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_第1頁
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_第2頁
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_第3頁
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_第4頁
人民醫院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容外科

臨床技術操作規范

2023版

人民醫院

醫院資料僅供參考

目錄

第1章美容外科的特點和技術實施中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美容外科的學科特點

第二節美容外科技術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醫學審美原則

二、美容醫學心理診斷和輔導的原則

三、美容醫學倫理學原則

第三節美容外科技術實施效果評價的基本原則

一、療效評價的主要內容

二、療效評價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第2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規范

第一節美容外科手術適應證、禁忌證

—>適應證

二、禁忌證

第二節美容外科手術操作原則及基本技術

一、操作原則

二、基本操作技術

三、術前準備

四、術后處理

第三節美容外科常用組織代用品植入技術操作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三、代用品的選擇

四、注意事項

第四節美容外科臨床審美操作

一、美容外科臨床審美的方法

二、美容外科臨床審美的步驟

三、對美容就醫者審美缺陷的認定

四、美容手術的審美效果預測

五、美容手術設計與操作的審美

六、人體美學測量技術

第五節美容外科的心理診斷與輔導

一、美容外科的心理診斷

二、美容外科的心理診斷程序

三、美容外科的心理禁忌證

四、美容外科的術前術后心理輔導

五、美容外科手術心理糾紛的處理原則

第六節美容外科手術的麻醉

一、美容外科的麻醉特點

二、常用麻醉方法的選擇

三、麻醉方法

第七節病歷記錄與知情同意書

一、病歷記錄

一知情手術同章書

第3章常見美容外科手術操作規范

第一節眉部美容外科技術

一、眉提升術

二、修眉手術

第二節瞼部美容外科技術

一、重瞼術

二、下瞼袋矯正術

三、上瞼下垂矯正術

四、眼瞼其他美容術

第三節鼻部美容外科技術

一、隆鼻術

二、駝峰鼻矯正術

三、鷹鉤鼻矯正術

四、鼻翼缺損修復術

五、鼻尖美容術

六、鼻小柱及鼻孔美容術

七、唇裂術后鼻畸形修復術

第四節耳郭美容外科技術

一、招風耳矯正術

二、杯狀耳矯正術

三、隱耳矯正術

四、耳垂畸形修復術

五、耳郭再造術

第五節口唇部美容外科技術

一、唇裂術后上唇畸形修復術

二、重唇美容術

三、唇峰、薄唇增厚美容術

四、唇珠美容術

五、口角成形術

六、唇外翻矯治術

七、唇缺損修復術

八、酒窩成形術

九、唇系帶延長成形術

第六節頜面美容外科技術

一、顏部填充技術

二、額部美容技術

三、須成形技術

四、下頜角肥大矯正術

第七節面部除皺美容外科技術操作

第八節乳房美容外科技術操作

一、隆乳技術

二、乳房肥大縮小技術

三、乳頭內陷矯正技術

四、乳頭肥大縮小技術

五、乳房下垂矯正技術

六、乳暈乳頭重建技術

第九節脂肪抽吸與腹壁成形技術操作

一、負壓脂肪抽吸術

二、超聲脂肪抽吸術

三、腹壁成形術

第十節會陰部美容外科技術

一、處女膜修補術

二、陰道松弛縮緊術

三、陰蒂肥大縮小術

四、小陰唇肥大縮小術

五、陰道再造術

六、陰莖延長術

七、陰莖大部分缺損的修復

八、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修復

九、陰莖再造術

美容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

美容外科學是一門以人體美學理論為基礎,運用審美、心理與外科技術相結

合的手段,對人體美加以修復和再塑,或對一些損容性疾病給以治療,在保持

功能完整的基礎上以增進其形態之美感為目的的醫學的分支學科。

第1章美容外科的特點和技術實施中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美容外科的學科特點

一是以人體美學理論為基礎,實施外科審美。美容外科學的臨床實踐是維

護、修復和再塑人的形體美的一種醫學實踐,遵循人體形式美法則進行整體設

計,通過外科技術實施于每一個美容就醫者身上,并在醫者與美容就醫者相互

溝通的基礎上,具體對象具體應用,力求達到外科審美的境界。

二是美容外科學研究和實施的對象是具有生命的形體美,是一項錦上添花

的操作技術。因此,美容外科比任何傳統醫學學科更需要精湛的技術、嚴謹的

作風、準確的操作、藝術的創造及更高的成功滿意率,更需要高度的審美能力

與技藝實踐相糅合,乃至融為一體。

三是美容外科學基本操作特點是在外科和整形外科基本技術進一步高度精

化的基礎上,矯正不足、切除多余、填補缺少、拉緊松弛、恢復錯位等。美容

外科學技術正逐步由定性修復發展為定量美學修復。

四是美容外科學的目的是維護、修復和塑造正常健康人的容貌美與形體美,

是醫學審美,心理技術與外科技術相結合的復雜過程,也是一種醫源性創傷。

如果手術選擇錯誤,可致術后形態效果不佳,功能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

此必須在術前嚴格選擇適應證和禁忌證。

第二節美容外科技術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醫學審美原則

在美容外科技術操作中,醫學審美不僅僅是一種指導原則,還必須成為一種

醫療操作技能,并貫穿于其實踐的全過程。

L醫學審美是一種對人體美的直覺它與人的心理因素息息相關,其中包括人

格特點、社會心理背景、個人審美習慣等方面。因此,在美容醫學的操作過程中,

一定要顧及就醫者的心理因素,把握審美技能、心理技能與臨床技能三者的綜合

實施這一重要原則。在這三者中,醫學是基礎,心理是條件,審美是核心。

這是成為美容醫師的必備條件。

2.不斷提高醫學審美技能的水準美容醫師的醫學審美技能水準,是建立在

其對醫學人體美學要則的深刻理解和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的,是反映其醫療

水平高低的尺度之一。醫學人體美的要則主要有對稱、比例(如黃金定律等)、

對比、協調、和諧、整體性和多樣統一等形式美規律,以及對色彩、亮度、層

次和角度的掌握。醫療美容專業技術人員,應將上述理論與規律運用于美容醫

學臨床審美的始終,并不斷總結提高,才能使自己的醫學審美技能日臻完善。

3.在臨床審美實施中貫徹整體性原則即在對人體健康狀態和審美評價整

