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教學設計_第1頁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_第2頁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_第3頁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_第4頁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來源為 :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長亭送別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把握西廂記的主題,了解身為封建時代貴族女子的鶯鶯蔑視功利祿追求真正愛情的可貴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2鑒賞有“才情富麗,真辭家之雄”之稱的王實甫遣詞造句、寫景抒情的語言藝術和“詞如花間美人”的特色,提高學生對語言美的鑒賞能力教學重點:藝術形象崔鶯鶯的典型意義。教學難點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教學時數: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的:了解西廂記劇情。把握西廂記的主題和本折的基本內容,了解鶯鶯的性格特點。教學重點:崔鶯鶯的十九段唱詞,理清脈絡,把握鶯鶯送別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教學內容與步驟:一導入:常話說得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可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以古人講“黯然傷神者,惟別而已。”但人生也自是有情癡。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柳永的表達離情別緒的名篇雨霖鈴,讓我們一同背誦一下。其中有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如果是“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一對深深相愛的年輕夫婦呢?離者為何而離?送者是何滋味呢?請讓我們一起學習元代著名的戲曲家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二了解作者和西廂記:1、補充:雖未列入元曲四大家,但王實甫名氣并不在其下。“王實甫才情富麗,真辭家之雄”(明)何元朗他的名作西廂記也被譽為一部迷人的詩劇;一首優美動人的愛情劇詞

3、句警人,滿口余香才華富瞻,為情詞之宗,麗曲之最勝者。2、西廂記故事梗概: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名珙,字君瑞)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游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產生了愛慕之情。張生為追求鶯鶯,在寺中借廂住下。張生的住所與鶯鶯所住的西廂只一墻之隔。一天晚上,鶯鶯同紅娘在園燒香禱告,張生隔墻高聲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立即和詩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鶯鶯的才情進一步打動張生。在為

4、崔相國做超生道場時,張生、鶯鶯再次相遇。這時,守橋叛將孫飛虎帶兵圍住寺院,要搶鶯鶯為妻,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許愿說:“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杜確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不肯把鶯鶯嫁與張生,要二人兄妹相稱。張生因此生病。紅娘為張生出謀,讓他月下彈琴,鶯鶯聽后十分感動,讓紅娘前去看望張生。張生托紅娘傳書,表達想與鶯鶯月下相會之意,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相會。當晚,張生跳墻赴約,由于紅娘在場,鶯鶯假裝生氣,訓斥張生莽撞,張生從此一病不起。鶯鶯放心不下,托紅娘問湯藥,傳情詩。是夜,她來到張生書

5、齋,與張生訂了終身。這件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沖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她又逼迫張生立即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兒嫁給他。張生與鶯鶯惜別,上京應試,中了頭名狀元。然而崔夫人侄兒鄭恒造搖說,張生已作了衛尚書女婿,逼崔夫人把鶯鶯嫁給他。就在這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揭穿了鄭恒的陰謀,與鶯鶯結為連理。三聽戲曲錄音(黃梅戲西廂記),分角色朗讀課文。四自學課文,看別在何時何地、用何方式、數看全文誰在主唱、有多少段唱詞、可分幾個場面。何時暮秋天氣何地長亭別由老夫人催逼張生“到京師掙揣一個狀元回來”用何方式餞別誰在主唱鶯鶯。有多少段

6、唱詞十九段,可分幾個分三個場面:赴亭途中:(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餞行席上:(脫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樓、滿庭芳、幺篇、快活三、朝天子)惜別時分:(四邊靜、耍孩兒、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五整體把握研討1赴亭途中表現了什么?所見:借景抒情寓情與景所感:熬熬煎煎的氣悶殺人所想:無心打扮,只能昏睡,睡中流淚所愿:書信“索與我棲棲惶惶的寄”離別在即,怨恨不已2餞行席上表現了什么?所見:景:情景交融人:淚不敢垂所怨:輕遠別易棄擲所愿:妻貴夫榮但得并頭蓮舉案齊眉廝守一時半刻所苦:眼底空留意,險化做望夫石所感:恨塞滿愁腸胃所惱:拆鴛鴦在兩下里纏綿依戀,無可奈何3惜別時分又表現了什么?所盼:

