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_第1頁
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_第2頁
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_第3頁
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_第4頁
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理念探究    【摘 要】書法作為多數院校平面設計專業選修課程之一,其教育意義并不僅限于對經典作品的臨摹,書法本身廣博的內涵與其所承載的豐富的思想文化將為平面設計教學帶來多方面的啟發。以書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借鑒書法藝術創作與審美的思想理念、挖掘書法藝術豐厚的素材資源以及注重書寫技能的訓練與提高,都應當成為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所秉持的理念,從而為學生的創作設計服務。【關鍵詞】平面設計;書法;教學理念;文化;審美;素材:j292.1 文獻標志碼:a :1007-0125(2016)04-0212-02平面設計以“視覺”作

2、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通過多種方式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借此創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文字是傳達信息的媒介之一,書法作為文字的表現形式,其教育內容在平面設計專業領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平面設計專業書法課堂的教育理念對學生有關字體設計理念的形成與設計成果的創作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本文結合個人的教學體驗試對平面設計專業書法教學之理念作一探究。一、以書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熊秉明先生曾謂:“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作為漢字書寫藝術,書法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更多地與文人墨客結合在一起,他們以超凡的才華賦予書法高尚的靈魂。作為文字記錄形式,書

3、法傳遞的是祭辭、詔書、典籍、碑志、史實、佛經、書信、詩詞、歌賦、楹聯、齋號無形中為學生帶來歷史的文化信息,字里行間又流露出書寫者的悲喜離愁,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人文的情懷,滋養著他們的心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講授書法知識,還應具備相關領域的造詣,由書法拓展到文學、史學乃至工藝學等學科知識的普及,將書法教學還原于特定的時空,讓書法知識可觸可感,生動而具體。其次,書法碑帖的文字內容以古人語境下的繁體字、異體字為主,這些字在特定的詞匯和上下文中又具有特定的含義而不能更改,這對于處在當代簡化字語境下的青少年來說是一片陌生的領域,而在學習研究、設計創作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傳統文獻、古典文學等方

4、面的題材,對應知識的脫節將給學生帶來瓶頸約束,對作品的產出造成障礙。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曾遇到以下的情形:有學生用工具欄中“簡轉繁”的功能將“孔子云”轉化成“孔子雲”、將“千里共嬋娟”轉化成“千裏共嬋娟”,這顯然是不了解繁簡字之間不能通用所致,因此,為學生補充文字學的知識勢在必行。二、借鑒書法藝術創作與審美的思想理念傳統書法以漢字的書寫為主要表現手段。漢字在三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隨著字體的演變,比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總體上從具象(象形)走向抽象,漢字脫離了“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階段,字體的演變與書寫節奏的調整致使書法風格演繹出多種面貌。“中國文字的發展,由模寫形象里的文,到

5、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量的方面減少了,代替它的是抽象的點線筆畫所構成的字體。”書法以抽象的線條創造美的空間、氣象和風采。平面設計中的書法制作亦復如是,如何才能駕馭這種線條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這種線條的組合需要符合什么樣的規律才能傳遞符合審美的視覺效果,其中的思維模式和審美規律值得在平面設計中借鑒和闡發。蔡邕九勢謂:“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在這里,蔡邕指出了書法創作觀的兩個命題,中國書法即無形中以此為中心朝著不同的方面發展,而此二命題又與平面設計締結了不解之緣。其一,書法源于自然,即效法自然。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寫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

6、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如果許慎所說的是近乎自然之“象”,那么劉熙載的評述則道出了自然之“意”,他在藝概·書概中曾謂:“與天為徒,與古為徒,皆學書者所有事也。天,當觀于其章;古,當觀于其變。”在這里,“天”即自然;“章”即形而上的規律,更近乎老子所謂的“道法自然”。效法自然的理念為書法藝術所秉承,平面設計的源頭活水也逃離不了自然,因此,效法自然的理念也應該引領到平面設計的教學應用中來。其二,陰陽形勢。易傳指出:“一陰一

7、陽之謂道”,簡言之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陰陽是大范疇的一對矛盾,細細說來,大抵如下:如筆法方面的中鋒與側鋒、方筆與圓筆、藏與露、提與按、輕與重、遲與速、疾與澀、逆與順、往與復、縱與收、垂與縮、連與斷;結體方面的疏與密、松與緊、避與就、覆與載、向與背、欹與正;章法方面的縱排與橫列、連貫與錯落、虛與實、黑與白;墨法方面的濃與淡、蒼與潤、燥與濕。而書法創作就是從這一對潛在的大范疇對立概念中尋找符合設計理念的“黃金分割點”。正因為如此,不少書法家認為:“書法美的本質在于對立統一規律之表現。”再者,書法的創作也符合平面設計中點、線、面的構成規律,應表現創作者的精神狀態。通常來說,點、線為漢字的組合,而“點

