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結合實際操作,體會應用。2、使學生體驗除式與豎式的計算過程,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3、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余數一定比除數少的計算辦法,體會到余數一定比除數少。1、使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2、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體會余數3、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1、結合分物活動,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2、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況,初步發展提出除法結合分物活動,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教學難點: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水果之王——蘋果。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你能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嗎?二、探究交流1、想一想、算一算。2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2、算一算、議一議。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2)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3)同桌同學合作擺18個圓片,驗證推算結果。(4)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18÷6=3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3、填一填,說一說。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三、練習鞏固找出數學信息,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并嘗試解答。圈一圈,填一填。說說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分蘋果18÷6=3(盤)答:18個蘋果可以放3盤。五、作業1.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2.探索有余數除法意義,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33.初步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順利教學重點: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教學難點: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一、談話導入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4根小棒搭一個正方形二、操作探究1.學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過程.2.認一認,想一填寫單位是難點,所以引導學生說一說。(1)操作并填寫表格。匯報填寫算式和單位。(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的余數和除數思考:可以發現什么?有什么問題?“余數一會大一會小,怎么回事?”“余數都比除數小,為什么?”4.再分別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試一試。三、練習鞏固:完成書練一練1-3題搭一搭(一)五、作業教學反思:培養學生用心體驗數學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創造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怎么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恍然大悟了,不僅他們知道怎樣做了,而且學生也懂得怎樣做好,從而促使學生的知4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過程,進一步學習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書寫格式。2、通過聯系具體情境說明算式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數學理解和表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書寫格式。教學難點:掌握有余數除法豎式寫格式。一、創設情境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6根小棒搭一個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16根小棒可以搭幾個房子,還剩幾根?搭一搭,填一填。1.結合上面搭房子的過程,認一認,說一說。由具體到抽象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書寫。(1)小組內議一議,怎樣用豎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義。(2)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認識余說一說豎式中各數表示的意義。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2.看一看,說一說。先觀察,再解釋算式的意義。1.練習豎式書寫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書上,集體訂正。3.學生自主編,并根據具體情境添加單位。搭一搭(二)答:16根小棒可以搭2個房子,還剩4根。五、作業教學反思: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只有知識的授權,沒有知識的對話;只有情感的傾注,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樣的課堂缺乏個體的靈動,缺少個性的獨特。課堂教學,只有進行師生“視界融合”的對話,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發出5創造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引領者,共同提升對真知的理解與認識。第四課時分草莓(試商方法)1、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2、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3、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教學難點: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2.練一練:10÷516÷518÷520÷533÷5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二.探究新知,發現問題(1)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2)列算式:55÷8(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4)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6)下面算得對嗎?想一想,說一說。引導學生說清錯在哪里,錯誤原因。三、完成練一練第2題.體會試商過程分草莓655÷8=6(個)......7(個)答:五、作業教學反思:困惑的問題課堂上學生會提很多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教師都要一一回答嗎?如果回答了,就影響了課程的繼續進行;如果有些問題沒有回第五課時租船(有余數除法的應用)1、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3、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教學難點:解決實際問題。一、談話引入同學們到了公園,你最喜歡做什么?你能把圖上的情景講給大家二、探究新知1、說一說,想一想。從圖中的情境入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先獨立思考,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或花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2、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73、試一試。有30元,租1條船最多可以劃幾小時?想一想,說一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三、練一練2.完成練一練的3、4題。(2)小組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5+1=6(條)五、作業教學反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其中有的沒有多大的思考價值,但只要是敢問的學生,我都表揚了他。學生敢提問題了,還要再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于是平時在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引導他們什么是好問題,什么是有價值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第六課時練習一(有余數除法的練習)1、引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2、通過必要的練習,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試商方法,進一步積累試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教學重點:試商方法與實際應用。