個過程中都應遵循整體與局部并重的原則,既重視局部美化,也不可忽視整體

的審美和健康。

4.審美具有極強的社會特性作為社會的醫療美容專業人員,應了解人體審

美的社會流行性,如體形、眼形、臉形、眉形、鼻形等的造型變化,不同職業、

不同年齡的差異。但絕不允許任何損害人體功能而一味追求時尚性,甚至追求

改變人種的面型等錯誤做法。

二、美容醫學心理診斷和輔導的原則

人們的美容就醫行為在實質上是一種美容醫學心理的需求,美容外科技術實

施的心理學目標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滿足美容就醫者的審美心理需求。因此,在

美容外科技術操作的全過程中,美容醫學心理診斷和心理輔導必不可少。

美容外科技術操作中進行心理診斷的目的,是切實把握每一位美容就醫者

的美容醫學心理適應證和禁忌證,選擇適當的醫療美容技術操作,以預防美容

醫療糾紛的發生。

美容外科技術操作中進行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是:舒緩美容就醫者的焦慮

情緒,糾正其異常審美心理,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給以積極的心理指導。

美容醫師必須在實施技術操作之前,對就醫者進行耐心的、仔細的心理判

斷和輔導。

三,美容醫學倫理學原則

醫療美容技術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滿足美容就醫者的審美心理的需要。因

此,在醫療美容技術操作的全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倫理學原則:

1.知情同意原則美容就醫者對所實施的醫療美容技術操作方法的優缺點、局

限性、并發癥等有知情權。美容醫師與美容就醫者應就此達成共識,并雙方簽

訂知情同意書一式兩份。

2.局部微創原則在實施醫療美容技術操作的過程中,應盡量達到創傷最

小、美學效果最佳的目的。

3.整體不傷害原則任何醫療美容技術操作都不能傷害美容就醫者的器官功

能和整體健康,更不能危及其生命安全。

4.尊重和保密原則醫療美容技術操作者應尊重美容就醫者的隱私權和肖像

權。例如,在未經美容就醫者同意情況下,不得在非學術性刊物上公布其術前、

術后照片等。

第三節美容外科技術實施效果評價的基本原則

與傳統醫學的臨床與護理實施相比較,美容醫學的臨床與護理技術實施更

具有社會心理效應。其治療目的是在保證人體健康與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努力

使所治療部位的缺陷得以修復和美化,更符合人體形式美的要則和美學參數的

近似值,并產生積極的社會心理效應。在臨床上,一般可據此目的來明確療效

評價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遵循循證醫學的基本原則,并明確主次,使之具有

可操作性。

一、療效評價的主要內容

1.保證愧康鑒于美容醫學的臨床與護理技術操作是一類具有創傷性或侵人

性的醫學技術,是為了人體審美的目的而導致的一種對人體不可避免的局部傷

害,這種傷害有可能誘發人體的某些港在性疾病的發作。因此,保證人體健康

是醫療美容技術操作的基本點。

2.功能正常美容醫學實施中的任何技術操作,都不能以犧牲人體的生理功

能為代價而片面地求得美容的效果。

3.美學效果美容外科技術操作應使缺陷得到一定修復,外貌得到不同程度

的美化。

4.心、理效果心理效果與美學效果相輔相成。一般來說,良好的美學效

果可帶來積極的社會心理效果。凡經美容醫學的臨床與護理技術實施后獲得了

滿足感,增強了自信心,增進了身心健康,就是一次成功的醫療美容技術操作。

5.社會效果凡得到周圍人群的認可與贊許,美容就醫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得

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意味著達到了美容外科技術實施的社會效果。但是,有

時可能由于美容就醫者的人格異常、審美觀異常或其他原因,而導致社會、婚

姻或其他人際關系的緊張等后果,有時盡管醫療美容技術操作達到了良好的美

學效果,也難以達到積極的社會效果。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是常見的,也應盡量

避免。

二、療效評價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L療效評價應以健康、功能與美學效果為依據,社會心理效果僅作參考。

在臨床實施中,前者的客觀性和操作性較強,后者影響因素復雜,難以把握,

不可作為美容醫學實施效果評價的主要依據。

2.根據健康、功能、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一般可將美容外科技術操作的

效果分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定性等級,若有爭議,以專家評價為準。

3.在心理、社會兩方面,若美容就醫者具有人格、審美和社會目標等情況

異常者,不能受其周圍人群異議和新聞媒體宣傳的干擾,而應以美容心理醫生

的臨證判斷為依據。

4.凡美容外科技術實施后仍處于恢復期者,暫不進行療效評價。對置入填

充材料效果有異議者,應根據國家主管部門有關文件的原則和要求加以評價。

第2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規范

第一節美容外科手術適應證、禁忌證

一、適應證

L容貌、體形有畸形、缺陷、老化及瑕疵者,并有強烈的修復、改善及美化

愿望者。

2.解剖生理功能正常條件下的求美狀態者,通過美容外科手術,能達到改善、

美化要求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體理想的美學參數。

3.美容就醫者精神心理狀態正常。

4.美容就醫者無全身器質性疾病,受術區無感染灶。

二、禁忌證

1.有嚴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嚴重高血壓者。

2.血液疾病或凝血機制異常者。

3.月經期或妊娠期的婦女。

4.精神病患者或各種心理障礙者。

5.要求手術部位不明者或要求過高者。

6.經手術難以達到美容目的者。

第二節美容外科手術操作原則及基本技術

一、操作原則

1.無菌嚴格掌握無菌技術,包括手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器械的滅菌和最

大限度防止手術野的污染。應在思想和習慣上養成高度的無菌觀念,且有規章

制度保證并嚴格執行。

2.無痛無痛性手術是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完善麻醉有利于手術操作、術后

恢復及獲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救創培養愛護組織的良好觀念,要求每一手術步驟要盡量避免造成不必

