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鈉教學設計_第1頁
金屬鈉教學設計_第2頁
金屬鈉教學設計_第3頁
金屬鈉教學設計_第4頁
金屬鈉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鈉教學設計藺海霞【課題】 鈉【教學設計綜述】本節課屬于學生進入高一年級學習的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一些常見金屬及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方法有所了解。因此,通過本節學習要讓學生體會到高中化學的學科魅力,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盡可能充分地自主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采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實現了三個轉變:1 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2 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3 由重結果向重過程

2、轉變。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通過觀察,發現并提出問題。學生能發現并提出問題,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師展開教學的最好開端;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通過新聞事件引人,為學生創設了通過觀察自己提出問題的情境。(2)科學是從想象開始的,想象是科學的準備階段,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意向,便不能進行創造。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通過現多媒體展示引人入勝的新聞事件和鈉的保存、取用知識介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請學生大膽猜想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結果,并對結果通過實驗進行驗證。(3)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現代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學 習所必需的能力。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并展

3、示“鈉的用途和存在”自學作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手段獲取、共享信息的能力。(4)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能進行交流與合作,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時,學生進行了分組,每小組2人,且要求組內的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分析討論等。這樣做既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機會均等的全面練習,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及課堂實驗,使學生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從而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2.使學生了解鈉的保存、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觀

4、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歸納總結實驗的能力。2.通過學生完成“鈉的用途和存在”自學作業,培養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手段獲取、共享信息的能力。思想教育: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 【重點】 鈉的化學性質【難點】 分析、推斷鈉的性質【教具】 多功能展臺、自制多媒體課件燒杯、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蒸發皿、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燈、坩堝鉗、火柴、鈉、酚酞試劑、蒸餾水【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流程圖】 符號表示:開始、結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 藺海霞2004年6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踐鈉一課的反思

5、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 藺海霞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此筆者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做了將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起來的實踐,結合化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并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下面就鈉一課例中的

6、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實踐效果做如下分析。一、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興奮狀態。 “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 創造性思維始于問題,始于學生對問題的追求探索。一個恰當的提問,一組新奇的演示實驗,一段有趣的科學故事,都會給學生以好奇和興趣,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求知欲望。在鈉一節課的引入階段,先向學生通過大屏幕展示在廣州·珠江發生的一條關于白色炸彈的新聞后,又通過大屏幕展示了不宜課堂演示的實驗室自錄的危險性模擬爆炸實驗,學生在課堂上如身臨其境,看后唏噓不已,然后馬上向學生提問:如果你是一個新聞記者,你還想深入調查什么呢?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提出了大量的問題。精彩的引

7、入讓學生通過“觀察驚嘆”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使學生的思維進入興奮高潮。二、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21世紀的課堂已不再僅僅是“粉筆加嘴巴”的傳統模式,現代化教育技術必然會引入教學領域。現代計算機技術處理能力高超,利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把宏大場景作縮微處理,對瞬變搞定格分析,化枯燥為生動,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鈉一課中,鈉的性質活潑,與水的反應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演示鈉的正確取用過程,學生不易觀察,自制錄

8、像的展示可以使學生明確取用中的注意要點,從而順利實驗。鈉在空氣中燃燒及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學生不易觀察,而實物投影儀的使用恰恰解決了該問題,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結論等內容則采用不同的字體顏色、不同的背景顏色及放大的窗口動畫以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三、實現教學過程的轉變突破“班級授課制”局限,延伸課堂空間,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限度內所能消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能指望45分鐘解決所有問題,而應該延伸課堂空間,由學生自己操作信息終端設備,相對自主地安排學習進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就是要培養其

9、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們認識到不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擬世界中,都是“留心處處皆學問”,并使其確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有效利用信息設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創造新信息的能力。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相關信息的同時,還向學生介紹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該信息的方法,并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的形式提高篇二:金屬鈉教案金屬鈉教案教學目的1、認識堿金屬中鈉的物理性質,理解和掌握鈉的化學性質;2、了解鈉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保存方法和主要用途。教學重點金屬鈉的性質。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教學方法啟發思維,實驗發現,引導討論,歸納總結等教學方法。實驗準備1、學

