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v1.0可編輯可修改植物地理學復習資料第一章緒論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種植物和各種植被的地理分布規律、生物圈各結構單元(各地區)的植物種類組成、植被特征及其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及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領域與范圍的總合, 稱為生物圈。二、問答題1.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產者(2)植物參與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3)植物能夠影響環境,凈化環境(4)植物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賴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場所和物質基礎2 .植物地理學研究的對象什么它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植被,研究內容包括植物
2、區系地理和植被地理。3 .闡明植物地理學與植物學和生態學的關系植被是由植物組成的,因此與植物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態學(ecology )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從1866年海克爾創立生態學以來,生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 包括許多分支學科,植物地理學與其中的群落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植物生態學、陸地生態學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4 .植物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植物地理學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時期:1)植物地理學的開端:古西臘的提奧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紀(1)古代植物地理學的萌芽:古西臘、我國周代、戰國(2)近代植物地理學的前
3、奏:18世紀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理學基礎的奠定: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2)植物地理學的鞏固時期: 1820-19世紀50年代3)植物地理學的發展時期:1855年至現在;19世紀末開始,植物地理學就按照各個分支學科發展。第二章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基本類群一、解釋下列名詞物種:種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態學、生理學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雙名法:雙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給植物的種起名字,由兩個拉丁字組成:屬名+種加詞+命名人名。屬名為名詞,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第二個字是種名,常常為形容詞,一律小寫。池子植物:藻類植物、菌類植物、苔葬植物和蕨類植物以池子進行繁殖,這些植物合稱為抱子植
4、物(spore plant )。種子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均以種子進行繁殖,故稱為種子植物( seed plant )。顯花植物:由于種子植物均能開花,所以又稱為顯花植物(phanerogamae)。隱花植物:抱子植物沒有開花結實現象,故又稱為隱花植物( cryptogamae )。高等植物:在形態上有根莖葉分化,構造上有組織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細胞,合子在母體內發育胚的植,包括苔葬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低等植物:在形態上無根莖葉分化,構造上無組織的分化,生殖器官單細胞,合子發育時離開母體,不形成胚,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頸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為頸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葬植物、蕨
5、類植物、裸子植物。維管植物:具有維管系統的植物,包括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莖葉體植物:植物體有根莖葉分化的植物。原植體植物:在形態上無根莖葉分化的植物。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交替的現象。同形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體和抱子體的形態構造基本相同。異形世代交替: 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體和抱子體的形態構造不同。無性世代:植物的抱子體發育階段,稱為無性世代(抱子體世代)有性世代:植物的配子體發育階段,稱為有性世代(配子體世代)。抱子體:雙倍體的植物體,因行無性生殖即抱子生殖,故稱為抱子體。配子體:單倍體的植物體,因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故稱為配子體。無性生殖
6、:植物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進入生殖生長階段, 產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細胞,這些細胞不經過兩性的結合可直接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有性生殖:通過兩性細胞的結合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式。個體發育:指某種生物從它生命中的某一個階段(抱子、合子、種子)開始,經過一些發展 階段,再出現當初這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其中包括形態和生殖上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系統發育:即生物種族的發展史。可以只一個類群形成的歷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個歷史過程。原核植物:植物體由原核細胞組成的植物,包括藍藻和細菌。真核植物:植物體由真核細胞組成的植物。裂生多胚現象:一個受精卵在發育過程中原胚細胞分裂成
