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時間變化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與表達之二 HYPERLINK /?writer=chenyoubing 陳友冰上一講說到中國古典詩詞結構上的空間變化。實際上,空間變化和時間變化幾乎同時存在,只不過為了解析上的方便,分開來講。這一講著重講時間上的變化,最后再談談時空交織的情況。時間變化分以下四種情況:一、時間的延展從某一特定時刻出發,或向前追溯到往古,向后延伸到未來,造成一種歷史的縱深感和畫面的廣闊感,從而使自己某一時刻的特定情緒得以擴展,涵蓋面更為深廣,社會意義更加普遍,如杜甫的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處處起漁樵。臥
2、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一年將盡的歲暮。此時的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西川的軍閥又相互混戰,烽火不斷,吐蕃也在不斷的侵襲蜀地。不僅是國計民生讓詩人憂心不已,自己也在蜀地漂泊了七年,“此生哪老蜀,不死會歸秦”,家國之情也一直縈回在詩人的心頭,再加上好友鄭虔、嚴武、李白、蘇源明、高適等相繼去世,世無知音,更讓詩人沮喪。這一切不幸和沮喪,在年關將近之時,集中噴發了出來。從時間說,這首詩有兩次向上推移:第一次是從眼前的年關“歲暮”上溯到離開成都準備東下以來,乃至整個西南漂泊時期。前一年的四月,因好友也是上級嚴武去世,詩人在成都失去保護人,詩人因此買舟東下,經嘉
3、州(今樂山市)、戎州(今宜賓市)、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忠縣)、云安(今云陽),與大歷元年夏到達夔州(今奉節市),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照顧,暫時打消出川的念頭,在夔州的西閣安頓下來。詩中所嘆息的“野哭千家聞戰伐”,即是指不久前發生的劍南西山都知兵馬使崔旰在成都叛亂一事,以及隨后的軍閥混戰,也包括尚未平息的安史之亂八年來給百姓帶來的種種苦難。至于“夷歌”則是指代宗廣德二年(764)以來,吐蕃對奉天、涼州一帶的不斷進犯。第二次時間上推得更遠:詩人在聯想到三國時的諸葛亮和西漢末年的公孫策。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公孫策是西漢末年在蜀稱帝,建白帝城,“躍馬”是借用左思蜀都賦中“公孫躍馬而稱帝”。從地
4、理位置上看,夔州西郊有諸葛武侯廟,東南有白帝廟,杜甫在夔州西郊極目遠眺聯想到這兩位古人,是很自然,但也是經過精心選擇的:一來這二人都在蜀地建立過一番功業,二來都在夔州留有勝跡。這樣就與自己在夔州乃至整個漂泊西南的遭遇構成對比。這個對比,表面上是自我排遣:像諸葛亮、公孫策這樣一代英杰都成了一抔黃土,我在漂泊之中所遭遇的故人凋零、音書斷絕又算什么呢?實際上這種自我安慰比直抒傷痛顯得更加哀怨感人!由于經過這樣兩番時間延展,其傷痛更加深沉,覆蓋面也更加廣闊,已不是一己一時一事的傷痛,而是時代、百姓、家國的深哀巨痛!類似的處理手法還有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
5、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在江西安撫使任上被劾落職,在江西上饒閑置了23年。直到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才被啟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第二年又被調到抗金前線的軍事重鎮鎮江任知府,詩人已是65歲老人了。此時韓侂胄執掌朝政,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打算北伐。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這是辛棄疾一生最大的愿望,韓侂胄準備北伐,他當然支持。在鎮江知府任上他竭力為北
6、伐做準備:招募沿江熟悉地形的壯士,計劃在淮西的安豐和淮東的山陽設立兩處軍屯,作為北伐基地。但他對韓草率行事、倉促北伐又持不同看法,認為北伐必須長期做準備,“更需20年”(袁確清容居士集)。因此在這首詞中,他一方面支持北伐,要人們不要忘記四十三年前金兵南侵不堪回首的歷史,也不要忘記“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今日淪陷區現實,并表示自己雖老但老當益壯,要為北伐出力報效。但另一方面,又要執政者記住劉宋時代劉義隆倉促北伐的歷史教訓,要做好準備,慎重從事。而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歷史回顧、時間推移來完成的。比起杜甫的閣夜,辛棄疾的永遇樂在時間推移上又多了一層。首先它由詩人所在地鎮江聯想到鎮江一帶的著名古人