要的創傷,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輕柔、準確、熟練和迅速。

4.無血手術中必須確切止血,盡量防止術后形成血腫、創口出血或滲血。

5.無死腔手術中必須徹底消除死腔,防止術后形成血腫及感染。

6.無張力縫合創口縫合時應力求達到無張力的縫合。

二、基本操作技術

1.皮膚切口設計原則①隱蔽;②盡量平行皮紋方向或按輪廓線做切口;

③避開重要的血管神經;④避開功能活動部位。

2.皮膚切開的方法做切口時應使用鋒利的刀片,一次性切開皮膚全層,切

忌拉鋸式切開,造成不整齊的切口線,同時刀片應與皮膚垂直或呈45°-60°

角。要求切口緣對合緊密、無張力、輕度外翻。

3.剝離與止血

(1)剝離:剝離組織時要求層次清楚,動作輕柔。剝離以銳性剝離為主,

或找準剝離間隙,盡量減少出血、減輕創傷。

(2)止血:手術中應迅速徹底止血,減少失血量,保持手術視野清晰,

避免術后出血。常用止血方法有:①壓迫止血法;②電凝止血法事③結扎止血

法:④其他止血法,藥物止血法、血管阻斷法、頭皮血管夾止血法等。

4.縫合技術美容外科對縫合的要求:創口對合整齊、無張力、無死腔殘留、

輕度外翻、縫線不宜過粗、針距不宜過寬。常用縫合方法如下。

(1)間斷縫合法:每縫一針即打結,縫線互不相連。縫合時進針角度應

與皮面垂直,帶或不帶皮下組織,使創緣平整并稍外翻。面部切口可采用5.0、

6.0尼龍線或絲線,針距4mm,邊距2mm。

(2)雙重間斷縫合法:適用于深的傷口的縫合。為消除死腔和減少皮膚縫

合張力,增加皮下縫合。

(3)Straith縫合法:此法是先從深層進針,淺層出針,再由對側傷緣皮

下淺層進針,深層出針,打結在深層,然后間斷縫合皮膚。

(4)Pick間斷縫合法:此種縫合方法是在間斷縫合時,縫線通過深層組

織,從而可消除死腔。但縫合后有時在縫合處有凹陷或酒窩樣改變,影響術后

形態效果。

(5)梯形間斷縫合法:或稱皮下組織重疊間斷縫合。對凹陷性有張力的傷

口,可進行梯形縫合,以矯正凹陷。

(6)褥式縫合法:褥式縫合有水平褥式縫合和垂直褥式縫合兩種.水平褥

式縫合有助于對抗張力,使創緣接觸面增大,垂直褥式縫合對創緣的血運影響

較小。兩者均可以使創緣略為外翻,并消除皮下死腔。多用于陰囊等處易內翻的

傷口。

(7)連續皮內縫合法:將針從一側真皮深層向淺層穿出,再從對側真皮

淺層向深層穿出打結。也可以自一側皮內順切口方向穿出,再從另一惻皮內穿

出,以同樣的方法兩側交替縫合,直到切口端收緊縫線打結。皮內縫合后表皮

對合無張力,表皮不必縫合,可減少縫線反應引起的增生瘢痕。皮內縫合可以

用金屬線,拆線時將金屬線抽出。

(8)連續鎖邊縫合法:從一側皮緣進針,另一側皮緣穿出,針線從繞的

線圈內穿出,拉緊縫合線再縫合下一針。連續鎖邊縫合數針,不必打結,因此

縫合速度較快,常用于皮片移植的縫合。其缺點是如一處斷裂,可使較長一段

縫線松脫,因此有張力傷口縫合時不用。

(9)枕式縫合法:縫合方法與褥式縫合相似,并在兩側皮膚進、出針處

襯墊小紗布枕,以增大縫線與皮膚表面的接觸面積,避免縫線局部張力過大,

枕式縫合主要用于鼻尖、鼻翼及耳郭等立體器官結構修復時的兩面壓迫固定與塑

形。

(10)雙重連續縫合法:雙重連續縫合是由淺層單純連續縫合和深層單純

連續縫合疊加而成.

