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 微生物的分類非細胞型微生物(最小微生物) ,如病毒和類病毒。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和 螺旋體等。真核細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類以及原蟲等。第一章 抗原 抗原是一類與淋巴細胞抗原受體( TCR/BCR ) 結合后 ,能啟動機體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 , 并能與免疫應答產物 (Ab/T*) 在體或體外特異性結合的物質。即同時具有免疫原性和抗 原性的物質,統稱為抗原。一. 抗原的免疫學性質1. 免疫原性一一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Ab或T*的能力一一即誘導免疫應答一一判斷是否抗原的關鍵。2. 抗原性一一與免疫應答產物Ab或T*特異結合的能力一一即參與免疫反應
2、。二. 1. 只有抗原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如青霉素) 。2.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質,稱為免疫原,又稱為完全抗原。3. 半抗原與蛋白質分子(載體)結合后,便轉變成了完全抗原。三. 外來抗原進入體可能產生四種不同的結果:1. 無應答 :抗原濃度太低或宿主已經處于耐受狀態。2. 抗原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應答(正性應答) : 宿主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對該抗原處于免疫 狀態免疫原。 正常應答(免疫保護) ;過高應答(超敏反應) ;過低應答(免疫缺陷,感染)3. 超敏反應 : 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伴有較強的炎癥反應或損傷變應原。4. 誘導免疫耐受(負性應答) : 宿主在此后的
3、一段時間里對該抗原處于無反應狀態耐受 原。第一節 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 抗原的理化性質1. 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強。2. 化學組成蛋白質(良好抗原) ;復雜多糖(一般抗原) ;脂類、核酸及組蛋白(微弱抗 原)。3. 易接近性 (Ag 與淋巴細胞抗原受體結合的難易程度 ) 越理想免疫原性更強。4. 物理狀態聚合蛋白和顆粒性抗原免疫原性更強 。二. 抗原與抗體的相互作用1. 異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質;決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條件。種族關系相距越遠 , 血緣關系越遠 ,異物性越強,其免疫原性越強。2. 免疫方法的影響免疫抗原的劑量、途徑、次數以及免疫佐劑的選擇都明顯影響機體對抗原的應答。一 般
4、說抗原劑量要適中,太低和太高則誘導耐受;免疫途徑以皮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 腹腔注射和靜脈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誘導耐受;注射間隔要適當,次數不要太頻。要選擇 好免疫佐劑,弗氏佐劑主要誘導 IgG 類抗體產生,明礬佐劑易誘導 IgE 類抗體產生。 第二節 抗原的特異性一. 抗原特異性是指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與免疫應答產物發生專一結合的特 性。二. 抗原分子中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基本結構或化學基團稱為抗原表位,它是TCR/BCR及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基本單位,亦稱為抗原決定基。(1)特定表位只能誘導相應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抗原表位決定免疫反應特異性。(2) 抗原結合價 抗原表面分子能與抗體分子相結
5、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數量。(完全抗原一 般為多價)二. 共同抗原表位與交叉反應 1不同抗原之間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稱為共同抗原表位。2某些抗原除與其相應的抗體發生特異性反應以外,還能與其它抗體發生的反應稱為交叉 反應。第三節 抗原的分類及其在醫學實踐中的應用一. 根據產生抗體時需否 Th 細胞參與進行分類1. 胸腺依賴抗原(TD-Ag 天然蛋白,由B表位和T表位組成,即由半抗原和載體組成, 絕大多數的蛋白質抗原為 TD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細胞、血清蛋白等,產生再次應答, 形成免疫記憶,誘導各種 Ig 。2. 胸腺非依賴抗原(TI-Ag)多糖類,由多個重復 B表位組成,誘導IgM。 二根據
6、抗原與機體的親緣關系而分類1. 異種抗原來自不同種屬的抗原。2. 同種異型抗原在同一種屬不同個體之間所存在的抗原稱同種異型抗原。常見人類同種異型抗原有血型(紅細胞)抗原和組織相容性抗原(人主要為HLA最復雜)。血型抗原主要有ABO系統和Rh系統3自身抗原一一正常情況下,機體對自身組織細胞不會產生免疫應答,即自身耐受。但在感染、 外傷、服用某些藥物等影響下,使隔離抗原釋放, 或改變和修飾了自身組織的抗原結 構,也誘發對自身抗原的應答。4. 異嗜性抗原與種屬無關的存在于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共同抗原,可引起 免疫病理損傷。三. 根據抗原的產生方式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四. 其它分類方法1. 源