教學難點:試商方法與實際應用。一、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進行有余數除法的練習。二、指導練習81.第1題,先圈一圈,再在算式填空、計算。2.第2題,填表格,體會被除數與商的變化。3.第3題,豎式計算,全班齊練,請學生板演,教師巡視,然后集4.第4題,鼓勵直接寫出得數,再連線。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集體訂正。一個數除以2,如果有余數,有可能是和。37里面最多有()個6,還余()36米長的繩,做9根同樣長的跳繩,需要剪次46個人做船過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條船。18÷□=□……□18÷□=□……□18÷□=□……□18÷□=□……□有余數除法練習課20÷634÷430÷727÷3五、作業第一課時:東南西北P15-16“東南西北”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9教學重點:能看懂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教學難點:能說出各個方向。1.用辨認方向的主題圖和我國行政區域圖。2.制做方向板的卡紙。二、新授2)學生回答: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讓學生到操場去辨認找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說說四個方向各有什么。把記錄收集整理完成“認一認,填一填”)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總結: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說一說教室個方向分別有什么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個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三、練一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同學來一說五、作10教學反思: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對本節課的時間控制的不好,關于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沒有講解。課堂評價在本節課體現的還不夠充分,課堂評價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可針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適時的評價。在教學本節課中“猜方向”游戲可每組喊一個,讓各組之間展開競爭,再對各組學生的活動情況給予即時的評價,這樣則更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第二課時:辨認方向教學內容:P17-18“辨認方向”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期于的七個方向,經歷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確定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四個方向。1、用辨認方向的主題圖和我國行政區域圖。2、制做方向板的卡紙。說一說,我們上節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位于自己東、南、西、北二、新授3)引入。師:在生活中,除了聽說過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現在我們就4)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分別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兩個方向的中間。如:圖書館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間。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學生討論后回答:少年宮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間,電影院在東面和南面的中間,動物園在北面和東面的中間。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學生討論后得出:圖書館在學校得西北面。少年宮在學校得西南面。電影院在學校得東南面,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面。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如何得出這些名稱的。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3.試一試(小組活動)(1)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2)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3)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三、練一練1、教師出示地圖,讓學生說一說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地圖的形狀像什么?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觀察地圖時,教師讓學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標。2、借助中國地圖,對學生進行識別方向的訓練,教師說出一個方向,讓學生在圖中將其指出。3、教師讓學生懂得中國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圖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中找出家鄉的位置,并說一說家鄉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鄉的什么方向。4、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書中的幾個問題,并將答案填在書上,學生做,5、最后,還可以利用中國地圖,問問學生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四、實踐活動1、讓學生帶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園中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結果記錄在表2、觀察地點面朝方向西北方向東北方向西南方向東南方向觀察后,到班級交流觀察的結果。五.你知道嗎?讀書中的一段話后,說一說自己對指南針的了解,再讓學生回家去找資料,查找有關指南針的知識,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六.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同學來說一說。教學反思:如何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這些實踐活動的主要目標。這是在課堂上充分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操作、實踐的機會。布置學生制作校園地圖,是給學生學以致用的一個機會,以此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正如1、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進一步發展數學感知。2、進一步認識“>”、“<”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敘3、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教學重點: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進一步發展數學感知。教學難點: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并能識別各數位數字的意義。課時安排:6課時。第一課時數一數(一)教學內容:P19-21數一數(一)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教法學法:遷移類推,演示交流法,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一)情境引入同學們,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數數出來嗎?(二)探究新知⑴師:老師有一個大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很多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出示小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呢?這么多,怎么數呀?你們愿不愿意數一數?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要求:不僅數出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還要說一說你們是怎師:匯報要求“先說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再說你們小組是怎樣數組1:我們組數有6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著數有10個,再豎著數有10個,10×10=100,這個正方體一共有6個面,所以是組2:我們組數有10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著數有10個,再豎著數有10個,10×10=100,100×10=1000。師:一共有兩種意見,一種數的結果是600個,另一種數的結果是1000個,同一個正方體怎么會出現兩種意見呢?究竟誰的是正確的?生1:我們數的方法不同,所以數的結果也不同。