(11)環狀縫合法:環狀縫合是由一側創緣以較大針距穿入,另一側以較

小針距穿出,再從一側創緣小針距穿入,從另一側大針距穿出,打結。

(12)連續雙重鎖邊縫合法:此法與連續鎖邊縫合相似,同是縫線從線圈

內穿出后再從線圈內穿出一次,形成雙重鎖緊。雙重連續鎖邊縫合可以防止因

一處縫線斷裂而引起的較長一段縫線松脫。

(13)連續褥式縫合法:連續褥式縫合也可以有連續水平褥式縫合和連續

垂直褥式縫合兩種,這兩種縫合由于易產生皮膚不平整,較少應用。

5.包扎與固定敷料包扎要求達至U3.33.-4.0kPa的壓力,良好的包扎應能保持

7.-14do常用的包扎材料有消毒紗布、紗布繃帶、各種膠布、通氣膠紙、彈性繃

帶及彈力網套等;固定用材料有石膏夾板、牙科打樣膏、熱塑夾板、木夾板等,

均可按需選用。

(1)一般包扎:創口覆以平整紗布,以疏松紗布壓緊或填平凹陷,具有

適當壓力。也可用多條通氣膠帶減張粘貼,使切口處皮膚松弛,必要時外加繃

帶包扎,或以石膏固定。

(2)顏面部包扎:上面部包扎、單眼包扎、雙眼包扎、單耳包扎、雙耳包

扎,還有半顏面、全顏面包扎,鼻部上唇、頜部包扎等。若把耳包扎在內,則

耳前后需用紗布墊平后包扎。若把眼包扎在內,則眼部需涂眼藥膏并覆蓋油紗

布,墊敷料后包扎。只用紗布繃帶包扎時,應在外露耳、外露眼的上方,以

及縱向放一紗布條,再做包扎。包孔完畢后,紗布條打結,使敷料壓紫,再

加膠布固定。全顏面包扎時,紗布條放于額正中打結。

6.拆線一般情況下重瞼手術、除皺手術在術后1周左右拆線,下瞼袋矯正

術、面部瘢痕切除手術在術后57d拆線』乳房手術在術后810d拆線;關節

部位及復合組織游離移植術等,在術后1014d拆線。對老年人、營養不良者、

切口張力較大等特殊情況,應考慮適當延期拆線。特殊情況可于術后57d先間

斷拆線,待23d后再全部拆除縫線。

三、術前準備

術前準備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適應證及禁忌證。

2.術前社會美容心理狀態的判定。

3.病歷采集。

4.手術知情同意書(一式兩份)的簽署。

5.除外體內潛在性疾病的存在。若為大、中型手術,術前應進行系統檢查,

判斷是否有手術禁忌證。若為老年人,則須預測其手術承受能力如何。局部專

科檢查須力求詳盡、認真、仔細,充分了解局部畸形、缺陷及瑕疵的形成原因、

部位、程度、范圍和性質,周!圍組織的健全狀況,化驗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

小型手術一般只需檢驗凝血機制及血常規,大、中型手術則須進行系統的血液

及有關肝、腎、心和肺功能的化驗和輔助檢查。

6.備血。對于較大手術中需輸血者,術前應做血型鑒定及交又配血成驗,

配好適量血液備用,也可采用自體血回輸。

7.術式選擇與手術設計。美容外科醫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醫療道德作風,具

有全心全意為美容就醫者服務的思想,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整套的治療計劃,

為美容就醫者解除痛苦。手術實施者要向美容就醫者說明各種術式的優缺點和可

能產生的術后并發癥及其預防處理的原則,取得美容就醫者術后積極主動的配

合,以便使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這也是審美能力的實施過程。

手術設計應簡便、安全、可靠,且能滿足美容就醫者的要求。醫師的每個治療

計劃及設計都必須征求就醫者的意見,得到就醫者的理解及配合。

(-)手術區域準備

1.發際內切口的手術術前3d,每天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洗頭,術

前Id剃去切口兩側2.-3cm寬的頭發,其余頭發扎小辮。

2.眼部手術術前2.-3山每天用生理鹽水沖洗結膜腔,或滴氯霉素眼藥水,

每天3次.但無需剃去眉毛和剪除睫毛。

3.鼻部手術術前2.-3d用抗生素滴鼻液滴鼻,術前1d剃須,必要時剪

除鼻毛。

4.口腔手術術前23d,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術前應漱口刷牙。

5.乳房手術術前Id應洗澡,并于立位設計切口線。

(二)術區消毒范圍

1.頭面部

(1)除皺術:全郃頭發,包括前額、兩鬢及頸后皮膚。

(2)鼻部:全面部皮膚及鼻前庭。

(3)口唇部;面部、唇部、口內及上胸部。

(4)其他*按相關專業技術操作規程施行。

2.頸部由下唇至乳房乳頭部,兩側至斜方肌前緣,或全頸部和胸背上部。

工胸部胸部兩側過腋中線或腋后線,上過肩,下過臍,包括兩側腋窩。

4.腹部

(1)上腹部,由乳頭至恥骨聯合,兩側至腋后線。

(2)下腹部:上至肋緣,下至外陰部,大腿上1/3的前面與內側。

5.會陰部恥骨聯合部、外陰部、肛門周圍、臀部及大腿/tl/3內側。

6.四肢以手術部位為中心,包括上、下、前,后四個鄰區或受術的整個

肢體,范圍應較大。

(三)鋪無菌巾、單注意事項

1.無菌巾、單不可與周圍的人或物品接觸。巾、單的下界要遮至手術者的

腰平面以下,如污染即需更換。

2.先定好切口部位再鋪單。先鋪相對有菌區,后對惻;先鋪外側后鋪內側。

鋪單后,只允許將單子自手術區向周圍稍移動,不允許自周圍向手術區移動,以

免污染手術區。

3.盡量應用稍大的單子,減少鋪單數目。小單子要重疊蓋好,以免散開,導

致污染。

4..切口四周至少有四層巾、單遮蓋。術中一經浸濕,即失去無菌隔離作用,

應重新加蓋無菌巾、單。

(四)不同部位手術鋪無菌巾的要求

1.頭面部手術(額、潁、頂部)需剖腹單1、大單2、中單1,小無菌巾

鋪單步驟:①中單雙折,置于美容就醫者頭下。②小無菌巾塊,遮

504

蓋切口的四周。③橫置大單1條,雙折蓋于面部器械盤上。④大單1條,

雙折鋪于頭部。⑤鋪剖腹單。無菌巾1塊,蓋住器械盤。

2.眼部、口腔手術需中單2,小無菌巾4(或洞巾1條)。鋪單步驟:

