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78-2022 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_第1頁
DB23-T 3278-2022 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_第2頁
DB23-T 3278-2022 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_第3頁
DB23-T 3278-2022 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_第4頁
DB23-T 3278-2022 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35.24023CCS L 70黑龍江省地方標準DB23/T 32782022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2022-07-07 發布2022-08-06 實施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DB23/T 32782022 PAGE * ROMAN II目次前言II范圍1規范性引用文件1術語和定義1縮略語2基礎設施2應急指揮場所區域2室內裝飾3照明設備3擴音設備環境4防雷與接地4空調與新風設備4安防與環境監控設備4備用電源4消防設備5綜合布線5拾音及擴聲設備5視頻采集設備6視頻顯示設備6圖像控制設備7視頻會議設備7集中控制與錄播設備7支撐系統8視頻會議系統8通信融合系統8視頻融合系

2、統8融合指揮系統8信息安全保障9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黑龍江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科達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省網絡空間研究中心、哈爾濱玨辰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省智慧城市建設協會、哈爾濱市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廣電黑龍江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工業大學、龍網工程管理(哈爾濱)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智慧城市信息化產業聯盟、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哈爾濱航天恒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國仕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哈爾濱奧捷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加天和科技集團有限公

3、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新海、盧續磊、李晗、楊美華、韓易、劉瀟瀟、張勁男、劉勇、岳海濱、楊 景燦、張甜甜、李曉冬、于喜濤、辛繼巍、趙玉明、孟昭輝、趙輝、李健銘、王啟迪、李文才。DB23/T 32782022 PAGE 10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范圍本文件界定了市(地)、縣(市、區)級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與支撐系統建設規范的術語和定義、 縮略語,規定了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和支撐系統的建設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市(地)、縣(市、區)級應急指揮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 改造和驗收。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8624 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燒等級分級GB/T 14198-2012 傳聲器通用規范GB 18587 室內裝飾裝修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用膠黏劑中有害物質釋放限量GB/T 28049-2011 廳堂、體育場館擴聲系統設計規范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74數據中心設計規范GB50222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311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GB5

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635會議電視會場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1309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GA/T367-200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技術要求GA/T1368-2017警用數字集群(PDT)通信系統 工程技術規范GA/T1756-2020公安視頻監控人像/人臉識別應用技術要求YD/T926.2-2009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 第2部分:電纜、光纜技術要求YD/T926.3-2009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 第3部分:鏈接硬件和接插軟線技術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突發事件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

6、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或者參與應急救援 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一章 第三條3.2應急指揮中心處置突發事件的核心指揮部,具有應急救援資源監管、應急救援信息統計、應急救援資源調度、災害預警與災情信息發布等功能。3.3應急指揮場所應急指揮中心內用以實現應急值守、應急指揮、協同辦公和放置相關設備等功能的物理區域,包括 應急指揮區、協同辦公區(公安、城管、消防等)、視頻會議區、值班區、設備機房(間)及其附屬用 房。3.4基礎設施保障應急指揮中心正常運轉的應急指揮場所區域和各類基礎設備。3.5支撐系統運用音視頻、地理信息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等

7、手段,為日常應急管理和突發事件處置提供保障的系統,由視頻會議系統、通信融合系統、視頻融合系統和融合指揮系統組成。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CIF:標準化圖像格式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DLP:數字光投影 (Digital Light Procession)DVI:數字視頻接口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SDI:高清數字分量串行接口 (

8、High Definition 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LCD:液晶顯示屏 (Liquid Crystal Display)LED: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MCU:多點控制單元(Multi Control Unit) PDP:等離子顯示板 (Plasma Display Panel)基礎設施應急指揮場所區域應急指揮區市(地)級應急指揮區的使用面積宜不小于 300m,舉架高度宜不低于 4.5m,宜設置不少于50 個研判、會商席位。縣(市、區)級應急指揮區使用面積宜不小于 180m,舉架高度宜不低于 4.5m,宜設置不少于 30 個研判、

9、會商席位。協同辦公區市(地)級協同辦公區宜不少于 3 個房間,每個房間使用面積宜不小于 60m,宜設置不少于 20 個研判、會商席位??h(市、區)級協同辦公區宜不少于 2 個房間,每個房間使用面積宜不小于 60m,宜設置不少于 20 個研判、會商席位。視頻會議區宜設置不少于30個視頻會議席位,可與應急指揮區共用。值班區值班休息室可根據自身實際值班人數,設置值班備勤休息室,應與應急指揮場所在同一區域。設備機房(間)及其附屬用房根據應急指揮中心設備的數量確定機房面積,設備機房(間)及其附屬用房建設應符合GB 50174 中B級電子信息系統機房建設標準,應滿足通訊網絡、主控設備、網絡安全、主機與存儲

