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_第1頁
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_第2頁
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_第3頁
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_第4頁
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師應如何適當地使用懲戒權 當今, “賞識教育”“情感教育”“愛心教育”等成了教 育的主流選擇和亮點。同時 , “懲戒”成了絕大部分老師不敢觸 及的“高壓線” ! 老師們唯恐被冠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之 名。各類媒體對體罰學生惡性傷害事件的屢屢曝光 , 更使老師們 噤若寒蟬 , 不敢越“雷池”半步。 教師應明確教育懲戒對象的特點 教育懲戒的對象是指“懲戒行為所指向的對象 , 即學生的行 為” ,即權力的主體是教師 , 針對的是學生特定的越軌行為。 雖然 教育懲戒是教師的一種權力 , 是教師管理和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 和手段 , 但它決非是教師首選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只有在認真、 全面地分析越軌行

2、為的情況下 , 才可酌情使用。 1. 學生的越軌行為必須是違反了符合正當價值要求和合理 社會規范取向的校紀或班規 學校和班級在制訂規章制度時 , 必須考慮其合法、合理、合 情,教師對學生的懲戒亦必須做到合法、公正 , 切不可想當然。 2. 學生的違規行為具有一定的破壞性 只有學生的越軌行為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 違反了學校的 紀律,影響了其他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 才能對其實施懲戒。 需 強調的是 , 并不是說學生只要一犯錯誤 , 就一定要對學生實施懲 處。對不同的情況 , 要區別對待。要分析學生違規行為產生的后 果、造成的影響及其程度 , 再決定懲處的方式和程度。 3. 學生的越軌行為必

3、須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學生的違規行為可分為故意違規和無意違規。 教師在對學生 的違規行為進行懲處時 , 必須考慮其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學生 明知故犯 ,屢教不改 ,造成了較壞的影響 , 就要施以比無意違規更 為嚴厲的懲處。 教師使用懲戒權應遵循的原則 1. 懲處必須合法 作為教師不僅要明確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 也要明確 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學生作為獨立的社會主體 , 享有與成人平等 的權利。而在教育實踐中 , 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權利 ,濫用自己的 權力,以致侵犯學生的權利。比如 :語言暴力 , 侵犯的是學生的人 格權和名譽權 ; 行為暴力 ,侵犯的是學生的身體健康權 ; 開除學生 , 侵犯

4、的是學生的受教育權 ;干預過度 , 則侵犯學生的隱私權 ;亂收 費、亂攤派、隨便沒收學生的東西 ,則侵犯學生的財產權 ; 等等。 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 , 應該不斷增強法制觀念 ,依法從教 , 依法施教。 2. 懲處必須要有教育性 教育懲戒的目的不在于“懲” ,而在于“戒” , “懲”只是 “戒”的手段 , 即所謂“懲前毖后 , 治病救人”。 在懲處學生的過 程中,一定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其危害 ,彌補過失 , 防患 于未然。由于學生年幼、經驗不足、心理水平低下、認知能力缺 失等原因 ,他們有時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 這就需要教師在 對學生實施懲處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 引導學

5、生分析、認識、 反省自己的錯誤 , 使之在受到懲處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 和愛護 , 從而心悅誠服地改正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訓斥 學生的做法 , 不但達不到教育目的 ,其結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3. 懲處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 青少年學生有受到尊重的權利。 對學生違規行為的懲處與尊 重學生的人格不是矛盾的 , 而是辨證統一的。馬卡連柯曾說過 , 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 , 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馬卡連柯不 但給我們提出了懲戒的一個原則 , 而且也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做的 范例。在馬卡連柯的學生“公社”里 , 只有取得社員資格的人才 能接受諸如禁閉這樣的懲處。 當社員違背了某項紀律而被關進禁

6、 閉教室時 , 他不但沒感到自尊受到損害 , 反而認為自己作為公社 的一員居然違犯紀律 ,簡直太不應該了。 因此, 我們不難看出集體 榮譽感所起的關鍵作用。 同樣是懲處 , 有的教師不講究策略 , 為懲 而懲,使學生感到失去了人格 ,受到了侮辱 , 不但達不到懲戒的目 的, 反而可能使學生自暴自棄、逃學、輕生等。對此 , 教師不是應 該從馬卡連柯的這一懲處模式中得到一些啟迪嗎 ? 4. 懲處必須公正、合情、合理 與教師相比 ,學生總是處于弱勢地位 , 極易受到不公正、 不合 理的對待。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懲處時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響 , 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悅情緒發泄到學生身上 ; 容易受到權威性觀