①同頭面部手術①,②,并用無菌巾包裹頭部,以巾鉗固定。②用小無

菌巾2塊,于面部左、右各交叉鋪無菌巾1塊,露出眼部(將鼻部另用妙布蓋

住)。③額部(齊眉處)鋪無菌巾1塊,蓋住頭以上部分,于無菌巾交又點處,

用2把巾鉗固定。④橫置中單1條,蓋住鼻以下部分,固定中單。

3.鼻部手術需大單1,中單1,小無菌巾軋鋪單步驟:①同眼部手術①、

②,但需蓋住雙眼。②用無菌巾2塊,于面,頸部左、右各交叉鋪巾1塊,以

顯露手術部位。無菌巾交叉點處,用巾鉗固定。③大單1條,鋪蓋全身。④

無菌巾1塊,蓋于器械盤上。⑤口腔外手術,鋪單法同上,但需另加大單2條,

鋪蓋全身。

4.腹部手術需小無菌巾5,中單2及剖腹單1。其鋪單步驟依具體手術

而定。

5.頸部手術需領式單1、小無菌巾8,頸部手術單1、中單3,其

鋪單步驟依具體手術而定。

6.解部手術需小無第巾8,剖腹單1,中單9。其鋪單步驟依具體手術而定。

7.會陰部手術需中單1,小無菌巾5,會陰手術單1,鋪單步驟如下:

