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微生物習題及答案_第1頁
動物微生物習題及答案_第2頁
動物微生物習題及答案_第3頁
動物微生物習題及答案_第4頁
動物微生物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一、名詞解釋:1、微生物:微生物是個體細小、肉眼看不見、必須用光學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一群結構比較簡單、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總稱。它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螺旋體、霉形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病毒等不同類群。2、微生物學: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生理、遺傳與變異和分類以及與人類、自然界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二、填空題:1、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螺旋體、霉形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病毒 。其中,原核性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螺旋體、霉形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核性微生物包括真菌,非細胞性微生物包括病毒。三、單項選擇題:1、證明有機物發酵和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是( C

2、)。A、郭霍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萊明2、病毒由( B )發現。A、郭霍   B、伊凡諾夫斯基   C、巴斯德   D、列文虎克3、青霉素由( D )發現。A、郭霍   B、 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萊明4、微生物由( B )發現。A、郭霍   B、 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萊明5、證明某種

3、微生物是否為某種疾病病原體的基本原則由( A )提出。A、郭霍   B、 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萊明四、簡答與論述題:、微生物的特征:個體細小、肉眼看不見、必須用光學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結構比較簡單、繁殖迅速,自然界發布廣泛。、研究動物微生物的目的意義:研究微生物與畜禽疾病的關系,并利用微生物與免疫學的知識和技能來診斷、防治畜禽的疾病,保障畜牧業的發展,避免農畜產品危害人類的健康。第一章 細菌一、名詞解釋:1、鞭毛:多數弧菌、螺菌、許多桿菌、個別球菌的菌體表面長有一至數十根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稱為鞭毛。鞭毛長度常是

4、菌體長的幾倍。2、菌毛: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和少數革蘭氏陽性菌的菌體上生長有一種比鞭毛數目多、較多、較直、較短的毛發狀細絲,稱為菌毛,又稱纖毛或傘毛。3、莢膜:某些細菌在其生活過程中可在細胞壁的外周產生一種粘液樣的物質,包圍整個菌體,稱為莢膜。4、芽孢:某些革蘭氏陽性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由于細胞質和核質逐漸脫水濃縮,可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休眠體,稱為芽孢。5、菌落:由一個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長成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群體。6、質粒:除核體DNA外,有些細菌還具有能自行復制、隨宿主分裂傳給子代菌體、有一定遺傳特性的游離小型雙股DNA分子,稱為質粒。7、培養基:培養基是人工配

5、制的基質,含有細菌生長繁殖必需的營養物質。8、細菌的呼吸:在細菌體內,在細菌胞內酶催化下所進行的一切氧化還原反應稱為細菌的呼吸。二、填空題:1、細菌的基本形態包括:球形、桿狀 、  螺旋狀 。3、細菌的繁殖方式是: 裂殖。4、細菌的基本構造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體 、其他內容物。5、細菌的特殊構造包括:莢膜、鞭毛、菌毛、芽孢 。6、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營養物質、溫度、酸堿度、氣體、滲透壓。三、單項選擇題:1、測量細菌大小的量度單位是( C )。A、cm B、mm C、µm D、nm2、細菌數量增加數量最快的時期是

6、( B )。A、適應期 B、對數期 C、穩定期 D、衰老期3、細菌的繁殖方式是( A )。A、裂殖 B、芽殖 C、 產生孢子繁殖 D、有性繁殖4、細菌數量最多的時期是( D )。A、適應期 B、對數期 C、穩定期 D、衰老期5、細菌活菌數量最多的是( C )。A、適應期 B、對數期 C、穩定期 D、衰老期6、大多數細菌適宜的環境PH為( C )。 A、9.210.2    B、4.05.5    C、7.07.6    D、6.57.07、臨床上常見的化膿性病原菌( A )。A、葡萄球菌 B、鏈球菌 C、

