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此卷只裝訂不密封班級 姓名 準考證號 考場號 座位號 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高二下學期第一單元達標檢測卷歷 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卷時,選出每小題的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卷時,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卷(選擇題)本卷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
2、995)曾說:“也許,最現代化的歐洲的自然科學理論基礎應歸功于莊周、周敦頤、朱熹等人的貢獻,要比世人至今所認識到的更多。”如莊子“通天下一氣耳”,周敦頤通過太極圖說等闡發宇宙的本原。李約瑟肯定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的內涵是()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體思維 D格物致知2儒學講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氣象”,宋明理學以“平淡自攝”“無欲故靜”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學“知其不可而為之”“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氣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學()A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張 B強調堅持人格的獨立性C開始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D追求脫世離俗的自由觀3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
3、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A維護小農經濟的需要 B鞏固貴族統治的需要C管轄遼闊疆域的需要 D鞏固統一國家的需要4茶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代表符號之一。4-7世紀,茶陸續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并內化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紀,中國茶傳入英國,卻一直伴隨著關于飲茶合適與否的爭論,焦點集中于經濟、社會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對待中國茶的不同態度說明了()A異域文明之間的交流碰撞B同一物種接受度的地域差異C東亞文明的開放性與歐洲文明的保守性D交通便利性在文明傳
4、播中的特殊地位5理學家雖然激烈地質疑佛教,但其自身的價值核心卻又恰恰來自佛教。經過理學家們的“批判”,本來被視為“異端”的道教和佛教的價值觀念反而進入中國正統學說的內核。這說明宋明理學()A追求自由而喪失社會責任感 B是儒學與佛道思想融合的產物C其思辨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D使儒學的內涵發生了本質變化6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有北魏不同時期鑿刻的佛像,下面兩個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明顯的不同,一個唇厚、目長、肩寬,氣勢雄健;一個豐滿柔和,神態可親。影響這種藝術創作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進一步盛行 B北魏統一黃河流域C漢化政策的影響 D雕刻工匠技術水平7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可知,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
5、在多個地區創造了原始文化,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區,時間上有先后,規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區為主,逐漸向外輻射 B分布廣泛,多元一體C在諸多區域同時出現,各自發展 D各地區存在延續不斷的繼承關系8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A鄭和的航海活動造成國庫空虛 B鄭和奉皇帝之命遠航海外諸國C鄭和遠航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 D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9一位理學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題,主張“切己自反,改過遷善”,認為“物欲”和“意見”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將其剝落、掃除。該理學家(
6、)A被朱熹批評其理學過于“支離” B推動北宋儒學復興和理學創立C主張于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 D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10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的稱呼發生變化,主要是由于()A不同學派開始互相借鑒 B當時儒家思想突出思辨性C西漢時其被奉為儒家經典 D儒學適應社會發展作出調整11有學者對中國歷代名人詞典統計發現,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寶、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顏、淵等字。這一變化反映出,魏晉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漸深入底層民眾
7、 B三教合一的趨勢不斷加強C已經出現了儒學中興的跡象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趨勢加快12有同學這樣形容戰國時期前秦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氣,平治天下;有的愛好和平,講求實際功利;有的刻薄嚴苛,法度嚴明;有的帶著逍遙魂兒,避世尋自由,這些思想分別是指哪家學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13有學者指出:“文言的命運是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連的只要傳統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視,文言總會或多或少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受到肯定與提倡”。這說明()A提倡白話文違背新文化學者的初衷 B文言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C使用白話文割裂與傳統文化的聯系 D文言