7、幾個胚的現象。簡單多胚現象:一個雌配子體上的多個卵細胞分別受精,各自發育成一個胚,形成的多胚現象稱為簡單多胚現象。單子葉植物:種子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雙子葉植物:種子只有兩片子葉的植物。真花學說:該學派以美國的Bessey和英國的哈欽松為代表。認為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兩性花,由已經滅絕的具有兩性抱子葉球的本內蘇鐵演化而來。現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特別是木蘭目植物為原始類群,即兩性花、雙被花和蟲媒花為原始特征;單性花、單被花、風媒花 為進化特征。假花學說:該學派以Wettstein為代表,認為被子植物起源于具有單性花的高級裸子植物中 的彎柄麻黃。被子植物中具有單性花的柔美花序類植物是原始類型。二、填
8、空題1 .藍藻細胞由()和()組成,在電鏡下觀察前者分為()層,后者分化為()和()兩部分。【細胞壁、原生質體、周質、中央質】2 .葫蘆群的菊帽前身是(),屬于()部分,具有()作用。【頸卵器、配子體、保護】3 .葫蘆群的配子體可分成()、()和()三部分,抱子體可分成()、()和()三部分,抱前可分為()、()和()等結構。【假根、莖、葉、基足、葫柄、抱葫、葫蓋、葫壺、葫臺】4 .苔葬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發達,()處于劣勢,()寄生在()上為顯著特征,另一個特征是抱子萌發先形成()。【配子體、抱子體、抱子體、配子體、原絲體】5 .地錢的營養繁殖主要是(),其生于葉狀體背面中肋上的()中。
9、【胞芽、胞芽杯】6 .地錢雄生殖托的托盤呈(),雌生殖托的托盤呈()。葫蘆葬植株上產生精子器的枝形如(),產生頸卵器的枝形如()。【邊緣波狀的圓盤狀、邊緣指狀深裂的圓盤狀、一朵小花、頂芽】7 .從蕨類植物開始,植物體已經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體和()體都能獨立生活,但()體占優勢。【根、莖、葉、組織、抱子體、配子體、抱子體】8 .蕨類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為()和(),無性生殖器官為()。【精子器、頸卵器、抱子囊】9 .大多數真蕨植物的每個胞子囊群還有一種膜質的保護結構,叫做()。【抱子囊群蓋】10 .蕨類植物的主要營養體屬于()體。【抱子體】11 .裸子植物在
10、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 之間,其主要特為()、()、()()和()。【蕨類植物、被子植物、抱子體發達、具有裸露的胚珠、抱子葉聚生成球花、配子體退化,寄生在胞子體上、形成花粉管具有多胚現象】12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為()、()、()、()和()等五綱。【蘇鐵綱、銀杏綱、松柏綱、紅豆杉綱、買麻藤綱】13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進化,這主要體現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征:()、()、()、()和()。【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實、具有雙受精現象、抱子體進一步發達、配子體進一步退化】14.雙子葉植物花部常()基數,極少()基數。14-5、3】-31 - 35 -15 .葫蘆科植物的果特
11、稱(16 .下列植物果實中主要食用部分各是什么【花托、胎座、花托、中果皮、中果皮】17 .低等植物包括() 、() 和() 三大類群;高等植物包括 () 、 () 和() 三大類群。【藻類植物、 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群植物、 蕨類植物、 種子植物】18 .維管植物包括()、()和()三大類群。【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9 .頸卵器植物包括()、() 和()三大類群。【苔葬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三、問答題1 .闡明植物分類的分類單位和等級系統界、門、綱、目、科、屬、種2 .植物界分為幾大類群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葬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3 .為什么苔葬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
12、較低級的類型苔群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細胞構成的壁保護其內的生殖細胞,受精卵在頸卵器的保護下吸取母體營養發育成為胚;抱子囊高出,抱子細小,適于隨風散布,抱子囊有葫齒或彈絲有助于抱子的散放,是苔葬植物對陸生環境的適應。苔群植物沒有維管束構造, 輸導能力不強,水分和無機鹽常常靠葉片直接吸收, 精子具 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與卵結合, 限制了苔葬植物進一步向陸生生活發展, 使它們只能 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綜上所述,苔葬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等的類型。4 .蕨類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群植物進化植物體具有根莖葉的分化,具有維管組織等5 .為什么說苔葬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陸生植物之間的過渡類群苔群植物的生殖器
