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小學科學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及及教學進度安排表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系,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
2、探究的8個要素: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 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 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四
3、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布: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5力作用于物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13在太
4、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著。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6、7、8、9、11、14、16、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于淺顯,讓二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并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
5、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并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系,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三、各單元設計意圖 第1單元它們是什么做的設計意圖:材料的發現、發明及利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材料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材料與能源、信息并稱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因此,引導學生盡早了解材料的發展。基本性能及其主要用途,是現實生活的必然要求。物質、物體、材料是物質科學領域最基本的三個概念。物體是具象化了的物質。材料是功能
6、化了的物質。課程標準中要求,從低年級開始引導學生認識常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用途,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理解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這些概念,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質的”這一大概念。第2單元玩磁鐵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生活發現邁向科學認識。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獲得和積累寶貴的發現。然而,這些發現零碎、分散,缺乏條理,不成體系,往往停留在現象上。不能深入規律與原理層面,從而導致難以長期保存、快速調取、充分利用,就磁鐵而言,兒童在生活中會接觸多種形狀的磁鐵和用磁鐵做成的器具,出于好奇,他們曾經把玩過這些東西,并嘗試采取多種方法用這些東西來
7、吸引其他物體,留下了一次次具體的感性體驗。如果止步于此,則談不上全面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特征和性質,更談不上學會運用磁鐵。出于以上思考,本單元從磁性、磁極兩個方面出發,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以“玩”為載體,編排結構化的教學內容,組織兒童調用過去的零散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和思考中形成對磁鐵較全面的認識。指導學生將學習與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由于兒童的大部分學習源于實踐生活,同時學習也是為了將所學用于生活實際,因此。本單元將工程技術的有關內容融入教學活動設計,不僅介紹磁鐵的運用,還在組織兒童認識指南針組成部分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自制指南針,以及用自制的指南針辨認方向,力求實現學與用的統一。第3單元土壤與
8、生命設計意圖:本單元主要通過觀察、調查、實踐、實驗、記錄、交流、研討等途徑,豐富學生對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認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土壤不僅是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孕育了生命,如土壤里的植物和小動物蚯蚓、螞蟻、蜘蛛、蜈蚣、蝸牛等。通過具體指導學生開展栽小蔥、養螞蟻等實踐活動,并對植物和動物進行仔細觀察和記錄,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植物的生命過程需要水分和養料。小動物和土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搜集資料和分析研討等途徑,進一步了解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都只有生存的基本需求,也使學生在科學實踐科學研究活動中發展提出問題、收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和分享交流等科學探究的技能,以及保持對大自然
9、充滿好奇心的科學態度。第4單元打開工具箱設計意圖:技術與工程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重要領域,而談到技術工程,必定繞不開工具的使用,因為工資本身就是技術的物化形態,從工具的使用價值來說,它是人類勞動的一種手段的幫助與延伸,是勞動者借以提供工作效率、節省勞力的手段。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人類會制造并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在學生的周圍隨處可見,所以在小學階段認識并學會使用一些常見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本單元通過認識周圍常見的一些工具,并了解其功能,讓低年級學生學會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學習的方式是將工具的使用與一些具體的工程任務結合在一起,如坐小板凳、做小溫室,同時強調工程設計
10、進一步凸顯工程技術在整個小學科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打開工具箱就是打開一般家庭常用的工具箱,這些工具基本以五金工具為主,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親手釘一根釘子或者擰一顆螺絲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強化他們對工具的認識以及實際的使用,這也是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堅韌意志的重要一課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設計意圖: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意味著科學課程不能只教給學生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科學是什么,科學家怎么做科學,小孩子怎么學著科學家的樣子做科學。科學的核心在于其方法,科學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
11、步驟、程序,是科學家群體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科學方法創造了科學知識,體現著科學的精神與態度,彰顯著科學的本質與價值。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是小學科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科學方法的學習當然要滲透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但是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采用某種系統的、顯性化的方法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對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乃至理解科學的本質都是必要的,因此本套教材在每一冊都設計了“專項學習”,構成專門的能力訓練板塊。又鑒于小學科學課程中實際上存在科學與工程這兩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活動,本套教材中的“專項學習”分別著眼于工程實踐能力的“像工程師那樣”和針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像科學家那樣”