7、性抗原一一抗原提呈細胞新合成的抗原,由CD8+ T細胞的TCR識別。2. 外源性抗原一一來源于細胞外的抗原,由CD阡T細胞的TCR識別。第四節 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一. 免疫佐劑指與抗原同時或預先注入機體后,能增強該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變機體免疫應 答類型的物質。1. 免疫佐劑的種類化合物和生物制劑。 弗氏不完全佐劑: 石蠟油 +羊毛脂 +抗原。 弗氏完全佐劑: 石蠟油 +羊毛脂 +抗原 +滅活卡介 苗2. 佐劑的作用機制改變抗原的物理狀態,延緩抗原降解和排除,從而更有效地刺激免 疫系。刺激單核 / 巨噬細胞系統,增強其處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刺激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3. 佐劑的應用增強特異性免疫
8、應答,用于預防接種及制備動物抗血清 作為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用于抗腫瘤與抗感染的輔助治療。二. 超抗原是只需要極低濃度即能高比率地選擇激活某些亞型的 T 細胞克隆,產生極強免疫 應答的抗原。生物學意義是毒性作用及誘導炎癥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抗腫瘤。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一、病原微生物細菌抗原(表面抗原、菌體抗原、鞭毛抗原) 。二. 細菌外毒素和類毒素 1、外毒素蛋白質,有很強的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2、類毒素外毒素經0.3 %0.4 % 甲醛處理后,喪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抗原性,即成類毒素。(如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 。三. 動物免疫血清 抗毒素可提供特異抗毒素抗體,該種抗
9、體能與體相應的外毒素結合,具有防治疾病的作 用。作為異種蛋白質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可能引發I型超敏反應。在使用此類生物制劑之前,必須做皮膚過敏試驗。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Ig ),即抗體,是血液和組織液中一類糖蛋白,由B 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生,是體液免疫的重要效應分子。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 相似的球蛋白統稱為免疫球蛋白。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結構是一“Y”字形四肽鏈結構,由兩條完全相同的重鏈和兩條完全相同的輕鏈以二硫鍵連接而成。木瓜蛋白水解產生F(ab )2和pFc (最終被水解)。P21 圖 第二節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性 雙重特性抗體
10、活性(抗體物質)和免疫原性(抗原物質)。第三節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一、主要功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激活補體;與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通過胎盤和黏膜。1. Ig V 區的功能特異性識別,結合抗原。2. Ig C 區的功能(1)激活補體經典途徑(IgG 和IgM ) IgG與Ag結合后暴露CH2的補體結合位點并 激活補體系統。(2)結合細胞(細胞親嗜性)調理作用;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介 導I型超敏反應(IgE, IgG4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征與功能1. IgG為單體,是血清和細胞外液中的主要抗體成分,為唯一能通過胎盤的抗體。特點如 下:(1) 是再次免疫應答中產生的主要抗體
11、,具有重要免疫效用。(2) 血清含量最高(75%80%)。(3) 半衰期較長(2023d)。(4) 主要的抗感染抗體(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和免疫調理作用),抗感染主力軍。(5) 參與II、山 型超敏反應。2. IgM為五聚體,是分子量最大的Ig,不能通過血管壁,主要存在血清當中,稱巨球蛋白。IgM激活補體、結合抗原、免疫調理作用比IgG強。天然血型抗體是IgM。特點如下:(1) IgM是個體發育中最早產生的抗體,新生兒臍帶血中若IgM水平升高,提示胎兒曾有 宮感染。(2) IgM是抗原刺激后(初次體液免疫應答中)出現最早的抗體,半衰期短,可用于傳染病的早期診斷。3. IgA 分為血清型和
12、分泌型兩種,由漿細胞產生。特點如下:(1 )參與局部的粘膜免疫。(2)初乳中含有高濃度的 sIgA ,母乳喂養可防止新生兒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是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4. IgD分為血清型IgD和膜結型IgD。特點如下:(1) 絞鏈區較長,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半壽期很短(3d )。(2) 膜結型IgD是BCR重要組成成分;IgD是B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標志。(3) B細胞的分化過程中首先出現mlgM, mIgD的出現標志著 B細胞成熟。5. IgE(1)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2) 引起I型超敏反應。(3) 與機體抗寄生蟲免疫有關。個體發育中產生Ig的順序:IgM (胎兒發育晚期)