7、巴氏桿菌 D、破傷風梭菌8、芽孢形態呈鼓棰狀的微生物是( A )。A、破傷風梭菌 B、肉毒梭菌 C、克雷伯氏菌 D、魏氏梭菌9、大多數細菌為( A ) 。A、兼性呼吸菌    B、需氧菌    C、厭氧菌    D、專性厭氧菌10、分離病原細菌時,其培養溫度是( A )。A、37 B、25 C、4 D、011、環境中的微生物絕大部分( C )。A、對動物有致病性 B、可產生毒素 C、對動物無害 D、為厭氧菌12、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差別在于( C )。   A、真核微生物沒

8、有細胞器 B、真核微生物有一個單個染色體C、真核微生物有細胞核 D、真核微生物不能進行有絲分裂13、葡萄球菌的一般特征是( D )。A、革蘭氏陰性 B、有芽孢 C、有鞭毛 D、不運動14、仔豬黃痢、白痢和斷奶仔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 A )引起的。A、大腸桿菌 B、沙門氏菌 C、巴氏桿菌 D、布氏桿菌15、豬肺疫、禽霍亂主要是由( C )引起的。A、葡萄球菌 B、沙門氏菌 C、多殺巴氏桿菌 D、布氏桿菌四、簡答與論述題:1、細菌莢膜的形成條件:一般來說莢膜產生于營養好的環境,一般在動物體內和含有大量糖分或血清的營養豐富培養基中形成。2、芽孢的特性及形成條件:一般在細菌生長旺盛之后,培養基中一些主

9、要營養物質耗盡時形成。3、細菌的新陳代謝產物有哪些:熱原質、毒素、色素、抗生素、維生素、芳香物質、醇類、酸、氣體、熱等。4、培養基的制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驟:稱量融化校正pH值過濾分裝滅菌。5、細菌革蘭氏染色方法及染色結果:1)革蘭氏染色法步驟如下:(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色液,經12分鐘,水洗。(2)加革蘭氏碘液于抹片上媒染,13分鐘,水洗。(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脫色,約30秒至1分鐘,水洗。(4)加10倍稀釋石炭酸復紅液復染12分鐘,水洗。(5)吸干或烘干,鏡檢。2)結果:革蘭氏陽性細菌呈藍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菌呈紅色。6、細菌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哪些種類:除

10、水之外,有碳源、氮源、礦物質、生長因子、氣體等。7、細菌的呼吸類型:厭氧呼吸、需氧呼吸、兼性厭氧呼吸。8、大腸桿菌的微生物鑒定要點:(1)鑒別培養,用S-S培養基(深紅色菌落)或麥康開培養基(紅色或粉紅色菌落),在37下培養24小時,取可疑的菌落。(2)鏡檢可疑的菌落,是否具有大腸桿菌的形態學特征,大腸桿菌為兩端鈍圓的短小桿菌,多單獨存在或成雙,但不呈長鏈狀排列。具有周鞭毛,不形成芽胞,革蘭氏染色陰性。(3)作生物化學實驗,包括三糖鐵和糖發酵實驗,觀察是否與大腸桿菌生化特征相符,大腸桿菌生化特征:產生靛基質,MR試驗陽性,V試驗陰性,不產生硫化氫,不分解尿素,不能利用檸檬酸鹽。(4)血清學實驗

11、,確定其血清型。9、沙門氏菌的微生物鑒定要點:(1)鑒別培養,用S-S培養基(灰色菌落)或麥康開培養基(無色菌落),在37下培養24小時,取可疑的菌落。(2)鏡檢可疑的菌落,是否具有沙門氏菌的形態學特征,沙門氏菌為兩端鈍圓的短小桿菌,一般具有周鞭毛,不形成芽胞,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3)作生物化學實驗,包括三糖鐵和糖發酵實驗,觀察是否與大腸桿菌生化特征相符,沙門氏菌生化特征:不產生靛基質,MR試驗陽性,V試驗陰性,不分解尿素,通常產生硫化氫,通常能利用檸檬酸鹽。(4)血清學實驗,確定其血清型。第二章 病毒一、名詞解釋:1、干擾素:是細胞受病毒感染后所產生的一類低分子蛋白質,這種蛋白質釋放出

