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_第1頁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_第2頁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_第3頁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_第4頁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01.重癥醫學科工作制度.................................0302.重癥醫學科工作常規.................................0503.科主任職責.........................................0704.主治醫師職責.......................................0805.醫師〔士職責.....................................0906.重癥醫學科收住制度.................................1007.重癥醫學科患者轉科制度.............................2908.重癥醫學科入住患者病情評估制度.....................3109.重癥醫學科患者管理制度.............................3210.重癥醫學科知情同意書制度...........................3311.重癥醫學科查房制度.................................3412.重癥醫學科交接班制度...............................3513.重癥醫學科搶救工作制度.............................3614.重癥醫學科醫囑制度.................................3815.重癥醫學科危重病搶救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制度.........3916.重癥醫學科床位使用匯報制度.........................4117.重癥醫學科感染管理制度.............................4218.重癥醫學科消毒隔離制度.............................4419.重癥醫學科工作人員入室管理制度.....................4620.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進出工作區程序...................4721.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進出隔離病房程序...................4822.重癥醫學科預防重點部位醫院感染制度...................4923.多重耐藥菌隔離制度...................................5224.重癥醫學科參觀制度...................................5425.重癥醫學科探視、陪伴制度.............................5526.重癥醫學科探視告知...................................5627.重癥醫學科藥品管理制度...............................5928.重癥醫學科毒麻藥品管理制度...........................6029.重癥醫學科儀器、設備使用和保養制度...................6130.重癥醫學科儀器設備管理制度...........................6431.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制度...............................6532.重癥醫學科科務會議相關規定...........................6633.重癥醫學科科室病歷管理制度...........................67

34.疑難病例討論制度.....................................68

35.會診制度.............................................69

36.死亡病例討論制度.....................................7137.重癥醫學科不良事件防范制度...........................7238.重癥醫學科不良事件登記報告制度.......................7439.重癥醫學科應急預案...................................75重癥醫學科工作制度1.重癥醫學科實行科主任負責制,科主任全面負責重癥醫學科管理和科室之間的協調,主管醫師負責日常醫療工作,護士長具體負責護理工作和病房管理。2、各級醫護人員必須服從科主任和護士長管理,嚴格遵守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要求。3、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必須經過專門訓練,具有較好的醫學基礎和臨床經驗,能掌握心電圖和電子技術基本知識,熟練掌握搶救復蘇儀器的操作和搶救藥物的使用,懂得儀器結構原理。4、重癥醫學科工作人員必須履行各自的職責,嚴格遵守重癥醫學科的各項規章制度,堅定工作崗位。排定的班次未經科主任、護士長同意不得私自換班。5、重癥醫學科工作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查對制度,嚴防醫療缺陷發生。6、重癥醫學科內各種儀器及急救車內物品做到定位存放、定量儲備、定時補充、定時消毒及充電。急救儀器、監護設備專人保管維修,按操作規程操作,操作前熟悉儀器性能和注意事項,每次搶救患者后由專人管理、檢查,及時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并按規定放回原處。7、一切儀器在工作期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調節參數,如患者病情需要,需報告值班醫師同意后,請主管護士調節并詳細交班。8、重癥醫學科內應保持清潔、安靜、舒適,不得大聲喧嘩,未經科主任、護士長同意,非本科工作人員不得入內。9、工作時間內不準因私事向外打。接聽時,應以最簡單的話語,以免影響工作;病房內嚴禁接聽,以免干擾儀器工作。10、做好病人的安全保衛工作,昏迷躁動病人要約束固定好,嚴防病人墜床等事故發生,值班工作人員管理好水、電、氣、易爆劇毒等物品。11、對轉出重癥醫學科的患者,要提前與有關科室聯系,并負責將患者安全送到轉入科室,同時做好交接工作。12、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13、科主任及質控員隨時監控科內的質量,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所有與質量有關的信息資料,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組織解決。科室質量管理小組每月活動一次,由科主任、全體醫師、護理骨干組成,討論相關質量問題,擬定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相關記錄。14、實習生、進修生、輪轉生須遵守重癥醫學科各項管理規定,不得單獨進行任何醫護操作。15、重癥醫學科護工、清潔工由護士長負責管理并安排工作。重癥醫學科工作常規1、病人到達重癥醫學科后,認真及時了解病情,醫護密切配合,立即給予生命體征監測并采取救治措施。〔1所有患者入科時均進行一次APACHEⅡ評分。〔2病人意識狀態評定〔參考GCS評分,觀察病人瞳孔是否改變,肢體活動是否正常。若病人有外傷史,特別注意臟器的損傷〔如肝、脾、腎、心、肺等?!?連續生命體征監測<血壓、心率、脈搏氧飽和度、體溫和呼吸頻率>,立即急診生化及動脈血氣檢查。必要時行床旁ECG、床旁B超、胸片等?!?保持氣道通暢、吸氧,必要時開放氣道行機械通氣?!?保持靜脈通路通暢,常規行深靜脈置管進行CVP監測和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時行有創性動、靜脈置管進行血壓監測及相關血氣項目的測定。〔6常規留置導尿管,記錄單位時間尿量和24小時出入量?!?盡快向病人家屬交待病情及相關重癥醫學科管理制度。2、重癥醫學科醫生每天至少一次向病人家屬通報病情,病情變化特別是惡化時隨時通報,涉及具體的??撇∏闀r由??漆t生給予解釋。3、所有轉入病人由重癥醫學科醫生負責管理,重癥醫學科醫生除負責日常病人的病情觀察及處理外,如遇??魄闆r請??漆t生會診處治。4、重癥醫學科醫生負責規范書寫所管病人的每日病程記錄。