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_第1頁
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_第2頁
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_第3頁
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_第4頁
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20文檔新生兒室工作制度TOC\o"1-5"\h\z\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 1\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4\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室消毒隔離制度 6\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室交接班制度 9\o"CurrentDocument"設備管理制度 11\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病室質量管理追溯制度 12\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室醫院感染控制制度與措施 14\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病室質量標準 16\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室探視規定 17\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窒息復蘇制度 18\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搶救制度 19\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洗澡制度 20\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保暖制度 21\o"CurrentDocument"紅臀、褥瘡護理管理制度 22\o"CurrentDocument"暖箱、光療箱清潔消毒管理制度 23\o"CurrentDocument"輻射保暖臺使用制度 24\o"CurrentDocument"監護儀使用制度 25\o"CurrentDocument"靜脈營養輸入制度 26\o"CurrentDocument"新生兒室患兒轉接制度與流程 271520文檔新生兒病室工作制度.醫護人員進入新生兒病室必須更換工作衣、穿拖鞋、戴帽及口罩。接觸新生兒前后洗手,并經常保持手的清潔。非本科室人員未經許可禁止入內。.本科室工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傳染病原攜帶檢查,陽性菌(毒)者應暫時調離直接接觸嬰兒的工作崗位,轉陰后方可回原工作崗位。.新生兒病室應保持清潔無塵、整齊、布局合理,清污區域及路線分開。每周做大清潔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拖地兩次,拖布分開使用、放置。.新生兒病室保持空氣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風一次,每日空氣消毒二次,室內溫度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55—65%為宜。.新生兒一人一床,被單、床單、枕套按規定時間換洗,發現明顯污漬時應及時更換。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壓滅菌。.有醫學指征喂養的嬰兒,其用具做到一嬰一用一消毒,用具應用煮沸或高壓蒸汽消毒滅菌。.母嬰分離的嬰兒實施按需哺乳,鼓勵母親親自來院哺乳或提供母乳。指導家屬正確采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標明床號、姓名、采集時間,儲存于冰箱內。.新生兒所用衣物、面巾須經消毒后方能使用。用后小毛巾應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內。使用一次性尿布應放入雙層塑料袋內集中處理,防止污染環境。1520文檔.嬰兒澡盆一人一盆套。新生兒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進行消毒。水龍頭開關、水槽分別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浸泡、刷洗。.體溫計一人一根,聽診器一人一具。心電監護傳感器用后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氧氣導管、濕化瓶每周消毒一次,濕化瓶、氧氣頭罩用后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備用。.新生兒治療室桌面、暖箱、光療箱內外每日用含氧消毒劑擦拭,嬰兒出光療箱、暖箱后及時進行終末處理。.消毒瓶每周更換二次,清潔后高壓滅菌。所有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換一次,每日測試消毒液濃度,不夠者及時添加消毒片。.