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 現代兒童觀、幼兒發展觀、幼兒教育觀第二節現代兒童觀幼兒發展觀幼兒教育觀一、現代兒童觀兒童觀是指人們對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之總和。它涉及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期的意義與價值、兒童的權利和地位、教育與兒童之間的關系問題。它對幼兒教育有深刻的影響,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水平上,兒童觀的發展水平對幼兒教育實踐水平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沒有正確的兒童觀,就不可能產生優質的幼兒教育。(一)兒童是人,具有與成人一樣的人的一切基本權益,具有獨立人格每個兒童都有固有的生命權,并不為成人或家庭私有,更不能被其隨意處置。兒童自出生起就有獲得姓名、國籍的權利,以及盡可能知道誰是其父母并應得到其父母或其他養護人的照料的權利。兒童與成人同樣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的權利。每個兒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并且教育機會均等,兒童的這些權益都要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尊重與保護。(二)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并滿足幼兒發展的各種而女兒童身心各方面的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所謂完整兒童是指全面發展和諧平衡的兒童,其發展是身體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和人格的整體性的發展。成人及社會應承認兒童所具有的各種發展需要,并盡可能為兒童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不僅保證其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還要給他們提供充分參加文化、藝術、娛樂和休息活動的機會,使其獲得最充分的發展。要避免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發展。 (三)每個兒童發展上都有其個性特點兒童發展中共性與個性共存,兒童個性發展,有些特征與共性一致,有些特征在發展速度上會超前或滯后于共性;此外每個兒童都有鮮明的個性差異,同齡兒童中,沒有完全一樣的兒童,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創造性的前提。(四)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應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潛力現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生理學、生化學、腦神經學及心理學等學科的發展,使人們對兒童的特質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研究發現,學前期是兒童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B.S.Bloom)通過對本世紀前半期多種兒童智力發展的縱向追蹤材料和系統測驗的數據所進行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了一條智力發展曲線。假定17歲時智力發展的水平為100,那么4歲前已經發展到50,到8歲時發展到80,剩下的20是8-17歲發展的。實驗研究還發現,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發展的敏感期。這些研究成果,使人們對兒童的巨大潛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改變了長期以來忽視兒童,認為兒童“無知無能”的傳統觀念?!皟和辽稀钡男掠^念就是建立在對兒童特質和潛能的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兒童早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其身心發展的不可逆性,要求對兒童應該是絕對優先。雖然“總會有一些比兒童的事情更緊急,但卻永遠不會有任何一件事情比它更重要。”(五)兒童具有主觀能動性,在發展過程中,起著積極主動的作用傳統的兒童觀把兒童看作是消極的被動的,認為兒童的發展要么由先天遺傳素質決定,要么由后天的環境決定,完全忽視了兒童作為人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人們開始用積極的觀點看待兒童在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兒童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界的刺激作用的。每個兒童年都是獨立的生命實體,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狀態,他們總是主動地對外界刺激加以選擇,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具有創造力??陀^環境在影響兒童發展的同時,兒童自身的發展也總是在改變外界的事物,如兒童在游戲中總是通過自己的動作改變玩具的狀態;兒童自身氣質的特點和行為方式也在影響周圍人的心理和態度。有的研究表明,嬰兒的微笑引起成人的微笑的可能性是46?88%,所以愛笑的嬰兒更可能引起父母對他們的關注。兒童自身的行為特征會引起父母對他們的不同態度父母不同的態度又會對兒童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由此看來,兒童的發展并不是某一因素單獨起作用的結果,而是生物的、社會性的、主觀的和客觀的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起著積極主動的作用。兒童是外部世界的探索者,是活動的主體。只有讓兒童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性和創造力,才能使兒童得到真正的發展。