重癥醫學科收住制度為合理使用重癥醫學科病床,充分發揮重癥醫學科人員和設備的配置優勢,方便管理,特制定本收住制度。1、收住原則:<1>收住各科具有監護指征的危重患者。<2>入科前采用會診制度:病人入科前均需重癥醫學科醫生會診同意,并向患者家屬詳細解釋病情、重癥醫學科制度、醫療費用等事項后,方可收入住院;病人入科前,除搶救藥品外,不得帶入任何藥品;若病情危重等特殊情況,亦需聯系重癥醫學科,做好床單元準備及必要的搶救、治療與監測設施〔如心電監護、呼吸機等,并與經治科室協調患者轉科途中的護送工作確保轉運安全;院前急救接診病人,需直接入住重癥醫學科的,亦需聯系重癥醫學科?!?急診外科病人需相應??茣\處理意見。〔4有基礎疾病或擬行復雜手術的患者術前應通知重癥醫學科提前預留床位;術中發生意外情況需緊急入住重癥醫學科的患者需聯系并交待重要病情后方能轉入。2、重癥醫學科收治標準參考三方面的內容的綜合考慮,包括優先級別,診斷及客觀標準?!?優先級別用于區分最需要收入重癥醫學科〔一級,和收入重癥醫學科對預后不能提供幫助的人群〔四級。1一級病情危重,不穩定,需要除重癥醫學科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強治療及監護,這些治療包括呼吸機支持、持續的血管活性藥物輸注等等,如術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支持,休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要侵入性監測和/或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治療積極程度無限制。2二級需要加強監測及立即進行干預,如慢性疾病狀態發展成急性內科或外科重癥,積極治療程度無限制。3三級病情危重不穩定但由于基礎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點康復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強化治療以緩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療積極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屬拒絕最終的氣管插管或心肺復蘇。這類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氣道阻塞等轉移性惡性腫瘤的患者。4四級通常不適合收住重癥醫學科,收治這類患者需根據個別情況并經重癥醫學科主任同意,包括如下兩類:低危,重癥醫學科的加強治療對患者沒有太大的意義〔疾病過輕,無需監護,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術,血流動力學穩定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輕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藥物中毒等。不可逆性疾病終末期,死亡不可避免〔病情過重,加強治療無意義,如嚴重的不可逆性腦損壞,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轉移性腫瘤對化療,放療無效〔除非患者接受特別的方法治療等,病人拒絕加強治療和監護,僅接受安慰治療,腦死亡的非器官供給者,持續植物狀態,永久無意識狀態等。3、收住注意事項:<1>收住需辦理轉科手續。<2>所有患者入科時均進行一次APACHE評分。<3>轉科前有關科室將患者的病種、病情、可能需要監護的項目,準備采取的診治措施,通知重癥醫學科。便于重癥醫學科做相應準備。<4>病情穩定后及時轉出重癥醫學科。<5>醫保患者收住,參照有關文件規定執行。<6>特殊原因需收住者,必須經分管院長批準。<7>有收住指征但無經濟承受能力者,必須請示行政總值班。4、重癥醫學科收治病種范圍重癥醫學科收治病種的范圍主要有:心跳呼吸驟停復蘇成功后各種類型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發作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LI/ARDS重癥哮喘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功能衰竭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危象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重癥胰腺炎大出血嚴重創傷、多發傷無急診手術指征急性神經系統損傷急性重癥肌無力重癥感染、膿毒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急性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等致傷性因素所致的損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原因不明的急性昏迷、暈厥、抽搐等其他急性因素或突發事件引起的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5、重癥醫學科各病種收入及轉出指征:一、心跳呼吸驟停復蘇成功后收入指征:不明原因或急性因素導致心跳呼吸驟停經心肺復蘇搶救成功后,均應收入重癥醫學科繼續進行監護與治療〔不包括病程晚期的心臟停博及暫不能搬動者。轉出指征:生命體征基本平穩,不再需要對呼吸、循環等各項參數進行嚴密監測,也不需要進行機械通氣治療。二、各種類型休克收入指征: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一有下列休克的基本臨床表現收縮壓<10.7Kpa<80mmHg>,或原收縮壓降低4Kpa<30mmHg>以上,并伴有下列二項:1、意識障礙;2、皮膚濕冷;3、尿量減少,24小時尿量<400ml或<17ml/h;4、代謝性酸中毒。〔二各類型休克〔低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等,經擴容及初步病因治療后,生命體征仍不平穩者。轉出指征:休克糾正,無繼發性損傷存在,病情基本控制。三、急性呼吸衰竭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有引起急性缺氧和/CO2潴留的病因存在并以下之一:一般鼻導管吸氧不能糾正低氧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不能立即糾正而需要一段時間或進一步治療引起其它系統功能障礙或代謝紊亂有進一步加重的可能需要基本呼吸監測和支持治療及更高級的呼吸支持治療轉出指征:呼吸困難、紫紺完全緩解,病因得到明顯糾正或治愈,血氣分析大致正常,不吸氧情況下可能滿足機體基本需要,不再需要機械通氣治療。四、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發作收入指征:多次住院,經呼吸支持治療呼吸功能明顯改善伴1.此次呼吸功能不全較前有加重的趨勢2.一般鼻導管吸氧不能糾正低氧3.引起急性發作的病因不能立即糾正而需要一段時間或進一步治療4.引起其它系統功能障礙或代謝紊亂5.有進一步加重的需要高級呼吸支持可能需要基本呼吸監測和支持治療及更高級的呼吸支持治療轉出指征:呼吸衰竭得到明顯改善,呼吸困難、紫紺完全緩解,病因得到明顯糾正或治愈,血氣分析大致正常,不再需要機械通氣治療。五、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LI/ARDS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存在引起ALI/ARDS急性因素;〔二臨床有明顯呼吸困難或紫紺的急性發作;〔三血氣分析有下列任何一項異常者:1、PH值<7.30;2、PaO2<8Kpa〔60mmHg;3、PaCO2>6.66Kpa〔50mmHg;4、SpO2<90%;〔四慢性呼吸功能失代償,需要開放氣道機械通氣者。轉出指征:呼吸困難、紫紺完全緩解,血氣分析大致正常,不再需要機械通氣治療。六、重癥哮喘轉入指征:哮喘持續發作導致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癥,PaO2<8Kpa〔60mmHg,PaCO2>6.66Kpa<50mmHg>。轉出指征: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癥糾正,穩定24小時。七、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臨床診斷為不穩定型心絞痛;〔二可疑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持續并伴有急性心梗早期心電圖變化;〔三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轉出指征:〔一不穩定型心絞痛癥狀緩解,心電圖穩定,心肌酶正常;〔二急性心肌梗塞癥狀明顯改善,無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并發癥,不再需要心臟及血流動力學監測。