12、兩個系列。本次的科學探究活動主題從土壤與生命單元“養螞蟻”的學習活動中拓展而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沈括研究植物開花的故事為例,引導學生學著科學家的樣子,提出一個通過觀察實驗可以研究的科學問題,帶著這個問題尋找證據、收集和整理信息,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發現,和同學分享交流研究所得并合理質疑。從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的角度來看,本冊的活動緊接一年級的科學探究專項學習并有所提升,抓住了科學探究的三個主要環節提出問題、尋找證據和分享交流,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四、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
13、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并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系,引導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并捕捉
14、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思維,并對現有的事物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創新的能力。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15、,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五、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上學期相比,經過一年半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與一定的科學素養;但與三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及跳躍性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
16、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教學要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 學具 實踐 活動 1-4 第一單元 它們是用什么做的 1.認識常見材料 1 1.識別身邊常見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能夠辨認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紙、塑料、金屬等材料。3.能描述常見材料的優點。重點: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難點:辨認物品的組成材料。學生分組材料:常見的材料:布料、木材、石材、塑料、金屬(鐵皮、銅片、鋁片)、陶瓷、紙、玻璃。1.觀察教室或家里物品的組成材料。2.辨認材料并給它們歸類。3.觀察文具袋和文具是用什么材料做出的。4.觀察鞋子的組成材料并交流選用材料的原因。
17、2.各種各樣的杯子 1 1.能舉例說出做杯子的各種材料的簡單特點。2.能說出保溫杯各部分材料的特點和作用。3.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重點:觀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點。難點:針對不同材料的特點,提出類似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學生分組材料:紙杯、塑料杯、陶瓷杯、玻璃杯、不銹鋼杯、木杯。1.交流幾種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出的。2.觀察并描述各種材料制成的杯子的不同。3.思考如何想辦法彌補材料缺點的問題。4.分析保溫杯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根據材料的特點說出選擇這些材料的理由。3.神奇的新材料 1 1.發現荷葉不沾水、水滴卷走荷葉上粉筆灰的奇特現象。2.能用蠟燭火焰熏黑紙杯底,并發現蠟燭
18、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板上粉筆灰的奇特現象。3.知道一些新材料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重點: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難點:用蠟燭火焰熏黑紙杯底。學生分組材料:干荷葉、滴管、紙杯、燒杯(裝少量水)、蠟燭、粉筆、火柴、記錄單等。1.在荷葉上滾水滴。2.在蠟燭黑灰上滾水滴。5-7 第二單元 玩磁鐵 4.磁鐵的吸力 1 1.知道磁鐵能吸鐵和鎳,能隔空、隔物吸鐵。2.知道磁鐵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3.在“玩”中感受科學樂趣。重點:用多種方法研究磁鐵。難點:在研究中發現磁鐵吸鐵的特點。學生分組材料:磁鐵、各種物體、鋼珠、鐵釘、尺、回形針、練習本、裝有水的燒杯等。1.用磁鐵吸金屬物品。2.用多種方法研究磁鐵
19、。5.磁鐵的兩極 1 1.知道磁鐵的磁極吸力最大,磁極能指示南北,同極相斥和異級相吸。2.根據磁鐵指南北的現象,能標示出磁鐵上的S極、N極。3.利用所學進行分析,知道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原理。重點:研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難點:讓懸吊的條形磁鐵自由旋轉并逐漸靜止。學生分組材料:各種磁鐵、大頭針、懸吊支架、沒有磁極標志的條形磁鐵、輪子、圓棒等。1.觀察磁鐵的形狀。2.用整塊磁鐵靠近一層大頭針。3.懸吊條形磁鐵,觀察它靜止時磁極的指向。4.讓兩塊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6.自制指南針 1 1.認識指南針的結構,知道指南針的使用方法。2.能自制指南針,會使用自制指南針辨別方向。3.了解指南針的應用,知道用
20、現代網絡定位系統辨別方向的新方法。重點:自制指南針。難點: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學生分組材料:指南針、鋼珠、磁鐵、軟木塞、小水盆、記號筆、即時貼等。1.學習使用指南針。2.自制指南針。3.用自制指南針辨別方向。8-11 第三單元 土壤與生命 7.栽小蔥 1 1.知道小蔥的生長需要一些基本條件。2.能觀察并描述不同環境中小蔥的生長變化。3.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生長的需求。重點:發現小蔥生長需要的基本條件。難點:運用已有知識照料好小蔥。學生分組材料:小蔥、塑料量筒、彩色皮筋、棉球、水等。1.比較小蔥的生長狀況并猜想原因。2.觀察并記錄一棵小蔥一天的“喝水”量。8.養螞蟻 1 1.觀察并描述螞蟻生活環境,知
21、道螞蟻的生存需要一些基本條件。2.能親自動手養螞蟻。3.愿意與同學交流螞蟻的有趣發現。重點:觀察并描述螞蟻的生活環境。難點:養好螞蟻。學生分組材料:螞蟻工坊、螞蟻、食物、記錄單、放大鏡等。1.找螞蟻、捉螞蟻。2.養螞蟻。9.尋找土壤中的小動物 1 1.知道土壤中生活著蚯蚓、螞蟻、鼴鼠、隱翅蟲、輪蟲、線蟲等小動物。2.能從生活地點、行為、食性等方面來觀察一種土壤中的小動物。重點:知道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小動物。難點:懂得土壤與生命息息相關。學生分組材料:放大鏡、記錄單等。1觀察一些土壤中小動物的圖片。2.觀察一種小蟲子的生活。1215 第四單元 打開工具箱 10.認識工具 1 1.認識工具箱里的一些
22、常用工具,如錘子、螺絲刀、老虎鉗等。2.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如羊角錘、尖嘴鉗等。3.認識到同一種工具也有不同的樣式和不同的功能。重點:認識工具箱的常見工具,能夠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難點:利用簡單工具完成小任務。學生分組材料:工具箱、小鐵釘、鉛筆、木板、鐵絲等。1.認識工具箱里的常見工具,說說它們的用途。2.選擇合適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務。11.擰螺絲 1 1.知道螺絲有不同的種類。2.知道擰不同的螺絲要選擇不同的螺絲刀。3.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重點:認識多種多樣的螺絲,選擇合適的螺絲刀擰螺絲。難點:制作小板凳。學生分組材料:各種各樣的螺絲、印泥、一字與十字螺絲刀、小板凳制作材料。1.