13、fgG(出生3月)IgA (出生4月)。第三章補體系統一補體是人和動物血清中的一組與免疫功能有關,經活化后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肝細胞和 巨噬細胞是產生補體的主要細胞。補體的成分均為球蛋白。二. 三條補體激活途徑的不同點經典途徑MBL途徑(凝集素激活途徑)旁路途徑(替代途徑)激活物抗原一抗體復合物細菌甘露聚糖殘基、MBL某些細菌、真菌 等起始分子從C1q開始從C4,2開始從C3開始參加物質C1 C9C2C9C3,C5C9,B,D等C3轉化酶C4b2bC3bBbC5轉化酶C4b2b3bC3bnBb意義再次感染、感染后期參與特異性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發揮固有免疫效免疫應共同末端效應膜攻擊復合物(MAC
14、)形成,導致細胞溶解補體經典途徑激活的順序是:C142356789 C2是補體活化級聯酶促反應限速步驟;C3是血漿中濃度最高補體成分,三條補體激活途徑的共同組分。三補體系統的生物學作用:溶菌、殺菌和細胞毒作用;調理作用;清除循環免疫復 合物;炎癥介質作用;機體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機制;參與特異性免疫應答;與其 他酶系統的相互作用。第五章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一.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由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編碼,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二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首先發現于外周血蛋白細胞表面,故稱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其編碼基因位于第 6號染色體上,稱HLA復合體。在HLA分子-抗原肽復合物中
15、,抗原肽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專司與HLA分子結合的氨基酸殘基叫做錨著殘基。HLA分子抗原結合槽中與抗原結合的氨基酸殘基稱為錨著位。第六章免疫細胞人和高等動物的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組成。免疫器官按照功能不同可分為:1中樞免疫器官一一胸腺 一一T細胞發育、分化和成熟的場所。骨髓一一人和其他哺乳動物各類免疫細胞的發生場所。B細胞在骨髓分化成熟,同時形成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2. 外周免疫器官一一淋巴結、脾臟、粘膜相關淋巴組織。第二節淋巴細胞一. 淋巴細胞是構成免疫系統的主要細胞類型,在免疫應答過程中起核心作用。一.T細胞的分化發育(1)T細胞發育的陽性選擇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為淋巴樣干細胞
16、,分化成祖T細胞和祖B細胞,進一步逐漸發育為CD4+CD8雙陽性細胞(DP),亦稱為前T細胞。成熟 CD4-CD8+T細胞具有識別自身 MHC-I 類分子復合物的能力,而 CD4+CD8-T細胞則具有識別MHC衛分子復合物的能力。(2)T細胞發育的陰性選擇胸腺細胞通過陰性選擇而獲得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體存在能特異性識別各種抗原的T細胞庫。成熟T細胞庫具有兩個基本特征:TCR識別抗原受MHC限制,即不僅特異性識別經APC加工處理的抗原肽,而且須同時識別與抗原肽結合成復合物的MH(分子; 機體T細胞庫對自身抗原具有耐受行,一般不對自身 MHC分子或與之結合的自身抗原分子產生應答。2. T細胞的表面
17、標志: T細胞表面受體TCR細胞因子受體 CKR病毒受體;絲裂 原受體;MH(抗原; 白細胞分化抗原(CD3可用于外周血中成熟 T細胞的檢測;CD4和 CD8是T細胞亞群的重要標志):粘附分子。3. T細胞亞群按CD表型的不同將成熟 T細胞分為CD4+T細胞和CD8+T細胞。功能如下:(1) Th1釋放細胞因子,輔助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等參與炎癥反應和IV型超敏反應。(2)Th2釋放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和合成lg。 ThO細胞分化方向是決定機體免疫應答類型重要因素:Th1介導細胞免疫應答;Th2介導細胞免疫應答。二. B細胞,是由哺乳動物骨髓或鳥類法式囊中的淋巴樣前體細胞分化成熟而來,是
18、體產生 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細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1. B 細胞的分化發育:中樞發育(抗原非依賴期)和外周發育(抗原依賴期)。2. B 細胞的表面標志(1) B細胞的抗原受體(BCR 嵌入細胞膜類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是B細胞的特征性表面標志。BCR勺功能是特異性識別不同抗原分子,使B細胞活化并分化為漿細胞,進而產生不同特異性的抗體,發揮體液免疫功能。(2) 其他表面標志:輔助受體;細胞因子受體;補體受體;Fc 受體;絲裂原受體; CD 分 子;MH(抗原。三. 自然殺傷細胞(NK是不同于T、B細胞的第三類淋巴細胞,它們不表達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在其胞漿有許多嗜苯胺顆粒,故又稱為大顆粒