八、急性心功能不全或衰竭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肺水腫;〔三心源性休克;〔四急性心包填塞〔心臟壓塞。轉出指征: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等癥狀得到控制,不再需要進行心臟血流動力學監測。九、嚴重心律失常收入指征:臨床上有癥狀或并伴有嚴重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快速心律失?;蚵孕穆墒С!︻l發室性或房性早搏是否收入重癥醫學科,應請示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含主治醫師決定。轉出指征:心律失?;究刂?。十、高血壓危象收入指征:收縮壓>24Kpa<180mmHg,舒張壓>14.7Kpa<110mmHg>,劇烈頭痛和/或伴惡心、嘔吐。轉出指征:血壓控制正常或收縮壓<18.7Kpa〔140mmHg,舒張壓<12Kpa〔90mmHg,癥狀消失。十一、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收入指征:有明確急性腎功能不全之病因,并有下列臨床表現之一者:〔一尿量:24h尿量<400ml〔<17ml/h或無尿;〔二血清鉀>6.0mmol/L及心電圖出現T波高尖等高血鉀表現;〔三血肌酐、尿素氮急劇增高。轉出指征:〔一尿量增多,血鉀、尿素氮、肌酐等有關實驗室指標逐日下降或趨于正常,高血鉀所致嚴重心律失?;究刂??!捕洷O護治療而病情發展需長期透析治療。十二、重癥胰腺炎收入指征:同時具備下列兩條者:〔一有暴飲暴食、腹部外傷或膽道系統疾病史;〔二臨床診斷符合急性胰腺炎;〔三伴有以下一條表現者:1、有劇烈和彌漫的腹痛或休克表現;2、高熱、腹脹,全身中毒癥狀明顯;3、腹腔穿刺液為血性液體或醬油色液體,穿刺液淀粉酶升高;4、升高的血淀粉酶突然下降,血糖升高,血清鈣磷濃度下降;5、B超提示胰周滲出、胸腔積液,腹腔積液、腸腔積液積氣;6、CT提示胰腺腫大、邊界模糊,胰腺實質密度不均勻;7、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轉出指征:胰腺炎癥控制,壞死感染組織吸收、局限,器官功能恢復,生命體征穩定。十三、大出血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嚴重急性出血并發癥: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或顱內出血等;〔二上消化道出血:突發大量嘔血,或出現低血壓,收縮壓<10.7Kpa〔9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等休克表現者;〔三咯血引起突發窒息或呼吸困難、紫紺等危重癥狀;〔四產科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經搶救生命體征未平穩,或出血原因未完全控制者;〔五各部位創傷后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如肝、脾破裂,腎挫裂傷,血胸等。轉出指征:出血基本控制,經觀察24—72小時,生命體征穩定,無嚴重早期并發癥。十四、嚴重創傷、多發傷無急診手術指征收入指征:嚴重創傷、多發傷,傷后24小時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嚴重創傷合并創傷性休克,收縮壓<10.7Kpa〔80mmHg;〔二有窒息史,呼吸異常,需開放氣道或行機械通氣治療;〔三有心臟驟停者;〔四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8分,有瞳孔散大,或仍表現為意識障礙者;〔五多發傷,傷情危重者。轉出指征:生命體征平穩,觀察24--72小時,無嚴重早期并發癥。附:多發傷診斷標準:受傷部位傷情顱腦損傷頜面損傷胸部外傷腹部損傷骨盆骨折上肢下肢軟組織損傷顱內血腫,腦挫裂傷及顱底骨折開放性骨折伴有大量出血氣胸、血胸、連枷胸、膈疝、心或縱膈氣腫〔無論有否肋骨骨折腹腔內臟器損傷伴有后腹膜血腫而致休克肩胛骨或長骨骨折長骨骨折伴有廣泛的挫傷或撕裂傷注:表中2項或者2項以上合并存在,即為多發性損傷;但僅有上肢損傷合并下肢損傷而無休克表現者,不能作為多發性損傷。十五、急性神經系統損傷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有引起急性腦功能障礙的病因且伴有1、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2、意識狀態逐漸加重3、顱內感染,顱內壓增高〔二暫不夠手術指征的腦血管病變有可能進一步發展者〔三有可能突然加重的腦血管病變或畸形〔四需要監測生命體征及影響呼吸循環中樞的急性損傷轉出指征: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引起急性腦功能損傷的病因得到控制或消失,無需呼吸支持。十六、急性重癥肌無力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病情加重,累及呼吸肌,引起呼吸肌無力或麻痹而致呼吸困難時;2、出現肌無力危象、膽堿能危象等需基本或高級呼吸支持〔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等;轉出指征:呼吸肌無力得到緩解,呼吸困難明顯改善,無需呼吸肌輔助通氣后24-72小時仍平穩者。十七、重癥感染、膿毒癥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具有明顯的感染中毒癥狀,如發熱、心率增快、血常規改變等;〔二伴有以下征象之一者:1、感染灶累及某一器官;2、血容量不足或休克;3、血培養致病微生物陽性;4、出現器官功能障礙或MODS/MOF。轉出指征:感染控制,全身中毒征象消失,微生物培養陰性;器官功能恢復,生命體征穩定。十八、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收入指征:具有引起DIC的病因且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出現程度不同的出血,如紫癜、血泡、皮下血腫、采血部位出血、手術創面出血、外傷性出血和內臟出血等。〔二臨床上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臟器功能障礙的不同癥狀,如呼吸困難、少尿、無尿、惡心、嘔吐、腹部或背部疼痛、發熱、黃疽、低血壓、意識障礙<嚴重者發生昏迷>及各種精神神經癥狀。〔三血小板低于10萬/mm3?!菜哪冈瓡r間測定延長3秒以上。〔五纖維蛋白原低于150mg/dl?!擦?P試驗〔+,血清FDP值>20μg/dl。〔七其它提示有可能為DIC的實驗室檢查。轉出指征:原發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出血傾向得到明顯緩解,凝血功能恢復正常,血小板、3P實驗、FDP等相關實驗室檢查恢得正常。十九、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各科室危重病出現嚴重電解質紊亂,如高血鉀、低鉀、高鈉、低鈉等,并伴有相應臨床表現者?!惨桓哜浹Y收入指征:血清鉀>6.0mmol/L,有ECG變化,如竇房或竇室阻滯、T波高尖、QRS波增寬、室性纖顫,心博驟停。轉出指征:血清鉀<5.5mmol/L,ECG上述變化消失。〔二低鉀血癥收入指征:血清鉀<2.5mmol/L〔周期性麻痹除外,同時伴有ECG變化,如T波增寬、低平倒置、出現U波及Q---T間期延長,伴室性心律失常。轉出指征:血清鉀恢復正常,ECG變化好轉,室性心律失常控制。〔三高鈉血癥收入指征:血清鈉>145mmol/L,伴煩躁、譫妄或昏迷。轉出指征:血清鈉接近正常,上述癥狀改善或消失。〔四低鈉血癥收入指征:血清鈉<130mmol/L,伴意識障礙,如淡漠、嗜睡、昏迷。轉出指征:血清鈉接近正常,意識障礙改善。〔五其他低鎂血癥、高鎂血癥、低鈣血癥、高鈣血癥,均系肝、腎、內分泌、腫瘤、胰腺疾病等部分征象,出入重癥醫學科指征應根據原發病決定?!擦釅A失衡收入指征:雙重性酸堿失衡、三重性酸堿失衡或需用機械通氣者。轉出指征:雙重性或三重性酸堿失衡經治療后轉為單一性酸堿失衡〔觀察24—36小時或不再需要機械通氣。二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收入指征:存在糖尿病依據,高血糖〔>15mmol/L,存在血容量不足征象或伴有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尿酮體陽性;意識改變,高鈉高氯血癥。轉出指征:血糖控制正常,意識恢復,水電、酸堿失衡恢復正常,生命體征穩定。