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帶狀皰疹的教學查房,中西醫結合科 閆建汶2016.12.07,一、,二、醫療診斷,三、治療方案,四、,主要內容,相關知識,病史匯報,五、飲食指導,病 歷 匯 報,患者董騰蛟,男,28歲,因“左側顏面部水泡伴頭疼3天余”,門診擬“帶狀皰疹合并感染2.頸部淋巴結腫大”,于2016年11月25日11:55:15:00收住入院。病史特點總結如下: 主訴:左側顏面部水泡伴頭疼3天余 患者于3天前無誘因左側顏面部皰疹,高出皮膚表面,流出少許水樣分泌物,無瘙癢,頭疼,無頭暈,當時在當地醫院就診治療,癥狀未見好轉,故今日到我科門診就診,門診以“1.帶狀皰疹合并感染2.左側頸部淋巴結腫大”收入院,本次發病以來精神欠佳,神志清,無頭暈,有頭疼,無惡心及嘔吐,無納差及消瘦,二便正常,病 歷 匯 報,入院時查體: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測T36.4,P:90次/分,R:21次/分,BP:113/82mmHg,左側顏面部皰疹,高出皮膚表面,流出少許水樣分泌物,無瘙癢,頸軟,頸靜脈無怒張,頸部淋巴結觸及疼痛,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輔助檢查:血常規:WBC 9.39*109/L RBC 7.16*1012/L ;生化:肝功:GGT 74U/L,腎功:尿素7.64mmlo/L,肌酐 :139umol/L,尿酸496umol/L,C-反應蛋白: 4.3mg/L。,病 歷 匯 報,醫療診斷,初步診斷:中醫診斷:蛇串瘡(肝經熱毒證)西醫診斷:帶狀皰疹伴神經根病變,醫療診斷,中醫辨病辨證依據: 患者以“左側顏面部水泡伴頭疼3天余”為主訴,宜屬中醫“蛇串瘡”之病。發于胸腹腰胯部,皮膚紅腫蔓延,摸之灼手,腫脹疼痛,伴口苦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為肝經熱毒之證。,醫療診斷,西醫診斷依據:1.主訴:左側顏面部水泡伴頭疼3天余2.查體:左側顏面部皰疹,高出皮膚表面,流出少許水樣分泌物,無瘙癢。,醫療診斷,鑒別診斷: 中醫鑒別診斷: 應與腸胃積熱證相鑒別,本病以水皰發生在口周或唇黏膜部位,伴口臭、胃納差,脘腹脹悶不適 西醫鑒別診斷: 應與水痘相鑒別,水痘以軀干四肢出現向心性臍窩狀水皰為特征。,四、治療方案,1.中醫辨證論治:(1)肝經濕熱證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 梔子10g 黃芩10g 生地 10g 板藍根15g 大青葉15g 車前子10g(包煎) 澤瀉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中成藥:可予清熱解毒除濕的中成藥如龍膽瀉肝丸等。疼痛劇烈者可配合內服元胡止痛膠囊。可選用清熱涼血解毒的中藥針劑。,治療方案,(2)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利濕、佐以解毒。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白術10g 茯苓15g 陳皮10g 厚樸10g 澤瀉10g 滑石30g(先煎) 大青葉15g 板藍根15g 元胡10g 生甘草6g 中成藥:可予健脾除濕的中成藥如參苓白術丸等。疼痛劇烈者可配合內服元胡止痛膠囊。可選用健脾益氣中藥針劑,如黃芪注射液等。,治療方案,(3)氣滯血瘀證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解余毒。方藥: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赤芍15g 白芍15g 當歸10g 柴胡10g 薄荷3g(后下) 桃仁10g 紅花10g 元胡10g 雙花藤15g 陳皮10g 炙甘草6g中成藥: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藥如大黃蟄蟲丸、血府逐瘀丸等。可選用活血化瘀的中藥針劑,如丹參注射液等。,治療方案,2.西醫治療(1).鎮靜止痛劑:如APC,每次1片,必要時服;卡馬西平100mg,每日3次口服;多慮平25mg,每日3次口服。(2).抗病毒劑:如阿糖腺苷每日15mg/kg,靜注10日;阿昔洛韋100mg,每日43次口服(3).維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維生素B12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轉移因子1-2mg,皮下注射,每周2次。(4).糖皮質激素:適于老年早期患者,可口服強的松,每日30mg,療程5-7日。(5).局部治療:外用含樟腦、硫磺的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者可外用2%龍膽紫溶液,若有繼發感染可用新霉素軟膏外搽。,治療方案,3.其他治法:(1)外治療法:抽皰液:水皰較大者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液;中藥濕敷:紅斑、水皰、滲出皮疹給予清熱解毒中藥濕敷,如生大黃、川黃柏、川黃連各30g,制乳香、制沒藥各5g。