23、觀察螺絲,給螺絲分類。2.做小板凳。12.做個小溫室 1 1.能夠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并制作小溫室。2.在做小溫室的活動中體會到工程設計的重要性。重點: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設計并制作小溫室。難點:利用現有條件設計小溫室,并繪出簡單設計圖。學生分組材料:木棒、打包帶、雙面膠、透明膠、橡皮筋、鐵絲、塑料薄膜、訂書機、剪刀、尖嘴鉗、小盆栽等。1.認識溫室。2.做個簡單的小溫室。16 專項學習:像科學家那樣 1 1.能提出一個自己可以觀察和實驗研究的科學問題,在研究中能尋找證據,在交流中能用證據說話,合理質疑同學的看法。2.了解科學探究的三個注意環節:提出問題、尋找證據、分享交流。3.通過閱讀
24、沈括研究植物開花的故事以及分享自己的發現,激發科學探究的愿望。重點:像沈括那樣研究問題,并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難點:提出一個自己能研究的問題,并尋找證據 教師材料:介紹沈括研究植物開花故事的圖片和視頻。1.了解沈括及其對植物開花環境的研究。2.提出并研究問題,分享交流。期末復習小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小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于新
25、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一)教學內容本冊教材一共安排了9個單元。“數與代數”領域
26、一共安排了4個單元,包括“有余數的除法”“認識萬以內的數”“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和“時、分、秒”。“空間與圖形”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和“角的初步認識”。“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一)”。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期末復習”單元。“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測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二)內容變動情況雖然在表內乘、除法階段安排乘、除法豎式的教學,可以豐富乘、除法計算的練習形式,也為以后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有余數的除法打下基礎。但由于上冊乘除法都是用口訣計算,引入乘、除法豎式,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迫切
27、性,況且除法豎式的結構又比較特殊,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把除法豎式安排到二年級下冊“有余數除法”單元,把乘法豎式安排到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單元。把“時、分、秒”單元后移到本冊。由于時間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積累也不夠厚實,在二年級上冊教學時間單位,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把這部分內容適當后移,更利于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時間觀念。把原二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與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合并為一個單元,安排在第三單元,刪去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內容。一方面,由于標準降低了第一學段認識方向的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根據“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
28、能辨認其余三個方向,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把這部分內容合并為一個單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向。另一方面,實驗教材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位置的內容,主要是為第二學段學習數對做準備,但由于時間跨度過大,到第二學段,學生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勝任新知的學習。所以,在第一學段不再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教學內容。教材引進算盤表示數,一方面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學具,多了一種直觀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算盤,可以體會歷史文明;讓學生在算盤上表示數,可以增強學習興趣
29、、強化數的概念。按照數學課程標準中使學生“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的要求,第四單元編排例題幫助學生認識算盤,并在算盤上表示萬以內的數,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既弘揚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又解決了認數教學缺少計數器的困難。算盤的1個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數,比計數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好處。標準在第一學段刪去了“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統計教學更強調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為此,本套教材對“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體設計,第一學段的統計教學內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同
30、時第一學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學內容.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方面。 使學生聯系對數的已有認識,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與位置;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知道可以用算盤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聯系已有的對四則運算的認識和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以及三位數的加減筆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加減估算;聯系對乘、除法的認識和計算表內乘、除法的經驗,探索并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掌握能正確計算簡單的有余
31、數除法。能認識鐘表,認識時分秒,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鈍角;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斷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積累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 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相關的數據,進一步感受標準對于分類的意義,體會數據的價值。2、數學思考方面。 使學生在認