二十一、急性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等致傷性因素所致的損傷〔一急性中毒收入指征:有毒物接觸史,出現下列各系統癥狀體征之一:〔一神經系統:昏迷;譫妄;驚厥;癱瘓;〔二呼吸系統:呼吸機麻痹或癱瘓需用機械通氣者,急性肺水腫;急性呼吸衰竭;〔三循環系統:各種嚴重心律失常;心跳驟停;休克,心肌損傷;〔四泌尿系統: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甚至無尿;〔五血液系統:嚴重溶血性貧血;急性粒細胞缺乏;嚴重出血。轉出指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生命體征基本穩定,重要臟器的各種嚴重并發癥基本得到控制?!捕缢杖胫刚鳎壕哂邢铝星闆r之一者:1、凡出現意識障礙、心跳呼吸驟停;2、需要開放氣道機械通氣;3、循環衰竭、嚴重心律失常;4、因腦缺氧、腦水腫、出現抽搐。轉出指征:意識恢復,機械通氣撤除,血壓穩定,嚴重心律失常消失,觀察24—48小時?!踩惺钍杖胫刚鳎褐囟戎惺?伴意識障礙、抽搐、休克、少尿、DIC、心衰任何一項者。轉出指征:體溫降至38℃以下,臨床癥狀基本控制?!菜碾姄簟埠讚魝杖胫刚鳎壕哂邢铝星闆r之一者:1、電擊傷后出現心跳、呼吸驟停;2、電擊傷后出現嚴重心律失常;3、需在重癥醫學科內觀察防治各種并發癥。轉出指征:意識恢復,嚴重心律失常消失,觀察24—48小時?!参迤渌蛩匾鸬募毙該p傷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出現心跳、呼吸驟停;2、出現嚴重心律失常;3、需在重癥醫學科內觀察防治各種并發癥。轉出指征: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恢復,嚴重心律失常消失,無近期可預見的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發生可能,觀察24—48小時。二十二、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多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存在引起MODS/MOF的急性病理因素,生命體征不穩定;〔二病理因素打擊24小時后出現2個以上臟器急性功能不全或衰竭;〔三疾病終末期患者或慢性、不可逆性臟器功能衰竭患者不收入重癥醫學科。轉出指征:病理因素得到控制,臟器功能恢復,生命體征穩定48小時。二十三、原因不明的急性昏迷、暈厥、抽搐等收入指征: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原因不明并經相關科室會診,仍不能明確病因者,也不能預測病情下一步發展2、影響生理功能及內環境紊亂3、急診處理后患者病情無明顯好轉4、多次出現上次情況,且發作時間縮短,病情逐漸加重者轉出指征:病因檢查清楚,且得到控制,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或抽搐得到控制,預計短時間內無再發者。二十四、其他急性因素或突發事件引起的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重癥醫學科患者轉科制度1、經主管醫師、專科醫師、科主任共同會診后,若患者需要轉回原臨床專科,向患者家屬詳細解釋患者病情及途中風險,取得家屬簽字同意,方可進行轉科事宜。2、根據轉科醫囑,進行轉科前患者各項護理準備,并通知接收科室的護士。3、檢查患者護理記錄齊全,記錄內容完整。4、檢查患者的個人衛生:轉出時患者面部、手足、會陰、皮膚清潔.無褥瘡。5、檢查各管道應清潔通常,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潔。注明插管/換管日期、時間、傷口敷料干燥清潔。6、檢查靜脈穿刺部位。保持靜脈輸液通暢,所用藥物標志清楚。7、備妥病歷記錄、各種檢查膠片、有關藥品和患者的物品準備移交。8、向接收科室護士介紹患者的情況:姓名、診斷、主要治療、皮膚及各種管道情況。9、根據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醫師、護士陪同。10、轉科途中備好必要的搶救藥品及用物。認真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保證各種管路通暢。11、到達新科室后,認真與該科室的主管醫生、護士進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雙方填寫交接記錄。12、病人轉科,不得帶出藥品。13.轉科遵徇哪里來哪里去的原則,若需轉院,需科主任同意,原則上由??漆t生護送,途中帶藥由護送醫生決定。重癥醫學科收住患者病情評估制度1、為了客觀評估新入住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判斷患者的預后,對所有入住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2、評估的方法采用APACHEⅡ評分系統,顱腦疾病、昏迷的患者加用GCS評分系統。所有新入住重癥醫學科患者采取評價時間窗在24小時內病情最危重時,病程記錄應有評分記錄。3、24小時內死亡患者因資料不全時可不予以評估,術后轉入單純清醒麻醉病人不評。4、有關病情評估的相關檢查由接診醫師完成。5、出院或轉出病人由主管醫師再行一次APACHEⅡ或GCS評分,病程記錄應有評分記錄。6、所有患者APACHEⅡ或GCS評分表一式二份,1份隨病歷保管,1份由科內專人統一保管。重癥醫學科患者管理制度1、入重癥醫學科患者必須符合監護標準,由主管醫師和護士長統一協調。2、入重癥醫學科患者必須及時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帶入室內。3、患者及家屬應認真了解"患者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履行義務,配合治療、護理和管理。4、患者及家屬對所安排的檢查、治療、護理有疑問時,可以向醫務人員詢問,如拒絕治療、護理,應按規定簽字。5、患者在住院期間應按醫囑進食,對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護士做好膳食指導,取得患者及家屬配合。末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不可食用醫囑以外膳食。6、家屬須服從醫護人員管理,按規定探視,配合醫療、護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協同促進患者康復。7、患者及家屬不得隨意進入醫護辦公室、轉抄、復印病歷及其它醫療文件,不得將病歷帶出院外。8、重癥醫學科患者一律不允許陪護。重癥醫學科知情同意書制度1、在重癥醫學科臨床診治過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體質特殊、需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費用過大和試驗性臨床醫療等情況,醫務人員應履行告知責任,詳細填寫知情同意書。2、重癥醫學科知情同意書的內容包括:有創操作、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項目的目的、風險性及可能并發癥等,也包括不執行此操作、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所帶來的后果。3、緊急避險時,以維持患者生命安全為原則:<1>危及患者生命的手術、操作,有時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在簽完字后才能進行,這時可通知家屬,講明情況后執行。<2>若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通知到家屬及簽字者,應征得上級醫師及院領導同意后方可執行。<3>為最大限度維護患者的生存權,對心肺復蘇初期C、B、A,包括電除顫等緊急避險時,在緊急無時間先征求家屬意見時,可先救命后告知。4、知情同意書一旦簽署,必須妥善保存,切勿丟失。重癥醫學科查房制度1、重癥醫學科醫生堅持工作日每日早、晚兩次查房制度,早查房時由科主任、全科醫師、夜班護士、護士長、值班護士共同參與;晚查房時由科主任、值班醫師、值班護士參與;星期六、星期天、節假日,經管醫生對所管病床實行早查房制度。原則上每周由醫務科長組織一次全科大查房。2、轉入重癥醫學科的病人,不論病情輕重,各??漆t生至少應每天早上抽時間來重癥醫學科查房;查房一是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病人在重癥醫學科的情況,二是可以與重癥醫學科醫生碰碰面,在治療處理上與重癥醫學科醫生相互溝通,達成共識。查房后如有建議可以向重癥醫學科當班醫生提出。重癥醫學科醫生應尊重并盡量采納??漆t師的意見。3、??漆t生查房后,對專科出現的特殊情況應及時記錄在病程記錄上,并將其情況告知重癥醫學科值班醫生。4、早查房后病人是否需要轉回病房,由重癥醫學科醫生和??漆t生共同商量決定。5、重癥醫學科值班醫生對入住重癥醫學科的病人,至少每天記一次病程記錄,病情變化時隨時記錄,有特殊處理、檢查、重大的治療也應記在病程記錄上。