(六)男女平等,不同性別的兒童都應享有均等的機會和相同的權益,受到平等的對待二次大戰以后,隨著女權運動的高漲,婦女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孩同男孩一樣享有人的一切權益,享有均等的教育機會?!秲和瘷嗬s》明確指出:每一個兒童都享有該公約所載的一切權利,不因兒童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見解等而有任何差別。盡管如此婦女的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要真正地實現婦女地位的提高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努力。但人們已經認識到,提高婦女地位并使她們有平等的機會接受教育、培訓等,是對一個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作出寶貴貢獻。二、發展觀(一)幼兒的發展是其個體因素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的結果 1.幼兒發展的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幼兒發展的個體因素包括個體自身條件中的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前者主要指遺傳素質。后者指出生以后,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個體的身心兩方面的特征。遺傳素質是影響人發展的既定的、潛在的因素,亦即它是難以改變的個體發展的某種可能性,是個體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遺傳素質決定著人發展的某些方面,如人的形態特征、外貌、身高、膚色等;人的神經系統類型、某些氣質特征以及低級生理、心理機能等受遺傳的影響也是比較強的;遺傳因素還控制著人體各器官系統成熟的時間表,規定著身體發展的基本路線,并影響心理發展的路線。但從人的整個發展過程來看,隨著潛在因素逐步地變成現實,或“潛在”錯過了變成現實的時機,隨著其它因素對發展的影響逐步增多增強,遺傳素質的作用是呈減弱趨勢的。否認遺傳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錯誤的,遺傳素質的差異可能帶來幼兒發展上的差異,比如幼兒神經系統的類型差異,可能表現為幼兒的興奮、抑制能力及反應的靈活程度上的差異,個體成熟的差異也會反映在身心各方面。但是無限夸大遺傳這種差異也是錯誤的,一般來說,正常幼兒遺傳素質的差異并不是很大的,對于幼兒的發展也不起決定作用。在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幼兒的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盡管都有屬于幼兒個體因素,但兩者的性質上是不同的。后天因素是幼兒作為發展的主體,帶著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它既是前一階段發展的結果,又是后一階段又發展的基礎。與遺傳素質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因此,它是教育應特別關注的因素。環境因素是影響幼兒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兒所在的環境中的一切影響其發展的外部條件。幼兒生活于其中的總體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可分為:作為幼兒生存、發展背景的大環境和幼兒關系密切、直接、影響極大的小環境,即幼兒的家庭、幼兒園和所在的社區。環境因素,特別是來自家庭、幼兒園的影響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影響表現在:它決定了幼兒遺傳素質是否能從潛在狀態轉化為現實,并能在何種程度上轉化為現實;在“成熟”面前,它并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影響和促進“成熟”;遺傳作為影響兒童發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滲透在兒童的后天因素中,為兒童提供多種發展的可能性,并制約著后天因素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質量。環境因素對發展的影響不是一個常量而是一個變量。從縱向來看環境因素在人生初期的影響比以后各階段大,這正是強調幼兒教育重要性的原因之一;從橫向來看,對個體發展各方面影響力大小是不相同的,就是說不同方面的發展對環境的質和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有的研究所表明的,兒童某些方面的發展哪怕在貧乏的環境條件下也可能實現;如身體的長高、發音器官發展等。而有的方面的發展卻要求極為豐富良好的環境條件否則就不可能發展,如絕對音感、外國語音韻等。因此,教育應瞄準自己的用武之地大顯身手,而不必再盲目地在無足輕重之處去浪費資源。環境因素與個體因素的關系:作為影響幼兒發展的兩大因素,兩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兩者通過相互作用實現幼兒的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相互地滲透和轉化。2.幼兒的發展是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幼兒的發展不是一個被動地接受外界影響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幼兒自身為主體的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互動的過程。從外界的教育影響到幼兒的發展,其間存在一個心理學家稱之為“刺激的自我化”過程,即幼兒按照自身的內部法則對來自外界的教育影響進行認識、過濾、選擇、加工的過程。這是一個在幼兒的內部結構中完成的轉化過程。幼兒積極主動地作用、反映和理解客觀現實,通過對客觀現實的主動建構和非簡單的復制,使自己的內部結構發生質變,從而實現個體的發展。因此,注意到以下幾點是必要的:(1)教育不等于發展。那種認為“只要進行了教育,幼兒就一定得到發展”,兩者之間存在固定的必然聯系的觀點,顯然是不符合業已揭示的兒童發展的基本原理和事實。幼兒園所實施的教育,如果無視幼兒的主體性,不考慮幼兒的內部需要及其內部結構的特點和發展水平,是不可能湊效。