①將中單雙折置于美容就醫者臀部下。②用4塊無菌巾固定于手術區四周。

③醫生及護士共同鋪置會陰手術單。

8.上肢手術需大單3,小無菌巾6.-8,無菌繃帶1,中單2,其鋪單步驟依

具體手術而定。

9.下肢手術需大單2、中單3、小無菌巾3.-5,剖腹單1,無菌繃帶1,其

鋪單步驟依具體手術而定。

四,術后處理

1.全麻術后,清醒前應有專人監護,并在床旁備急救設備及器械。

2..術后應注意敷料包扎情況,有無滲血、出血、感染等并發癥跡象。對在

門診美容就醫者,要詳細交待有關注意事項,以便發生并發癥時及時就診,及時

處理。

3.術后是否需要臥床休息,休息的時間和臥床的體位視手術而定,以減輕

腫脹反應和不影響傷口愈合為原則。

4.術后酌情給予鎮靜止痛藥物,以消除美容就醫者的恐懼緊張心理。

5.手術野暴露時間較長、解剖范圍廣泛、有感染可能者,可適當地應用3.-5

d廣譜抗生素。

6.敷料的更換應視具體手術而定,小手術后可不必更換敷料直至拆線,但

傷口有滲血者應及時查視,并清除血痂。更換敷料時,須動作輕柔,以減少

操作中給受術者帶來的痛苦。

7.為減輕手術切口瘢痕增生,拆線后局部可繼續應用透氣膠帶或彈力帶減

張2.-3個月,并進行軟化瘢痕的綜合治療。

第三節美容外科常用組織代用品植入技術操作

一、適應證

面形和體形美容外科手術需要組織代用品者,如軟組織、骨組織、乳房組

織等需要填充增大者。

二禁忌證

1.填充部位有感染者。

2.有過敏體質者。

三、代用品的選擇

1.硅橡膠類隆鼻假體,隆頒假體,硅橡膠塊等。

2.乳房假體各種硅凝膠假體,注水式硅膠囊乳房假體,雙層鹽水硅凝膠乳

房假體,各種水凝膠乳房假體,包括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假體等。

3.膨體聚四氯乙燔商品名是GOvsTex,為質地柔軟的固體植人體,可

修復各種軟組織缺損。有隆額、隆額、隆鼻、片狀及條狀假體等用來做各種懸吊

手術等。

4.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商品名是Medpor,為質地堅硬的多孔聚乙烯,可

代替骨組織缺損。多用于顱骨、額骨、下頜骨等骨組織缺損。.其規格有隆頒、

隆截假體,片狀假體作為顱骨缺損的修補是較好材料。術中加溫后可隨意塑形,

降溫后變硬。

5.輕基磷灰石系列是一種堅硬的、固體的多孔的、粉末狀的材料。目前美

容外科用來修復骨組織缺損,植入后可隨意塑形。其后逐漸變硬而穩定。也可用

作隆鼻材料。

6.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是一種水凝膠材料,可直接注射填充替代軟組

織。如注射隆融、隆頰、隆額、隆鼻、隆乳等.根據其黏度分為A、B、C三型,A

型最黏1型次之,C型最稀。隆融、隆領、隆鼻多選用A型,隆頰、隆乳多

選用B和C型。除此之外,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還有1.0mm注射器裝,用

來注射填充皺紋和小型凹陷缺損,以及囊壁仍為較薄的硅膠的隆乳假體,后者

亦稱為醫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膠乳房硅膠囊假體。

四、注意事項

1.選用組織代用品(或稱植入體)時必須使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生

產的合格產品。絕對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未經批準使用的非合格、非法產品。

2.使用組織代用品的醫師必須長期隨診,并告知病人術后3個月、6個月

隨診1次,其后每年隨診1次。以便早期發現異常。尤其新近批準上市使用

的產品更要觀察長期效果。

3.植人人體的組織代用品對人體而言仍然是一種異物,可引起異物反應,

易于發生感染等.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預防感染的發生。

4.產品出廠時已經無菌處理,一旦污染必須再進行無菌處理后才可使用,

以預防感染的發生。

第四節美容外科臨床審美操作

一、美容外科臨床審美的方法

美容外科臨床審美的方法主要有目測法、活體測量法與影像法等,其中常

用的方法為目測法,主要是對比例、色彩、亮度等的目測和把握,在活體測量

法中,要準確掌握人體各部位的測量點,善于靈活運用人體各部位的美學參數。

二、美容外科臨床審美的步驟

臨床審美的步驟應在尊重美容就醫者意愿的前提下,循著由點到面,從局

部到整體的步驟進行,在未征得美容就醫者同意或是美容就醫者缺乏整體審美

的意愿與要求時,一般僅在其提出的要求美化的局部進行審美。

局部審美指鼻部、眼及眼周、下須、乳房、腹部等單個部位。

整體審美指整個頭面部或體形乃至全身。

整體審美的步驟概括為:從上到下、從大到小。從頭部、軀干到四肢,掌

握形狀、大小,相互間比例。再從頭部看臉形,三停五眼比例關系,眼、鼻、唇、

耳的位置、大小、形狀、高低起伏度及額、顫、下頜、下頒的起伏度,皮膚的色

澤、質地、松緊度,毛發的疏密、顏色、光澤度等。體形觀察三圍,乳房的大

小、形狀、松弛度及乳頭、乳暈的形狀、大小,腹、腰、臀、四肢的曲線與局部

脂防堆積程度等。

三、對美容就醫者審美缺陷的認定

對美容就醫者審美缺陷的認定是指醫師通過與就醫者的交流及對就醫者的

審美,確定美容就醫者的某一處或數處審美缺陷,即醫師通過手術可使其造型

得到改觀、美化的部位。必須明確醫師認定的審美缺陷應當得到美容就醫者的認

可。審美缺陷認定的要點是:部位、局部的美學描述,最后說明其缺陷程度。

四、美容手術的審美效果預測

當確定將對美容就醫者進行某一項美容外科手術后,醫師應對手術的美學

效果有較明確的預測,并與就醫者進行必要的溝通,其要點如下。

1.醫師要對手術的美化作用有較大的把握。

2.因為手術往往是在某一局部,必須明確塑造美的區域(即局限性)并

告知就醫者。

3.對就醫者不能夸大手術的審美效果。

4.告知就醫者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并發癥,-旦發生,必然會影響手術的審

美效果,

5.手術的審美效果一般以改善、改觀、美化等定性詞語表達,并可以用具

體的美學描述來加以說明。

五、美容手術設計與操作的審美

手術設計與操作的審美是為了達到預期審美效果的具體審美行為,嚴格執

行美容外科手術操作原則及基本技術(詳見本章第二節)是執行審美行為的具體

體現。

六,人體美學測量技術

在手術設計與操作的審美實施中,手術者務必遵循人體美學規律,并嚴格

掌握人體美學測量操作技術。

目前的美學測量僅能作為美容醫師進行美學判斷的參考標準.被測者的姿

勢與測量的結果有密切關系。姿勢不正確.,不能獲得可靠的數據。活體測量

除不能站立的嬰兒外,一律采用直立姿勢,頭的位置保持在左、右側耳屏點和

右側眶下點三點決定的平面上,這一平面叫作耳眼平面,又因為這一平面是

1884年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測量方法協定會議上得到確認的,所以也稱法蘭

克福平面。

活體測點大多數依據骨的突起、骨的邊緣等表面骨性標志來確定.,也有一

部分測點是依據皮膚皺褶、皮膚特殊結構和肌性結構來確定的。

(-)頭面部測量法

1.頭面部測量點

(1)眉間點Sl.abel.ia,G):兩側眉弓之間在正中矢狀面上最向前突出的點.

確定此點時,頭位要保持在耳眼平面上。

(2)眉間上點(ophryon,On):左右眉毛上緣的切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3)額中點(meepion,M):左右側額結節最高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

交點。

(4)發緣點(trichion,Tr):前額發緣中點.當前額發緣呈兩個凹弧時,

則以連接這兩個發緣弧的切線與正中矢狀面交點為發緣點。

(5)前囪點(bregma,B):為冠狀縫與矢狀縫的交點,此點僅在幼兒才能

找到。

(6)頭頂點(vertex,V):頭的位置處于耳眼平面時,頭頂部在正中矢狀面

上的最高點。

(7)頭后點(opisthocranion,Op):頭部在正中矢狀面上向后最突出的一

點。

(8)枕外隆凸點(inion,I);位于枕外隆凸的尖端。

(9)額題點(fmntotemporal.e,Ft);額部兩側顛蜻弧最向內側的兩個對稱

點。

(10)耳屏點(tragion,T):外耳道前方耳屏軟骨上緣起始部向耳輪腳基部

的頭側部皮膚移行的一點。

(11)頭側點(euryon,Eu):頭的兩側最向外突出的點。

(12)鼻根點(nasion,N):位于鼻的上部,為額鼻縫和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13)鼻梁點(sel.l.ion,S):鼻梁在正中矢狀面上的最凹點(從側面觀察)。

(14)鼻下點(subnasal.e.Sn):鼻中隔下緣與上唇皮膚部所組成的角的頂

點。

(15)鼻尖點(penasak,Prn):頭部固定于耳眼平面時,鼻尖最向前突出

的一點。

(16)齦點(prosthiom,Pr):上額左右中門齒間齒齦在正中矢狀面上最向

下突出的一點。

(17)口裂點(stomion,Sto):上下唇閉合時口裂的正中點。

(18)上唇中點(l.abral.esuperius,1.S):上唇移行部兩弧的切線與正中

矢狀面的交點。

(19)下唇中點(l.abral.einferius,1.1):下唇移行部下緣與正中矢狀面的

交點。

(20)口角點(cheil.ion,Ch):在口裂的兩側外角上,上下唇移行部在外

側端相接的點。

(21)領下點(gnathion,Gn),頭部固定于耳眼平面時,頒部在正中矢狀

面上最低的一點。

(22)額上點(supramental.e,Sm):額唇溝最深處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23)領前點(mentcranterior,Ma):是顛部的最前點。