6、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每周進行一次責任制護理查房,主要檢查護理質量,研究解決疑難問題,結合實際教學。重癥醫學科交接班制度1、各班醫師應按時接班,聽取交班醫師關于值班情況的介紹.接受交班醫師交辦的醫療工作。2、所有病人均行床前交接班。值班醫師應將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應處理事項,向接班醫師交待清楚,雙方進行責任交接班簽字,并注明日期和時間。3、各病房設交接班記錄本,將危重I級護理、手術當天、新入院患者的情況與值班者進行床頭、書面交接班,其他需要觀察、注意病情變化的患者,也需書面交接班,明確職責。值班人員離崗前,同樣要向有關醫師進行交接班。4、每日晨會,護士可按照特護記錄,詳細、準確交待清楚各病人24小時內生命體征情況,包括24小時出入量、CVP、各引流管情況以及痰液變化等。值班醫師應將重點患者情況向病區醫護人員報告,并向主管醫師告知危重患者情況及尚待處理的問題。5、門急診危重患者收入院、病區間危重患者轉入、麻醉科護送術后患者時,應由醫護人員護送至病房,并進行床頭交班。重癥醫學科搶救工作制度1、重癥醫學科必須配備功能齊全、性能完好的搶救設備,做到定品種、定數量、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檢查維修、及時消毒、及時維護,保持備用狀態。2、搶救車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點登記,質管員每周核對清點,保證賬物相符。3、重癥醫學科人員熟練掌握搶救流程、搶救設備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4、搶救工作由科主任、主管醫師、護士長負責制定搶救方案,組織安排人力、物力,及時組織搶救,并按醫院有關要求上報;科主任不在,由職稱最高的工程師負責主持搶救工作。5、參加搶救人員必須明確分工,密切配合,服從指揮,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6、護士應嚴密觀察病情,認真執行醫囑,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口頭醫囑要經復述核實后方可執行,所有藥品包裝、安瓿必須在搶救結束經2人查對后方可丟棄。7、詳細作好搶救記錄,準確記錄病情變化和搶救經過。8、搶救藥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應及時清理、消毒、補充、以備再用。9、如需緊急搶救而患者經費一時確實有困難者,應先進行搶救,并告知醫務部及我院行政值班人員由其進行協調,不能因經費問題拒絕搶救。10、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協同搶救時應及時報告醫務科。重癥醫學科醫囑制度1、具有執業資格的醫師具有下達醫囑的權限。2、準確錄入或書寫下達醫囑時間、患者姓名和床號。書寫醫囑時字跡要清晰,簽全名。意義要明確,不得隨意涂改,修改醫囑要簽名。3、醫囑內容要求使用中文通用名,無準確中文譯名的藥品,用公認英文代號。4、如開錯或取消未執行的醫囑用紅筆在此條醫囑中注明"取消’字樣及本人簽字。對護士已執行的醫囑,禁止使用"取消",只能下達停止醫囑。5、醫生在開完醫囑后需及時通知該患者的主管護士,以免遺漏、延誤執行。6、醫生不得下達口頭醫囑<搶救時除外>。搶救時醫生下達的口頭醫囑護士必須復述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后半小時內完成口頭醫囑的補記。7、及時做好醫囑電子錄入。8、必要時設置不同級別醫師的醫囑權限。重癥醫學科口頭醫囑制度在臨床工作中,一般不執行口頭醫囑,特殊情況下必須執行時,應遵循以下制度。1、口頭醫囑范圍標準:<1>醫生因為正在做無菌操作,不能書寫醫囑,而患者又急需處理時。<2>危重病的搶救時,來不及書寫醫囑時。2、口頭醫囑方式:現場口頭醫囑方式。3、相關措施:<1>嚴格執行口頭醫囑的管理范圍與標準,原則上使口頭醫囑應用到最少并能執行的最好。<2>醫生是做好口頭醫囑的關鍵:能書寫下達醫囑時不得下達口頭醫囑。醫生在下達口頭醫囑時必須清晰地說出藥品<包括商品名>、姓名、年齡、床號、劑量等。注意避免使用片、瓶等容量來表示所使用藥物的劑量。特別需要說明在劑量上,如g、mg,并重復兩遍。<3>醫生離開現場之前,應及時補記口頭醫囑于醫囑單或醫囑本上并簽字執行護士確認后方可離開。完成已執行的口頭醫囑補記和轉抄醫囑工作。4、護士當好醫囑的直接執行者:應把好最后一道防線。<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2>清楚地復述醫囑并確保得到醫師的確認。<3>現場中應有兩個人聽到同樣的口頭醫囑。<4>現場能直接記錄下來作為口頭醫囑的憑證為好。<5>及時核對認可的口頭醫囑。<6>執行護士書寫口頭醫囑時應當字跡清楚、藥名、劑量準確。<7>執行口頭醫囑的注射醫囑時不要把液體瓶、安剖遺棄,以作為核對口頭醫囑時使用。<8>認真執行口頭醫囑制度,確保及時在所有口頭醫囑上簽字。<9>建立雙方查對制度.確保口頭醫囑的正確實施,保證患者的安全。重癥醫學科床位使用匯報制度1、按照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規定,加強治療床位數為醫院病床總數的2-8%。2、床位的使用率少于85%或至少保留一張空床。3、如果床位使用率大于85%,及時匯報給科主任,并上報醫務部或行政總值斑,便于合理安排。4、如果重癥病房沒有空床或呼吸機,應立即報給醫務處、行政總值班或主管院領導,由相關領導協調患者的收治工作。重癥醫學科感染管理制度1、重癥醫學科病房布局合理,各區均設有非手觸式洗手設備和手消毒設施。重癥醫學科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通風,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新鮮。2、重癥醫學科工作人員應接受醫院感染管理的專業培訓。工作時應穿專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內鞋<換鞋套>、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時,應換鞋、換外出服裝。3、嚴格人員進出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內。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允許探視,特殊情況需入室探視時,應取得科主任、護士長同意,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員引進探視。4、嚴格掌握進入重癥醫學科患者的分室標準,對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進行血液凈化治療者必須單間隔離,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開護理。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患者,必須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所有使用的物品,必須專人專用,用后嚴格消毒并無害化處理。5、重癥醫學科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正確實施隔離技術,認真洗手或手消毒,進行各項操作前后均須洗手;執行侵入性醫療操作前,接觸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及護理特殊傳染性疾病患者時必須戴手套,避免銳器刺傷,如意外刺傷應做好應急處理,并報告感染管理,隨訪觀察并記錄。6、加強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監測,特別是對各種留置管路、口腔、皮膚、腸道.抗生素使用情況,細菌耐藥情況,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監測。加強危重患者的局部護理與清潔消毒,預防并及早發現菌群失調而引發的醫院感染。7、進行動靜脈注射、導尿管的放置、氣管插管乃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機的使用等操作,應嚴格按相關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與護理。8、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滅菌管理及監測。每個床位所用的血壓計、聽診器、床頭用品、供氧裝置等,禁止與其他床位交叉使用?;颊咿D出或出院后,應清洗消毒。9、加強醫院感染監測,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或醫院感染病例有異常增加時,應及時報感染管理科,盡快調查處理。