新生兒的腕帶上需標明姓名(或母親姓名)、床號、住院號、新生兒性別,以便識別。.嚴密觀察新生兒一般情況,有異常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置,不得延誤。.每次交班除書面報告外要做口頭交班、巡視嬰兒逐一交班。重危嬰兒應將特殊病情變化記錄在護理觀察記錄單上,一切用品應整理齊備交給下一班。.凡新生兒腹瀉、嚴重新生兒膿泡瘡、化膿性腦膜炎禁止進入新生兒病室。新生兒在住院期間發現有腹瀉、膿瘡等傳染性疾病者,立即隔離,及時轉出新生兒病室,并立即對新生兒病室進行消毒處理。.新生兒病室內物品不得外借,器械、藥品應固定專用。貴重儀器應有專人負責管理并有使用記錄。.新生兒出院時應仔細做好核對工作,沐浴更衣后方可出院。出院1520文檔病床單元做終末大消毒。.每月對新生兒病室的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消毒液采樣作細菌總數及沙門氏菌的監測。.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各項制度要求工作。1520文檔新生兒病室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員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強化醫務人員安全防范意識,用各種形式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自覺避開安全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病房,如離開須有其他醫護人員值守。.新生兒室人員配備合理,定期參加新生兒專業的知識培訓。.限制人員流動,除新生兒室及兒科工作人員外,盡可能減少其他人員在新生兒室的流動。.新生兒室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嚴格按照特級護理的要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善于從細微的異常表現中分析出病情進展。.新生兒室醫務人員須經嚴格的專業培訓和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人員擔任。.床護比例達標,護士相對固定,并經新生兒專業培訓合格,掌握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技術,熟悉新生兒急救操作技術和新生兒醫院感染控制技術。.重視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護士專業知識素養,提高護士在工作中如何主動、細致地規避各種護理風險。.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清潔和消毒。二.患兒管理1.100%實行腕帶管理,做好身份確認制度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確保診1520文檔療、護理和患兒的安全。.患兒洗澡時,使用安全抱護姿勢,嚴格測量水溫38—40℃),防止患兒滑落,危重患兒避免洗澡,可擦澡。.外出檢查時有醫護人員陪同,注意保暖。.醫務人員須剪短指甲,不得佩戴戒指等首飾,以防誤傷患兒。.對高危新生兒、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新生兒、有多重耐藥感染的新生兒采取隔離措施并作標識。.嚴格探視制度,患傳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視。.各種診療護理結束時應認真檢查勿將醫療廢物等危險品遺留患兒床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輸注血管刺激性藥物如葡萄糖酸鈣、氯化鉀靜脈營養液等時,隨時檢查輸液部位以防滲漏。.喂奶后抬高患兒頭肩部,頭偏向一側。.新生兒嚴禁使用熱水袋保暖。.使用呼吸機的患兒做好管道護理。1520文檔新生兒室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室集中了較多病情危重的新生兒,其免疫功能低下,且因進行某些有創監護及呼吸機治療,感染機會增加,必須有健全的消毒隔離制度,控制感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必須無傳染性疾病,凡有呼吸道、胃腸道、皮膚等可傳染性疾病時應暫時調離病房。.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各項消毒制度,入室前應洗手更衣,換鞋(或穿鞋套)洗手時應將手表,戒指取下,手的消毒為重要環節,先以洗手液洗2-3分鐘,最好洗至雙手肘部,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以一次性消毒紙巾或無菌毛巾擦干。.護理每一病人前、雙手處理過任何引流物(痰、傷口、胃腸、胸腔引流物、糞便等)或接觸過污染的器材、敷料、尿布、導管后、工作人員上廁所后、擦鼻子后、喂奶前,每次行無菌或損傷性操作前,均需重新徹底洗手。.在進行治療操作前除用洗手液洗手外必須要再用消毒液泡手。且需帶手套、帽子、穿手術衣,戴手套等。.工作人員離開病房時應穿上長袖白大衣,脫下鞋套或更換外出鞋。.