32、識萬以內數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數的意義、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數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感。 使學生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不斷提高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應用加減運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分秒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數量關系、選擇解題思路的經驗,進一步增強有根據、有條理進行思考的意識,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使學生在認識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認識角和直角,以及相關的測量、操作、交流等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實際長度的
33、表象,進一步體會現實空間的位置關系,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相應物體的聯系,不斷增強直觀思考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分類,體驗數據中蘊含的信息。3、解決問題方面。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系學過的數的認識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學生在用學習的四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借助擺學具或畫圖等方式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在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在描述物體方位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畫圖和口頭描述相結合的方法
34、解決問題;在分類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收集與整理數據的一般方法。 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與同學合作,能有條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不斷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后思考,逐步增強評價與反思意識。4、情感與態度方面。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進步,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和驗算方法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
35、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使學生在進行四則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培養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在經歷將顯示問題數學化,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五、教學措施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4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6、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計劃(一)為了迎接本學期的復習工作,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立足于順應課改要求、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引導學生開發潛能,學會學習,掌握復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特制定復習計劃如下:一、年級組學生情況分析:1 、基本情況:本年級的學生多來自于普通的家庭。從學生的自身素質和知識能力方面來看,參差不齊。但經過近二個學年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大改善。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學生作業較認真。口語表達和習作也有進步。2 、基礎知識掌握情況:(1) 大部分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較好,能夠借助拼音閱讀各類課外讀物,但是閱讀速度差異比
37、較大。(2) 由于新教材要求識字寫字量大,學生普遍存在許多漢字認識但不能正確書寫的情況,漢字書寫鞏固率較差。因此,加強聽寫,強化鞏固,尤其是同音字的區分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另外,必須實施拓展,把生字詞語放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認讀、書寫。學生的書寫情況良好,大部分學生書寫卷面整潔,字跡端正,字體較美觀。(3)閱讀情況。對待一篇短文,一些孩子由于識字量的原因,有些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要強化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的理解力,學會讀懂課文,知道短文的意思,明白道理。(4)習作情況。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寫一段通順的話。但還要讓孩子拓展思路,有豐富的說話內容,將想說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同時注意字的正確,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方法。3 、學習習慣養成情況:書寫習慣還需改進。閱讀習慣較差,讀通短文,初步理解短文的能力不強,要強化閱讀習慣的培養,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答題。習作寫話,把每一段話寫清楚,寫通順。二、復習目標:1、全面復習本冊書要求會認的400個生字,要求會寫的300個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組詞或者說話。2、全面復習基礎知識,通過復習,查缺補漏,幫助學生梳理本冊書的知識,結合語文作業本的練習,以課本、學習樂園為復習材料,強化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爭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和擴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理工大學《形體與舞蹈I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農林學院《面向對象應用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工建筑物(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文理學院《模擬電子技術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燕山大學《英語4》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宿州航空職業學院《結構檢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數據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夏令營合作合同協議
- 工程人工承包合同
- 養老院聘用合同書
- (一模)桂林市、來賓市2025屆高考第一次跨市聯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詳解)
- 四川省宜賓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消防條例解讀
- 電纜溝、電纜管、電纜井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公務員考試中財務知識的考察試題及答案
- 治理鹽堿可行性報告
- 部編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卷(有答案)
- 《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課件-第六章 知識圖譜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中考物理一模試卷(無答案)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4 學情調研測試卷(含答案)
- DL∕T 1751-2017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余熱鍋爐運行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