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城市理論及案例研究2_第1頁
田園城市理論及案例研究2_第2頁
田園城市理論及案例研究2_第3頁
田園城市理論及案例研究2_第4頁
田園城市理論及案例研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研究Garden city1田園城市Garden city田園城市是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一種理想城市我們將會明白Eb.Howard 1850-1928田園城市是什么樣的理想城市田園城市的實踐田園新城將是什么樣田園城市導 言2田園城市Garden city目 錄3田園城市的過去與現在4工業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現的擁擠、污染問題使“田園城市”理論應運而生,擁擠的城市交通,人流環境的污染問題污染無處不在5擁擠的城市擁擠的人群 公共交通問題6 環境的污染問題尾氣污染 工業廢氣7 “田園城市”是從英文“garden city” 直譯而來,在國內也被稱之為“花園城市”、“田園城市”等。“田園城市”(

2、Garden City)的概念始于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最先提出。 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就像一把雙刃劍,在令人類的生產、生活面貌煥然一新的同時,也將許多陌生棘手的問題和現象擺在了人們面前快速城市化造成了人口的爆發性增長、城市急劇膨脹、住房結構性擁擠、設施嚴重缺乏、生態持續惡化等問題,這些“城市病”成為當時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政府的迫切任務。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歷史背景,1898年霍華德在其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首次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Eb.Howard 1850-19281.霍華德心目中的“田園

3、城市”81.1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念要點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中心思想是使人們能夠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城市之中,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強調城鄉的和諧統一,城市要體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91.2霍華德的兩座田園城市第一座田園新城萊奇沃斯(Letchworth),由霍華德雇用恩溫和巴里帕克兩人完成規劃,籌措30000萬英鎊,目標是居住3000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設想后,又組織了“田園城市有限公司”,分別于1903年和1920年在倫敦附近建設了“萊奇沃思”和“韋林”兩座田園城市。101.2霍華德的兩座田園城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思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

4、性:一是忽視了城市的經濟效益;二是城市的規模過小,無法有效發揮城市的聚焦效應。另一方面,田園城市建設模式更適合在空地上建設新城,而對于已經建成的大城市來說,整改成本十分巨大。而且,萊奇沃斯和韋林兩座田園城市,由于過分強調“田園”性質,栽種了太多的樹和灌木,而對人造環境注意不夠,因此,這兩座城市的建設并不成功。第二座田園新城韋林(WELWYN)11 “田園城市”(Garden City)發展到今天,人們賦予其更多的內涵。從狹義角度看,它更多的是強調城鄉的統一,即適度的規模、優美的自然環境、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務等。從廣泛的角度看,它與綠色城市、低碳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等各種城市概念有趨同性,是表

5、達人類理想城市的綜合性概念,它融合了社會、文化、歷史、經濟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發向發展。 綜合而言,田園城市是一種強調“以人為本”,以最大程度滿足居民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需求為根本目標,是一種經濟高效、環境宜人、社會和諧的人類住區。1.現代“田園城市”的內涵12田園城市首先是“城市”,它具有城市的一般特征,遵循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田園城市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它強調城市建設的“田園”標準,追求城市生態系統的和諧與高效。2.現代田園城市的特征13堪培拉3.現代田園城市的類型 波恩田園城市發展到今天,其在世界各地有多種模式和多種理解。我們認為按照城市形態可以將花園城市主要劃分為

6、以下幾種類型:14 “國際花園城市”有“綠色奧斯卡”之稱,是目前世界城市管理中的最高榮譽之一。國際“花園城市”的評比活動始于1996年,由英國、美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等環保較好的國家共同發起,由聯合國環境計劃署認可的國際花園與康樂設施協會負責,是目前唯一涉及城市環境、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重要議題的國際競賽。其評選標準不僅僅局限于城市園林綠色,而是對一座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綜合評判。既有城市功能方面的硬件設施建設,也有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等軟件方面的內容,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城市環境管理的基本準則。堪培拉五大評價標準國際“田園(花園)城市”的評判標準15田園城市Garden

7、city目 錄16田園城市從理想到現實17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該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并以兩條長堤相連于新馬之間。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屬于新興的發達國家,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并以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簡 介:城市定位: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也是東亞第四最富裕地區,僅次于香港、日本和韓國。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8、。新加坡城市背景18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綠化環境,這已成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但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規劃的結果。其城市規劃中專門有一章“綠色和藍色規劃”,該規劃為確保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條件下,新加坡仍擁有綠色和清潔的環境。在規劃和建設中特別注意建設更多的公園和開放空間;將各主要公園用綠色廊道相連,形成完整和系統的綠色空間;重視保護自然環境;充分利用海岸線并使島內的水系適合休閑的需求。新加坡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讓人們在走出辦公室、家或學校時,感到自己身處于一個花園之中。花園城市:1.發展現狀192.城市特點20 新加坡把花園城市作為基本國策嚴格執行。 由國家主體統一規劃和