7、,選取的對象又與北伐大業有關:一個是孫權,他聯合劉備抗擊南侵的強曹,也贏得對手的尊重,使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就是辛棄疾感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原因所在;另一位是劉裕。晉安帝義熙五年(409)4月,身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實際上掌控了東晉政權的劉裕出兵北伐,攻滅南燕,生擒燕主慕容超。義熙十二年,劉裕再次北伐,一直攻到長安,滅掉后秦。詩人通過對他們的稱贊與懷念,也表達了自己對朝廷北伐主張的支持態度,因為這畢竟是自己終生追求的目標:“男兒西北有神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只不過通過時間推移懷古的方式來表達,顯得更為含蓄和深沉!時間的再次推移是到劉裕之子宋文帝劉
8、義隆的元嘉二十七年,這一年,宋文帝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派大將王玄謨北伐,結果被北魏打得打敗。劉義隆在詩中稱:“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辛棄疾重提“草草”地去“封狼居胥”,結果“倉皇北顧”這段往事,是要告誡當局,北伐雖勢在必行但又必須慎重其事,要有長期的精神和物質準備。通過這兩個時間推移已表達了詞人對北伐的基本態度,但仍意猶未足,還欲進一步的表達。下面的表達仍是通過時間的向前推移來進行,比起杜甫的閣夜,辛棄疾的永遇樂在時間推移上更繁富一些。首先是將時間推移到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這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南侵,想從采石渡江,遭宋軍虞允文等痛擊,退守揚州。然后提到此時距今已43年了,但北方仍淪陷
9、在胡人手中。當年北魏主拓跋燾(小名佛貍)在鎮江對岸步瓜山上的祠廟香火正盛。詞人重提這段歷史,不外要提醒當局不要忘記這段民族恥辱,再次表明自己支持北伐、收復失地的決心。最后,詩人又將時間推移到一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以趙國名將廉頗老當益壯為喻,暗示自己為國殺敵、收復失地的老而彌堅之志!從上面分析來看,這首詞的主旨和詞人主張的表達,皆是通過時間的推移在回顧歷史中完成的。這樣的詩例還很多,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詩人由眼前的長江,將時間推移到八百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赤壁之戰,由此來抒發被貶黃州,歲月流逝而壯志難遂的悲憤。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10、。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也是由眼前的岳陽樓將時間推移到安史之亂發生以來的這段歲月,由此來表達自己憂國憂民、思親懷鄉的悲苦情懷!上面所舉之例皆是將時間向前推移,也還有時間向后延展的,如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一生志在恢復,而且老而彌堅,我們只要稍微翻閱一下他晚年的詩篇就可知曉,如“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僵臥荒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當時,由于投降派當政,詩人長期被削職在家鄉務農,其報國理想、收復失地的愿望至死也未能實現。詩人臨終前寫了這首示兒詩,來表達他終生不能實現其理想壯志
11、的悲憤。其方法就是將時間向后推移,設想有那么一天,北方的失地收復了,國家統一了。這個時候后人在祭祀的時候,不要忘記將這個大好消息告訴我。這種表達方式,不僅符合這位時稱“小李白”的浪漫特征,也暗中表達了詩人對收復失地、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遺憾的是,在詩人之后,國家倒是統一了,但統一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而不是詩人期待的南宋。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丞相伯顏率大軍進逼南宋都城臨安,南宋太后率幼帝和百官投降,南宋滅亡。作為不能屈節仕元的遺民林景熙,在國破家亡之際重讀這首示兒,真是感慨萬分,寫下這首同樣著名的書陸放翁詩卷后:“青山一發雨蒙蒙,干戈天南地復東。兒孫已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
