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徽派建筑元馬頭墻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馬頭墻的起源、特征與寓意,還有馬頭墻中的地域文化,馬頭墻的藝術價值及馬頭墻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關鍵詞:徽派建筑,馬頭墻,特征,藝術價值,應用。在徽州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上,至今還保存著眾多徽派古建筑,他們像一朵朵雍容典麗的藝術奇葩,裝點著輝煌燦爛的徽州文化。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風格。粉墻、青瓦、馬頭墻、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筑的基調。徽派建筑規模宏偉、結構合理、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徽州建筑是古徽州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建筑精髓,布局上自然與環境融為一體,以風水理論為依據,強調天人合一,依山臨水既考慮生產生活的便利又沖突精神上的需求,徽派建筑是南方桿欄式建筑和北方四合院相結合的產物,即繼承儒家的文化理論,有形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手法。徽州有“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詩般意境的美景,這句話說的是明清徽派的建筑風格,青色的磚、小片的黛瓦、馬頭墻、雕梁花窗、飛檐出甍、回廊掛落、雕刻精美、流檐翹角、宏偉壯觀....可以讓人感受到民居建筑藝術的精巧。在中國民居建筑上獨樹一幟,故而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然而,更使我輾轉流連,品味再三的是民居建筑中一排排高低起伏,宏偉壯觀的馬頭墻。馬頭墻是從鄉村到都市雅俗共賞的建筑形制。無論在燈紅酒綠的都會,還是在煙雨迷茫的鄉鎮。馬頭墻都以自己優美的造型裝點在天際線,傳遞著人世間的煙火滄桑。馬頭墻的起源將馬頭墻推廣于民間始于明朝弘治年間的徽州知府何歆。徽州山地多,平地少,民居建筑用地資源相對貧乏。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戶連戶,墻靠墻,民居建筑密度較大,并且徽派建筑由于在建筑當中采用了磚木結構,這種建筑體系最大的優點就是承重與圍護構件分離,適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樣化,充分優化自然條件,使人們生活適應自然,自然環境為生活服務。最大的缺點是防火性能差,
在古代沒有消防隊,也無消防通道,一旦失火,便遭遇滅頂之災。當時的徽州府城火患頻繁,損失十分嚴重。為了避免災害,何歆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每五戶人家組成一伍,共同出資,用磚砌成“火墻”阻止火勢蔓延的有效方法,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強制推行。一個月時間,徽州城鄉就建造了“火墻”數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燒連片的問題。何歆創制的“火墻”因能有效封閉火勢,阻止火災蔓延,后人便稱之為“封火墻”。隨著對封火墻防火優越性認識的深入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一伍一墻”,逐漸發展為每家每戶都獨立建造起封火墻。而后來的徽州建筑工匠們在建造房屋時又對封火墻進行了美化裝飾,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馬頭。于是,“粉墻黛瓦”的“馬頭墻”便成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有“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筑設計師們為什么要將這種封火墻,稱之為“馬頭墻”的動機。另外徽州地處我國東南地區,梅雨季節多雨、多風,易潮濕,暴風重者吹毀房屋,輕者吹翻屋瓦,所以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蓋磚墻瓦頂比較實用。徽州多山多樹,建筑材料大量運用磚木結構,磚木結構的房屋在屋頂邊的處理上較難。如直接用瓦收邊,風極易吹掉瓦片,漏滲水問題也難以解決。從現存的房屋來看,那些沒有馬頭墻的普通住宅,也在兩邊墻上砌了類似馬頭墻的部分,只是矮小許多,并且不具鋸齒形,但道理是一樣的。馬頭墻的特征與寓意馬頭墻是在居宅兩端墻頂砌筑的高出屋頂的山墻,輪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馬頭墻的構造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十檔,墻頂挑三線排檐磚,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頭頂端安裝搏風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種蘇樣“座頭”(“馬頭”),有“鵲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數種。“鵲尾式”即雕鑿一似喜鵲尾巴的磚做為座頭;“印斗式”即由窯燒制有“田”字紋的形似方斗之磚,但在印斗托的處理上又有“坐斗”與“挑斗”兩種做法;“坐吻式”是由窯燒“吻獸”構件安在座頭上,常見有哺雞、鰲魚、天狗等獸類。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歲時便會背井離鄉踏上商路,它是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征,顯示出主人對“讀書作官”這一理想的追求。