12、細胞外,被另外的細胞吸收后,另外的細胞便產生非特異的抗病毒感染。這種物質稱為干擾素。2、干擾現象: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種細胞或機體時,常常發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復制的現象,稱為干擾現象。干擾現象可在同種以及同株的病毒間發生,后者如流感病毒的自身干擾。異種病毒和無親緣關系的病毒之間也可以干擾,且比較常見。3、包涵體:某些病毒感染細胞的胞漿內和/或胞核內產生單個或多個、圓形或不規則、嗜酸性或嗜堿性的特殊小體,稱為包涵體。二、單項選擇題:1、測量病毒大小的量度單位是( D )。A、cm B、mm C、µm D、nm2、病毒只有用( D )進行觀察。A、普通光學顯微鏡 B、熒光顯微鏡 C、暗

13、視野顯微鏡 D、電子顯微鏡3、已知引起人類疾病的最小病原體是( C )。A、支原體 B、細菌 C、病毒 D、立克次氏體4、病毒增殖方式是( C )。A、裂殖 B、芽殖 C、 復制 D、有性繁殖三、簡答與論述題:1、病毒的特征:1)病毒是一類極微小的非細胞性結構的生物。其基本結構是由核酸核心外包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最外層為一層脂蛋白組成的囊膜。可通過除菌濾,除痘病毒外,絕大多數在光鏡下無法看到,須用電鏡觀察。2)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3)病毒是嚴格細胞內寄生微生物,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的酶類和產能機構,并借助于宿主細胞的合成機構和成分來復制其核酸和合成由其核酸編碼的蛋白質。4)病毒

14、依靠核酸和其他組分的各自合成,然后裝配成新的子代病毒。5)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6)有些病毒的核酸可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內,并隨細胞DNA的復制而增殖,引起潛伏感染。7)極大多數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對干擾素敏感。2、病毒的結構:中心為核酸芯髓,由DNA或者RNA組成;外周為衣殼,由蛋白質組成;有的病毒在衣殼外有囊膜,由脂蛋白組成。3、病毒的培養方法:動物接種、雞胚培養、組織培養。4、病毒的增殖過程:由于病毒本身無完整的酶系統,它的增殖是以其核酸入侵易感細胞,在病毒核酸信息的信號指揮下,利用易感細胞復制出病毒子,其過程包括:(1)吸附(2)核酸進入、脫殼(3)病毒部件的合成(4)病毒子的裝配與釋放

15、。5、病毒病的微生物學診斷程序:病料采集和準備,病毒分離和培養,動物試驗,血清學試驗和分子生物學鑒定。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一、單項選擇題:1、( D )能形成“油煎蛋狀”菌落。A、大腸桿菌 B、巴氏桿菌 C、沙門氏菌 D、支原體2、下述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 C )A、鉤端螺旋體   B、 葡萄球菌 C、黃曲霉 D、立克次氏體3、( A )主要通過節肢動物傳播。A、立克次氏體 B、螺旋體 C、大腸桿菌 D、支原體4、青霉素是從( B )培養物中提取的。A、放線菌 B、青霉菌 C、黃曲霉 D、酵母菌5、豬喘氣病的病原體屬于( C )。A、螺旋體 

16、0; B、 真菌 C、支原體 D、立克次氏體6、引起人沙眼的病原體的( A )。 A、衣原體 B、支原體 C、病毒 D、立克次體7、螺旋體為( D )。A、多細胞微生物 B、單細胞真核性微生物 C、光鏡下不可見 D、單細胞原核性微生物8、能營獨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是( B )。A、螺旋體 B、支原體 C、衣原體 D、立克次氏體9、( D )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A、螺旋體 B、支原體 C、真菌 D、立克次氏體10、真菌不包括( C )。A、霉菌 B、酵母菌 C、放線菌 D、擔子菌二、簡答與論述題:1、霉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霉菌有哪些常見種類?:霉菌主要依靠產生無性或有性孢