生3:他們沒數正方體的芯。師:結果是600個的同學只數了6個表面,忽略了正方體里面的小正方體。下面我們看看數的結果是1000個的同學是怎第一步: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第二步: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第三步:一百個一百個地數,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數到一千。師:誰能把同學們說的進行整理,先怎么數,再怎么數,最后怎么數。生:先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再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2個一百是多少?3個一百呢?5個一百?9個一百?數到10個一百就是生:一千一千地數。師:以前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或十個十個地數,今天我們又可以怎樣生: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3師:老師有幾幅圖,你能不能很快說出圖中有多①生1:第一幅圖有100個小木塊,第二幅圖有20個小木塊,第三幅圖有②生:最后的12個小木塊里有1個十,就是4個十,所以是142個小木③④(三)應用新知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幾幅圖都是按照千、百、十、個擺好的,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有多少個小木塊。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師:你們數一數,再擺一擺,不僅你們知道有多少個,還要讓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動要求: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兩種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發揮兩種塑料袋的作用數一數、擺一小組活動(略)小組匯報組1:我們組有963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3個一。組2:我們組有972個豆子。有9個百,7個十,2個一。組3:我們組有954個豆子。有9個百,5個十,4個一。組4:我們組有990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組6:我們組有988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8個一。組7:我們組有995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6個一。組8:我們組有933個豆子。有9個百,3個十,3個一。組9:我們組有910個豆子。有9個百,1個十。組10:我們組有989個豆子。有9個百,8個十,9個一。師:哪個組比一千多,請把多的送到前面;哪個組比一千少,差幾個就師:請小組代表進行匯報。組1:我們組有963個,還差37個,我們拿了3個十,7個一。組2:我們組有972個,還差28個,我們拿了2個十,8個一。組3:我們組有954個,還差46個,我們拿了4個十,6個一。組6:我們組有988個,還差12個,我們拿了1個十,2個一。組7:我們組有995個,還差5個,我們拿了5個一。組8:我們組有933個,還差67個,我們拿了6個十,7個一。組9:我們組有910個,還差90個,我們拿了9個十。師:老師這有幾個數,請你看數擺豆子。①一百二十三②五百四十六③八百七十④九百零七師:我們班一共有10個組,如果把10個組的塑料袋湊在一起生:一萬師:請組長帶著你們組的豆子站到前面來。師生驚嘆:哇!一萬粒豆子是這么多呀!生1:我會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數了。生2:我會用好辦法數豆子了。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卡片、多媒體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教學內容:P22-23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萬以內數的組成。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教法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互交流,提高“撥一撥”、“數一數”等具體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計數器正方體學具袋(一)情境引入師: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嗎?(出圖)師:誰能讀給大家聽?生略。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兩個之最。老師這還有兩幅圖(出圖),我們一⑵我國已發現的鳥類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種。師:在這幾幅圖中都有一些數字,以前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知道它們分別表示什么,那這些數字和100以內的數比師: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數一數生活中的大(二)探究新知1.出示掛圖生回答:一萬。教師總結: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個是一萬。2.數一數指名回答,一個正方體是多少?(一千)總結:10個一千是一萬。學生數一數從九千八百八十七數到一萬。(四)總結課堂(五)作業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第三課時撥一撥教學內容:撥一撥1.在活動中激發讀、寫數的興趣。2.在數學活動中對大數有具體感受,發展數感。3.通過“撥一撥”活動,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教法學法:情景引入法,觀察操作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交流互補計數器正方體學具袋活動一:撥一撥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3、陳老師在廣場路買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學生試著讀讀劃線的數。然后將這些數進行分類。(二)分四組,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這4種數的讀法,并將自己討論的一類數各擺出5個。1)學生再讀讀數,然后將數出示在計數器上。2)抽學生代表說說數的讀法,該怎么讀?為什么這樣讀。183)每人寫一個不帶0的數,請同桌讀一讀。然后抽幾桌匯報。2、第二類:中間帶0的數(1)老師將這兩個數先后出示在計數器上,要求學生先讀數,再說說這(2)小結:讀中間帶0的數的方法;不管中間是幾個0,都只讀一個(3)出示只有中間帶0的數,讓其他小組的學生讀。3、第三類:只有末尾帶0的數(1)派代表說說這類數的讀法,老師歸納。(2)出示你所寫的數,讓其他學生讀。4、第四類: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1)讀一讀、說說方法,老師小結。(2)出示一個代表所寫的數,看誰讀得快,學生自己讀后,抽生讀。(三)你撥我寫(四)總結讀、寫數的方法。活動二:練一練教學反思:這節課存在的差異,第一,課前沒有充分地估計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合作學習效果仍然不十分明顯。第二,在課堂上出現的關于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1.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2.通過“估一估”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3.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準備:計數器活動一:比一比創設情境:誰最矮?1、出示圖片。黃山海拔約1865米香山海拔約1865米泰山海拔約1865米華山海拔約1865米出示表格在里填上“<”或“>”(2)交流想法,著重說一說最后一題。活動三:試一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1)獨立思考(2)討論:這么多的數,怎樣能很快地從小(3)交流解決問題的步驟(4)獨立完成一位數位數活15黃山動p28~2575獨立完1533泰山巡視指讓學生板2155華山如圖所示,三位數比四位數要小。萬千百個1865黃山1533泰山會生活中有大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的興21552.通過“估一估”活素感受體會估計在生4、黃山和泰山誰高?誰矮?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估計在生學生填一填5、討論: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6、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想法(1)四位數比三位數大(2)位數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較下一位。活動二練一練教學準備:計數器一、復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二、知識新授3.小組回答,指名匯報方法。方法一:每行約有10個字,數數每段有方法二:右欄大約50個字,左欄是右欄的兩倍。4.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三、完成p31“練一練”1~4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五、作業教學反思: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不斷地反思,反思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出一套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第六課時教學內容:練習課1.