工作人員應具備高度責任心,勤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嚴格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規程,確保病兒安全。1520文檔(二)器械處理.消耗性物品吸引管、靜脈穿刺針、延長管、導管、各種連接管、注射器、氣管插管等盡量用一次性丟棄式物品。呼吸機管道、胸腔引流管等在清洗后需放入有效氯浸泡一小時,沖凈干燥后方可消毒。高壓消毒后物品必須標上消毒日期。.每天需更換的器材呼吸機管道,濕化器、吸引瓶、喂奶注射器等。.專人專用器材復蘇氣囊,脈率血氧飽和度儀傳感器、體溫計、聽診器、吸氧面罩等。復蘇囊、氧飽和度傳感器及聽診器等需再次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前用酒精擦拭。體溫表再次使用前用消毒液消毒。(三)環境消毒新生兒室應有保暖和降溫設備,室內有溫、濕度計、保持溫度恒定在24-26℃,濕度55-6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需每日通風換氣、冬季2次,夏季3次,每次15分鐘。室內每日用空氣凈化儀消毒2次,每次60分鐘。每周五徹底大掃除,全科參加。.地面水槽消毒0.05%有效氯每天洗擦一次。.病床、床邊區每天清水擦抹1次。每個病人用后病床、床邊架、福射床、必須消毒床堅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后鋪上清潔床單;心電導線必須清洗擦干后再以酒精清潔一次。.門窗、墻壁、公用桌面清水擦拭后用0.05%有效氯抹擦一遍。.接觸新生兒的物品如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褲)、嬰兒衣被及小毛巾、奶具均應經消毒處理方可再用,專人專用,一用一消毒。喂奶毛巾專用,每次均要洗滌,并消毒。1520文檔.臟、污染衣物、床單、尿布必須用專用筒、袋,加蓋封口。.雙親探望操作室不允許探視、必須探視者穿隔離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換鞋后1人內,接觸嬰兒前洗手。.定期執行微生物學檢測。.碘伏3天更換,注明開啟日期,酒精瓶每周更換兩次。.患感染性疾病或可疑傳染病的患兒,應予隔離。附:新生兒室空氣、物表、物品、設備消毒細則表1520文檔新生兒室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及同病房制度請遵照執行。.交接班時間.按照一日兩班時間段進行護理及接班。.交接班形式:床頭逐個交接,接班護士及護士長共同參加。.交接班檢查制度:(1)接班護士應提前15分鐘到新生兒室,在交班前查看護理記錄。(2)交接室內所備急救物品、藥品、設備,保證性能完好,處于備用狀態。三.交班檢查制度:.環境方面。(1)室內溫度是否正常,空氣新鮮,物品擺放有序。(2)床單元,衣被要求干凈整潔。.設備物品方面:(1)查看暖箱,CPAP,呼吸機,氧氣,微泵,吸引器等使用中的搶救設備的設置依據,有無異常,報警狀態有無異常。(2)查看設備的消毒情況。.治療方面(1)重點交接患兒全天輸液進程中有無滲出/水腫,尿液排出是否合適,正常1-2ml/kg/ho(2)生命體征的變化。1520文檔(3)患兒奶量變化(是否需要加奶,有無嘔吐),對鼻飼患兒喂奶前查看殘余奶量。(4)檢查帶有管道的患兒管道是否通暢。(5)本班已做的治療或用藥的時間、效果,下一班次治療的時間及注意事項。(6)認真查看患兒的皮膚情況。四.交接班的責任:以上交接內容,接班者若有疑問,應及時詢問,查看。接班后,因交班不清,當查不查而發生的問題由接班者負責。因工作責任心不強,該交不交而發生的問題由交班者負責。101520文檔設備管理制度.每周白班按消毒制度將所有儀器的保潔,清潔,消毒工作,檢查性能是否完好。.各位醫護人員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流程,性能及保養和消毒。.儀器需輕拿輕放,避免損傷。.每次使用后及時整理儀器消毒,檢查性能是否好備用。.微泵,用消毒劑擦拭,暖箱避免用酒精擦拭。.各種線路避免硬拉,硬拽。需修的儀器及時送檢,并進行交接班.做好監護室內設備的保養、消毒登記。111520文檔新生兒病室質量管理追溯制度.科主任是新生兒病室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護士長是新生兒室護理質量、護理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新生兒室為兒科重點病室,科室要成立以科主任和護士長為核心的專門醫療質量管理小組。負責對新生兒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質量管理小組應制定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定期對醫療質量進行檢查并作好記錄和科室內考核。.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規范、操作規范;加強質量過程和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強對新生兒診療不良事件的報告、調查和分析,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嚴格醫護人員交接班制度,建立新生兒病室交班本。交接班時醫護均要查看新生兒,接班人員對交班記錄確認后簽字。每班醫護人員對本班新生兒病情變化應隨時作好病程記錄,力求客觀、準確,相關時間要求具體到分鐘。.加強院內感染管理,凡與院內感染有關各種消毒隔離記錄必須準確無誤,工作落實后及時記錄,注意各種記錄資料的完整性連續性,專人負責,妥善保管,防止丟失。.