10、、供配電等方面要求。室內裝飾裝修整體設計宜莊重、簡潔、樸素、大方,避免色塊過多和大面積燈光帶,應滿足獲取最佳圖像效果的要求。桌椅、地面的顏色與墻面顏色應協調,且涂漆表面應采用亞光處理。控制室、設備機房(間)及其附屬用房裝飾基本格調宜簡明、淡雅、柔和。所有窗戶應采用遮光布加窗簾進行遮擋。窗簾應采用具有吸音效果的阻燃布料,遮光布宜采用深色不透光或隔光面料,顏色應與整體裝飾色調協調。地面應鋪設防靜電地磚或地板。如需在地面鋪設部分防靜電地毯,地毯的選用應符合 GB 8624 中防火等級規定的 B1 級和 GB 18587 中環保等級規定的 A 級要求。墻面、吊頂應進行吸音處理,可采用吸音軟包、穿孔吸音

11、板等材料。應急指揮中心背景墻應采用藍底白字的背景版,第一行字為“單位名稱”,字體選擇方正黑體, 字號尺寸參照每字 40cm40cm 大小設置,第二行為“指揮中心”,字體選擇方正小標宋,字號尺寸參照 50cm50cm 大小設置。視頻會議區的背景墻應采用藍底白字的背景版,顯示為“單位名稱”,字體選擇方正黑體,字號尺寸參照每字 40cm40cm 的大小設置。視頻會議區的背景墻文字高度宜在視頻畫面上三分之一處,居中對齊,可根據場地情況作適當調整。視頻會議區的背景墻顏色應使用藍色亞光材料(印刷四色模式色號為 C100、M60、Y0、K15), 鋪滿背景墻體。照明設備照明設備應采用冷光源,色溫為 3500

12、K 至 5000K 的三基色光源。照明設備宜使用 LED 等節能光源。照明設備光源分布密度適中、均勻,種類不少于兩種,其燈光效果應符合表 1 的要求。表 1 燈光效果參數表會議桌面人物面部顯示屏周邊背景墻會議室整體光照度(Lx)600500100150400600350光色溫(K)3500500035005000350050003500500035005000光照均勻度0.70.70.70.70.7照明設備應采用嵌入式安裝,選用半透明磨砂、乳白色散光等材料的導光板。照明設備應采取防墜落措施。照明設備燈光系統應支持場景預設,不同場景模式應支持一鍵切換。照明設備外殼應采取接地措施。擴音設備環境擴音

13、設備環境應滿足音頻信號擴散性良好、聲場分布均勻、響度適宜、自然度均勻等要求。聲學特性指標宜符合 GB/T 28049-2011 中 7.2.1 的“會議類擴聲系統聲學特性指標”一級指標要求。應避免出現明顯的聲波聚焦、共振、回聲、多重回聲和顫動回聲等現象。防雷與接地防雷設計、施工應符合 GB 50343 的有關規定。接地系統應采用單點綜合接地的方式。保護地線應采用三相五線制,與交流電源的零線應嚴格分開。保護地線的接地電阻值,單獨設置接地體時,不應大于 4;采用聯合接地體時,不應大于 1。保護地線的雜音干擾電壓不應大于 25mV??照{與新風設備應急指揮場所應根據實際需求配備空調設備,宜采用中央空調

14、。宜根據實際需求配置新風設備,新風設備應支持全熱交換功能。安防與環境監控設備門禁系統應支持刷卡、指紋、人臉識別中的一種或多種。視頻監控系統設計應按 GA/T 367-2001 的規定執行。視頻監控系統設備指標應按 GA/T 1756-2020 的規定執行。環境監控應具備溫度、濕度、煙感、水浸、門狀態等監控功能。環境監控實時告警應支持組態聯動展示、語音提醒、視頻展示。環境監控系統應支持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參數和工作狀態,收集故障告警信息,并上傳至主控制臺。備用電源備用電源宜具備獨立兩路交流供電,每路電源應具備應急指揮中心滿負荷供電能力,兩路交流電源互為主備,自動切換。應根據實際情況配置 UPS、E

15、PS 等不間斷電源系統,當市政供電斷電后,應急指揮場所內的音頻、視頻、應急照明、網絡通信設備等主要設備應由不間斷電源供電,供電時間不小于 2 小時。宜配置應急電源,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配置柴油發電機組。消防設備消防設施的配置、安全疏散和避難的要求應按 GB 50016 的規定執行。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配置應按 GB 51309 的規定執行?;馂淖詣訄缶到y的配備應按 GB 50116 的規定執行。綜合布線應充分考慮語音、數據、圖像、控制信號傳輸的需要,釆用模塊化結構。系統設計應按 GB 50311 中第 3 章系統設計的規定執行。宜釆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線纜,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時,應事先埋設管線、