(2)教育能夠影響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決定著外部教育影響的程度和效果的幼兒內部結構,不是一個單純地源于個體內部與外界無關、不可捉摸的“黑盒子”,而是內外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產物,是與幼兒個體素質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并在其影響下不斷變化的一個動態結構。藉助“內化”的機制,外界的教育影響內化為幼兒內部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作為既成的發展結果加入到對后來外部影響的選擇、處理中去,從而使幼兒的這一內部過程成為外部教育影響可能間接地、部分地控制的過程。因此教育促進兒童發展的可能途徑是:“依據關于發展的知識,巧妙地喚起自我運動,有意識地引導發展的過程。”,“教育者越是深刻地認識這些兒童的生活的發展現象之實際性質,越能巧妙地把這種認識應用于自己的實踐活動之中,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保ā冬F代教學論發展》:科斯鳩克,1956)。另外,由于幼兒階段個體發展對環境因素的依附趨向較大,幼兒階段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水平很低,個體對自身的發展尚不可能進行自覺、有意識的控制,這種巨大的可塑性使幼兒期的教育比以后任何階段更能發揮強有力的影響。依據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是能夠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的發展過程的。(3)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每個幼兒由于個體因素的差異,主要是后天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會使其認識方式、個性、行為方式等互不相同,即反映外部世界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行為也帶上主體個人的特征,從而不同的幼兒(或同一個幼兒所在不同時期)對相同環境的認識、選擇、作用方式、反應方式等也會各不相同。即是說,每個幼兒眼中的世界都是帶著個人色彩的獨特的世界,每個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前蘇聯心理學家列昂節夫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環境的“個性化涵義”。正因為此,相同環境中幼兒個體的發展應是千姿百態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是與幼兒發展規律背道而馳的。 (二)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是在活動中實現 1.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幼兒是在與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的。這一相互作用過程就是“活動”?;顒訉τ變旱陌l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從認知發生學的觀點來看,如皮亞杰在其著作《發生認識論》中所指出的,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出生嬰兒分不清主體和客體,只有自發的動作。偶然一次他的動作對物體發生了影響(如手無意識地碰到懸掛的鈴鐺,鈴鐺響了)他才開始發現自己的存在。 若干次這樣的活動經驗,嬰兒就逐步發展了自己的自我意識,逐步把自己和環境區分開來。爾后,借助這種主客體之間、以一種混沌的未分化的狀態為開端的、連續不斷的構造活動,兒童就越來越主動地去發展自己的主體性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另外,從活動自身的特點來分析,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顒拥幕疽厥腔顒又黧w和作為活動客體的對象,包括活動的工具。活動具有主體性和對象性等重要特征。因此,它能夠將存在于內部的兒童的個體因素和存在于外部的環境因素連接起來,這是兩者相互作用的必要前提。當幼兒進行活動時,他作為活動的主體,憑借著自身現有的條件,主動地作用于活動的對象(如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人或物),同時對來自客體的信息有選擇地接受和反映,建構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體系。 與此同時,客體以自身具備的性質、特征,社會的、階級的屬性等向主體投射信息、發出刺激,或者制約主體的活動,從而影響主體的心理反映,從而影響主體的發展。這樣,活動就成了幼兒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聯接的橋梁。兩大因素以活動為載體進行相互作用,使幼兒發展成為現實。因此可以說,沒有活動就沒有幼兒的發展,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2.幼兒的活動幼兒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內部活動和外部活動兩種。內部活動是指不可見的幼兒的生理、心理活動;外部活動是可見的幼兒的實踐活動。無論哪種活動都具備共同的特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內部和外部的活動實際上是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進行的。幼兒的生理、心理活動滲透在其外部實踐活動中,外部實踐活動既受其生理、心理活動的支配和影響,又是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基礎和源泉。內部外部活動是并存的且可相互轉化的。 (1)幼兒的生理活動幼兒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幼兒的生理活動是滿足其機體的發展需要以適應外界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活動。生理活動與其它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活動過程一般不會被活動主體意識到,盡管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外界能看到的僅是活動結果一一身體的成長變化。