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各項監測指標達到重癥醫學科感染控制標準。10、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原則上不收住重癥醫學科,確診或疑似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患者,應按隔離要求進行隔離護理,及時上報醫務處和感染管理科。11、患者離室后,要進行床單位消毒處理,必要時進行病室及物品的終末消毒。按要求進行衛生學監測,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重癥醫學科消毒隔離制度一、工作人員講究個人衛生,勤沐浴、理發、修剪指甲,進入工作區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及工作鞋,衣著整潔規范,不得將工作服穿至餐廳、會場等公共場所。二、接觸病人前后,進行無菌操作前,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后,接觸污染物品后,進入和離開重癥醫學科時,均要用肥皂、流水搓洗雙手至少15秒鐘。三、凡施行有可能直接接觸血液和其他感染性體液的操作,均要戴手套。不可用手直接取下污染針頭。凡預計在操作時可能有血液、體液濺出,操作者要戴防護眼鏡。四、重癥醫學科采用空氣凈化,要定期進行效果檢測,并根據檢測效果及時更換各級過濾材料,保證空氣質量達標。五、治療室每日用多功能殺菌機照射消毒1次,每次消毒1小時。細菌培養每月1次。每季度測試1次紫外線照射強度并登記。六、重癥醫學科感染監測由護士長負責,每日監測使用中的消毒液濃度.配置各種消毒液均要用量器,各種消毒浸泡方法正確,定期監測消毒液的濃度及消毒效果。七、若發現特殊傳染病,需及向科主任、護士長匯報,并上報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分管院領導等。七、每日用濕式清潔法清潔地面,當有液體、糞便及體液污染時,應先用消毒劑規范處理后再擦拭。收住高?;颊吆透腥净颊邥r,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各類物體表面。八、有菌物品與無菌物品分開放置,標記明顯,消毒物品有消毒日期,無過期物。九、治療盤、車每日用消毒水抹洗1次,運送病人的推車每周清洗消毒1次。十、治療臺及家具每班用消毒液抹1次,地板用消毒液拖抹1次十一、每日更換氧氣濕化瓶內水及輸氧裝置、吸痰盤、吸痰裝置。十二、碘酒、乙醇瓶、無菌容器及持物鉗每周更換并滅菌2次。十三、血壓計袖帶、聽診器每周消毒處理2次無污跡。對實施床單位隔離的患者應固定使用,患者離室后進行終末消毒。十四、有專用的衛生工具,放固定位置,污物桶、垃圾桶應及時傾倒,每日消毒。十五、接觸病人的物品均要按消毒—清洗—消毒或滅菌的程序處理,污染衣應集中放于指定地點,按時送洗不得在病室內清點。十六、患者入室后,視病情進行衛生管理,更換病員服。特殊感染患者,床旁設明顯標記,按規定進行隔離。十七、患者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體液等應先行消毒處理后方可傾倒。十八、有傳染病人時備隔離衣及泡手消毒液,有隔離標志,傳染病人的排泄物及用品應進行消毒處理,轉科死亡時應進行終末消毒。隔離患者的被服單獨放入雙層黃色口袋并注明"隔離"字樣。十九、病人轉出、死亡后做好終末料理,整理床單位。重癥醫學科工作人員入室管理制度1、為保證重癥醫學科清浩整齊,達到醫院感染要求,須嚴格控制入室人員。2、工作人員按規范洗手、更衣.穿鞋套、戴工作帽,外出時必須穿外出服,進入病房等醫療區域必須戴口罩。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消毒隔離制度。4、嚴格落實洗手和手消毒的有關規定.在各種檢查、治療、護理前后均應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接觸患者體液以及為保護性隔離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檢查、護理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必須認真洗手。5、保持重癥醫學科室內安靜,工作人員須做到說活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不得在室內喧嘩、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6、重癥醫學科內不得帶入干花、鮮花及易產塵物品;除值班人員進食工作餐外,一律不得在科室內吃東西。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進出工作區程序醫務人員進入工作區程序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進入工作區。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醫務人員離開工作區程序洗手和/或手消毒→換鞋→脫工作衣褲→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必要時沐浴、更衣→離開工作區。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程序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程序手消毒→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進行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時必須戴護目鏡或護目面罩醫務人員離開隔離病房程序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日鏡/防護面屏→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離開污染區。重癥醫學科預防重點部位醫院感染的制度1、呼吸機相天性肺炎:<1>嚴格執行人工機械通氣的適應癥,只有在必須時才能使用,早用早脫機,盡量采用無創通氣的措施。<2>有人工機械通氣操作指南、護理規范及相關感染的控制方法,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與授權,使其熟知和嚴格遵循。<3>對建立人工氣道患者,有嚴格的無菌操作規程。<4>重復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達到滅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換1次,回路管道如有明顯分泌物污染則及時更換。<5>連接呼吸機的管道上冷凝水應及時引流、傾去、并有制度保征。<6>定期進行重點部位病原學檢查,在符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時,應在4小時內獲得抗菌藥物治療,72小時無效重復病原學檢查。<7>有完整的操作與觀察處置記錄。<8>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監測、分析與反饋。2、血管內導管所致血行感染:<1>嚴格執行留置血管內導管的適應癥,只有在必須時才能使用,并盡早拔除。<2>有留置血管內導管<尤其是中心靜脈導管和周圍動脈導管>的操作指南、護理規范及相關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與投權、使其能夠熟知和嚴格遵循。<3>三通管保持清潔,發現污垢和殘留血跡時,能及時更換。<4>定期進行重點部位病原體檢查,在符合"血管內導管所致血行感染"診斷標準時,應在4小時內獲得抗菌藥物治療,72小時無效重復病原學檢查。<5>有完整的操作與觀察處置記錄。<6>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的監測、分析與反饋。3、留置導尿管所致尿路感染:<1>嚴格執行留置導尿管的適應癥,只要在必須時才能使用,并盡早拔除。<2>有留置導尿管的操作常規、護理規范及相關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能夠熟知和嚴格遵循。<3>插管時應注意無菌操作、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正確固定導尿管,并采用連續密閉的尿液引流系統。<4>導尿管與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輕易脫開。應保持尿流不受阻斷的引流。<5>不使用抗菌藥物作連續膀胱沖洗預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觸地面。<6>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尤其是尿道口。