7、疾便回來所感:眼中流血,心內成灰所囑:節飲食,保身體所怕:停妻再娶妻所誡:見了異鄉花草休再棲遲所見:寓情與景,情景交融所苦:煩惱填胸臆,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依依難舍,惆悵痛苦六深入研討:文中表達感情最多的詞是什么?恨恨誰?為何而恨?1母親:掙揣一個狀元回來,駁落了休來見我注重功名拆散鴛鴦張生:金榜無名誓不歸,憂文齊福不齊擱置愛情,追求功名鶯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珍惜愛情蔑視功名2、在鶯鶯眼里中狀元得功名與她的愛情相比是虛名微利,重要的是兩情相悅,長相廝守,她這種對愛情的認識在課文中表現了多次,請分別找出表現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思想的句子。【幺篇】:“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

8、第。”【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折鴛鴦在兩下里。”科白:“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3 、討論:有媒體報道,一位女研究生在母親的陪伴下征婚,條件是非兩千萬富翁不嫁現代女研究生:將愛情建立在物質財富之上可鄙可悲鶯鶯:珍惜愛情蔑視功名可敬可貴當時社會:狀元及第,金榜題名,夫貴妻榮,榮華富貴鶯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注重并珍惜愛情,否定科舉制度,蔑視功名利祿當時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個人不能自主鶯鶯:自由戀愛,私訂終身,自己做主4

9、 對她的觀點你是否贊同呢?(作長遠打算,中狀元后再廝守在一起不是更好嗎?)(假如他一去不復返呢?他們的愛情就是悲劇,造成這種悲劇結局的禍首是誰?)追求自由和愛情,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長的包辦和束縛通過鶯鶯的形象和性格表達注重并珍惜愛情,否定科舉制度,蔑視功名利祿,突破禮教束縛爭取婚姻自主,反對封建禮教,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5、人物的形象總結鶯鶯鶯鶯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愛情的多情鐘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寫她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她重情輕利的思想。她為離別而悲啼愁苦,竟生埋怨。這種埋怨是愛極痛極的心理,是一種深情的癡語。此時此刻,她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說。她對“憐取眼前人”

10、的臨別贈言,其實正是她內心隱憂的曲折吐露。在鶯鶯看來,狀元及第并不值得羨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實上,張生應試是被逼的,他們的分離乃是封建勢力壓迫所致。因此,鶯鶯發出了對封建勢力的怨恨。這就把鶯鶯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離別之苦推到一個更高的社會平臺。七、小結:我們也剖析了主人公崔鶯鶯的形象,她鄙視功名利祿,鄙視等級觀念,反對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反判封建的倫理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正是有這樣獨特的藝術形象,才使得西廂記歷久彌新,為大家所喜愛。長亭送別黯然傷神者,惟別而已。赴亭途中:離別在即,怨恨不已餞行席上:纏綿依戀,無可奈何惜別時分:依依難舍,惆悵痛苦鶯鶯:注重并珍惜愛情,蔑視功名

11、利祿第二課時教學要點:了解元雜劇的有關知識,結合課文理解作者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曲詞的優美,評價崔鶯鶯的愛情觀。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昨天我們學習了元代雜劇家王實甫的西廂記片斷“長亭送別”。雜劇,是元代最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俗話說漢駢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下面介紹元雜劇的有關知識。1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3元雜劇的結構:一般是一本四折(“折”類似“幕”,限用同一種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長亭送別五本二十一折)4劇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

12、性格、相貌有特異之處的人,如張飛、李逵等。)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次要男角)5劇本的構成:唱(演唱)、科(動作或表情)、白(說白)二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借景抒情的寫法。昨天我們說到“長亭送別”這折戲主要通過描述張生和崔鶯鶯長亭送別的事情,刻畫了主人公崔鶯鶯纏綿不舍、痛快憂愁、擔憂牽掛、郁悶怨恨的內心思想。那么,哪些段落最能表達出這樣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從哪些曲詞中概括出來的?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脫布衫、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兒、一煞、收尾等。1借景抒情是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中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在同學們找出來的這些段落中哪些段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法?端正

13、好、滾繡球、一煞等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請一個同學朗讀“端正好”。2作者怎樣借景抒情?“端正好”鑒賞點緊西風緊,秋風里鶯鶯的心也被張生的離去緊緊地揪著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樣紅,鶯鶯也在離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樣不能自持染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淚一路離別淚,一路離別情這段話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蘇幕遮”,描寫了一幅深秋、曠遠又凄涼的秋景,通過這個秋景,我們感受到了鶯鶯心中那無以言表卻又無處不流露的愁苦。3 朗讀“滾繡球”,找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并體會主人公的情感。明確:垂柳長條,疏林斜暉,通通行的馬,快快隨的車。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楊柳”在古詩文中是惜別的意象。