10、生分組織(8組):燒杯、三角架、石棉網、酒精燈、玻璃管、火柴、鑷子、小刀、濾紙(每組兩張)、金屬鈉(一塊)、酚酞試液、蒸餾水。2、教師演示:水槽、小燒杯、鑷子、小刀、濾紙、火柴、鋁鉑、金屬鈉、硫酸銅溶液、玻璃片、電源、導線、小燈泡、試管。教學過程提問 鋰原子核電荷為3,鈉原子核電荷為11,鉀原子核電荷數19,請畫出它們的原子結構簡圖。(指定三個學生板演)引言 li、na、k原子最外均為1個電子,目前發現的109種元素中,最外層為1個電子的金屬還有銣、銫、鈁。由于它們的氧化物溶于水后都是強堿,所以稱它們為堿金屬元素。(邊講邊板書本節課題)板書 第二章 堿金屬講述 堿金屬的代表元素是鈉。板書 第一

11、節 鈉展示 儲存在煤油中的金屬鈉講述:為防止鈉被空氣中氧氣氧化,實驗室里常把它保存在煤油里。實驗 用鑷子取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去表面煤油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管截取(如圖a)鈉一小塊,再用一根粗鐵絲送到玻璃管中部(見圖b)。分給8個小組,傳遞觀察。在玻璃管外面就能清楚地看到鈉的顏色。演示 照(圖b)裝置,把電極兩端跟瓶里的金屬鈉接觸,接通電源,可以發現串聯在線路上的燈泡發亮;提起兩極與金屬鈉離開,燈泡里燈絲就熄滅。實驗 把一小塊鈉放在盛有煤油的試管中,小心地加熱,讓學生觀察金屬鈉被熔化,并拿著這燃燒匙走近學生,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總結并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金屬鈉是一種銀白色、質軟而輕的固體,

12、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密度比水小(0.97克/cm3),能浮于水面,熔點為97.810c,沸點為882.90c。學生實驗 用粗鐵絲將玻璃管中金屬鈉推置于玻璃片上,讓學生觀察得出結論:鈉表面的光澤逐漸失去而轉變成暗灰色固體。教師指出 這是因為生成了一薄層氧化物的緣故,可見鈉極易與氧氣反應。板書 二、鈉的化學性質板書 1、鈉跟氧氣的反應在較低溫度下,可跟氧氣化合成白色固體氧化鈉(白色固體)設問 若鈉在空氣或純氧中燃燒,將有什么現象呢?是否也生成白色的 ?演示 取一塊鈉吸干媒油后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發生的變化。 現象:鈉受熱以后,可以在空氣里著火燃燒,在純凈的氧氣里燃燒更劇烈,燃燒時發出黃色的火焰

13、,生成淡黃色固體 。板書 在空氣或純氧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啟發提問 鈉能與較活潑的氧氣反應,能否與其它非金屬反應呢?補充演示 取一小塊鈉于石棉網上,再覆以半小匙硫粉,然后蓋上小燒杯,加熱。引導學生觀察 鈉與硫劇烈反應發出黃色的光。板書 2、鈉跟氯氣、硫等非金屬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硫化鈉)板書 3、鈉跟酸反應: (反應劇烈,以致爆炸)指定學生板演 離子方程式:板書 4、鈉跟水的反應演示實驗23見課本指定學生回答實驗23 鈉投入水后浮于水面上;鈉立即跟水反應,并有氣體產生;鈉熔化成小球;小圓球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有嘶嘶聲發出,最后小圓球消失;反應后的水溶液使酚酞指示劑變紅。引

14、導學生解釋上述現象然后小結,并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氫氣(鈉只能保存在煤油里)指定學生板演 離子方程式:思考 將一小塊足量的鈉投入少量的稀鹽酸中,鈉是否有剩余?為什么? (鈉將全部反應而無剩余,因而我們計算鈉與不足量的稀酸溶液反應時,應以鈉計算產生氫氣的量。)思考 如果將一塊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你能推測可能會產生什么現象嗎?為什么?(學生推測討論后,教師演示)將一小塊鈉投入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小燒杯中。板書 5、鈉跟鹽反應:板書 (1)與鹽溶液反應(分兩步進行,以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為例)板書 鈉與水反應:板書 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反應:板書 總反應式:板書 (2)與熔鹽反應: (固體共熔)啟發思考

15、鈉的性質為什么活潑?實驗室應怎樣保存鈉?板書 三、鈉的存在: 以nacl為主,還有 、 、 等。小結 本節課我們開始系統地認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而且從堿金屬入手,了解了堿金屬家族成員,重點討論和分析了堿金屬代表物鈉相關知識,重點掌握鈉與水反應現象有本質。布置作業 課本p31三、四、五附板書設計:第二章 堿金屬鋰(li) 鈉(na) 鉀(k)第一節 鈉一、鈉的物理性質金屬鈉是一種銀白色、質軟而輕的固體,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密度比水小( ),能浮于水面,熔、沸點低。二、鈉的化學性質1、鈉跟氧氣的反應 銣(rb) 銫(cs) 鈁(fr)(白色固體)(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2、鈉跟氯氣、硫等非金屬

