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政治高考 (新高考)2021屆小題必練11 文化與生活 學生版_第1頁
新高中政治高考 (新高考)2021屆小題必練11 文化與生活 學生版_第2頁
新高中政治高考 (新高考)2021屆小題必練11 文化與生活 學生版_第3頁
新高中政治高考 (新高考)2021屆小題必練11 文化與生活 學生版_第4頁
新高中政治高考 (新高考)2021屆小題必練11 文化與生活 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題必練11:文化與生活小題必練11:文化與生活考綱要求:1.掌握文化的社會作用2.熟悉掌握文化對人的影響3.掌握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現(1)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2)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2020·江蘇卷)“凡往見人,入門必問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時的鄉約,說的是不管到誰家去,進門先要問吃了沒有,以示對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鄉禮》沿用了這條鄉約,到了清朝,“吃了嗎”已成為流行的交往禮儀和習慣,并延續至今。由此可見()①鄉約是在人們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②鄉約禮儀是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人們創造禮儀文化的同時也被它塑造④文化決定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天津卷)閱讀一本好書,能讓生命變得更有質感,充沛內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難,卻在書籍中獲得了勇氣;有的人困于瑣碎的日常,卻在書籍中拓寬了天地;有的人盡管身處貧窮,卻在書籍中收獲了精神財富。讀好書()A.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生B.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徑C.對人的全面發展起著決定作用D.既能產生精神力量,也能產生物質力量1.隨著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凸顯,文化扶貧成為新時代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正式將文化扶貧納入政策的“中心議題”。開展文化扶貧表明()①文化建設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②只有文化建設先行才能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③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保障人民同步富裕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并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近年來,我國有不少影視劇出口海外,一些優秀作品頻頻亮相于大型國際電影電視節,并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在海外播出,國際傳播效果明顯。這表明()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因素②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可度得到提升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④優秀文化作品在海外傳播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習近平同志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下列能夠支撐這一觀點的論述是()①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②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③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精神力量④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人們猝不及防。危難面前,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抗“疫”,涌現出了一批新時代英雄和優秀文藝作品。每當國家、人民處于危難之時,文藝工作者都能第一時間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多種文藝作品,來撫慰、溫暖一顆顆心靈,助力大家渡過難關。這表明()①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②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促進社會發展③文藝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④優秀文藝作品為國家渡過難關提供理論保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國家重視發展科技,是基于()①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②科技是文化中意識形態的部分,代表著新的價值觀③文化與經濟相交融,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④科學技術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這對于維護國家安全,維護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有著重要意義。連日來,香港各界紛紛表態擁護支持全國人大的決定。這表明()A.香港各界維護國家安全,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B.愛國主義是深入中華民族每個成員骨髓的精神基因C.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主題的重要內容之一D.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并產生重要影響7.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健身和全民閱讀,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這是基于()①文化是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②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④人們的文化素養只能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培養出來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8.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思維方式,摒棄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維方式,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走出了一條嶄新的大國崛起之路。這體現了()①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發展②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④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以他人為中心”,“強調體驗”,“開放、透明、分享”和“承擔責任”是互聯網思維的基本要素。可見,它的文化意義在于()①文化是一種社會物質力量。互聯網思維對社會發展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②文化反作用于經濟。互聯網思維作為時代的產物,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③文化塑造人生。互聯網思維將會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④文化產品能夠滿足人的需求。互聯網思維將會催生出更多流行文化作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2020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99年中,無論是在苦難輝煌的革命歲月,還是改革開放的建設時期,黨特別重視輿論宣傳工作,黨的最高領導人經常親自指導輿論攻勢,撰寫新聞時評,有力地團結了人民、鼓舞了士氣,鞏固擴大了革命的成果、建設的成就。這充發說明()①優秀文化是照亮心靈的火炬、引領前進的旗幟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難以抹去的③優秀文化能夠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健全人格④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20年1月,第20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在國家大劇院開幕。本屆藝術節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體和700多位中外藝術家,在1個月時間里帶來60多場舞臺演出和3個主題藝術展,為北京市民帶來一場融匯世界文化藝術的“美美與共”的多彩盛宴。這體現出()①文化交流產生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文化形式的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③人創造著文化,文化塑造人生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體育、美育相結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勞動教育的積極作用在于()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繼承中華傳統道德②發揮文化的能動作用,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③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形成良好勞動習慣,促進全面發展④發揮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上的綜合育人價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在抗擊疫情大決戰中,全國文藝工作者第一時間用詩歌、繪畫、音樂、小品等各種藝術形式積極投身抗疫主題的文藝創作,謳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極大地緩解了公眾的恐慌與焦慮,鼓舞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士氣。這表明()①文藝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③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④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活動決定人的文化素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深圳憲法公園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海濤路,該公園設有憲法墻廣場,整部憲法都刻畫在墻上,游客在休閑游玩時既可以學習憲法知識,又可以受到濃厚法治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憲法精神和法治素養。