(24)眼內角點(entocanthion,En):在眼內角處上下眼瞼緣相交的點。

(25)眼外角點(ectocanthion,Ex)在眼外角處上下眼瞼緣相交的點。

(26)眶下點(orbital.e,Or):眶下緣最低的一點。

(27)眶上緣間中點(supraobitak,So):左右側眶上緣最高點的連線與正

中矢狀面的交點。

(28)顫點(zygion,Zy):顫弓上最向外側突出的一點。

(29)鼻翼點(al.are,AD:鼻翼最外側點。

(30)下頜角點(gonion,GQ):下頜角最向外、向下和向后突出的一點。

(31)耳上點(superaural.e,Sa):頭部保持耳眼平面時,耳輪上緣最高的

一點。

(32)耳下點(subaural.e,Sba):頭部保持耳眼平面時,耳垂最低的一點。

(33)耳后點(postaural.e,Pa):頭部保持耳眼平面時,耳輪后緣向后最

突出的一點。

(34)耳上基點(otobasionsuperius,Obs):耳郭基線(即耳郭與頭顱連

接處的輪廓線)的最上端。即順耳角的最低點。

(35)耳下基點(otobasioninferius,Obi);耳郭基線的下端。

(36)耳前點(praeaural.e,Pra);頭部保持耳眼平面時,耳郭基線上與耳

后點等局的一點。

(37)耳結節點(tubercul.are,Tu):達爾文結節的尖端。

(38)乳突點(mastoideal.e,Ms):乳突外表上最低的一點。

2.頭面部測量線

(1)頭最大長(maximumheadl.ength):眉間點至頭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中國男性頭最大長平均為187.76mm,女性頭最大長平均為180.12mm。

(2)頭最大寬(maximumheadbreadth):左右頭側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中

國男性頭最大寬平均為154.83mm,女性頭最大寬平均為146.82mm。

(3)額最小寬(minimumfrontal,breadth):左右側額須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中國男性額最小寬平均為104.94mm,女性額最小寬平均為99.13mm。

(4)兩耳屏間寬(bitragionbreadth):左右側耳屏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5)兩乳突間寬(bimastoidal.breadth):左右側乳突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6)面寬(bizygomaticbreadth):左右側顫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中國男性

面寬平均為142.71mm,女性面寬平均為136.39mm。

(7)兩下頒角間寬(bigonial.breadth),左右側下頜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中國男性兩下頒角間寬108.67mm,女性兩下頜角間寬103.76mm。

(8)兩眼內寬(intercanthicdiameter):左右側眼內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9)兩眼外毗寬(extracanthicdiameter):左右側眼外角點之間的直線距

離。

(10)瞳孔間距(interpupil.1.arydistance):兩眼正視時,左右瞳孔中心之

間的直線距離。

(11)眼裂寬(eyesl.itbreadth):同一眼的眼外角點至眼內角點之間的直線

距離。

(12)容貌耳寬(physiognomicearbreadth):耳前點至耳后點之間的直線

距離。

(13)形態耳寬(morphol.ogical.earbreadth):耳上基點至耳下基點之間

的直線距離。

(14:)鼻寬(nasal.breadth),左右側鼻翼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中國男性鼻

寬平均為37.90mm,女性鼻寬平均為34.84mm。

(15)口裂寬(mouthbreadth):左右側口角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中國男

性口裂寬平均為51.74mm,女性口裂寬平均為47.34mm。

(16)頭耳高(auricularheight):頭部固定于耳眼平面時,自頭頂點至耳

屏點之間的投影距離。

(17)全頭高(total,headheight),頭部固定于耳眼平面時,自須下點至頭

頂點之間的投影距離。

(18)容貌面高(physiognomicfacial,height):發緣點至領下點之間的直線

距離。

(19)容貌額高(stimnhQhe):發緣點至鼻根點之間的投影距離。

(20)形態面高(morphol.ogical.facial,height):鼻根點至額下點之間的直

線距離。中國男性形態面高平均為122.16mm,女性形態面高平均為114.64mm。

(21)形態上面高(morphol.ogical.upperheight):鼻根點至齦點之間的直

線距離。

(22)容貌上面高(physiognomicupperheight):鼻根點至口裂點之間的直

線距離。

(23)鼻高(nasal.height):鼻根點至鼻下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24)鼻長(nasal.Length):鼻根點至鼻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25)鼻深(nasaidepth):鼻下點至鼻尖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26)唇高(110119derschl.eimhautl.ippen):上唇中點至下唇中點之間的

直線距離口。

(27)A(hohederundergesichts);口裂點至頜下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28)容貌耳長(physiognomicearl.ength):耳上點至耳下點之間的直線距

離。

(29)形態耳長(morphol.ogical.ear1.ength):達爾文結節至耳屏上方耳

前切跡凹陷部最深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30)水平頭圍(maximum/horizontal.circumferenceofthehead);經眉間

點和頭后點的頭水平面的周長。

(31)各種理想面部平面:Gonzal.es-Ul.l.oa和Stevent(1968)認為,理

想的平面是鼻根點(NS)中領前點(Pos)的連線又稱子午線,Ricketts(196g)

認為從鼻尖點到須前點連線,上、下唇的前點各自后退4mm和2mm,為評價下

面的標準平面;Bur-sume(1967)主張,鼻下點到領前點連線為標準平面,其

上、下唇最前點各自前突3.5mm和2.2mm。

(32)角度的測量

①側面角(profil.eangl.eoftheface):鼻根點至齦點的連線與耳眼平面相

交的角。

②顱耳角(cephal.ooticangl.e):耳郭與頭頓側面的角。

③鼻唇角(nasol.abial.angl.e),鼻小柱前端至鼻底與鼻底至上唇紅間的角。

正常值為90%—105%o

④鼻額角(nasdnl.ntal.angl.e):鼻背與前額至鼻根間斜面交角。

⑤鼻面角(naml.cial.angl.e):鼻根垂線與鼻背線的夾角.正常值為30—50

度。

⑥鼻尖角(nasorostral.angl.e):鼻背線與鼻小柱線的夾角口正常值為85

—95度。

⑦鼻基底角(nasal,basementangl.e):頭部位于耳眼平面時鼻小柱線與水

平線的夾角。正常值為5—10度。

3.頭面部指數

(1)頭長寬指數(l.ength-breadthindexofthehead)