19、淋巴細胞。NK細胞具有抗腫瘤、抗感染、免疫調節等功能。第三節 抗原提呈細胞抗原提呈細胞 (APC是指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提呈給抗原特異性淋巴 細胞的一類免疫細胞。 APC與淋巴細胞之間膜蛋白的結合,是淋巴細胞活化、增殖、發揮效 應的始動因素。專職 APC包括:一. 單核吞噬細胞(粘附細胞) 。 M主要生物學功能:抗原提呈作用; 吞噬殺傷作用;免疫調節(正調節:遞呈抗原、激發免疫應答。負調節:分泌PG,TGF-B等抑制免疫);對腫瘤作用(充分活化的MQ:殺傷腫瘤細胞。過度活化的MQ:促進腫瘤生長、擴散)。此外,還具有致炎癥、調節生血、止血以及組織修復和再生等生理作用。二. 樹突狀細胞
20、(DC抗原遞呈能力最強,數量較少,但廣泛分布于機體所有組織和器官中, 根據分布部位不同分為三類:淋巴樣組織中的DC非淋巴樣組織中 DC循環的DQDC的生物學功能:抗原提呈功能;胸腺DC在胸腺細胞的陽性選擇及陰性選擇中起 著重要作用,它可清除自身反應性胸腺細胞和誘導T細胞無能; 處于外周淋巴器官 B細胞依賴區的DC在B細胞的發育、分化、激活以及記憶B細胞的形成和維持中起重要作用; DC 可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三. B細胞第七章免疫應答及其調節第一節免疫應答概述免疫應答指機體受抗原刺激后,體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抗原,發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調亡,進而表現出一定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一
21、. 免疫應答的類型1固有性免疫,即天然免疫,個體出生時即具備,作用圍廣,并非針對特定抗原,亦稱為 非特異性免疫。2. 獲得性免疫,適應性免疫,乃個體接觸特定抗原而產生,僅針對該特定抗原而發生反應, 亦稱為特異性免疫。 主要由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即T細胞和B細胞)所承擔,其效應在機體免疫學機制中發揮主導作用。獲得性免疫特點是: 特異性;記憶性;耐受性。P4固有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適應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參與細胞粘膜和上皮細胞,吞噬細胞,NK細胞,NK1.1+T細胞,丫3 T細胞,B-1細胞T細胞,B細胞,抗原提呈細胞應答時效即刻96小時,作用時間短96小時后,作用時間長應答特點先天獲
22、得,無需抗原刺激后天獲得,依賴抗原刺激非特異性:特異性不涉及免疫細胞增殖分化特異性細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應答迅速應答速度較慢無免疫記憶有免疫記憶刺激應答物 質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非己蛋白質抗原識別分子模式識別受體TCR,BCR二.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感應階段t增殖分化階段t效應階段。 第二節抗原提呈一. 抗原提呈:主要指 APC將抗原肽通過 MHC分子提呈給T細胞的過程。二 MHC分子提呈抗原的一般規律:MHC H類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給CD4 + T細胞;MHC I類分子提呈源性抗原肽給 CD8 + T細胞。第三節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CD4+ T細胞:CD4識別APC膜上的 MHC H分子;
23、 TCR識別 MHC H結合的 Ag 肽。CD8+ T細胞:CD8識別APC /靶細胞膜上的MHC I分子;TCR識別MHC I結合的Ag 肽。一.T淋巴細胞活化的信號傳導途徑Ag誘導T細胞活化必需有兩種信號刺激,第一信號為TCR與抗原肽:MHC分子復合物的結合,第二信號來自 APC上的協同刺激分子與 T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的結合。第一信 號決定T細胞將來分化為何種抗原特異性的效應細胞,第二信號決定T細胞是否能活化。1. 第一信號:Ag信號(特異性)一一獲得方式:CR與Ag肽:MHC分子復合物結合形成 免疫突觸。信號作用:初步活化 T細胞,決定T細胞效應的Ag 特異性。2. 第二信號:協同刺激信
24、號(非特異性)一一由APC-CD80 / 86提供,T細胞CD28接受。信號作用:決定 T細胞是否進行有絲分裂。二. T細胞增殖分化1. CD4+ T細胞的增殖分化ThO在細胞分子的調節下分化為Th1 (介導細胞免疫應答)和Th2 (介導體液免疫應答)。2. CD8+ T細胞(直接殺傷靶細胞;誘導細胞凋亡)的增殖分化(1) Th細胞非依賴性。Th細胞依賴性一一需要 APC及Th細胞的輔助。三.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的免疫效應:抗感染;抗腫瘤;免疫損傷作用。 第四節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在B細胞應答中,由漿細胞說產生的抗體(存在于體液中)是主要的效應分子,稱為體 液免疫應答。一. B細胞對
