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紛爭》參考教案3_第1頁
《春秋戰國的紛爭》參考教案3_第2頁
《春秋戰國的紛爭》參考教案3_第3頁
《春秋戰國的紛爭》參考教案3_第4頁
《春秋戰國的紛爭》參考教案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20第7課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春秋和戰國的歷史分期,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通過學習春秋和戰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的現象的能力。大國間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政治、經濟和軍事綜合實力的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國強兵。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2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齊、晉稱霸教

2、學難點: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不同特點及其歷史影響【課前預習及小組活動任務】一課前預習作業1公元前770年,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和兩個時期。2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等。3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是。他任用為相,通過改革,使齊國國富兵強。4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軍在打敗楚軍,從此,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晉楚爭霸持續了百余年,后來,打敗晉軍,做了中原霸主。5戰國時期的一些著名戰役有、和等。6戰國史上以圍魏救趙而著稱的著名戰役是。7簡述齊國管仲改革的主要內容。8簡述晉文公推行的改革的主要內容。9列舉戰國七雄的名稱。二小組活動任務1思考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思考春秋爭

3、霸戰爭的作用。3思考戰國兼并戰爭的作用。4列舉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成語。5搜集與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相關的故事。【教學過程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檢查(5-10分鐘)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組對預習作業進行檢查,通過小組競賽加分的方式進行。導入新課設計(2-5分鐘)根據教材導入框內容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并由此指出:西周滅亡,周平王即位后,周王室的實力大為衰落,天子權威一落千丈,從而出現了諸侯紛爭的局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介紹東西周名稱的緣由)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我們一般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因魯國史書春秋而得名戰國時期:前475年

4、前221年,因諸侯國連年爭戰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因此它也是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在劇烈變動的大變革時代。這一時期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下面我們就首先了解一下這一時期在政治上的劇變春秋戰國的紛爭,或者說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講授新課(20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回憶西周的分封制情況,指出西周分封諸侯的目的是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在西周初年也確實達到了這一目的。但是諸侯的存在使國家存在著分裂的隱憂,以前周天子實力強大,保持著對諸侯的絕對優勢,諸侯不敢輕舉妄動。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天子實力下降,不敵諸侯,于是諸侯不再聽從天子命令,周天子反而

5、要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之間不斷混戰,強大起來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從而成為霸主。其中,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先后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還有南方的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合稱為春秋五霸。下面我們就通過春秋五霸的興衰來了解學習春秋時期的歷史。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是齊國。齊國國君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結合教材思考,齊國為什么能夠首先稱霸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越;管仲改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得到廣泛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講述齊桓公與管仲的恩怨,以及“尊王攘夷”的由來。語言要形象生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齊桓公死后,齊國發生內亂,齊國的霸主地

6、位由此喪失。晉文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二位霸主。結合教材思考,晉文公為什么能夠取得霸主地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長期流亡,了解民間疾苦;進行改革,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在城濮之戰中打敗楚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講述晉文公長期流亡的故事和“退避三舍”的由來。語言要形象生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盡管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國,但是楚國實力依然強大。此后晉楚兩國圍繞霸主地位進行了長達百余年的爭霸斗爭。后來楚莊王打敗晉軍,做了中原霸主。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講述與楚莊王有關的成語。語言要形象生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晉楚爭霸以后,春秋末年,江南的吳國和越國也加入到爭霸戰爭中來。依據教

7、材講述吳越爭霸的過程。注意相關成語。總結春秋爭霸戰爭,讓學生分析總結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和作用。教師總結:春秋時期的戰爭性質是爭霸戰爭,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但是各國為了爭霸需要,相繼進行改革,使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同時,通過爭霸戰爭,諸侯國越來越少,從而出現了統一趨勢。回憶相關的舊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內容打下基礎。根據小組活動任務,讓各小組結合課前預習情況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小組活動任務,讓各小組結合課前預習情況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小組活動任務,讓各小組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評價歷史問題的能

8、力。本課教學內容較多,如果加以擴展知識和學生小組活動的話,一節課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根據實際情況,以兩課時完成本節教學內容,中間的分界點就在對春秋爭霸戰爭的作用總結和分析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回憶上節課有關春秋爭霸戰爭的相關史實,。由此導入新課。隨著爭霸戰爭的發展,諸侯國數量減少。到了戰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有七個,史稱為“戰國七雄”。提問學生:戰國七雄指的是哪七個國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在黑板上填寫戰國七雄的方位簡圖。提問學生:戰國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講述,可以結合黑板上的七雄簡圖進行。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更加頻繁,戰國因此而得名。在這一時期,戰爭

9、不斷,出現了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提問學生: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有哪些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講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的過程,可以引出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教師在這個基礎上結合七雄簡圖,對戰國歷史階段進行簡單介紹,并進一步指出:在以上三個戰役中,長平之戰具有重要意義。其意義在于,長平之戰以后,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進攻,這也就預示著中國即將統一,而統一則是由秦國來完成的。提問學生:你如何認識戰國時期戰爭的性質和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可以聯系春秋爭霸戰爭的作用進行對比分析。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春秋時期各國戰爭的目的是爭當霸主,到了戰國時期各國戰爭的目的是消滅對手,統