8、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環境14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對此王陽明解釋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這種解釋()A繼承了二程的認識論 B與孟子思想完全一致C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D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論15春秋決獄又稱“經義決獄”,是用儒家經義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個案例,指導律吏,稱春秋決獄比。這表明漢代()A推行禮法并用 B關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觀念 D強化法制體系16衣俊卿認為當文化危機達到一定的深度,當各種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評思潮的爭
9、辯與沖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導致一種新的文化模式逐步為人們所認同,以某種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為新的主導性文化模式。這就是文化轉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觀點的文化模式是()A中體西用 B維新思想 C三民主義 D馬克思主義17五代時的馮道,先后在5個政權中為12位君主服務,屢屢位居宰相。各種政論和史書均指責馮道不忠,而李贄不這么看,以馮道為吏隱(意思:雖為官,但猶如隱者)這表明李贄的思想()A符合道家的處世原則 B與主流價值觀相悖C深刻影響了當時的社會 D挑戰了孔子的權威18漢初,統治者推行“黃老之學”,主張君主無為而治,但在具體治理過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陰陽之家框架,重視儒家的倫理
10、教化。”可見,漢初的“黃老之學”()A為董仲舒改造儒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B推崇虛靜無為,完善了國家治理體系C認識到建立統一王權政治的必要性 D主張兼收并蓄,推動了儒家思想復蘇19宋初,詞作為南方小國的亡國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體現著南方頹廢的文風和士風。后來,大量士大夫參與了詞的創作,改變了其創作風格,如岳飛和辛棄疾等,都寫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懷天下的詞句。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文化重心的轉移 B詩歌的衰落C民族矛盾的激化 D理學的影響20關于近現代中國的文學藝術,表述正確的是()“同光十三絕”是中國京劇藝術迎來繁盛的標志魯迅的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新文學的典范 電影難夫難妻是新中國
11、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老舍的話劇茶館是藝術領域百花齊放的成果A B C D21戰國時期,按“官有能而祿有功”的原則,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漢初,將功與能作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漢武帝以后,將孝廉作為選拔官員的重要依據。這一變化說明()A官吏選拔日益制度化 B統治者日益重視加強專制集權C官吏選拔標準日益嚴格 D統治者日益重視對百姓的教化22李贄在民間講學時,別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別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輕,說話莫大聲,而李贄偏要他們蹦蹦跳跳翻跟斗,大聲讀書震天吼。這反映了李贄()A關注兒童天性 B注重因材施教 C反對傳統教條 D強調經世致用231903年出版的蒙學初級修身教科書
12、寫道:“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為人役。豈徒牛然,人亦如是。問何以為人役,問世界以何等人為最苦?”這段話宣揚的是()A重農抑商 B格物致知 C適者生存 D反抗侵略24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列現象發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有()國內中小學都開始使用白話語文教材 旗袍進行了多次改良與創新已形成了覆蓋大半個中國的航空網 中國開設了國際無線電報業務A B C D第卷(非選擇題)本卷共三大題,共52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25圖片、地圖、表格等都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概況地理利瑪竇繪制坤輿萬國全圖數
13、學利瑪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物理機械工程鄧玉函、王徵譯繪遠西奇器圖說天文歷算湯若望、徐光啟等編訂崇禎歷書水利技術熊三拔、徐光啟合譯泰西水法火炮制造徐光啟將火炮運用到遼東戰場歐洲古典哲學李之藻、傅泛際合譯談天(亞里士多德著)藝術美術西方繪畫技法音樂西洋樂器建筑教堂、圓明園(注:利瑪竇、湯若望等歐洲傳教士同時也把中國的大學論語等典籍介紹到歐洲,歐洲學者稱之為“一次相互的啟蒙”。)材料二中國近代以后西學東漸的歷程鴉片戰爭后林則徐(欽差大臣)雇人翻譯四洲志各國律令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續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上海同文館(均為清政府所辦)李善蘭翻譯方圓闡幽垛積比類徐壽翻譯化學鑒原華蘅芳翻譯地學
14、淺識甲午戰爭后大同譯書局(梁啟超自辦)、譯書出版社(留日學生自辦)嚴復翻譯天演論(赫胥黎著)馬君武翻譯民約論(即社會契約論)民國以后陳獨秀翻譯現代文明史(法國薛紐伯著)胡適翻譯最后一課(都德著)比較材料一、二,提取中國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學東漸的變化發展的兩個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26有國家就需要有國家治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概莫能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 從公元前1世紀建立,到公元4世紀末分裂,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設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島之外的地區。羅馬民族在政治上處于主導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臘人除外)被稱為“蠻族”。什么是羅馬民族呢,那就是羅馬人和意大利