一旦發生疑似院內感染問題,要及時反應應對,科室立即向醫務部或院感科報告,并組織相關人員對出現問題進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醫院在分析查找原因時,要注重循證醫學理論,以各種病歷資料、有121520文檔效記錄為依據,追根溯源,明確原因,及時整改。.醫務部、護理部、院感辦等職能部門實行定期和不定期全面醫療質量檢查。.對醫療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醫院要進行考核和全院通報。針對個別現象實行反饋制度,對普遍現象和較嚴重的問題實行整體督辦制度制度,限期整改。對由責任原因引起的的醫療事故、差錯,對直接責任人按醫院相關進行規定處罰。131520文檔新生兒室醫院感染控制制度與措施一.工作人員要求.工作人員入室前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洗手或手消毒。非本科室人本員不得隨便進入。.對患兒實行保護性隔離,工作人員患有呼吸道感染、腸炎、痢疾、肝炎或皮膚感染應調離新生兒室,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員進行各項操作前后洗手,嚴守無菌操作規程。二.環境與物品消毒要求.堅持每日清潔制度,定時開窗通風,室內空氣每日用空氣凈化儀消毒2次,每次1小時。.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濕拖2次,遇污染時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保持桌面、窗臺、嬰兒床、監護儀等儀器表面的清潔,每日擦拭,必要時進行消毒。.體溫計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o.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應每日更換消毒,早產兒暖箱的濕化液每日更換,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用滅菌水。.連續使用的新生兒暖箱內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兒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專人專用,用后消毒。隔離新生兒用具專用。141520文檔.新生兒用眼藥水、粉撲、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勢、治療用具等,一人一用。.空調過濾網每周清洗一次,空氣消毒機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記錄。三.病人管理.根據患兒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兒給于床邊隔離,必要時置隔離病室。.對特殊感染(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骯毒)或高度耐藥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萬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等)的患兒,應嚴密隔離。四.醫院感染監測.發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應24h內上報院感科,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應立即報告,并做好科室登記。.每月對空氣、物表、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細菌學監測,不合格應立即整改。五.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標志清楚。151520文檔新生兒病室質量標準.收治標準:胎齡32周以上或出生體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對穩定不需要重癥監護治療。.出院標準:早產兒體重>1800g;體重增長滿意;出暖箱后體溫恒定,每3-4小時吃奶好;停藥治療后無呼吸暫停;疾病穩定,紅細胞壓積穩定,無進行性下降;安排好出院隨訪。3,出院處理:病情復雜、住院時間長者出院前一周應教會雙親出院后喂養及護理嬰兒要點,并教會雙親簡單復蘇;出院前必要的檢查,紅細胞壓積檢查,出院前X線不正常者需復查;出院時治療指導:氧氣依賴者需指導簡易氧療,必要時教會家屬行簡單物理治療及肢體功能鍛煉,指導體重、身長、頭圍測量、指導補充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其他藥物治療等。161520文檔新生兒室探視規定.由于新生兒室病情的特殊性,本科室實行無陪護管理制度。住院患兒入住我科后即由我科護士24小時特護,不需家屬陪護。.每日下午3點至4點為探視咨詢時間,每次僅限一人進入,探視時間不超過10分鐘,直系家屬憑探視卡探視。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不成熟,因此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探視者應穿上隔離衣、戴口罩,換鞋后,在本科人員帶領下方可進入病房,與治療無關及未經消毒的物品嚴禁帶入新生兒室,除探視時間外,若孩子病情發生變化或死亡時,家屬進入需經主管醫生同意,患感染性疾病的家屬謝絕探視。.