10、一中國。因此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是兼并戰爭。其作用與春秋爭霸戰爭一樣,既有消極性的,也有積極性的。消極的作用就是戰爭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積極作用則是戰爭加速了中國的統一進程,也有利于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性質的不同,從根本上來說是由不同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學生回答教師問題,回憶所學知識。學生回答教師問題。學生回答教師問題。根據小組活動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講述。拓展性知識,學生簡單掌握即可,重點掌握長平之戰的歷史意義。根據小組活動任務,由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和評介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課堂小結本節我們主

11、要學習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歷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這一時期的主要史實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在學習中,我們對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同學們思考一下: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共同作用有哪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展示圖表:歷史時期性質相同點春秋時期爭霸戰爭都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都加速了中國的統一進程戰國時期兼并戰爭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基本歷史特征就是從分裂走向統一。這一歷史趨勢成為我國以后歷史發展的主流;同時,在春秋戰國的混戰中,舊的奴隸社會制度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產生,這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與進步。【教學反思】【綜合練習】一、單選題1春秋時期,第一個當上霸

12、主的是A齊桓公B宋襄公C晉文公D秦穆公2在哪個戰役之后,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軍的進攻A桂陵之戰B馬陵之戰C城濮之戰D長平之戰3老馬識途、一鳴驚人、秦晉之好、退避三舍這些成語與下列哪項歷史知識相關A戰國七雄B春秋五霸C張騫通西域D昭君出塞4與城濮之戰有關的成語典故是A尊王攘夷B紙上談兵C臥薪嘗膽D退避三舍5戰國時期的“減灶計”運用于哪一戰役A馬陵之戰B桂陵之戰C城濮之戰D長平之戰6戰國初年,晉國被三分天下形成的國家是A齊、秦、楚B趙、魏、韓C燕、趙、魏D秦、趙、燕7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爭是A城濮之戰B桂陵之戰C長平之戰D馬陵之戰8“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

13、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齊桓公C晉文公D楚莊王9“問鼎中原”的典故出自A越王勾踐B齊桓公C楚莊王D晉文公10論語中說“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是古人對下列哪一歷史時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1晉文公稱霸,三家分晉等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社會變革與爭霸稱雄B統一國家的建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12通過一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歷史,下列成語反映的史實與楚莊王參與爭霸的歷史,下列成語反映的史實與楚莊王參與爭霸有關的是A退避三舍B臥薪嘗膽C問鼎中原D圍魏救趙13根據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

14、下170多個,戰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A弱肉強食B統一C國家的數量越來越少D適者生存14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在西部的是A趙B魏C韓D秦15提出“尊王攘夷”口號,逐漸在諸侯國中樹立威信的是A晉文公B秦穆公C齊桓公D楚莊王16戰國時期是A奴隸社會的開始時期B封建制度確立的時期C統一的封建國家時期D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17齊桓公即位后,任用誰為相,在齊國進行改革A姜尚B管仲C伊尹D商鞅18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的主要目的是A借天子的影響來發展齊國勢力B維護周天子的地位C為了排除周邊民族的威脅D為了鞏固和維護分封制19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之間進行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戰役

15、,結果趙軍大敗,四十多萬人被俘,絕大部分被殺。這場戰役是A牧野之戰B城濮之戰C桂陵之戰D長平之戰20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是關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厲王D周幽王2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的諸侯國是齊燕楚趙ABCD22戰國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有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ABCD23齊國之所以最先強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B姜尚改革C管仲改革D李悝改革24東周開始于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25下列戰役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是A城濮之戰B桂陵之戰C馬陵之戰D長平之戰26以下史實與齊桓公無關的是A仍用管仲為相B以“尊王攘夷”為口號C召集葵丘會盟D與楚國爭霸27據史

16、記記載,一位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報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膽于座,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位國君是A吳王夫差B齊桓公C楚莊王D越王勾踐28關于春秋爭霸戰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爭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爭霸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C爭霸的實質是為了獲取周天子過去的政治經濟特權D爭霸的結果是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也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29戰國中期采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打敗魏國的軍事家是A孫武B孫臏C吳起D伍子胥30紙上談兵的故事與下列哪次戰役有關A長平之戰B桂陵之戰C馬陵之戰D城濮之戰31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各國之間的交流B提高齊國的政治地位C維護弱小國家的經濟利益D協調諸侯國之

17、間的關系32在中原持續百年爭霸的雙方是A齊國和趙國B晉國和秦國C楚國和晉國D齊國和秦國33今天的北京在戰國時應該屬于哪個國家A秦國B燕國C魏國D齊國34從晉文公和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條件來看,決定性的因素是A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B統治者的個人能力C改革促進國家發展D戰爭確立霸業35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A征戰激烈,加劇分裂趨勢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王室衰微,諸侯爭霸D周王室中興,推廣分封制二、非選擇題1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引自史記周本記請回答:(1)周平王遷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現今的什么地方(2)材料實質上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問題2春秋時期齊桓公和晉文公能夠稱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有人說“春秋時代諸侯國連年爭霸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因而應予否定”,你同意此觀點嗎為什么?單選題1、A2、D3、B4、D5、A6、B7、A8、B9、C10、D11、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