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萬以內的數,體驗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2.具體感受大數的意義,逐步發展數感。3.通過數學活動,鞏固本單元的知識內容萬以內數的讀、寫,數位的意義幾個數的排列教法學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法。計數器、數字卡片活動一:看一看,讀一讀(1)看圖寫數:20032040(2)讀數:二千零三二千零四十(3)你撥我寫同桌合作,一人撥珠,一人寫數(1)388,389392,393(2)3260,637032903310(3)5725,582561251.找規律2.獨立填寫3.交流,評議活動三:說一說1、在小組內先讀數30775437175942、說一說,“7”在3、匯報,交流活動四:小兔吃蘿卜2、連一連3、在小組內讀一讀,寫一寫4、交流讀寫數的方法5、小結易錯的地方。活動五:數學游戲轉一轉,比一比1.先估計50或100片樹葉占多大面積,再估計所有樹葉有多少片,在小2.實際數一數有多少片想一想:怎樣數得又快又對,設法表示出來。第四單元第一課時鉛筆有多長教學內容:鉛筆有多長1通過估計與測量等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初步建立長度單位的觀念,發展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2、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初步明確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會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3、通過自評與互評,發展學生的反思評價能力。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活動一:目標——通過估計、測量與聯想,產生1分米長度單位,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估一估10厘米紅色紙條的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它的長度。[教師要善于捕捉“創新資源”,如發現不從尺子0刻度開始量的學生要加以表揚或獎勵,如沒有發現學生采用這種方法,教師可進行啟發引導,體現測量方法的多樣性。]也就是1分米”。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間隙比一比1分米的長度。教師介紹“1分米”也可以寫作“1dm”,學生讀三遍,書寫一遍。(教師板書:1m=100cm1m=10dm)5、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你見過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估計學生會說:手掌長大約是1分米,半支鉛筆長大約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長是1分米等。]活動二:目標——通過測量、觀察與聯想,產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1、讓每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6.3厘米的黃色紙條。先估一估長度,記下來,再量一量長度,記下來,然后看看估得怎樣。[估計學生會疑問,紙條長“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記?]2、教師自問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辦,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然后介紹,1厘米中的1小格長是1毫米,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間隙比一比1毫米的長度。教師介紹“1毫米”寫作“1mm”,學生讀三遍,書寫一遍。4、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長度大約是1毫米?[估計學生會說:紙皮、硬幣、小圓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等。]教學反思:應該再下大力氣,爭取創設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設計較科學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教學準備:米尺、表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二.玩中學1.走一走。通過實際測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長時間。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100米大約有多少步,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并做好紀錄。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結果,在說一說走完100米后有什通過剛才學生的親身感受,猜測思考1千米的長度。(1)剛才我們測量出100米大約有多少步,思考:幾個100米的長度(3課件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走圈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2分鐘)3.想一想。進一步體驗感受1千米有多長。(1)中街你們一定熟悉吧?請看課件:從文化大樓道光陸電影院、商業城、新瑪特、沃爾瑪之間的距離,約1千米。(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小結:1千米=1000米4.讀一讀。揭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1)1千米=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任意聽就明白。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2)講解: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樣用字母指名板演5.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1)我們知道1千米有多長,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呢?看圖選擇正確答案。完成數中42頁填一填。i.公路邊的里程碑ii.摩拖車的速度表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1)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有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證實?學生發表個(2)師小結: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教學反思: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是學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學生學完后還不能夠理解千米的實際意義導致生活中運用錯誤、單位呼喚錯誤,因此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義。因此在教室里可整理與復習(一)教學內容:整理與復習(一)1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并使之系統化2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3通過展示與交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關的知識通過展示與交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個單元學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淺吧。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起梳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你將變得更聰明、更有才智。21)出示圖1,看圖說一說。讀出每所學校的人數。說一說那所學校的人數最少,那所學校人數最多,哪兩所學校的人數比看圖,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在小組內交流。26說一說獅子館到猴山的行走路線。看圖,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同桌交流,采取你問我答的形式。小組交流:你能根據圖重的條件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看誰提出的問題全班交流,學生討論評價。3.我的成長足跡:與同伴說一說。41)組內展示個人的學習資料。請同學們勇敢地展示最滿意的數學作業展示給同學看。請你向同學a.自我評價。b.小組成員互評或好朋友互相評價。a.回憶自己影響最深刻的一節數學課、最喜歡的一節數學活動,或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問題等。b.在老師或同學面前講一講。c.說說自己取得的進步。7.寫一寫。教師可以為學生紀錄成長紀實。第一課時教學內容:P43~44買電器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3、讓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正確計算整百、整十數的加減法。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計算方法。課件、練習卡、計數器、人民幣學具等。活動一:買家電2、師:看來小朋友們對電器都很熟悉,那張老師想請小朋友們跟我去買(課件顯示:四幅電器圖)5、看來小朋友們提的問題可真不少,張老師想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電視機,共花多少錢呢?