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多檐變化的馬頭墻高低錯落,,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也可稱為一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四疊式,通常三階、四階更常見,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磚墻墻面以白灰粉刷,墻頭覆以青瓦兩坡墻檐,白墻青瓦,明朗而雅素。看到這些馬頭墻,人們常常會為徽派建筑設計師們那種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而驚嘆,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墻體,因為馬頭墻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墻體,因為有了馬頭墻,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馬頭墻中的地域文化都說“青磚小瓦馬頭墻”是徽州建筑的風格體現,然而我卻認為青瓦粉墻,并非徽州民居所獨有,然而做成那么普遍的馬頭墻組合,高低起伏,譜成一曲曲具有優美地旋律——連續的、漸變的、交錯的、起伏的,幾乎有各種韻律美形式的一一黑白交響詩,襯以青山綠水,這才是徽州民居獨特的藝術風格。馬頭墻的組合特別注重和諧流暢及統一規劃的整體美是和當時徽州的社會背景和地域環境密切相關,因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論基礎 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宗法制度影響下的徽州官商士民對封建風水文化頂禮膜拜,篤信不疑,他們要求建筑的輪廓必須有序且有層次感,如果雜亂無章會的話會影響宗族的興衰。馬頭墻的在組合上順應了徽州理學的要求,此外其自身還與徽州人的生活習性相通。長期以來,徽州因地勢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維艱。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養家創業之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范,且寫進族規家訓,作為家風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傳。因此即便經營成功,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節儉。建造宅第時往往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堅固實用、美觀大方的基礎上尋求樸素自然清雅簡淡的美感。馬頭墻作為一種裝飾符號恰恰能滿足這些,首先它有著清雅簡淡、因陋就簡的樸素美;此外它有些“土”氣,但“土”得實惠,就是粉墻青瓦之類都是徽州地方材料,制作簡便、價格便宜、施工也較為簡便;當然它最基本的功能還是放火、防風。馬頭墻的藝術價值馬頭墻的造型極具裝飾性。它的風格樣式形形色色,線條有方直型和圓翹型,解構有重疊型和單一型。馬頭墻本來的功能用于防火、防風,但在徽州建筑中也被發揮到一個藝術與宗教的高度,馬頭墻有雕磚嵌貼而成,并配有窯制的熬魚以圖吉祥和小鬼避邪,最簡單的馬頭墻也有墨線和花紋以及人物畫或山水畫嵌貼其上。做工的精美大大的提高了它的藝術價值。面幽靜、典雅。但卻沒有靜的沉悶,壓抑。這就要歸功于馬頭墻了,墻頭上的馬頭造型,猶如昂首振鬃的駿馬,騰驤屋脊之上,仿佛帶領著墻壁向前奔騰。給人視覺上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這種動感,似乎也改變了村落原來的靜態,使它也富于動態美了,從而使整個幽靜的村落也顯示出幾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這種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墻,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它本身是不動的,徽州民居中的墻壁也是如此。它高聳著,挺立著,發揮著它的多種功能。如果沒有馬頭墻的裝飾,它就會黯然失色,而與一般的墻壁無異。但在徽州能工巧匠的手中,經過巧妙地形象塑造和審美的加工,賦予它以馬頭形狀,這就改變了一般墻壁的呆板面貌,,而成為美的藝術品,并為審美者提供了想象的物質資料,審美者可以從馬頭墻所誘發出來的形象思維中獲得多種多樣的美感。墻壁就像馬的軀體,在隨著昂揚的馬頭而騰飛,在徽派建筑中馬頭墻隨處了見,它是和家族建筑群連成一體的,因而它是少見的、孤立的。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它形成了龐大的群體。它騰鑲在住宅之上,躍向廣闊的天空。遠視之,則見青靄繚繞,云傍馬頭,馬馳聚之疾如云之騰飛。這便是墻上馬頭形態映入審美主體心坎上所顯示出來的美。徽州建筑,正是由于具有馬頭墻的造型,因而大大拓展了它的空間感,并強化了它的運動感,從而顯示出它那生氣勃勃的活力。令人感覺到,它不是股神處于偏僻狹窄的環境中,而是馳騁在廣闊的天地之間。它是徽州民居興旺發達的象征,是徽州騰飛的象征。而抽象的設計,仰首長嘶的馬頭形狀,使得封火墻具有了藝術美感。建筑作為環境藝術必須植根于周圍環境之中,與周圍環境氛圍有機統一。處理好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審美觀感,還可以更好地裝扮環境。美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說,“一座好的建筑物應該能適應周圍環境,它不是力求在那里表現自己,而是應該去改善、美化和豐富周圍環境,這是設計一座建筑最起碼的要求”。馬頭墻就是徽派建筑間的一個統一點,因為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可見馬頭墻的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馬頭墻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古典元素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是非常自由的,不會影響現代建筑的功能和使用,并束縛新技術的應用發展,它們相互之間并不矛盾。我們可以設計有歷史文脈的建筑,與舊建筑有明顯的不同,同時也能表現出很強的時代感。