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課標要求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了解南昌起義的背景和經過;理解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地位;了解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紅軍長征的歷程;理解遵義會議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學會深入分析和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本圖片和相關文字材料的分析,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方法;分組討論,探究“長征精神”,初步掌握從不同角度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習方法。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引導分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產生的背景及探索和形成過程,得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惟一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認識到這一革命道路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通過長征歷程的學習和“長征精神”問題的討論,培養(yǎng)不畏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增強直面困難、挫折的信心和勇氣;通過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的學習,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自我完善、不斷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堅強保證。教學重點遵義會議教學難點“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教學思路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片、歷史歌曲、材料及地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感知歷史中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過程,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導入新課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國共對峙的正式形成。那么,在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是怎樣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后來又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新課教學一、南昌起義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和《南昌起義路線圖》思考問題:①簡述南昌起義的背景、經過等基本史實;②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何意義?失敗教訓是什么?學生回答后,老師評價補充總結:①背景: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了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為挽救革命,共產黨開始用武裝起義來回應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經過:時間:1927年8月1日;地點:南昌;領導人:周恩來、賀龍。結果:起義軍撤出南昌②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教訓:奪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情況,所以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順利。二、土地革命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聯(lián)系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理解八七會議的重大決策和歷史意義。內容: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節(jié)發(fā)動武裝起義。意義:這次會議給正處于思想紊亂、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湘贛邊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指導學生結合《秋收起義軍向井岡山進軍路線圖》,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和材料,思考問題:①毛澤東文家市決策,棄攻長沙,改向山區(qū)進軍,意義何在?②向井岡山進軍,取得了什么成果?展示材料: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家也都想進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xiāng)下去,在鄉(xiāng)下站住腳,養(yǎng)精蓄稅,發(fā)展我們的武裝力量。(毛澤東思想在文家市對起義軍的講話)——摘自《秋收起義》學生回答后,老師補充總結:①保住了革命武裝,為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創(chuàng)造了條件②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3.土地革命和經濟建設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和《贛西劉士奇報告》,思考問題:①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實行土地革命?②土地革命有哪些內容?土地革命的歷史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進行總結:①原因: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務,也是黨的中心任務。其必要性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農民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是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二是要依靠農民這支同盟軍,就必須解決農民的根本問題,而農民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從而使農民在政治上獲得解放,經濟上翻身。土地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使廣大農民獲得土地,使他們在政治、經濟上都獲得解放。只有這樣,才能動員他們積極投身革命戰(zhàn)爭,保衛(wèi)根據地,擁護共產黨;只有在經濟上得到翻身,才能煥發(fā)其生產積極性,才能為鞏固根據地,支援革命戰(zhàn)爭,提供更多的物質保證。②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歷史作用: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老師指出:進行土地革命的同時根據地進行經濟建設,紅色政權得到鞏固。4.“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和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思考問題: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內涵?應如何理解?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義?這一思想的提出,給予我們什么哲學啟示?在學生回答后,老師進行總結:這一理論的核心是:在中共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的建設結合起來,采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這一理論強調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重要的條件;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武裝斗爭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據地是中國民主革命核心發(fā)展的戰(zhàn)略基地。毛澤東的這一思想是在中國革命實踐基礎上提出來的,它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對指導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它基本闡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和全國革命勝利這樣一條道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井岡山以及各革命根據地、各地的紅軍武裝,逐步得到發(fā)展和壯大。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思考革命根據地地名稱和位置有何特點?