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500+800=1300(元)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學具,請你們利用學具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6、師:誰能先說說本小組內其他同學的算法,再說自己的?課件演示兩種算法的計算過程。7、師:看來呀,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正確,現在,老師還想知道一臺電視機比一臺洗衣機貴多少錢?你們能解決嗎?試一試。8、師:謝謝小朋友們剛才幫了我一個大忙,真棒!現在你能幫自己家也添置一些電器嗎?在練習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板書算式。很好,大家都有這么多種不同的買法,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與我們以前活動二:練一練1、師:小朋友們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對又快,還得進(1)做練習卡上的第一題“我會做”。(2)做練習卡上的第二題“我能行”。(3)做練習卡上的第三題“我真棒”。活動三:說一說二、作業教學反思:于算法最優化的選擇,我沒有急于評價哪種方法的優與劣,而是通過對比練習、變式練習和拓展練習的活動,讓學生在計算中學會觀察,學會比較,體驗到最優的算法。教學內容:P45~46回收廢電池28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3.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三位數加法是計算方法。探索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教具:ppt、小黑板。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廢舊電池的危害嗎?指名回答。教師講解:廢電池中含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會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一顆鈕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對,我們應該集中回收,不隨便丟棄。這節數學課我們就圍繞回收廢電池這一主題學習三位數的計算方法。玩中學1、看一看。借助情境圖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1)、出示圖表。同學們,童星小學從本學期起開展了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環保教育活動。這是該校二年級各班在開展活動以來回收廢電池先自己想一想,在與小伙伴們說一說。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可能會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關于加法或減法的問題,只要問題提的合理,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最后,教師在交待本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加法的有關問題。2、算一算。探索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1)解決“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先請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試。教師板書:122+77=看算式,試著估算出的數大約是多少。指生說說你是怎么估算的。請同學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各小組展示算法并進行匯報。強調: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完成第45頁的試一試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計算,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指正,予以輔導。(2)解決“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方法同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學生要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還可以采用湊整十、整百的方法進行計算。完成第45頁的試一試的題目。(3)解決“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節”。結合本班的數學情況,讓學生獨立完成。3.想一想。師生共同總結出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學習三位數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數的筆算加法和兩位數的誰能對照兩位數筆算加法的法則,說說三位數的筆算加法應該怎樣做?4.學中做5.作業教學反思:在探索三位數計算方法時,除了撥計數器和豎式計算,教材還利用數方格、口算等多種方法,沒有問學生是否有其他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沒有讓學生體驗到算法的多樣性。第三課時十年的變化教學內容:P47~48十年的變化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三位數加法中的“進位”方法。教具:小黑板、計數器。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十年前和現在的圖片。1.讓同學說說野生動物園十年來動物種類發生的變化。學生:環境好了,動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原來只有87種,現在增加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野生動物園現在有多少種動物?”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板書87+139=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匯報、交流。注意: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3、試一試,完成p47用豎式計算。學生獨立完成,讓同學上黑板演示。4、學中做完成教材第48頁的1~5題。第四課時小小圖書館教學內容:P49~50小小圖書館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三位數減法中的“退位”方法。教具:小黑板、計數器。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后到小小圖書館里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二、玩中學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說說,從先獨立思考,再與小伙伴們說一說。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板書239-118=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匯報、交流。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求“兩種書的差”的問題。指名回答,教師板書。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解答出來。指名匯報的數,并說出計算過程。4、解決“科技書比連環畫少多少本”。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讓學生口頭列式118-57=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探索筆算減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5、學生獨立完成239-57=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得比算減法法則,試著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教學反思:一節數學課,練習的設計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的習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與生活息息相關。第五課時練習三教學內容:P51~52練習三1.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2.通過練習,鞏固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3.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4.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玩中學教師啟發學生先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找到最大數與最小數,怎樣確定哪兩個數的和最大,哪兩個數的和最小,哪兩個數的差最小。讓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自覺的進行驗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看圖說出圖意,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答并比較出得數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過程。第五課時小蝌蚪的成長教學內容:P53~54小蝌蚪的成長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三位數減法中的“退位”方法。教具:小黑板、計數器。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會變成青蛙。