16、安置橋架、預留地槽和 孔洞、安裝防靜電地板等。敷設纜線時應留有冗余長度,敷設線纜前應將線纜兩端設置標識,并應標明始端與終端位置, 標識應清晰、準確,纜線不應受到外力的強力拉伸和擠壓。數據信號線、音頻電纜、視頻電纜和控制線纜等不同類型的線纜,應分別捆扎成束,標識用途。信號線纜與交流電源線不應共管共槽,當確需敷設在同一線槽中時,應采用金屬線槽,敷設時 線纜間距應不小于 30cm,并應釆取隔離措施。任何線纜與設備采用插接件連接時,應使插接件免受外力的影響,保持良好的接觸。拾音及擴聲設備拾音設備應急指揮中心應配置指向性麥克風,麥克風的數量應根據發言者席位數量,留有冗余。麥克風的指向性、頻率響應、等效噪

17、聲級和過載聲壓級等要求,應符合 GB/T 14198-2012 中 5.5 電聲性能的規定。傳聲器應采用平衡輸出方式,并應使用音頻屏蔽電纜連接。音頻采集應包括視頻會議系統音頻輸入等音源設備。調音臺調音臺應根據功能要求配置帶分組輸出的設備,輸入、輸出通道應有備用端口。調音臺周邊應按需要配置分配器、均衡器、反饋抑制器、延時器等設備。調音臺根據功能要求,可配置音頻矩陣切換器,并應有備用端口。音頻矩陣切換器與視頻矩陣切換器宜具有同步切換功能。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應根據揚聲器系統的數量、功率等因素配置。功率放大器額定輸出功率不應小于所驅動揚聲器額定頻率總和的 1.5 倍。功率放大器輸出阻抗及性能參數應與

18、被驅動的揚聲器相匹配。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之間連線的功率損耗應小于揚聲器功率的 10%。監聽、錄音設備在應急指揮區、協同辦公區、視頻會議區的控制席位宜配置有源監聽音箱,并應與會場的聲 音變化量相一致。應急指揮區、協同辦公區、視頻會議區宜配置錄音設備,實現會場音頻信息的錄制。音頻播放設備揚聲器系統應根據會場的體積結構、容積、裝飾裝修進行語言清晰度和聲場分布設計,確定 揚聲器系統的數量、方位和參數。揚聲器系統宜設置主揚聲器和輔助揚聲器。主揚聲器宜設置在主顯示設備附近,并應滿足系統聲像一致要求。輔助揚聲器宜設置在應急指揮區頂棚或側墻上,并在其傳輸通路中宜配備電子延時設備。視頻采集設備主視頻采集設備應急

19、指揮區應設置至少 2 臺攝像機用于視頻采集,攝像機設置應能夠攝取發言者圖像和會場全景。攝像機應配置云臺,云臺裝置應安裝牢固。攝像機視頻信號分辨率最少應兼容 1080p、720p 圖像格式,刷新率應與顯示設備相匹配;視頻輸出端口可采用 DVI、HDMI、HD-SDI 接口中的一種或多種。攝像機應根據指揮中心會場的大小和安裝位置配置變焦鏡頭,光學變焦宜不小于 10 倍。攝像機應能支持中控系統控制,控制接口宜采用 RS-232 或 RJ45。其他視頻采集設備其他視頻采集設備應包括但不限于移動應急視頻攝像設備、單兵手持終端、布控攝像頭、移動電話、 現場無人機設備的視頻、紅外成像攝像頭等。視頻顯示設備主

20、顯示設備主顯示設備應采用大屏幕設備。宜采用室內小間距 LED、超窄邊 LCD、DLP、PDP 屏幕中的一種或多種,宜根據實際需要釆用液晶顯示屏、等離子顯示屏、投影儀的一種或多種。主顯示設備應根據應急指揮區場地的形狀、大小、高度等具體條件進行選型和設計,使指揮 者處于屏幕顯示器視角范圍之內,大屏幕顯示設備布設面積宜不小于 20 。主顯示設備與指揮者之間應無遮擋,應使指揮者能清晰地觀看到屏幕內容。主顯示設備釆用前投影作為主顯示設備時,應采用低噪聲的投影儀產品。主顯示設備應支持分辨率不低于 1080P,刷新率不低于 60Hz。輔助顯示設備輔助顯示設備數量宜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采用視頻監視器、桌面電