生理活動是人不可推卸的“內部工作”,這是一種與外部工作完全不同的工作。人可以通過利用工具和他人的勞動來免除自己的“外部工作”,而這一“內部工作”卻是生命本身強加給人的,必須由每個人自己完成,不能由任何人替代。幼兒的生命活動除上述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那就是:十分柔弱稚嫩的機體擔負著異常艱巨的生長發育“任務”。幼兒從外部環境獲得機體生長的一切必要條件,然后由自己來完成這項不可逃避的、困難的“內部工作”。蒙臺梭利稱之為“兒童的工作”。她說,當兒童休息時,他只是停止了他的“外部工作”,實際上兒童并沒有休息,而是在從事神秘的“自我形成”的內部工作,從事人的造就這一偉大工作。當幼兒進行這一艱巨的生理工作時,作為家長、教師的成人,如果看不到他們正在進行的內部工作,不能給他們以科學、合理的支持的話,是何等的失職!由此不難理解,“保教合一”為什么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 (2)幼兒的心理活動幼兒的心理活動是為了滿足自身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的需要,與外界積極的進行相互作用的需要的內部活動。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幼兒在反映外部世界的同時構建著自己的內部世界,將外部的、物質的對象轉化為內部的表象和初級的概念,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志、個性以及言語等等。幼兒的心理活動與其生理活動的相同之處是,它也是必須由幼兒自己進行的、極其艱巨的“兒童的工作”。作為自己心理活動的主體,幼兒在作用于環境的同時,他們必須自己去觀察、理解、記憶、思考、作出判斷,靠艱苦的練習和長時間的經驗學習語言,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適應任務!蒙臺梭利曾以生動的比喻喚起成人重視幼兒面臨的困難。她說當一個移民新到一個國家,不了解該國的環境,不了解它的人文風貌和社會秩序,又全然不懂該國的語言時,他所面臨的是一個多么大的適應工作!但這是他必須自己去完成的。再看看幼兒的情況,這個來到新世界的移民,是如此弱小,但卻必須在其機體和心理都沒有充分發育之前,在一個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要使自己適應如此復雜的世界,他會怎么樣呢?顯然今天的幼兒園教育也必須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的不同之處是:它帶著鮮明的個體特征,特別是作為心理活動最基本的認識活動,幼兒處理外部信息的方式、思維習慣、速度等等都表現出個體差異。幼兒心理活動雖然是內部活動,但由于其前運算的行動特性,使這一內部活動有可見的外顯行為。如幼兒處理數理信息時常伴有手的動作或出聲言語等。以上兩種幼兒內部活動不是彼此分離而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在幼兒內部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心理活動必不可少的基礎,生理方面的變化、都會對心理發展產生影響。如殘疾、疾病常常帶來幼兒心理問題就是很好的例證。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良好的性格、情緒極有利于促進身體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只有身心兩方面的活動都處于正常狀態,幼兒才能積極從事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實現自身的發展。 (3)幼兒的實踐活動幼兒的實踐活動主要指幼兒與周圍環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動,它是與幼兒的生理、心理活動交融為一體、統合進行的最富有發展價值的綜合性活動。按照活動對象的特征,可以將幼兒實踐活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實際物體為對象的實物操作活動;二是以人為對象的人際交往活動。兩類活動各具不同的發展價值。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特別是在游戲中,兩者常常交織在一起進行。 ①實物操作活動這類活動是幼兒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識的動作,擺弄和操作實際物體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與物體相互作用的活動。幼兒的很多游戲活動如建筑游戲、玩沙、玩水、手工制作等都屬于這類活動。實物操作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A.幼兒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子產品租賃合同協議書合同
- 2025年驚現買賣勞動合同的新興市場
- 甲乙丙供貨合同協議
- 電話技術服務合同協議
- 珠寶供貨合同協議模板
- 理療床產品經銷合同協議
- 生產企業勞動合同協議
- 理髮店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現金采購鋁合金合同協議
- 電動板材租賃合同協議
- 課件:《科學社會主義概論(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貯技術規程
- 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應用與探討
- 2025年河南測繪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國抗哮喘市場現狀調研及投資發展潛力分析報告
- 2024年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貝殼好贊服務協議書
-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營銷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學
-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導學案)(原卷版)
- VR游戲中心:虛擬現實的娛樂新趨勢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技術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