15、人,他們在語言、經濟和文化上關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國天下的核心力量。摘編自劉家和、王敦書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漢武帝初年,起用儒學之士數百人,在各級部門擔任職務。漢武帝向這些儒者咨詢治國的方略,讓他們闡述“大道之要,至論之極”。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三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之子;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董仲舒材料三 古代希臘和古代中國分別是這兩種方式的最有代表性的發源地。希臘文明和華夏文明都是在走出了原始氏族社會的質樸道德和風俗習慣之后形成了國家形態的,但兩者的“走出”方式截然不同。希臘人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而徹底告別氏族社會,開啟了法治的
16、傳統;華夏民族則在農業環境下延續、升華了血緣倫理關系,奠定了道德立國的基礎。由此,兩者分別衍化出“法治”與“德治”的政治文化傳統。徐圻、金鑫著“法治”與“德治”的文化淵源探析(1)根據材料一,概括羅馬帝國在國家治理上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馬法在推進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和繁榮進步中的作用。(5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基本觀點。結合所學,指出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的其它治國方略。(4分)(3)閱讀材料一、二、三,結合所學,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倫理治國、獨尊儒術,的確成功地維護了專制王朝兩千多年,但我們民族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試結合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相關史實,簡述我們民族付出的
17、代價。古希臘文明是今天整個西方文化的搖籃,不管是科學、哲學、藝術,還是歷史、政治、法律,都來源于古希臘的城邦國家(除了宗教基督教不是從希臘產生的)。試以奧林匹亞遺址為例證,從一個側面管窺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地位。(6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法國重農學派是18世紀5070年代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也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分支。此時法國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農經濟為基礎。財政大臣主張極端重商主義政策并大范圍實施,利用國家資本和特許經營形式集中發展工商業、刻意壓低糧食價格、提高農業稅等,導致耕地荒度,農民極度貧困,國家財政瀕臨崩潰。據農學家阿瑟揚估計,法國與英國小麥畝產比為1:
18、133。在此情況下,重農主義者提出,在各經濟部門中,只有農業是生產的,因為只有農業既生產物質產品又能在投入和產出的使用價值中,表現為物質財富的量的增加。工業不創造物質而只變更或組合已存在的物質財富的形態,商業也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二者都是不生產的。代表人物魁奈也指出,“關于農業的利益,實際上是要把土地集中形成大規模的租借地,由富裕的租地農場主經營使它達到最好的狀態”。 摘編自淺論法國重農學派經濟思想對當前我田“三農”問題的啟示等 材料二 1953年,毛澤東在了解了一些地方的農業互助合作情況后說:“看來,農業不先搞機械化,也能實現合作化,中國不一定仿照蘇聯的作法。”同年11月,在第三次全國農業互
19、功工作會議結束前夕,毛澤東在同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伯達談話時指出:“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現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潛在力很大。”1958年,在成都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每省每地每縣都要設一個農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員和農村有經驗的鐵匠木匠,搜集各種農具,進行比較,通過試驗加以改進,試制出新式農具。試制出來后在田里實試,確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廣。 摘編自略論毛澤東的農業現代化思想及實踐 材料三 中國留法農學會理事長任軍民曾指出:“法國是農業大國,生產的集約化水平高,農產品豐富,但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當前,中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關鍵時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
20、涌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持續提高,這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以及挑戰。因此,加強中法農業交流,優勢互補,既能讓中國農業發展少走彎路,也將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法國重農學派經濟思想產生的背景。(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國重農學派和毛澤東農業思想的相似點,并分析毛澤東重農思想形成的原因。(11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時期中國加強中法農業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義。(6分)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高二下學期第一單元達標檢測卷歷 史(B)答案第卷(選擇題)1【答案】C【解析】材料中“莊子通天下一氣耳,