25、TD抗原的應答。特異性B細胞的活化1. 第一信號一一B細胞經由BCR識別Ag, Ig a和Ig B把第一信號傳遞到胞。2. 提供第二信號(非特異性),主要B細胞協同刺激信號 T細胞CD154 (CD40 L) - B細 胞 CD40。3. 合成CKs 輔助B細胞活化及類別轉換。二. 病原體初次侵入機體說引發的應答稱為初次免疫應答。應答過程中說形成的記憶性的T細胞和B細胞具有長壽命而得以保存,一旦再次遭遇相同抗原筆記,記憶性淋巴細胞可迅速、高效、特異性地產生應答,稱為再次免疫應答。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抗體親和力明顯高于初次。Wk春兀 *Bt/t 舛 1 7 W 仔 WlQi1 O KMOILAIE
26、-K=1口如主4處心門io a*才1t醫齊x壞4次 * JhlZ g -T Hi 送百Gi屯H 血咨 g 申誅佳 L.t鼻立三 B細胞對TI-Ag和TD-Ag應答的區別對TI-Ag應答的特點:不需 Th細胞輔助;激發產生IgM抗體,無Ig類型轉換;不 產生免疫記憶。對TD-Ag應答的特點:需Th細胞輔助;可發生Ig類轉換,產生各類抗體;具有免 疫記憶。四. B細胞應答效應為中和作用和免疫調理(B細胞應答的主要效應分子為特異性抗體)。第六節免疫調節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主要區別主要區別體液免疫細胞免疫誘導抗原TD-Ag, TI-AgTD-Ag主要參與細胞B, T, APCT, APC免疫效應物Ig
27、Tc, Th, CKs再次應答快,數分數小時慢,2448h效應圍全身局部作用對象毒素,細菌,病毒;可溶Ag分子等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等參與超敏反應I , n,川型w型第八章超敏反應超敏反應是機體對再次進入體的同種抗原發生的引起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根據發生機制和臨床特點,可分為:1型超敏反應一一速發型或過敏反應型;n型超敏反應一一細胞毒型或細胞溶解型;川型超敏反應一一免疫復合物型或血管炎型;w型超敏反應一一遲發型或細胞介導型。第一節I型超敏反應(速發型)一. 參與反應主要成份:變應原;抗體(igE,由漿細胞合成);效應細胞;生物活性介質; 細胞因子。二臨床常見疾病一一過敏性
28、休克(最嚴重)、呼吸道過敏性反應、消化道過敏性反應、皮膚過敏性反應。三. 防治原則:變應原皮膚試驗;脫敏注射;減敏療法;藥物療法。第二節 n型超敏反應(細胞毒刑或抗體刺激型)一. 參與反應主要成份1. 變應原一一異型血型抗原、自身抗原、藥物半抗原分子。共同點變應原都存在細胞膜表 面。2. 抗體一一IgG , IgM。二臨床常見疾病1. 輸血反應ABO血型不符,由異型輸血引起。防治原則:交叉配型。(ABO血型抗體是 IgM )2. 新生兒溶血癥一一Rh抗原為D抗原,IgG類Rh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與Rh+紅細胞結合。治療:分娩后立即給孕婦注射Rh抗體。3. 其它相關疾病一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29、貧血、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肺-腎綜合癥,甲狀腺功能亢進,胰島素抗性糖尿病,重癥肌無力等。第三節川型超敏反應(免疫復合物型)一. 參與反應主要成份:變應原(可溶性抗原)和抗體(IgG、IgM )。二. 臨床常見疾?。貉宀?,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第四節 w型超敏反應(遲發型)一. 參與反應主要成份:變應原(半抗原,復雜抗原)和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細胞因子)。二臨床常見疾?。航佑|性皮炎,界線類偏瘤型麻風等。第九章免疫學應用第一節免疫學檢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特異性和可見性)第二節 免疫學在藥學中的應用免疫預防一一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的途徑。1. 自然免
30、疫一一自然被動免疫一一經胎盤、母乳獲得母體igG。自然自動免疫一一感染病原體 (患病/隱性感染)。2. 人工免疫(1)人工被動免疫是給人體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制劑,預防和治療緊急感染的措施t注射抗體。人工被動免疫生物制品有:抗毒素(抗血清)和人胎盤球蛋白(丙種球蛋白)(2) 人工主動免疫是用疫苗接種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 預防感染的措施 t注射抗原。免疫預防生物制品是疫苗。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成分或產物經減毒處理后,制備用于人工主動免疫的生物制品。傳統疫苗有:滅活疫苗(死疫苗)、減毒活疫苗、類毒素。新型疫苗有亞單位疫苗、結合疫苗和合成肽疫苗。m 1=1人工m動金匝人工磁S涎g柯誡r
31、Ei認悴r 9-1r JSC主* E冋盤H|Jitft枯狗寸冋 /I -尊平主用還怔rk千口堺柚衲時人工 耳話斑込斗n人H:融動蟲1血斗寺點第十章細菌學概論細菌是一類具有細胞壁,以無性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第一節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分類一. 細菌的大小一一以微米(卩m)為測量單位一一光學顯微鏡觀察。二. 細菌的基本形態:球狀(球菌),桿狀(桿菌),螺旋狀(螺形菌)。三. 細菌的基本結構是維持細胞正常功能所必須的,為各種細菌細胞共同具有,包括:1. 細胞壁:位于細菌細胞膜外層 ,堅韌且有彈性的結構。(1) 主要功能:保護細菌抵抗低滲環境; 維持細菌固有形態; 為細菌生長、分裂 和鞭
