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201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11月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1頁
甘肅省張掖市201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11月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2頁
甘肅省張掖市201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11月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3頁
甘肅省張掖市201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11月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4頁
甘肅省張掖市2013屆高三歷史上學期11月月考試題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張掖二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月考試卷(11月)高三文綜 歷史試題24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創造了多種史書體例。 其中, 紀傳體創始于司馬遷的史記,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雖做過局部的調整,但主要的名目不外乎是“本紀”、“列傳”、“志”、“表”四種。那么有關天文歷法方面的內容,應記述在:A本紀 B列傳 C志 D表25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禮演說”中說:“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這段話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A主權在民 B人民是國家大事的決策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為國內人共享26“風云起,山河動,黃埔建軍聲勢雄

2、,革命壯士矢精忠。 金戈鐵馬,百戰沙場,安內攘外作先鋒。縱橫掃蕩,復興中華,所向無敵肝膽相照,團結自強,殲滅敵寇,凱歌唱。”這首歌應該出現在A國民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7“送嫁妝”是我國很多地區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統計不能說明 時期所送的嫁妝20世紀80年代被褥、“紅包袱”、三門柜、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小型黑白電視21世紀初被褥、“紅包袱”、高檔組合家具、名牌手表、筆記本電腦、汽車A嫁妝保留了傳統特色,體現了時代特色 B嫁妝品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現代化C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 D西式婚禮逐漸被人們所接受28英國金融時報:“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

3、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這三個創業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建立4個經濟特區、鄧小平南方講話、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 B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C開放14傘沿海港口城市、開放開發上海浦東、確立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 D擴大企業自主權、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9有學者認為:“17世紀四十年代,東西方兩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視為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與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對該段材料正確的解釋是 A作者認為該事件是東西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B作者觀察問題的著眼點在于社會形態轉變 C

4、作者站在歐洲立場上看歷史所以是片面的 D東西兩個君主分別指康熙皇帝和查理一世 30下圖是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發行的股票。作為史料,該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社會主義改造的進行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 C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 D我國分配制度的改革31隨著城市化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美國洛杉磯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區搬遷的現象劇增。促成這一變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廣泛使用 B聯邦政府在郊區興建大批住宅 C普通勞動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國有企業多位于郊區32美國解禁外交文件顯示,1972年夏天,美國總統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即將訪華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計劃后,使用了對日本人的蔑

5、稱“小日本”一詞,破口大罵日本是“最壞的叛徒”。這最能說明 A日本的做法違背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B日本在政治上從屬于美國C美日在國際關系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斗爭 D日本與中國建交導致美日關系惡化33下列關于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經濟發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為恰當的是19901993 年各種類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單位:100 億美元)1990199119921993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世 界342343353355376378375370工業發達國家2452572502592652702562537275717370716868發展中國家9786103961111081191172

6、825292730293232A世界市場已經形成 B發達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占主導地位C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無足輕重 D世界經濟呈現區域化趨勢34有學者如此評價二戰后初期美國政府的一項舉措:“美國統治當局似乎找到了一種途徑,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劃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溶為一體。一箭雙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這項“一箭雙雕”的舉措是 A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B提出杜魯門主義 C實施馬歇爾計劃 D建立“北約”組織35自從全球的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全球經濟出現了很多亂象,匯率戰、資源戰、貿易戰,還有現在的貨幣戰等現象不斷發生。這說明A經濟全球化違背歷史潮流 B發達國家是阻礙全球化的主要障礙C世界日益變成一個

7、不可分割的整體 D逆全球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40(25分)近年來,海洋生活對人類的重要性日益明顯,海權問題也備受多方的關注,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材料一 在中國,海權意識受到陸權意識的壓制。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海上力量大都曇花一現,一旦海上有事則偶爾為之;一旦事平,即銷聲匿跡。從地理上看,中國雖是陸海兼備的大國,但“重陸輕海”的思想一直在歷史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尤其從明朝中葉后,正當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紛紛從海上向東擴張時,中國卻開始實行背向海洋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國民黨時期,中國海權依然處于有海無防的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海防事業才進入一個新的歷史。 馬志松維護海權:中華民族的神圣使命 材

8、料二 自年鴉片戰爭開始的百余年間,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次,入侵艦艇多艘,入侵兵力萬人。嚴酷的現實給大清國帶來了強烈的思想震撼,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海權對中國的重要。林則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編出了海國圖志,同時還出現了林福祥的平海心籌、嚴如煜的洋防輯要、李光建的海防新編和桂文燦的海防要覽等一大批探討海防問題的著作。清政府在海防建設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財力和物力,甚至一度建成一支在亞洲首屈一指的龐大艦隊。 摘編自中國海洋權益面臨的挑戰  材料三  海軍實為富強之基,彼美英人常謂,制海者,可制世界貿易;制世界貿易,可制世界富源;

