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是對一種疾病或生理障礙的本質的定義一個診斷包含、和這幾個元素:那些可以將一種疾病與其他疾病區分開來的癥狀或者病征如果這些特征出現,即使必要特征符合,也不能做出診斷。那些經常但不是肯定出現的,有用但不是診斷必須的特征一些出現在病發之前,并增加了疾病發生可能性的事實注:ICSD是DCSAD的改進,故重點討論后三者。而ICD目前也已經更新到第10版考慮到DSM-IV以及ICD-10在臨床中應用并不廣泛,主要介紹ICSD分類方法:ICSD:制定于1990年,此分類主要將睡眠障礙分為三類:1.失眠;2.過度睡眠;3.繼發性睡眠紊亂。并且,ICSD又將失眠細分為患者內因引起的、外部因素引起的、生理節律相關
2、的三種。DSM-IV:此分類主要為精神疾病分類,故主要將睡眠障礙分為原發性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和過度睡眠)、繼發于某種精神或藥物問題的睡眠障礙,以及物質引起的睡眠障礙。ICD-10:ICD包含了兩大寬泛地睡眠障礙分類:器質性睡眠障礙和非器質性睡眠障礙。環境因素:包括(1)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2)強光;(3)噪聲;(4)溫度異常;(5)臥具不適。生活習慣因素:包括(1)睡前飲茶、酒、咖啡或者吸煙和食用興奮性的食物; (2)睡眠節律的改變。軀體因素:即器質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包括(1)考前學習壓力、相思、離別、不良事件刺激; (2)緊張、焦慮、擔憂、抑郁、過度興奮等。精神疾病:神經癥、抑郁癥、精
3、神分裂癥、老年癡呆、人格異常等。藥物原因:包括(1)可引起睡眠障礙的藥物; (2)戒斷反應。年齡因素:如老年性失眠。睡眠相關的疾病:不寧腿綜合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等。1.問診問診:內容包括健康時睡眠狀況及失眠階段的睡眠狀況、誘因、生活習慣、飲酒史及用藥史等2.睡眠量表睡眠量表:通過填寫睡眠量表,得出患者的睡眠評分,判斷是否失眠以及失眠的程度3.精神病學分析精神病學分析:通過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此類精神問題4.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一般為腦電圖(EEG),檢查更詳盡的還有多導睡眠圖(PSG)檢查。腦電圖檢查方式一般為動態腦電圖或視頻腦電圖。1. NREM(非快動眼睡眠相 ):
4、Dement和Kleitman(1957)將此相睡眠分為14期(S14)。S1為思睡期,S2淺睡期,S3中度睡眠期,S4深睡期。各期在EEG表現和睡眠深度上有較大差別:1) 期睡眠(思睡期)期睡眠(思睡期):此期是由清醒狀態向睡眠期過渡的階段。EEG由清醒時的波為主發生波幅逐漸降低的變化,表現為波被低電壓的27Hz慢波和1525Hz的快波替代。隨思睡程度加深,慢波增加,以23Hz和47Hz中幅波為主。深度思睡的標志是出現頂尖波,這是一種復合電位:一個正相小棘波伴隨一個大的負相慢波,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12Hz或更快的頻率反復出現,在頂區最明顯。2) 期睡眠(輕睡期)期睡眠(輕睡期):背景為低幅
5、EEG腦波,以睡眠紡錘,K復合波及波(75V)。2. REM(快速眼動睡眠相 ):表現為類似S1期睡眠時的相對低波幅,混合頻率腦電活動。因此期EEG 與覺醒時模式相似,表現為低幅快波,波及間歇性低幅波,故又稱此期睡眠為去同步化睡眠,快波睡眠或異相睡眠。長期以來,EEG一直是睡眠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1937年,美國學者Loomis首次提出用EEG方法取代行為學作為睡眠深度判斷的標準。1953年,美國Aserinsky和Kleitman發現REM現象。1968年,Rechtchaffen和Kales提出睡眠分期的標準,并由美國生理協會推薦為第一個睡眠分期的國際分類。目前,為了更加精確地對睡眠相關疾
6、患做出鑒別診斷,在EEG基礎上增加了對眼電、肌電、心電等參數的同步記錄,形成了睡眠多導圖。但是在所測量的眾多睡眠參數中,大多數參數仍然由EEG所決定。1 臥床時間TIB(time in bed) 從關燈到早晨起床的時間(減去夜間離開床的時間)。2 總體睡眠時間TST(total sleep time):包括所有、期和REM期睡眠,運動時間MT,以及任何異常睡眠或分裂睡眠時間的總和。3 總體睡眠時段TSP(total sleep period):從睡眠開始到早上最后清醒的時間,包括入睡后所有清醒時間,、期和REM期睡眠,運動時間4 睡眠效率:睡眠時間與臥床時間之比。5 睡眠潛伏期:從關燈到出現期
7、睡眠的時間。6 、期潛伏期7 REM潛伏期:從睡眠開始到出現REM期睡眠的時間。8 睡眠中清醒次數:入睡后到早晨起床期間清醒的次數,清醒至少持續15S以上。9REM期睡眠次數:為全夜REM期睡眠的次數。10睡眠周期轉換次數:每100min內進入和離開NREM睡眠、REM睡眠次數,反映睡眠的穩定性。11周期交替模式(cyclic alternating pattern ,CAP)在NREM期中,可能出現30-180S的安靜睡眠和喚醒的周期性交替,反映了多導睡眠生理變量交替的特征。CAP比=(總體CAP時間/總體NREM時間)100%1.調查研究中少有對失眠做詳細的鑒別分類,通常只考慮正常和失眠兩種狀況。2.由于1,故對于各種睡眠問題的表現與患者失眠所屬的分類沒有明確的對應。3.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受到受試者主觀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