16、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 (硫化鈉)3、鈉跟酸反應: (反應劇烈,以致爆炸)4、鈉跟水的反應5、鈉跟鹽反應:(1)與鹽溶液反應(分兩步進行)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反應:總反應式:(2)與熔鹽反應: (固體共熔)三、鈉的存在四、鈉的用途篇三:金屬鈉的性質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年級化學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的教學設計一、設計思想1、生活即化學,化學即生活的思想新課程化學教材對元素化合物部分摒棄了傳統的編寫思路,倡導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的背景中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的編寫思路,表達了生活即化學,化學即生活的教學思想,化學不再

17、只是一門科學性的高中課程,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的科學。因此在本教學設計中體現了“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新課程化學教材編寫的意圖。2、課堂的動態生成思想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我們在組織教學時,考慮最多的往往是目標意識:這個課如何達到預定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卻很少去想學生的體驗,去了解他們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學生的思維與活動總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縛中。因此,課堂上,教師不要急于教給學生什么,也不要滿足于教給學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斷地為學生創設一

18、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時空,要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希望接受的信息,從而產生動態課程效果。3、實驗探究教學思想現代化學教學觀認為,化學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訓練,以此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形成求學所必需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實驗探究的教學是以實驗為中心主題的探究教學。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科學方法,對某些化學反應實質、現象以及化學實驗裝置從多角度、多層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進行探究其規律的學習,有力地解釋客觀事

19、實的實驗屬性,從而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在實驗探究教學中,把實驗作為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求課堂教學盡可能用實驗來開展,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使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實驗的能動性,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事實或實驗史實運用實驗的方法論來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規律。二、教材分析1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課程標準的要求: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基本要求: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鈉的

20、重要性質,了解鈉的制取,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討論的過程,了解實驗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的能力。2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和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1)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鈉的物理性質、鈉的化學性質,以及鈉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在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的兩種存在形態游離態和化合態,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存在,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鈉的制取以拓展視野的方式展示,讓學生了解工業制取的原理。(2)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學

21、生已經在初中學過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鈉是活潑的金屬,能跟鹽酸等反應生成氫氣;另外,剛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對鈉的原子結構的分析,學生可以預測鈉具有強的還原性;還有之前學過的研究物質的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習慣及操作能力。這些都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鈉是一種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種金屬元素,學習本節內容對以后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可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做進一步鞏固;最后本節內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鎂之前,這樣使學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屬元素,這就為

22、學生學習化學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識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實質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三、學情分析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在前面學生已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理論、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理解鈉的化學性質,認識鈉的活潑性奠定了理論基礎;已學習了氯、溴等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方法,建立了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基礎;通過前面實驗的探究教學,對本節教材中的鈉與水的反應實驗能進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對產生現象的原因進行。我校屬于省一級重點中學,學生的基礎較好,學習化學的興趣較高,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理解

23、能力,在課堂教學能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體現自己的主體作用。2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1)學生觀察能力尚有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2)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3)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記住鈉的物理性質。(2)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能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3)了解鈉的工業制取方法和應用2、過程與方法(1)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利用實驗現象、生產實踐活動引導

24、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運用探究活動,在不斷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運用討論交流、使學生不斷獲取新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認識化學知識在公共危險性事故中的重要性。(2)通過實踐調查,培養學生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五、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六、教學策略與手段實驗探究教學、sts教學、閱讀分析思考結論的自主學習模式。七、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準備化學i教材、筆記本。2教師的教學準備;搜集相關新聞、圖片、音像資料并結合教學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1)多媒體設備(2)實物投影儀(3)實驗

25、展示臺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實驗儀器用品:燒杯、鑷子、濾紙、石棉網、鐵架臺、火柴、酒精燈、滴管、培養皿 實驗試劑:金屬鈉、水、稀鹽酸、酚酞、硫酸銅溶液八、教學過程? 活動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新聞資料我們說生活之中有化學。如果大家平常多關注新聞,可以看到許多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閱讀下面一段新聞,思考你從中發現或想到什么化學問題?網上信息摘錄:若干神秘“水雷”驚現珠江。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飄著七個白色的來歷不明的金屬桶。突然,從飄在水面上的一個金屬桶內冒起一股白煙,竄起亮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這個鐵桶接著又連續爆炸了多次,爆炸騰起的白色煙霧有近