13、官有不孕性細胞構成的壁保護其內的生殖細胞,受精卵在頸卵器的保護下吸取母體營養發育成為胚;抱子囊高出,抱子細小,適于隨風散布,抱子囊有葫齒或彈絲有助于抱子的散放,是苔葬植物對陸生環境的適應。苔群植物沒有維管束構造, 輸導能力不強,水分和無機鹽常常靠葉片直接吸收, 精子具 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與卵結合, 限制了苔葬植物進一步向陸生生活發展, 使它們只能 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6 .苔葬植物和蕨類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是池子植物,苔葬植物無維管組織,蕨類植物有維管組織。7 .簡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抱子體發達,配子體退化種子植物抱子體較蕨類植物來說更加發達,配子體進一步退化, 并依附在
14、抱子體上, 使它們與蕨類、苔葬植物區分開來。(2)有花粉管的形成種子植物在受精過程中有花粉管的形成,借助于花粉管將不動精子送到雌配子體與卵結合,使植物體的受精作用擺脫了對水分的依賴。(3)形成種子由于種子對胚具有保護作用,因此使它能夠渡過不良環境,保證了種族的繁衍。種子的形成是植物界進化過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4)具有裸露的胚珠(5)抱子葉聚生成球花(6)具有多胚現象8.為什么說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一個類群(1)被子植物最顯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組成。雄蕊是由小抱葉轉化而來,分化為花絲和花藥兩部分。雌蕊是大抱葉的特化為子房、花柱和柱頭,是花中最重要
15、的部分。花的顏色、大小、形狀、氣味、傳粉特性多種多樣。(2)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實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構成的子房內, 經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實,種子又包被 在果皮之內。果實的形成使種子不僅受到特殊保護, 免遭外界不良環境的傷害, 而且有利于 種子的散布。被子植物的果實形態多樣。(3)被子植物的抱子體(植物體)高度發達在它們的生活史中占絕對優勢,木質部是由導管分子所組成,并伴隨有木纖維,使水分運輸暢通無阻。(4)被子植物的配子體進一步簡化被子植物的配子體達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小抱子即單核花粉粒發育成的雄配子體只有2個細胞或者三個細胞。大抱子發育為成熟的雌配子體稱為胚囊,胚囊通常只有7個細胞
16、:3個反足細胞、1個中央細胞(包括2個極核)、2個助細胞、1個卵細胞。頸卵器消失。可見, 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體均無獨立生活能力,終生寄生在抱子體上, 結構上比裸子植物更加簡化。(5)出現雙受精現象和新型胚乳被子植物生殖時,一個精子與卵結合發育成胚( 2n),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 三倍體的胚乳(3n)。所以不僅胚融合了雙親的遺傳物質,而且胚乳也具有雙親的特性,這 與裸子植物的胚乳直接由雌配子體(n)發育而來不同。(6)被子植物的生長形式和營養方式具有明顯的多樣性被子植物的生長形式有木本的喬木、灌木和藤本,它們又有常綠的和落葉的;而更多的是草本植物,又分多年生、二年生及一年生植物,還有一
17、些短生植物。 被子植物大部分可行光合作用,是自養的,也有寄生和半寄生的、食蟲的、腐生的以及與某些低等植物共生的營養類型。第三章植物區系地理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分布區:分布區是一個種系或任何分布單位(種、屬、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區域。連續分布區:連續分布區是指某一植物種 (或屬、科)連續分布在某一完整區域內。間斷分布區:如果某一植物分類學單位占有兩個以上相互分離的地區,并且它們之間不可能憑借現在的自然因素傳播種子,這種分布區成為間斷分布區。狹域分布區:植物分布區只限于局部地區。特有分布:是指只生長在某一地區而不在其他地區出現的植物。世界種:少數種類植物的分布區遍及世界各地,這些種稱為世界種。古特有
18、種:某一地質時期殘留下來的種稱為古特有種。新特有種:晚近時期才分化出來的特有種,尚未獲得充分擴大分布區的時間和條件,一般分布范圍較為局限,稱為新特有種。地理殘遺種:古特有種的分布區常常帶有殘遺分布的性質,故又稱為地理殘遺種。如水杉、 銀杏、琪桐、杜仲等。地理替代:屬于同一祖先的種群,由于古地理環境變遷分成了若干地理隔離的種群,它們在以后的進化過程中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機會,加上各處生態條件差異引起自然選擇效果不同, 彼此之間區別擴大為不同的近緣種或亞種。這種現象稱為地理替代, 相應的種稱為地理替代種(vicarious )。生態特有種:有的種的分布與特異的生態條件相聯系,它們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經過自
19、然選擇形成了特有的生態型(或相當于分類單位中的種和亞種 )。它們稱為生態特有種。植物區系:植物區系(flora )是某一地區、或者某一時期、某一分類群、某類植被等所有 植物的總稱。地理成分:根據植物種或其他分類單位的現代地理分布來劃分的,可以歸為若干分布型。發生成分:植物區系組成種類中,還可以根據各類群的起源地 (起源中心)而劃出的區系成分。遷移成分:按植物種遷移到某一植物區系所在地所循的遷移路線來劃分的區系成分,例如, 沿某江河流域、海岸線、山脈等。生態成分:是按植物種的適應生境而定的區系成分。這類成分對于研究一個植物區系的歷史及其所經歷的氣候變化具有極大意義。歷史成分:根據植物種在某植物區
20、系區域內出現的時間來確定的區系成分。植物區劃:利用各種植物區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區系種類組成、地理成分與起源、不同等級的特有性與發展歷史相似的地區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關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級,便是植物(區系)區劃。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經過自然或人為途徑侵入另一新環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損害或生態災難的過程。二、填空題1 .分布區的表示方法分為()、()和()三種。【點圖法、輪廓法、涂斑法】2 .殘遺種包括()、()。【群系殘遺種、地貌殘遺種】3 .分布中心包括()()()()。【多度中心、發生中心、變異中心、殘遺中心】4 .植物區系成分分為()()()()()。【地理成分、發生