9、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孫中山十年國防計劃材料四 “15世紀鄭和七下西洋其實是顯示了明朝政府對亞洲的企圖,塑造了中國的海洋性質和大戰略鄭和遠航是帶有進攻性手段的外交行為,一方面北京非常希望減少周圍國家對其建設大國野心的懷疑,另一方面,當代的政府領導人希望把民眾盼視線轉向政府早就謀劃好的海洋。” 詹姆斯霍爾姆斯(美)、吉原俊井(日)海上軟實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重陸輕海”的思想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原因。(8分)它產生了怎樣的消極后果?(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清朝后期中國的海洋觀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2分)導致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3)結合材料三,概括孫中山的海洋觀。(4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日學者的觀點是否正確?(1分)為什么?(3分)該觀點的本質是什么?(1分)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西歐地區必然會超過所有其他地區這一點,在16世紀初還根本看不出來。當時某些東方帝國雖看來比歐洲更威嚴、更有組織,卻都深受中央集權制度之害。回顧歷史,可以看到:到15世紀末,歐洲在商業上和技術上加快了發展,也許最公正的評價是,當時各主要世界文明中心處于大致相同的發展階段,有的是在某方面比較先進,而在某方面有落后一點。在技術上,從而也在軍事上,奧斯曼帝國,明代中國,稍后莫臥兒人統治的北印度和歐洲各國及其俄國人支族都

11、遠遠超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散的社會,雖然這一切公元1500年的歐洲稱得上最重要的文化權利中心之一,但當時毫無跡象表明歐洲有朝一日登峰造極。因此,在研究歐洲興起的原因之前,需要考察與之競爭的國家的強項與弱點。 (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試評論上述材料中的主要觀點。(12分)(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主要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4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則以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受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

12、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材料二 (王安石變法后)既而儲積如丘山,屋盡溢不能容,又別命置庫增廣之迨元豐間,年谷屢登,積粟塞上,蓋數千萬石,而四萬常平之錢,不可勝計。余財羨澤,至今蒙利。 (北宋)陸佃(1042-1102)神宗皇帝實錄序論(1)據材料一回答,王安石變化的初衷是什么?(2分)從材料看,他認為變法招致“怨誹之多”的原因是什么?(3分)(2)有人依據材料二對王安石變法做出了兩種明顯不同的解讀,請簡

13、要寫出這兩種解讀,(2分)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這兩種解讀各自成立的理由。(8分)46【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隨著形勢的變化,英國議會與國王的關系也發生重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英國議會產生于13世紀,議會的前身是“大議會”。開會時由國王擔任主席,它(大議會)輔助國王決定政策,制定或修改法律,審理訴訟案件。后來隨著國家支出的不斷增加,國王常利用大議會籌措錢款,分攤捐稅。約翰王統治時期,大議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1213年召開了大會議,除了貴族,僧侶參加以外,他還命令各郡選派騎士4人出席。騎士是當時的中小地主階層。約翰在位時,大會議除了它的社會基礎有所擴大外,還由于自由大憲章的頒布,

14、初步取得了對國王征收某些捐稅的同意權。 摘編自英國封建議會對王權的限制作用材料二 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的建立,使一場醞釀已久的根本性憲法沖突王權至上或法律至上,國王主權或議會主權發生了正面的交割。議會彈劾權由此復興并達到高潮,此時的彈劾表現出新的重大的時代特征。 摘編自英國議會彈劾權的興衰(1)據材料一,約翰在位前后英國議會的職能定位有何變化?(3分)其不變的本質是什么?(2分)1213年約翰王命令各郡選派騎士出席會議的真實目的是什么?(3分)(2)據材料二,17世紀初期英國議會與國王發生沖突的實質是什么?(3分)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二中“此時的彈劾表現出新的重大時代特征”這句話。(

15、4分)47【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以巴之間、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問題,最終實現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和平共處。中國希望以巴盡快恢復談判,恢復中東和平進程,在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基礎上解決中東問題。他說,在中東問題上,國際社會的參與十分重要。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義務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中國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中東問題的國際努力,也愿意為此做出貢獻。中國中東問題特使闡述中方關于中東問題五點主張(2003年5月)(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巴以沖突的歷史原因。(5分)材料中“土地換和平”的內容有哪些?(4分)(2)根據材料并結

