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直腸疾病概論》最新ppt_第1頁
《肛門直腸疾病概論》最新ppt_第2頁
《肛門直腸疾病概論》最新ppt_第3頁
《肛門直腸疾病概論》最新ppt_第4頁
《肛門直腸疾病概論》最新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肛門直腸疾病概論肛門直腸疾病的范圍1、定義:肛門直腸疾病是指發生于肛門直腸部位的疾病。 2、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 肛門瘙癢癥、肛周濕疹、痔、肛裂、肛隱窩炎、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瘺、直腸癌、大腸息肉、直腸脫垂以及便秘、腹瀉等,在中醫古代文獻中統稱為痔瘡、痔瘺。 肛管直腸的解剖與生理(一)直腸 (二)肛管 (三)齒線(四)肛門括約肌 (五)肛管直腸周圍間隙 (六)生理功能(一)直腸1直腸的位置與走行 在第三骶椎平面與乙狀結腸相接 沿骶尾骨前面下行 在尾骨平面與肛管連接 全長約1214 cm 形狀 內有三條半月形橫皺襞直腸瓣 上下兩端縮窄,中間膨大成直腸壺腹 直腸與肛管所形成的夾角近乎直角,故稱肛直

2、角 (二)肛管 上端與直腸相接,下端為肛門,全長約 3cm 三條線:肛皮線、肛白線、齒狀線(三).齒線 直腸與肛管的分界線 由直腸柱下緣與肛門瓣連接而成 外觀呈鋸齒狀 是臨床上重要的解剖標志 解剖結構()直腸柱 ()肛門瓣 ()肛隱窩或肛竇 ()肛乳頭 肛隱窩或肛竇齒線2、齒線的臨床意義齒線上下在以下幾方面各不相同: 組織結構 供血動脈 靜脈回流 淋巴回流 神經支配 齒線上下的不同結構胚胎時期是內外胚層的交界齒線動脈靜脈神經淋巴上直腸上下動脈痔內靜脈叢(直腸上靜脈叢)門靜脈植物神經(自主神經)無痛感腹主動脈附近的淋巴結下肛門動脈痔外靜脈叢(直腸下靜脈叢)下腔靜脈陰部內神經(脊神經)疼痛敏銳腹股

3、溝淋巴結(四)肛門括約肌內括約肌:直腸環肌下端外括約肌:皮下部、淺部、深部肛管直腸環:內外括約肌及聯合縱肌、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環繞直腸肛管的連接處所形成的肌環 肛管直腸環(五)肛管直腸周圍間隙1、坐骨直腸間隙(2個) 肛提肌下方2、骨盆直腸間隙(2個) 肛提肌上方3、直腸后間隙(1個) 坐骨直腸間隙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肛管直腸的生理功能排便和控便 吸收水分和部分藥物肛門直腸疾病的檢查檢查體位: 側臥位 截石位蹲位俯臥折刀位 膝胸位 彎腰扶椅位 檢查方法 肛門視診 直腸指檢 肛門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球頭探針檢查 X線檢查肛門視診 患者取側臥位,首先檢查肛門周圍皮膚有無紅腫、潮紅、色沉、皸裂、瘺管

4、外口等。有無內痔、外痔、息肉脫出、直腸脫出等。然后讓患者像大便一樣屏氣,醫生用手牽引肛緣,將肛門自然張開,看肛管有無裂口,或用吸肛器吸出,觀察內痔的位置、數目、大小、色澤、有無出血點及肛裂等。直腸指檢是一種簡便、有用的檢查方法,對直腸腫瘤的早期發現有重要意義。 80%的直腸癌可在直腸指檢時被發現 在直腸癌延誤診斷的病例中,80%是由于未作直腸指檢 下消化道疾病應常規作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內容a.肛門括約肌的緊張度 b. 肛管直腸壁有無觸痛、腫塊(大小、硬度、光滑度、活動度和腸腔是否狹窄) c在直腸前方男性可觸及前列腺、女性可觸及子宮頸 d檢查完畢,注意指套上是否染有血跡或黏液肛門鏡檢查患者取側臥

5、位,先將肛門鏡外套及塞芯裝在一起,涂上潤滑劑,囑患者張口呼吸,然后慢慢插入肛門內,應先向病腹側方向伸入,待通過肛管后,再向尾骨方向推進,待肛鏡全部插入后抽去塞芯,在燈光照明下,仔細觀察有無潰瘍、息肉,再將窺肛器拔出到齒線附近,查看有無內痔、肛瘺內口、乳頭肥大、肛隱窩炎等。 乙狀結腸鏡檢查清潔灌腸,鏡筒緩緩插入肛內,開始時指向臍部,進入肛門后當插入直腸約5cm的深度時拿掉閉孔器,開亮電燈,裝上接目鏡和橡皮球,打入空氣。一面察看,一面把乙狀結腸鏡緩緩插入直腸壺腹,再將鏡端指向骶骨,距離肛門8cm處可見直腸瓣;距離肛門15cm處可見腸腔縮窄,即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部位。乙狀結腸鏡檢查再調轉方向,在直視