32、毛運動所必需; 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機械阻擋作用;某些成分與致病性、抗原性及 吞噬體敏感性有關。(2)主要成分為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細胞的特有成分。(3)根據細胞壁的結構核化學組成不同,用革蘭染色法可將細菌分為兩大類:P123堅韌度肽聚糖(共 有)磷壁酸外膜細胞壁特有成分染色革蘭陽性菌(G+)較堅韌較厚(一層)有無磷壁酸紫色革蘭陰性菌(G)較疏松較溥(多層)無有脂多糖(LPS)紅色(4)青霉素和溶菌酶對細胞壁的作用 青霉素的抑菌機制:抑制細菌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作用機制相同,作用點不同。 溶酶菌的抑菌機制:破壞肽聚糖骨架,引起細胞裂解,達到殺菌作用。(5) 細胞壁缺陷細菌:L型細菌;原生質體;原
33、球體。2 細胞質膜一一細胞壁與細胞質之間半滲透性的生物膜(1 )主要功能:滲透和運輸、生物合成(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等)、呼吸作用、參與細菌分裂。另外,細胞膜是鞭毛基體的著生部位和鞭毛旋轉的供能部位。(2)主要成分是脂類雙層,鑲有蛋白質。3細胞質一一細菌進行新代的主要場所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胞漿顆粒:儲藏營養。異染顆粒:染成與細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顏色。糖原粒與淀粉。4核質一一為雙股環狀 DNA有染色體功能,控制各種遺傳性狀。四細菌的特殊結構(與致病性有關的是莢膜和菌毛)1. 莢膜一一保護菌體,免受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消化;弓I起蛀牙。2. 芽胞一一對不良環境有極強抗性的休眠體,主要由桿菌
34、產生,抵抗力強作為滅菌是否徹 底的指標。3. 鞭毛運動器官,運動具有方向性,可使菌體向目標物移動,或逃離有害物質。4. 菌毛一一普通菌毛能使細菌固定在宿主粘膜細胞表面,而侵入細胞,與細菌定植有關。性菌毛能將L菌的某些遺傳物質轉移給菌,使后者也獲得 L菌的某些遺傳特性。第二節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一.細菌生長繁殖條件:營養物質水分、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 因子酸堿度大多數在pH 6.87.4溫度大多數為 37C,在1540C也可 能生長氣體氧氣、二氧化碳二. 細菌的生長規律一生長曲線: 細菌在有限體系中的生長稱為群體生長, 具有一定的規律 性,描述細菌群體在整個培養期間的均屬變化規律的曲線。分為
35、遲緩期、對數期(藥理學實驗)、穩定期(觀察芽孢)和衰亡期。第四節放線菌放線菌是一類呈菌絲狀生長,主要以孢子繁殖的、 革蘭氏陽性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是細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形態上分為菌絲(基菌絲,氣生菌絲,孢子絲)和孢子。第五節細菌的感染與免疫感染,又稱傳染,是指病原菌突破機體的防御屏障,侵入機體,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導致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致病性,指病原菌能引發機體產生疾病的能力。一、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1.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體表以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著多種微生物,微生物與宿主間以及微生物之間保持相對的平衡狀態,通常對人體無害。2. 條件致病菌亦稱機會致病菌,指一般不引起宿主疾病,但是某些
36、特殊的條件下課致病的細 菌,其中多為寄居在人體的正常菌群。二、細菌的致病性(病原菌的致病性,與其毒力、侵入數量以及途徑有關)毒力指細菌致病力的強弱,包括侵襲力及毒素二部分。(1)侵襲力指細菌突破機體的防御機能,可在體定居、繁殖、擴散蔓延的能力。與細菌侵 襲力有關的物質是莢膜及微莢膜、黏附素和侵襲性物質。(2)毒素是指細菌產生的損害機體組織、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的大分子物質。包括 外毒素和毒素。毒糸外毒素來源革蘭陰性據革蘭陽性及陰性菌存在部位細胞壁成分,細胞崩裂后解 放從活菌分泌到細胞外,少數崩裂后解放化學成分糖脂類物質(脂多糖 LPS)蛋白質熱穩定性250C, 30mi n6080C, 3
37、0min毒性作用相對弱,毒性效應大致相冋強,對作用部位有較強選擇性抗原性弱,刺激機體產生抗菌性抗 體強,刺激機體產生抗病毒抗體免疫原性弱,不能脫毒成為類毒素強,能被甲醛脫毒成類毒素外毒素(分類)一一神經毒素:破傷風毒素和肉毒毒素。細胞毒素:白喉毒素。腸毒素:霍亂毒素,產毒型大腸埃希菌產生的毒素。毒素是G-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輕者都能引致發熱。三. 感染的類型一一1. 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指病原菌侵入機體后不出現或出現不明顯的臨床癥狀的感 染類型。2. 潛伏感染,機體與致病菌在作用過程中暫時平衡。3. 顯性感染。按病情輕重緩急不同,分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按病變發生部位不同分為 局部感染和全