17、子進行繁殖。霉菌常見種類包括: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等。2、真菌的生長繁殖條件:營養需要、溫度、氧氣、濕度、滲透壓和PH值。3、真菌的菌絲有哪幾種?:按結構分為無隔菌絲、有隔菌絲;按功能分為:營養菌絲、氣生菌絲、繁殖菌絲。4、常見青霉與曲霉形態的區別:曲霉形態:菌絲發達多分枝,有隔多核的多細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絲細胞(足細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頭狀如“菊花”。青霉形態與曲霉類似,菌絲也是由有隔多核的多細胞構成。但青霉無足細胞,分生孢子梗從基內菌絲或氣生菌絲上生出,有橫隔,頂端生有掃帚狀的分生孢子頭。分生孢子多呈藍綠色。掃帚枝有單輪、雙輪和多輪,對稱或不對稱。5、常見螺旋

18、體哪些有致病性:密螺旋體和鉤端螺旋體。6、支原體的培養、個體形態、菌落、致病性:支原體可以人工培養,其培養基營養要求較高,培養時間較長,在固體培養基上呈小菌落等;由于沒有細胞壁和組成細胞壁的蛋白多肽,故呈多形性;主要引起動物的喘氣病。7、衣原體的致病性:主要引起砂眼、鸚鵡熱。第四章 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一、名詞解釋:1、消毒:應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以殺死物體上某些病原微生物,而對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的作用并不要求。2、滅菌:殺死一切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和孢子,使物體上無任何活存的微生物。3、防腐:利用化學物品或其他方法阻止微生物繁殖和發育。4、無菌法:系指杜絕任何病原性或非病原

19、微生物進入動物機體或其他物體的方法。5、噬菌體:寄生于真菌、細菌、放線菌的一類病毒。二、單項選擇題:1、微生物在各層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 B )數量最多 。A、表層 B、離地面10-20cm C、離地面50-100cm D、離地面400-500cm2、干熱滅菌其溫度為( C )。A、100 B、110 C、121 D、1603、動物胚胎時期的消化道是( A )。A、無菌的 B、只有少數細菌 C、只有少數酵母菌 D、只有少數放線菌4、高壓蒸汽滅菌其溫度為( D )。A、100 B、102 C、110 D、1215、殺菌能力最強的紫外線其波長為( C )Å。A、1360 B、15

20、00 C、2530 D、40006、市售牛奶一般采用( C )滅菌。A、高壓蒸汽法 B、煮沸法 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汽法三、簡答與論述題:1、闡述常用化學消毒劑的作用機理,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鹽酸:氫離子影響細菌表面兩性物質的電離程度,從而影響細菌的吸收、排泄和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高濃度的氫離子可以引起微生物蛋白質和核酸的水解并使酶類失去活性。氫氧化鈉:氫氧離子在室溫下可以使蛋白質和核酸水解,使細菌的結構和酶受到損害。同時還可以分解細菌菌體中的糖類。硫柳汞:與細菌酶蛋白的SH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使菌體蛋白變性或沉淀。高錳酸鉀:與細菌酶蛋白的SH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酒精:使菌體蛋白質

21、凝固和變性,以及使菌體脫水。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藥物種類、濃度、溫度、環境中的有機物、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等。第五章 傳染一、名詞解釋:1、病原微生物:是指那些導致機體發病的微生物。2、條件性病原微生物: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在一定條件性引起動物發病的微生物。3、侵襲力:微生物突破宿主機體防衛屏障,侵入宿主活組織并在其中發育繁殖并廣為擴散的能力。4、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強弱程度稱為毒力5、外毒素:某些病原菌或霉菌代謝過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細胞之外的周圍環境中的毒素。6、內毒素:是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所合成并存在于細菌細胞壁最外層的脂多糖部分。細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體后才釋放。7、類毒素:

22、經0.4-0.5%的甲醛作用而使其毒性喪失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的外毒素。8、傳染:是指一定種類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條件下,侵入機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并與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二、單項選擇題:1、細菌的( C )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A、鞭毛 B、芽孢 C、莢膜 D、菌毛2、細菌的( D )與細菌的附著力有關。A、鞭毛 B、芽孢 C、莢膜 D、菌毛3、細菌外毒素是( A )。A、蛋白質 B、磷脂 C、多糖 D、核酸4、內毒素是( D )。A、蛋白質 B、磷脂 C、多糖 D、多糖-磷脂-蛋白質復合物三、簡答與論述題:1、增強微生物毒力的方法:要保持保存菌株的毒力,常以回歸易