8、”“線”之外的空白處正是與之對應的“面”。在書法的學習創作過程中,不僅要看到“黑”,更要看到“白”,所謂“知白守黑”,“計白當黑”,也就是“計無當有”,“匡廊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均稱”(書筏)。“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藝舟雙楫)。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模式,在平面設計中理所應當予以重視,平面設計中所遵循的原理與書法創作是點、線、面融合諧調的觀念如出一轍。康定斯基也說過:“形式是由精神創造出來的”,“形式的和諧必須完全依賴于人的心靈感覺,即內在需要的原則。”三、挖掘書法藝術豐厚的素材資源數千年來,漢字憑借其特有的可塑造性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不同的面貌,又因文化背景和

9、工藝制造的變更而流派紛呈。從甲骨文、鐘鼎文、帛書、鏡銘文、磚銘、瓦當、簡書、碑碣、印璽到手札尺牘,篆、隸、草、行、楷,中國書法的藝術表現可謂淋漓盡致,不勝枚舉的名品佳作哪怕是并不顯赫的只言片字都閃爍著藝術的光芒,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平面設計中書法的創造與應用不可脫離這些書法資源而單獨存在,古人雖未明確論述其設計思想和理念,但他們的佳作無不折射出設計的靈感和審美,流傳下來的中國書法將以豐富的形式與多元的審美為平面設計中的書法增添活力。 圖1 圖2圖3 圖4如圖1是商周時期青銅器銘文“亞鳥魚”,“亞”字形的幾何外框頗具形式感,類似于現在的徽標。“鳥”、“魚”均為象形文字,以粗獷的線條勾勒出物體

10、的側面的形象,“鳥”則二足而羽,引頸向天,“魚”則四鰭而鱗,圓目燕尾。二字首尾呼應,嵌置于“亞”字內部縱向的空間,巧妙地組合成一個整體。圖2是漢代瓦當,“永受嘉福”四個篆字以瑞草裝飾盤曲在一個圓形空間內,被中間的十字界線切割成直角扇形,此四字可謂繁縟得當,蜿蜒流暢的線條如細細的嫩芽,祥云瑞草的裝飾與此四字的寓意相得益彰。圖3是大代宕昌公暉福寺碑碑額之“大”字,“大”在六書里屬會意字,為一人張開雙臂與雙腿,而此“大”字亦作人形,如歌舞狀,姿態舒展,極具美感。圖4是漢代玉印之一,“武意”二字以鳥蟲造型構成,在符合字法的前提下,偏旁部首被形態各異的花鳥蟲魚代替,抽象的點畫被另一種具象的語言更換,漢字

11、在形式上呈現出另一種華麗而典雅的美。諸如此類或除此之外,中國書法資源寶庫中的案例燦若群星,平面設計若汲取其中養分,必定大放異彩。四、注重書寫技能的訓練與提高通過書寫技能的提高以促進平面設計中字體的構成是十分有效的途徑,雖然電腦字庫中亦有相當多種類的字體,然而并不能完全解決特殊情況下的設計與應用的需求。書寫技能的提高以學習、臨摹古代優秀碑帖為不二法門,在學習過程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從“察”到“擬”正是從眼到心,從心到手的傳遞,而“精”和“似”又是對此過程的進一步深化與提高,這將有益于促進平面設計者的觀察、模仿與創造能力。在中國毛筆書法語境淡化的今天,書法語言似乎不為多數人所了解,因此,

12、在處理一些書法設計與應用情形的時候就難免會犯一些筆畫錯置、筆勢不連的謬誤,雖然字形尚在,然而漢字本身所具有的韻味與神采蕩然無存,影響了平面設計的視覺美感,這是由于不了解書法的筆觸與筆勢所致,較高的書寫技能將為設計產品的開發帶來優化和提升。綜上所述,書法藝術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將潛在地提升平面設計的品位,書法的創作與審美思想將進一步強化平面設計的思維理念,并有所側重地強調“自然”與“虛白”,書法藝術豐富的資源將為平面設計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書寫技能的提高又能改善平面設計在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平面設計專業書法課堂教育環節中,應當結合專業特點多方面地普及書法藝術所蘊含的文化理念,使得書法教育在平面設計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力地提升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參考文獻:1熊秉明.從書法看中國文化精神n.中國文化報,20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