38、身感染。全身感染又分為四種常見類型:(1)菌血癥: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 并未在血液中繁殖或繁殖量極少且無明顯中毒癥狀。 (傷寒早期)(2)敗血癥:病原菌侵入血液后,在其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產物,機體產生嚴重中毒癥狀,如高熱、白細胞增多和肝脾腫大等。(炭疽等)(3 )毒血癥:病原菌在局部組織生長繁殖,不進入血流,但其產生的外毒素或由于細菌死亡、崩裂所釋放的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并引起特殊的毒性癥狀。(白喉病毒癥和破傷風病毒癥等)(4 )膿毒血癥:化膿性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至機體的其他組織和器官,引起新的化膿性病灶。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膿腫、腎膿腫和皮下膿腫等)4. 帶菌狀態,
39、 當機體受隱性或顯性感染后, 病原菌并未消失, 而是在體繼續存留一段時間, 與什么免疫力處于對峙狀態。 (傷寒、白喉等)第六節細菌的檢查方法(直接涂片T培養鑒定T形態菌落)第十一章 消毒與滅菌 滅菌利用理化因素殺死物體或介質中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的芽孢)的方法。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殺死物體或介質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第一節 物理消毒滅菌法一. 熱力滅菌法1. 干熱滅菌法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 110um 最強)。2. 濕熱滅菌法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用于食品消毒,牛奶等) 、流通蒸汽滅菌法、間歇蒸汽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效果最好,用于手術敷料、實驗室里的 細菌培養基等) 。二. 低溫(冷凍真
40、空干燥法是保存菌種的最好方法)三. 輻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紫外線( 260266nm 最強,干擾 DNA 復制轉錄,室空氣殺毒) 日光、微波。四. 其他:超聲波(空穴效應) 、滲透壓、濾過除菌法。第二節 化學消毒滅菌法消毒劑與防腐劑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消毒劑的性質與作用方式;微生物的種類與數量;消毒 劑的使用濃度與時間;環境因素。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 質粒是一種獨立于染色體外, 能進行自主復制的細胞質遺傳因子, 主要存在于各種微生 物細胞中。常見的質粒類型有:F質粒;R質粒(抗藥質粒);Col質粒;代質粒。二. 轉座因子, 又稱跳躍基因, 是指細胞基因組中能夠從一個位置轉移到另
41、一個位置的一段 DNA 序列。三.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為噬菌體能引起宿主菌 的裂解,故稱噬菌體。 二十面體立體對稱 ,分類:1. 烈性噬菌體(毒性噬菌體)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成熟與釋放只有溶菌周期。2. 溫和噬菌體(溶原性噬菌體)同時擁有溶原周期和溶菌周期。四. 基因轉移與重組1. 轉化是指受體菌直接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供體菌游離的DNA 片段,獲得供體菌部分遺傳性狀的過程。2. 接合是指供體菌和受體菌通過性菌毛直接接觸,遺傳物質自供體菌轉移入受體菌,使后 者獲得前者部分遺傳性質的過程。3. 轉導是以溫和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菌的遺傳物質轉移入受體菌,通過交換
42、重組而使受 體菌獲得供體菌的部分遺傳性狀的過程。第十三章 常見的病原性細菌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膿性炎癥,故又稱化膿性球菌。革蘭陽性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 鏈球菌、肺炎球菌;革蘭陰性球菌主要有腦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第一節 球菌一、葡萄球菌屬 無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強。1. 微生物學觀察菌落呈金黃色,周圍有完全溶血環;血漿凝固酶和耐熱核酸酶呈陽性; 發酵甘露醇。2. 致病物質酶和毒素。3. 防治原則防止醫源性感染,勿濫用抗生素。,稱為甲型溶血或a溶血;完全透明無色溶血環, 稱乙型溶可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區分二、鏈球菌屬1生物學性狀 甲型溶血型鏈球菌(草綠色溶血環) 乙型溶血型鏈球菌或溶血型鏈球菌,血或
43、B溶血。 丙型鏈球菌或不溶血球菌。2所致疾病猩紅熱。3. 防治原則減少傳染源,徹底治療,青霉素為首選藥物。三、肺炎鏈球菌1. 生化反應 膽汁溶菌實驗 陽性,菊糖發酵實驗陽性,2. 所致疾?。捍笕~性肺炎。3. 防治原則注射疫苗。四. 奈瑟菌屬成人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性接觸。第二節 腸道桿菌 抗原一一菌體(0)抗原,鞭毛(H)抗原、莢膜或包膜(K)抗原。腸桿菌科血清細菌學或免疫學分類基礎。一. 大腸埃希菌致病性 分為腸感染(致病物質主要是菌毛和腸毒素)和腸外感染。 防治原則改善環境衛生和視頻的檢查與檢測,人工主動免疫是重要 措施。二. 志賀菌所致疾病: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 防治防止糞口傳播
44、;易出現多重耐藥菌株。 三沙門菌屬1血清學診斷肥達試驗。2. 致病物質侵襲力、毒素、外毒素(腸毒素) 。3. 所致疾病腸熱癥(傷寒、副傷寒) 、胃腸(食物中毒,最常見的沙門菌感染)、敗血癥。4. 防治原則加強飲水、食品衛生監督;口服疫苗;有效藥物是環丙沙星。第三節 弧菌屬 霍亂弧菌是引起烈性傳染病霍亂的病原體, 為腸毒素性外毒素, 單端鞭毛, 耐堿不耐酸。 第四節 厭氧性細菌 破傷風梭菌感染的重要條件是創傷局部形成厭氧環境,致病物質為外毒素,主要是 破傷 風痙攣毒素 。典型破傷風癥狀為 角弓反 。防治原則:首先是正確處理傷口,破壞厭氧環境; 特異性預防包括人工主動免疫( 百白破三聯疫苗 )和被