26、十米高,還有許多未燃盡的白煙飄進旁邊的公司內,這些灰白色的物體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時甚至還突然著火。據悉,其中另有一鐵桶被過往船只發現,并將其打撈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當船員把蓋子打開后,桶內冒起濃濃白煙,一接觸桶內物質,雙手立即感到劇烈地疼痛,于是他們又將其推入江里,一遇水,這個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該船只迅速逃離,傷亡不大。珠江水面上尚有五個一觸即發的“水雷”漂浮著,消防隊員、民警及廣州化工集團的化學品專家趕來湊在一起,緊張地調查爆炸物的性質及研究“水雷”的處置對策。問題討論:1。引起爆炸的物質是什么?2。為什么會發生爆炸(金屬桶為什么會成為水雷)?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個沒有爆炸的金屬

27、桶如何處理)?4。事故的啟示是什么?生1:引起爆炸的物質可能是鈉,因信息中“竄起亮黃色火苗”是鈉元素的特征焰色反應。發生爆炸是因為鈉與水發生了反應。生2:發生爆炸應該是鈉與水反應生成了大量的氣體,氣體膨脹就產生了爆炸。 生3:也有可能鈉是爆炸物。生4:也有可能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產物是爆炸物。?師:非常好,同學們提出很多的想法。鈉是怎么樣的物質?它能與水反應嗎?若反應又生成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吧。? 活動2:實驗演示,科學探究實驗(投影)取出一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塊鈉,投入盛有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的水的玻璃皿中。師:實驗中我們到了什么現象?又得到什么結論?生5:實驗現象

28、是金屬鈉浮在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同時發生嘶嘶的響聲,溶液變為紅色。結論有:說明鈉的密度小,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反應有氣體生成,生成的產物呈堿性。生6:生成的氣體可能是h2,堿性物質可能是naoh。師:同學們的觀察很仔細,所得結論也比較合理。請大家寫出此反應的方程式。 ?教師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又回到問題解決上,進一步提出問題:模擬實驗證明了鈉與水能發生劇烈反應,但為什么模擬實驗中鈉與水沒有發生爆炸,而新聞中卻發生了爆炸? 生7:我覺得發生爆炸的原因應該是鈉與水反應生成大量的氫氣,氫氣在反應中燃燒從而發生爆炸。知識拓展爆炸原因分析:由于金屬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自然界的很

29、多物質到會發生反應,尤其是當它遇到水的時候,會釋放出氫氣,氫氣的著火點相當低,大量的金屬鈉在水里迅速的化學反應就會產生劇烈的爆炸,所以必須用煤油在儲存罐里做隔離層。在珠江水面上發生爆炸的桶裝金屬鈉就是因為在鐵皮桶里起隔離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屬鈉與空氣和水接觸造成的。 ? 活動3:聯系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師:現在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試著討論解決第3個問題: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個沒有爆炸的金屬桶如何處理)?生8:用炸藥炸掉。生9:用滅火器處理。生10:把它們撈上來,再把桶浸在煤油中。師:有三位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請大家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他們的方法哪個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歸

30、納:實際做法:消防隊員找來一個竹制的籮筐,在上面固定好纜繩,用來打撈鐵桶。又找來一個較大的白色塑料桶,準備將打撈上來的鐵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為金屬鈉在煤油里是不會燃燒的。? 活動4:興趣延續,自主提出學習內容針對這一新聞,大家還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鈉還有什么化學性質。生:我想知道鈉的結構和用途是什么?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屬與鈉的性質類似?生:我想知道鈉的物理性質和鈉怎樣保存?生:我還想知道鈉是怎樣制備出來的?生:我想知道新聞中的“水雷”從哪里來的?生:我想知道新聞中一桶鈉爆炸的威力有多大??(老師與學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識點進行共同學習,下面以教學片斷的形式對教材設計的重要部分進行展示)

31、【金屬鈉的化學性質】過渡鈉能與自然界的很多物質到會發生反應,那么鈉還有其他的哪些性質? 交流與討論從鈉的物質類別猜測鈉的化學性質?1與非金屬單質反應(o2、cl2等)2與水反應3與酸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4與鹽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一、鈉的化學性質1、鈉與水反應2、鈉與非金屬反應實驗2(投影)展示一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切開。用玻璃管插入鈉塊,觀察顏色。師實驗現象說明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鈉。師鈉在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在加熱時能否反應呢?實驗3把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師鈉在加熱時與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的物質,它是過氧化鈉,反應式為:2na+o2=na2o2過氧化鈉中鈉