這就要求建筑師把傳統的建筑符號,進行重新組合和構置,通過尋找空間的對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尋求一種共鳴,尋求一種打破時間、空間維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環境。將傳統的建筑符號和現代材料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并符合人的審美觀。其實現代建筑設計中融有傳統建筑元素的現象十分普遍,例如安徽馬頭墻、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門、云南的“一顆印”、廣東的“鑊斗屋”、江南的“四水歸堂”天井院等等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廣泛應用。然而這些元素之所以能夠被普遍應用,也說明它們有著多重功能,首先它們是一種裝飾構件,不僅有美化的作用,還可以承重和其他具體功能,這些只是物質層面的功能:此外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有精神層面的功能,如傳達所處區域內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狀態、社會關系等方面的信息。馬頭墻是徽式建筑的鮮明要素,馬頭墻既造型美觀且具實用的價值。因此馬頭墻符號的應用是現代建筑體現徽派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安徽省交通設計研究所所提出的馬頭墻式橋墩造型設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將馬頭墻的形象特征巧妙地運用到橋墩的外部造型設計上,從而使整個橋體既美觀又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北京王府文海灣二期的中式海景公寓,巧妙的運用了馬頭墻這一徽派建筑的重要標志,高大的馬頭墻一直通到屋頂,自然成為了每家每戶間的隔墻。讓看似五棟獨立的建筑卻是連體的,有規律的依次錯落著,不僅讓整個建筑的外立面活潑而且靈動,更是顯示出中國當代名門貴族的大家風范。還有浙江設計師陳耀光的杭州某酒店室內設計,充分借助于馬頭墻等民俗意味的元素作為設計創作的題材,努力保留和表現一些杭州城的古貌遺風。設計中沒有斗拱、掛落和傳統建筑的雕梁畫棟,但卻散發著東方氣韻。還有云谷山莊的造型充分吸取徽派傳統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風貌,單體建筑靈活多變的組合,理念化了徽派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特別是云谷山莊的馬頭墻是“徽而新”的馬頭墻,充分凸現了當地徽派建筑風格而具有濃厚的地方氣息。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不過縱觀國內目前的建筑設計市場,反映徽派建筑風格的建筑元素一一馬頭墻,也會被片面地理解和運用,許多的建筑設計往往將其通過簡單機械地復制或照搬,就想來表達其所謂的“蘊意”。可這些只能被稱為假古董的建筑不僅不能展現安徽特有的地域特色,反而使城市的建筑顯得不倫不類。因此,當現代建筑中要運用到徽派建筑元素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二者之間的共同性和互融性。從而造出骨子里的中式建筑。從而使徽派建筑的地域特色得以很好的傳承下去。“徽”字之妙一一馬頭墻的寄托。徽派建筑之所以能夠在中國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那一層層、一座座高高矗立、錯落有致的馬頭墻。馬頭墻別致的飛檐,獨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比例尺》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學冀教版
- 2023二年級數學上冊 七 分一分與除法第4課時 分香蕉配套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2023三年級數學上冊 二 觀察物體第1課時 看一看(一)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畢業論文課題答辯匯報
- 7 中華民族一家親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
- Unit5 Drink Lesson 1(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一年級下冊
- 胰體尾脾切除護理
- Unit 3 Lesson 2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冀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2024秋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2 原子的結構第2課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離子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6《騎鵝旅行記(節選)》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SY∕T 7298-2016 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鉆井廢物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要求
- 電梯門系統教學課件
-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第四單元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課時(2)人教新課標 (共20張PPT)
- 核科普知識學習考試題庫(400題)
- 六年級數學試卷講評課教學設計(共16篇)
- 線面平行判定定理
- 輪扣式模板支撐架專項施工方案
- abb繼電保護615系列操作手冊
- 甘肅省審圖機構
- 挖掘機部件英語對照表
- 辦公室口號大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