21、成分、遷移成分、歷史成分、生態成分】三、問答題1.闡明間斷分布的成因。(間斷分布由連續分布發展而成。間斷分布的原因有許多,但主要是歷史的原因:)(1)自然條件的變化某種植物的分布區原來是連續的,但后來由于分布區個別部分的自然條件發生變化,引起該種在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離;或者這個變化地區原來的種發生分化變為其他種,也就是種 系演化過程中發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離。(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遷移以及植物在原來分布區范圍內死亡而發生(遷移說)例如歐洲在冰期時,很多北極植物向南遷移至中歐平原,冰川退后,這些植物一部分隨著冰川向北退卻,另一部分退居中歐高山, 但歐洲平原地區的北極種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間斷
22、。(3)陸地下沉一部分植物分布的間斷是由于陸地下沉而形成的: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和印度之間,根據“陸橋學說”,古代它們是相連的,后來“陸橋”下沉使彼此之間的植物形成間斷,又如白令海峽在更新世曾形成陸橋,我國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也是在第四紀才失去聯系,形成植物分布間斷。(4)大陸漂移說根據這個學說,認為在二億年前,所有的大陸曾聯合成一個單一的巨大陸塊一一聯合古陸 (pangaes),約在中三迭紀分裂為岡瓦納古陸(Gonawdha land)和勞亞古陸(Laurasla land ,由歐亞、北美大陸組成),中間隔著古地中海。以后,前者相繼分裂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諸大陸,并向北移:北美自歐洲分離,隨大西洋
23、向西、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大陸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這就提供了 “世界植物熱帶統一起源說”的地質基礎,比較合理地解釋了洲際 間斷產生的原因。(5)跳躍式傳播造成間斷分布夏威夷距離北美 3900km,至少有25個分類單位屬于兩地間斷分布,可以用踏腳石作用加以解釋。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島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輕的種子、抱子的植物,可以被洋流、水鳥等把繁殖體帶到很遠的地方生長傳播形成間斷分布。(6)人為影響造成間斷分布人類對間斷分布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人類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促成某些種植物分布區的間斷,例如我國西南干熱河谷地區分布的龍舌蘭,絕大部分是熱帶美洲種類,可能由于人為活動而傳人我國的,現在
24、已變為野生。(7)歸化植物造成間斷分布如萬壽菊(Tagetes)、大波斯菊(Cosrrlos)等植物物原產于美洲。現在已在我國及其它國家 被歸化,因而形成該種植物的間斷分布。2 .闡明特有分布的成因。A.古特有種這類植物在地質時期曾經有過比現代廣泛的分布區,即當時又很適宜古氣候及其他生態條件,后來由于古地理環境的變化,對它們的生長不利, 顯著縮小分布范圍直到現代邊界的所在地。氣候即使環境條件有所改善,由于它們缺乏與其它植物競爭的能力,難以恢復原來的分布區范圍。B.新特有種晚近時期才分化出來的特有種,尚未獲得充分擴大分布區的時間和條件,一般分布范圍較為局限,稱為新特有種。有些特有種與特殊的氣候條
25、件有關。比如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地區,由于氣候條件與相鄰地區的差別懸殊,造成起源于近代的特有種非常豐富,這些植物稱為新特有種。C.生態特有種有的種的分布與特異的生態條件相聯系,它們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經過自然選擇形成了特有的生態型(或相當于分類單位中的種和亞種 )。它們稱為生態特有種。 D島嶼特有現象島嶼和大陸之間長期存在植物難以逾越的障礙時,島上植物長期孤立進化的結果便逐漸形成若干特有種類,甚至特有科或屬。陸地上孤立的高山和海島情況類似,長期獨立進化可以形成一些特有種類。3 .闡明中國植物區系的特點及成因。特點:1)植物種類豐富據統計,已經知道的我國維管植物有353科3184屬27150種。其中蕨類
26、植物 52科,占全世界同類科數的 80%在現存的裸子植物 11科中,除南洋杉科外,我國均有分布。被 子植物291科,占世界同類科數的%按照我國植物區系所包含的科數,僅次于馬來西亞(約45000種)和巴西(約 40000種),居世界第三位,由此可見我國植物區系的豐富程度及在世界植物區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植物區系的豐富程度,還可以從科屬的大小和所含種屬的多少表現出來,如世界種子植物種含四個萬種或萬種以上的大科(蘭科、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在我國有大量的種類(含千種以上),另有50科在我國含有100-1000種以上,廣布全國,是我國植物區系的重 要組成部分。2)起源古老我國具有悠久的地質歷史和有利
27、于植物生存繁衍的種種條件,致使我國植物區系中含有大量古老的科屬,并保存了許多殘遺植物。 3)地理成分復雜我國種子植物區系屬(2980屬)的地理成分可劃分為 15種類型。(1)具有明顯的熱帶、亞熱帶性質各類熱帶成分共約1460多屬,約占全國屬數 51% (不包括世界分布屬,以下同)。(2)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溫帶成分各類溫帶成分共約 930屬,約占全國屬數,幾乎包括了世界溫帶分布的所有木本屬。(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278屬)(4)特有屬豐富(196屬)4)各種地理成分聯系廣泛,分布交錯混雜(1)我國植物區系與世界有著廣泛的聯系(2)各類地理成分在我國境內的分布是相互滲透交錯的
28、各類地理成分在我國境內分布相互交錯滲透的現象,說明它們彼此在發生上和地理上的聯系。這種交錯滲透現象在我國西南地區表現得特別明顯,這主要是由于這一地區復雜的自中生代與早第三紀時中國大部氣候然歷史過程和生態條件所致。 5)特有植物豐富 特有單種科:鐘萼木科、琪桐科、杜仲科、銀杏科等。 特有屬:257屬 中國植物區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中國植物區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環境演變歷史。溫濕,晚第三紀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內陸干旱化加重,氣溫逐漸下降,但與周圍地區之間仍然有密切聯系。第四紀冰期中國大部未受北方冰蓋影響,只在一些山地與高原發育山地冰JI,在一些地方形成古老植物庇護所和新物種的發祥地。南方地區更