(2)頭長高指數(l.ength-heightindexofthehead)

(3)頭寬高指數(breadth-heightindexofthehead)

(4)額頂寬度指數(transversefranto-pariefal.index)

(5)容貌面指數(physiognomicfacial,index)

(6)形態面指數(morphol.ogical.facial.index)

(7)容貌上面指數(physiognomicupperfacial,index)

(8)形態上面指數(morphol.ogical.upperfacial,index)

(9)鼻指數(nasal,index)或鼻高寬指數(beight-breadthindexofthenose)

(10)鼻寬深指數(nasal.breadth_depthindex)

(11)口指數(oral.index)

(12)容貌耳指數(physiognomicearindex)

(13)形態耳指數(morphol.ogical.earindex)

(14)額面高度指數(frontZacial.index)

(15)面上面高度指數(facial.-upperfacial,index):

(16)顫下頜寬度指數(zygomatic'-"mandibul.arindex)

(17)顫額寬度指數(zygomatic-frontal,index)

(18)頭面高度指數或頭面垂直指數(vertical,cephal.crfacial.index)

(19)頭面寬度指數或頭面橫指數(transversecephal.crfacial.index)

(二)體部測量法

1.體部測點

(1)喉結節點(Larynxpoint,l.ar):在正中矢狀面上,喉結節最向前突

出的一點。

(2)頸根外側點(Lateral,neckrootpoint,Nr):在外側頸三角的斜方肌

前緣與頸根外側部位上,連接頸窩點和頸點的曲線的交點。

(3)頸窩點(fossajugul.arispoint,FJ):左右側鎖骨胸骨端上緣的連線與

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4)胸上點(suprastemak,Sst);胸骨柄上緣的頸靜脈切跡與正中矢狀面

的交點。

(5)胸中點(mesosternal.e,Mst):左右第4胸肋關節上緣的連線與正

中矢狀面的交點。

(6)胸下點(substernal.e,Sust):胸骨體下緣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7)乳頭點(thel.ion,Th):乳頭的中心點。

(8)膿點(omphal.ionQm):胳的中心點。

(9)恥骨聯合點(symphyskm,Sy):恥骨聯合上緣與正中矢狀面交點。

(10)頸點(cervical.e,C):第7頸椎棘突尖端的點。

(11)腰點(l.umbal.e,l.u):第5腰椎棘突尖端的點。

(12)肩峰點(acromion,A):肩胛骨的肩峰外側緣最向外突出的點。

(13)腋窩前點(anteriorampitpoint,AAP):在腋窩前裂上端,胸大肌附

著部的最下端的點。

(14)腋窩后點(posteriorampitpoint,PAP):在腋窩后裂上端,大圓肌

附著部的最下端的點。

(15)肩胛骨下角點(angul.usinferiorscapui.aepoint,AIS):肩胛骨下角

的最下點。

(16)枕骨點(radial.e,R):枕骨小頭上緣的最高點。

(17)肘尖點(ol.ecranon,Ol.e):尺骨鷹嘴在肘背側面的最突出的點。

(18)指尖點(1)actyl.ion,Da):中指尖端最向下的一點。

(19)指點(phaHngion,Ph):各指單一節(近節)指骨底背面最向上突

出的點。

(20)骼靖點(il.iocristal.e/c):器幡最向外突出的點。

(21)能前上棘點(il.iQspinal.eanterius,Isa);整骨的骼前上棘最向前下

方突出的點。

(22)偏后上棘點Gl.iospinal.eposterius,Isp):韜后上棘最向后方突出的

點。

(23)大轉子點(trQchanterion,Te):股骨大轉子最高的一點。

(24)解骨中點(patel.l.acenter,PC):能骨底最高點與能骨尖最下端連

線的中點。

(25)腓骨頭點(caputfibul.aepoint,CF):腓骨小頭向外側最突出的點。

(26)脛骨點(tibial.e,Ti):腔骨內側牌的內側緣上最高的一點。

(27)內踝點(sphyrion,Sph):腔骨內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點。

(28)外踝點(mal.l.eoi.usfibul.aepoint,MFP):腓骨外踝最下端的一點。

(29)跟點(pternion,Pte):直立時,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點。

(30)趾尖點(acropodion,Ap):直立時,足尖最向前方突出的一點。

2.體部測量方法

(1)體高的測量,體高的測量均是各測點至地面的垂距,下面列舉一些有

代表性的體高測量.

①中指指尖上舉高(middl.efingertipheight):上肢垂直上舉時,自中指指

尖點至地面垂直距離.

②中指指點上舉高(phal.angionheightoverhead):上肢垂直上舉時,自

中指指點至地面垂直距離。

③身高(stature):頭頂點至地面垂直距離。

④效下點高(gnathionheight):頹下點至地面垂直距離。

⑤乳頭高(nippl.eheight):乳頭點至地面垂直距離。

⑥臍高(omphal.ionheight):胳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⑦恥骨聯合高(penal.height):恥骨聯合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⑧頸點高(cervical,height):頸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⑨腰點高(l.umbarheight):腰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⑩腰圍高(waistheight):最小腰圍處至地面垂直距離。

?骼靖高(cristaiiiacaheight):骼崎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骼后上棘高(il.iospinal.epcsferiorheight):骼后上棘點至地面的垂直距

離。

轉子高(crochanterionheight):大轉子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頻離(kneeheight):靛骨中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2)體寬的測量:體寬的測量是指正中矢狀平面兩側對稱的測點間橫向水

平直線距離.

①最大體寬(maximumbodybreadth),左右兩上肢最向外側突出部之間的

橫向水平線距離。

②頸寬(neckbreadth):經過喉結點的頸部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③肩寬(shoul.derbreadth):左右肩峰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④最大肩寬(maximumshoul.derbreadth):左右上臂三角肌部位最向外側

突出點之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⑤胸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