12、這首感慨萬千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陸游這首詩作的巨大影響。二、時間的凝聚這種手法和時間的延展相反,即把幾年、幾十年或千百年的經歷、時態在鋪敘、抒懷中突然來個凝聚,讓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情懷濃縮在一個典型的場面或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之中,類似電影中的定格或特寫,實際上是截取時間流程中的一個橫斷面,只不過它比一般場面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代表性而已。如宋之問的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約656712),字延清,虢州弘農人,弱冠即以文學知名。授洛州參軍,累轉尚方監丞。此公雖字延清,但并不清貞自守。被武則天看中經常隨宴,寫了許多拍馬屁的應制詩,約占生平196首詩作的五
13、分之一。先是諂事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張氏事敗后又阿附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睿宗即位后,追究前愆,被從越州長史任上召回,流放欽州,最后死于貶所。他的一些著名詩篇多寫于晚年的流放途中,即事即景,懷鄉思親,寫得深情綿邈、縝密精工。舊唐書文苑傳稱:“之問再被竄謫,經途江、嶺,所有篇詠,傳布遠近”。這篇渡漢江即是從嶺南返回故鄉時所作。如前所述,宋之問一生有兩次被貶,詩中所寫的是諂事張易之兄弟遭貶后的情形。宋中宗神龍二年(706),被貶在瀧州(今廣東省羅定市東南)的宋之問被赦北歸。這首詩就是描述他北歸途中的感受。瀧州在唐代,是個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詩人被貶在此,經歷了一個寒暑,其生活上的困窘和政治上的摧
14、殘,想必都相當難挨。這里與家鄉遠隔萬里,在交通信息均不發達的古代,親人音信不通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但詩人沒有也不可能在這僅20個字的短詩中去細數上述的種種苦難,而是來個巨大的濃縮:在時間上將經歷寒暑的漫長歲月濃縮到一個短暫的瞬時;在空間上在將萬里之遙的回鄉路濃縮到臨近家鄉這個節點上,通個這個特定的時刻、特定的地點來抒發自己急切思鄉但又忐忑不安的心情,非常符合詩人的特定身份和臨近家門時的獨特感受。因為詩人是個罪人,封建社會的刑律是要株連的。犯罪后不僅自己被貶荒州,親人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再加上瀧州地處蠻荒,親人在經冬歷春的漫長時間內又是音書斷絕,當然更增加詩人的惦念和擔心,而在臨近家門時,
15、自己長時間的擔心也許就要變成再也無法回避或自我寬慰的殘酷現實,當然會更加心慌氣怯,甚至都不敢向來人打聽一聲。這個濃縮時空的表達方式,自然更能打動讀者,甚至忘記他的人品而產生某種情感上的共鳴。因為通過這種濃縮的方式,這種情感已被舍去詩人自身的種種印記,而被放大為一個久居異鄉、又與家人音信斷絕的他鄉異客的普遍感受,自然會引起有著類似遭遇的讀者的情感上的共鳴!思鄉是一個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話題,因為“人總是愛他的故鄉的,盡管他鄉的水更綠、山更清,他鄉的少女更多情”(艾青)。宋之問在遭貶困頓中返鄉是這樣,賀知章榮歸故里也是這樣,而且兩人都采取濃縮時空的手法,通過特定的一瞬來表現特定的情感:少小離家老大回
16、,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盛唐時代著名的“吳中四士”之一。少以文辭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進士,由國子四門博士累遷至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玄宗天寶二年(743)冬,上書請求返回故鄉去做道士。當時玄宗正崇信道教,聞此舉大喜,將賀知章家鄉鏡湖的剡川一曲賞賜給他,臨行時并親自賜詩,太子以下百官送行,可以說是百倍風光。但在這首回鄉詩中,我們看不到絲毫矜夸和洋洋自得,有的只是一位久別歸來時意味深長的人生感慨,而這正是所有游子返歸故鄉時共有的一種情感,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普遍共鳴。當然此詩成為人們吟誦不衰的
17、名篇,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將幾十年來對故鄉深長的思念濃縮到踏上家鄉土地這個特定的時刻,家鄉兒童將這位歸來的游子當成異鄉來的客人這個特定的場面。通過這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特定場面,通過這個讓人唏噓不已的特定時刻,將詩人對故鄉的感情,對人生的感慨,通過濃縮顯得更加凝重,也更加深沉。三、時間的變形佛家說,境由心造。人們在生活中都會有這種經驗:同樣的時間,在高興時會覺得很短暫,憂愁時會覺得很漫長,所謂“歡愉嫌時短,憂愁覺日長”。中國古典詩人們即利用這一生活常識,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詩篇。由于心境不同,時間變長的詩例,如南朝樂府中的子夜歌: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南朝樂府的內