29、是基本保持溫濕環境。環境條件的多樣化,為形成豐富多彩的植物區系成分提供了基礎。這些特征不僅說明中國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也顯示出物種保護,特別是大量瀕危珍惜種類的保護任務的迫切性與艱巨性。4 .簡述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并說明島嶼生態理論對自然保護的指導意義。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 生物向島嶼拓殖速度與島上種類滅絕速度趨于平衡。即島嶼上的物種數決定于物種遷入和滅亡的平衡。 這是一種動態平衡,不斷地有物種滅亡,也不斷 地由同種或別種的遷入而補償滅亡的物種。島嶼生態與自然保護:自然保護區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受其周圍生境“海洋”所包圍的島嶼。島嶼生態理論對自然保護區的設計具有指導意義。一般說來,保護區面
30、積越大,越能支持或“供養”更多的物種;面積小,支持的種數也少。但有兩點需要說明:建立保護區意 味著出現了邊緣生境(如森林開發為農田后建立的森林保護區)。適應于邊緣生境的種類受到額外的支持。對于某些種類而言,小保護區比大保護區可能生活得更好。5 .闡明生物入侵的途徑。異地生物入侵的途徑主要有兩類:自然途徑和人為途徑。6 .闡明生物入侵對生態系統的危害性。(1)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加快物種多樣性的喪失(3)影響遺傳多樣性(4)嚴重危害農林業生產(5)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第四章植物生活與環境一、名詞解釋環境:環境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群體以外的空間,以及直接或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生存與
31、活動的外部條件的總和。環境因子:組成環境的各種要素。生態因子:環境因子中一切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則稱生態因子 (ecological factor) 。生存條件:生態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稱為生存因子(或生存條件、生活條件)。例如光、溫、水、氣等對于植物來講,都是它們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環境因子。生境:生物個體或群體生活區域的生態環境與生物影響下的次生環境統稱為生境。環境脅迫:環境中某種生存條件出現異常變化,變化抑制植物生命活動或威脅植物的生存,稱為環境脅迫(stress )。限制因子:那些對植物的生長、發育、 繁殖、數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關鍵性因子叫限
32、制因子。例如,低溫對于南方喜暖植物來說都是限制因子。生態幅:生物對每一種生態因子都有一個耐受范圍,即有一個耐受上限與耐受下限,上限與下限之間的范圍,稱為生態幅。植物內穩態:指植物控制小環境使其保持相對穩定的機制。適應:植物在某類生境中能夠正常生長和繁衍的現象,稱為適應。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植物的適應表現為或者更充分地利用有益條件,或者增強抵御不利條件的能力。趨同適應:趨同適應是指不同種類的植物,由于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條件下,通過變異、選擇和適應,在形態、生理、發育以及適應方式和途徑等方面表現出相似性的現象。趨異適應:趨異適應是指親緣關系相近的同種植物,長期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形成
33、了不同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適應方式和途徑等。又稱為輻射適應( adaptive radiation )。生活型:植物對于綜合生境長期適應,而在外貌上反映出來的植物類型,稱為生活型。生態型: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長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態條或人為培育條件下,發生趨異適應,并經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而分化形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稱為生態型(ecotype)。光反應:是在類囊體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學反應,通過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傳遞光能,并將光能轉換為電能,進而轉換為活躍的化學能,并形成ATP和NADP勺過程。暗反應:它是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不需要光的酶促化學反應,利用光反應
34、產生的ATP和NADP使CO2還原為糖類等有機物,將活躍的化學能最后轉化為穩定的化學能,積存于有機物中。C3植物:固定CO2的最初產物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故稱為C3途徑。采取這種途 徑的植物稱為C3植物。C3植物葉片的維管束鞘細胞小,幾乎不含葉綠體,葉肉細胞排列松 散,葉綠體大而多,CO2吸收、固定與碳水化合物合成均在這類細胞中完成。C4植物:C4途徑(C4 photosynthesis) 是在葉肉細胞中經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竣化酶(PEPC)的作用,CO21先與PEP吉合,形成一種四碳化合物即草酰乙酸(OAA),采取這種途徑的植物稱為C4植物。C4植物葉片的葉肉細胞排列緊密