<7>定期進作重點部位病原學檢查,采集尿標本作培養時,應在導尿管遠端接口處用無菌空針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導尿管所致球路感染"診斷標準時,應及時獲得治療,72小時無效重復病原學檢查。<8>有完整的操作、觀察與處置記錄。<9>有留置導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發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的監測、分析與反饋。4、血液凈化<持續動靜脈血濾和透析>相關感染:<1>嚴格執行血液凈化的適應癥,只有在必須時才能使用。<2>有血液凈化的操作指南、護理規范及相關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與授權,使其能夠熟知和嚴格遵循。<3>血液透析機與水處理設備應符合國家產品質量規定的要求。<4>嚴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產品說明使用,對可重復使用的產品,有嚴格的操作與檢測規范,定期進行病原學檢查.有完整的監測記錄。<5>有完整的血液凈化所致的相關感染應急管理預案與處理程序。<6>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學污染物、透析液細菌及內毒素檢測達標。<7>有血液凈化所致相關感染<發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的監測、分析與反饋。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藥菌〔MDR:多重耐藥性病原菌,即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或者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常見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耐萬古霉素腸球菌>、ESBLS<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細菌>、PDRAB<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科等。當病房內病人出現多重耐藥菌株感染時,及時向科主任、護士長匯報,并上報院感辦,應采取以下隔離控制措施:1.病人的診療與隔離根據實驗室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發[2009]38號文件>要求,合理選用抗生素。病人安置在隔離病房或緩沖病房,同種病原體感染的病人安置于同一室。限制病人活動范圍。盡量減少病人的轉動、遷床、轉科。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2.防護與隔離科室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帽子、隔離衣、手套、眼罩、防護面罩。進入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可能發生污染物噴濺時戴眼罩或防護面罩。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診療操作和護理病人前后、離開隔離病房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必須洗手或手消毒。隔離病房應有隔離標志,并限制人員進入。注意探視者的自我防護,特別是手衛生。3.消毒與處置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使用的醫療器械、體溫表、血壓計、聽診器等專人專用。不能專用的,用后清潔、消毒或滅菌。加強環境、物表的消毒。加強通風,室內空氣消毒采用動態空氣消毒機消毒,2次/日;物表〔床頭柜、床架、門把手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抹拭,1次/日。病人出院后終末消毒,并對環境檢測。正確處理患者污染物品,病人使用后被服用黃色塑料袋盛裝密閉交洗衣房,病人換藥敷料用雙層黃色塑料袋盛裝密閉運送。4.監測與解除隔離在病人不同部位采樣3次,細菌培養結果均為陰性,可解除隔離。重癥醫學科參觀制度一、外來參觀人員必須經醫務部或護理部同意、批準后方能進入重癥醫學科。二、進入重癥醫學科應更換室內拖鞋或穿鞋套,穿隔離衣。三、參觀者注意儀表儀容,保持病室的安靜整潔不得干擾危重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四、參觀者進入后,由科主任或護士長集中介紹、講解。五、參觀人員較多時,應提前預約,分批進入。六、參觀結束后,應將參觀人數、參觀單位、參觀日期以及接待者登記在參觀登記本上。重癥醫學科探視、陪伴制度1、重癥醫學科為專醫、專護.不留家屬陪伴。非本科及相關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2、家屬探視,按照規定時間執行。3、凡入住本科病人家屬,如需了解病情,可向值班醫生或主管醫生提出,由其在給予解答,如有特殊要求,可向科主任及護士長提出,由其解答。4、特殊情況需入室探望的家屬,由當班醫護人員視病情請示科主任或護士長后給予另行安排。5、傳染病患者應嚴格控制探視。6、探視人員必須遵守院規、聽從醫務人員指導,保持安靜。不要談論有礙患者健康和治療的事宜,不準吸煙、飲酒。要愛護公物,節約水電。7、每次探視時間均有護士引導家屬更衣、換鞋、戴口罩,進入病區,原則上規定每輪每床只能進入1名家屬探視,中途不得輪換。8、探視、陪伴人員損壞或丟失醫院物品,應賠償。9、入住重癥醫學科病人家屬需留下號碼,以便必要時及時取得聯系。重癥醫學科探視告知尊敬的患者家屬:您好!非常感謝您閱讀本告知,希望您通過本告知的介紹,能夠更加了解重癥醫學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與我們一起共同為您的親人康復而努力。1、重癥醫學科所收治病人均為危重病人,抵抗力弱,極易感染。為防止院內感染和不影響搶救病人,未經本科工作人員同意,任何人不得進入本病區。患者進入重癥醫學科時,請家屬在門口等候,特殊情況〔如需要家屬協助搬運病人,我們會邀請1~2名家屬戴鞋套、口罩后進入。2、我科將統一安排家屬定時、定人探視,并穿隔離衣、戴鞋套及口罩后入室探視。家屬每日探視2次,常規探視時間為:上午10:30~10:45及下午16:30~16:45;星期六、星期日、節假日只安排上午探視1次,探視時每床每次只進入1名家屬,中途不可交換進入;家屬需聽從安排穿隔離衣、戴鞋套及口罩后有序進入,每次探視時間15分鐘,探視時不可大聲喧嘩,不得抽煙。2、為避免交叉感染,請感冒、機體免疫力低下、小孩等易感染人群勿進入監護病房內;重癥醫學科內不得帶入干花、鮮花及易產塵物品。3、手機、相機等電子設備可能影響監護病區內呼吸機、監護儀等設備的正常運行,請家屬不要在病區內使用,以免影響病人的治療和護理。4、每天上午探視時間及探視結束后將安排醫生與家屬談話,家屬可在此時間段內向經管醫師了解患者病情,若其它時間需要詢問病情請與主管醫生預約。5、由于重癥醫學科監護病人多,醫護人員工作緊張,家屬在向醫護人員了解病情時請集中了解,我們重點向監護人〔或委托代理人解釋。6、病人在重癥醫學科期間,我們將為病人提供細致的生活護理,包括病人清潔擦澡、大小便處理、病人保暖、喂食等;家屬需要準備的生活物品,護理人員會告知你們。7、家屬進入監護室探視時,請主動詢問護士,是否需要再次購買自備物品,如:一次性護理墊,衛生紙等。8、為保證患者治療及用藥的連續性,請家屬關注自己病人的住院費用情況,接到醫護人員繳費通知后,請及時按姓名、床號、住院號等信息繳費。正常上班時間在大廳對面住院收費處繳費,晚班時間在門診大樓一樓門診收費處繳費。9、病人進入重癥醫學科后,請將家屬的填寫在入室告知書上并就近住宿,保持隨時處于開通狀態,以便病人病情變化時我們能隨時聯系您。不可在大廳內逗留或留宿.10、病人的飲食由醫生、營養師根據病人的情況確定,醫生下醫囑后執行,如需自備飲食,主管醫生、護理人員會告知您,請按指定時間送達,以免錯過喂食時間,自備飲食沒有醫囑不予執行。11、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帶胸牌上崗,竭誠為您服務。重癥醫學科藥品管理制度一、根據工作需要,與中心藥房共同商量確定重癥醫學科儲備藥品種類、數量,指定專人負責藥品保管工作。二、重癥醫學科內所有藥品只能按醫囑供患者使用,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三、重癥醫學科存放藥品應按內服、注射、外用等不同種類及劑型分類放置,按失效期先后擺放,標識按藥典規定書寫,字跡清楚。四、不同藥品應按其性質和貯藏條件分別存放,生物制品等需冷藏藥品應置冰箱內保存。五、定期檢查藥品失效期,發現藥品變色、發霉、混濁、沉淀、過期或包裝破損等情況不得使用。