16、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政府為何派特使斡旋中東和平問題。(6分)48【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關于孫中山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陸沉,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世擾,國力罷疲。滿清乘間入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嗚呼!我高皇帝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議,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后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無罪于

17、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實鑒臨之。敬告。”孫中山告祭明太祖1912年2月15日材料二:1917年11月9日,即十月革命爆發第三天,在孫中山指導下的民國日報,就用大字標題率先做了報道,還不斷刊載贊揚和積極評價的文章和社論。孫中山曾代表南方國會親自給列寧發去賀電,祝賀十月革命勝利,表示對俄國革命黨所進行的斗爭“十分敬佩,并愿中俄兩黨團結共同斗爭”。他熱烈支持和鼓勵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和工人階級的斗爭,對他們寄予新的希望。他打電報給南北軍閥控制的政府,積極營救因參加愛國運動而受迫害的學生和被捕的工、學界代表。 改組國民黨,實現首次國共合作(1)根據材料一并

18、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孫中山祭奠明太祖的目的是什么?(2分)簡要說明其局限性。(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當時孫中山思想的觀點。(3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種思想后來有何發展?(3分)發展如何推動了革命的進程?(3分)張掖二中20122013學年度高三月考試卷(11月)歷史答案一、 選擇題。題號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AADBDCACBCD40(25分)(1)(12分)原因: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游牧民族;(2分)地理位置造成地緣政治環境相對封閉、自成一體;(2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華夏文明圈,使古代中國統治者認為世界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中國(或中國傳統文化

19、所具有的保守性和防御性);(2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經濟形態中占據主導地位。(或農本思想、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2分)消極后果:海權意識淡薄,有海無防;(2分)使中國隔絕于世界之外,導致了中國的落后。(2分)(2)(4分)變化:從最初不重視海防轉變為加強海防,從消極防守轉為積極防御。(2分)變化原因: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國家對于海洋權益的爭奪。(2分)(3)(4分)海洋觀:加強海防有利于國家的國防建設,實現民族的富強與國家的強盛(2分)海洋連接世界市場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可以通過興海權來幫助國家走向近代化。(2分)(4)(5分)不正確。(1分)明清時期中國實行的海外貿易是一種朝貢貿易,鄭和

20、下西洋是一種和平之旅。(3分)該觀點的本質是“中國威脅論”。(1分)41(12分)評分標準:(12分)第一等(1210分)觀點明確;能有機結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實,多角度論證觀點;邏輯嚴密,論述充分,表達清晰。第二等(96分)觀點較明確;能結合材料或利用相關史實論證觀點;論述較充分,表達清晰。第三等(50分)觀點不明確;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實解釋觀點;論述欠充分,表達不清晰。答題參考:論點一:在16世紀初期,東方國家更強大,但深受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阻礙。(2分)理由:明朝時期,農業、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社會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但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致使統治腐朽,體制落后,思想專制,科技發

21、展停滯,海禁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極為緩慢。(5分)16世紀初期,西方資本主義處于萌芽狀態,意識狀態領域正進行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可以說歐洲資本主義處于興起階段,快速推動了歐洲社會的進步,使歐洲社會內部結構發生了變化,故材料中說“根本看不出來”。(5分)論點二:15世紀末前后,每個大的世界文明中心都處于大致相似的發展階段,有些文明中心在某一領域先進些,而在別的領域卻要落后一些。(2分)理由: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明朝時期的中國,莫臥兒王朝統治的北印度和歐洲國家,在技術上、軍事上要比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散的社會先進得多。(2分)1500年的歐洲是最重要的文化實力中心之一,順應了世界歷史

22、發展潮流,通過新航路的開辟,早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等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推動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為歐洲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文藝復興運動推動了資本主義文化發展,傳播了資產階級思想,宗教改革運動推動了資產階級早期反封建革命斗爭的興起和發展,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確立。(6分)這一時期歐洲社會也有落后的方面;科技相對落后;天主教神學思想的束縛。(2分)45(15分)(1)初衷: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興除利弊,為國家理財,富國強兵。(2分)原因:部分士大夫茍且偷安、碌碌無為,不安心國事,獻媚討好。(3分)(2)解讀一:王安石變法富有成效、使國家財富大量增加。(1分)理由:王安石變法在農業方面采取的措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和國家收入;在商業和軍事方面采取的措施節省了政府的大量開支。(4分)解讀二:王安石變法借理財之名,大肆斂財。(1分)理由:王安石變法中征收的青苗錢免役錢等對百姓來講是不小的負擔;地方官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更加重了貧苦百姓的負擔。(4分)46(15分)(1)變化:由英王的輔助和咨詢機構變為能夠對國王權利施加抑制性影響的機構。(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