14、再看“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大家知道離情難舍,寸陰可貴,作者無端埋怨疏林掛不住殘陽,分明是在寫情,此時的崔鶯鶯多么希望能夠留住殘陽,留住張生!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是景,而實際抒發的卻是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在這里,鶯鶯眼中的楓林紅葉,垂柳長條,加上前面的碧云、黃花、西風、歸雁、車兒、馬兒,都戴上了傳情寄恨的標記,成了抒發情感的載體。4 再看“一煞”和“收尾”,大家齊聲朗讀一邊。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當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在這樣的背景下,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發出“夕陽古道無人語”的感嘆,這種感嘆應與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情,

15、更與何人說”一樣,是在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是“除卻天邊月,無人知”的孤獨與寂寞。“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種手法叫以實寫虛。這種手法,我國古代詩人最善長,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春水喻愁,愁之多不言而喻;“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則把離愁寫成刀剪之物,更為生動。詩句化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江中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形象地表現鶯鶯離愁之重。板書:寫景抒情三、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長亭送別這一折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也許這是西廂記傳誦千古的一個原因。詩人郭

16、沫若曾經說過:文藝母親的女孩兒里,要以西廂最完美,最絕世了。西廂是超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四、布置作業練習一,熟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幾支曲子背下來,并將其中的一支或幾支曲子改寫成現代詩歌或散文,注意其表達的文采。第三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對幾支名曲的鑒賞,了解王實甫的西廂記“詞句警人,滿口余香,才華富瞻,為情詞之宗,麗曲之最勝者”的特點。了解雜劇的曲調,賞析長亭送別的曲詞美。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1昨天我們學習了一只元雜劇,題目和作者分別是?西廂記之長亭送別,作者王實甫。2.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3雜劇的角色分別叫?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凈(俗稱“大花臉”,大

17、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異之處的人,如張飛、李逵等。)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次要男角)4補充西廂記是一部雜劇,以唱為主,由于古代的音樂沒有音響資料流傳,因此宮調的問題就成為曲學的難點。那么什么是“宮調”呢?宮調是音響的高低組成的調式。長亭送別用正宮,是惆悵的、悲壯的,它正好與崔鶯鶯當時的心情相配。雜劇每折都有一個宮調,每個宮調由許多曲牌構成,比如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等,曲詞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一般要壓韻,講究對仗。二賞析詞句西廂記的曲詞歷來被人稱道。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而長亭送別這一折又尤其

18、突出。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賞析。1首先,曲詞熔煉了很多古典詩詞,請同學們找找。(1)化用范仲淹的詞: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化用范仲淹的詞句的作用是:取其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2)“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化用蘇軾滿庭芳,表現鶯鶯珍視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3)“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中“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4)“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是“留”“思”的諧音。(5)“遍人間煩惱填

19、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極言愁多。2其次,善于運用民間口語,并加工為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例如叨叨令這一支曲的詞匯、語句都具是民間口語,但通過加襯字“兒”;通過變換疊音形容詞,通過設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種音韻的回環反復,產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3最后,全折巧用修辭。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等。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相結合,因情隨物而設。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1)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2) 昨

20、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夸張)表現情感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五岳低。(夸張兼比喻)寫離別之情,達到愁極恨絕,無以復加的地步。( 4)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夸張兼用典)形容傷心之至( 5)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夸張、比喻和對比)以厭酒表現愁苦至極。歸納: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一。三、請把【一煞】改寫成現代詩。示例:青山你為何擋住去路是在挽留誰呢蒼翠的樹林呀你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氣為何要急于揮灑你的身影小道伴著落日沉靜秋風撫過農田偶爾聽見馬蹄聲飛揚將離去的車兒定格四、拓展延伸:【一煞

21、】寫“別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陽”、“煙靄”四種意象。試回憶古詩詞中用這些意象寫“愁”的名句。青山: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題稚川山水)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吳山青)古道: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夕陽: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王賈誼宅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煙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九、作業:完成“學案”上的題目。附學生把【一煞】改寫成現代詩的部分作品:連綿的青山把我們為你送行德行路擋住了似乎也和