23、感動物為增強細菌毒力的最佳方法。易感動物既可是本動物,也可是實驗動物。特別是回歸易感實驗動物,已廣泛用于增強細菌的毒力。2、減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致弱菌株常采用的方法有:長時間在體外連續培養傳代;在高于最適生長溫度條件下培養;在含有特殊化學物質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特殊氣體條件下培養;通過非易感動物;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3、引起傳染病的因素有哪些,怎樣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引起傳染病的因素有:1)微生物毒力和數量;2)入侵門戶(即傳染途徑);3)易感動物;4)外界環境條件。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常采用:1)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即病原微生物;2)切斷傳染途徑;3)保護易感動物;4)改善外界環境。4、試比較外毒素

24、、內毒素和類毒素。要 點內 毒 素外 毒 素來 源G菌G+及G菌存在部位胞壁成分,裂解后釋放胞漿內合成分泌至胞外,細菌溶潰后釋放化學性質脂多糖 蛋白質穩 定 性160,2-4小時破壞60-80,30分鐘破壞毒性作用較弱各菌的毒性效應大致相同引起發熱,白細胞增多,微循環障礙休克,DIC等較強對組織器官有選擇性毒害效應引起特殊臨表現抗 原 性弱,能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尚未制成類內毒素強,能使機體產生抗毒素可脫毒成為類毒素檢測方法鱟血試驗及熱原試驗皮內試驗、中和試驗及動物試驗第六章 免疫一、名詞解釋:1、免疫:機體識別自身和非自身物質并排除異己物質的復雜的生物學反應。2、特異性免疫:動物在后生獲得的

25、對某種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產物的不感受性,是由于機體的防御機能在特殊刺激的作用下發生了改造而形成,其只對一定的病原微生物有抵抗力,該特性不能遺傳。3、非特異性免疫:動物生來就具有的對某種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產物的不感受性,它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由于機體長期與微生物斗爭而建立起的天然防御屏障,可以和動物的其他生物學特性一起遺傳。4、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并能與之相作用的物質稱為抗原。5、抗體:由抗原刺激機體,機體所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6、體液免疫:由抗原刺激機體的B淋巴細胞所引起的一系列免疫應答反應。7、細胞免疫:由抗原刺激機體的T淋巴細胞所引起的一系列免疫應答反應。8、補體:是

26、存在于正常人和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經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不耐熱,可輔助和補充特異性抗體,介導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稱為補體。9、ADCC: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病毒作用,是指表達IgGFc受體的NK細胞、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通過與已結合在病毒感染細胞和腫瘤細胞等靶細胞表面的IgG抗體的Fc段結合,而殺傷這些靶細胞的作用。10、變態反應:也叫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對某些抗原初次應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為主的特異性免疫應答。11、血清學試驗:抗體和相應的抗原在體外一定的條件下作用后,能出現肉眼可見的反應。由于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將

27、體外的抗原抗體反應叫做血清學試驗。12、抗原決定簇: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體構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學基團。是被免疫細胞識別的靶結構,也是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的物質基礎。13、免疫應答:是指動物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細胞對抗原分子的識別并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免疫連鎖反應和表現出一定的生物學效應的過程。二、單項選擇題:1、( B )外周免疫器官。A、胸腺 B、淋巴結 C、骨髓 D、肝臟2、( D )是中樞免疫器官。A、脾臟 B、肝臟 B、淋巴結 D、胸腺3、哺乳動物最主要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是( A )。A、IgG B、IgA C、IgM D、IgE4、( C )不構成非特異性免疫因素。A、皮膚屏障 B、吞噬作用 C、抗體 D、溶菌酶5、參與I型變態反應的抗體是( A )。A、IgE B、IgM C、IgG D、 IgA。6、抗體是由( A )在抗原刺激下轉化為漿細胞產生的A、B細胞 B、T細胞 C、K細胞 D、NK細胞7、動物患某種傳染病痊愈后,或發生隱性傳染后所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稱為( A )。A、天然主動免疫 B、天然被動免疫 C、人工主動免疫 D、人工被動免疫三、簡答與論述題:1、免疫的功能有哪些:防御傳染;自身穩定;免疫監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