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知識點總結_第1頁
白細胞知識點總結_第2頁
白細胞知識點總結_第3頁
白細胞知識點總結_第4頁
白細胞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細胞知識點總結白細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是有核的球形細胞。它們從骨髓入血后一般于24小時內,以變形運動方式穿過微血管壁或毛細血管壁,進入結締組織或淋巴組織,發揮防御和免疫功能。根據白細胞胞質內有無特殊顆粒,可將其分為有粒白細胞和無粒白細胞。前者常簡稱粒細胞,根據其特殊顆粒的染色性,又可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三種。無粒白細胞則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但均含細小的嗜天青顆粒。 1.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是數量最多的白細胞。細胞直徑1012um。核呈深染的彎曲桿狀或分葉狀,分葉核

2、一般為25葉,葉間有纖細的縮窄部相連,正常人以23葉者居多。細胞核的葉數與細胞的衰老程度成正相關。當機體受嚴重的細菌感染時,大量新生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桿狀核與2葉核的細胞增多,稱核左移;若45葉核的細胞增多,稱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發生障礙。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呈極淺的粉紅色,含有許多細小顆粒,其中淺紫色的為嗜天青顆粒(azurophilic granule),淺紅色的為特殊顆粒(specific granule)。嗜天青顆粒約占顆粒總數的20%,電鏡下顆粒較大,直徑0.60.7um,呈圓形或橢圓形,電子密度較高。它是一種溶酶體,含有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和多種酸性水解酶類等,能消化吞噬細菌

3、和異物。特殊顆粒約占顆粒總數的80%,電鏡下顆粒較小,直徑0.30.4um,呈啞鈴形或橢圓形(圖5-4)。特殊顆粒是一種分泌顆粒,內含溶菌酶、吞噬素(phagocytin)等,吞噬素也稱防御素(defensin),具有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一樣具有很強的趨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對象以細菌為主,也吞噬異物。中性粒細胞在吞噬并處理了大量細菌后,自身也死亡,成為膿細胞。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約停留68小時,然后離開,在結締組織中存活23天。2.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數量最少。細胞直徑1012um,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著色較

4、淺。胞質內含有嗜堿性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可將核掩蓋。嗜堿性顆粒屬于分泌顆粒,內含有肝素、組胺、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細胞也可合成并分泌白三烯。顯然,嗜堿性粒細胞與肥大細胞的分泌物質基本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即啟動針對病原體的炎癥反應,也參與過敏反應,但兩種細胞來源于骨髓中不同造血祖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在組織中可存活1015天。 3.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直徑為1015um,核多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直徑0.51.0um。電鏡下,可見顆粒內基質中有長方形結晶體。嗜酸性顆粒是一

5、種特殊的溶酶體,除含一般溶酶體酶外,還含有陽離子蛋白、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嗜酸性粒細胞也能做變形運動,并具有趨化性,可受肥大細胞等釋放的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的作用,移行至有病原體或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該細胞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的多種溶酶體酶有殺菌作用,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在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其釋放的組胺酶能分解組胺,芳基硫酸酯酶能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因此,在患過敏性疾病或寄生蟲病時,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在血液中停留68小時后進入結締組織,特別是腸道結締組織,在此可存活812天。4.單核細胞(monocyte)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直徑為1420

6、um。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扭曲折疊的不規則形,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故著色較淺。胞質豐富,因弱嗜堿性而呈灰藍色,內含許多細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顆粒,即溶酶體。單核細胞在血流中停留1248小時,然后進入結締組織或其他組織,分化為巨噬細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 5.淋巴細胞(lymphocyte)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大部分為直徑68um的小淋巴細胞,小部分為直徑912um的中淋巴細胞。在淋巴組織中還有直徑1320um的大淋巴細胞,但不存在于血液中。小淋巴細胞的核為圓形,一側常有淺凹,染色質濃密呈塊狀,著色深。中淋巴細胞的核染色質略稀疏,著色略淺,有的可見核仁。淋巴細胞的胞質為嗜堿性,呈蔚藍色。小淋巴細胞的胞質很少,在核周形成很薄的一圈,中淋巴細胞胞質較多;胞質中可含嗜天青顆粒。電鏡下,淋巴細胞胞質含大量游離核糖體,以及溶酶體、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和線粒體等。 淋巴細胞不僅產生于骨髓,而且產生于淋巴器官和淋巴組織。根據淋巴細胞的發生來源、形態特點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三類: (1)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簡稱T細胞,產生于胸腺,在血液淋巴細胞中約占總數的75%;其體積小,胞質內含少量溶酶體。 (2)骨髓依賴淋巴細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簡稱B細胞,產生于骨髓,約占10%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