出示課本掛圖(只)答:412-80=332所以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十位是西池塘東池塘原有蝌蚪/只514412變成青蛙/只12689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解決“東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沒有變成青蛙?”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板書412-89=323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沒有變成青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板書514-126=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有同學會說: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教師強調: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指名說說這樣做對嗎?如果有錯誤,錯在學生小組討論,匯報。三、擴展新知完成p54頁“試一試”共同解決“沒吹好的還有多少個?”學生獨自完成,讓同學上黑板板書。300-76=224提問:十位是0怎么辦?強調:筆算減法時,尤其是計算被減數末尾連續有幾個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四、鞏固提高完成p54~55頁“練一練”1~8題。五、總結課堂六、作業33332-9=323514-126=388,要第六課時算得對嗎教學內容:P56~58算得對嗎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教具:小黑板、計數器。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們去買東西時,怎么判斷售貨阿姨找的錢是對的出示p56頁掛圖。提問學生在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二、探索新知1.共同解決“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對不對?”指名列式:118+138=256(元)答:應付256元教師小結:這種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它可以幫助我們2.解決“付給售貨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指導。300-44=256,可以用加法來驗算:256=44=300300256學生獨立解決,讓同學上黑板板書。三、新知運用完成p57頁試一試習題四、鞏固提高完成p57、58頁“練一練”1~6題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六、作業第七課時練習四教學內容:P59~61練習四1.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2.通過練習,鞏固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3.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4.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一、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二、玩中學教師啟發學生先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找到最大數與最小數,怎樣確定哪兩個數的和最大,哪兩個數的和最小,哪兩個數的差最小。讓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自覺的進行驗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看圖說出圖意,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答并比較出得數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過程。7、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9題讓學生看圖說出圖意,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指名反饋。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指名反饋。三、作業教學內容:P62~64認識角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直觀地認識角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建立起角的概念學生每人準備教具三角尺一套(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師:今天我們要在圖形王國中認識一位新朋友教師板七、認識圖形)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我們學過的圖形。生找出圖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長方形、橢圓形等)師:在有些圖形中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種圖形,它叫師利用電腦演示從圖中抽出“角”。腦課件演示,使學生經歷從圖形中抽象出“角”的過程,通過觀察,能(二)指一指:初步認識“角”1.師:請同學在三角板上指出一個“角”。學生試著指出“角”,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完整地指。2.教師示范指,注意動作強調從頂點開始。(三)畫一畫: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稱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紙上,沿著它的兩條邊描。師: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紙上,還有誰也是這樣描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個“角”。生2:我看著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畫出來的。2.教師示范(1)描“角”始,貼緊它的邊描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這個尖尖的點開始,貼緊它下面的邊描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把這個“角”描下來了。師:我們把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一會兒看看誰會(借助三角板引導學生描出一個“角”,可以使學生經歷從圖形中抽出“角”的過程,同時體會到三角形與“角”之間的內在聯系(2)畫“角”師:請同學仔細看,老師畫一個“角”。(教師指著黑板說)我把“角”畫在這兒,就先點上一個點教師邊說邊點)它就是“角”的—頂點開始,用尺畫一條直直的線,它就是“角”的——邊教師仍然停頓,請同學回憶并說出名稱)還從頂點開始再畫一條直直的線,它就是“角”的另一條邊。(在學生說出“角”各部分名稱的同時,教師板書)(3)表示方法師:怎樣表示呢?從“角”上面的這條邊到“角”下面的這條邊畫一條彎彎的線,它就表示由這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這個“角”。現在有兩個邊說邊給一個“角”編上1號,學生自覺想出另一個“角”要編2號。教師再介紹“角”的符號,并板書)生2:它像我們美術課上畫的鼻子。生4:它像鐘表的時針和分針。(教師請同學觀察并想象,幫助同學記憶“角”的符號師:注意“角”的符號下面的線是平平的。3.學生再次畫“角”38請同學對比自己畫的“角”,再次畫“角”,畫好后要邊指“角”邊介紹,講給小組同學聽。(四)擺一擺:感受影響“角”大小的因素1.感知“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師:請同學用兩根小棒做一個會活動的“角”。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關注學生制作情況,等學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舉起來,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聽到老師的要求后,興致很高,很多同學馬上就把“角”變大了。生1:我拿著“角”的兩條邊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動了“角”的一條邊。學生操作后,請同學匯報,說說你是怎樣把“角”變小的?生2:我發現把“角”的兩條邊往外一拉,“角”就變大,把“角”的兩條邊往里一推,“角”就變小。聽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學都滿意的點點頭,看起來很多同學都同意生2的說法,同學們已經悟出“角”的大小和誰有關系,只是在用語言教師利用電腦演示,“角”的一條邊慢慢展開使“角”變大,再逐步變小的過程,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說:同學的意思是說,“角”的兩邊叉開的2.感知“角”的大小和兩邊的長短無關師:請一位同學幫老師,把活動角捏緊,(教師用活動角擺好一個“角”,請一位同學固定“角”的兩條邊叉開的角度,教師把“角”的兩條邊分別延長)大家仔細觀察,什么變了,什么沒變?生1:“角”的兩條邊都變長了,兩邊叉開的大小沒有變。生2:“角”的兩條邊都變長了,“角”的大小沒有變。教師利用電腦演示,請同學再次觀察、體驗“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五)比一比師:我們已經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組“角”朋友為了比出大小,師:請每位同學把5個“角”擺好,仔細觀察。你認為哪個“角”最大,(教師請同學選出最大的“角”并舉起來)互相看一看是幾號生:4號“角”的兩條邊叉開的最大。生:2號“角”、4號“角”的大小很明顯,1號、3號、5號“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們的大小了。