學,這多少體現了耶魯對自然科學開場有所重視。在十八世紀四十年代之前,殖民地誕生了以上三所高等學府。它們的誕生都經歷了一些坎坷,它們最初的規模也是相當簡陋,但是它們的出現卻給這個曾經的荒蠻之地點燃了文明的火種。同時也標志著殖民地的高等教育開場了最初的發展。二、十八世紀中期至獨立戰爭前的高等教育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后到美國獨立戰爭前的數十年間殖民地高等教育己經有了較新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在殖民地上相繼建立起六所學院,即新澤西學院,國王學院,費城學院,羅德艾蘭學院,女王學院和達特默斯學院。在這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新建學院的數量是過去一百年間所建的兩倍。此外,無論是早期的殖民地學院還是這一時期新建的學院都有了新的發展,在課程設置上更體現了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入學要求、行政組織上也體現了高等教育擺脫宗教控制的要求,愈加世俗化。(一)新建殖民地學院十八世紀中葉的大覺悟運動喚起了人們新的宗教熱情,各個宗教派別之間的分岐愈加尖銳。為了能使本教派的教義理論能站得住腳并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每個教派都迫切需要大批對教義理論耳熟能詳的飽學之士。這種對傳教士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了高等學院的建立。十八世紀中葉以后,各殖民地的高等學院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興起了所謂的學院熱。除上述三所成立最早的高等學院外,到獨立戰爭前,幾乎每一個基督教的教派都擁有了一所本人的高等學院。新澤西學院(后改名普林斯頓學院)在長老派控制的新澤西,1746年由英格蘭國王喬治二世頒發特許狀,成立了。新學院誕生之時,正值大覺悟運動時期,加爾文主義運動內的舊光派和新光派爭論不休,新學院意在培養具有新光思想的牧師。盡管它也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但學院的大門是向其他教派敞開的,其宗教性較前三所學院有所淡化⑧。圣公會于1754年7月在紐約創辦的國王學院(今哥倫比亞大學)是殖民地建立的第一所不由單一教派控制的高等學院。1754年的國王特許狀中規定從四個新教教派中選出校董事會⑨。固然其校長人選必須是英國國教會牧師但校董事會成員卻能夠是荷蘭歸正會教徒,路德教教徒,法國胡格諾教徒以及其他持各種信仰的世俗人士。其課程包括測量學、航海學、家政學、礦物學、地理學、商業和管理等,很少有教派學科。正如學院院長塞繆爾約翰遜牧師在1754年所宣稱的,學院的目的是教給學生學術語言、寫作和推理等有用的科目所有對人生的舒適、方便和高雅有用的事情以及他們對上帝的職責,他們本人、相互之間以及所有不管在塵世間還是來世有助于他們真正的幸福的東西。⑩費城學院(后改名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第一所非教派性的學院。1755年應富蘭克林邀請,蘇格蘭人史密斯(WilliamSmith)創辦了這所學院。他把課程時間縮短為三年,以三分之一的課程教傳統的拉丁文及希臘文;三分之一學數學及科學,包括實用科學,如農業、化學、測量、刻度板制作、機械及航海;剩下的三分之一學邏輯、倫理學及形而上學,也包括政治學、工商貿易及歷史。史密斯的課程設計,是美國第一個免于中世紀傳統及宗教目的的系統課程規劃。從此,美國學院逐步開場反映美國的需要而不是英國的要求,反映邊遠地區的思想而不是傳統的思想。1764年,基督教浸禮會創辦了羅德艾蘭學院(今布朗大學),其目的是提高浸禮會牧師的教育水平,由于當時浸禮會牧師缺乏正規訓練,已成為受批評的目的。除校長須由浸禮派教士擔任外,其別人員沒有教派限制,學校向所有教派的學生開放。管理學校的董事會將永久性的包括22名浸禮會教士、5名公誼會教友或貴格派教士、4名公理睬教友及5名圣公會成員。評議會也須有8名浸禮會教士,其余12人來自其他教派{11}。1766年,荷蘭新教在新澤西的不倫瑞克創辦了女王學院(今拉特格斯學院),目的是以學者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有用的文科和理科,十分是神學,訓練將成為牧師和擔任其他善良的公職的青年{12}。規定校長和三分之二的理事須是本教派成員,但學院的招生政策是非教派性的。殖民地時期建立的最后一所學院是成立于1769年的達特默斯學院,其創立人和第一任院長是公理睬牧師惠洛克(EleazarWheelock)。惠洛克創辦學院的主要目的是使印第安人成為基督教徒。為實現這個目的,培養牧師自然成為學院首要的任務。盡管當時殖民地和英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但惠洛克還是使英王喬治三世批準由新罕布什爾州長起草的王家特許狀。1770年,惠洛克在新罕布什爾方圓六英里的荒地上修建一座木棚作為校舍,以英國慈善家、政治家達特默斯伯爵第二為校名。