21、周敦頤通過太極圖說等闡發宇宙的本原”,揭示了宇宙天道陰陽五行的運行與變化,這些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思想意識,對現代科學的整體觀念起到了啟發作用,故C正確。A中“人文精神”、B中“多元包容”雖然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對歐洲自然科學的理論基礎影響有限,故排除;D“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徑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莊周沒有這一主張,故排除。2【答案】A【解析】據材料“宋明理學以平淡自攝無欲故靜的境界”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宋明理學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張,A正確;宋明理學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B說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時期儒學就注重人的自身修養,如孔子的“仁
22、”“義”“禮”等觀點就是強調人的自身修養,C錯誤;宋明理學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D錯誤。3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A維護小農經濟的需要 B鞏固貴族統治的需要C管轄遼闊疆域的需要 D鞏固統一國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秦朝郡縣制確立后,官僚政治逐漸取代貴族政治,因此中央集權制度不是鞏固貴族政治的需要,B說法不正確,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23、中國歷史上的中央集權制度自秦朝確立,這種制度是維護小農經濟的需要,對鞏固國家統一、管轄遼闊疆域起到重要作用。A.C.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4【答案】A【解析】從材料“茶陸續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并內化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茶傳入英國,卻一直伴隨著關于飲茶合適與否的爭論”中可以看出,朝鮮、日本和英國對中國茶有不同的態度,其主要原因是朝鮮、日本與中國都屬于東亞文明;而英國屬于歐洲文明,中國茶傳入英國屬于異域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所以答案選A。5【答案】B【解析】從儒學的“價值核心”來自佛教、“道教和佛教的價值觀念反而進入中國正統學說的內核”可知理學家質疑和批判并且吸收了佛、道思想,將儒學
24、與之融合,所以B是正確的。6【答案】C【解析】從題干中“兩個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明顯的不同,一個唇厚、目長、肩寬,氣勢雄健;一個豐滿柔和,神態可親”可知,其中一個是少數民族人物的造型,另一個則是漢族人物的造型,兩種人物形象同時出現說明民族交融的進一步加深,這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帶來的影響,故C項正確。7【答案】B【解析】材料“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地區創造了原始文化”“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點,故B正確。A沒有體現,排除;C“同時出現”與材料中“時間上有先后”不符,排除;D繼承關系與材料不符。8【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奉
25、使諸番”“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兩奉敕”“先后七奉使”等可得出鄭和奉皇帝之命遠航海外諸國,故B項正確;“鄭和的航海活動造成國庫空虛”只符合明史的記載,故A項錯誤;材料只是說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達哪些地方,并沒有涉及具體的文化交流,故C項錯誤;明書的記載無法體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故D項錯誤。9【答案】C【解析】南宋陸九淵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題,反對埋首書冊,主張于人生日常處直接體悟理,“發明本心”,故選C項;陸九淵批評朱熹的理學過于“支離”,排除A項;.唐朝中后期,韓愈和李翱復興儒學的主張,成為宋儒學復興和理學創立的先聲,排除B項;程顥、程頤兄弟合稱“二程”,他們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
26、疇“天理”,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將儒家的著作奉為經典,故詩的稱呼在西漢始稱詩經,故選C項;不同學派互相借鑒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表現,與材料中詩在西漢稱為詩經的變化不符,排除A項;儒學思想具有思辨性,是宋代理學的特點,排除B項;儒學適應社會發展作出調整,但還需要統治者采納,故儒學自身的變化不是材料中儒家著作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11【答案】C【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寶、玄、道、之等字,反映了當時佛道興盛對命名的影響,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顏、淵等字,反映了儒學對當時命名的影響增強,從這個變
27、化反映出唐代儒學復興的趨勢,故選C項;材料出自中國歷代名人詞典并非反映底層民眾的取名情況,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道教,看不出儒教、釋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加強的趨勢,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外國文化的交流,排除D項。12【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與材料“一股正氣,平治天下”相符,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與材料“愛好和平,講求實際功利”相符,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嚴刑峻法,與材料“刻薄嚴苛,法度嚴明”相符,道家主張崇尚自然逍遙的思想,與材料“帶著逍遙魂兒,避世尋自由”相符;選擇D項符合題意。13【答案】B【解析】由題干“文言的命運是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連的
28、”可知,文言文是將傳統文化表現出來的工具和載體,故選B項;題干只說到了文言文,沒有提到白話文,排除A項;題干僅提到了文言文,沒有說到白話文,沒法得出C項的結論,排除C項;文言文的使用與文言文的命運不是一回事,題干說的不是文言文的使用,排除D項。14【答案】C【解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不假外求,表明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故選C項;王陽明的解釋是運用了內心反省的認識論,二程的認識論是格物致知,排除A項;王陽明的解釋是運用內心反省的認識論,兩者不完全一致,排除B項;據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王陽明的思想和孟