師:請同學自己想辦法,比一比1號、3號、5號的大小。學生自己動手比較,教師請同學匯報。生1:我比1號“角”和5號“角”,我把它們的頂點對齊,5號“角”生2:我比1號“角”和5號“角”,也是5號“角”大,我還把一條邊對齊了,看另外一條邊就可以了。師:生1比較方法是把頂點重合,生2比較方法是把頂點和一條邊重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號“角”的開口是21mm,5號角的教師征求同學的意見,顯然同學都認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動角進行演示,幫助同學理解。師:請同學看,這個角的開口,(教師由“角”的頂點處指起,請同學觀察“角”的開口越來越大)都是一個“角”的開口,它們一樣大嗎?請同學思考,1號“角”和5號“角”的邊不一樣長,我們量它們的開口比師:請同學都比比看。同學自己把1號“角”和3號“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比大小,這時許多同學露出驚奇的神情,“它們真是一樣大”。此時,再一次使同學認識到“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六)找一找:使同學體會生活中處處有“角”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們身邊的許多物體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嗎?并請你指出“角”的學生獨立觀察后,在全班匯報。生:桌子上有角,這是它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習后學生再找“角”,已經能很清晰的找到一個面上的“角”了,更加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生3:我知道怎樣比“角”的大小。第二課時認識直角教學內容:P65認識直角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直觀地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建立起角的概念,從直觀上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征學生每人準備教具三角尺一套揭示課題師:在有些圖形中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種圖形,它叫“直角”補充完整)你能在圖中找出“角”房子的情境找“直角”學生經歷從圖形中抽象形中抽象角”的過程,通過觀察,能初步感受到“直角”的樣一指:初步認識“直角”1.師:請同學在三角板上指出一個“直角”學生試著指出“直角”2.教師示范師示范指,注意動作強調從頂點開導學生正確指出“直角”(三)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下面哪些師:你是怎么判斷我用三角板比較板比較這是直角這個角比一找:使生活中處“角”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角”,你能找出直角,鈍角。和銳角嗎?學生獨立觀察后,在全班匯全班匯桌子上有角,這是它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習后學生再找不再是面上的“角”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獲?生道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示,,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完整地指,為學生獨立畫“直角”做好準備這個角比直角小,是銳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們身邊的許多物體上就“角已經能很清晰的找到一個面上“角了更加接近數學中所說“角p6練一1~生3:我知道怎樣比“角”的大小。教學反思:材的最后一項練習是讓學生用紙剪出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等各種圖形,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我放手讓學生回家動手先剪后拼,再到班上交流,第二天當學生拿出親手做的作品時,看到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心中非常高興,有的是按照書中的圖案拼得、有的是自己動腦筋想的,于是我把學生的作品一一放到展示臺上讓學生看,再評出最好的圖畫,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很開心。第三課時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1通過觀察、測量、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2能夠按要求在之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3回用正方形、長方形設圖案,發展學生空間想象力和審美意識。在活動中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具:長方形、正方形。學具:①附頁2上的長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張長方形彩紙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談話引入同學們,在你們的桌面上放一些幾何圖形,請你認一認,它們都是誰?玩中學1.活動一。學生分組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教師出示若干圖形,請同學們說出幾號圖是正方形,辨認長方形和正2)利用學具在小組內探索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先研究用什么方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小組的研究結果。4)完成“填一填”。拿著手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相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活動二。通過小游戲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信封里裝一張長方行紙,露出一部分。請同學們猜一猜:信封里裝的彩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拉一拉,(拉動要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彩紙露出部分的變化,長方形——3)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為什么一會是長方形,一會是正方形,一會又變成長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說一第四課時平行四邊形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1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2在觀察與比較中,使學生在頭腦里建成長方形與四邊形間的區別與聯3體會平行四邊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具:活動長方形框架點子圖。請同學們找一找,你在這幅圖上找到了什么你認識的圖形?引出平行四邊形,同時滲透了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與區別。師示“活動長方形框架”。老師要拉動框架兩角,猜猜會是什么結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請學生到前面來拉動長方形框架兩角,將其變成平行四邊形。這個圖形的名字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說一說。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1)先對你的好朋友說說。學中做2.畫一畫。教師出示點子圖。書上附頁3有點子圖,請同學們是這在上面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吧!請一名同學在黑板上畫。3.拼一拼。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鞏固對平行四邊形的直觀1)每個同學都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我們的七巧板著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邊形做朋友,請你幫幫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快動手試一2)拼完的同學可以將你的平行四邊形展示在前面。第五課時欣賞與設計教學內容:欣賞與設計1、復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2、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一、激趣引入1、同學們,經過調查我發現咱們班有許多同學的家買了新房子,裝修得特別漂亮,誰愿意把自己的家介紹給大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2、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家,想一想這里復習了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學生說,教師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復習學過的基本圖形)二、自主探究學習1、讓我們一起再欣賞幾幅圖,(看書上的圖片)3、每個同學說說第一個圖案里有哪些我們學習過的圖(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4、匯報基本圖形(學生邊匯報,教師邊用彩色筆勾出圖形的輪廓)5、小組2個人互說第2幅圖的基本圖形,說完后匯報。(學生能夠從各種圖案中分析出基本圖形,并能借助輔助線構造基本圖6、要是你畫,你怎么畫?(舉例子說明,并用電腦演示)(感受旋轉、平移、對稱的現象)7、你能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設計圖案嗎?