其他科室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新生兒病房。.探視時禁止拍照或攝像。.咨詢電話8813115。171520文檔新生兒窒息復蘇制度.新生兒窒息復蘇設備必須做到專人負責,固定放置,保持設備無損,性能良好,處于備用狀態。.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藥品必須專人負責,固定放置,并注明藥品的名稱、規格、數量、有效期,有短缺及時補全。.醫護人員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操作規程,病房懸掛新生兒窒息復蘇搶救流程圖。.需要其他醫師協助搶救時,必須隨叫隨到,全力配合,保證救治及時準確。181520文檔新生兒搶救制度.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新生兒搶救工作,要有高度工作責任感。.新生兒娩出前均要作好新生兒復蘇搶救各項準備工作。.篩選新生兒高危因素,其復蘇搶救工作必須由二人共同協助。.嚴格執行新生兒復蘇搶救程序。.嚴格執行新生兒轉送程序。.各種搶救儀器呈完好備用狀態,搶救藥品齊全。.高危新生兒要執行隨訪制度。191520文檔新生兒洗澡制度.嬰兒洗澡室應設有沐浴設備、控溫設施,室溫28°或.新生兒正常經24-48小時可洗澡,每日上午沐浴1次。.流水洗澡或用澡盆盛2/3熱水,水溫38°C-40°C。.洗澡用器一嬰一回一消毒能防止新生兒交叉感染。.每次沐浴后用無菌棉簽蘸75%酒精擦試臍根部或臍窩。.給嬰兒洗澡前護士應認真查體,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窒息等,異常新生兒禁止洗澡。.沐浴過程中盡量減少等暴露嬰兒,防止受涼。.嬰兒洗澡室應有專人負責,保證正常新生兒洗澡。.洗澡時安全環抱患兒。201520文檔新生兒保暖制度.剛出生的新生兒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加強保暖護理,選用新棉花和柔軟舒適的棉布制作的衣被,以保證良好的保暖性..根據體重、胎齡選擇合適的環境溫度,室溫要維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應達到28℃以上,濕度55%?65%。對患者常規測體溫1次/4h。3,包裹新生兒時不要太緊,以免影響新生兒的四肢活動,不利于產熱,反而使散熱加快。.早產兒、病情危重、反應差、體溫偏低或不升者入暖箱保暖。.根據體重、胎齡、反應調節暖箱溫度,使體溫維持在36.5℃左右,不要隨意打開箱蓋或抱出嬰兒,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喂奶,換尿布等均應在箱內完成,動作要迅速,以防止散熱。.有書面的新生兒保暖制度,每個護士上崗前都必需接受崗前培訓。.新生兒嚴禁使用熱水袋保暖。211520文檔紅臀、褥瘡護理管理制度一.紅臀.發現紅臀床頭掛黃色標牌并注明。.發現患兒I度紅臀、臀部濕疹要做好護理記錄,并有護理措施進展情況及轉歸記錄。.發現II度、III度紅臀,由值班護士填寫不良事件表,護士長確認后簽名,并上報護理部。二.褥瘡:.發現褥瘡、床頭掛紅色標牌。.凡發現患兒褥瘡當班護士填寫住院病人褥瘡評估表,護士長確認后簽名,并上報護理部,并有護理措施、進展情況及轉歸記錄。.若患兒出現褥瘡,應告知家長,并有家長簽名。221520文檔暖箱、光療箱清潔消毒管理制度.暖箱、藍光箱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將箱內外擦拭一次,并隨時清潔被奶液及葡萄糖污染處。空氣凈化墊每月底清潔一次,如已破損則應更換。.濕化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濕化用水每天更換一次(用反滲水),以免細菌滋生。.長期使用暖箱,應每周更換一次。.更換的暖箱及新生兒出箱后,藍光箱、暖箱應用上述消毒液進行箱內外徹底消毒一次,并洗盡濕化水的水槽。.暖箱、藍光箱每月作細菌培養,已檢查清潔消毒的質量。.備用及使用過程中的暖箱、藍光箱每周二進行總消毒。231520文檔輻射保暖臺使用制度.將輻射臺調好預熱,工作狀態穩定后,將患兒置于臺上,調節所需溫度,用小托盤放置用無菌用水打濕的毛巾,濕度保持在55%-65%。.患兒皮溫較低時,最初每次設置溫度不能〉1°C,根據皮溫逐漸調節設置溫度至皮溫維持正常。防溫差太大,輻射過強致病人燙傷。.置輻射臺上的患兒應穿單衣,嚴禁用熱水袋局部保溫,防燙傷。.定時測體溫,同時記錄室溫,根據體溫的高度調節輻射臺的溫度,使患兒的溫度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每天用消毒液將輻射臺四周擦拭一次,隨時去除污跡、奶漬。.濕化毛巾每天更換。.患兒停用輻射臺后,將輻射臺徹底消毒包括床墊及附屬物。.對于極低出生體重兒,輻射臺上用物嚴格消毒。.輻射臺不宜放在太陽直射或有對流風的位置,以免影響溫度,輻射臺上病人可用一塑料薄膜遮蓋,以減少患兒水分丟失。定期檢查輻射臺性能,保證正常使用。.皮膚溫度傳感器的探頭放置的位置:如果患兒是仰臥位,應將探頭放置與患兒腹部劍狀軟骨和肚臍之間,注意避開肝臟部位。如果患兒是俯臥位,應將探頭放置于患兒背部,最好是在腎臟部位。241520文檔監護儀使用制度.使用監護儀前應熟練掌握其使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