35、、葉綠體小而少,主要起到吸收和固定CO2的作用;在葉脈周圍有一圈含葉綠體的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大而多,其外面又環列著葉肉細胞(具花環結構)。CAM直物: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景天科(Crassulaceae)等肉質植物的葉子,氣孔白天關閉,夜間開放,因而夜間吸進 CO2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 (PEPC)催化下,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結合,生成草酰乙酸,進一步還原為蘋果酸。白天CO2從貯存的蘋果酸中經氧化脫竣釋放出來,參與卡爾文循環,形成淀粉等。所以植物體在夜間有機酸含量很高,而糖含量下降;白天則相反,有機酸含量下降,而糖分增多。這種有機酸日夜變化的類型,稱為景天科酸代謝(crassulac
36、eae acid metabolism, CAM)這些植物稱為 CAMtt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生理有效輻射:能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利用的光輻射稱為生理有效輻射或光合有效輻射。生理有效輻射約占總輻射的40-50%。光周期現象:植物長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長短變化格局的環境中,借助于自然選擇與進化,形成各類植物所特有的對日照長短變化的反應方式(生長、開花、落葉、休眠等方面)。溫周期現象:植物的生長發育與晝夜溫度變化同步的現象,稱為溫周期現象(thermoperiod )。有效積溫: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 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
37、數。發育起點溫度: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溫度范圍,低于某一溫度,植物的生長發育就停止,高于這一溫度,植物才開始生長發育,這一溫度閾值稱為發育起點溫度或生物學零度。物候:物候是指生物長期適應于一年中溫度水分的節律性變化,形成的與此相適應的發育節律。生態對策:一個物種或一個種群在生存斗爭中對環境條件所采取適應的行為,即生物在其生境中,能以全部形態和機能的適應特征來對抗環境因子,并以此在生境中繁衍, 稱為生態對策 b bionomic strategy )。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經過一個低溫刺激才能開花的現象,稱為春化作用。需要低溫刺激的發育階段稱為“春化”階段。二、填空題1 .按照生態因子的性質
38、,一般將生態因子分為 ()()()()()5大類。【氣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為因子】2.按照環境的范圍大小,環境分為()( )( )()5大類。【宇宙環境、地球環境、區域環境、微環境、內環境】3 .環境中非生物因子對植物的影響,稱為();植物對環境的影響稱為();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稱為()。【作用、反作用、相互作用】4 .按照生態幅的大小,物種可以分為()和()。【狹生態輻物種、廣生態輻物種】5 .光對于植物的生態作用,由()()和()三個因素的對比關系構成。【光照強度、光質、日照長度】6 .光合固碳途徑分為()()()。【C& C4 CAM7 .根據光合固碳途徑,
39、可將植物分為()()()三類。【C3植物、C4植物、CAMM直物】8 .不同的植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由此將植物分為()()()三類。【陽性植物、陰性植物、耐蔭性植物】)。【生理無9 .綠光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吸收利用,因此,綠光又稱為( 效光】10 .根據植物開花對日照長度的反應不同,可將植物分為()()()()四大類。【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間型植物】11 .低溫脅迫劃分為()()()三類。【寒害、凍害、霜害】12 .溫度的生態適應類型劃分為()()兩類。【廣溫植物、狹溫植物】13 .植物細胞的吸水方式包括()()()三類。【吸漲吸水、滲透吸水、代謝吸水】14 .
40、根系被動吸水的動力是(),主動吸水的動力是();根系吸水的途徑可分為()()兩部分。【蒸騰拉力、根壓、共質體、質外體】15 .根據植物沉沒在水中的情況,水生植物分為()()()三類。【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16 .根據環境水分的多少,陸生植物分為()()()三類。【濕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7 .根據環境的特點,濕生植物分為()()兩類。【陽性濕生植物、陰性濕生植物】18 .根據植物體內含水分的多少,旱生植物分為()()兩類。【少漿液植物、多漿液植物)】19 .根據植物適應短期水分虧缺,陸生植物分為()()兩類。【變水植物、定水植物】20 .植物對土壤養分含量的適應類群為()()
41、()三類。【貧養植物、富養植物、中間型植物】21 .按照分布區類型,鹽土植物分為()()2類;按照植物對過量鹽類的適應特點,鹽土植物又分為()()()3類。【旱生鹽土植物、濕生鹽土植物、聚鹽性植物、泌鹽性植物、不透鹽性植物】22 .適應分為()()2類;植物的生活型是()適應的結果,而生態型是()適應的結果。【趨同適應、趨異適應、趨同、趨異】23 .丹麥植物學家將植物的生活型分為()()()()()5大類。【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隱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4 .根據引起生態位分化的主導因子,生態型包括()()()3類。【氣候生態型、土壤生態型、生物生態型】25 .生態對策分為()(
42、)2個類型。【r-對策、K-對策】26 . CSR系統中,植物采取了不同的資源分配策略,即()()和()。【雜草型、脅迫型、競爭型】三、問答題1 .闡明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1)綜和性每一個生態因子都是在與其他因子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起作用的, 任何因子的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變化。(2)非等價性對生物起作用的諸多因子是非等價的,其中有12個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改變常會引起其他生態因子發生明顯變化或使生物的生長發育發生明顯變化。(3)不可替代性和可調劑性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代替。如植物生長要求環境中具備全部它所需要的生活物