29、子的性善論是一致的,排除D項。15【答案】A【解析】據材料“是用儒家經義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可知,漢代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法律問題,故選A項;用儒家經義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量刑不是關注人情冷暖而是外儒內法,排除B項;法律和儒家思想與宗法觀念無關,排除C項;用儒家經義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量刑并非強化法制體系,排除D項。16【答案】D【解析】新文化運動宣揚西方的民主科學,徹底否定了傳統儒家思想,符合材料中“當各種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評思潮的爭辯與沖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故材料中“就會導致一種新的文化模式逐步為人們所認同,以某種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
30、模式,成為新的主導性文化模式”,反映的是資本主義文化與封建傳統文化對峙下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故選D項;中體西用思想是洋務派以傳統文化為根本,主動學習西方文化的產物,不是“當各種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評思潮的爭辯與沖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導致的一種新的文化模式,排除A項;維新思想是披著儒學的外衣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也不是文化爭辯與沖突達到一定階段下的一種新文化模式,排除B項;三民主義學習西方民主共和政體,沒有觸及傳統文化模式,與材料中“當各種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評思潮的爭辯與沖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不符,排除C項。1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各種政論和史書均指責
31、馮道不忠,而李贄不這么看,以馮道為吏隱”可知,主流價值觀都認為馮道不忠,而李贄則認為馮道是“大隱”,不顧傳統封建君臣之節,以保國安民為務,表明李贄的思想與主流價值觀相悖,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李贄對馮道的評價與當時主流價值觀相悖,并未反映李贄的處世原則,且李贄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與道家的消極出世的處事原則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李贄思想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且結合所學,李贄思想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有限,傳統理學依然占據統治地位,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李贄對馮道的評價與當時主流價值觀相悖,并未涉及對孔子權威的挑戰,排除D項。18【答案】D【解析】據材料“漢初,統治者推行黃老之學援名、法入道,借用陰陽
32、之家框架,重視儒家的倫理教化”,可知漢初思想上主張兼收并蓄,推動了儒家思想復蘇,故選D項;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改造新儒學,排除A項;漢初,社會經濟破壞嚴重,統治者實行黃老之學,沒有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排除B項;“大一統”思想使統治者認識到建立統一王權政治的必要性,排除C項。19【答案】D【解析】題干體現的是詞的創作風格從頹廢變為高亢嘹亮、心懷天下,這種變化是由于理學所提倡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被士大夫吸收并表現在其詞作中,故選D項;題干只寫到宋初和后來的變化,但是并沒有體現詞作是否是南方士人的創作,所以沒法體現文化重心是否
33、轉移,排除A項;題干僅僅說到詞的創作變化情況,與詩歌的創作與發展無關,排除B項;民族矛盾激化是詞的內容更為豐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詞的風格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20【答案】C【解析】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把反封建的內容和白話文的形式有機結合,是新文學的典范,故正確;“同光十三絕”標志著中國京劇藝術走向成熟,故正確;電影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短故事片,拍攝于1913年,故錯誤;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956年老舍創作了話劇茶館,體現了藝術領域百花齊放,故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21【答案】D【解析】據材料“功與能作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將孝廉作為選拔官員的重要依
34、據”說明選官由注重能力和功勞到注重德行的變化,結合所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知漢武帝用儒家思想強調對百姓的教化,故選D項;材料強調官員選拔標準的變化不是制度化,排除A項;將“孝廉”作為標準無法體現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或皇帝,無法得出統治者日益重視加強專制集權的結論,排除B項;選準標準從“功與能”轉變為孝廉只是選拔側重點的變化,無法體現出“選拔標準日益嚴格”,排除C項。22【答案】C【解析】題干提到李贄講學時,“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偏要他們蹦蹦跳跳翻跟斗,大聲讀書震天吼”,這與傳統的講學先生“只收男孩”、“要求孩子走路要輕,說話莫大聲”不一致,所以他采取的是反對傳統教條的做法,故選C項;題
35、干中的“要他們蹦蹦跳跳翻跟斗,大聲讀書震天吼”可以體現關注兒童天性,但是“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與兒童天性無關,排除A項;題干中李贄的做法與傳統不一致,但是沒有體現因材施教,排除B項;題干僅僅提到李贄對學生行為的要求,而沒有關于學習內容和目的的要求,排除D項。23【答案】C【解析】據材料“智不若人,即為人役。豈徒牛然,人亦如是”,可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故選C項;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不符題意,排除A項;格物致知是探究事物原理,從而從中獲得智慧,不符題意,排除B項;題意是激發人們變法圖強,未提及反抗侵略,排除D項。24【答案