21、腦顯示器中的一種或 多種。視頻監視器、桌面電腦顯示設備具備 VGA、DVI、HDMI 接口,輔助顯示設備輸入接口與視頻矩陣輸出接口不匹配時,應配置視頻轉換設備。在應急指揮區、協同辦公區、視頻會議區的控制席位應配置視頻監視器,視頻監視器輸入信 號接口宜兼容視頻矩陣輸出接口,視頻監視器輸入信號接口與視頻矩陣輸出接口不兼容時,應配置視頻 轉換設備。圖像控制設備視頻矩陣應具備將任一路視頻輸入端信號無損傷切換到任一路/多路視頻輸出端的功能,且不應劣化視頻信號質量。應具備通道隔離功能,防止通道間串擾。至少應具備支持面板手動控制和集中控制功能的一種或多種。輸入/輸出端口應為 DVI、HDMI、HD-SDI

22、的一種或多種。其他圖像控制設備其他視頻設備應實現視頻信號的無損傷分配、放大與傳輸。需要在不同顯示設備顯示同一視頻信號時,應配置視頻分配器設備。視頻信號傳輸距離超過視頻信號可靠傳輸的長度時,應配置放大器設備,不應劣化視頻信號 質量。其他視頻設備需要在不同視頻格式的接口之間實現連接時,應根據具體需要配置視頻格式轉 換器設備,視頻格式轉換器設備應實現不同視頻信號的無損傷切換。視頻會議設備新建系統主設備(多點控制單元 MCU 和視頻終端)應選用經測試與原有系統兼容的設備。多點控制單元應能組織多個終端設備的全體或分組會議,對某一終端設備送來的視頻、音頻、 數據、信令等多種數字信號廣播或轉送至相關的終端設

23、備,且不應劣化信號的質量。多點控制單元應支持最少 3 級級聯組網和控制,應支持動態雙流功能。同一個多點控制單元應能夠同時召開不同傳輸速率的視頻會議。視頻會議終端視頻輸入/輸出信號應支持 DVI、HDMI、HD-SDI 等接口中的一種或多種。視頻會議終端應具備高清視頻輸入/輸出接口、雙流輸入/輸出接口,輔流宜具備標清視頻輸入/輸出接口。各市(地)、縣(市、區)級視頻會商設備應支持高清模式,各市(地)、縣(市、區)新建 系統應支持 4K 標準。集中控制與錄播設備集中控制設備應采用模塊化控制,各子系統能夠獨立操作??煽刂埔曨l采集設備、視頻會議設備、視頻矩陣設備、主顯示設備等。應能設置不同模式,實現聯

24、動功能。錄播設備應支持 2 通道及以上音視頻信號的錄制。視頻輸入接口應與視頻矩陣輸出接口相匹配,支持高清格式,分辨率不低于 1080P,并向下兼容 1080i、720P 等分辨率。應支持實時直播、同步錄制、遠程導播、在線點播等功能。支撐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新建視頻會議系統應與原視頻會議系統兼容,應支持通過終端背靠背連接方式實現召開廣播會商,通過上級終端直呼下級終端方式實現多路圖像上傳。各市(地)、縣(市、區)級視頻會議系統網絡應采用冗余設計,并應配置視頻會議調度備份系統。視頻會議設備(MCU)作為核心管理設備,應支持板卡熱備份。市(地)級核心管理設備應冗余 部署。具備會議管理及網絡管理能力,支持用

25、戶管理、會議管理、性能管理、集中配置等功能。視頻會議系統應支持混速、混編碼協議,支持不同終端可以以不同的帶寬、不同的音頻加入同一會議,由 MCU 來進行不同協議之間的翻譯和轉換,并且支持同時召開多組多畫面會議,各組會議之間不受影響。視頻會議系統支持用戶權限設置,防止非會議管理人員擾亂視頻會議。通信融合系統應支持接入下級指揮中心和其他部門(公安、消防、森防、林草、水利、地震、氣象、交通、重點監管企業等)有線電話網系統,有線電話通信鏈路應考慮冗余。應支持電話調度功能和調度場景設置,能根據不同場景進行一鍵調度。應支持與視頻會議系統的對接,作為視頻會議系統的語音備用。應支持專線電話網接入,滿足與專線設備的互聯互通。應支持便攜式移動基站接入,滿足對講與指揮中心語音通信需求。應支持移動通訊網絡接入(4G/5G),滿足智能移動終端與指揮中心音頻通信需求。應支持衛星地面站接入、滿足極端情況下與指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