一會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設計,設計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圖形去畫,然后選自己最喜歡的圖形設計漂亮的圖案,也可以自己進行創作。44(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涂色,鼓勵學生設計獨特的圖案)8、學生自己設計9、下面我們進行分組評價,大家先說說怎樣去評選呢?(讓學生說出評選的條件再進行評選)10、展示作品并分析圖形。(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評選,把優秀作品放到ppt)11、評選最佳設計獎、最佳創作獎、色彩鮮艷獎、態度認真獎(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三、談談學習收獲四、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頒發獎狀欣賞與設計第六課時練習五教學內容:練習八1對角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與復習。2能借助三角尺辨認三種角。3復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準確的數角準確的數角教具:課件、掛圖。學具:三角尺、學具鐘、放大鏡。關于角的知識,同學們都掌握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完成練習玩中學以“去角國做客”為線索,完成書本上的基本練習部分。它們就是陪同我們玩的向導,我們來向他們打個招呼,認識一下吧!記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稱說的準確呀!2.別畫著教材第2題,6個圖形)同學們,請你們標出這圖形上的圖形的各個角,注意直角用符號“┐”表示。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個?(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學生匯報,教師課件演示答案。(2)全班交流,讓同學上黑板演示。4.展示教材第73頁的第5題(1)自己思考,自己動手畫。(2)全班交流,讓同學上黑板演示。(1)動手畫畫,找找。(1)自己思考,自己動手畫。(2)全班交流,讓同學上黑板演示。先小組交流,再在自己的書上畫出來。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奧運開幕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教學難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一、謎語導入1、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3、出示圖,小朋友什么時候上學?你們每周一什么時候到校?小結:我們生活里經常需要知道時間,每天按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生活。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二、認識鐘面1、出示鐘:觀察鐘面上有什么?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2、鐘面上有幾個大格?集體從1數到12三、認識時分2、分針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針走過一大格是幾?,??3、體驗一分鐘:1分鐘做些什么1)從1開始數數,看能書到幾2)看人的脈搏1分鐘能跳幾下3)1分鐘能做幾節眼保健操(4)1分鐘能做幾道少時間?走到7?5、時與分進行走路比賽:老師示范,分針和時針在同一起跑線12上,學生也動手撥一撥,你們發現了什么?時針走了多長時間?分針?(四、聯系實際五、全課總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什么?有關時間的名句有很多:時間是生命一寸光第二課時2.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換算。3.發展運用畫圖等多種策略或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教學難點:體會1有秒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一、情景導入1、運動會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華用4、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時間的最小單位:秒(板書)二、認識秒針1、看秒針走動拍手,每秒拍一下。(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3)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四、實際應用(1)夏天午睡大約12)小芳吃飯大約要25分鐘()(4)一節課的時間是402、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說一說這時同學們在干什么?出示各鐘表同桌先互相說,然后交流。3、趣味題: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鐘,5人合唱這手歌要幾分鐘?讓學生先猜測,然后試一試驗證。五、全課總結六、作業第三課時1結合生活情景,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會根據鐘面的簡單的經過時間。2結合作息時間和各項活動的經過時間,發展時間觀念。3可以用時,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現象,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正確用時,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現象。教學難點:能快速認、讀、寫鐘面上表示的時刻。一、口答題(),時針走一大格是。走分,12走到6要走分,從12走到9,要走()()()二、基本題目訓練2、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下面的時刻。3:456:559:053、同桌相互說一個時刻,然后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5、完成《練習與測試》上的題目。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一共花了25分鐘5、10、15、20、25第四課時1.通過記錄,討論一周上學時間的實踐活動,感受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初步的記錄時間的數學活動經驗。2.了解一些初步記錄數據的活動方法,初步體驗數據的隨機性,并進一步理解與時間相關的內容。3.結合上學時間的現實情境,發展發現,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教學重點:記錄,討論一周上學時間。教學難點:體驗數據的隨機性。1、問題1是思考討論,讓學生提出實際記錄一周上學所用時間的任務要求,并要求學生思考每天上學用的一樣嗎?。2、問題2是針對如何記錄時間進行討論。(1)首先要記錄從家到學校除出發的時間幾時幾分,在記錄到達學校門口時幾時幾分,要保證兩個時間節點都要記錄下來。如果不能用同一塊手表記錄時間,就注意要把家里的表和學校的表根據廣播里的時間調成一致的。(2)注意排除一些影響準確記錄的因素,數據記錄也要及時,認真。3、學生與同伴交流記錄單,介紹自己喜歡的吉祥物。在討論的基礎上,為了能讓學生正確順利的完成時間記錄任務,安排完成了淘氣的記錄表的活動。幫助淘氣填表的過程,將促進學生進一步明確和熟悉利用表格記錄信息的方法。三、想一想主要目的是組織學生展示數據,引導學生對記錄的數據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信息。四、自我評價引導學生結合整個活動過程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第五課時1在發現,描述重復多次的現象或者事物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簡單的規2通過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規律的思考和表達,初步發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表達。3在觀察,思考,表達的過程中,感受規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會數教學重點:初步體會簡單的規律。教學難點:了解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規律。一、表示規律(1)根據圖片,同桌說一說各自發現的規律。(2)表示規律。有兩種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地下室木工班組合同
- 2025二手智能手機轉讓合同
- 2025企業實習生試用期合同
- 氣質形象培訓課件
- 2025年重慶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國家電投集團鋁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寧夏中衛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一建《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機電工程技術經濟分析施工圖紙試題試卷
- 武漢金地中心城整合推廣構想
- 2025健身房合伙合同協議書范本
- 中醫婦科學第九節-閉經-課件
- 貴州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試行)
- 評估-說專業-市場營銷專業
- 火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日周月安全檢查記錄表
- 車間溫濕度測量記錄表
- 教學成果申報
- 空分裝置增壓機大修方案
- 變電所倒閘操作課件
- 膽汁淤積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治專家共識參考教學提綱
- 光纜的敷設方法與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