32、的化合價是1價,氧的化合價是1價。過渡鈉還能與其它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如氯氣、硫等。實驗4將2塊鈉放在一團棉花中,放入一個盛氯氣的集氣瓶,觀察現象。篇四:教學設計交流:金屬鈉教學設計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教學設計從化六中 廖馬花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2)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能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3)了解鈉的存在、用途及制備方法。 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鈉的有關性質;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用。(2)鼓勵學生大膽預測,給學生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利用實驗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3、解決問題。(3)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并形成結論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方法觀;(2)通過學習,認識化學知識在處理公共危險事故中的重要作用。(3)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金屬鈉的化學性質;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三、教學方法預測法 、實驗探究、問題探究 歸納總結 四、教學媒體實驗、多媒體課件及輔助設備本節課的特點是邊講邊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合作探究,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和反思。1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目的是讓學

34、生能夠直接通過實驗論證金屬鈉的相關性質,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合理記錄。實驗現象有時“稍縱即逝”,所以應強調學生對待實驗的嚴謹度。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于高一的學生,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是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之一。通過實驗的指導、問題的歸納、思路的整理分析,引導學生初步總結出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即以結構為核心、以性質為重點,為以后學習其他元素化合物做好準備。3課堂教學應聯系生活實際。化學是一門來自于生活的學科,生活中有許多的物質或是現象都與我們化學有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多聯系生活實際,讓化學變得神秘而又簡單。本教學設計還結合化學家戴維歲制

35、出鈉的化學史,使學生從科學家身上學習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篇五:金屬鈉的性質教學設計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教學設計設計:羅銀先 福建師大附中點評:王曉聰 廈門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一、概述本節課是高一化學 · 必修1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的第二單元教學內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課時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的學習。是通過原子結構特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鈉的性質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在高中化學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節課的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點評:羅老師把鈉與水的反應設計成探究學習任務。利用任務

36、驅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和操作的欲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知識,體驗動手的樂趣。在課中設計的演示實驗:把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并將反應過程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觀察現象,討論分析原理,這個教學環節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是一節學教并重的課。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1)描述鈉與水、氧氣反應現象 (2)理解鈉與水、氧氣反應實質(3)使學生知道化學反應是可以通過改變反應條件而發生不同變化的 2、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以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批判性。(2)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實驗方案設

37、計的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篩選、優化實驗方案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明白事物的普遍聯系與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激發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激發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點評:羅老師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設計明確具體,行為動詞使用準確。但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行為動詞的使用就有問題了,不應該用“培養”這個詞,起行為主語顯然是老師,這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還存在第二個問題,就是目標空泛,尤其是第一、第二個目標更甚,這兩個目標基本上是無法測量的,所以不成其為目標!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設計上,羅老師存在同樣的兩個問題。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征

38、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學生是福建師大附中高一年級學生2學生對化學實驗現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有較濃厚的興趣3學生思維較活躍,有過小組合作探究的經驗,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的能力比較強4學生對實驗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5學生已經對鈉的原子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非金屬元素氯的有關知識。6學生已經知道了學習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點評:羅老師對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學習者的準備:如知識基礎,認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具有濃厚的興趣,對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1自主實驗探究、小組討論交流

39、策略:給學生創設大量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發揮的空間2問題引導探究策略: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逐步啟發引導,使學習內容深入3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策略:問題和實驗設計盡量結合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經驗,增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4情景創設策略:運用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設計問題,設計物理實驗,組織教學內容,提出有啟發性的引申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實驗驗證、實驗猜想、探究規律的學習當中.點評:羅老師通過大屏幕展示魔術“滴水生火”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

40、積極性。再通過任務驅動,給學生創設大量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在自主中結合合作學習。羅老師在在課中設計的演示實驗:把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并將反應過程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觀察現象,討論分析原理,這個教學環節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做中學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本節課的學習引向深入,從羅老師教學策略的選擇和設計,可以發現這是一節比較典型的學教并重的課。五、教學媒體的選擇分析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點評:在化學實驗室上課,符合本學科的特性。但是根據戴爾的“經驗之塔”,“鈉的化學性質2與水反應”這是屬于“做的經驗”,教師沒有必要再用多媒體課

41、件實驗展示形象的經驗,這顯得有些多余。此外,其它教學媒體的選擇適當,充分體現所選擇的媒體的必須性和高效性。六、教學過程【魔術】教師表演化學小魔術:“滴水生火”(課前在酒精燈燈芯里暗藏一小塊鈉,實驗時用膠頭滴管在燈芯內滴一滴水)。【引言】在剛才的魔術中,奇妙現象的產生就是金屬鈉的功勞。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常見的活潑金屬金屬鈉點評:通過化學小魔術:“滴水生火”,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產生疑問,進行引導,進而達到激情導入新課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這堂課的任務。【板書】 金屬鈉的性質及應用 【板書】一、金屬鈉(na)【學生探究】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其化學性質。(復習: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板書】1.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