7、 念的影響 ,期望學生無條件服從 , 以致懲處失去公正性 ; 容易受到 思維定勢的影響 , 依據自己以前對學生的印象加以判斷 , 致使懲 處不合情理。在教育學生時 , 教師一定要客觀地分析學生違規行 為的性質、程度以及違規者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心理承受 能力、情緒狀態、家庭狀況及具體的違規情景 , 因為學生的個體 差異很大 , 對同一性質的違規行為施以同樣的懲處 , 可能產生截 然不同的效果。鑒于此 ,教師要因人而異 , 對癥下藥 ,務求避免自 己在盛怒或情緒沖動時使用懲處 , 從而保證違規學生受到的懲處 公正、合情、合理。 5. 要以教育人道主義原則為根本指導原則 懲戒權是教師用于懲處違

8、反學校學習生活規范的學生的權 力,是針對學生違反規范的行為的。 在現實教育生活中 , 之所以會 產生因教師“懲戒”行為而導致學生權利受侵害問題。 原因在于 在對教育懲戒權行使中缺乏“度”的控制。 這個“度”既包括教 育懲戒權的行使過程中 ,必須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則 , 同時,必 須以教育人道主義原則作為指導 , 作為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最基本 的原則。我們強調教育的人道性 , 就是要強調教育要尊重人的發 展需要、要合乎人性、要維護人的權利、提高人的價值。我很贊 同王本陸先生的觀點 : “不僅教育中的人際關系確立人道主義原 則, 而要為教育的整體及其各個方面 (價值、內容、活動過程等等 ) 確立人

9、道主義原則”。 作為一種社會角色 , 教師擁有的權力是法律、社會賦予的 是由教育教學規律決定的 , 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自己的主導 地位 ,引導學生學習并促進其發展的一種力量。 然而,有些教師卻 濫用手中擁有的權力 ,從精神和肉體上隨意懲罰和體罰學生 , 侵 犯學生的權利。 教師隨意懲罰和體罰學生的行為不但違反了 教 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 而且從倫理的視角來 審視 ,與教育人道主義原則是相悖的。教師侵權是教育不人道的 重要表現 , 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實現。 教育人道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有 : 尊重人權和堅持促進個人 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 第一, 現代教育應體現尊重人權的精神。現代人權觀

10、涉及到 人身權利、人格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政治權 利等各種基本權利。拓展到教育領域 , 強調現代教育要尊重人權 的精神 , 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現實中存在著忽視人權的現象 , 甚至還存在粗暴踐踏人權的消極現象 ,如私拆學生的信件 , 隨意 呵斥、嘲諷學生 , 侮辱學生人格 , 尤其是借懲戒之名體罰學生等等 這是違背教育的基本精神的。 當前, 除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 , 還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一般權利 , 真正把學生作為有獨立人格的 人來對待 ,尊重、保護學生的權利。 第二, 現代教育應堅持促進個 人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現實生活中常常把全面發展教育簡單 化、片面化 , 認為全

11、面發展就是每個學生都獲得同樣的發展 ,學生 的各個方面都獲得同樣的發展。這樣 , 全面發展就成了按同樣的 模子生產的物品 , 活生生的人就鑄成了呆板的無個性之物。教育 的著眼點沒有放在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上 , 而是削足適履。這不 會帶來人的全面發展 , 只會限制和阻礙人的生動活潑的個性全面 發展。其實 , 學生的成績不好并非意味著其人格低下。教師更不 能因此而體罰學生。某些教師認為成績決定一切 , 致使其只關注 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漠視其個性成長 , 最終侵犯學生的權利。可以 說教師的動機是善的 , 但效果卻是惡的 , 這與教育人道主義是相 悖的。教育人道主義原則反對這種“一刀切”式的全面發展, 主 張在個人具有基本素質的前提下 , 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 發揮個 人的興趣特長 , 走多樣的個性發展道路。 教師對暫時不能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不能實施隨意懲戒。 教 育人道主義原則主張現代教育應追求并努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 它要求現代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