18、容我稱之為“三歌”,即:婦女之歌,作者的身份多為女性;都市之歌,都反映都市生活;偷情之歌,在兩性關系上都為封建禮法所不容的相愛乃至偷情之類。這首歌表達的是一位女性對情人的思念。情人是因為約會沒來,還是外出不在身邊,這不得而知,總之情郎不在身邊,輾轉難眠,黑夜會覺得分外的漫長。詩人的高妙之處在于他把社會生活中這種常見的現象處理的很巧妙:這位女性明明是思念情郎而輾轉難眠,她卻怪夜太長,怪月亮太亮,這都讓她心煩意亂,都讓她難以入眠。下面兩句更是精彩:冥冥之中好像情人在敲門,在呼喊她,于是她不由自主地答應了一聲,但只是這位女性的懸想虛擬,因為詩中點破是“虛應”,是“想聞”。產生這種幻覺的原因是深度的思
19、念,是“想聞”,才會出現“虛應”。而這美妙的種種變現手法都基于這個前提“夜長不得眠”。篇首的“夜長”二字正是領起全篇的關鍵,而這個“夜長”恰恰是時間的變形!類似的還有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置身抵御西夏前線時所作。范仲淹在西北邊陲拒守四年,西夏強寇聞風喪膽,時稱“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但家與國是有矛盾的,有時衛國就必須舍家。作為一代英杰的范仲淹也是位性情中人,他有為國之志,也有思親懷鄉之情。這首詞就是重在表現家與國
20、的矛盾,情與志的沖突,顯得真切而感人。其中下闕數句,將將士們的思親之情,燕然未勒歸無計的悵惘盡情加以揮灑和傾訴。“人不寐”的前提,自然又是時間的加長和變形。在現實生活中,不止是憂愁會使時間變長,悠閑也會使時間變長,如陸龜蒙的王先輩草堂:松徑隈云到靜堂,杏花臨澗水流香。身從亂后全家隱,日較人間一倍長。詩人筆下的這位前輩是位隱士,詩人夸羨其隱居環境的清幽:靜謐的堂前是條白云相偎的松徑,堂旁的山澗開滿杏花,使流水也帶著芬芳。環境的清幽再加上隱者特有的清閑,所以給詩人的感受是:時間在這里仿佛已經凝滯,歲月顯得格外漫長“日較人間一倍長”。當然,詩人對這位前輩隱居環境的夸羨,也暗含自己的人生追求。陸龜蒙也
21、是位隱者。陸龜蒙精六藝、工詩文,年輕時就“名震江左”,但因應進士試不中,再加上唐末政局昏亂、吏治腐敗,所以在擔任一段時間幕僚后就隱居于松江甫里,而且隱居之后不與流俗交,只是閉門品茶飲酒,以讀書論撰為樂,即使朝廷以高士征召也辭不就。陸龜蒙這種隱士風度和潔身自好的行為贏得了士大夫們的敬仰和仿效,把他與春秋時的范蠡、西晉的張翰一道并列為“吳中三高”,建祠膜拜。但是,陸龜蒙并非是一位脫離現實的隱者,并非像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所說的那樣,他的詩集中沒有一篇反映現實的詩篇。相反,他的雙腳一直扎在苦難的大地上,雙眼也一直注視著民生的疾苦,我們只要讀一讀他那著名的詩篇新沙、筑城詞就會同意這一點。就是這首詩也不
22、例外,它并不是一首純粹詠歌隱逸的詩,內中亦有對政局的惦念和民生的關懷,因為其中有句“身從亂后全家隱”。自己歸隱,也許是人生志向的選擇和歸趨,但全家隱呢?妻子、孩子也一起歸隱,這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了。況且“亂后”二字也點出對時局的擔憂。所以這首詩表面上看是詠歌隱逸,實際上暗含著士大夫在亂世的無奈和喟嘆。這也為“日較人間一倍長”增添了新的內涵:不僅是時間仿佛凝滯,歲月顯得格外漫長,同時也還有“挨日子”、“艱難時事何日了結”的感嘆!由于心境不同,時間可以變得漫長,時間也可以變得分外短暫。只要參加過應試考試的學子都會有這種體驗,時間的車輪仿佛轉的格外飛快,試卷還未做完,時間已到了。與友人相聚、與情
23、人相會,也都會有這種感受,下面這首南朝樂府子夜變歌說的就是這種感受:打落長鳴雞,彈走烏桕鳥。愿得連暝不復曙,一年只一曉。前面已經說過,南朝樂府多為婦女之歌、都市之歌、偷情之歌,這首詩寫的就是偷情時的感受:兩人好不容易結合到一起,共度春宵,但天亮得太快了,轉眼之間就又要分手。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它不說時間過得太快,而是抱怨公雞不該報曉,鳥兒不該晨啼,似乎雞不叫、鳥不啼天就不會亮了。最后說出自己的希望:“愿得連暝不復曙,一年只一曉”。這種看似無理的荒誕表達方式,卻反映了一種真情:兩人結合如此之難,希望永遠結合在一起。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這種由于心情和主觀愿望使時間變短的例子還很多,如同屬于南朝樂府的子夜
24、歌:“歲月如流邁,春盡秋已至。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遲”,詩人對時光的無情流逝,青春的苦短傷嘆,使本來同樣長度的時光變短了。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更是以高度的夸張將時間變形。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時間變形,除了上述的形式外,還有種時間上的回環,即由某一特定時刻出發,經過一番延展,最后又回到初始,如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與公京口云水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詩人與友人在京口(今鎮江市)分別,當時的明月為友誼作證。經過一番人生顛簸,詩人又回到京口這個初始之地,再往下延展就是歸隱鐘山。楊萬里聽雨:“歸舟