36、】A【解析】根據所學,新文化運動倡導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1920年國內中小學都開始使用白話語文教材,故正確;根據所學,20世紀20年代之后,旗袍已吸收西方服飾版的長處,進行了多次改革與創新,故正確;根據所學,中國民航事業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形成覆蓋大半個中國的航空網,與題干時間不符,故錯誤;根據所學,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設了國際無線電報業務,與題干時間不符,故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第卷(非選擇題)25(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譯書內容越來越豐富。說明:明末清初,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及殖民擴張,西方傳教士積極傳播基督教與推介歐洲先進
37、科技和人文知識;近代以來,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后,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學習西方,譯書內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別是軍事技術為主,繼而側重政治制度,民國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示例二信息:西學東漸中,譯書的影響發生變化。說明:明末清初時,西學東漸不僅給中國帶來了西方科技,同時把中國文化傳播到歐洲,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并對歐洲啟蒙運動產生重大影響;近代以來,西學東漸主要有助于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和社會進步。示例三信息:西學東漸主持者發生變化,其目的也隨之變化。說明:明末清初時,以西方傳教士為主,他們與中國士大夫合作譯書,反映其向中國傳播基督教的初衷;近代以來,主持者以中國知識分子
38、為主體,19世紀60年代官方譯書系統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間譯書劇增,體現了救亡圖存、強國御侮的時代要求。【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一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情況,主要涉及傳播基督教、歐洲先進科技、人文知識等方面的內容;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國近代以后西學東漸的概況,主要涉及的內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別是軍事技術為主,繼而側重政治制度,民國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其次提取信息,可以從譯書內容越來越豐富,譯書的影響發生變化,西學東漸主持者發生變化,其目的也隨之變化等角度分析。再次是對信息進行說明論述,可以從背景目的、時代要求以及影響等方面進行說明。26(15分)【答案】(1)特
39、點:以羅馬民族為核心,區別對待境內其他民族;設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島之外地區。(2分)作用:以其廣泛的適用性和實用性,較好地理順了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從而鞏固了羅馬政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帝國境內各民族的共同發展。(1分)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提高了國家各級官吏的辦事效率,規范了他們的從政行為;裁決了大量商業糾紛,保護了正當的商業利益;調節了債務、繼承等個人財產關系,減輕了社會各階層關系的緊張程度。(任意2點,2分)(2)觀點:統治者應以民為本,實踐德政。(1分)方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分,答:主張確立儒學獨尊地位。應當禁絕與儒學相異的學術,“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也可得分)
40、推行教化,養士求賢。(1分)當政策應當“更化”的時候就必須“更化”。(1分)(3)選擇代價:政治上,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內閣,清朝設立軍機處,表明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扼殺了民主因素的增長。(3分)思想文化上,理學僵化;科舉制演變為“八股取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文人學士醉心于功名利祿,也導致古代中國專心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3分)選擇搖籃地位:奧林匹亞是古代希臘的宗教圣地和體育競技中心,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1分)公元前776年,奧林匹亞舉辦的第一屆體育競技盛會。作為宙斯祭祀慶典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地人借此表達對宙斯的敬意,對力量和智慧的崇拜。(1分)奧林匹亞競技會逐漸擁有了某種精神含義,即和平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俄外貿合同樣本
- 2025年廣州市合同范本
- 冷物流運輸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窗外保潔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幼兒園教育公平性的探索與實踐計劃
- 舉升機租賃合同樣本
- 農村工程維護合同樣本
- 學校教學任務分配方案計劃
- 農戶馬鈴薯訂單合同樣本
- 兼職招商顧問合同樣本
- 第二節歐洲西部24
- 小學五年級下冊體育教案_(全冊)
- 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動點問題
- 多媒體課件制作流程圖
- 關于調整城市下水道工人和環衛工人津貼的文件
- MT_T 695-1997 煤礦用高倍數泡沫滅火劑通用技術條件_(高清版)
- 紡織品裝飾用織物
- 深靜脈置管術護理及肝素鈉封管的意義
- 萬科房地產集團公司全套管理制度及流程圖
- 《商業發票》word版
- 《教案封面設計》word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