固然這一時期的學院多為教會所建,但能夠看到,這些學院已經明顯地表現出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即實用性、世俗化。(二)早期殖民地學院的發展人類歷史進入十八世紀后,歐洲資本主義生產蒸蒸日上,科學運動蓬勃興起,啟蒙思想澎湃激蕩。受其影響,北美殖民地政治經濟變革加劇。而早期建立起來的三所殖民地學院也隨之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如今課程設置上朝著世俗化與實用性方向發展。在哈佛,1642年制定的課程體系顯然已經落伍。1737年,霍利約克(E.Holyke)接任哈佛校長。他上任后即對這套沿用了近百年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與改革。經過調整,牛頓的自然哲學、洛克的人類理解成為物理學、倫理學和形而上學的教材。此后,哈佛學院課程體系出現了愈加可喜的局面,科學的地位逐步提高,人們對科學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強,科學學科內容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增加。早在1728年哈佛學院就設立了名為赫利斯(Hollis)的自然哲學與數學講座,鼓勵運用論證和實驗室實驗方法講授自然科學和從事自然科學研究。1738年溫斯羅普接受主持赫利斯講座,時間長達三十一年之久。他主持講座期間,將哈佛學院的科學教育和研究向前大大地推動了一步。他建立了北美殖民地第一個太陽黑子觀測站和第一個實驗物理實驗室,開設了有關電學實驗講座和哈雷彗星講座,證明了地震是純粹的自然現象,而非神意安排。溫斯羅普傾盡全力致力于科學研究,并努力把近代科學研究成就納入到課程內容中,被譽為哈佛建校以來第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到獨立戰爭前,經過哈佛管理者和老師們不懈的努力,儀器實驗也在教學中普遍使用{13}。在耶魯,由于牛頓以及其他科學的影響其課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耶魯的兩位校長科萊普(ThomasClap)和斯坦爾(EzraStiles)都極為重視科學,尤其是天文學。在他們任職期間,耶魯構成了堅實的科學傳統{14}。到1766年,數學這一課程在每個年級都要講授,同時它也成為入學考試的一門科目。此時學院還開設一些課程以造就世俗性的專業人才,如民事政府的性質、各種法院、條例、普通法、民法、宗教法、軍事法及航海法、農業、商業、航海兼及生理、解剖、文身及炮學概要等。同樣,威廉瑪麗學院在18世紀也有所變化,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牧師,也開場要求學生能成為將來的律師及醫生。1770年,該校宣稱學校的主要學習,除了上述三項傳統職業外,還要成為紳士。在當時的弗吉尼亞貴族社會中,紳士是第四種職業。{15}到美國獨立戰爭之前,殖民地上共出現了以上九所學院。這九所學院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開場。由于北美殖民地地理環境、歷史條件以及移民者的主客觀因素等的影響與限制,殖民地學院表現出了鮮明的特點。首先,殖民地學院多為宗教目的所建,其宗教性可稱之為其最大特點。這些學院大多受各教派控制、影響。其課程設置、管理形式等方面也均可看到其宗教痕跡。然而,固然殖民地學院有著深深的宗教痕跡,但它們并不是純粹的神學院。尤其在殖民地后期,無論從培養目的、課程設置、入學要求等各個方面來看,其宗教性在逐步減弱,而其世俗性卻日漸明顯。尤其與英國不同,美國的殖民地學院并不在特許狀或校規中規定對老師進行宗教測試。這些學院盡管宗教傾向明顯,但他們并不拒絕非本派學生入學。這樣,殖民地學院便表現出宗教性與世俗性共存的看似矛盾的特點,然而這卻促成了后來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注重社會服務這一職能的形式。其次,殖民地學院的另一特點表如今它的吸收與創新上。殖民地學院在實現培養教士、世俗事務的領導人和傳遞文學、藝術、科學等幾方面的目的時,很自然的將英國及西歐的大學形式移植到新大陸。哈佛學院的校規仿效伊麗莎白時代的劍橋大學的伊曼紐爾學院,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名稱也直接取自英格蘭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先后遭到蘇格蘭大學、牛津大學的女王學院形式的影響。國王學院、費城學院、新澤西學院都深受蘇格蘭大學的影響。然而,由于殖民地的條件懸殊于英國等歐洲國家,殖民地學院根據殖民地的客觀條件相應地進行了創新,進而構成了其特有的管理形式,教學功能等等。總之,美國殖民地時期的高等學院是殖民地時代歷史發展的客觀需要。同時,它的建立與發展也促進了歷史的發展。在殖民地學院中孕育的獨立的思想影響著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使他們在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