上藥共研為細末,加適量濃茶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治療方案,外搽a、水皰如無潰破糜爛滲液者,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如三黃洗劑、青黛散(用水調至糊狀)等外搽患處;b、如水皰潰破、糜爛滲液者,在前述濕敷治療間歇期間可外搽紫草油、甘草油等中藥油或加青黛、黃柏等清熱解毒之中藥散劑;,治療方案,(2)針灸治療:可采用體針、火針、梅花針扣刺、刺絡拔罐等,每日1次。針刺處嚴格消毒。刺絡拔罐:發病初期,用三棱針在阿是穴或至陽穴點刺放血,當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閃火法將其置于皮疹處,隔日一次,連續治療35次。循經取穴:用于蛇串瘡后期及后遺神經痛。常規消毒后,在皮損發病部位相應經絡取穴針刺,針刺入后留針半小時,每天1次。,治療方案,火針療法:用于蛇串瘡初期及后遺神經痛。皮損常規消毒后,將針尖部于酒精燈焰中燒紅,以淺刺法迅速刺入皮損部位,并快速出針。隔日一次,連續35次。(3)物理治療:選用紅外線照射、半導體激光、氦氖激光、微波等治療儀照射治療以緩解其疼痛,促進皮損干涸和結痂。,相關知識,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征的皮膚病,常伴有或遺留明顯的神經痛。,pathogen: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無或低免疫力的人群,70%水痘,30%隱性感染,潛伏帶病毒者,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勞累過度、創傷、腫瘤、感染等(抵抗力下降),pathogenesis,病毒被激活,水皰,神經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1.前驅癥狀:發疹前部分病人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癥狀,皮膚自覺灼熱感或神經痛(針刺樣、刀割樣、放電樣或麻木感等。,臨床表現,2.皮損特點:潮紅斑,丘疹,水皰,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一側,不超過正中線。,肋間神經 (53%),頸神經(20%),三叉神經(15%),腰骶部神經(11%),好發部位predilection site,臨床表現,(T4),頸神經(C3),V1(三叉神經第一支),The first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V1)顱神經,V3(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Mandibular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V3),V2(三叉神經第二支),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五章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三年級數學上冊 九 我當小廚師-分數的初步認識 信息窗2 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第2課時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4海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延續文化血脈教案配套
- 2024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春季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地理下冊 7.2《“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教學設計3 魯教版五四制
- 輔警入職培訓總結
- 對培訓機構的認識
- 信息技術泰山版七年級上冊 2.3《搜索信息》教學設計
-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青春萌動教學設計及反思
- 麻醉過程中的意外與并發癥處理流程圖
- 升降平臺車安全操作規程
- 廣東醒獅(文化創意)
- 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手冊及程序文
- 宗教事務條例
- 福建土樓介紹
- 文藝復興時期服裝風格
- 中華茶文化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 VBOXTools軟件操作手冊
- GB/T 498-2014石油產品及潤滑劑分類方法和類別的確定
- 學生宿舍帶班領導及值班教師巡查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