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_第1頁
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_第2頁
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_第3頁
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_第4頁
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肌萎縮癥臨床診斷治療指南【概述】腓骨肌萎縮癥(per()nealmLlSCIJlaratrc)phy)又稱(;harcot—Marie-00th(CMT)病,為最常見的遺傳性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由于運動及感覺神經均可受累,故也歸屬于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hereditarymotorandsensoryneuropathy,HMSN)的范疇。根據遺傳基因的病理及電生理的不同,又分為CMTⅠ(即HMSNⅠ)和CMTⅡ型(即HMSNⅡ型)。而Dejerine—Sottas病(HMSNⅢ)及Roussy—Levy(HMSNⅠ根據最新分類亦歸于CMT病。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AD)、常染色體隱性(AR)及X-鎖遺傳方式。國內至1998年底已有600多例報道,為遺傳性周圍神經病報告最多的疾病,臨床上以青少年、少數為嬰兒起病,表現為下肢遠端肌無力、萎縮,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伴輕度感覺障礙為特征?!九R床表現】(一)CMTI型為經典的腓骨肌萎縮癥,也是最常見的臨床類型,系一脫髓鞘周圍神經病,電生理特征為傳導速度減慢,組織學表現為脫髓鞘和髓鞘再生,遺傳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起病隱襲,男性多見,多在10~20歲,亦可在10歲以前或30歲以上。本病常自雙下肢遠端起病,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跑跳、快速轉身困難。下肢伸肌受累在先,最初為脛前肌、伸趾長肌,繼而腓腸肌、比目魚肌、下肢近端肌肉。但肌萎縮一般不超過大腿的下1/3,因而形成“倒置酒瓶”或“仙鶴腿樣”下肢外觀。隨著病情的進展,雙上肢逐漸由遠端向近端進展,出現肌無力、肌萎縮,一般發展至肘部為止。面頸部很少受累。檢查可見上述受累肌肉萎縮,下肢肌張力、反射減低或消失,足下垂、弓形足,行走時為跨閾步態。部分患者可有感覺障礙,但較運動障礙為輕,表現為下肢為主的末梢型深、淺感覺障礙,亦可合并肢體發涼、少汗等。少數患者可有耳聾、共濟失調、眼震、視神經萎縮等。電生理檢查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國外多數研究報道工型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低于25m/s,或低于正常值的50%,感覺傳導速度亦有減慢。此與病理上廣泛的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及反復髓鞘再生而形成的“洋蔥頭”樣改變有關。肌電圖檢查可有神經源性損害。體感誘發電位可有中樞性傳導障礙。個別患者尚可有視覺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異常。(二)CMTⅡ型(HMSNⅡ)與CMTI型相仿,包括感覺喪失,多為顯性遺傳。本型特點為:①起病較晚;②周圍神經不粗大;③踝部屈肌力弱明顯,因此步態異常,不能靜止站立,需活動雙腳以保持平衡;④神經傳導速度正?;蚱停ǚ陆怠4伺c神經軸索脫失繼發輕度脫髓鞘的病理改變有關,故認為是神經源性的。(三)Rolssy—Levy綜合征(HMSNⅠ)兒童期起病多見,少數可在中年,男女發病相近。表現為行走及站立不穩,走路慢、搖晃,蹣跚步態,雙手小肌肉輕度萎縮笨拙,有意向性或位置性震顫,此種震顫常于入睡后消失。下肢反射減弱或消失。多數患者有弓形足,脊柱側曲。(四)Dejerine—Sottas病(DSS,HMSNⅢ型)是最嚴重的類型,嬰兒期起病,上肢亦可受累。四肢均以遠端明顯,H-MSNⅢ型)走路晚。2~4歲始開始走路,不能跑跳,手不能做精細動作,腱反射減弱至消失。四肢遠端感覺障礙,以深感覺障礙為主。表現為感覺性共濟失調,偶可見瞳孔小,光反射差,眼震,脊柱異常。電生理檢查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極明顯。肌電圖可有神經源性改變。其病理改變較H=MSN工型更為明顯的“洋蔥頭”樣髓鞘增生改變。部分患者可觸及粗大的神經?!驹\斷要點】(一)診斷1.少年期起病,緩慢進展病程。2.對稱性下肢肌肉萎縮、力弱,遠端明顯,肌萎縮分布特點,如CMTⅠ型可有“仙鶴腿樣”改變,弓形足。3.部分患者可有周圍神經粗大。4.電生理改變根據神經傳導速度可區分CMTI型和CMTⅡ型。5.神經活檢可區分節段性脫髓鞘及再生。“洋蔥頭”樣改變及程度,可區別軸索改變。6.陽性家族史。(二)鑒別診斷1.進行性脊肌萎縮癥起病年齡較晚。首先累及雙側手肌,后可延及雙側前臂、上臂,下肢伴有肌束震顫,四肢反射減低或消失,可累及延髓而出現吞咽、發音困難、舌肌萎縮等延髓性麻痹癥狀。肌電圖表現為廣泛的神經源性損害,無弓形足等體征。2.植烷酸貯積病(hypcrtrophicneuropathy,associatedwithphytanicacidexcess,HMSNⅣ)或稱Refstlm病,為一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起病隱襲,多在兒童期起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夜盲、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萎縮、白內障、瞳孔小、對光反應差。神經系統為慢性進行性周圍神經病,以下肢遠端萎縮、力弱明顯,。伴有以深感覺為主、下肢遠端為重的感覺障礙。檢查時腱反射減低或消失,小腦體征及共濟失調,偶有聽力障礙。腦脊液檢查蛋白增高,電生理檢查運動及感覺傳導速度減慢。此外患者可有心臟擴大,傳導阻滯,心肌病,心律失??赦?,少數可有皮膚、骨骼變化。根據臨床夜盲、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共濟失調、心臟改變、腦脊液中蛋白增高,以及血中植烷酸增高可診斷本病。特別是植烷酸增高。治療:飲食控制為主,禁用牛奶、黃油、奶酪、綠色蔬菜、巧克力等。3.散發病例若為兒童或少年發病,診斷容易;若于成年發病則與CII)P鑒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