43、質,這些物質有大量存在的,有微量存在的,植物所需,有多有少,但不存在重要性的大小之分。另一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因子間存在著補償作用,即因子的調劑性。某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由其他因子來補償。但是因子之間的補償作用不是經常的和普遍的,僅僅是部分的調劑,決不等于因子之間的代替。(4)階段性和限制性生物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態因子或生態因子的不同強度。(5)直接性和間接性直接參與生物生理過程或參與新陳代謝作用的因子,屬于直接因子,而那些通過影響直接因子而對生物作用的因子,稱為間接因子。例如,地形起伏、坡度、坡向、海拔、經緯度及人為的某些因子就是間接因子,它們的作用,不亞于直接因子。
44、2 .闡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較這些原理之間的異同。李比希最小因子法則:植物的生長取決于那些處于最少量因素的營養元素。謝爾福德耐受性定律: 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環境中的多種條件,而且生物有機體對環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個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在數量上或質量上不足或過多,即當其接近或超過了某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該種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滅絕。相同點:耐受性定律與最小因子法則合稱為限制因子原理。它們只適用于穩定的環境,而不適用于不穩定狀態的環境。不同點:最小因子定律只考慮了因子量過少,而耐受性法則既考慮了因子量的過少,也考慮了因子量的過多;耐受性定律不僅估計了限制因子量的變化,而且也估計了生物本身的耐
45、受性問題。生物的耐受性不僅隨著種類不同,且在同一種內,耐受性也因為年齡、季節、棲息 地的不同而有差異;耐受性定律允許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因子補償作用。3 .比較C3 C4和CAM1且植物的適應特征。(見書p155-156)4 .光具有什么生態意義1)太陽的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首先是由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能合成有機物質,把光能轉變為貯藏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從而供給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和其它異養生物作為食料而消耗,因此,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幾乎所有活的有機體與太陽能之間發生了最本質的聯系,所以太陽的光能是地球上一 切生物能量的源泉。2)太陽輻射為維持生命的環境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被地表吸收
46、的絕大部分太陽輻射直接轉變為熱能,其中一部分用于水分蒸發, 其余部分用于增加地表的溫度,因而輻射也是構成地表熱量、水分和有機物質分布狀況的能量源泉, 所以太陽輻射也為維持生命的環境創造了必要的條件。3)光的有害作用太陽光并非都是有益的, 如紫外線就有致死作用。 實際上,生物圈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制服”太陽輻射的過程一一利用其中有用的部分,減緩或消除其危險作用。由此可見,光 對生物是矛盾的,光既是生命必需的,又是限制生命的因子。4)光的信號作用光是植物晝夜周期性、季節周期性節律的外界觸發器。生命活動的晝夜節律、季節節律都與光照周期有直接的關系。5 .比較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的不同點。陽性樹種一般枝
47、葉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長,樹皮通常較厚,葉色較淡,植株開花結實力較大,一般生長較快,壽命較短;陰生樹種一般枝葉濃密,透光度小,自然整枝不良,枝下高短,樹皮通常較薄,葉色較深,通常生長較慢:壽命較長。陽性植物的莖通常較粗, 節間較短,分枝也多。很多高山植物由于生長在強烈陽光下節 間強烈縮短,常常變成矮態或蓮座狀更是突出的例子。莖的內部結構是細胞體積較小,細胞壁厚,木質部和機械組織發達,維管束數目較多,結構緊密,含水量較少;陰性植物的莖通 常細長,節間較長,分枝較少,內部細胞體積較大,細胞壁薄,細胞的大部分充滿著細胞液, 木質化程度較差,機械支持組織較不發達,維管束數目較少,結構疏松,
48、含水量較多。陽性植物的葉子一般較小,質地較厚。葉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質層覆蓋,有的葉子表面有絨毛。內部結構是葉細胞較小,細胞壁較厚,且排列緊密,細胞間隙小。氣孔通常較小,較 密集,葉脈細密而長。葉肉細胞強烈分化,柵欄組織較發達,常有23層,有時在上、下表皮層內都有柵欄組織, 而海綿組織不發達。 這種形態構造的葉子叫陽生葉。陽性植物的葉在著生排列上常常與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葉大而薄,角質層薄,海綿組織發達,葉綠素多,葉脈稀疏,氣孔分布較稀,與陽性植物相反,稱之為陰生葉。陰性植物的葉柄常或長或短,葉形也或大或小,使葉子成鑲嵌狀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以充分利用陰暗不足的光線,這也是植物在形態上對不同光強的適應
49、特征。陽性植物與陰性植物不僅在形態構造上有明顯的差別,而且在生理上也有明顯不同的適應特性。6 .為什么高山植物毛茸發達、莖葉富含花青素、花色鮮艷、植株矮小除了高山風大、低溫、光照強烈外,主要是由于高山紫外線、短波光較多的緣故,這些光具有如下生態作用:抑制植物體內某些生長激素的形成,從而抑制植物的伸長生長,造成植物矮化。使植物細胞特別是表皮細胞葉累積去氫黃酮衍生物,再使其還原為花青素。花青素等物質的存在,對 UV-B具有很強的吸收性,可以防止UV-B進入葉片。7 .在植物界,各種植物的開花季節為什么各不相同植物長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長短變化格局的環境中,借助于自然選擇與進化,形成各類植物所特有的