45、動疫苗( 破傷風抗毒素 ),大劑量使 用抗生素可抑制破傷風抗菌在傷口繁殖。第五節 分枝桿菌屬一、結核分枝桿菌 抗酸染色陽性 ;分離培養采用 集菌羅氏培養基 。卡介苗(BCG:毒力變異典型例子, 將有毒的牛型結合分歧桿菌獲得 的減毒活疫苗。二、麻風分枝桿菌第六節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一、布魯菌屬一一所致疾?。翰ɡ藷?。二、 鼠疫耶氏菌一一通過鼠虱叮咬傳染(消滅鼠疫的根本措施:滅鼠滅虱)。三、炭疽芽胞桿菌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病原菌,竹節樣排列。 可經皮膚、 消化道、 呼吸道傳染,主要致病物質是莢膜和炭疽毒素,因形成芽孢,故抵抗力強。第八節 支原體一一無細胞壁,能通過細菌濾器,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原
46、核 細胞型微生物。第九節 立克次體一. 立克次體是共同特點: 專性細胞寄生, 以二分裂法繁殖; 含 DNA 和 RNA 兩種核酸;呈多形,主要為球桿狀,革蘭染色陰性;多為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節肢動物為傳播媒介;對多種抗生素敏感。二. 流行性斑疹傷寒由普氏立克次體引起,病人是唯一傳染源,通過人虱傳染。Q 熱立克次 體能通過污染的水和奶類制品經消化道傳播。第十節衣原體一一嚴格寄生于真核細胞生長繁殖,能通過細菌濾器,有獨特發育周期(原 體與始體)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第十一節 螺旋體一. 鉤端螺旋體(唯一可人工培養)是人畜共患病。二. 梅毒通過性接觸和胎盤垂直傳播。I期梅毒主要侵犯外生殖器官。n期梅毒造
47、成全身皮膚粘膜損傷;川期梅毒侵犯臟器官和組織。第十四章 真菌學第一節 真菌學概論真菌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有核膜和核仁, 胞質有完整的細胞器, 無葉綠素, 不分根莖葉。 分為:一. 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和類酵母型真菌。二. 多細胞真菌,由孢子(繁殖結構)和菌絲組成。1. 菌絲一一多細胞真菌在適宜的環境下,由孢子長出牙管,再延長呈絲狀并分枝,稱為菌 絲體。2. 孢子生殖結構,由生殖菌絲產生,是鑒定和分類的依據。第二節 主要病原性真菌一. 淺部感染真菌(皮膚癬菌) :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小孢子菌屬。二. 深部感染真菌(條件致病性真菌)假絲酵母菌屬(白色假絲酵母菌)和新型隱球菌 (墨汁染色觀察) 。
48、第十五章 病毒學第一節 病毒學概論病毒是一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嚴格細胞寄生的、對抗生素不敏感,以復制方式進行繁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一. 基本特征:個體微??;結構簡單;專性活細胞寄生;只含一種核酸,以復制方 式繁殖;對抗生素不敏感,而對干擾素敏感。二. 大小和形態1. 病毒的大小 以納米 (nm)為單位 電子顯微鏡觀察。 病毒體:完整的成熟病毒顆粒,是細胞外的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態結構,并有感染性。2. 病毒的形態:球形顆粒;桿狀顆粒;復雜形狀顆粒。三. 結構與化學組成1. 病毒的結構:基本結構有核心和衣殼,二者構成核衣殼。2、病毒的化學組成:(1)病毒核心核酸病毒體的核心。功能:構成病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買賣糾紛處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房地產經紀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經紀專業2025年考題預測試題及答案
- 安全食品的挑選與保存技巧試題及答案
- 導游證資格考試多元文化理解試題及答案
- 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試題及答案
- 如何應對市場突發危機的試題及答案
- 2024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點深度解析與試題及答案
- 陜師大復試筆試題及答案
- 西游記易考題及答案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級數學中考總復習教案
- 北師大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整理與復習
- 煤礦竣工驗收竣工報告
- 北京華恒智信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ppt課件
- 關于漢字的故事字謎
- 1聚焦義務教育語文第三學段課標、教材與教學
-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布控圖
- 小學生個人簡歷
- PHQ-9抑郁癥篩查量表及計分規則
- DLT_5210.1-2012_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價規程_第1部分土建工程__配套表格
- 《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課程教學大綱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