25、昔歲宿嚴陵,雨打疏蓬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蓬聲”,亦是采取同樣的手法。所不同的是王詩是昔今未來;楊詩是昔今。在時間的延展上,王詩的時間延展更長。四、時空的交感以上兩節,分別從時、空兩個角度解析中國古典詩人們處理時空變化的一些手法。實際上,這種處理往往是同時存在或交錯進行的,即一首詩中既有時間的延展、凝聚或變形,又有空間的擴展或濃縮。如曾談到的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采取位置旋轉的手法,其中有空間變化也有時間變化:從時間轉換來說,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環,這將在下一講提及;從空間轉換來說,是巴山西窗巴山的回環轉換。在中國古代作家詩詞創作中,采取這種手法者很多,如陸游逍遙詩:“州如拳大真無事,日
26、抵年長未易消”上句是對空間的改造,屬于空間的濃縮;下句是對時間的改造,屬于時間的延展。此詩是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任知嚴州軍州事時所作。嚴州是南宋腹地一個貧瘠的小州,既不可能在民政上有所作為,又遠離抗金前線,這對“一生報國有萬死”、以收復失地為己任的陸游來說,無疑是種摧殘和折磨。所以他在任上感到空間狹小、度日如年,上述兩句分別對時空的改造,很好地表達了此時此地的心境。王安石的蕭然也屬于這種時空改造的組合,而且排列得很整齊“蕭蕭三月閉柴荊(時),綠葉蔭蔭忽滿城(空)。自是老來游興少(時),春風何處不堪行(空)。這是王安石在熙寧九年(1076)再次罷相后,隱居金陵鐘山時所作。此時,他
27、在江寧府和鐘山之間筑了一座半山堂,陣日在此間讀書誦詩、談禪出游,也不廢著述。此詩即是吟詠他在暮春時節的感受。首句是時間,第二句是空間,第三句再是時間,第四句又是空間,呈現很整齊的對應關系。從空間來看,極力渲染春色之濃、之美;但從時間來看,又著意強調意興闌珊、閉門獨坐,與時間上的春色之濃、之美形成強烈的反差。王安石晚年詩作屬意于閑適,寫下相當多的雅力清絕、精工脫俗的寫景抒情小詩,如北山、南浦等。但他并未忘懷世事,尤其對他一手推行的新法,更是念念于懷,不但寫下歌元豐、元豐行示德逢等詠歌新法的詩章,而且惦念著政局的變化。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逝,舊派秉政,王安石聞訊后苦悶異常,“在書院讀書,時時
28、以手撫床而嘆”(陸友研北雜志)。元祐更化,新法全面毀棄,使王安石深受刺激,第二年(1086)四月即去世。這首詩雖寫在元祐更化前,但從“蕭蕭三月閉柴荊”、“自是老來游興少”等詩句中,我們已看出端倪。但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這種整齊的時空組合并不多見,更多的是一句之中時空的交織,規則之中又有變化,如杜甫的洞房:洞房(空)佩環冷(時),玉殿(空)起秋風(時)。秦地(空)應新月(時),龍池(空)滿舊宮(時)。系舟(空)今夜遠(時),清漏(空)往時同(時)。萬里關山北(空),園陵(空)白露中(時)。“洞房”是空間位置,“佩環冷”則點明季節,一句之中時空交織;第二句“玉殿起秋風”至第六句“清漏往時同”亦是如此,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輸居間服務合同二零二五年
- 果園租賃轉讓合同書
- 頂賬房屋買賣協議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龍門吊拆除運輸協議合同書
- 房地產銷售協議書合同書范例
- 反擔保借款合同二零二五年
- 通信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書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中央2025年中央臺辦所屬事業單位招聘1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防溺水安全知識主題教育47
- 中央2024年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SH/T 1673-1999工業用環己烷
-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
- 社會組織培訓概述課件
- 三角函數的應用論文Word版
- 平面位置(軸線)測量記錄表
- 生物制造國內外狀況課件
- 處分通報范文員工處分通報范文4篇
- 幼兒園大班數學口算練習題可打印
- 罰沒收繳物品處理管理流程圖
- 生命體征監測-PPT課件
- 藥物臨床試驗管理和質量控制課件(PPT 55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