6、下將鏡筒放入乙狀結腸,可以放入30cm深度。當推進鏡筒時常須打入空氣,使腸腔鼓起。檢查完畢,需慢慢將乙狀結腸鏡向外抽出。注意觀察粘膜顏色,有無瘢痕、炎癥、出血點、分泌物、結節、潰瘍、腫塊、息肉等病理變化。對于結節、潰瘍、腫塊、息肉可作活體組織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注意肛門狹窄和婦女月經期間不宜作此檢查。 球頭探針檢查以球頭銀絲自肛瘺外口徐徐插入,按硬索方向輕輕探查,同時以左手食指插入肛內協助尋找內口。以球頭銀絲檢查,可以探知肛瘺瘺管的方向、深度、長度,以及管道是否有彎曲、分支、和肛管直腸是否相通、內口與肛管直腸環的關系等。注意操作時應輕柔,禁用暴力,以免造成人工管道而將真正瘺管和內口遺漏。 X

7、線檢查鋇劑灌腸可觀察直腸和結腸有無梗阻或狹窄;觀察直腸和結腸有無移位,診斷直腸和結腸外部病變。碘化油或15%碘化鈉水溶液瘺管造影,觀察瘺管情況。 其他檢查X線骨盆片、CT、MR、彩B、腔內B超、肌電圖、肛門測壓等。檢查記錄用截石位(KC位)表示 前面會陰為12點、后面骶尾部為6點 左面中央為3點、右面中央為9點 肛門直腸病的病因病機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 肺與大腸相表里 脾主運化升清,關聯大腸之傳導 腎開竅于二陰,司二便 魄門皆為五臟使肛門直腸病的病因病機飲食不節 勞倦內傷 七情內傷 局部損傷風、濕、燥、熱 氣血虧虛 陰陽失調,臟腑虧損,氣血不和,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而成。病因特 征風風性善

8、行而數變,每多夾熱,熱傷血絡,血不循經而下溢,故多引起便血,其色澤鮮紅,下血暴急呈噴濕濕性重著,先傷于下,濕阻氣機,氣血瘀滯而發痔及直腸息肉;與熱互結,蘊阻肛門而發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等。熱熱積腸道,則便秘不通,致局部氣血瘀滯不散,結而為痔;熱迫血妄行,則下溢便血;熱與濕結,蘊阻肛門而發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等。病因特 征燥多為內燥,常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以致燥熱內結,耗傷津液,無以下潤大腸則便秘;腸道失于濡潤,大便燥結,臨廁努責致使肛門裂傷,或擦傷痔核而致便血。氣虛各種原因導致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無以攝納而引起直腸脫垂不收,內痔脫出不納。肛瘺或術后傷口多久不愈合。血虛血虛生燥,無以潤滑腸道則大便秘結

9、;肛瘺或術后傷口多久不愈合。上述各種原因可單獨致病,也可多種因素同時存在。審證求因時,要進行全面分析。 肛門直腸疾病的辨證-便血 問診要點 便血的形式(噴射、滴出、 便紙帶血或糞便黏附) 顏色 有無肛門疼痛 結合患者的年齡進行分析 內痔:便血呈滴出或噴射狀、量多而無痛肛裂:滴血、糞便或便紙帶血,量少伴肛門疼痛直腸息肉:鮮血或黏液附在糞便表面、量少直腸癌:暗紅色血性黏液兒童便血:有痛肛裂,無痛直腸息肉腫痛 腫脹高突、疼痛劇烈濕熱阻滯 微腫微痛氣血不足兼濕熱下注 脫垂內痔脫出、直腸脫垂氣血虛弱、中氣下陷 內痔脫出嵌頓、直腸息肉脫出濕熱下注 流膿膿出黃稠帶糞臭濕熱阻滯 膿出稀薄、不臭或微臭氣血虛衰兼

10、濕熱下注 便秘腹滿脹痛,拒按,大便秘結-胃腸實熱腹滿作脹,喜按而便不潤者- 血虛腸燥或脾虛不運分泌物分泌物質稠味臭-濕熱下注或熱毒蘊結分泌物質稀不臭-氣血不足辨部位內痔好發于截石位3、7、11點 肛裂好發于截石位6、12點 血栓性外痔好發于截石位3、9點 治療內治 外治 手術 內治清熱涼血涼血地黃湯、槐角丸清熱利濕萆薢滲濕湯、龍膽瀉肝湯清熱解毒黃連解毒湯、仙方活命飲清熱通腑大承氣湯、脾約麻仁丸 養血補血血虛腸燥失潤四物湯生津潤燥陰虛津乏便秘 潤腸湯補中益氣中氣下陷脫垂補中益氣湯 外治-熏洗法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等適應癥:肛周腫痛、脫垂、瘙癢、術后等方藥:如苦參湯、祛毒湯等 外治-敷藥法功用:消炎、止痛、生肌、收斂、止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