六、對麻醉、精神藥品應做到定種類、定數量,放置專柜加雙鎖保管,班班清點交換,鑰匙由值班醫生隨身攜帶。使用后登記患者床號、姓名、藥名、用藥時間、劑量,并有執行醫生簽名,保留安瓿,及時補充。七、特殊和貴重藥品應明確登記,加鎖保管,班班清點交接。八、自備藥品應注明床號、姓名、數量,單獨存放。九、外購藥品,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使用。重癥醫學科毒麻藥品管理制度一、病室應設置毒麻藥品專廚、專屜加鎖進行管理并指定專人負責,按需要固定基數,動用后打印二聯單,由醫師開出處方,向藥房領回。二、領用時應有專用領藥登記和專用處方,禁止用批條領取,接交班應認真按數清點。三、定時清點并檢查藥品質量,如發現有沉淀、變色、過期等現象,不得使用,所有安瓿藥必須有原裝盒保存。四、毒麻藥品除設有交接班本外,還須有使用登記本,用后登記并保留安瓿備查,如有剩余藥液,須經第二人核實后方可丟棄。五、調配毒麻藥品時,劑量要準確,盡量做到相互核對,禁止估量配藥。六、用毒麻藥品時應單獨處方開寫,并用藥品全稱,一律不得縮寫,一次處方總量不得超過一日極量,其一次量不得超過常用劑量,超量使用時,必須由處方醫師另行簽字,以示負責。七、此類藥品無瓶簽或瓶簽模糊不清發生懷疑時需進行分析鑒定,無誤后才能使用,數量少不值得分析時,按規定報廢銷毀。八、此藥品處方每日應分類編號,每月合訂一本,單獨保存3年備查。九、負責毒麻藥品的保管人員,調動時需辦理交接手續方可調離,若有數量差錯,必須認真查清,根據情況給予妥善處理。重癥醫學科儀器、設備使用與保養制度一、監護儀器使用及保養制度〔一、使用監護儀時,應注意導聯線放置平整,勿彎曲、打折,以免斷裂?!捕?、導聯線與監護儀連接準確,輕插輕拔?!踩Q能器使用過程中每日校零1次,患者變換體位后及時校零。換能器位置相當于右心房〔右腋中線第四肋間水平,不能過高、過低?!菜摹⒈O測時按不同年齡、病種、設置監測項目的上下限范圍,并調節適宜心音響度和報警音量。〔五、使用過程中,如遇停電,立即關機,有問題及時報告當班監護組長,并通知醫學工程中心?!擦?、保持監護儀外殼清潔,每周擦灰塵,儀器上不得堆放物品,避免潮濕,避免隨意搬動監護儀。〔七、便攜式監護儀及時充電,保持良好狀態。二、呼吸機使用及保養制度〔一、使用呼吸機時應注意管道連接準確,開通氧氣,再開放?!捕?、濕化罐內加好蒸餾水后再開機,每班檢查濕化瓶內的水量,下班前加好蒸餾水?!踩⒓皶r清倒積水瓶內液體,防止影響呼吸機正常工作。使用過程中保持呼吸機整潔,機身上不得堆放物品,避免潮濕,每班按時清潔,過濾網及時清洗。〔四、呼吸機應固定牢靠,推動應穩準,必要時兩人一起推,避免碰、撞、損壞?!参濉⒂鲇型k娗闆r,需立即脫開呼吸機,關閉呼吸機電源,改用人工呼吸輔助呼吸?!擦⑹褂媒Y束后取下主機內呼出部分管、外接管道、濕化器,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沖凈,晾干,備用?!财?、長期使用時,每周更換消毒1次呼吸機管道和濕化器,如遇細菌培養結果陽性,應立即更換呼吸機管路,以免引起感染。被特殊致病菌污染的呼吸機管路應單獨消毒。三、注射泵、輸液泵使用及保養制度〔一、安置微量泵要固定牢靠,輕拿輕放,注意散熱。各連接管連接良好,檢查無氣泡、無漏液,固定好針筒,方可啟用。〔二、有交流電源情況下,勿用蓄電池電源。如為測壓用,需按2ml/h速度注入液體〔1歲以下小兒1ml/h,以免管道堵塞。〔三、出現報警時應及時檢查處理,故障不能排除時,應及時報告后勤班護士,通知醫學工程中心維修?!菜摹⑹褂眠^程中保持泵身清潔,如沾染液體等應及時用75%乙醇擦除?!参濉⑹褂媒Y束后,清理電線并盤好,與儀器一起放回原處。四、經皮氧飽和度測定儀、起搏器的使用及保養制度〔一、經皮氧飽和度測定儀測試接頭與儀器接頭連接準確,測試接頭與皮膚接觸良好,避開外來強光。導線不得打折,以防斷裂。使用完畢,整理用物,放回固定位置,輕拿輕放?!捕⑵鸩鲬脮r必須登記,簽名。起搏導線連接準確,不得打折,以免斷裂。起搏電池應注明開放時間,使用完畢,物歸原處,輕拿輕放。重癥醫學科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一、科室需要購置或補充更新儀器設備,必須加強計劃,寫出專門申請報告,定期將次年年度計劃交設備科。二、凡單價在200元以上,耐用期在1年以上的儀器設備,均按固定資產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三、科室必須設立兼職或專職設備管理人員,負責儀器設備的申請購置、儀器保管、日常維護、使用指導、安全檢查,設備帳卡定期核對、信息反饋及報廢工作。四、的儀器設備必須建立操作規程,保養維護制度,并認真做好使用情況登記,保證性能良好,發現問題,及時修理。對大型貴重儀器設備應安排專人負責。五、精、稀、缺儀器必須有人員操作使用,定期檢查,未經技術訓練之人員不得使用儀器。六、器使用前應組織學習,充分掌握新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項儀器建立使用說明卡,掛于儀器上。七、對于萬元以上設備要求有使用率限制。八、清理呼吸機管道、監護儀導聯線及血壓計袖帶,保證搶救設備完好率為100%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制度一、重癥醫學科護士應符合監護室護理人員崗位資質要求。二、每班設監護組長1名,負責監護室的護理管理工作和值班人員的臨時調配,下班前檢查執行醫囑和落實護理計劃情況,必要時及時向護士長報告。三、值班護士必須精力集中,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入住重癥醫學科的患者進行24h連續監護,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認真填寫監護記錄,按時完成各項監護治療工作,保證護理安全。四、值班護士負責病室環境及探視人員管理,保持環境整潔。五、值班護士應嚴格服從護士長排班,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不得私自換班、替班。六、聽班人員應與病區保持有效聯系,服從監護組長和護士長工作調配。重癥醫學科科務會議相關規定1、為了加強學科建設,促進重癥醫學科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及時有效的持續改進,現對我科的科務會議作如下規定。2、科務會議內容:院部及職能部的各種指令性任務傳達,科室有關行政、醫療、教學、科研相關工作布置,質量、服務相關內容持績改進措施安排等。3、科務會議召開時間:定于每日早交班時在科內集中召開科務例會;每月下旬召開一次全科人員參加的科務會議。4、科務會議主持:科務會議由科主任主持。5、科務會議記錄:全科科務會議內容由科主任事先擬定,并記錄在"科務會議記錄"專用記錄本上。6、遇緊急、重要的事項,各組長及其他人員需對科務例會中缺席的人員及時做好傳達。重癥醫學科科室病歷管理制度1、嚴格實施醫院病歷書寫規范。2、病歷質量由科主任總負責質控。3、護理記錄由護士長負責管理。4、原則上每月舉行一次病歷書寫規范學習<包含上月病歷書寫所犯的錯誤和不足之處>。5、現癥病歷由科主任、護士長抽查。大病歷、首次病程錄、病程記錄滿頁及時打印。7、歸檔病歷及時完成上交。10、如出現病歷推遲上交,沒有明確理由,對書寫病歷者進行處罰<具體由科主任定>。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一、凡遇疑難病例、入院三天內未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嚴重等均應組織會診討論。

二、會診由科主任或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

三、主管醫師須事先做好準備,將有關材料整理完善,寫出病歷摘要,做好發言準備。

四、主管醫師應作好書面記錄,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于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病情報告及討論目的、參加人員發言、討論意見等,確定性或結論性意見記錄于病程記錄中。

會診制度

一、醫療會診包括:急診會診、科內會診、科間會診、全院會診、院外會診等。

二、急診會診可以或書面形式通知相關科室,相關科室在接到會診通知后,應在15分鐘內到位。會診醫師在簽署會診意見時應注明時間〔具體到分鐘。如遇需處理的急、危、重癥病人,首診醫務人員不得推諉,應爭分奪秒采取最基本的搶救措施,然后告知相應科室參與處理,并作交接班記錄,書寫搶救記錄。緊急情況下,可先告知要求急會診,特別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發傷病人的搶救,需及時請多科急會診,要求盡早趕到配合搶救。待病情有所緩解或事后在會診單上補寫應邀科室的處理意見。會診時,接診醫師應為會診準備好必要的臨床資料,并陪同檢查、介紹病情,應邀醫師認真填寫好會診記錄。

三、科內會診原則上應每周舉行一次,全科人員參加。主要對本科的疑難病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