建設憲法公園()①為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文化提供了物質載體②全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軟實力③能對市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④使法治成為每個市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近年來,一種追求罵人要有創意、臟話要夠惡毒,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一些游戲社區、網絡自媒體、娛樂網站的放縱和慫恿下“走紅”,日漸侵蝕部分校園,導致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必須對“祖安文化”加以摒棄的原因是()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③網絡文化是低俗文化,必須加強引導④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具有兩面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國家加強勞動教育,是因為()①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內容②勞動有利于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③勞動在生產力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④勞動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①③:從北宋到明朝,再到清朝,交往禮儀和習慣的形成與發展說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是人創造的又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①③符合題意。②: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錯誤。④: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但不起決定作用,④錯誤。故本題選B。2.【答案】A【解析】優秀文化塑造人生,好書傳遞的是優秀文化、健康文化,通過讀好書可使我們的人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塑造,A符合題意。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而不是根本途徑,B說法錯誤。文化對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C說法錯誤。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轉化為物質力量,而不能直接產生物質力量,D中“也能產生物質力量”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答案】B【解析】①:通過文化扶貧能夠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說明文化建設能夠為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①正確。②: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建設需要經濟作為支撐。②錯誤。③: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③錯誤。④:“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說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并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④正確。故本題選B。2.【答案】D【解析】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核心因素,①錯誤。②④:我國不少優秀作品的影視劇出口海外,并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在海外播出,國際傳播效果明顯。這表明中華文化的國際認可度得到提升,這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②④正確。③:材料不涉及文化與綜合國力競爭的關系,③排除。故本題選D。3.【答案】C【解析】②③:都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符合設問要求。②③符合題意。①: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基礎因素,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因素是經濟和科技實力,①說法錯誤。④:先進的文化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4.【答案】B【解析】①③:當國家處于危難時,文藝工作者都會在第一時間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多種文藝作品,助力大家度過難關,說明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享用文化,啟示我們文藝創作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①③正確。②:優秀的文化才能促進社會發展,②排除。④:優秀文藝作品能夠助力國家渡過難關,但不是“理論保證”,④排除。故本題選B。5.【答案】B【解析】①:科技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因此國家重視發展科技。①正確。②:科技是文化中非意識形態的部分。②錯誤。③: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國家重視發展科技。③正確。④: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家利益與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而非科學技術。④錯誤。故本題選B。6.【答案】D【解析】A:香港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香港各界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表述不當,排除A。B: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該選項的說法太絕對,排除B。C:該選項表述本身正確,但題目中沒有涉及到祖國統一的問題,排除C。D:十三屆全國人大通過《決定》,對于維護國家安全,維護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一國兩制”方針都有重要意義,這說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并產生重要影響,D正確。故本題選D。7.【答案】A【解析】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而不僅僅是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①錯誤。②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全民健身和全民閱讀,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這是基于一個民族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由于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②③符合題意。④:人們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而不僅僅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培養出來,④錯誤。故本題選A。8.【答案】B【解析】①: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發展,①說法錯誤。②③: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的發展完全摒棄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維方式。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一條嶄新的大國崛起之路。這體現了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給予經濟政治重大影響,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②③符合題意。④: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的,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9.【答案】D【解析】①: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①錯誤。②:互聯網思維,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能夠影響企業的發展,催生新的商業模式,②正確。③:互聯網思維,“以他人為中心”“強調體驗”等,會影響人的發展,③正確。④:題干中沒有涉及流行文化作品,④不選。故本題選D。10.【答案】B【解析】①④:通過輿論宣傳團結了人民、鼓舞了士氣,說明了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優秀文化是照亮心靈的火炬,引領前進的旗幟,①④正確。②:材料沒有提到文化對人深遠持久的影響,②不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優秀文化對人的激勵作用,而不是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健全人格,③不合題意。故本題選B。11.【答案】D【解析】③④:第20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期間,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體和700多位中外藝術家,在1個月時間里帶來60多場舞臺演出和3個主題藝術展,為北京市民帶來一場融匯世界文化藝術的“美美與共”的多彩盛宴。這體現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鑒,人創造著文化,文化塑造人生,③④符合題意。①: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使得世界文化具有了多樣性,因此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并不是因為文化交流而產生的,①錯誤。②:材料強調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了文化交流,②錯誤。故本題選D。12.【答案】D【解析】③④: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體育、美育相結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發揮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上的綜合育人價值,③④符合題意。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性繼承中華傳統道德,①錯誤。②: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發揮文化的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不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②錯誤。故本題選D。13.【答案】B【解析】①③:在抗擊疫情中,全國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主題的文藝創作,謳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極大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