9、開發確保規劃的嚴格執行。 健全的法制規定使全民樹立良好的保護意識。 新加坡提出的建設“花園里的城市”。3.研究啟示21堪培拉城市位于澳大利亞山脈區的開闊谷地上。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橫市區;西流入馬蘭比吉河。原為牧羊地,1913年按規劃始建,1927年聯邦政府從墨爾本遷此。全國政治中心。銀行、飯店和公共服務業為主要經濟部門。有鐵路連接各大城市。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大學和國立圖書館。堪培拉的城市設計十分新穎,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有機地分開。簡 介:城市定位: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總人口32.5萬人(2004),在澳大利亞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堪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早在10

10、0多年前,這里還是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通過決議,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堪培拉被選作規劃為澳大利亞的新首都,成為政府、國會、各國大使館的所在地,全國的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市背景22格里芬提出了建造一座和自然融洽的城市構思:整個堪培拉市以國會山為中心,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組成澳大利亞的所有州區,高聳的國會大廈象征權力中心,又代表全國的心臟。在堪培拉的地圖上,隨處可以看見霍華德田園城市的元素:核心、放射線、同心圓、扇區等。整個城市以首都山上山峰為圓心,15公里為半徑,從北向東往南順時針方向的環城路為一個半圓弧線,

11、再以南北兩條寬闊的國道聯邦大街與國王大街為邊,構成一個扇形。花園城市:1.發展現狀232.城市特點24 發展結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須讓自然具有歷史、自然、文化的結構。 城鄉發展:推動城鄉平衡發展是田園城市的規劃重點。 交通:田園城市交通體系的設計能很好的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趨勢:田園城市是具有全球視野的科學發展趨勢。3.研究啟示25溫江區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屬于成城市主城區。地跨東經1034110355北緯30363052。東臨成城市青羊區,南毗雙流縣,西接崇州市,北靠郫縣、都江堰市。區府所在地柳城街道辦事處人和路距成城市中心城區(二環路)15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18公里。全區幅員面積277平方

12、公里,轄6鎮(同時掛街道辦事處牌子)4街辦,戶籍人口34.39萬。2008年溫江區常住人口為39.40萬人。簡 介:城市定位:成城市第一個衛星城;四川省第一個小康縣;西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區所在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躋身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區);2002年4月撤縣建區;2005年9月成功舉辦全國第六屆花卉博覽會;2007年11月26日,溫江榮獲第十一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2008 榮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稱號;2009 “影響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獎榮膺榮譽稱號。成都溫江城市背景262007年第十一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決賽,成都溫江區最終贏得“國

13、際花園城市”稱號,成為中國西部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溫江區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堅持以“大統籌、大集中”深入統籌推進“三個集中”,構建組團發展、分層推進、城鄉和諧的區域空間結構,以完善城鄉融合的科學規劃體系引導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城鄉規劃共繪,構建城鄉一體的開放空間體系。實施綠化親水景觀工程,凸顯“園林城市”形象,使“住在溫江”的品牌日趨成型。花園城市:1.發展現狀272.城市特點28 城市發展應堅持全域理念,走集約發展之路。 必須堅持彰顯城市建筑和景觀特色,形成城市品牌。 以改善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為綱領。 打造生態宜居新城是城市發展趨勢。3.研究啟示29田園城市Garden city目 錄

14、30田園城市與田園新城31以人為本的宜居環境: “霍華德田園城市”理念就是為了整治城市生態環境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城市發展的趨勢就是解決城市病,打造生態宜居新城是城市發展趨勢。新城高端化必然趨勢:新城發展科學審視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樹立敢于與國際國內先進城市競爭的意識,以高端的定位引領新城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田園城市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社會和諧,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城鄉居民享有更充分的社會福利和更有力的權利保障。保留大量農田,可以實現少征地、少調規劃、盡量不改變用地性質,就地實現農村變城市,農民就地變市民,使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吸引欲來京及在京人口:必然走不同于

15、北京衛星城和天津衛星城的發展模式,即“田園城市”。新城發展模式目前基本六種“田園新城、邊緣新城、TOD新城、產業新城、副中心新城、行政中心新城”。32深厚的文化底蘊:高新技術雖有知識產權保護,但它可以全球共用共享;惟有是民族身份和地域特色的表征和內核。如果“田園城市”沒有文化充盈其間,這樣的城市僅有軀殼而已。而新城的田園文化、運河文化、碼頭文化、漕運文化、驛站文化、民俗文化、衙門文化、書院文化、佛教文化是先人留給新城的財富,也是建設田園城市的必備條件。獨特的區位優勢:位于京津冀結合部,距天津60公里,北京60公里,是天津與周邊地區聯系的通道與橋梁 ,是天津對接北京經濟能量集聚的重要載體,在某城市經濟走廊中具有重要的優勢,具備城市組團與生態田園良性發展的條件。 新建的郊區新城:田園新城目前是處于城市化發展的初期,區域內以農業用地為主,城市的建設基本是一張“白紙”,且擁有大量待整理開發的土地。這些正是是建設田園城市的必備條件。珍貴的生態資源:新城一級河道北運河、鳳河,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在充分保護和利用好水網田園生態本底的基礎上,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鄉空間布局和城鎮體系。331.“田園城市”的文化理念。 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