22、我一樣對你依依不舍稀疏的林子卻感受不到我內心的眷戀淡淡的煙波薄薄的暮靄遮蔽了我們惜別的面容在這離別的傍晚里在這送別的古道上我們都沉默著只有田野里傳來秋風吹著禾黍的聲音還有那馬兒揪心的嘶叫隔著蒼翠的青山目送稀疏的樹林淡淡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遮擋了遠方的視線在這荒涼的夕陽古道上寂靜無人語凄涼的秋風吹動著禾黍夾雜一聲聲馬蹄聲唯不見遠去的愛人青郁的山林是那么的可愛卻蘊含著離愁別緒疏林不作美煙波暮靄又如影隨形你遮蔽了這孤單的古路也掩埋了我苦悶的心靈夕陽綴著亙古的山道幽無人語只是馬嘶鳴,風蕭瑟流連駐足不愿離歸夫君遠行何時能回青山,阻斷我送行的目光樹林,不讓我為你送行煙云霧氣,淹沒了道路也淹沒了我的心靈夕陽西下

23、一經秋風吹過這已無人的古道你的囑托早已不在耳畔馬兒也在為你的離去悲鳴來時追尋著你的腳步去時慰藉自己的心靈我將在此等待你的歸程五布置作業請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參考:暮秋時節的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于地。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里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輕車左前側,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紅娘順眼望去,恰見

24、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凄慘,雙目噙淚。一間破敗的亭子孤零零座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嗎?“開席吧!”老夫人冰冷的聲音告訴鶯鶯:這是無法拒絕的現實。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縱有萬語千言要講,卻又無從說起。看著南飛的大雁,鶯鶯在心里對張生說,托付深情的大雁,傳來平安的消息吧!.名曲欣賞:端正好“秋思之祖”滾繡球“離愁別恨的絕唱”耍孩兒哀極苦極憂極痛極四煞愁極恨絕,無以復加五、分析長亭送別第一部分:送別途中(一)賞析【端正好】: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3頁,用一分鐘時間溫習【端正好】,檢查上一節課作業,請學生集體背誦

25、【端正好】。2、(1)教師提問:同學們在背誦的過程中是以怎樣的情緒來背誦這首曲辭的,為什么會感覺到這樣的情緒?(2)教師溫習詩歌賞析知識:意象以及詩歌情緒的判斷12文檔來源為 :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3)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端正好】中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藝術效果如何?(課件提示意象的分析包括三種顏色、三個方向、天上四物以及地下四物,請一名同學回答。)(秋意盎然、凄涼惆悵) (拉開距離、天各一方) (飄渺不定如相思) (凋零無依的無奈)3、板書:(1)意象:碧云大、黃葉、西風、大雁、楓林(2)意象分析:三種色彩:青,黃,紅三個方向:西,北,南,方向天上四物:

26、天,云,風,雁地上四物:地,花,葉,人4、教師詳細賞析【端正好】(二)賞析【滾繡球】1、請學生集體朗讀【滾繡球】,提示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找出該曲中表達鶯鶯愁腸百轉的詞并且找出該曲的關鍵字。(朗讀之后請學生集體回答問題)(1)找出該曲中表達鶯鶯愁腸百轉的詞。詞:遲、疾、難系、掛、通通、快快、早、松、減等(2)找出該曲的關鍵字。恨相見得遲恨4恨歸去得疾卜最恨此恨無人知(提示課文冒號的作用)恨不倩疏林掛住斜M2、教師詳細賞析【滾繡球】3、強調知識點:藝術特色之一修辭的廣泛運用(三)賞析【叨叨令】:1、請學生集體朗讀【叨叨令】。2、教師提問3、教師詳細賞析【叨叨令】:4、板書:【叨叨令】一一答紅娘為什么不打扮之問見眼前:車馬行色一一無心打中卜兀的不悶殺也1唯待書信解相思想今后:被枕昏睡一一涕淚長讓(四)總結課文第一場:長亭途中1、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重情重義的性格2、播放【端正好】京劇選段flash視頻,讓學生欣賞該首詞曲的京劇唱段,通過情境創設,更加有助于學生總結消化本節知識點,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緒。六、布置作業,結束本課時一一復習本課時內容,預習長亭送別第二、三、四部分內容,著重注意其中表達鶯鶯珍視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性格的句子,在預習過程中將這些句子劃出來,下節課提問。第三課時教學內容:賞析課文的第二、三、四部分,疏通課文文意,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