50、對日照長短變化的反應方式(生長、開花、落葉、休眠等方面)。根據植物開花對日照長度的反應不同,可將植物分為四類:1 )長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s )是指在日照時間長于一定數值(一般1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的植物,否則只能進行營養生長。如冬小麥、大麥、油菜和甜菜等。這類植物光照時間越長,開花越早。可以通過輔助人工光照使之提前開花。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于溫帶和寒帶(高緯度地區),在生長發育旺盛的夏季,一晝夜中光照時間長。如果把長日照植物栽培在熱帶,由于光照不足,就不會開花。2 )短日照植物在一定日照時數范圍內, 黑夜越長,開花越早的植物。它們通常是日照時間短于一定數 值才能開花,否則只
51、能進行營養生長。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煙草等。他們多在深秋或早春 開花,人工縮短日照時數,則可以提前開花。短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地是日照時間短的熱帶、 亞熱帶(低緯度地區);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溫帶和寒帶會因光照時間過長而不開花。3 ) 中日照植物(day intermediate plant )開花要求晝夜長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時左右),如甘蔗、甜根子草等。4 )中間型植物對日照長度要求不嚴格, 只要其他條件適宜,在任何日照條件下都能開花的植物,如番茄、黃瓜、四季豆、辣椒等。8 .以水生植物為例,闡明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1 )水環境的特點弱光、缺氧、密度大、粘性高、溫度變化平緩,以及能溶解各
52、種無機鹽類。2 )水生植物的生態適應(1)水生植物具有發達的通氣組織以保證各器官組織對氧的需要。例如,荷花從葉片氣孔進入的空氣,通過葉柄、莖進入地下莖和根部的氣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通氣組織,以保證植物體各部分對氧氣的需要。(2)其機械組織不發達甚至退化,以增強植物的彈性和抗扭曲能力,適應于水體流動(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葉片多分裂成帶狀、線狀,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陽光、無機鹽和CO2的面積。(4)淡水植物具有自動調節滲透壓的作用,而海水植物是等滲的。9 .闡明陽性濕生植物與陰性濕生植物之間的區別。答題要點:環境不同、形態不同、生理特征不同10 .冬小麥為什么要秋播需要春化作用11 .闡明低溫脅迫
53、的原因。寒害又稱冷害,是指溫度在零度以上仍能使喜溫生物(如熱帶生物)受害甚至死亡。這種在零度以上的低溫對生物的傷害稱為寒害。寒害的主要原因是低溫打破了代謝的協調性所致。如蛋白質合成受阻、碳水化合物減少和代謝紊亂、細胞膜透性改變、根吸收能力下降等。(2)凍害凍害是指00C以下的低溫使生物體內(細胞內和細胞間)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損害。植物在溫度降至冰點以下時,會在細胞間隙形成冰晶, 一方面造成原生質失水, 蛋白質凝固變性。另一方面冰晶壓迫細胞導致機械損傷,破壞細胞的結構,影響酶的活性和代謝;凍害還會造成養分的外滲損失;導致樹皮破裂;凍拔:在黏重潮濕的土壤上,凍融交替,造成樹苗根系上升出土的現象。12
54、 .闡明植物對低溫的適應。有些植物通過自然選擇,在形態上、生理上和行為上獲得了特殊的防御裝備,對極端低溫表現出很多明顯的適應。(1)形態上北極和高山上的植物在芽及葉片常有油脂類物質保護,芽具有鱗片,器官的表面有蠟粉和密毛等;有些樹種到了冬天, 樹皮有較發達的木栓組織,樹干好像包裹上了一層棉被,保護樹干免遭凍裂;高山植物為了避免低溫的襲擊,即使是喬木,也使其植株變得非常矮小,常呈匍匐、墊狀或蓮座狀,伏在地上,卷縮成團。(2)生理上原生質特性發生改變:生活在低溫環境中的植物常通過減少細胞中的水分,這樣使細胞質的濃度增高,使植物的冰點下降, 防止原生質萎縮和蛋白質凝固;.有機物質含量增加,細胞內淀粉
55、水解,使糖類的積累量增加,同時,在低溫條件下,植物生長減慢,糖類等物質的消耗量減少,也增加了細胞液內糖類的含量。同時細胞中粘液、脂肪和色素等物質增加,積累起來。這些物質都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減少水分滲透到細胞間隙中去,使冰點大大降低。上述種種原因都降低植物的冰點,增加抗寒能力;有些植物如虎耳草、十大功勞等植物葉片在秋季變紅,能吸收更多的紅外線, 增加對熱量的吸收;落葉樹種冬季落葉休眠是抗低溫的有效方法,其機理是在休眠條件下, 細胞發生輕度質壁分離, 原生質把貫穿在細胞壁中的胞間連絲吸入內部,表面蓋上一層厚厚的脂類物質,使水分不易通過,因此,細胞內不易形成冰晶,增強抵御低溫的能力。(3)行為適應植物對低溫的行為適應,主要表現在生長方式、向熱移動與休眠方面。13 .闡明高溫對植物的傷害作用以及植物對高溫的適應。高溫對植物的生態作用溫度超過植物適宜溫區的上限后就會對植物產生有害影響,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藥批發商的采購策略優化考核試卷
- 盾構機施工中的安全與健康管理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在智能電網儲能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炸藥及火工品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規范化考核試卷
- 廣告創意與情感營銷結合考核試卷
- 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環境保護策略考核試卷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
- 上海市虹口區2025屆高三高考二模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2025如何撰寫商業店鋪租賃合同協議書
- 2025版合同:國際專利技術轉讓協議
- 讓每一個閃光在每一天成長-四年級期中家長會 課件
- 蔬菜大棚建設投標方案技術標范本
- 國開電大2024秋《經濟法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漢語口語速成第七課課件
- GB/T 3487-2024乘用車輪輞規格系列
- 五年級口算題卡每天100題帶答案
- 七律長征讀書分享 課件
- 自考00808商法押題及答案解析
- 語文教研專題講座講稿
- 2024年新物業管理技能及理論知識考試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