學生思考回答,老師及時評價總結。5.三次反“圍剿”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分析國民黨“圍剿”紅軍的原因,指出紅軍反“圍剿”的結果。原因:紅軍和根據地的發(fā)展壯大,使國民黨十分驚恐,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重兵,向根據地發(fā)動三次大規(guī)模的“圍剿”。結果: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成功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fā)展;1931年冬,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要求學生:理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有利時機;了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及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概況;理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性質和建立的歷史意義。三、紅軍長征1.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介紹蔣介石第五次反革命“圍剿”,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引導學生探究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要長征?原因:博古、李德推行“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認識王明“左”傾錯誤的危害。補充材料四:五次反“圍剿”雙方兵力比較次序時間國民黨軍隊中央紅軍比例第一次1930.1210萬4萬2.5:1第二次1931.220萬3萬7:1第三次1931.730萬3萬10:1第四次1933春30萬7萬4:1第五次1933.1050萬8萬6:12.長征的開始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和以下材料,認識紅軍長征初期的極端危險形勢。3.遵義會議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掌握遵義會議的背景、內容。并思考:“遵義會議為什么會成為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背景:長征一開始,博古等又犯逃跑主義錯誤,紅軍損失慘重,處于極端危險境地,紅軍將士對博古、李德不滿。內容: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轉折點:遵義會議是在王明“左”傾錯誤導致中國革命處于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召開的;會議集中全力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后,紅軍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勝利完成了戰(zhàn)略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標志:這次會議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lián)系的情況下,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采取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妥善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它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志。中國共產黨的成熟正是通過自身的不斷斗爭實現(xiàn)的。中國共產黨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保證革命取得勝利。4.長征的勝利觀察長征路線圖,讓學生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勾畫出長征途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瑞金出發(fā)→突破四道封鎖線→突破烏江→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翻越夾金山→穿過草地→陜北會師→會寧會師。紅軍主力的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的吳起鎮(zhèn)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5.歷史意義結合課本相關知識,思考長征勝利的意義。①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鑄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繼續(xù)前進的巨大動力。③保存了黨和紅軍的精華,成為以后領導抗日戰(zhàn)爭的骨干。本課小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先后發(fā)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多次武裝起義,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斗爭中,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并在實踐上為中國革命開創(chuàng)了一條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標志著國共對峙的正式形成。30年代初,蔣介石集團為維護其統(tǒng)治,對紅軍加緊“圍剿”。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國共產黨內占統(tǒng)治地位,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zhàn)略轉移。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使紅軍勝利完成戰(zhàn)略轉移。教材問題解答提示本課測評:談談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
答案: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以后,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人民進行了極端殘酷的鎮(zhèn)壓,中共中央為挽救革命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發(fā)動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學習延伸:在對中國革命采取什么斗爭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問題上,當時是有不同意見的。你認為哪種意見正確?為什么?
答案:第一種意見正確。原因是第一種意見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第二種意見完全照搬蘇俄經驗,不符合中國國情。
課堂作業(yè)1.中共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得到的教訓主要是()。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B.必須把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入農村C.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2.經過土地革命,根據地農民獲得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有()。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財產③擺脫了封建剝削和債務④擺脫了政治壓迫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世紀30年代初,紅軍能夠粉碎國民黨的三次大“圍剿”的主要原因在于()。A.廣大人民支持B.土地革命路線正確C.國民黨腐敗D.軍事方針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授權運輸合同范本協(xié)議
- 2025醫(yī)院護士聘用合同
-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球星代言球鞋合同協(xié)議
- 電商銷售授權合同協(xié)議
- 貓咪買賣寵物合同協(xié)議
- 玻璃墻窗簾采購合同協(xié)議
- 電梯維保合同中止協(xié)議
- 生豬養(yǎng)殖生豬收購合同協(xié)議
- 電柜組裝外協(xié)合同協(xié)議
- 排水管道非開挖預防性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工程基礎習習題及參考答案
- 讀書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 線路送出工程質量創(chuàng)優(yōu)項目策劃書
- 企業(yè)全面戰(zhàn)略管理、年度經營計劃、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 100T汽車吊性能表
- SOP0420201潔凈空調系統(tǒng)清潔消毒預防性維護保養(yǎng)操作規(guī)程報告
- 試樣切取和加工制備作業(yè)指導書
- 中國民主同盟入盟申請表(樣表)
- 數學分析簡明教程答案尹小玲鄧東皋
- 壁球館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